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公平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

我国教育公平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

我国教育公平相关研究评述与展望【摘要】我国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探讨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中,提出了改善教育公平的建议,并总结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教育质量、增进社会公平和推动国家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教育公平、研究、现状、因素、综述、问题、挑战、展望、建议、总结、未来研究、重点。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阶层不平等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一步加剧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公平的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探讨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成果,为未来改善教育公平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教育公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探讨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并对国内外教育公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为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富有活力和功能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1.3 研究意义在教育公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基础,关乎每个人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公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范文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1.教育公平研究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

如张晓刚(2015)指出,城乡教育差距是我国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刘洪波(2016)则认为,性别平等是我国教育公平的关键,应关注女性教育权益保障。

2.教育改革研究教育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我国学者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如李志民(2014)提出,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关注课程内容的创新与实施。

王荣生(2015)认为,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3.教育信息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张永军(2016)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李宁(2017)则认为,教育信息化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4.教师教育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学者对教师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建辉(2015)提出,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应关注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王永健(2016)认为,教师培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三、研究现状总结1.研究主题多样化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涵盖了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

2.研究方法多样化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手段。

3.研究成果丰富我国教育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学生教育公平感文献综述

大学生教育公平感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公平感的文献综述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国内外很多教育家及学者关注的重点,而教育公平是一个主观价值判断范畴,具有主观性教育公平又是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其主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平感。

对教育公平感的研究相对于教育公平来说要少很多。

对教育公平感的研究是评价现行教育体系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教育公平(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对教育公平内涵,由于视角不同,对其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

即使从同一视角出发,其内涵界定也不尽一样,但综合起来大家比较趋同以下观点:(1)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I(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权力的平等和机会均等这两个基本方面。

II(3)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

III(4)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IV综合上述观点,得出的我的观点:教育公平是指国家范围内教育资源配置的公正合理,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平等、自由的享用各种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设施等。

I百度百科教育公平II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2002III朱小蔓、陈如平《对策与建议2006-2007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2007IV郭喜永、迟长伍教育公平内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5期(二).有关教育公平的理论、观点Ⅰ、国外公平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科尔曼的公平理论美国学者科尔曼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四层含义:向人们提供某一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为所有儿童,无论社会背景如何,提供普通课程;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在同一特定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高雪社会学一班201000012010引言:公平是全世界范围内关心的一个问题,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公平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入探讨,虽然开始时间晚但是教育公平以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在我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研究教育公平问题在现在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一)教育公平的含义是(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

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

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

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我认为教育公平的含义至少包括两个层次: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二)国内外几个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

在西方思想史上,柏拉图被认为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

卢梭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他主张由国家掌管学校教育。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卢梭崇尚人人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教育,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对人的摧残和压制。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涌现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关于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教育研究的现状1. 教育公平与质量近年来,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从政策、制度、资源分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如张华(2018)通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分析,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资源配置的公平。

2. 教育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学者们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李明(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

学者们关注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如王丽(2017)分析了我国教育政策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完善教育政策体系的建议。

4.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从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刘洋(2019)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支持体系的建议。

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 教育公平与资源配置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焦点。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3.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关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4. 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者们关注教师培养、教师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结论本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梳理了教育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本模板】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对教育的研究实况,进一步了解教育发展现状,为更好地进行教育公平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教育;公平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日益深入,社会大众对教育的发展尤为关注。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改善和促进社会公平是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

一、相关实证研究综述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是决定义务教育是否公平的主要因素,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

王善迈等学者认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的不均等上.[1]区域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在早期比较受关注,杜育红以省为分析单位,系统地分析了各级教育经费的地区性差异如何随时间而变化。

这一研究指出,在1988年至1996年期间,小学和初中的生均经费省区间的差距都在不断加大。

[2]曾满超和丁**利用1997年和1999年县级数据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结果发现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总支出的地区不均衡有所扩大,其间城乡差距有所扩大,且省内差距大于省际差距。

