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师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性格、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强求学生都按照一种标准去学习和表达。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整,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以一刀切的方式来评价,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不仅需要获取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在写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想法。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在学生面对困难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著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和评论活动,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语文竞赛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教学”归根到底,“教”是为了“学”,“师教生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因此教学目标在此显得异常重要,在新课程下,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教师在选择教学目标时,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新课程标准下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教学过程中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是生动活泼的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既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因此,教师的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从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
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
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这可以从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翁一罗森塔尔效应”得到验证。
教师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以中肯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三、教学过程的完美实现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逐渐受到关注和倡导。
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存在差异。
为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源。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强的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文学作品的表演或创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关注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信息,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五、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彼此合作、尊重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初中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课堂组织、教师行为、教学方式等方面介绍“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课堂组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班级游戏、小组讨论、互动课堂等,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课堂组织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比如,在授课内容相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可以对难度进行适当调整,或者提供多种不同的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行为教师的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过程。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具体体现: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自我揭露、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比如对课程的兴趣度、学习积极性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记忆和理解能力。
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激励。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表现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必需品。
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教育目标,教师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谈谈教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浅谈教师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教育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而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关爱学生,以人为本,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道德品质。
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就要做到:一、衣着装得体仪表优雅1、教师是一份神圣、庄重、带有严肃性质的职业,所以教师的着装须整齐素雅、简单大方、明朗和谐。
若教师着装过于华丽或打扮过于妖艳,便会给学生以轻浮与华而不实之感。
就青年教师而言,着装庄重可平添些许成熟,言谈举止间也会多些分量。
若教师着装简洁庄重、色调素雅,便会给学生以值得尊重和信任之感。
之外,教师的着装风格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师着装的雅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有责任亦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因此,教师的穿戴、发型、服饰都应自然得体,整齐卫生,简单大方。
如此既有利于展现教师自身的美好形象,又对学生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在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风.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着装大方得体外,还应注意仪表优雅大方。
讲台虽三尺见方有余,但台下几十双眼睛同时盯着,其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师一身,教师的任何动作和姿势都会受到学生的审视。
2、作为学生特别崇敬和刻意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举止应稳重得体,庄重潇洒,落落大方,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教师应对学生亲切和蔼,满怀慈爱与热情.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有时胜过父母,而课堂教学活动则是师生交流感情和思想的直接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喜、怒、哀、乐、怨、憎等感情都会影响到学生。
因此,教师在表达教学内容与思想情感时,将这些情绪通过眼神、神情传达给学生,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教学效果.3热爱教育,勤于奉献把爱献给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我们充分体现人格的力量,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胸怀坦荡,用自己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友善的面孔、和蔼的态度、信任的目光、热情的话语,尽力去为学生创造欢欣的学习氛围。
把“以人为本”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把“以人为本”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1、“以人为本”要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求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懂得放活课堂,摒弃传统观点,懂得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
例如:在课堂上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力和精神自由,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
2、教师还应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在老师讲课时有序地插话,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可随时发问,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同学帮他回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点的,教师应该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勇气,然后再予以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有成就感地坐下。
二、“以人为本”就是要正确评价学生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要充分结合各学生的个性特点,切实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
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身上的优缺点不是绝对的,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
例如,我所任的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数学成绩特好,语文成绩却是天壤之别,全班倒数。
