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示范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6(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示范学案

二、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条件、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2、知道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3、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思想;4、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影响。

【基础梳理】一、古典文化的“再生”和人性的启蒙——运动含义:文艺复兴是—世纪正在形成中的阶级在复兴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1.历史条件:⑴政治:封建的占统治地位。

⑵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萌芽。

(根本原因)⑶思想:人们追求的乐趣(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的矛盾)。

⑷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文化。

2.概况:⑴发源地:(后发展到整个西欧)。

⑵表达形式:借助文化。

⑶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⑷旗帜:主义(核心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具体含义: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③提倡追求自由平等;④崇尚理性和科学。

⑸矛头:3.代表人物:⑵艺术领域:意大利“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略)二、与上帝直接对话——改革特点:披着宗教外衣、反对教会的宗教特权,但未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1.历史背景:⑴文艺复兴宣扬了,起到了的作用,要求改革教会。

⑵德国经济分散,政治;罗马剥削与压迫;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的发展.⑶导火线——教皇出售“”,激起愤慨。

(直接原因)2.兴起:公元16世纪从德国开始,以马丁路德发表《》为标志;3.主要观点:⑴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⑵人人都有权阅读和理解《》,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⑶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⑷《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4、性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6 2 神权下的自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6 2 神权下的自我

2.高潮时期的文艺复兴 (1)代表人物:英国的 莎士比亚 ,其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 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代 表作为《 哈姆雷特 》等。 (2)特点: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提升人性的尊严。
[轻巧识记] 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点三 与上帝直接对话 1.历史背景 中世纪的德国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教 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 2.开端 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了宗教改革 运动的序幕。
对人的 人是伟大的,肯定人的价值及 强调神的伟大,一
认识 尊严
切以神为中心
不 借助的形式
文学艺术
宗教

表现
政治运动,群众基
思想文化领域;社会上层

领域
础广泛
对宗教 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对 直 接 否 定 教 皇 权
态度 教会抱和解态度

当堂达标 固双基
1 234 5 67 1.“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失踪的古典文化终
合作探究 攻重难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史料一 14 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流行起①“我是人,人的一切 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史料二 ②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骚动”使个人主义和现世主 义增长。神学和基督教会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受到当时由个人探究得 出的新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准则的挑战,并最终为后者所取代。③有 关人类本身的一种新概念已逐渐形成——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尊严和 创造力的一种新的信心。人类无须一心想着神对来世会作何判决, 而只须发展自己生来俱有的潜力,尤其是思考能力。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总结时代精神,“依据” 要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渴 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等。第(2)问要根据材料二归纳概 括,注意“我不能”及“除非《圣经》……说服我”等关键信息。 第(3)问实际上要求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 归纳概括即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2.难点: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观念、宗教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故事,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事件,激发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
2.多元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
a.利用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背景。
4.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a.教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b.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c.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课后延伸,巩固知识:
a.布置与宗教改革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b.推荐学生阅读宗教改革方面的经典著作,如马丁·路德的《基督教自由》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补充和引导,使其在掌握宗教改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及其主张、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思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3.知识储备不足:尽管学生对宗教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细节知识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补充和引导。
4.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面对宗教改革时期的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已有观念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1 精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1 精品

6.2神权下的自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知道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与《九十五条论纲》。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情境再现、分析材料、比较归纳,建构知识框架;体会现实,反思历史,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重点与难点】重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容。

难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内涵;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画中人物优雅,笑容微妙,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为画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人文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一、文艺复兴1.时间:14-17世纪。

2.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当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这一名词源自意大利文,一般多写法文。

中国曾有人直译为“再生”或“再生运动”,但“文艺复兴”的译法已被普遍接受。

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艺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

)3.思想核心:人文主义。

(Humanlsm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

Human一词我们在英语课上已经学过,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有答案)第 2 页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课 神权下的自我 导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掌握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重点) 2.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含义,认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 【自主学习】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1.背景 (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原因) (3)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

3.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4.旗帜:人文主义。

[易混易错]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其作品大多以宗教人物为素材,在宗教人物身上表现人性,反映他们顺从人性、追求人性至上的精神。

因此,他们不会对天主教进行“彻底地批判”。

二、人性的启蒙 1.初期概况 (1)代表人物:“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3)作品内容 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

