采煤塌陷地复垦研究综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井工煤矿开采沉陷土地复垦技术研究

井工煤矿开采沉陷土地复垦技术研究摘要针对井工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损毁现状,分析提出沉陷区充填复垦技术、平整或修建梯田复垦技术、疏排法复垦技术等工程措施和绿肥法、施肥法、微生物法等生物化学措施。
关键词沉陷区;土地复垦;技术措施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是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近10年,大量的高产能煤矿投产运营,保障了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用量。
同时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地表塌陷,为了实现矿山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展煤矿沉陷区土地复垦,使退化土地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优化景观结构,完善景观功能,逐步解决由采矿引发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能源与资源持续发展政策优先关注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因地制宜的实施塌陷区土地复垦工程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根据地表塌陷区复垦技术方法,可分为工程技术措施、生物化学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充填复垦技术措施、平整或梯田修建措施、疏排法复垦技术措施、挖深垫浅复垦技术等工程措施。
生物技术主要是指通过植被栽植、生物养殖等方法恢复土壤和生物生产能力,提升土壤质量。
1 工程技术措施1.1 充填复垦技术充填复垦技术即次用外借土方或其他材料对地表裂隙实施充填,目的是恢復塌陷区原有的标高。
该法主要用于地表塌陷后无积水或积水不深的区域,例如黄土高原区的采煤塌陷区。
裂隙充填在已沉陷稳定的区域,首先是将裂隙区两侧的表土实施剥离,堆放在裂隙两侧,采用充填矸石、土方等充填至设计水平,在充填时要应用木杠或夯石分层捣实,直至接近与地面平齐,然后把剥离的表土进行回覆。
单位面积裂隙填充土方量主要依据以下公式计算所得。
(m3/亩)(1)(2)(3)其中:a:沉陷裂缝宽度为(单位:m);c:塌陷裂缝的间距;n:每亩的裂缝系数;U:则每亩面积塌陷裂缝的长度;W:裂隙深度1.2 平整或修建梯田复垦技术在裂隙产生的陡坡或裂隙台阶较大的区域,不太可能把将地表塌陷区恢复成平地,可通过采用平整修建水平梯田的方式。
XX采煤损毁土地现状分析及复垦模式研究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一)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模式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一)集约化农业生态利用模式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二)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
由于采煤的影响,导致村民住房和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 的破坏,导致村民不得不整体迁移。针对这种村庄废弃遗址的 复垦,可以根据地面建筑物受损程度和下沉深度,采取简单的 充填式或非充填式复垦技术和必要的整平措施,将其恢复为具 有可耕种能力的土地。由于该类型区复垦后的土壤肥力较差, 土地生产能力较弱,可以选择栽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生长 力强的林木,进行林果园区规划。如三门峡市煤炭基地土地复 垦采用该模式,同时选择栽植适生草种(如苜蓿),改善土壤 理化性状,通过绿草翻耕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生产力,为 后期种植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用地条件。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二)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三)农林渔禽生态利用模式
在商丘市的永城高潜水位煤矿区,即使地表挖损和沉陷程 度不大,也常常造成终年积水状况,不仅破坏积水区的土地生 产能力,而且影响周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这类复垦区土地雨 季经常浸泡在积水中,春季则泛盐、泛碱,由于土地利用程度 比较低,造成大片土地的撂荒现象。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三)农林渔禽生态利用模式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三)农林渔禽生态利用模式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三)农林渔禽生态利用模式
在永城市附近水面较大的塌陷区兴建水上生态园进行重建 矿区生态环境的土地复垦。
四、土地复垦模式研究
(三)农林渔禽生态利用模式
在塌陷区沉陷稳定后复垦为建设用地。
二
现状分析
二、现状分析
(一)煤炭资源分布概况
采煤塌陷地复垦研究综述

泥浆泵复垦的土壤容重接 近于对照农 田, 而推土机复 垦的土壤 有 明显 的压 实现 象 。 于君 宝 等 指 出 泥 浆 泵 复 垦 由 于大 量 水 分 进
式和复垦 制度方 面的研究现状进行 了阐述 、 分析 , 试图在总结以 往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找 不 足 , 便 于 确 定 今 后 研 究 的 重 点 和 方 寻 以
向。 2 采煤 塌 陷地 复 垦 技 术 的 研 究 现 状 2 1 工 程 复 垦技 术研 究 .
的养分提 高, 土壤 P H值也逐 渐趋于 中性 。孙 泰森等指 出推土 机等碾 压使 复垦后 的土壤 比较紧实 , 土壤孔隙度较小 , 土壤含水 率 大于农业 土壤 。此外 , 近年来部分 学者开始 对复垦土壤 的污 染及作 物的适宜性作 了初 步 的研究 。胡振琪等通 过试验表 明, 粉 煤 灰 中重 金 属 的水 溶 性 差 , H 值 高 , 制 了作 物 对 污染 重 金 P 抑 属 的 吸 收 , 明 尽 管 粉 煤灰 充填 复垦 的土 壤 存 在 重 金 属 污 染 , 说 仍
大部分研究结 果表 明 , 采煤塌 陷会 导致 土壤 养分 的流 失 。 例如 , 树 志 等 通 过试 验 指 出 , 壤 有 机 质 和 养 分 在 塌 陷地 中 , 李 土 有从 上坡 到塌 陷 中心 逐 渐 升 高 的 趋 势 。 张 丽 娟 等 的研 究 表 明 :
然 可 以种 植 某 些 作 物 。 2 2 3 如 何 改 良复 垦后 的 土壤 ..