我在学期末给他写了这样的评语:你在数学上是个天才,但在语文上却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你在语文上多读、多写、多看,我相信你在语文上也同样是个天才,这才是21世纪的学生,老师相信你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不仅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出发,更要从被教育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以人为本原则的关键之一。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对待学生,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权益。
2. 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3. 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
4. 给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勇敢迎接挑战,并且给出正确的方向和指引。
以上措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更接近于学生的需求,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教
学
xf ,. 3 -
究 Biblioteka 思 想 的 个 体 。 l r 仃 对 一 篇 史 章 进 行 解 渎  ̄ ̄ 我 】 i 时 不 臆 该 只 有 教 师 的 声 音 , 应 该 允 许 学 生 而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 尊 重 学 生 的 思 考 权 利 , 课 要 在 堂 上 要 善 于 引 导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 倡 学 生 进 提 行 思 维 碰 撞 , 励 学 生 发 表 具 有 创 造 性 的 观 鼓 点 和 看 法 。 要 允 许 学 生 犯 错 误 , 让 学 生 在 要 错 误 中成 长 。 教 师 应 放 弃 传 统 的 师 道 尊 严 , 学 生 放 在 把 和 教 师 平 等 的 地 位 上 , 直 平 等 的师 生 关 系 。 建 在 课 堂 E 师 应 允 许 学 生 自 由发 问 。 因 为 自 教 由 发 问 可 以 充 分 反 映学 生 的 瞬 时 思 维 , 师 可 教 以 帮 助学 生 捕 捉 这 宝 贵 的 瞬 时 想 法 , 种 帮 助 这 往 往 能 很 好 地 解 决 很 多使 他 用 惑 的 问题 。 三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应 该 创 设 良 好 的 教 学 情 境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到 课 堂 中 来 , 每 一 个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都 得 到 提 使 高 , 性 得 到 发 展 , 也 是 以 人 为 本 的 课 堂 最 个 这 应该 做 到 的 。 如何 刨设 良好 的教 学 情 境 呢 ? 我 认 为有 这 样 的 一 些 做 法 可 供 参 考 。
重 要 方 法 , 转 变 学 生 问 题 的 最 重 要 和 最 好 的 是 方 式 , 多 和 家 长 沟 通 , 家 长 提 供 科 学 的 教 悟 。 实 物 演 示 既 可 以 由 老 师 展 示 . 可 以 由学 要 为 也 育 方 法 。 让 学 生 和 家 长 都 明 白你 的教 育 理 念 , q 一 己展 示 如 住 上 《 山 奇石 》 课 后 , 学 三 黄 一 让 都信 任 你 。 只有 这 样 才 能 实 现 以 人 为 奉 。 生 把 自 己 参 观 风 景 名 胜 拍 下 的 照 片 , 进 课 带 二 、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应 该 充 分 尊 重 和 关 爱 堂 , 学 生 一 边 展 示 自 己 的 照 片 , 边 向大 家 让 一 学生 介 绍 自己 游 览过 的 景 点 ,这 样 , 仅 丰 富 了 学 不 教 师 要 懂 得 尊 重 学 生 的 人 格 , 重 学 生 生 的 生 活 体 验 , 时 也 锻 炼 了学 生 的 口头 表 达 尊 同 的 自主权 , 懂 得 放活 课堂 , 能 …言堂 , 要 不 懂 能 力 。 得 把 学 生 看 成 是 一 个 活 生 生 的 、 血 有 肉 有 有 ( )利 用 多媒 体 课 件 再 现 情 境 二 _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
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到来,使我们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应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们随着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教学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养成坚持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也才会将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里?不光体现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使学生整堂课情感饱满和兴趣盎然上,让学生的境界更上一层楼,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的“难”变成“易”,“复杂”变成“简单”,使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成为自然、成为习惯,真正使学生自觉的提高、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
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重视“学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以人为主体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重点要由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学生发展转变。
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在课堂上既要学习、掌握知识,也要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同时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以人为本,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以人为本,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应用,下面就是本人就如何以人为本,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些想法:一、课堂行为问题的特性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消极负面的,而且具有普遍性,程度上也有差异。
首先,课堂问题行为有普遍性,不仅差生、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生也会有问题行为,只是他们在数量上多少、发生频率忽然程度严重等方面不同而已。
其中最普遍是大声说话、吃零食、随便走动、小动作、故意大笑、侮辱同学和教师,不恰当的使用教材和设备。
其次,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差异性,课堂问题行为大部分以轻度为主,主要是讲话、吃零食、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讲等。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一种是外向型,主要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包括粗暴、相互争吵、交头接耳、高声喧哗、顶撞同学和老师等比较容易发觉的行为。
另一种是外向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做白日梦、害怕提问、抑郁孤僻等行为,不容易被发觉,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人格发展也有较大危害。
三、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也可能是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教学失策导致,它不是某种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各种因素所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知道思想错误:教师缺乏正确的知道思想,将升学率作为其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目标,重智轻德,对学生超负荷的灌输,无休止的上课,补课、考试,老师和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
什么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师生成天为分数而疯狂,教师歧视、厌恶成绩差的同学,讽刺挖苦成绩差的学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自我的概念,容易产生内向型问题行为甚至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直接干扰课堂活动,产生外向型问题行为,影响教学质量。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
而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普遍尊重,是对自由、平等、法治等理想社会的价值诉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作为人的培养的主体,学校教育承担起人本教育的理念,光大人的自由、创造与价值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教育一方面承担着传递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又肩负着开发个体潜能、扩大个体生命的内涵,为个体的发展奠基的重要任务。
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正是开发潜能、革新天赋,扩大生命内涵,为人的发展奠础的教育。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权利,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对策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
”这句话说明,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第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人为本,首先就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就要教师立足于学生个体的现实发展情况和需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通过各种具体措施,为学生排除通往未来的路障,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主动地、积极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试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这一理念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个性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他们的需求和个性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基本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和健康。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二、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情感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促进学校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优化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应该优化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德、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