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2.高潮期概况 (1)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走进中世纪,探寻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走进中世纪,探寻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疑问: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
2.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逐步深入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
(三)小组合作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的特点、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等。
2.重点强调:强调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你认为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撰写一篇短文。
3.地位的演变:分析人与神权地位的演变过程,如教权与王权的斗争和妥协,以及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分组讨论中世纪欧洲神权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的生活的影响、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等。
3.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如但丁的《神曲》中与地狱、天堂的对话,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中世纪欧洲的神权故事,引发学生对神权统治下人们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9)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9)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神权下的自我》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第二节。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神权下的自我》这节课上承《蒙昧中的觉醒》,下启《专制下的启蒙》,所讲内容发生在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早期,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的背景下在思想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教材主要讲诉了两个方面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文精神是贯穿本节课的主线索,它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等。

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困难,不能承受生活中和学习上的任何压力,动辄轻生的现象很多。

而学生作为个体的人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关注有关人的话题,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积极思考欧洲人文精神的演进和变化历程。

在这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利用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激励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坚定奋斗目标,克难奋进,并以实际行动在新时代诠释人的伟大、尊贵和人性的尊严;发挥教育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能力目标:a 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人文主义的含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张。

引导学生透过表象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b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再生”的学习,体会文艺复兴运动作为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

3)方法与途径:制定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与“学”的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通过指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启发式教学、探究法、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的延续。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2.分析神权统治对人们自我认知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自我追求和探索。学生应能够分析神权统治对个人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应能够举例说明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个人自由、人权和理性思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
3.认识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感悟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学生应能够描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自由、平等和理性,以及这些价值观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的体现。学生应能够分析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启示。
五、案例亮点
1.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统治下人们自我认知的困境和探索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例如,在课程结束时,可以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认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限制,以及人们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寻求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 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6-2 神权下的自我学案 人民版必修3

②文艺复兴是在借助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张扬人文主义,宗教改革是借助原有的宗教,重新解释宗教规则。

③文艺复兴涉及上流社会,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包括广大人民群众。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探究案(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1.欧洲的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出售赎罪券图二烧死“异端”图三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一)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二)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变化。

由于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主教相对峙的一种新教;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由于有了内心的信仰,人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缚于那些繁缛的圣事之中,不需要那一套繁缛的教阶制度和教会仪式,每个人凭着内心的信仰就可以有救。

——凤凰网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材料二是欧洲宗教改革中两位著名人物的言论,概述二者的核心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设计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设计

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习目标】基本要求: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发展要求:知道《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说明:达·芬奇及其代表作品教科书中没有提及,教学中要予以补充。

“古典文化的‘再生’”,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自主预习】(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是、、。

其中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薄伽丘的《》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与《神曲》并列,称之为“”。

(2)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等。

(3)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运动。

是欧洲出现的第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批判,鼓吹和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互动探究】1.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哪里?旗帜是什么?指出运动的时间。

(2)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矛头指向什么?说出运动的实质。

(3)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指谁?代表作分别是什么?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宗教神学有何区别?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⑴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⑵就材料三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各举一个例子,并指出它们是否属于被湮没的事物及理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
3.通过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这种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教会、国王、骑士、平民等角色,生动演绎神权政治下的欧洲社会。
3.创设辩论赛,让学生围绕“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权政治在中世纪欧洲的作用及其对个体自我认知的束缚,如:“为什么神权政治会在中世纪欧洲得以确立?”“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有何影响?”“在神权政治下,个体如何寻求自我价值的体现?”等。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关于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对个体自我认知影响的文章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分析神权政治下的个体抗争与追求。这种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反馈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中世纪欧洲神权政治的了解,以及对其影响的认识。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3专题六第二课:《神权下的自我》说课稿
3.视频资料: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宗教改革的历史氛围。
4.电子白板:便于实时展示学生讨论成果,促进师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输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讲解过程中的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讨论,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分析能力。
4.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确保关键词突出,便于学生记忆。
2.合理使用颜色,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3.保持板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方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适时擦除辅助性内容,避免板书过于杂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可能了解不足,影响对宗教改革的理解。
2.学生在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影响时,可能受到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双重影响,激发学生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世纪欧洲宗教背景、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宗教改革对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教学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宗教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塑造作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4)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4)

课题:《神权下的自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的兴起,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2、过程与方法:基于文艺复兴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以史料为载体,借助文艺复兴的成就的阐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窥视出中世纪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整个西方社会。

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突破方式:设问导思、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2、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突破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归纳整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反馈】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压抑人性的因素是什么?2、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导入新课】共同赏析作品——《雅典学院》。

