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现代文学 名词解释(整理版)

合集下载

02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02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修订版)

[NJU]文学考研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注:1、[xxxx]为历年真题名词解释;【xxxx】为历年真题论述题(涉及)2、【Z】直通车;【Y】阳光版;【S】三十年;【X】新文学史;【B】修订一、基本名词术语1、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1902年梁启超发起的,《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

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

由此发起的“新小说”创作,成绩虽然不大,却对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Z】2、“八事”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

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Z】3、“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勇敢地擎起“文学革命军”之大旗,表明了更加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考研现当代名词解释

考研现当代名词解释

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

1907年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

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

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

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

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新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新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当代文学)详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当代文学)详解

无名 、共名
• 所谓无名,是指当时代进入比较稳定、开 放、多元的社会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日 益变得丰富,那种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 往往拢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于是出现了 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 • 所谓共名,是指时代本身含有重大而统一 的主题,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 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因 而别掩盖起来。
名词解释(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 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 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 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 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 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 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 全新的文学历程。
十七年的文学
• (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 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 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这 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 个时期。它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承担了特殊的 历史内容,国家的权力意志被凌驾于文学之上, 作品被强行要求体现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 的政治倾向。《保卫延安》、《红日》、《林海 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上海的 早晨》、《创业史》、《红岩》、《暴风骤雨》 等是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双百方针
• 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 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 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 “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 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 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 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 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 面。

考研现当代名词解释

考研现当代名词解释

春柳社: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

1907年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

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

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

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论语派: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

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考研)1.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

"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

"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2. 左翼文学运动:在第二个十年(1927-1937)里,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两种文学艺术思潮,一是革命文学运动及其创作,一是人文主义美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包括民主主义作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创作。

革命文学运动即左翼文学运动,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本期文坛上居于主导地位。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发生在1928年初,主要由政治突变所推动。

早在20年代文学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等就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1925年郭沫若和后期创造社再次倡导革命文学。

1927年底到1928年底文艺界对“革命文学”进行了论争,传播介绍马克思文艺理论,有一次建立“革命文学”口号,明确提出了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任务。

要求创造“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号召到“革命的漩涡中去”。

3. 左翼小说:4. 无产阶级文化派: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中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一些领导人所形成的思想派别。

俄国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成立于1917年 9月,是进行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群众性团体。

1918年春,波格丹诺夫等人控制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和刊物,开始散布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要求文化自治,拒绝苏维埃政府和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宣扬摒弃文化遗产,主张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建立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5. “拉普”: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拉普”提倡“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其历史意义在于企图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寻找一个最好的创作方法(虽说要以一种方法代替其他各式各样的有声有色的方法,本身已不足取,但总还有积极的一面),其错误的要害却是混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区别,进而以世界观代替创作方法。

现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

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

“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培养革命青年作家队伍,繁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在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宣布自动解散。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

由郭沫若,茅盾、丁玲、胡风、夏衍等任理事,周恩来为名誉理事之一,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的机关刊物是抗战期间坚持时间最久的《抗战文艺》。

“文协”在成立后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提倡抗战文艺的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民族主义文学】指由1930年6月,由cc特务头子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策划,并纠集一帮政客、帮闲、特务和反动文人,发起的反革命文学运动。

其主要成员有潘公展、朱应鹏、范争波、王平陵、傅彦长、黄震遐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委员、国民党御用文人、国民党军官等。

出版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等。

在《民族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了“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进而否定“左联”提倡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

【现代诗派】“现代派”因施蛰存在1932年5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

施蛰存在《现代·发刊词》中写道:“《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感受的现代情绪。

文学专业考研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

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汪曾祺[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答: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在短篇小说创作、戏剧与民间文艺的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诣。

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

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

其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

代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

2.《子夜》[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研]答:《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展开了“全方位”的正面描绘,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历史地、具体地、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旧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其“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结构模式等艺术技巧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

《子夜》的问世,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开辟了道路,同时也表明茅盾先生的创作已进入了成熟时期。

