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常见乐器的认识及声音的趣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常见乐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乐器,了解声音的趣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钹、口琴等常见乐器。
学具:小纸杯、棉线、橡皮泥、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邀请幼儿随着音乐跳舞,感受音乐的韵律,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分钟)教师演示敲鼓、摇铃等,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引导幼儿用小纸杯、棉线制作电话,了解声音的传播。
3. 认识常见乐器(5分钟)教师展示鼓、锣、钹等乐器,让幼儿观察并尝试演奏,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
4. 声音的趣味现象(5分钟)教师演示声音的趣味现象,如声音的共鸣、回声等,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户外喊话,声音会变小?”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巩固声音的传播原理。
6. 动手操作(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吸管、橡皮泥制作小乐器,感受声音的产生。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常见乐器3. 声音的趣味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能发声的物品,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答案:如碗、筷子、瓶子、纸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小乐器,如沙锤、小鼓等,并尝试演奏。
答案:根据制作过程和演奏体验进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认识常见乐器,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中的第一节“好玩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多样性以及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是一种振动。
2. 培养学生辨别不同声音的能力,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
3. 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声音的多样性。
重点:声音是一种振动,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铃铛、气球等发声器材,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音响、鼓、锣等发声器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器材能发出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以及声音的多样性。
结合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声音的相关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发声器材,观察并描述其发声特点。
4.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多样性以及辨别方法。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尝试辨别这些声音。
6. 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发声物体,观察其发声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声音2. 内容:声音的产生: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声音的多样性:音调、音量、音色辨别声音:观察、倾听、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同学们在家中寻找发声物体,观察其发声特点,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闹钟,它的声音是“滴答滴答”的,是由齿轮转动产生的振动引起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声音的兴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声音现象,激发科学探究精神。
好玩的声音大班教案
好玩的声音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教材《音乐之声》第四章《好玩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以及如何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简单乐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2. 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简单乐器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以及制作简单乐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乐器、音响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空瓶、橡皮筋、纸杯、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引导他们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声音的传播。
3. 例题讲解:介绍各种乐器,让学生听辨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4. 制作简单乐器: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如空瓶打击乐器、纸杯沙锤等。
5.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音色、音量、音调4. 简单乐器制作:空瓶打击乐器、纸杯沙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并录制演奏视频。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物品制作乐器,如橡皮筋吉他、纸杯沙锤等。
2.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三种不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答案:如拍手声、水流声、交通工具行驶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乐器特点,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声音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小小音乐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好玩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探索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传播和被接收。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能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的理解,不同物体发声特点的探索。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木鱼、尺子、绳子、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鼓、铃铛、木鱼、尺子、绳子、气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询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展示不同物体发声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分辨。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让幼儿用学具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
(2)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变化。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2)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声音的接收:耳朵4. 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高低、强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长。
答案:略2. 家长评价:观察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好玩的声音大班教案
好玩的声音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教材《好玩的声音》,涉及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中的第一节“声音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以及声音的运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到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对声音的辨识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声音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辨识不同物体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小鼓、铃铛、尺子、纸杯等。
2. 学具:纸杯、细线、橡皮筋、小木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音响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让幼儿猜测并说出声音的来源。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用手拍打纸杯、小鼓等物品发出声音。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话筒,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以小鼓、铃铛为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如纸杯鼓、橡皮筋吉他等。
(2)让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体验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讨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音调、音量、音色4. 声音的运用:电话、广播、音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答案:如水流声、汽车鸣笛声、鸟叫声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描述其声音特点答案:如用橡皮筋绑在两个小木棒上制作的吉他,音调低沉,音色柔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好玩的声音》,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2. 让幼儿掌握声音的分类,能够区分乐音、噪音和语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和声音的分类。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铁皮罐、橡皮筋、小鼓、尺子等。
