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芳华》观后感 4篇(一)_心得体会
《芳华》影片观后感范文
![《芳华》影片观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72551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7.png)
《芳华》影片观后感范文《芳华》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那么关于芳华观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芳华》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芳华》观后感1电影芳华是一颗催泪弹,对老年人有效。
影院散场灯大亮,别的观众陆续离座出门了,银幕上快速走着演艺人员名单。
我们一家仍然静静坐在座位上,我和妻两张老脸上流淌着泪水,老泪纵横。
女儿递过來两张手帕纸,轻轻地说:爸爸,妈妈,我们回家吧。
看电影流眼泪,许多年前的事,卖花姑娘。
那时,妻伤心落泪,我笑话她。
普天之下受苦受难的不计其数,犯不着,那该得流多少泪水呀?时隔这么多年,芳华的导和演们,用艺术挖掘深埋在心底的记忆唤醒沉睡的芳华,赚取票房同时赚取眼泪。
芳华故事模糊了,隐隐约约只记得男女主角在公园长椅上的依偎。
至于为何流泪西里哗啦,孩子们不问老伴也不相问,只是默默地走出影池。
妻想起了什么她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为什么流出了泪水。
不要轻易拮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为触动伤心动情处!人生七十春秋,或坦途或山路崎岖十八弯,走过太多的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的奋争和曲折、无奈和无助、歧辱和诬毀、恋和失恋、苦楚和痛快、不幸和幸运、乃至饥饿、寒冷、病痛、贫穷和劳累,付出比别人多的付出收获比别人少的收获,酸甜苦辣唯已自知。
劫难与欣运交互、芳华与坼磨共存。
本來,这些己然忘却已然封存不忍堤起。
是芳华的艺术家们硬生生地把刻印在脑核桃体深沟的记忆给挑了出來。
情何以堪!而,各人有属于各自的芳华。
每个人的故事,都足够写一部小说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
至少,我们奋斗过努力过,沒大建树,做过错事蠢事,但沒祸害过社会祸害人。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或能做得更好。
曾有街坊女士对妻说,你家王师傅对我们有恩,我家老爷子是他帮忙送上山坟碑上的字是他刻的。
我十几岁时在望省斤山顶上民办小学教过半年书,一二三年级.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一间茅草屋里读书。
2023年《芳华》观后感(9篇)
![2023年《芳华》观后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6959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a.png)
2023年《芳华》观后感(9篇)《芳华》观后感篇11月6日,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去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芳华》。
影片中的一句旁白,久久回荡在我耳边:“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影片中的何小萍就是那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而刘峰就是那个善良的人!何小萍满心欢喜来到文工团,想着从此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可现实却一次次浇灭她美好的理想!她想要照军装照,心里有着美好而卑微的念头,想寄给劳改营里的爸爸看,可是部队里演出服发完了,只能等夏天,还有好长好长时间啊,太久了太久了……以前在家里太受冷落,她做不到一开始就落落大方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不知道如何用体面的方式实现自己其实并不过分的愿望,舍友的明嘲暗讽和过去经历的排挤压迫让她实在不敢开口借,怯生生地想让一切静悄悄地实现,然而害怕的事情最终发生,因军装照摆在照相馆的橱窗里而被揭发,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事情不仅被发现了,而且因为羞于承认,被更加激烈地围起来指责批判!一个从小就被欺负得怯生生的小女孩,她怎么无师自通学会磊落?但就因为一次的不磊落,从此以后文工团里所有的丢脸现世的坏事大家都会扣到她的头上,“她是全世界最臭的”,“那个塞了搓澡海绵的文胸也一定是她的!”大家都嘲笑她、排挤她,她怎么躲也躲不掉,怎么辩解也没有人听。
所有男演员不愿意和何小萍搭档的时候政委说他很心寒,但他的心寒可能更多是建立在集体的利益,因为大家没有为了表演的共同目标齐心协力而心寒。
可是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人不盲目地附和这些排挤,不怕被孤立,单独站出来明确表示接受她、支持她,在没有人愿意给她伴舞的时候,这个人挺着抗洪受伤的腰说他愿意!他就是被大家称为“活雷锋”的刘峰!只有善良的刘峰同情同样善良的小萍,他们珍惜善良!从前那些她受到的委屈、祈求保护和安慰的的书信送到了劳改营里渺无音讯,等来的只有一份父亲死亡通知书,而刘峰的出现就像一道光打在了何小萍原本一片漆黑的世界里,这份温暖让她有了一点点勇敢,这点点的勇敢足以点燃何小萍一生的善良。
电影芳华观后感(精选12篇)
![电影芳华观后感(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6b2b7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9.png)
电影芳华观后感电影芳华观后感(精选12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芳华观后感篇1芳华,和好朋友一起看的,约好结束后交流观影心得,也未读原著,只看了影版。
源于约定,从没有写过影评的我写下了这篇观后感,若格式或者内容有什么不对或冒昧之处,还望大家别计较,多包涵。
影片结束后,大家说的最多的是好人没好报,我想说好人处事也要活道,也要自护,也要争取,也要勇于反抗。
生活中,对于爱情,现实和理想总有一墙之隔。
影片中,在刘锋表白抱着丁丁,被他人看到并对丁丁出言不逊时,刘锋呆了,丁丁怕了,可以看出人言的可怕。
所以,刘锋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去澄清、解释、维护丁丁;人言可畏,丁丁恐慌之下做了下下策。
后面的故事,刘锋被发配到川滇,但即使到了战场,刘锋依然做到了连长,保家卫国。
这证明好人,不论扔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生活,总是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但同时也会给我们些许伤痛。
出现了伤痛,我们能做的不是在伤口上撒盐,而是去面对,去疗愈,以获得平和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状态。
故事的另外一位主角何小萍,从小生活多坎坷,父亲不在身边,母亲的重组家庭不接受自己,原以为到了部队,到了文工团,就会好起来,就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但理想和现实总有一墙之隔。