采煤 塌陷地工程 复垦技术多种 多样 , 但从逐 步复垦形式来 看, 已基 本 形 成 了 非 充 填 复 垦 和 充 填 复 垦 两 大 复 垦技 术 。常 用 的非 充填 复 垦技 术 有 疏 排 法 、 接 利 用 法 和 挖 深 垫 浅 法 。充 填 直
采煤沉陷地土地影响及复垦模式初探

采煤沉陷地土地影响及复垦模式初探摘要由于我国是一个采煤大国,炭资源占总资源的70%以上,煤炭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砥柱。
目前我国大多数矿业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自然环境遭破坏的情况,煤矿区资源不断枯竭,水土破坏异常严重,众多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沉陷地不断出现,造成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引起生态退化、破坏环境景观和城市设施等一系列后果。
阻碍了矿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因此开展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问题及对策研究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初步总结了矿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影响及评价,以及焦作采煤沉陷区的复垦现状,总结出焦作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焦作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模式,为焦作今后采煤沉陷区的复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采煤沉陷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复垦模式0 引言我国大多数煤矿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采煤沉陷地,根据调查测算,我国煤炭井工开采每万吨煤地表塌陷为0.07hm2~0.33hm2,平均0.2hm2。
这种损坏不仅仅是对耕地的破坏、对地面建筑的破坏、对公路和铁路的阻断等,对于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影响比较大的。
优质耕地的减少,致使广大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废弃土地利用效率降低、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矿区社会经济生活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就必须尽快加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土地复垦1.1“土地复垦”往往被理解为将土地恢复于耕种。
在我国最新近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将“土地复垦”译为“Land Recultivation”,即土地复垦于耕地。
将土地复垦的定义综合认定为:其是对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整治措施,从而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动或过程。
其相关理论基础:1)生态学基础;2)矿山开采沉陷学;3)景观生态学基础;4)土壤重构理论;5)生态重建。
1.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土地复垦的适宜评价是针对特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对受破坏的土地作出的判断分析,是用来确定被破坏的土地复垦后的合理利用方向,也就是复垦模式的过程,为土地复垦及其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从而使土地的用地结构更加有效合理,优于被破坏前的利用状态。
煤矿塌陷区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煤矿塌陷区恢复治理措施研究发表时间:2019-06-19T16:01:29.35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作者:李姝娟[导读]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煤矿塌陷区治理越来越重要。
本文分析了煤矿开采后塌陷区对土地资源、含水层、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煤矿塌陷区治理提供方向和建议。
李姝娟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环保所陕西西安 710054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煤矿塌陷区治理越来越重要。
本文分析了煤矿开采后塌陷区对土地资源、含水层、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煤矿塌陷区治理提供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面塌陷治理措施随着国家对能源的改革,煤炭仍旧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带来了不可否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近几年人类无节制的开采,也造成了很多生态环境的破坏,其重要的破坏形式就是地面塌陷。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引起采区周边岩体原有应力遭受破坏,从而引起岩层和地表出现了连续性的变动、变形以及非连续性的破坏,这种现象被称为开采塌陷。
不同的开采方式以及煤矿自身煤层条件的不同,造成的地面塌陷形式及破坏程度不同,但整体上都对其上部构筑物、土地资源、下部含水层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是煤矿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其治理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煤塌陷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根据煤矿开采煤层赋存地质特点、采煤地表移动变形特征,露天开采后引起地表水平变形、附加倾斜及下沉,地表沉陷对岩层和土体的扰动使土壤的机构、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还会对地区土壤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表现在土壤养分的流失、土地的变形、土地的破坏、土地发生贫瘠等,加剧了当地的干旱问题。
另外,地表塌陷还会对地表原有的基本形态产生影响,加剧了水对土地的侵蚀。
根据原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煤炭部煤田地质总局1994年《能源基地晋陕蒙接壤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研究成果,因采煤引起的沉陷区内土地恶化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面积约为沉陷区面积的17~21%;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组织的“煤炭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现象,由于采煤产生水土流失的影响面积为塌陷面积的10%至20%。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研究概述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研究概述作者:黄亮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由此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备受关注。
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采煤沉陷区土地作为我国有效的后备土地资源,通过开发复垦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人地矛盾。
关键词: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现状生存与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永恒主题。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脚下的土地,更离不开耕地。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在减少。