3.《茶馆》[复旦大学2014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 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 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第十六章40年代诗歌:走向综合与平衡第一节“崇高的山”:七月诗派名词解释:抗战中期国统区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受艾青的创作和胡风的文艺理论影响,阵地主要包括《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呼吸》《泥土》等杂志,以重庆、成都为活动中心。

成员:绿原、鲁藜、冀汸、彭燕郊、邹荻帆、牛汉、曾卓……创作贯穿于整个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诗体。

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所开创的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主张“更直接地与生活结合,更迅速地替战斗服务”,注重将诗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诗和人联系起来,把诗所体现的美学上的斗争和人的社会职责与战斗任务联系起来。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追求诗与时代的紧密结合,追求诗歌与人民融为一体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胡风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

七月派的诗被誉为“时代激情的冲击波”,直接继承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七月诗派的两个基本的诗学命题:生活态度和诗人的主体性问题。

生活态度上,主张正视现实并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反对无原则的对生活的追随态度和“卖笑的态度”。

认为,人的力量是决定的东西,将无可奈何的宿命论以及光有牢骚、不平而没有行动,成为小市民的犬儒主义并加以贬斥。

文艺观上,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疏于复杂的形式探求。

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坚持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的统一,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借正确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但是,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影响了他们对复杂艺术形式的探求。

他们认为“人、生活、风格,是一元的”,一元论揭示了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决定性作用。

七月派诗人重生活而不重技巧表现。

主体性:七月诗派高扬诗人的主体性,反对客观主义,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主张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上去,达到主客观的拥抱和融合。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

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一)现当代文学考研习题(一)(一)北京大学04年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1、中国诗歌会2、孤岛文学3、整理国故4、林译小说5、漳河水6、《春醪集》7、春柳社8、巴金《随想录》9、三个崛起 10、百花文学二、论述(第1题必答,2、3、4中国学生选作两道,2、3、4、5留学生选作两道。

)1、结合具体作品实际分析鲁迅《呐喊》、《彷徨》在小说艺术上的异同(40分)2、以梁启超和胡适的主张为例,比较晚清文学改良和五四文学革命的观念的差异(30分)3、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进作家路翎、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中任选两位,说说他们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

(30分)4、结合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王度庐、程小青等)的实际,说说通俗小说与新文学的相互作用。

(30分)5、从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30分)(二)清华大学2000年试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试述鲁迅杂文的文体渊源与艺术特征。

(20分)2、试分析郭沫若诗集《女神》里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

(20分)3、试比较巴金的《家》与钱钟书《围城》里对于封建大家庭的描写。

(20分)4、试述四十年代国统区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0分)5、试分析张贤亮中篇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0分(三)复旦大学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407)一、名词解释(30分)1、“人的文学”2、《激流三部曲》3、“归来者”的诗4、“寻根文学”5、学者散文二、简答(80分)1、《狂人日记》如何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2、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主要三大文学派别的文学特征。

3、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代,中国作家队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三、论述题(50分)学界普遍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五四新文学具有强烈的启蒙思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5年前)的新时期文学是对五四新文学的回归,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围绕“启蒙”的主题,谈谈五四文学与80年代初期文学创作的联系。

02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修订版)讲解

02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修订版)讲解

[NJU]文学考研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注:1、[xxxx]为历年真题名词解释;【xxxx】为历年真题论述题(涉及)2、【Z】直通车;【Y】阳光版;【S】三十年;【X】新文学史;【B】修订一、基本名词术语1、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1902年梁启超发起的,《新小说》杂志在日本横滨创刊。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这是"小说界革命"的开始。

首先,梁启超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打破了千百年来鄙薄小说的传统偏见。

其次,提倡小说界革命,将小说创作纳入资本主义社会改革的轨道,并为小说作出新的分类,为新小说的创作题材揭示了广泛而现实的内容范围第三,揭示了小说具有"浅而易解"、"乐而多趣"的艺术特点,分析了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量。

由此发起的“新小说”创作,成绩虽然不大,却对进一步提高小说在民众心目中的位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Z】2、“八事”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