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指导生物课堂教学
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指导生物课堂教学厦门市梧侣学校叶海南今天,全校党员在陈书记的指领下,共同透析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着力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着力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着力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着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陈书记解析的过程中,笔者也陷入沉思。
作为一线党员教师,该如何把握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执行贯彻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小结思考所得:1、在教学中应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过去那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导和主体”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课堂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象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甚至会使他忘记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
所以作为教师,要清楚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才。
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都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增强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情投入。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是人文科学,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人文情怀去品味文学作品,通过古代文人的品质和人生境界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正义善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语文教师应该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语文教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也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做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人文情怀为灵魂,以人格力量为支撑,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
教师以人为本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
以下是我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关爱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
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谈心、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尊重学生的个性。
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 优化课堂教学。
我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我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见。
1.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
我定期与学生开展座谈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始终遵循的原则。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践行这一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3篇)
第1篇一、引言以人为本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 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做法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3)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协作意识;(4)注重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2. 智育为本智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3. 体育为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3)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美育为翼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做法包括:(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学习;(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32-01教育名人宁鸿彬先生说过:只有不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倡导课堂改革,我们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造就人,教育发展人,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学校和学生、老师一起度过,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形成,但这往往与自己生存的环境及教育的正面引导密不可分,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而课堂又为他们提供了展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为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可以充实他们的头脑,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增进他们的友谊,增长他们的才智,体验师生间融洽的关系。
而改革课堂结构,体现以人为本又是他们获取知识素养,形成完美人格所不可缺少的。
一、改变教育观念,让课堂充满爱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应该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人的意识是受思维的支配,你能给他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他就会信心百倍地回报给你一个满意的微笑,爱是春天和煦的风,轻轻抚摸你的脸颊;爱是夏天里的一把伞,一杯清凉的甘泉,为你遮挡炎炎烈日,为你滋润干渴的喉咙;爱是秋天里的一抹晚霞,为你带去丰收的喜悦;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为你送去春天般的温暖。
让爱充满整个课堂,即使是你最头疼的学生在得到你的尊重后,他也会心情愉快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眼中有我,我会成为老师喜欢的学生,我要用我的行动悄悄地表明。
一个问题答错了,老师再请你再加把油,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能行,句句温馨的话语无不打动着孩子们。
正如教育名人孙小云老师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二、创新教育手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具体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现状及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师往往采用富于儿童生活趣味的故事引入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黄大勇长春师范学院分院数学教研室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标准。
以改变在应试教育时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扼杀,以统一的面貌掩盖了个性差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一切标准,这种冷漠化的教学,只能造成学生的情感冷漠,心灵冷漠。
试问这样的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社会吗?能够与人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吗?所以,“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出发,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感受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
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关系是参与、合作、引导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要真正地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努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期待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并能在学习中不断去体验着成功,享受着辛勤之后的喜悦,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并使之不断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就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下面以“毫米的认识”一课的学生学习过程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情境设置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数学书和语文书,猜猜哪本厚?(学生说出不同意见)老师:哪位同学能想个又快又好的办法正确判断出哪本书厚那本书薄?学生: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老师: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吗?学生:可以用尺子量老师:请同学们量一下这两本书的厚度学生:不到1厘米(有的说还差4个小格,有的说还差5个小格)老师:那为了量出这本书的厚度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呢?老师:其实你们的想法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想到了,这个长度就是毫米。