她看着自己爱的人被欺负被下放,自己也伤心绝望,后来也被下放了,小萍做了战地护士,抢救革命战士,后来成了英雄,但突然聚集的关注度和心理落差太大,让她精神崩溃,住进了精神病院,好在天顺人愿,她好了起来。
影片的最后,何晓萍和刘锋一起生活,他们虽然没有结婚,但是依然携手伴余生。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公平不公平,但之于感情,有些等待总是值得的,时间会把你应得的带回给你。
其实,在现在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人言的力量依然强大,比如网络热搜、社会舆论导向、网络语言暴力等等,他们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于干扰一些人的精神状态,看到影评,我们发现不公,去指责去谩骂,但现实中可能我们自己也是不公的制造者、传播者,反观生活,反省自己,也给他人一个机会,给自己多一抹阳光。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cc666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7.png)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芳华》观后心得体会(通用23篇)《芳华》观后心得体会篇1当男女主人公想抱画面出现时,浑重的台词在述说的他们的命运,观众的感动都被调动起来了,此时《绒花》主题曲想起了,观众的所有感动都调动激发出来了,在家看电影的观众的我泪水汪汪地流下了,后来在媒体了解流泪的观众一大片一大片的。
我哭了,一哭人生芳华短暂,美好青春只有那么几年。
我已经四十五了,人生已近半百了,唯有珍惜美好人生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二哭善良的人终有好报,他们为自己的善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与命运抗争,以德报怨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我也曾经遭受欺凌,但我忍辱负重与命运抗争。
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但得到的回报太少,不求回报也就是善良的体现吧。
三哭他们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
哭过了,心情得到了宣泄,德道水平提升了,这就是电影的美吧。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篇2《芳华》演绎了中越自卫反击战,在中国近期电影中,很少,战争场面很血腥,很震撼,描绘了一个残酷的战场和激烈的战斗画面。
面对这祖国的将士的奋勇杀敌与重大的牺牲,我的眼角依旧湿润,我依旧是那个小“愤青”。
从小受的教育要么是老妈让看的书,所谓的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要么是学校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总而言之就是:为人要正义,为了祖国要勇于奋斗与牺牲。
想起小时候某些“小官僚”耍威风,也是当面斥责。
家乡人喜欢说你算老几啊你管我,小学时候我就能说出每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说出你们的错误。
当时也是真楞!正是由于这初心,才对新闻中的种种不平表示愤怒,对牺牲的将士得不到应有的的对待感到痛心;才对卫青霍去病的消失感到不安与愤慨,才对部分民族的肆意妄为感到内心压抑的悸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片刻都在耳边。
不知道你们信不信。
我小时想的都是做一番大事,从来没考虑过金钱。
即使长大了知道了金钱的奥妙,也是想有钱做一些想做的事,却从未包括吃喝玩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我辈如是。
《芳华》观后心得体会篇3昨天晚上,今天上午,两口气,四个小时2分钟读完,有点快,但我依然是认真读的,基本上一个字都没落下。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6a9ea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5.png)
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精选5篇)看完芳华电影的观后感【篇1】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
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
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
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
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
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
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
《芳华》观后感7篇
![《芳华》观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d1513add88d0d233d46aed.png)
《芳华》观后感7篇芬芳观后感(一)“善良的人不必须都被善待,可是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和珍惜善良。
”这是《芳华》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坚持善良很容易,可是一生善良却很难。
《芳华》中刚刚来到歌舞团的何小萍以为自我脱离了不接纳自我的家庭,就是脱离了苦海,孰不知她又进入了另外一个苦海。
整个歌舞团的人都拿她当笑话看待,大庭广众之下嫌弃她有异味,团体翻她的东西,还要撕她的衣服……可是自卑而又敏感的何小萍全都忍了,因为自卑,因为敏感,更因为没人了解和爱戴自我,可是除了刘峰。
正因为如此她才最明白刘峰的善良,当刘峰被处理走掉时仅有她来相送。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青春呢?以排挤嘲笑他人为乐,看到别人落荒而逃,满脸囧迫的样貌时一齐哈哈大笑,仿佛这就是我们的笑料。
孰不知这样已经把一个人的自尊心践踏的一文不值,还要加上一万只脚。
可是谁叫那时我们年轻呢?谁叫我们不懂的理解万岁呢?以前上学时有一个女同学的腿有点跛,走起路来稍微快一点就会一瘸一拐的,而那时候调皮的男孩子们总是故意拿她的东西逗她,然后她就会生气的追,看着她一瘸一拐的样貌,整个班级就回轰堂大笑,而每每她都会满脸通红,慢慢的回到自我的座位上,两眼泪汪汪,可是我从来没有见她的眼泪掉下来过。
之后的某一天,我偷偷的看到她竟然在用自我的生活费买东西给学校里的流浪狗吃。
在那个年纪应对流浪狗不躲着走就不错了,而她竟然对它们如此温柔,看到那一幕我竟然感到了无比的惭愧,为自我的行为感到可耻。
同时我也在想她的内心深处该是多么善良啊。
坚持一颗始终温柔的心是一种本事,这是一种爱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无论人生经历多么大的苦痛也会安然度过。