众所周知,我国是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着占世界1/4的人口,人均耕地仅0.11hm2,耕地资源严重匮乏。
由于采矿引起的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量大面广,且形势愈来愈严峻。
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与开发煤炭资源,在达到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同时,又要兼顾保护生态、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就成为矿区开发、生产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这不仅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途径,也是保护矿区资源与生态环境、保证煤炭资源开采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我国96%左右的煤炭产量来自于井工开采,且多采用走向长壁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地表下沉系数大,井工开采破坏土地占煤炭开采破坏土地的91%。
因此,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在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土地复垦工作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往往是一些个别矿山自发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修复治理工作;20世纪50~70年代处于自发探索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被真正得到重视,从自发、零散状态转变为有组织的复垦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原煤炭部立项实施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的“六五”科技攻关项目(1983-1986),特别是1988年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和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标志着土地复垦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采煤沉陷地区各类环境与经济问题愈发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防止采煤作业带来的沉陷和破坏,以及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探讨。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到地质、水文、环境、经济等多个领域,研究者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煤工程对地质状况的影响采煤工程是采煤沉陷区治理的首要关切点之一。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模拟实验,探讨了采煤工程对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震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采煤工程对周围地形地貌的破坏较大,对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在这个方面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2. 采煤工程治理后的效果评估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进行效果评估,是对治理效果进行检验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通过研究土地复垦后的利用现状和土地沉降的变化情况,进行治理效果的评估。
但是,由于治理工程的时间跨度难以统计,评估的数据质量和指标参数的确定仍存在较大的困难。
3. 家庭搬迁、社会稳定性维护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中,涉及到一些家庭搬迁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研究者主要探讨了家庭搬迁过程中的物资、人力和政策保障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保证搬迁顺利和家庭安置的措施。
在社会稳定性维护方面,研究者则重点关注了政府、企业和群众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并逐渐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建立社区意识,提升社区整体素质。
随着各项研究的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地面沉降速率采煤工程对地区地面沉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通过对采煤区地下空洞和矿井进行封堵、注浆等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并且改善区域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采煤塌陷区恢复治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对于地表没有积水的大型塌陷盆地,考虑到采用塌陷坑回填治理的方法,工程量巨大,不宜采用,为 了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考虑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达到防风固沙,绿化城市的目的,生态用水可以采用 先进的滴灌技术。 2.4建设矿山地质公园
对于开采塌陷区邻近城市,且塌陷区面积较小,在地表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塌陷区,为了体现矿山地 质公园的建设和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原则,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塌陷景观,可以把采煤沉陷区打造成矿 山地质公园,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2.5开发旅游资源
治理工程以彻底消除项目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为 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项目区地面塌陷地治理应因地制宜,益渔则渔,益林则林,益耕则耕。对在田地中的采空塌陷区根据 实际发育情况进行挖深垫浅,平整覆土,恢复耕种以及绿化等。首先进行积水坑挖深垫浅修建改造成鱼塘, 然后对塌陷的可复垦的土地进行回填覆士平整,再对附属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缮,修建区内的田问路和 鱼塘周边的道路,最后进行绿化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 3.3治理目标
开挖鱼塘:以常年积水区为中心,在外围开展挖深垫浅工程,将靠近常年积水区的地带 “挖深”并砌石形成鱼塘。为了便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以及视觉美观,在综合考虑周围的 地形地貌及用地情况,设计鱼塘形状尽量为规则状,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基本形状组合而成, 个别鱼塘因地形原因也要尽量规则。并沿河道及重要的沟渠建设,便于排涝。鱼塘具体长宽 根据实际积水坑的形状及周围地形地貌情况而定。
763
土地平整:主要针对于塌陷较为轻微的区域,先把表层0.5m的熟土用推土机推成土堆,放于临时堆 放场中;然后利用挖பைடு நூலகம்出来的土对低洼地带进行充填,并压实平整,待土地平整达到设计高程以下0.5m 时上覆原地表熟土,自然沉降后用平地机进一步整平,综合考虑周围地形地貌及原来的土地类型尽量恢复 成为耕地。
开采沉陷的损害及塌陷土地复垦技术探讨

开采沉陷的损害及塌陷土地复垦技术探讨摘要: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地面沉陷的问题,导致着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灾害的出现,更是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面沉陷的发生过程和主要沉陷形式,以及煤矿开采中出现地表沉陷的危害性,并分析了塌陷土地的复垦技术。
