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271.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尿毒症严重并发症。
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
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慢性肾衰竭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导致的逐渐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高血压、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的护理管理,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和参考。
一、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路径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路径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未受损期、潜在性受损期、慢性肾损害期、慢性肾病期和肾衰竭期。
在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未受损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正常,护理工作主要是宣教和预防。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宣传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提醒患者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慢性肾衰竭的计划。
2. 潜在性受损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开始有轻微异常,但尚未导致明显的症状。
护理工作主要是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3. 慢性肾损害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出现了一些临床症状,如贫血、高血压等。
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护理干预,如进行贫血治疗、控制血压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科学用药和合理饮食。
4. 慢性肾病期:此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明显下降,需要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护理工作主要是协助患者进行透析治疗,同时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等。
二、慢性肾衰竭的护理管理1. 严密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及时发现肾功能的异常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 科学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价和调整。
3.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指导其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
慢性肾脏病3-5期临床路径(非透析患者)-修改版一、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
(二)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参考表1)并且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
2.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3.同时符合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方法中的,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三)治疗方案与原则(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
1.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
(1)坚持病因治疗: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坚持长期合理治疗。
(2)避免或消除慢性肾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健存肾单位(参考表2)。
2.营养治疗。
3.药物治疗:(1)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水钠代谢紊乱的防治、高钾血症的防治。
(2)高血压的治疗,贫血的治疗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血糖控制,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治疗,防治感染、高脂血症的治疗,口服吸附疗法和导泻疗法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脏病(TCD 编码:N18.900)和慢性肾脏病CKD3-CKD5期(ICD-10 编码: N18.803、 N18.804、 N18.801)患者。
2.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CKD3 期)、失代偿期(CKD3-4 期)、衰竭期(CKD5 期)、尿毒症期(CKD5 期非透析)病人。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通路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通路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通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或慢性肾脏病5期。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或虽以上指标未达标,但临床上出现保守治疗不能解决的容量负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恶化。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无腹膜透析禁忌证,需要建立腹膜透析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腹膜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2)铁代谢、iPTH,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
(可在围手术期完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D-二聚体、腹部CT。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
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
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
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血液透析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1fai1ure,CRF)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ICD-10:N18.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个月。
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下降<60m1∕min(老年人GFR<50m1∕min)超过3个月。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坚持病因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2.避免或消除CRF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血管通路建立。
4.血液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IoT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02CP)、血糖、Ccr,血型、输血系列、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肝、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前臂血管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NGA1.KIM-hI1-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3)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同位素肾功能测定、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4)骨髓穿刺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中的应用陈晓磊【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肾脏病(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的CKD-5期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为2014年同期我科收治的同病种病人50例,应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中,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6(014)022【总页数】3页(P2310-2312)【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护理路径;动静脉内瘘;护理【作者】陈晓磊【作者单位】214000,苏州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病人照顾模式,是为患某种疾病的病人制定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照顾图式,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 nursing way,CNP)是其中由护士实施服务计划的路径,由病人每个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护理临床路径还能使病人明白自己的护理目标,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之中,能够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佳管理模式[2],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脏病(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选的长期血管通路,是透析病人的“生命线”。