就如何小萍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之后依然能够回归生活。
芬芳观后感(二)早就听说,今年有部大片讲述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带着无比自豪的心境和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一齐观看了这部影片。
出乎意料,我们没想到它真的如此精彩,如此感人,每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我们泪流不止,就在影片结束的一霎那,我突然明白了我们的学校为何如此芬芳?!舟曲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在咱甘肃,去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还去过那里。
芳华观后感高三作文5篇
![芳华观后感高三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555b96b84ae45c3a358c39.png)
芳华观后感高三作文5篇写芳华观后感的高中作文篇1在看这部影片以前,我对《芳华》的印象只来自于他人的推荐,只知这似乎是一个讲舞蹈的片子,据说十分好看。
但在看完了以后,我觉得它虽确实精彩,却太过于压抑、沉重。
这种压抑和沉重****于对美好的幻想破灭后过于残酷的现实。
作为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刘峰和何小萍是其中悲剧色彩最浓厚的两个人物,虽有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却也掩盖不了他们身心遭受过的创伤,那伤痕是永久的,只是在时间的流逝下被渐渐淡忘了。
刘峰是一个“活雪锋”般的人物,善良的他一直为文工团干着别人所不愿干的事,却被他喜欢多年的女孩——林丁丁当作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因而对于他的喜欢感到幻灭、惊惧甚至恶心,还说他耍流氓,导致他被下放。
但由我看来,他是其中生活气息最浓的人物,他因善良做了那些脏活,比起文工团内只知排练,谈天说地的人要有烟火气许多,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只不过是他太过正直,而让人沉得他与情情爱爱搭不上边而已,而那是他怕影响林丁丁而压抑自己情感的结果。
再后来他为救他人失去了右手,在海口干活时被联防局讹了,他一位残疾战士却遭受到这样的对待,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在我们所不知道的地方又有多少呢?何小萍则是一个为人所鄙视的角色,从一开始便被文工团的人说是身上有味,直到她离开文工团。
她为了给多年未见的父亲拍一张自己穿军装的照片,她就拿了别人的军装,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后立刻还了回去,也许是自卑让她不敢开口向别的人借,却被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女子说她偷东西,其实事情不大,却被她们搞得令她无比难堪。
而“假胸事件”却让她又一次更加难堪,她可能只是因为买不起那种内衣,而自己做了一个,便被认为她是想做成假胸,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是多大的屈辱。
而刘峰的走,更是成为她对文工团彻底寒心的导火线,让她认清了现实,不再幻想,不再奢望。
因而她逃避演出,被政委误解,退了她。
那时她的笑是解脱、是黯然,也是不舍。
她在成为战地护士后立功,却因此疯了,在去看文工团表演时,她的手随着音乐摆动,走出场地,在一片草地上翩翩起舞,她的脸上漾着笑,安静而又快乐。
关于电影《芳华》观后感五篇
![关于电影《芳华》观后感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69cf589e314332396893c2.png)
关于电影《芳华》观后感五篇《芳华》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接下来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电影《芳华》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影《芳华》观后感一只是听说《芳华》电影下架了,才找来小说的。
也刚刚知道,《芳华》和《陆犯焉识》的作者是同一人——严歌苓。
读她的文字,伴着一种隐隐的疼痛,如读萧红,伴随的是无边无际的寒冷。
《芳华》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群文工团的少男少女青春的故事,以及以后人生的故事,有快乐也有烦恼,有幼稚有成熟,有光明磊落也有阴险狡猾……或许,谁的人生都如此,人生百味都会尝遍。
作者是以潇穗子的口吻,重点讲述了刘峰和四个女文艺兵的故事,作者慢慢道来,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有令人震撼的心理活动描写,入木三分地对人性的剖析,读之,会浮想联翩。
读这部小说,让我想到张爱玲写的《小团圆》,字字句句真真实实地刻画了辛酸往事,对自己,毫不“怜惜”。
同样,在《芳华》中,作者对几个年轻人也是毫不留情的,对社会的一些怪状,人性的诸多弱点都是一针见血地刻画。
故事的主角是刘峰,又名雷又锋,这个名也昭示着刘峰和雷锋的相似之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因此,在x队他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这些荣誉,都是他的“雷锋精神”换来的,并不是本职工作干得多么好。
作者也调侃了,要想获得嘉奖,不用本职工作干得如何出色,而是在本职工作外干一些有“奉献”意义的小事,会更讨巧。
刘峰就是这样一个人,团里上上下下的事都是他的忙碌,不管谁有了困难,他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因此,当时团里的人都用高标准来要求看待刘峰,只因他是“圣人”。
刘峰爱上了林丁丁,一个会唱歌的女孩子,但是林丁丁不爱他。
刘峰和丁丁独处的时候,受不了“诱惑”,摸了丁丁的后背,结果,丁丁大喊“救命”。
顿时,刘峰头上所有美好的光环消失了,一个英雄,一个楷模怎么能随便“猥亵”女孩子呢?刘峰有了各种各样的罪名,被下放,开始了他“惨淡”的人生。
芳华电影完整版观后感
![芳华电影完整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2483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d.png)
芳华电影完整版观后感芳华电影完整版观后感精选篇1《芳华》那是个血气方刚的年代,而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责任被真实的记录。
那个叫刘峰的‘活雷锋’,最后成了整部电影的痛,在文工团甘愿做最下等的工作,照顾好所有人,上战场宁守着死去的战友也不自救,革命情义之高远胜所有人,但是他的结局,断一条胳膊,贫穷、生活困难,最后与何小萍未结婚在一起,没有子孙后代,凄凉悲苦的过完残生。
陈灿,一个红二代,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什么兄弟情意,靠着父辈的光辉,人生一片坦途,结婚,生子,开公司,做老板人生走向顶峰。
陈灿和刘峰人生的鲜活对比,无疑这就是冯氏黑色幽默的又一高深境界。
有原则的刘峰,最后在凄寒悲苦中渡过自己的余生,有背景的陈灿最后在荣华富贵中渡过一生,虽然都是活着,但是价值和意义的不同震撼了后人。