关键词:开采沉陷;危害;类型;复垦对煤炭开采沉陷造成的损害进行合理地评价,并对其提出有效的防治保护对策,是煤炭资源开采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煤炭开采损害的评价及其防治问题不仅是关系煤炭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进行煤炭开采沉陷损害评价和土地复垦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开采损害的定义开采损害是指由于采矿工程使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自然对象受到的不利影响统称为开采损害。
据此,一系列因采动引起的地压破坏现象也被包括在开采损害范围之内,如采场及巷道矿压、岩爆等等。
事实上关于采场、巷道受力稳定性问题及岩爆问题已形成了一些独立问题和研究分支,它们都属于岩石力学或矿山岩体工程力学的范畴。
矿山开采沉陷学也可归纳其中。
因此,广义的开采损害是与矿山岩体工程力学密切相关的。
前者强调现象,后者强调理论系统。
狭义的开采损害主要指岩层和地表受开采影响而发生的移动和变形所引发的一切有害变化。
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及其对地表建筑物和自然对象的有害影响是这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于地下工程,则需区别两种情况:通常将位于明显的移动变形区范围之内的采场、巷道、峒室所遭到的损害,划归为开采损害范围之内,而位于明显的移动变形区之外的采场、巷道、峒室等的稳定性研究则不属于开采损害的研究范围,它们的失稳不属于狭义的开采损害。
2 土地开采沉陷损害类型受煤层采深、采厚、覆岩性质、煤柱尺寸及其强度、采空区大小及采空区之间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地影响,开采沉陷造成的土地破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2.1塌陷坑式这种小范围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塌陷坑多发生于小型煤矿的采空区上方,是由于采深小(30~70m)、采厚大、工作面布置不规则等因素造成的。
煤矿区土地复垦综述

煤矿区土地复垦综述作者:董恒棣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7年第9期【摘要】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快速下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将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煤矿区土地复垦已成为煤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我国煤矿土地复垦研究进展和实践,提出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复垦;综述;煤矿区1、引言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自然环境,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
矿山开采带来的最直接的环境问题是矿区生态破坏。
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资源占有量快速下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与环境问题也将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后每年仅国有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就会以每年几万公顷的速度增加,其中露天采场、排土场和尾矿场占地量占其面积的70% 左右,由于缺乏必要的复垦措施,加剧了当地水土流失程度,使矿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同时使部分区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枯竭或河水断流,诱发地震。
矿山开采不仅造成山体崩塌、地面沉陷,地形、地貌发生巨大改变,同时大量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数量越积越多,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成为严重的污染源。
加强恢复利用矿山开采破坏土地,搞好矿山生态建设已成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特征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是最为明显的生态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开采万吨煤地表塌陷0.2hm2,露天矿每开采万吨煤要挖损土地约0.1hm2,外排土场压占土地为挖损土地量的1.5 ~2.0 倍,露天矿正常生产时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0.16hm2 土地。
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研究【摘要】:在采煤矿区,由于采煤造成塌陷的土地每年都在逐渐递增,危害极大,导致大片土地荒芜, 地形、地貌改变、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贫瘠,建设用地减少,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采煤塌陷区的土地治理和土地再利用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以淮南市九龙岗镇采煤塌陷区为例,进行土地再利用模式的探讨和规划设计,致力于将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付诸于实践中,利用和开发采煤塌陷区土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规划中图分类号:p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采煤塌陷区的定义采煤塌陷是指由于井下开采煤炭,引起煤炭上覆岩层和地表的下沉,导致大量土地沉陷的现象。
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和环境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并导致居民的生产、生活极度不便。
2.采煤塌陷区的分类及特点按照稳定程度来分,采煤塌陷区主要分为稳沉塌陷区、未稳沉塌陷区、待塌陷区。
其中,稳沉塌陷区包括积水稳定塌陷区、季节性积水稳定塌陷区和无积水稳定塌陷区。
未稳沉塌陷区包括积水不稳定塌陷区、季节性积水不稳定塌陷区和无积水不稳定塌陷区。
待塌陷区是指在煤田范围内将塌陷而未塌陷的土地。
3.矿业小城镇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模式根据国内外针对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模式的相关研究和淮南市现状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方式概述,可以看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土地再利用的模式类型也不尽相同。
本研究中,主要考虑到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淮南市矿业小城镇的采煤塌陷区的相关实际情况,现以采煤塌陷区土地再利用的主要功能途径作为分类依据,分为以下五大类:3.1造地种植模式该种模式主要针对采煤塌陷区挖深垫浅、覆土造地的区域,造地后的土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林业,用固体填充物使塌陷区的土地平整,覆土进行种植农作物,增加农副产品的产量,打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
3.2造地基建模式该种模式是将固体物料填充采煤塌陷区,统筹安排采煤过程中出现的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城镇垃圾,利用固体物料作为填充材料,填充采煤塌陷区实施造地。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总结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总结《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总结(一)》在采煤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就像是在废墟上重建希望,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意义非凡。
协作是工作推进的强大动力。