在数学课堂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堂 中要让学生学会正 确而合理地归纳与猜想。 并在此基础 上 进行证 明和验证 , 这将大大提高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应 用 数学 的能力 。 四、 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综合 思维过程是从对问题的分析开 始的。解 决问题之前能冷 静 地思考, 这无 论是对解决数学 问题, 还是对 解决我们 生活 中 遇到的问题都是有帮助的 。 通 过尝试对 问题情景 的分析。 就能 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和淘汰无效 的尝试。从而找 到解 决问题 的正确途径。 再通过综合各个条件 , 作有方 向性 的分析 , 才能最
终解决 问题 。
分 析和综合。 这两者对思维 的顺 利进行非 常必要。 分析 可 以被看作是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 的原 因的一种思维方 要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实验 式。 而综合则可 以被看作是一种从原 因推导 到由原 因产生 的 所谓观察就是对周 围世 界的各个客观事物 和现象. 在其 结果的一种思维 方式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 和综合能力. 自 然条件下, 按照客观事物 本身存在的特征 的 自 然 联系 的实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方法 。 际情况。 研究和确定它们 的性质和关系的方法。它不仅是一种 五、 要让学生体会比较的重要性 . 单纯的知觉过程, 而且包括积极的思维过程, 并通过实验, 验证 有 比较才 能进行鉴别。 在 比较 中认识 一切。 这 也是一种 判 或判断事物 的真伪 、 是否 。 进一步发展学 生思维 。 断性 的思维活动。把它运用 于课堂教学过程 中。 不仅可以活跃 例如 , 让学生在课 堂上 看包括我们身边物 体在 内的各种 课堂 的气 氛。 而且 能增加思维 的量 和参与对象 的人 数。 大大提 图形 , 而这些 图形有 的具 有( 轴) 对称性, 有 的却 没有, 通过观察 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会 发现具 有( 轴) 对 称性 的一些 图形 , 并 能进 一步 观察 到这 些 例如 , 我们在上分 式的基本性质一课 时, 可以先让学 生从 “ 对称性 ” 图形 , 都能用某 条直线分成两 个相等 的部分 。 如果 沿 般分数 通分 、 约分 . 以此来让学生 回忆 已学过 的分数 的基本 这条 直线折叠起来。 就会使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 “ 非对称 ” 图形 性质 , 再把分数改成分式, 自然引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然后让学 就找不到这样的直线。 这样, 稍加观察身边的“ 对称” 图形腱 筑 生来 比较两者 的相 同与不 同点。 让他们在 比较 中判断。 在 比较 物、 装饰 图案 、 机器 的零件 、 花草树 木的叶子 等) 之后, 应用特别 中思维。 在 比较中确定新的知识点 的重要之处 以及与 旧知识 的实验( 女 口 折叠等) பைடு நூலகம்可以自 然转入轴对称的学习。 通过观察不 之间的不 同点 。 以便更好地掌握新 的知识 。 因此。 比 较是获得直 仅让学生感觉到 了什么是轴对称 图形。 而且能让 学生思考 : 如 觉思维的有力工具。 也是培养、 锻炼学生思维的很好的方法。 何去判 断什 么图形是 轴对 称 图形 以及 这些 图形都 有哪 些性 但在课堂教学 中, 运用 比较应 注意下 面几 个原则 : ( 1 ) 彼此 质。 为 以下新课 内容作准备 。经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 、 实验。 之间具有确定联系的对象才能进行比较, 即比 较要有意义; ( 2 )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 中我 比较应当按一定的步骤进行,即要求准确地 区分 比较 的性质 ; 们应让每一名学生养成勤于观察 、 实验和善于观察 、 实验 的习 ( 3 1 对 于数学对象 的同一种性质做的比较应 当是完整 的。 惯, 培养他们 的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 的兴趣 。 六、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 要让学生敢于质疑 新课程理 念是, 让更 多的学生参 与课 堂教学过程 , 把 学生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思维是从 疑问开始的 。不错 。 有 问题 的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 而激发思考。 有思考而提 出问题 。 美 国的布鲁 巴克说 : “ 最精湛 考虑学生对 活动的参与欲和积极性。 要求我们精心设计 活动
教学中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下面笔者想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几个具体环节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一、备课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备课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传统备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备课只关注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教师讲了什么?),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备课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需求。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需求:1.注重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需求一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这些在教学大纲里都已经有明确地阐述了。
但我们的教学决不能是死板地教学,学生已经会的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知识教师就不要过多地干预;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搭建适合学生在最邻近发展区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实在在地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向教师咨询过同一个问题:“平时听课能听懂,练习也能完成,为什么自己独立处理习题(特别是考试时)却做不出题来?”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的后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少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是注重如何把知识讲给学生听,求的是自身的思路清晰,而学生感觉怎样,是否能真正掌握都不明确。
因此,教师所讲的,学生并非能听、会想、能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即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强化知识及思维习惯的自然形成过程。
通过教和学,实现学生知识的自发构建、科学素养的主动养成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把树立学生对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总体四个方面目标之一,它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每个学生都要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重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素养、各方面能够健康发展的公民。
他们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非常重要,所以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良好的数学素养。
主题探索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而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存在很大的差异。
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
根据学生的智力的差异,根据兴趣的不同,标准特别强调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他所应该得到的发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
自主学习是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问题。
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而现代教育的特征,应当包括学习主体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师生双方的“合作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因为被动的回答问题,问题是属于教师的;只有主动的提出问题,才是学生思想深处的。
被动的回答,往往只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动的提出问题,常常涉及“为什么”的问题,被动的回答问题,常常一答就忘,主动的提出问题,有时会记忆一辈子的。
突破难点不是由教师单枪匹马的上阵,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由广大学生冲锋陷阵。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和掌握知识变的轻松、毫无困难。
恰恰相反,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才智才会得到发展。
”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
教师应抛弃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让学生回忆有关的内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相交的情况、值域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整理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及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的网络关系,明确这些知识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的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
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有多样的方式,这里强调一点,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赋予个性的过程。
就是要使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
泼。
在这个标准里边列举了一些学习的方式,比如说接受学习,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同样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灵活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种学习的方式,既有一定的接受式的学习,同时更应该重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