给后人留下:有一个有背景的爹一直就是所有人的梦想吧!何小萍的孤苦与悲戚,刘峰的孤独与徘徊,如果不是冯大导演开恩,估计结束时也不会有最后一幕:“你能抱抱我吗?”如果不能,他们想当然的在孤独苦闷中历经数年,然后了此残生。
也正因为这最后的一幕,电影得到升华,让所有观众又看到了希望,相比陈灿和郝淑雯,刘峰和何小萍后半生过的不好,但是他们过的踏实,且来之不易!而萧惠子考上了大学,人生也很美满,写了这本名为《芳华》的书,也有了这部电影。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认同世界的不公平,也不得不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愤怒,但以事无补,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从没有丢弃,弱肉强食,能者生存,诡者生存。
老实如刘峰,荣誉大到‘活雷锋’但是因为这份荣誉自己不能向常人一样喜欢一个人,或者爱一个人;荣誉光环退掉后,还是个平凡人,比起那些如陈灿一直把自己藏的很好,从没有人知道自己是某司令员的儿子,直到这个秘密被曝光,才展示自己能力与实力的人,刘峰就像个小丑,他是被这个社会用来评价和笑话的。
最后,写了这么多,感谢冯导又带给我们一部精彩的电影,豆瓣评分9.1,让我们又一次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虽然80后90后理解不了所谓的____,理解不了上山下乡,战争带来的伤痛,但是能理解阶级斗争,因为人类社会就从未终止过食物链上的游戏,也从没有放弃过爱、喜欢、责任、担当,还有妒忌、伤害、抢夺!芳华电影完整版观后感精选篇2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有它的标签,或是太平盛世,或是朝代更迭,或是马革裹尸,或是歌舞升平。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2d3f8681c758f5f71f6761.png)
2019精选的电影《芳华》观看心得体会五篇《芳华》透过故事的讲述者萧穗子的眼睛,读者可以望见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群从大江南北招募而来进入部队文工团的少男少女。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一)今天看完了整本书,也看到了那个年代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的结局。
好人永远的好了下去,没有因为命运磨灭了他的好。
与生命逆行,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除了善良他还想求死,可是活了过来之后他依旧无私的好着。
好这个字眼谁都没有解释过,可是后来人们都知道,刘峰是好的,无论他有两只胳膊还是一只胳膊,无论他最后的时光身边是何小曼还是林丁丁。
无论最后,当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爱被狠狠的埋进了现代的尘土,无论那是感激还是爱,也许谁都说不明白,一个永远被人崇拜的人被人唾弃了,一个永远被人唾弃的人突然被人崇拜了,我想着也许是为什么最后的时间他们两个人在一起。
那场追悼会,我在,何小嫚在,刘峰的女儿在,他曾是英雄,却收场的有些凄凉,不过也够了,真的够了,还有人的心里有他红色的影子,有他忙碌的勤劳的身影。
我们追悼着永不老去刘峰,也追悼着那平凡又不平凡的过往。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二)世上有多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淋漓鲜血染红它伴随着一首熟悉的旋律-《绒花》,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12月15日,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如约而至。
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轻松破亿,更是霸占各大影院、新闻头条。
作为冯导的无名粉丝,我趁着休假马不停蹄的追了这部电影。
虽然不能从一个专业影评人的角度来评价这部作品,但观影之后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我一直认为,冯导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接地气,反映社会民生。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芳华》是一部以舞蹈为元素题材的影片,讲述1970到1980年代某军区文工团的故事。
一批芳华正茂的年轻男女,在那个年代经历万般劫难,在血色与浪漫中跌宕起伏的人生。
影片以萧穗子的独白为线索贯穿始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
《芳华》观后感3篇
![《芳华》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972a5976a20029bd642da4.png)
影片《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芳华》,欢迎大家阅读!《芳华》观后感(一)“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的,不同人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看完《芳华》之后,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有人怀念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有人愤然诘问世事的不公,有人悲悯人性的凉薄,有人哀伤战争的残酷,有人无奈情爱的苦涩,有人敬佩军人的奉献与伟大,有人从头到尾泪流满面,仿佛每一个画面都是情节还原、每一句台词都是往昔对白,也有人干脆默不作声,像月夜草地上穿着病服独自跳舞的何小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一个时代的思想潮流也会塑造一代人的性格特点。
好友说,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深以为然。
电影里的男主刘峰,那个学雷锋的标兵,品行和作为没有半点瑕疵,让人深深敬佩,但又让人无法成为。
我一直记得《士兵突击》吴哲对袁朗说“我成不了许三多,但他也取代不了我”。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独立完整而又唯一的个体,刘峰是个大好人,他的善良与奉献令人动容,社会需要有刘峰这样的人,他们的默默付出应该被歌颂和铭记,而不是被漠视。
当电影演到他们在食堂吃饺子,刘峰最后只打了些煮烂的饺子,还没有吃两口又被叫去帮忙抓猪的时候,我就隐隐感到这个人物最后是要悲剧了,只能无奈的摇头。
这个世界不是全部都是好人,善遇上恶,受伤的往往都是善。
所以,一旦有人把你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那么你的付出也就有些一文不值了。
到这里,就应该能够明白了,林丁丁不是适合刘峰的人选,他也不可能成为林丁丁的归宿,只有从小不被善待的何小萍懂得那份善良的珍贵,最后让他们胜似亲人的相依为命。
也幸亏,还有何小萍!问我,看完《芳华》最喜欢谁。
我给了难以取舍的答案,何小萍和萧穗子。