你看那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是没有团队协作,就凭唐僧一人,早被妖怪吃了。
沙僧默默挑着担子,白龙马驮着唐僧赶路,悟空在前边降妖除魔,八戒虽然偶尔偷个懒,但也能帮不少忙。
在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里也是这样。
我们有负责规划的同事,他们就像军师一样制定战略;有实际操作机械进行土地平整的工人兄弟,他们就是冲在前线的战士;还有负责后续植被种植养护的队伍,就像后勤保障人员。
我就想啊,我在这中间也是个小齿轮,缺了我可能也会影响整体运转呢。
我们大家各司其职,遇到问题互相帮忙,有时候施工进度紧张,规划的同事也会到现场来帮忙协调,工人兄弟们也会给植被养护的队伍提提关于土地状况的意见。
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乔布斯,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手机模式,不断创新才有了iPhone这个改变世界的产品。
在土地复垦工作中,传统的复垦方法有时候效率不高或者效果不好。
我们就得想新点子。
比如说在治理土壤肥力的时候,以前就是简单地施肥,但是效果不持久。
后来我们团队里有个年轻小伙儿,他提出可以用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菌群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相信,觉得这新东西不靠谱。
但是我想啊,总得试试新东西吧,不试永远不知道行不行。
结果这方法还真不错,土壤肥力提升得很快,植被生长得也好了起来。
耐心是工作中的必备品质。
就像达芬奇画鸡蛋,简单的鸡蛋他都要画无数遍,只为了把基础打好。
我们的土地复垦工作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从最初的场地清理,到土地的平整,再到土壤的改良,最后到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
有时候遇到一些特别难处理的土地,比如说有很多大块的石头,或者土壤被污染得很严重,那清理起来就特别费劲。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可咋整啊,但是没办法,只能一点一点来。
就像愚公移山似的,今天搬一点石头,明天处理一点污染土壤,总有一天能把这片塌陷区变成好地。
我国矿区塌陷地复垦模式研究

( 皖北煤 电集 团公 司)
生态工程技术结合起来, 是综合运用生物学、 生态学、 经济学 、 环
境科学、 农业科学、 系统工程学的理论 , 运用生态系统的物种共
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对破坏土地所设计的
多层次利用的工艺技术。其目的在于综合考虑地方、 农村、 农民
采用抱箍式旋转支座安装,以最大限度减少阻力,方便检修与安 最大工作压力为 1 M a该系列接头具有使用方便、 . P。 0 安装牢固等优
装, 如图2 所示。
点。具体操作方法: 先将琐母卸下套入连接管上. 把连接管插入接
头上, 再将琐母旋紧接头即可。规格型号: M JM 3- 6M1 6 S 一TZ 0 M x
煤科 《 炭 技
一
iபைடு நூலகம்
、
我 国矿 区塌 陷地 复垦技 术模 式研 究
1 区塌陷地复垦技 术模式含义 . 矿
采煤塌陷区复垦技术模式是指复垦时如何选择适当的工程 措施、 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与层次 , 并使之成为最佳匹配, 塌陷 区生态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最高 目 标。它将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与
复垦模式研究
的指 导 意 义
关键 词 : 地 规 划 塌 陷地 土
积 水 区 土 地 复垦
浅水藕或耐湿作物等。
就地平整法。对不积水而起伏不平的沉陷地或积水沉陷区 因地块保墒、 保水、 保肥效果差, 不便耕种 , 可以通 矿业资源开采已对我国的土地资源造成惊人的破坏 ,对矿 的边坡地带 , 业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与景观重建已是当务之急。但是直至现 过就地平整法进行挖补平整 , 保证整个沉陷区海拔标高基本一 平整后的土地标高要高于洪水位标高 , 以利于耕种和植物的 在我国的土地复垦率只有 1%, 2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6%, 5 在经 致 , 济、 技术、 政策上也明显落后于欧、 美发达国家。因此, 对矿区塌 生长 。 陷地复垦模式的研究就成为必要。 挖深垫浅法。 用挖掘机械将塌陷深的区域再挖深, 形成养殖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

采煤塌陷区环境恢复治理措施研究摘要: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煤炭开采塌陷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与中国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有必要对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运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使煤炭开采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煤炭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研究1引言中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总储量占世界第二。
多年来,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如:煤矿开采塌陷对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煤矿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相关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控制和修复,使塌陷区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基于此,本文对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2 采煤塌陷区概述地面塌陷是地表岩土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坠落,在地面上形成塌陷坑(洞)的地质现象。
煤矿开采塌陷是指:由于煤矿地下开采,使上覆岩层和地表发生沉降,从而引起大量地面沉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和影响。
塌陷区的形成也与自然因素有关。
当下伏岩石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时,遇到构造断层时,容易引起地层坍塌。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对其起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高强度开采加剧了塌陷区的形成。
与此同时,人类的工程活动破坏了水系统的平衡,导致煤矿开采时地下水的严重流失。
根据稳定程度,煤矿开采塌陷区主要分为稳定塌陷区、不稳定塌陷区和待塌陷区。
其中,稳定塌陷区包括水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稳定塌陷区和无水稳定塌陷区。
不稳定塌陷区包括水不稳定塌陷区、季节性水不稳定塌陷区和无水塌陷区。
塌陷区是指煤田内即将坍塌但尚未坍塌的土地。
3 采煤塌陷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1)塌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
煤矿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

3061 我国煤矿沉陷区土地复垦工作现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展土地复垦活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复垦效益,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矿开采量和开采规模都在不断增大,土地复垦速度跟不上煤矿土地沉陷速度,并且土地沉陷情况越来越严重。
虽然我国具有一定的土地复垦经验,但是并没有有效应用到煤矿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去,并且,大多数煤矿企业及当地政府对于沉降区土地采取置之不顾的态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展的背景之下,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煤矿沉陷区的土地复垦运动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需要煤矿企业及当地政府加大对土地复垦工作的资金投入,从而做好相应的土地复垦工作。