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力作之一,作品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背景。

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

右方前面以欧几里德为中心,用圆规在石板上计算;左方前景的中心是毕达歌拉斯。

前景中心是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还有苏格拉底,亚历山大等等,共50多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

在那里,他们似乎忘掉了尘世间的爱恨情仇,惟有理性的思考,讨论,争辩……。

过渡:拉斐尔对古希腊文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与拉斐尔同时代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巨人。

例如:大家熟知的作品《神曲》,陪同但丁梦游三界的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但拉斐尔、但丁等人生活的时代与古希腊罗马相距有一千多年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者一定要去崇尚和寻找久远的文明呢?【新课讲授】一、文艺复兴神光笼罩下的中世纪: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教案 (15)
2、开始:《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观点
(1)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因信称义”。
(2)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3)最高权威来自于《圣经》,而非罗马教会。
(4)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4性质:资产阶级发封建的政治斗争。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专题主要讲述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神权下的自我》是人民版历史必修3第6专题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第一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主要介绍文艺复兴的背景。第二目人性的启蒙主要介绍文艺复兴的概况性质等知识点,第三目与上帝直接对话则是讲述宗教改革的知识点。本课通过这三目内容阐明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人性的复苏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故本课的内容在本专题的线索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在西方思想史的发展里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由信仰走个热点,需要学生重视并理解、把握。
包括发源地意大利
时间:14-17世纪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矛头: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意义: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自我的发展——宗教改革。
教师活动:本部分内容主要有学生看书自主归纳
1、背景
(1)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罗马天主教廷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
(3)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神权下的自我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高二
教材版本:
人民版
一设计思路:本专题的主要线索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人文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古希腊时期是自我第一次觉醒,然而进入中世纪自我被神权束缚。神权下的自我这节内容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阐明了自我的复苏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分三部分讲述本节内容,

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探讨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变革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信仰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4.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分析中世纪欧洲社会背景下,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对神权统治的挑战,探讨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变革,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神权下的自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基督教会及宗教改革的相关史实充满好奇,但对神权政治对社会个体意识的影响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对神权政治下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认识。
c.从宗教改革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观点明确,论述有据,字数在300字左右。
4.推荐阅读:《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社会》等相关历史书籍,让学生在课后拓宽知识视野,深化对宗教改革时期的认识。
6.2《神权下的自我》教学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掌握神权政治的特点及其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掌握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以及神权统治下的社会秩序。

高中历史 专题6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 专题6 第2课 神权下的自我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情景问题切入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迷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

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可·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等暴君。

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学习目标引领课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本课第一目“古典文化的‘再生’”,主要讲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社会环境。

本课第二目“人性的启蒙”,主要讲述了文艺复兴的概况、性质。

本课第三目“与上帝直接对话”,主要讲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转变以及对轰轰烈烈宗教改革的巨大推动作用。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基督教②经济③城市④生活水平⑤意大利⑥资产阶级⑦人文主义⑧但丁⑨彼特拉克⑩薄伽丘○11基督教会○12封建贵族○13人类平等○14莎士比亚○15内心世界 ○16人性的高尚 ○17《哈姆雷特》 ○18分散 ○19分裂 ○20罗马天主教廷 ○21赎罪券 ○22九十五条论纲 ○23自己的信仰 ○24自由 ○25社会层面 ○26心灵 ○27人文主义 ○28基督教权 ○29启蒙运动 重难疑点探究1.全面认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而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2)条件 ①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壮大。

③文化方面:古希腊、罗马丰富的人文思想遗产和意大利丰富的人才结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6.2《神权下的自我》优秀教案(3页)神权下的自我——一个绽放人性光辉的时代一、课标与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于《神权下的自我》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集中探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如何将人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偏重上流社会的思想启蒙,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倡导人回归人性,以人为中心,并积极享受现实生活,从而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而宗教改革则通过路德等人对教会的改革,将灵魂自救的主导权转移到了每位世俗人的手中,抬高了世俗平民的地位,从而实现将广大的平民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其范围要远超文艺复兴,所以这两场运动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和不同范围解放了人。

由于这两场运动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重要的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做了适当的“取舍”,只涉及文艺复兴,力求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认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并理解为何这个时候会出现、理解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与传统基督教思想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思考这种人文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和对今天产生的超越时空的永恒影响。