何小萍的善良和坚定打动人,但是悄悄拿林丁丁的军装去照相,不被认同但又能被理解。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a72a3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b.png)
《芳华》观后感《芳华》观后感(精选35篇)《芳华》观后感篇1我当时看的是点映,在观影之前我就知道这个片子一定好看的,因此很期待。
为什么知道一定好看呢,因为我是命理师嘛,而且应该是个出色的命理师呢,我根据自己的八字对应当晚的时辰,觉得对自己很吉祥,是一个对自己感官和思维感到触动的时辰,因此我相信这片子会座无虚席。
我是在万达广场看的,虽然点映,但坐了一多半人,整场电影基本大家都是聚精会神的。
一般看电影的多是青年人居多,这次大家应该也提前大概了解了点影片吧,我发现这次观影中年人的比例相对比别的片子高的。
给我的感觉是挺好看的,故事情节前半段舒缓但却紧凑,后半段节奏明快而段落清晰。
这片子听闻是本九月上映的,但是改档到本月十二月,细看还是能看出刻意的剪辑变化的,不过故事情节依旧紧凑,可以引人入胜。
从摄影场景背景道具,都比较逼真专业。
并且演员演技普遍不错,因为他们是军队文工团的,电影里有大量舞蹈场面,看得出群演的舞蹈都是很专业,演员有功底,能够引人入胜让人不出戏,很有代入感。
而后半段越战部分,无论是战争场景,还是六分钟左右的,小队被敌军伏击的战斗戏份,都非常逼真,还原了场景,给人真实感,让人感受到战争之无奈与残酷。
六分钟的战斗戏份,是从我军,尤其主要从男主角刘峰的个人视角拍摄的,好像是固定摄影和手提摄像机结合拍摄。
这样就更逼真,真实而又不过分晃动而看不清,从刘峰的视角拍摄,让人感受更真实,代入感极强。
这段拍摄手法很有好莱坞战争片感觉哦。
整体故事情节紧凑明快,和拍得感人。
一方面因为冯小刚讲故事的方式和指导水平过硬,以及选材好。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小说出色,但原小说不是影片名字,〔芳华〕的影片名字,是作者,也就是影片里穗子原型严歌苓起的。
影片名字恰如其分,讲了一代人的芳华和他们的故事,片子里穗子文笔好被提起过,后来也的确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
也因为文笔出色,和故事真实,真情实感,故而感人,影片亦感人。
在如今影院多是商业片之潮流下,本艺术片前票房不俗,也引起很多人共鸣和赞赏,已经说明影片刺激出色和成功。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5篇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888e60b4e767f5bcfcea3.png)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5篇电影《芳华》心得体会1本来没有打算去看冯小刚的这部电影,好几次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感觉让我决定以后,不再看国内那些所谓大导演的电影.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篇严歌苓的介绍,这部电影是由她的原著改编而成,而且有好多电影都是出自她的作品,比如《金陵十三钗》.《归来》.《天浴》.《一个女人的史诗》.《少女小渔》,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也是由她的原著《继母》而改编.好奇于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啊,心中不免泛起了倾慕之情,便决定去看看.当《芳华》电影结束,灯光打开,我却还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但想着在外等着的亲人,我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前后好多人都还坐着,盯着屏幕,或许片尾的歌声也是值得回味吧.主人公刘峰与何小萍命运的崎岖坎坷,没有向现实低头,让我由衷佩服.一个把〝好人〞做到了家,另一个坚持做自己,历经欺凌.磨难.诬陷后,能够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面对,最后,两个人不求名份的相濡以沫,这种情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是真的很扎心,有几个片断,让我抽泣不止,当意识到自己泪点低而特意控制一下时,却也感觉到了周围不止一人的哽咽声,这部片子的确值得看一看.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场景是,何小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她的父亲写信.入耳的一字一句让我难受的不能自已.她所受到欺凌时缄默的表情,真是揪心的痛.她的孝心.她的坚韧.她的忍耐让我之动容.第二个扎心的片断是,当他拖着伤残的身体,一手拎着水果,慢慢进入病房看到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时,默默的牵着她的手坐在凳子子后,把头扭向一侧,哭了.印象中这是看到他唯一一次流泪.还有几次,鼻子酸酸的,泪水轻轻的滑落,那是感动,是发自内心的钦佩.无论曾经得到过多少荣耀,无论曾经在战争中受过多大的伤害,也无论你曾经为这个和平年代付出过多少,终究也抵不过现实中的背景和关系……刘峰拖着残缺的身体一个月300元,却被现在所称呼的城管讹诈1000块钱,多么残酷的现实.在墓地,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那要看跟谁比,与长眠与地下的战友比,我能说不好吗?〞结尾的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的依靠.这应该算冯导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的透彻心扉.电影《芳华》心得体会2看了影片《芳华》,对刘锋的形象印象颇深,从心底讲,他是一个好人,却被林丁丁诬告,被派去打仗,还失去了右臂,最后的生活十分艰辛,车被无赖警察查抄,要不是旧时战友相助,这个残疾军人还险些被打.在影片一开头,刘锋的〝活雷锋〞形象就被人所夸赞,被贴上了〝无私奉献〞的标签.在这样的标签下,他的奉献被人所遗忘,甚至认为是刘锋的任务.他喜欢林丁丁,向她表白,却被林丁丁污蔑,告他耍流氓.原因是〝他是活雷锋,他不能喜欢别人.〞在这样的标签下,他被严肃处理,被派去打仗.可见,这标签的危害性绝非一点两点.这样的贴标签,被我们用来分辨好人坏人.人本是生来平等,但因一件片面的事情,就被贴上标签,被用标签来评论.好人做了坏事被原谅,觉得坏人不会做好事……倘若法律也以标签为评判标准,那法律尊严又何在呢?每个人都是三七开的,心中都有光明和黑暗,每一个人都生而平等,不因出生被评论,不因片面被人定性.不论是什么人,都要以同样的目光看待.不应该给人贴上标签.每个人也在变化,我们若已经给别人贴上标签,也应换一种眼光看待,把心中给人贴上的标签去除.撕掉标签,生活里会多许多平等和公正.电影《芳华》心得体会3看完电影《芳华》,我心里莫名涌现出了一股对那个时代的人和生活的感受.看到最后,泪水如泉般落下.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悲哀.那个英雄如白云般被人忽视的时代,好人如草芥般被人漠视的时代,命运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却总被一些投机分子占尽便宜.那个时代,仿佛把这些急端伟大,无私的人,和那些命运急端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的人都诞光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幸运.