2 煤矿沉陷区土地复垦工作重要性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煤炭大国,煤炭资源丰富,并且煤炭资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持,但是随着煤矿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矿土地沉陷区的复垦工作变得刻不容缓。
煤矿沉陷区主要指的是由于在煤矿完成开采活动之后,由于煤矿开采区的地表土壤及岩石处于悬空状态而失去了支撑,导致地表土壤出现变形问题,如果变形的程度较为严重,还有可能导致地表坍塌的情况。
煤矿开采活动所形成的沉陷区贯穿于煤矿开采的整个周期,并且大多在煤矿开采中后期或者煤矿开采完成之后出现,在煤矿开采之后,沉陷区将不再适用于农业生产,此外,由于沉陷区的地质构造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如果不对沉陷区进行复垦,则沉陷区土地将会在长时间内处于荒废状态。
通过对煤矿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可以实现对沉陷区土地的再生以及再利用,并且将复垦完成之后的沉陷区应用于农业生产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的耕地面积紧张问题,并且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安全性形成一定的保障,避免再次出现土地沉降问题。
此外,开展煤矿沉降区的土地复垦工作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主旨相符合,并且可以有效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和自然环境保护工作,因此,煤矿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更多地实现了生态效益,同时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开采工作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后,大量的土地被破坏、沉陷和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复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希望恢复煤矿区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土地复垦是指对经过开采的煤矿区进行环境修复和资源再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煤矿采空区填充、地面平整、植被恢复等环节。
土地复垦不仅可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因此,进行土地复垦研究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复垦过程中,采空区的填充是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填充材料多为矿石渣、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但这些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土壤和植被的恢复能力有限。
因此,如何选择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填充材料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有些研究采用植物生长废弃物等有机物作为填充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可以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和土壤便于根系扎根的环境,促进植被的快速恢复。
另外,地面平整和植被恢复也是土地复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地面平整可以提供优良的生境条件,为植被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基础。
植被的恢复则是整个复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研究表明,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并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保护和引入一些保护性生物如蚯蚓、蜜蜂等对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土地复垦过程中要注意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使得土地复垦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研究发现在煤矿区再利用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排泄物等废弃物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生长。
此外,将土地复垦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比如,通过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管理,可以增加土地的经济收益,为煤矿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对于改善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研究综述与展望采煤沉陷区是指因为地下煤矿开采导致地表出现下沉或者塌陷的区域。
随着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采煤沉陷区面积和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采煤沉陷区,减轻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加大了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力度。
本文旨在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现状1. 采煤沉陷区的影响采煤沉陷区不仅会导致地表下沉和塌陷,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影响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 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已经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包括地下水利用与管理、地表沉陷监测与预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3. 存在的问题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采煤沉陷区的地质条件和地表变形特点复杂多样,现有的综合治理技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采煤沉陷区。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清晰等问题。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目前仍然缺乏相关的资金支持机制。
1. 深化基础研究针对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特点和地表变形规律,需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深化对采煤沉陷机理的认识,探索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规律。
通过开展前沿性的地质勘探、地下水动力学模拟、地面变形监测等研究工作,为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 推进技术创新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需要积极推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开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技术研究,探索灾害诱发机理与预警体系构建技术,推广生态环境修复与重建技术等。
我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

