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a52e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7.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学准备第二章:琥珀的基本概念2.1 琥珀的定义2.2 琥珀的形成过程2.3 琥珀的特点与分类2.4 课堂活动:观察琥珀样本第三章: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3.1 琥珀中的古生物3.2 琥珀中的环境信息3.3 琥珀的考古学价值3.4 课堂活动:琥珀中的古生物观察与分析第四章:琥珀的文化意义4.1 琥珀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4.2 琥珀在中国的应用与传说4.3 琥珀的艺术创作与收藏4.4 课堂活动:琥珀艺术品欣赏与创作第五章:琥珀的保护与利用5.1 琥珀的保护措施5.2 琥珀的开采与加工5.3 琥珀的产品开发与市场推广5.4 课堂活动:琥珀制品的制作与展示教学反思:本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基本概念、科学研究价值、文化意义以及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观察琥珀样本、分析琥珀中的古生物、欣赏琥珀艺术品以及制作琥珀制品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琥珀的特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琥珀的地理分布与形成环境6.1 琥珀的地理分布特征6.2 琥珀形成的环境条件6.3 世界各地的琥珀产地介绍6.4 课堂活动:地图上的琥珀产地探索第七章:琥珀中的生物世界7.1 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7.2 琥珀中的昆虫与植物7.3 琥珀中的古海洋生物7.4 课堂活动:制作琥珀中的生物模型第八章:琥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8.1 琥珀在生活中的应用8.2 琥珀饰品的制作与设计8.3 琥珀在医疗与保健中的应用8.4 课堂活动:设计自己的琥珀饰品第九章:琥珀收藏与鉴赏9.1 琥珀收藏的历史与现状9.2 琥珀鉴赏的技巧与要点9.3 琥珀收藏的热门品种与价值9.4 课堂活动:琥珀收藏品展示与交流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与总结10.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10.3 琥珀的未来研究方向10.4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展示教学反思:后五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琥珀的地理分布、生物世界、人类生活关系、收藏鉴赏以及课程总结等方面展开。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7d9d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c.png)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琥珀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奇妙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琥珀的定义和特点。
2. 展示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琥珀的外观。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琥珀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展示琥珀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琥珀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的外观特点。
3. 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简述琥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地质历史上的意义。
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过程:介绍琥珀是由松树树脂经过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的。
2. 琥珀的特点:讲解琥珀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特征。
3. 琥珀的价值:探讨琥珀在宝石、收藏、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活动:1. 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分析琥珀的特点:让学生观察琥珀样品,引导学生分析琥珀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3. 讨论琥珀的价值: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讨琥珀在宝石、收藏、科研等方面的价值。
第三章:琥珀的分类与鉴别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分类。
2. 培养学生鉴别琥珀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分类:介绍天然琥珀、人工琥珀和优化琥珀的区别。
2. 琥珀的鉴别:讲解鉴别琥珀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讲解琥珀的分类:通过图片、实物等资料,向学生展示天然琥珀、人工琥珀和优化琥珀的区别。
2. 教授鉴别琥珀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鉴别琥珀的方法,如观察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特征。
3. 实践鉴别琥珀: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鉴别琥珀样品。
第四章:琥珀的文化与传说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感受琥珀的魅力。
教学内容:1. 琥珀的文化:介绍琥珀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琥珀的传说:讲解有关琥珀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b1d27c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11.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掌握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对科学小品文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科学小品文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琥珀的科学价值和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形成的?”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5.小组汇报6.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琥珀的形成过程。
2.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和形成过程的细节。
3.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4.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琥珀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5.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示意图,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课文背诵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背诵课文,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3.课堂讨论让学生就琥珀的科学价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小组活动5.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短文,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课堂小结第四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琥珀的形成过程、科学价值以及课文背诵。
2.课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894f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c.png)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1、读词语,读准字音:约摸飒飒澎湃粘稠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2、出示:琥珀(图片)板书:琥珀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
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b587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7.png)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琥珀的定义与形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掌握琥珀的主要特征和性质。
1.2 教学内容:琥珀的定义:介绍琥珀是一种有机宝石,由古生物遗体或植物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化学作用形成。
琥珀的形成过程:解释琥珀的形成过程,包括树脂流出、包裹物体、地质变化等。
琥珀的特征和性质:介绍琥珀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特征,并解释其特殊的电磁性质。
1.3 教学活动:展示琥珀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增强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琥珀的特征和性质。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检查学生对琥珀定义和形成过程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琥珀特征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琥珀的历史与传说2.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历史和传说,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琥珀的历史:介绍琥珀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用途,如在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化中的角色。
琥珀的传说:讲述一些著名的琥珀传说和故事,如琥珀神话和传说中的宝藏。
文学作品的琥珀描写:分析一些文学作品中对琥珀的描写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活动:给学生阅读一些琥珀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主题和寓意。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创作以琥珀为主题的短故事或诗歌。
展示琥珀艺术品和文物,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琥珀历史和传说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三章:琥珀的科学研究与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2 教学内容:琥珀中的古生物:介绍琥珀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分析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价值。