是那些伟大的人为我们挣下的,他们都没舍得用,給了我们这一代.就像他们那时候,都不舍得用东西,可他们不知道,他们不舍得用的,已经被〝八旗子弟〞挥霍光了.他们伟大得忘私,却忘了把它继承到下一代,成为了上一代的产物.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悲哀.电影看到结尾,两泪纵横的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让别人认为你干好事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不会看到你的善良.这是人性.是现实.可能把这个道理提前讲给那些无私的人知道,他们也不会加以理会.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受够苦难,才会更加的感恩,才会更多的回报.就像电影里说的:他们的芳华已经落幕,就像炮火声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响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现在写缅怀前烈的文章,或许无法磨平他们心中的创伤,经历过这些种.种的他们,暮年时或许更加平和,在这最后的芳华里,他们被命运温柔以待.耳中再也没有刺耳的炮火阵阵,他们不再被往事所困,只有那动听的歌曲,谱写出曾经属于他们的时代的芳华.只有他们还记得,他们也拥有过芳华绝代……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电影《芳华》心得体会4前两周,电影《芳华》上映.口碑以好评居多,夸赞之词随处可见.然也有人提出异议,争论也不绝于耳.我心知这其中有人在宣传,此乃平常之事,出于个人原因,我就没有写详细的介绍.但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或者说我挺喜欢原著的,所以还是写了自己的中心思想.今天又看到一位那个年代过来的写作者对这部电影的客观评价,对与原著不足的指出,心中十分感慨.我也在自己的文章核心里提到,电影和原著已经不一样,没必要非要比较,但说实话,我和这位老先生,都是更喜欢原著多一点.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冯夹杂了太多私货而使电影被分裂.我和这位老先生都是谈艺术评价,说不上专业,不过绝没有利益牵扯.我就是为了避免牵扯太多节奏站队的事,才会选择不评价或尽量不过多评价这种市场层面.有趣的是,这位老先生最后也说了句,我还是选择闭嘴吧.是的,我必须要提到,无论是电影中刘峰的为人善的角色,还是何小嫚的边缘角色,我都有亲身体会和经历.索性我还年轻,就经历并且认识了这么多.而当自己对某件事有了深刻的认识,吃到了普通人吃不到的信息之后,就很难在一个带节奏的平台里认真的客观讨论出其原本的样子了.选择闭嘴有时候是最佳选择,我一直认为,无论是耐心的有条理的写出文章,还是冷眼旁观,都是优质的.而较为劣质的,是永远不明真相的热情参与站队,和趁机中饱私囊后抽身.当然,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我说的不一定对.我也从来不会强迫干扰任何人.我更主要的是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思考他和原著的关系之后,我自己得到了什么.从自媒体角度来说,我虽然认真分析了,却没有拿到点赞认同和宣传利益,我无疑是失败的.但是,我从这个电影中,看清了一位导演和其作品的优弊,看到了和我持同样思想的老作者以及众多同一观点的网友,从电影和书中找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作者其背后思想的表达方法.我没有消耗自己,反而有所提高,开阔了眼界,并且肯定了自己的思想成果.从这个角度,我又是有收获的.我无法改变这个社会,无法改变大众网友,但是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独自缅怀自己的沧桑.电影《芳华》心得体会5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严歌岑最开始关注《芳华》是因为那张一只军鞋一只舞鞋的海报.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代表生机,搭配在一起,显得无比的美好.心里想着哪天有时间一定要去看.利用休班的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时长,想着再不济也会有个彩蛋,可等到最后,收尾却全是电影里的画面.其实,《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讲了大量的真话.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也不是指定某一个人,而是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而主要的人物还是那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何小萍和刘峰.首先,刘峰是那个时代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最具美德的人.那么,一个英雄或者说一个〝活雷锋〞到底可不可以爱?答案是肯定的!而何小萍就是一直爱着这个〝活雷锋〞,但故事是悲惨的,时代的洪流席卷了这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也致使他们的命运颠沛流离!电影从刘峰接何小萍开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相遇,也从此难于割舍;而电影的结束则以刘峰和何小萍两人相拥在蒙自的一个角落,也映衬了两个人相依为命不可割舍的命运.这也是电影有趣的地方,承上启下.不仅如此,电影还用了三次完美的长镜头却演绎青春,应该说是我理解的《芳华》.首先,第一个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电影开篇的开场舞蹈,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唱着歌跳着舞,镜头也是一镜到底.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青春的绽放.第二次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边境的战争上,以刘峰为视角,纵观全场战场,接近10分钟的长镜头,拍摄也相当难,也演绎的非常好,战争的残酷,战友的友情都完美的表现到位,电影《芳华》心得体会。
关于《芳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芳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66872dcf84b9d528ea7ae1.png)
电影《芳华》观后感【1】我们这一代人,古往没有过,今后不再有。
我们这代人,是全世界最不寻常、最折腾、也是最乐观的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
我们这代人,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献给了祖国建设的事业中。
电影《芳华》中表现的正是我们这代人的亲身经历,这部片子不单有真实的故事情节还有深层次的思考。
《芳华》的时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而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责任等等,真实的反映那个年代的史实。
