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写作论证能力专题
(一)
【给定资料】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赴宁夏考察团的成员之一,作家F来到了宁夏。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幅幅原始古朴的岩画激荡着他的情绪。F看完贺兰山岩画,内心颇有感触,他特意为此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逝去的无形无迹的光阴正镌刻在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F说:“原古先民以默默的文化符号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情感,对观者内心形成强烈的冲击。”
贺兰县的皮影戏也令他感慨。他认为,贺兰皮影戏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古迹”要素保持得非常好,表演皮影的民间艺人张进绪有优秀的禀赋,声情并茂,其家族式的传承则保证了皮影戏架构的完整。道具乐器等“老家伙”也仍保存着,很难得,政府应把贺兰县的皮影戏当宝贝保护。
谈到宁夏的文化发展和保护,F认为,经过深厚积淀的回族文化和西夏文化都是本地独有的文化优势。从这点来说,保护文化是第一位,不要子孙后代还没有了解,独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了。保护文化必须投入资金,宁夏文化首先考虑的是做精做细,只有文化做精,才有强大的可能。
作家F被人誉为“民间文化的抢救人”,对此,F说:“这源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感。”F认为,物欲横流更容易导致精神被轻视。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经受着精神价值的淡漠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守民族的特性,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显得尤为重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保护其本身蕴涵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要保护、抢救的也是中华文化的神。如果我们不抢救自己文化的神,那么我们玩来玩去还是玩洋人的神,就没自己的神了”。
F认为,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一直存在困难,但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初期的困
难是你的声音没有反响,像在空气里呐喊,没人回应,现在好了,上上下下都有了反响。但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又被政绩化,表现出来往往是在“申遗”之前很下工夫,“申遗”一旦成功反而不用劲了。因为不少地方喜欢做面上的、能够很快出效果的事情,而“申遗”以后日常的保护与政绩“脱钩”。实际上文化遗产更需要“申遗”之后的保护,F提出了两个观念,第一是不应该只是政府保护或专家保护,因为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保护好,全民保护是个关键。还有一点就是科学保护,无论“申遗”前后的保护,还是后来的资源开发,只有从学理上和科学性上拿出一整套的方案,遗产保护才能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多方面的,比如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等,但科学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当国人开始普遍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介和保护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粗取精、批判继承的问题,其间或许昭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之间的差异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学、美学、人类学、艺术或科学观点看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名胜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多样性,正是在不同的文化长期交融和碰撞过程中产生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今天的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规模和方式,积极开展各种旅游和探险活动,了解和接触世界文化遗产,从内心深处表现出对文化多样性的渴求。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正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人类是有记忆的,并需要不断地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怀旧”手段,来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历史文化遗产保留着现代都市人的历史记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要把握现在,走向未来,必须先理解过去。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桥梁,也为从今天走向明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问题】
“给定资料”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能在无形中提升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民族传承的载体。几千年来,中国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缺乏重视和保护,它们正在迅速消亡。被誉为“民间文化抢救人”的作家F在看到贺兰山岩画后,感慨良多,留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题词,警示世人。要想实现文化传承,应当号召全民参与,科学保护、批判吸收和继承文化遗产。
号召全民参与保护。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民族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政府作为,更加需要全民参与。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民众的力量则是无比巨大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迅速消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众缺乏重视,没有积极参与保护。因此,必须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让民众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面临的危机,使其树立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自觉加入保护行业。同时,要加强全民参与机制建设,明确保护方式,畅通保护渠道,使民众能真正参与。
建立科学保护机制。保护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不合理的保护不仅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文化遗产的消亡。由于缺乏科学的保护机制,我国某些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无法正确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盲目作为,导致有价值的遭到破坏、没有价值的受到推崇。要想杜绝这种现象,必须树立科学保护观,聘请专家学者参与保护工作,吸收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的宝贵经验,建立科学保护机制。
批判吸收和继承。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传统文化中既有普适的部分,又有专门为特定时期特定阶级服务的部分。文化遗产也是如此。因而,继承文化遗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当前,由于受某些错误观念的误导,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精华,有些人认为传统文化全是糟粕,这些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除了批判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之外,还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以弥补本土文化的缺陷。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文化是文明的标志,没有灿烂的文化,无法成为伟大的国家;没有灿烂的文化,无法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保护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应当号召全民参与、科学保护、批判吸收和继承文化遗产,以保护中国的民族传承,塑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独具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
(二)
【给定资料】
在当今的国际较量中,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则不打自败,这是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学者对努力发展当今中国软实力必要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