[3]近年来,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研究逐渐增多,沈百福的研究显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远远大于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城乡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这些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5]翟博的研究也指出,1993年-2003年我国小学和初中生均经费城乡差异在拉大,而生均预算内经费城乡和教师合格率差异均正在逐步减小.[6]义务教育阶段校际间资源配置公平研究比较薄弱,袁连生指出,即使在同一城市或同一财政负担区内,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7]王蓉用多水平的回归分析方法,以学校组群为分析单位,也发现一县之内的各种类型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资源分配差异.[8]与义务教育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公平问题研究相比,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义务教育结果公平问题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探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对结果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非常缺乏。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公平不仅关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主要观点和未来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回顾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接着,我们将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出发,探讨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公平、区域教育公平、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等方面。

我们将展望教育公平研究的未来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现状的视角,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共同推动我国教育公平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理念源于教育平等原则,强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其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或其他特点如何。

这一原则要求教育体系在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上实现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正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社会正义理论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机会的平等,这要求教育系统不仅要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还要考虑到不同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下个体的差异,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经济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公共经济学认为,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其公平性和普及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法学也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浅谈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

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一)伦理学视角。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

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

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

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有关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文献综述

河北师范大学2012级数学专业15-16-1学期教育研究方法年级:_ __ 2012级学号:______姓名:_ ___日期:2015年10月30日有关我国教育公平现状的文献综述在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并且被周期性地提出来,教育公平问题就是突出的一例。

每当教育发展面临重大转折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公平的问题就会随着人们对教育目标、教育经费、教育法则等问题的关注而被重新提出来,并对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因此,系统审视我国近年来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教育公平问题和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深入发展,不无裨益。

一、关于教育公平的界定(一)教育公平的定义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教育公平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中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学者石中英教授指出:“教育公平在法律上是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是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是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平等地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学者吴德刚认为:“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机会起点上的公平,而非结果上的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在于消除由于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区域、宗教等差异给受教育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机会。

”由此,教育公平的内涵有: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学业成就公平;教育效果公平。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已为广大学者所关注。

目前,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教育公平的多元视角研究、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教育公平与社会群体关系的研究、教育公平测量方法的研究以及对教育公平实现途径的探讨等六个方面。

[标签]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目前,国内涉及“教育公平”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翁文艳的《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郭彩琴的《教育公平论——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哲学考察》、杨东平的《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李文胜的《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周洪宇的《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等。

国外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等著作。

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教育公平”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查阅到相关期刊论文591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81篇、硕士论文617篇、博士论文58篇。

可见,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比较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全面梳理和总结,可以将当前对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划分为六个方面。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对教育公平内涵的概括是教育公平研究的第一步,因其涉及对教育公平本质特征的探讨而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提取出四类有代表性的观点:1.教育机会均等说瑞典的胡森(Torstenhusen)在对欧美二战后期教育公平问题做综合性评述时,将教育公平理解为教育机会均等,并分别从“均等”和“机会”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均等”包括教育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以及最终目标的平等。

具体说有三种涵义:(1)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

(2)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和社会出身的人。

(3)促进学业成就的机会均等。

“机会”则是指几组对个人教育有影响的变量,包括学校外部的各种物质因素、学校的各种物质设施、家庭环境中一些心理因素、学习环境中某些心理因素和学习机会等。

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义务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引言义务教育作为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的基础,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益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确保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是一个全球教育领域的共同关切。

本文旨在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探讨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并提出改善教育公平的建议。

一、义务教育公平的概念与特征义务教育公平是指所有学生平等接受教育资源和机会,不论其来自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不论其性别、民族、社会背景及其他条件如何。

研究者们对于义务教育公平存在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特征,但大多强调公平的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

公平的目标是消除教育资源的差距,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同等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发展。

公平的过程是指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过程中应公正、透明、非歧视、平等对待学生。

公平的结果是指教育体系应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取得平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成果。

二、老师对义务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老师是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教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的帮助和指导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师可以改善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教师对不同背景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也会影响教育公平。

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公平意识,是提高义务教育公平的关键。

三、学区划分对义务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学区划分对义务教育公平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学区划分会导致不同地区学校的资源不均衡分布,进而影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学习成果。

一些地区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改革学区划分的措施是提高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家庭背景对义务教育公平的影响研究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义务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教育资源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机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支持和改善经济条件,可以减少家庭背景差异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综合分析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以及改善路径,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1.经济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明显滞后,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现象。