影片是音乐盛宴,大饱耳福,《沂蒙颂》、《绒花》、邓丽君的《浓情万缕》,我们耳熟能详;影片里美女如云,大饱眼福,熟悉的舞蹈,熟悉的剧情,熟悉的动作,让我想起当年在工农商学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的情景;影片里血腥战争,难以接受,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场景历历在目,当年因为工作便利能看到《内参》,我专门画了张中越边境地图,把每天的战况标注在上面。
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勾起我无限的回忆,我们也曾借过战士的军装用海鸥—4相机在山上拍过照,也曾在炮阵地为战士们演过出,也曾拿着56式冲锋枪和战士们一起打把,1393部队93分队的战士:王开先、尚俊岩、石铁钢、温年宝、白先勇……虽然47年从未谋面,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会浮现在脑海中,虽然我们是个大杂烩的宣传队,电影演的是部队文工团,但是照样演绎了爱的故事。
在时代的大潮之下,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和刘峰、陈灿他们都只是一叶浮萍,缚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体内的青春气息又注定他们在被时代的洪流聚集在一起的日子里,一定会发生他们的故事,也就是影片《芳华》所讲的故事。
当年部队战士严格禁止与地方老百姓谈恋爱的,我们宣传队解散时,本来应该有个合影,结果部队首长不允许,只有我们这些地方的队员照了张合影,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影片中的主人公何小萍是从乡下来的文艺女兵,进入文工团后,原以为脱离被当作累赘的家庭就能一帆风顺,在文工团却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从而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人。
2023年《芳华》读后感4篇
![2023年《芳华》读后感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5dd3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3.png)
2023年《芳华》读后感4篇《芳华》读后感1终于赶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之前,拜读了严歌苓的同名小说。
这是一篇时代感很强、带入感更甚、且以全新的架构、第一人称形式、萧穗子的口吻叙述故事,且时常伴有作者思想观点渗入的佳作。
写作手法大胆创新、新颖独特,乃作品一大亮点。
听人言说,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界评价,读着读着就回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
阅读的过程揪心得复杂,酸楚夹挟着幸福、忧伤渗透着快乐,五味杂陈、心潮翻涌,除了对主人公刘峰命运多舛、扼腕叹息之外,更感叹时代造就的四位文艺女兵,迥然落魄的终场。
点点滴滴,仿佛在平凡世界中的她们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严歌苓老师严重接地气、极具风趣幽默的语言描述,一路品来,直令人忍俊不禁、畅快淋漓、意犹未尽!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芳华》读后感2“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不论从巅峰跌入谷底的刘峰,还是从穷途末路变成人群焦点的何小萍,命运都没有给善良的人好的命运,刘峰残臂陌生,最终肠癌去世,何小萍缺乏父爱母爱,后来发了疯。
但是他们却最终读懂了生命,刘峰对林丁丁的释怀,何小萍对生活的淡定。
生活对他们不公,他们却谅解了生活,就像他们谅解了对他们不公的人一样。
那样疯狂的的时代,将本可以善良的人消磨成恶魔,只有那些至善的人依然坚守着做人的底线,最终他们被时代厌弃,他们游离于主流之外。
时过境迁,当疯狂终于平静,才发现他们的可贵和伟大,然而,有多少人还能记起他们呢?感谢严歌苓给我们贡献了一部动人和深刻的时代的写照,一部好人被抛弃的时代悲歌更能够揭露出人性的伟大和卑微。
唯一不赞同的是书中作者“乱入式”的行文,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过程也写入书中,经常让读者出戏,让代入感中断,并不是很好的写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片《芳华》观后感 4篇(一)
电影《芳华》观后感:青春永驻的红舞台苦难属于人物,美丽属于舞台。
安坐影院观赏一部电影,我总是不自觉地偏好在动态的叙事之外,重视静态画面里的道具投影之变化,这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同时也是导演的银幕表现手段。
影片《芳华》采用诚恳的应时布景特效,着力还原木质高台的深刻记忆,诸多冷物件与暖色属性不断地碰撞,用浓烈的大时代色彩推开了一扇历史之门。
除去一点稍显偏暗的荧效之外,光影色调与姿体造型的影像幅度仍然让观者倍觉享受。
以影视作品重现淘金岁月,莫过于青春舞姿在律动景致中的定格。
20世纪那个单调而枯燥的年代,浸透无数年轻人遐想与追梦的一方圣地,当剧院中徐徐拉开的舞台和一幅洁白的大银幕,外加红星闪闪的军旅生涯,便是天下痴男信女无边的憧憬。
编剧正是抓住火红年代这些最美妙、最闪光又最遥远的精华片段,借助再熟悉不过、回响着木板声的剧场一角,反复呈现春雷般激昂而饱满的战士舞步。
一时唤起了至少两代人的美好记忆,让亲历者享有数日的温暖回顾。
“他们看完这个电影回到家里头,大家吃饭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父母突然变得想说话,想表达了。
”部队文工团美工出身的冯导说,“拍摄缘由就是当年在文工团时,洗完澡后湿着头发的女兵为他所带来的美好感觉。
”
这便是原始青春萌动留给少年骨子里的热和暖。
让人无限向往的绿营中舞台生活由此开篇。
然而苦难的舞者却无法逃避群体的戕害,愤懑发出“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那令人心酸的感触。
由于A角“活雷锋”的一次微冲动,这个让人无比陶醉的鲜亮大院,竟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本性的丑陋闹剧。
用以初展芳华的舞台就此落幕,为铮铮硬骨的第二舞台瞬间开启。
仅从影片的战争场面看,血腥和残酷并没有让观众感到惊奇,相反将观众带入沉思的是,无数参战者和英雄人物无奈的人生际遇。
没有导演也没有乐队伴奏的夺命舞台,在血与火中光荣地埋葬了卑微自私的人性。
“王子与公主”上半场的华彩亮相,倍显轻浮和虚无,相比之下军人在阵地上的二次登场却令人肃然起敬。
这部烙上了明显年代特征和强烈怀旧情结的军旅影片,很难收获隔代的观众。
《芳华》演绎的是一代人梦中无数次呼唤的流逝岁月,以及挣扎在芳华里的激情与遗憾。
但,客观地说,它不是冯氏最好的片子。
当下腾空而起的舞台与传统俱乐部已不可同日而语,可幸的是美好的记忆永远属于青春,我听到那曲经典老歌又在“花园”里传唱。
电影《芳华》观后感:浸透人生感悟的沉思这张图片是影片《芳华》的最后一个长镜头。
刘峰漫无目的的凝视着没有诗歌的远方。
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充实的,充满自信的力量。
缓步走出影院,这个镜头似乎变成了一部放映机,整部影片都装在里面,一一重新闪过一遍.....