琥珀的应用领域:探讨琥珀在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潜力。
琥珀的实验研究:介绍一些琥珀实验研究的案例,如琥珀中的古DNA提取和分析。
3.3 教学活动:进行琥珀化石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琥珀中的古生物。
奇异的琥珀教案范文
![奇异的琥珀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4867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1.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协调”、“观察”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 理解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协调”、“观察”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2. 体会课文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琥珀饰品,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
(3)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能运用“协调”、“观察”等词语造句,学会本课生字。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科学价值,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51bd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6.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朗读水平。
(2)学会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
2. 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松脂、松节油、松香”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感受琥珀的“奇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琥珀的“奇异”。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琥珀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奇异”之处。
(2)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琥珀的资料,对琥珀有初步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等。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汇报讨论成果。
3. 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琥珀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能熟练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琥珀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卡片。
2.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关于琥珀的资料。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改进。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方案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c299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4.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 认识琥珀中常见的昆虫和其他生物化石。
- 掌握琥珀的鉴定方法和收藏价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实验技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 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琥珀的定义与形成。
2. 琥珀中的生物化石。
3. 琥珀的鉴定方法。
4. 琥珀的收藏与价值。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教师简要介绍琥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琥珀的形成与特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解其形成条件。
- 讲解琥珀的物理特性,如透明度、硬度等。
2. 琥珀中的生物化石- 展示琥珀中昆虫、植物等生物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 讲解这些生物化石的历史价值。
3. 琥珀的鉴定方法- 讲解如何通过颜色、透明度、硬度等特征来鉴定琥珀的真伪。
- 分享一些鉴别琥珀的简单技巧。
4. 琥珀的收藏与价值- 讲解琥珀在古董市场中的地位和价值。
- 分享琥珀的收藏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活动1. 观察与比较- 学生分组,每组提供几块不同特征的琥珀,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其特点。
2. 模拟鉴定- 教师提供一些疑似琥珀的样品,学生分组进行鉴定,并分享鉴定结果。
3. 制作琥珀模型- 学生利用琥珀图片和材料,制作简易的琥珀模型,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比较、鉴定和制作模型的能力。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84029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c.png)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琥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入琥珀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 展示琥珀的图片和实物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对生物的保存意义。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2. 教师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展示琥珀样本,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4. 分组讨论:琥珀对生物的保存有什么意义?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特点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 学生能够描述琥珀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的讲解。
2. 琥珀的物理和化学特点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观察琥珀样本,了解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
3. 小组讨论:琥珀的形成和特点对其保存生物有什么影响?第三章:琥珀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琥珀中生物的保存状态。
教学内容:1. 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种类的介绍。
2. 琥珀中生物特征的讲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琥珀中保存的生物样本图片。
2. 学生观察并描述琥珀中生物的特征。
3. 小组讨论:琥珀如何保存生物?第四章:琥珀的价值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琥珀的措施。
教学内容:1. 琥珀的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讲解。
2. 保护琥珀的措施的介绍。
教学活动: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琥珀。
3. 小组分享保护琥珀的措施。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学生回顾和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的回顾。
2. 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的反思。
教学活动:1. 学生总结琥珀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生反思琥珀对生物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
3. 小组分享学习琥珀的心得和体会。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b7f65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7.png)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性及准确性。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引入(PPT琥珀的发现)2、简介琥珀(1)谈一谈,你对琥珀有什么样的了解(2)欣赏琥珀图片(PPT)?3、板书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一)轻声自由的读课文1、出示要求(PPT)(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1)指名读句子,了解琥珀的样子。
(2)齐读句子,说一说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3、过渡: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快速读课文1、出示要求(PPT)(1)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琥珀的形成?2、汇报交流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1—12自然段)1、思考交流:(1)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2)完成练习:①因为有了(),有了(),有了(),有了(),所以形成了奇异的松脂球。
②如果没有(),没有(),松脂球就不会形成化石(奇异的琥珀)。
(3)全班汇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讨论:(1)奇异的琥珀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2)奇异的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3)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3、过渡:这是一块多么奇异的琥珀啊!(PPT出示图片)(二)品词品句1、从这块琥珀里你看见了什么?(苍蝇和蜘蛛)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和一只怎样的蜘蛛?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4、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只一万多年前的小苍蝇和小蜘蛛读得活灵活现?5、过渡:课文中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5f807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7.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认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
2.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琥珀的认知。