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促进内瘘的尽快成熟,延长其使用时间是顺利进行透析,促进透析疗效、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关键[3]。
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
一、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衰(编码: 14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10 编码: N18.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年)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 年制订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 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50-80),血肌酐维持在133-177,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50-20),血肌酐达186-44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肌酐清除率在10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本虚标实证正虚诸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邪实诸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浊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
2.患者符合慢性肾衰中医证型,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尿毒症严重并发症。
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概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临床路径一、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
实验室检查:GFR减少至正常的10-25%,血肌酐显著升高(约为450-707umol/L),贫血较为严重,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可有轻度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门诊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成门诊病历书写,1—2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五)转归:1.达到慢性肾脏病4期,但尿量不少、营养良好、没有症状,预计1年内不会进入透析者,门诊口服药物治疗.2。
达到慢性肾脏病4期,但尿量少、营养不良、贫血较为严重,夜尿增多及水电解质失调,有胃肠道、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收住院。
(六)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诊疗工作:。
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终末期肾脏病的临床路径表单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内瘘建立部位和日期□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人交待病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
35.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梗阻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其他的、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性骨病、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尿毒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ICD-10:N18. 000x001.N18. 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痿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个月;2.GFR 下降<15ml/min;3.在GFRT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 000x001. N18.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 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ll;(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诊疗指南》第3版、《肾脏病学》第4版、《实用内科学》第16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主要证候:(1)脾肾气虚证: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3)气阴两虚证: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症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3.分期(1)偿期:肾单位受损超出代50%,血肌酐保持在133-177umol/L ,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节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杂乱;水电解质杂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除去率在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显然,浑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慢性肾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2.病期诊断属于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尿毒症期的病人。
3.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但在住院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269慢性肾衰竭CKD5期临床路径
269慢性肾衰竭CKD5期临床路径. . . .. ..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2016年版)⼀、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
第⼀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透析指征,暂不需要⾏动静脉瘘⼿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 个⽉;(2)GFR 下降<15ml/min;(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路径标准。
1.第⼀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路径。
(四)标准住院⽇。
10-14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
..... .s. .. . . .. .. .1.必需的检查项⽬(1)⾎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糖、⾎脂、铁代、钙磷代、iPTH;(3)胸⽚、⼼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的检查项⽬(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2)感染性疾病筛查(⼄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2.控制⾼⾎压;3.纠正贫⾎;4.治疗低钙⾎症、⾼磷⾎症和肾性⾻病;5.⼝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6.加强营养⽀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本路径。
..... .s. .. . . .. ..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本路径。