2.户口信息制度对教育机会的限制户口信息制度是我国教育公平中的一个严重束缚因素。

在城乡和地区间,由于户口信息制度的不同,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3.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的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偏向于注重提高这些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公平的改善路径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国家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消除地域和经济上的不平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3.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完善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减少单一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

结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当前,虽然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但是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必然的。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

”发展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教育的公平性。

不仅中国是这样,全国各地也如此,各国都把促进教育公平等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的总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民主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实施全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回归教育、补偿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许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息息相关,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各方面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回顾了已往中外学者的观点,并对之进行了自己的探讨,希望我国真正地早日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概念中国学者对教育公平的界定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的延伸,要正确界定教育公平,有必要对公平概念有所了解。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而我国自古代隋朝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在汉语中.公正、正义、公平、公道、正当、平等这些词的涵义相近但不同义。

目前在我国有关公平理论的文献都是西方翻译过来的。

有些文献出于行文或翻译的需要,对上述概念通常不加区别,使国人对公平的理解也是各抒己见,众说纷坛。

概括下来,从社会关系角度界定公平是较为一致的认识,认为公平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

公平并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从来都含有伦理学的意义,不论如何理解,"它首先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道义上的是非标准问题"。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摘要:“两会”上,教育公平问题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一时成为焦点。

目前,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育公平内涵、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教育公平与社会群体关系、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公平的现状、教育公平测量方法以及对教育公平实现途径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消除由于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区域、经济发展、政治政策等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

教育作为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只有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相对均衡,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

作为未来教育家队伍中一员的我们,理所应当地应该着力思考并尽快解决的这一重大课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差异教学、义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党的十七大也把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

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教育公平0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查阅到相关期刊论文5 91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 281篇、硕士论文617篇、博士论文58篇。

可见,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比较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涉及“教育公平”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杨东平的《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以及《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等。

在国外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米勒的《社会正义原则》和罗尔斯的《正义论》等著作。

并且,系统地审视我国近年来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教育公平问题和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关于教育公平的内涵有诸多说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有研究者针对国际教育改革和教育运动中最让人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四层次说:教育权利公平教育机会公平、学业成就公平、教育效果公平。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取得成果并实现就业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权利都应当是公平平等的。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教育公平的问题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自古就有。

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才先后将教育公平问题作为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始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开始丰富起来。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理论界的讨论热点由最初提出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公平,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等方面。

因此,各国在努力实现入学机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公平之外,注意力已开始转向对教育过程公平的追求,并尽量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保证它的实现。

(一)国外的研究视角及其主要理论成果1.人权角度学者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研究与西方国家争取民主平等、维护人权尊严等社会运动有着深刻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涌现出一股巨大的争取民主平等和维护人权尊严的潮流,这些潮流也极大的影响了教育领域,引起了教育界的巨大反响和呼应。

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任何社会阶层、经济条件、父母的居住地,在享受教育权利时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

”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人权的体现。

在确认教育公平是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同时确认了享有公平的教育过程是一项基本人权。

2.现象分类角度从现象分类角度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行阐述,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其中涉及教育过程方面论述的主要有:麦克马洪(McMahon)的三类型说和托尔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的教育机会均等时期说。

麦克马洪提出,教育公平有三种类型:(1)水平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对相同的人相同对待;(2)垂直公平(vertical equity),指对不同的人不同对待;(3)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指确保上一代人的不平等现象不至于全然延续下去。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研究综述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它关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公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回顾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育公平的概念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教育公平理念主要体现为对所有社会成员机会平等的追求。

到了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已经拓展到了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学生能力的平等培养以及教育结果的公正评价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教育公平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者们对教育公平的定义、内涵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大量研究也了教育公平现状的调查和问题的分析。

例如,研究显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显著不公平现象。

此外,一些研究还分析了教育公平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效果。

教育公平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旨在揭示教育公平的实际状况和影响因素。

规范研究则价值判断和政策分析,旨在为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虽然教育公平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例如,教育公平的测量方法和指标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准确地反映教育公平状况。

此外,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公平政策和措施,以实质性地改善教育公平状况,仍需深入探讨。