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而言,本课相对较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经过一学期多的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同学已经初步养成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分析问题,但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是停留在浅层次记忆历史结论的阶段。

加之文艺复兴又是外国史,距离我们有几百年的时间,学生很难建立起通往历史现场的桥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通过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优秀作品,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关注;同时设计问题:画家由不敢表现自我到以自我为中心说明了什么?人在古代已经发现自我价值,为何还需要一场发现自我的文艺复兴,通过教师的设问,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古典文化的“再生”1•背景(1)政治:封建的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根本原因)(3)思想:人们洎求世俗人生的乐趣(与基督教的禁欲主张相矛盾)。

⑷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 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

3. 含义: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4. 旗帜:人文主义。

[易混易错]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其作品大多以宗教人物为素材,在宗教人物身上表现人性,反映他们顺从人性、追求人性至上的精神。

因此,他们不会对天主教进行“彻底地批判”。

学习思考1. 文艺复兴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提示(1)政治上,中世纪欧洲的神权统治;(2)经济上,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城市兴起;(3)价值观上,一些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

2. (教材第104页学习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提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是一场复古运动,但从深层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领域的变革。

这是因为,它是新兴市民阶层借助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

因此,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人性的启蒙1•初期概况(1) 代表人物:“三杰” 一一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 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___(3) 作品内容①《神曲》:赞颂人的伟大,揭露教会的贪腐。

②《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的大多是男欢女爱。

2. 高潮期概况(1) 代表人物:英国戏剧作家莎士比亚。

(2) 发展走向: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3) 作品内容: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__[思维点拨]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而莎士比亚则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

3. (教材第105页学习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提示薄伽丘主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能;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精神。

4. (教材第105页学习思考)资料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提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潮是人文主义。

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力量和智慧,强调以人为中心,以现实生活的创造为中心,崇尚现世享受。

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 背景(1)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2) 中世纪的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剥削和压迫最重。

⑶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2. 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 思想主张(1) 人的灵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⑵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

4•影响(1)创立了路德教。

⑵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 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4) 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易混易错]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对的是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要把原来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教会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精神工具。

5. 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 从《十日谈》看人文主义思想史料《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一个①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另U去看她们。

谁知儿子却说:“爸爸,②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①指中世纪对人性的禁锢和压制,②指人性的复苏。

[问题思考]| (1)薄伽丘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什么道理?该故事体现出什么思潮?⑵从这个故事中,你能体味出人文主义的哪些含义?提示(1)道理: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压制的。

思潮:人文主义。

(2) 含义: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追求现世的幸福, 反对泯灭人欲的观念。

2.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中的人文思想 史料[教你读史]《蒙娜丽莎》亲切自然,《西斯廷圣母》温柔又具有牺牲精神, 这表明文艺复兴中的画作不论 是世俗题材还是宗教题材,都蕴涵着人文主义精神。

[问题思考]| (1)两幅名画是如何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 (2)作品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什么特点?提示(1)《蒙娜丽莎》通过对女主人公亲切自然的形象描绘,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的思想情 感。

《西斯廷圣母》尽管取材于宗教故事,但拉斐尔将圣母表现为温柔且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 母性形象,可亲可近,同样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和善的追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⑵人文主义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的结合,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特点。

O 史论总结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要求把人、人性 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⑵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崇尚科学,追求知识。

(3) 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主题二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史料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 行为,全凭信仰。

[教你读史]“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 可以免去天主教会规定的繁文缛节。

[问题思考]I 结合史料,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图二 《西斯廷圣母》提示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史料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它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着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i 1 1 1 ——i i ■■ il —— r 1— 1 — II— 1 ——■*.— il 1 —— I — 1 ——■ 1 — 1 —— 1 —— f i ” i — 1 1 — I 11 11 — i i 1 1 '111 — 1 1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画线部分说明马丁路德的观点是“因信称义”,挑战了教廷的权威,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

[问题思考]I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提示主张:只要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

冲突: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联系: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权威,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O史论总堵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 相同点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②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③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④两次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的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⑵不同点①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把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③产生的作用不同。

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了封建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武器。

------------------------- 课堂小结--- ------------------[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 文艺复兴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

2•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巩固练习.随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B.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D.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答案B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文艺复兴()A. 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B. 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 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他们的中心主题”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精神,故选C3. 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右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A. 倡导人文主义B. 面向现实世界C. 崇尚科学民主D. 追求自由平等答案A 解析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