..... .s. .. . . .. ..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表单适⽤对象:第⼀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透析指征,暂不需要⾏动静脉瘘⼿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期:年⽉⽇出院⽇期:年⽉⽇标准住院⽇:10-14⽇住院10-1时住院住院)住院2-1出院)询问病史及体格检上级医师查上级医师查完成病历书写完成必要的相关⼊院记录、⾸次病程记室会诊完成出院向患者及其家属或委托临嘱,院会主录病案⾸页交待病医,1,出院证明书次主临嘱,院会副出院诊断(诊任医,1导)书、出⼯⼀次⼩临嘱,院会主向患者交待医,1,院后的注意次完成病历书写向患者交待主任医师查性肾衰⼀体治疗相关随长期医长期医出院医肾脏病护理常规肾脏病护理常规出院指导长嘱,Ⅰ级护理,持续嘱长嘱,Ⅱ级护理,持续长嘱,Ⅰ级护理临嘱,通知长嘱,Ⅲ级护理,持续持续院1长嘱,特级护理,持续长嘱,Ⅱ级护理次饮⾷护理持续长嘱,低盐低脂饮⾷,持长嘱,Ⅲ级护理持续长嘱,低盐低脂糖尿病长嘱,特级护理⾷,持续持续长嘱,低盐饮⾷,持续饮⾷护理□长嘱,低脂饮⾷,持续性□长嘱,低盐低脂饮重点□长嘱,糖尿病饮⾷,持续性⾷,持续性医嘱□患者既往的基础⽤药□长嘱,低盐低脂糖□长嘱,长效钙离⼦拮抗剂尿病饮⾷,持续性⼝服□患者既往的基础⽤□长嘱,β受体阻滞剂缓释⽚药…⼝服□长嘱,重组促红细□长嘱,重组促红细胞⽣成素胞⽣成素⽪下注⽪下注射射□长嘱,钙⽚⼝服□长嘱,⾻化三醇⼝□长嘱,⾻化三醇⼝服服□长嘱,叶酸⽚⼝服□结肠透析…□结肠透析…□长嘱,结肠透析,□长嘱,结肠透析,每天⼆次每天⼆次□长嘱,⼀次性注射器(50ml),□其他医嘱…..... .s. .. . . .. .. .。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血液透析临床路径及表单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ICD-10:N18.0)(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 个月。
所谓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
2.不明原因的或单纯的GFR 下降<60ml/min(老年人GFR<50ml/min)超过3 个月。
3.在GFR 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 坚持病因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
2. 避免或消除CRF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
3. 血管通路建立。
4. 血液透析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Ccr、血型、输血系列、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前臂血管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1)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3)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同位素肾功能测定、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4)骨髓穿刺等。
271.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解析
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慢性肾衰竭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0),尿毒症(ICD-10:N19.x01),慢性肾脏病5期(ICD-10:N18.001);或慢性肾脏病4期(ICD-10:N18.804)。
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植入术或腹膜透析管置入术(ICD-9-CM-3:54.9301),住院期间需临时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可诊断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脏病5期。
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诊断慢性肾脏病4期。
3、对于有特殊合并症的患者可提早开始透析治疗。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腹膜透析操作标准规程》和《血液透析操作标准规程》进行治疗。
1、临时性血液透析:存在严重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水负荷过重、尿毒症严重并发症。
2、维持性透析①腹膜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长期血液透析绝对禁忌症,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
②血液透析: 有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或者有腹膜透析的绝对禁忌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对于血管条件差,难以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行血液透析半永久性导管置入术。
3.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35.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
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一、慢性肾衰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梗阻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其他的、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性骨病、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慢性尿毒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ICD-10:N18. 000x001.N18. 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痿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个月;2.GFR 下降<15ml/min;3.在GFRT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 000x001. N18.800、N18.800x014 . N18. 800x015 . N18. 800x018 . N18. 800x019 . N18.800x020、N18. 900、N18. 900x001、N18. 900x003、N18. 900x007. N18. 900x012. N18. 900x013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ll;(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临床护理路径在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中的
摘 要: 目的:探究 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的 效 果。 方 法:选 取 2017 年 8 月 ~ 2018年9月某院收治的 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 108 例,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组,每 组 54 例。 对 照 组 给 予 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 果:实 验 组 患 者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 意 度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P<0.05);实 验 组 患 者 对 疾 病 知 识 的 掌 握 情 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 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动静脉内 瘘 成 型 术 患 者 中 应 用 临 床 路 径 护 理,提 高 患 者 对 疾 病 知 识 的 掌 握 情 况 ,较 少 住 院 费 用 ,缩 短 了 住 院 时 间 ,促 进 患 者 术 后 快 速 的 康 复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 治 的 CKD-5 期 慢 性 肾 功 能 不 全 行 动 静 脉 内
瘘成型术患者108例,将其分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组,每 组 54 例。 其 中 对 照 组 男 32 例,女 22 例,年 龄 20~68 岁,平 均 年 龄 (43.01±10.61)岁 ;实 验 组 男 23 例 ,女 31 例 ,年 龄 22~70 岁 , 平均年龄(44.68±11.15)岁。对比两组资料 无 显 著 差 异(P> 0.05)。 1.2 方法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CKD-5期慢性肾功能不全; 静脉内瘘成型术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20.05.0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慢性肾脏病史超过3 个月;
(2)GFR 下降<15ml/min;
(3)在GFR下降过程中出现与肾衰竭相关的各种代谢紊乱和临床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902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铁代谢、钙磷代谢、iPTH;
(3)胸片、心电图、泌尿系彩超、腹部彩超、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MV抗体测定;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2.控制高血压;
3.纠正贫血;
4.治疗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
5.口服肠道吸附剂、结肠透析治疗;
6.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缓解,肾功能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紧急透析指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紧急透析,不进入本路径。
2.伴有合并症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有明确急性加重可疑因素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慢性肾衰竭(CKD 5期)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肾衰竭(ICD-10:N18.902),无透析指征,暂不需要行动静脉内瘘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者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