总之,教育公平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完善教育公平的测量方法和指标体系,制定有效的教育公平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教育公平的持续改进。

我们也需要教育公平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教育公平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文献综述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重点。

社会分层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成员在资源、地位、声望等方面的不同分配,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1. 引言1.1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学生们自我发展、交流与实践的平台,也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是否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发挥其在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探讨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发展现状,以及研究学生社团在不同类型学生中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将揭示高校学生社团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并展望未来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2. 正文2.1 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与特点高校学生社团是指在大学校园内由学生自发组织、定期活动、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性的团体。

这些团体通常由学生自主管理,具有一定的团队性和活动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开放性、自治性和创新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发展可以吸纳不同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多样性。

高校学生社团通常是开放的,任何对社团活动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运作方式,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高校学生社团强调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团体,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锻炼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社团在教育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2.2 高校学生社团对教育公平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学生社团的存在可以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平台,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无论其背景和能力如何。

教育公平综述

教育公平综述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而且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欧美各国谈及很早也很多,尤其在二战以后,美国兴起了教育机会均等运动,教育公平问题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我国,有关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才逐渐成为社会与学界关注的焦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

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率,而且危及社会稳定,进而危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笔者试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的粗略梳理,以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新形势下的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公平的历史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教育公平是一个古老的理念。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最早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提出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者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信念和良好愿望。

教育公平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是联合国大会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在宣言中,“受教育权”被确认为一项人权,它规定:“教育,至少初等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应是免费的”,“初等教育是义务的”,“而高等教育的入学,应该根据才能对所有人完全平等地开放”。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规模大为扩展,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也进一步增加。

为了了解教育机会平等在教育领域达到了什么程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的社会科学学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证调查。

随着英国的《普洛登报告》(1966)、美国的《科尔曼报告》(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各国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系列研究报告》的发表等,他们发现,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徐建慧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极为关注,我国教育界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章和专著颇丰。

在分析具体教育现实和热点问题时,人们产生盲目批判或追随倾向。

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下梳理和总结,以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公平就已成为西方国家极为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公平问题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其相关研究文章和专著颇丰。

但在分析具体教育现实及热点问题时,人们产生盲目批判或追随倾向。

作为理论研究者,我们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一下梳理和总结,以利于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并对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研究的内容综观我国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公平的内涵、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活动的公平、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等几个方面。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人类历史上关于教育公平的思想源远流长,社会的变革使教育公平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在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包含以下三层涵义:1就学权利平等,也就是教育权利平等。

它指的是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利相对应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点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里早已以法律的形式被明确的规定下来了。

2就学机会平等。

为了使公平权利得以实现,世界上许多国家还以法律形式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建立公共免费的初等教育制度,以确保每一个儿童都有均等的就学机会。

3学业成就机会均等。

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学权利和机会平等并非是教育机会均等的全部,前两者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论述:1、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2、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几乎所有学者一致认为,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公平观。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

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一些学生社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社团资源不均衡、社团活动内容单一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从而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当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个,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领域,比如学术科技、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

这些社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且也成为了学生自我发展、展示自我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

与此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社团资源不均衡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一些社团获得的经费、场地等资源较丰富,他们可以开展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活动,而一些资源较为匮乏的社团则可能陷入困境,无法有效地开展活动。

社团活动内容单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社团仅仅以某一种形式的活动为主,比如比赛、演出等,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从而影响到教育的公平性。

二、高校学生社团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保障学生社团的公平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此时,可以借鉴社会公平理论,通过资源公平、机会公平和成果公平的维度,来构建学生社团的公平发展机制。

可以通过资助机制来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进行更为公正和公平的评价,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社团的公平发展。

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社团的公平发展,需要同时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努力。

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社团观念,珍惜社团资源,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从而促进社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姓名:李丞浩学号:133160235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

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一)伦理学视角。

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

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

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

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

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

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

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五)法理学视角。

当我们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时,教育公平不仅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它还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获得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

二、关于教育公平特点的研究(一)原则性。

从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看,教育公平要体现平等原则、补偿原则和差异原则。

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该原则强调教育起点平等和教育过程平等。

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是指根据受教育者个人存在的禀赋、兴趣和能力差异,差异性地配置教育资源,以满足其个性充分发展的需要。