(2)展示琥珀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注意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运用。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针对课文难点,进行讨论与分析。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教师补充,强调关爱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绘制一幅关于琥珀的画,并附上简要文字说明。
(3)搜集更多关于琥珀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 拓展作业:(1)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了解琥珀及其他化石。
(2)开展家庭科学实验,制作简易琥珀模型。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cb66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png)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分布情况。
通过展示琥珀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琥珀的外观特征。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实际样品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种类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包括松脂滴落、包裹物体、化石化等步骤。
介绍不同种类的琥珀,如透明琥珀、云雾琥珀、彩斑琥珀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不同种类的琥珀样品。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琥珀中的生物世界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中保存的生物信息。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古生物学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中保存的生物,如昆虫、植物、动物等。
探讨琥珀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中的生物样本和相关的古生物学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第四章:琥珀的文化意义与价值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在文化和经济上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珍惜资源意识。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在古代文化和现代艺术中的运用和价值。
探讨琥珀的珍贵性和保护琥珀资源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琥珀在文化和艺术中的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资源保护意识。
第五章:琥珀的鉴别与收藏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琥珀的鉴别方法和收藏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琥珀的鉴别方法,如观察颜色、透明度、内含物等。
探讨琥珀的收藏技巧和保养方法。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59ee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3.png)
奇异的琥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琥珀的定义与特性1.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定义与来源。
掌握琥珀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度、颜色和硬度。
1.2 教学内容引入琥珀的概念,解释琥珀是由松树的树脂经过长时间变化形成的有机宝石。
介绍琥珀的透明度、颜色和硬度等基本特性,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
1.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琥珀实物或图片,观察并描述其透明度、颜色和硬度等特性。
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琥珀样品,了解其手感和外观特点。
第二章:琥珀的形成与历史2.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掌握琥珀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解释琥珀的形成过程,包括松树树脂的流出、包裹物体并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热量作用。
介绍琥珀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如古代的护身符、装饰品和药材等。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琥珀在各自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
第三章:琥珀的种类与鉴别3.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不同种类,如金珀、血珀和蓝珀等。
学会鉴别琥珀的真伪和质量。
3.2 教学内容介绍琥珀的不同种类,包括金珀、血珀、蓝珀等,并展示实物或图片。
教授鉴别琥珀真伪和质量的方法,如观察透明度、颜色、内含物等。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琥珀实物或图片,辨别其特点和差异。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练习使用鉴别方法来判断琥珀的真伪和质量。
第四章:琥珀的宝石学特征4.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如折射率、比重和硬度等。
学会使用宝石学工具来测试琥珀的特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如折射率、比重和硬度等,并解释其测量方法。
展示宝石学工具,如折射仪、比重秤和硬度计,并教授使用方法。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使用宝石学工具测试琥珀的折射率、比重和硬度等特性。
学生记录测试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第五章:琥珀的美学与收藏价值5.1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美学价值,包括其颜色、透明度和内含物等。
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的教学教案
![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df5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b.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琥珀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的解释。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推理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奇异的琥珀》文本及教学参考资料。
(2)相关琥珀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琥珀的美丽与神秘。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琥珀资料,激发学生对琥珀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琥珀中的昆虫是如何被困的。
5.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琥珀形成的过程。
(2)分组进行琥珀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琥珀形成过程的画。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琥珀的资料,进行小组研究。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3篇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74bf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d.png)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异的琥珀》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
(板书:琥珀)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与琥珀有关。
不过文中介绍的可不是一般的琥珀,而是一块奇异的琥珀。
(补全课题)谁来读课题?谁能读好课题?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
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
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
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e4037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3.png)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秀5篇】奇异的琥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
)(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
)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老师谈话引入。
1.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二、学习课文(一)1. 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ad42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奇异的琥珀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琥珀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琥珀吗?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琥珀的奇异。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
提问:课文中的老人和小孩是如何被困在琥珀中的?4.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琥珀的价值和科学家是如何研究琥珀的。
提问:琥珀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价值?4.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琥珀模型,体会琥珀的奇异。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调查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分享,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文朗读比赛目的: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方法: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活动二:琥珀形成过程角色扮演目的:加深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的课件
一、开放性导入。
交流讨论:什么是化石?什么是琥珀?两者的关系?