一个被不待见与被损害人和一个被误解或者说被不理解的人,在经历生活的多种坎坷、曲折、精神创伤后走到了一起。
这种“一起”远远超乎了世俗婚姻的一般概念......
网络上对《芳华》有一个倾向性的评论:”好人没有好报”。
此论
不全错也不全对。
社会生活中,好人的确存在“没有得到好报”的例证;但是,作为社会思想、风气教化功能作用最大化的艺术作品是不能这样去写的。
我对《芳华》中的好几处细节描写是质疑的。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关于艺术问题的信中这样说过,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有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否则会完全毁掉整个作品。
看完《芳华》,我第一时间找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她有着与女一号几乎完全相同的经历:特招入伍大部队当文艺兵,回来有改行做了军医,有20年的军旅生涯,与《芳华》反映的时代是完全吻合的。
我的质疑是:1,政审历来都是证兵的首要条件,《芳华》中的人物要么是还没有得到平反、解放的领导干部子女(郝淑雯);要么是还在“劳改服刑”的犯罪分子子女(何小萍);还有“隐姓埋名”低调的云南军区副司令之子(陈灿),则是比较符合时代特征的,。
2,那个年代,全国学习雷锋,居然在部队里(尽管是文艺兵)居然常常公开调侃,揶揄,开涮“活雷锋”刘峰?3,目无官长,没有一点组织纪律性,女队长的话和“命令”根本不听,得不到执行。
4,影片(小说)反映的时间跨度是从60年代----80年代,差不多20年,70年代左右的女人,在生活中还没有使用“内衣”。
小说中这些涉及政策,思想,纪律,生活方式的细节,在意视觉形象为主的影片中被自然这是影片《芳华》的最后一个长镜头:何小萍带着一丝浅浅的微笑斜靠在刘峰的肩头,手里拿着入伍第一天“偷”林丁丁军装照的照
片。
刘峰腕抱着何小萍而然的凸显放大,令人骨鲠在喉,芒背在刺,如坐针毡!
朋友的回答是:1,部队的文艺兵是有一点优越感的;2,这些细节“过分了”;3,部队上公开调侃“活雷锋”刘峰是不可能的。
自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20世纪末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一些别有用心的民粹情绪才敢于无理取闹......
真正能够引导观众读懂《芳华》的现实主义艺术价值是影片最后一个长镜头(见图):何小萍在烈士墓地邂逅刘峰,交谈彼此离别后的际遇。
何小萍问刘峰,你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你觉得值吗?刘峰回答,看见这许多好战友躺在地下,我还能够活着,值了!刘峰反问何小萍今后有什么打算,何小萍说,”有一句话我含在嘴里早就想说,有十年了”,这个时候,何小萍拿着刘峰为她拼接的照片,也就是那张她入伍第一天“偷”林丁丁军装找到那张像片,头斜靠在刘峰的肩上,脸上泛起一丝足以看得见的浅浅的笑靥。
刘峰腕抱何小萍,眼睛凝视远方,饱含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踏实与充实.....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其实,这才是影片深刻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的栖息地儿。
诗有”诗眼”,报”报眼”,影片也有“片眼”,“片眼”往往在片尾。
《芳华》的“片眼”是极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更是哲学的。
它能够包容40后--90后形形色色的人在各自形形色色的人身经历记忆中触摸到那一根最相近似的神经,能够准确的刺激到他们每一个人的泪点,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情感的共鸣。
用一句艺术评论中的老话,
这个“片眼”非常成功的给观众留下了认识社会和审视自己的理性思维空间:我该怎样活着去走完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
冯小刚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芳华》的“片眼”竟如此高明,竟如此饱含现实主义的审美价值和引导社会教化的伟力!从这个视角看,《芳华》是冯小刚所有执导的影片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30多年以来中国电影中屈指可数的成功影片之一。
萧穗子、林丁丁、郝淑雯、小芭蕾,这些人在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那个似曾相见,擦肩而过......
不抱怨、不气馁、不失落,向刘峰那样永远不忘初心向前看,一定会方得始终!
影片《芳华》观后感:繁华落尽见真淳最近去看了电影《芳华》,影片主人公何小萍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她经历了生离死别、命运浮沉,最终收获了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何小萍,一个被时代屡屡捉弄的人物,影片一开始介绍她因为父亲被抓,她改随继父姓,紧接着她又“偷”了战友的军装去拍照,给人留下了爱慕虚荣的印象。
后来逐渐交待了她刚刚六岁时父亲被抓,母亲改嫁,继父和妹妹于她的不容;走进文工团,她以为开启了新生活,她用尽全力地去努力,却不曾想被同事们排挤,最终只能当服装组工作人员;看透了人性的悲凉,去了野战医院,在无数血染的生命面前体验生死的无奈……她用尽全力去拥抱世界,而世界却总对她冰冷回报。
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