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予以补偿。

(二)相对性。

教育公平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的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教育公平的相对性的含义是教育公平相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法则和评价标准而言的,脱离了这一特定的教育法则和评价标准,教育公平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

(三)历史性。

即教育公平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要,对特定历史时期一定条件下存在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做出的度量和评价,当这种背景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对教育公平的度量和评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教育公平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理想的追求而发生变动,也被称为教育公平的发展性。

(四)特殊性。

教育公平相对于一般公平而言有如下特点:第一,分配内容的特定性。

第二,裁判效力的有限性。

第三,评论标准的多元性。

第四,竞争场合的差异性。

教育公平不排斥竞争,但要求在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五)主观性。

教育公平就其所反映的内容而言,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教育公平也属于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主要表现为教育公平感,即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它与客观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不对称性。

三、有关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一)区域间不公平据对1782个县的统计分析,小学生和初中生生均经常性支出,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地区内县际差距大于地区间差距。

比较而言,小学入学机会平等较令人满意 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初中入学率差距比较突出,少数民族自治县与非民族县的初中入学率组间差距也较明显。

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

(二)城乡间不公平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 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

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三)阶层间不公平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很多阶层分化出来。

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

收入越高的人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 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沦为弱势群体。

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应运而生。

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 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力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力的扩大。

四、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一)主观原因教育政策是人制定的,我国的教育不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教育制度的缺失造成的。

教育制度和政策本身的不公平,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领域内公平的缺失。

1•教育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首先表现在户籍制度上。

一张小小的户口簿足以将来自农村的学生钉死在农村的土地上。

户籍制度对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学校设置了太多障碍,阻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剥夺了贫困地区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

2教育投入不合理。

首先,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整体不足。

据联合国统计,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其次,有限的教育经费又存在使用上的结构失衡。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投入而言,义务教育不仅获得的相对较少,而且分布极不合理,城乡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差距巨大。

3教师队伍的质量分配不均。

好的学校离不开善于管理的师资队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教师学历很少有大专以上,特别是一些教育落后的地区,这些会影响到这些地区孩子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孩子受到的教育。

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然而在边远地区的教师的知识补充不及时,又缺少学习条件,导致老师本身与城市,与外面的知识差距日益扩大。

因为各个学校师资力量不一样,再加上学校硬件设备的差距,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更大。

4高考录取分数线不统一造成不同地域的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录取时采用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依据优先照顾城市考生利益的原则。

因而,各地的录取分数线存在很大差异,造成了考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农村学生所处的劣势地位很难改变。

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不统一,使得考生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在的地区,这是对考生平等人格的剥夺。

5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制度。

设立重点学校制度,目的是为了选拔精英,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追求的是效率。

从学校自身来说,建立重点学校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竞争的结果。

这种重点学校制度人为地扩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产生了一批薄弱学校,这些薄弱学校有可能逐渐消失。

从长远来看,显然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更为严重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存在重点学校制度,使得等级意识蔓延到了基础教育,对青少年心智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6择校。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教育均衡发展,明令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

但由于国家对重点学校投入更多,其在师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质量都优于非重点学校,导致学生的成功机率大不一样。

因此,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让子女进入重点学校。

择校是对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公平的严重挑战和破坏。

择校为强势阶层凭借优势地位抢占受教育的制高点提供了机会,而交不起择校费的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孩子站在起跑线前面,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

7教育腐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由于在我国教育资源仍然属于短缺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长期被认为是“一方净土”的教育,也受到社会腐败行为的侵扰。

同时,在教育领域部分引入市场经济机制、扩大学校自主权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制约和规范,也导致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为扭曲,不择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

人情、金钱、权力,都可能影响到升学和招生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教育腐败虽不属常义中所说的教育公平问题,却是教育不公的一个极端,是教育公平问题的特殊形态。

(二)客观原因1. 从根本上说,我国教育不公平根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

而经济发展水平从量上规定了受教育机会是否充分,我国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的投入难以满足庞大的受教育群体。

因此,一部分人受教育的机会往往是以另一部分人失去教育机会为代价的。

2.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历史上我国整套教育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选拔官吏,文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官,出人头地,即成为“人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