(化石:保存在地质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赅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
因为它的晶莹透明,往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等。
关系:整个植物或动物因陷进某种物质而与空气隔离,尸体不腐,从而产生活生生的化石。
琥珀就是其中的一种。
琥珀看起来很像透明的黄色塑料,实际上,它是树流出的粘稠的树脂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硬,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变成的化石。
)
【设计意图】:从琥珀的理解入手扫除阅读中的潜在的理解
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1.根据课题质疑。
2.理解“奇异”。
(通常的琥珀中是不包有昆虫的,文中提到的“琥珀”是一种特例。
那是昆虫等有生命的东西,爬过树干或在树枝上玩耍,对这种闪光的东西产生好奇,靠近它被树脂粘死。
开始是作拼死的挣扎,然而树脂越滴越多,终因饥饿和疲劳而死,并被树脂裹起来。
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就变成奇异的琥珀。
)
【设计意图】:从“奇异”入手,引出课文的学习突破口,以利于兴趣的激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交流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2.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完成填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琥珀”——“琥珀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扫除语言文字上的理解障碍。
四、学习课文,初步理解琥珀的“奇异”。
自读课文最后一节,圈划有关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进一步理解“琥珀”的同时学习课文语言,达到满足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二、学习1-11节,理解琥珀的形成条件。
1.默读课文1-11节,思考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
2.交流讨论。
1、学习第一层(2─9自然段)
(1)、学生齐读2─9自然段
(2)、第2─6自然段是介绍什么的?(介绍当时的环境)
(3)、划出2─6自然段描写太阳句子和气温的变化词语。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体现气温的变化词语有“暖暖”、“火热”、“热辣辣”。
)
(4)、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
那么这块琥珀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因为只有松树才有松脂,而且必须是一棵老松树上,只有老松树才会掉下大滴的松脂。
②、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松脂滴下来裹着它们。
)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
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忽然,有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写出了蜘蛛鬼鬼祟祟)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这两只小虫被一大滴松脂给裹住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两句都说明了时间漫长)
2、默读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出示课件5,齐读)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说明事情发生的太巧了)
3、如果不是这么凑巧,就不会形成这块奇异的琥珀。
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出示课件
6)
①、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
4、除了情况凑巧,还需要什么时候条件吗?
①、必须要“松脂继续滴下来”,如果就这么一滴,俩家伙可能会挣扎出来。
②、松脂要积成松球,如果松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这两只小虫被一大滴松脂给裹住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两句都说明了时间漫长)
6、学习第二层(10─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10─12自然段
(2)、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出示课件8,找出相应的句子)
(3)、出示课件9中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指名朗读) 这一层讲化石形成的条件,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时间那么长,苍蝇和蜘蛛那么多,可只有那两只被裹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
六、总结课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是作者根据一块琥珀展开的想象,大家可以体会到了作者想象的合理,我们可以把作者的这种想象的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去。
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拓展练习(出示课件10)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最重要的条件理解这枚琥珀的“奇异”性,并学习浏览篇幅较长课文的方法。
同时,通过品悟自己喜欢的句子感悟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三、学习琥珀的发现部分。
复述奇异的琥珀的发现过程,理解想象设计为一对父子的形象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这一想象性的故事情节,感悟子与父三言两语的问答对话,体会“合理的想象也为文章的语言平添不少兴味”。
【设计意图】:对“奇异的琥珀”的归纳推证即是由形象思维提升到了理性的抽象思维,可以让学生在科普小品文的学习中培养想象能力,感悟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一个小小的琥珀引出的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就是想象的作用。
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尝试这样的创作。
附板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