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Z】3、“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勇敢地擎起“文学革命军”之大旗,表明了更加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2012考研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2012考研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

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

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

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

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

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

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

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十年(1917年------1927年)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

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

《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行人身攻击为能。

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

钱玄同、沈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

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其刊物众多,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主流是言情小说,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革命对该派进行了批判,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乐作用有其合理性,偏颇之处在于将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一目的。

当然该派也有较高价值的作品,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不能简单地把这一流派看做新文学的对立面或新文学)翻译的小说。

他一生译著欧美小说一百一千二百多万字,其中三十多种为世界名著,其余小说也多有精彩之处。

其翻译品都是与精通外语者合作,但译笔传神还是靠他,达到了各有特色的境界,既有《迦因小传》这样译笔哀婉的作品,也有《块肉余生记》等译笔的质朴古劲风格。

除了对西方写实方法的肯定,林纾的文学观念仍是中国的,他将狄更斯比作司马、班固。

《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哀婉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一脉相通,欧洲小说描写细腻真实的风格在当时风靡,并旦深深影响了民初及以后的言情小说;译作还体现了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想。

《黑奴吁天录》与在美华工受虐有联系,发出“黄种即将亡”的警告,深入人心。

在中国文学史上,林译小说第一次介绍了众多外国作家及作品,太太开阔了作家们眼界和艺术视野,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1916年9 月第2卷起更)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

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它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展开。

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1918年开辟“随感录“专栏,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中大作用。

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不屑与文学的影响,《新青年》4卷3号(1918年3月)刊发了两封信,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

其实,王敬轩并无其人,信系钱玄同所写,他将守旧派敌视新文学的种种看法集中在一起,故意做成一个供新文学提倡者反击的靶子。

刘半农的复信确也酣畅淋漓,对守旧派施以猛烈的挞伐。

这两封信。

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文章,他勇敢地擎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章以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的进化为参照系,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存在的价值。

此文与胡适《文学1917年1月的《新青年》,是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

“八事”,即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仗、不避俗字俗语、须言之有物。

他在阐述中不仅击中了旧文学的要害,而且渉及文学的真实性、独创性、时代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特别是文章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因此,此文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人的文学”概括了新文学的内容,表示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

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衡》为阵地,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为宗旨,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反对文言合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曾与鲁迅和胡适193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随即消失。

,从逻辑学、语言学、文化史等方面来论证文言文的优越;主张尊孔读经,维护封建化教育;由于章士钊是北洋军阀政府文化统治机构的掌权者,《甲寅》成为镇压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随着段祺瑞政府的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12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其成员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功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叶圣陶的《一生》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以及王鲁彦、许钦文等的乡土小说,。

在现实主义的理论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以后会1931年《小说月报》停刊,该会便无形解散了。

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崇尚“自我”,注重“个性”,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他们在叙事风格上表现为浪漫主义,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现代派技巧,缩短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距离。

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沧》、《迟桂花》,郭沫若的《女神》,成仿吾的评论等。

1928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不过在这一过1929年2 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先后创办有《沉钟》周刊和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成员们以自我为立足点,强调人的尊严、自主性、隐私和自我发展,并且从维护自我的个性出发,积极鼓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和敢于坚持的意志力,表现出了坚持个性主义思想的彻底性。

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1922年成立于杭州。

以短小清新汪静之等人。

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

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率直坦诚,绝无世俗的顾忌,也少见艺术的雕琢,表现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1921年左1922年春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先后出版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诗歌》和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

湖畔诗人是沐浴着五四精神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内容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或赞美友情、爱情的纯真,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幸福爱情的憧憬,展现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

朱自清称他们是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年轻人,爱情诗是他们对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

新潮社莽原社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

《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未名社1925 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

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

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

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鲁迅(小说):Q正传》的主人公性格里有许多复杂的因素,其核,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善于忘却,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里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

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现象,“精神胜利法”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深深印记。

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们产生,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小说创作的硕果(一):1919年的下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庐隐、王统照等。

他们受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

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