利、 建 筑等多个行业部 门, 仅国土系统就涉及地质环境 、 耕地保 护 等多个部门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 还没有 协调统~ 的管理机
构, 影响了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 2 ) 《 矿 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恢复治 理方案 》 和《 土地复垦 方 案》 在 内容上有较 多的重叠 。这两个 方案的编制内容虽然各有 侧重 , 但重叠 内容较 多 , 若在平原矿区前 者基 本包 括后者 , 造成 重复和多头管理 , 给矿 山企业增加较大负担 。 ( 3 ) 治理实施的组织模式单一 , 市场化运作不足。政策规 定 企业为 实施 主体 , 但实 际政 府组织 、 实施较 多 , 企 业实施较 少 , 市场化 经营更少 , 责权 利未体现 , 治理积极 性不高 , 造成 国家 、 地方政 府以及矿 山企业虽然 出资较 多 ,农 民利益 暂时得到保
排 专项资金 , 开展全 国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 。截至 2 0 1 3年 , 中央 财政投 入煤 炭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的 资金 7 2 . 5 5 1 亿元, 共安排煤
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 目 5 4 5 个, 其中多数 项 目治理工作涉及 采煤塌 陷区治理 , 累计 完成采煤塌陷和地裂缝治理 4 4 4 5 处, 治 理 面积约 1 6 万公顷 。通过矿 山地质环境治理 项 目的实施 , 消除 或减轻了 采煤塌陷对矿 区居民的危害 ,改善 了矿区 的生态环 境, 提 高了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 取得了预期的环境 、 社会和经济
压覆和即将压覆的煤炭资源大量增加 ,对压覆的矿 产资源 , 矿
、
截至 2 0 1 3年底 , 我 国共有煤炭矿 山约 1 . 5 万个 , 累计矿 山
面积 3 6 0 0 万公顷 , 采煤形成采空区面 积约 7 0 万公顷 , 因采煤塌 陷毁损土地 约 3 5万公 顷。我国采煤 塌陷主 要分布在 安徽 、 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塌陷地复垦研究综述王巧妮,陈新生,张智光(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摘要:采煤塌陷地复垦是我国土地复垦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采煤塌陷地复垦主要涉及复垦技术、复垦模式和复垦制度等方面,目前我国对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工程复垦技术研究比较深入,而生物复垦技术研究较少,对复垦模式的研究较少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复垦制度的研究宏观方面的成果较多,具体微观方面的较少,应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研究的不足,确定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复垦;研究中图分类号:F407.21;TD8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6995(2009)06-0023-021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消费国,煤炭约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74%。
但是煤炭的开采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截至目前,我国采煤塌陷造成土地破坏总量已超过400万hm2,并且仍以每年3.3-4.7万hm2的速度增加,因此塌陷地复垦任务相当艰巨。
本文对目前采煤塌陷地复垦技术、复垦模式和复垦制度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试图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不足,以便于确定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采煤塌陷地复垦技术的研究现状2.1工程复垦技术研究采煤塌陷地工程复垦技术多种多样,但从逐步复垦形式来看,已基本形成了非充填复垦和充填复垦两大复垦技术。
常用的非充填复垦技术有疏排法、直接利用法和挖深垫浅法。
充填复垦技术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煤矸石充填复垦和粉煤灰充填复垦。
专家们在对每种复垦技术的原理、适用条件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对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2生物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是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生产能力的活动,主要内容为土壤改良。
有关土壤改良的研究主要涉及采煤塌陷对的土壤影响、复垦后土壤特性变化及如何改良土壤等内容。
2.2.1采煤塌陷对土壤的影响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塌陷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
例如,李树志等通过试验指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在塌陷地中,有从上坡到塌陷中心逐渐升高的趋势。
张丽娟等的研究表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有机质在上层的含量均大于下层的含量。
但同时也指出,塌陷会造成土壤养分从上坡处向盆地中心流失。
2.2.2复垦后土壤的特性很多专家对复垦后土壤的特性,包括养分、孔隙度、PH值等各方面作了研究。
李树志等通过试验指出,复垦后第一年由于复垦活动扰动了土壤的原有层次,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塌陷地,且在土壤剖面上没有明显的层次性分布规律,但经过5年的耕作以后,土壤的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同时,就地取土复垦的土壤肥力要优于煤矸石填充复垦。
顾和和等试1验证明,泥浆泵复垦的土壤容重接近于对照农田,而推土机复垦的土壤有明显的压实现象。
于君宝等指出泥浆泵复垦由于大量水分进入土壤,而排水系统尚未健全,因此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大。
用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而全钾和速效钾基金项目:徐州市软科学科技计划项目“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以徐州市九里区为例”(XM08C008)作者简介:王巧妮(1982-),女,浙江省桐庐县人,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
的含量充分,同时碱性过强。
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PH值也逐渐趋于中性。
孙泰森等指出推土机等碾压使复垦后的土壤比较紧实,土壤孔隙度较小,土壤含水率大于农业土壤。
此外,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对复垦土壤的污染及作物的适宜性作了初步的研究。
胡振琪等通过试验表明,粉煤灰中重金属的水溶性差, PH值高,抑制了作物对污染重金属的吸收,说明尽管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仍然可以种植某些作物。
2.2.3如何改良复垦后的土壤对于如何改良、提高土壤的适耕性研究是近年来土地复垦研究的重点,当前主要以现场试验为主,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
武胜林等对焦作中马村推土机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的农田进行土壤改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复垦的土壤经过生物复垦措施后,土壤的理化性得到改善,肥力大大提高,逐步接近普通农田的水平。
2.3生态工程复垦研究生态工程复垦是指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环境科学原理,对塌陷地进行复垦和利用。
在进行复垦时,根据各种生物的生活规律、食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按照生态学的食物链原理对其进行合理组合,同时充分考虑生物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分布。
刘金辉指出生态工程复垦是农、林、牧、副、渔、加工等多业联合复垦,是依据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循环利用生产中的农业废弃物,使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增加产品输出。
由于生态工程复垦效益的实现完全依赖于所设计的模式运行,同时受到当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有时所设计模式存在这样的问题: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操作困难,理论上产量高、效益好,实则不然。
因此,生态工程复垦在各地塌陷地复垦的实践中运用比较有限。
目前对生态工程的研究,也主要限于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生态农业平面设计、垂直设计、食物链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3塌陷地复垦模式的研究现状目前采煤塌陷地的复垦模式大部分是基于复垦实践提出的,理论研究较少,复垦模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塌陷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判断。
但也有部分学者基于土地的适宜性、利用潜力,分别对采煤塌陷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潜力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复垦模式。
塌陷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塌陷地的自然属性、破坏状况等评价尺度为主,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斑块塌陷地最适宜的利用方式。
陈秋计等选择积水状况、排灌条件、坡度、土壤条件、区位条件等对采煤塌陷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采煤塌陷地复垦潜力评价是指对塌陷地复垦之后,用于农、林、牧各业或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塌陷地的破坏现状、本身的自然条件、对土地持续利用的限制程度、复垦后的效益。
例如,王宇等设计的评价指标是工程复垦指标(塌陷深度、积水深度、万吨塌陷率、土地复垦率、浅塌陷率和回填复垦率)、生物复垦指标(土壤条件、气候及水文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人均耕地、人均纯收入、农业产业结构)。
4采煤塌陷地复垦的制度研究现状很多学者对我国塌陷地复垦低效的原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吴言忠等认为,我国矿区土地复垦进展缓慢、复垦率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缺少一套完整科学的组织模式,土地复垦工作在管理、资金、机制等方面都没有理顺和健全。
他们认为,土地复垦应该产业化。
孙宇博等也认为我国土地复垦未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土地复垦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形成,并提出了土地复垦产业化的模式。
张立海等同样认为产业化是提高土地复垦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方式。
而顾和和等却认为,煤矿塌陷土地低效利用的经济原因是“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塌陷及复垦土地产权关系不清。
为了实现塌陷地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就必须改革煤矿用地制度,合理分割土地产权,并建立与不同类型使用权权能相一致的塌陷地价格体系及其产权的多向流转机制。
同时,由于塌陷地复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为实现土地复垦集约化,需要专业化复垦公司进行复垦。
因此,虽然对塌陷地复垦是企业的义务,但其实现形式必须改革,须由“谁破坏,谁复垦”转变为“谁破坏,谁付费”。
此外,专家对目前我国塌陷地复垦的复垦费制度进行了探讨。
戴塔根等认为,我国矿区复垦土地应从优先用于农业转变为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农业并重,在管理上应从政府组织复垦的模式转变为政府协调、监督下的企业自行恢复的抵押金制度。
骆云中等在借鉴国外复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适合我国采煤区的保证金制度经济模型进行了尝试,并模拟应用了保证金制度的经济模型。
5结语阅读了大量有关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文献,笔者发现,目前对采煤塌陷地复垦的技术研究比较深入,已基本形成了复垦技术体系。
但是对复垦技术的研究较成熟的还只限于工程复垦技术,对于生物复垦研究,成果还较少。
此外,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的理论研究较少,大部分的文献只列示了实践中塌陷地复垦的模式,尚未有人对复垦模式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类。
而通过塌陷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和潜力评价来选择复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从研究者们选择的评价指标看,塌陷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和潜力评价都隐含着是对复垦为农地的适宜性、潜力进行评价。
通过效益评价而对不同复垦模式进行选择研究的很少。
对于目前采煤塌陷地复垦制度的研究,宏观方面较多,具体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
参考文献:[1]胡振琪,魏忠义.煤矿区采动与复垦土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能源环境保护,2003,17(3):3-7. [2]胡振琪,魏忠义,秦萍.矿山复垦土壤重构的概念与方法[J].土壤,2005,37(1):8-12.[3]李树志,高荣久.塌陷地复垦土壤特性变异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5(5):792-794. [4]张丽娟,王海邻,胡斌,等.煤矿塌陷区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分布及相关研究—以焦作韩王庄矿塌陷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26-129.[5]顾和和,胡振琪,秦延春,等.泥浆泵复垦土壤生产力的评价及其土壤重构[J].资源科学,2000,22(5):37-40.[6]于君宝,王金达,刘景双,等.矿山复垦土壤营养元素时空变换研究[J].土壤学报,2002,39(5):750-753. [7]孙泰森,师学义,杨玉敏,等.五阳矿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质量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4):35-37.[8]胡振琪,戚家忠,司继涛.不同复垦时间的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214-218.[9]武胜林,刘文锴,张合兵,等.焦作市煤矿塌陷地生物复垦技术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23-27.[10]刘金辉.采煤塌陷区生态工程复规划设计[J].矿山测量,2000(1):44-45.[11]陈秋计,赵长胜,谢宏全.基于GIS和ANN技术的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J].金属矿山,2004(3):52-56.[12]王宇,臧妻斌.基于模糊识别的矿区塌陷区土地复垦潜力评价[J].山西建筑,2006,32(2):120-121. [13]吴言忠,李英德.矿区土地复垦产业化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7,16(7):51-54.[14]孙宇博,朗勇,陆刚,等.矿区土地复垦组织模式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1):47-48. [15]张立海,刘海青,张业成.采煤区土地复垦产业化管理建议[J].中国矿业,2007,16(6):40-42. [16]顾和和,汪云贾.塌陷及复垦土地产权关系与市场机制构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4):95-98. [17]戴塔根,刘星辉.我国矿区生态恢复制度几个问题及改进建议[J].矿冶工程,2004,24(5):1-4.收稿日期:200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