学具:纸杯、绳子、小锤、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孩子们玩“听声音找物品”的游戏,让他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敲击不同物品的声音,猜出物品的名字。
(2)讨论:为什么每个物品敲击出来的声音都不一样?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小鼓、弹橡皮筋等,让幼儿观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用音响和话筒做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3)声音的分类:播放乐音、噪音和语音,让幼儿学会区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品产生的声音,并进行分类。
(2)用纸杯、绳子、小锤等自制电话,体验声音的传播。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现象?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声音的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户外等地方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尝试分类。
答案示例:(1)家里:电视声音、空调声音、炒菜声音等。
(2)户外:汽车喇叭声、鸟叫声、人说话声等。
2.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话利用家里的材料,如纸杯、绳子、小锤等,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话,与家人、朋友进行通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分类。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类别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乐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2. 能辨别不同声音的类别,如高低、大小、轻响等,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制作简单的乐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类别和特点,制作简单的乐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口琴、气球、纸杯、绳子、橡皮筋等。
学具:安全剪刀、胶带、彩纸、塑料瓶、豆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和猜测是哪些声音。
2. 新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拍打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通过绳子传递抖动,让幼儿感受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3)声音的类别:播放不同高低、大小的声音,让幼儿辨别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制作简单的乐器教师示范如何用塑料瓶、豆子制作沙锤,并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4.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声音的高低、大小?”并给出答案和解释。
5. 随堂练习幼儿两人一组,互相用制作的乐器演奏,并尝试描述演奏时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类别:高低、大小、轻响4. 制作简单的乐器:沙锤、鼓、口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并描述其声音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声音传播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尝试用更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探索生活中其他有趣的声音,如厨房里的锅碗瓢盆、自然界中的鸟鸣等,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声音》(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科学教学教案科学教案( Science Lesson Plans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声音》(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通过听声音、说声音、探索声音、模仿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生活中声音的奇妙,初步了解声音内藏的奥秘,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快慢、强弱的特性,提高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初步探索声音的奥秘,引导幼儿发现通过摇、拍、搓、甩……使静止的物品动起来才能发出声音,并通过探索发现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能改变声音的特性。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活动准备:1、录音磁带: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进的流水声,火车发动时的声音、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越来越大的风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的马蹄声。
2、拨浪鼓、报纸、筷子、碗、勺子等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品。
活动过程:一、感受声音,激趣导入。
1、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教师:“小朋友们,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录音机里发出了哪些声音呢?”教师分别播放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近的溪水声和火车发动时,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的声音,分别引导幼儿用“越来越……”描述声音的变化,并分别尝试用嘴巴简单模仿这些声音,初步了解声音强弱、快慢的特性。
2、诉说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大自然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哪些声音呢?”引导幼儿说说大自然的其它声音。
二、探索声音,玩中学习。
1、初探声音(1)、观察静止的拨浪鼓,引导幼儿了解静止的拨浪鼓不会发出声音,初步探索通过摇、搓能使拨浪鼓发出声音来。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告诉孩子们嬉戏的规章: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老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究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活动反思
1、材料供应方面:由于是让家长从家里带的废旧瓶子,所以瓶子大小、材质有些差异。还有的盖子盖不紧,导致活动过程中,豆子会掉出来。在第三个环节:品尝软硬糖,猜猜大小声。应当让每个小朋友去品尝软硬糖,用牙齿来咬一咬,感受一下,然后再猜想、验证。瓶子要换成大的罐子,如一些收纳罐子。用两个,一个装硬糖,一个装QQ糖,来进行对比。因为还是用装黄豆的小瓶子,又是只有一个,还要来回换,对比不明显。
三、依据糖果的软硬与数量不同,探究声音的不同
1.装有两罐数量不等的硬糖,让幼儿猜想声音的大小。
2.装有两罐数量一样多的软硬糖,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感知声音的不同。
3.装满的两罐软硬糖,让幼儿了解装满了没有声音。
活动结束:
回到教室连续探究好玩的声音。
教学反思:
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觉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了解物体振动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感受奇异的声音,帮忙幼儿不断积累生活阅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
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多样性,发现不同物品发出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物品发出声音的特点,学会用耳朵倾听和辨别声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声音玩具。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鼓、木鱼、沙锤等。
2.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纸杯、皮筋、塑料瓶等制作声音玩具的材料。
4.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听到的声音。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声音。
(二)探索声音1.教师展示各种发出声音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操作这些物品,感受不同声音的乐趣。
3.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三)制作声音玩具1.教师展示制作声音玩具的素材,如:纸杯、皮筋、塑料瓶等。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学会用这些材料制作声音玩具。
3.邀请幼儿动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声音玩具。
(四)展示与分享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声音玩具,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
2.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声音,并将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声音产生原理时,要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理解。
2.在制作声音玩具的环节,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拓展1.组织幼儿进行声音猜猜看游戏,提高他们的听觉辨别能力。
2.请家长协助,收集家中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进行分类和展示。
3.结合音乐课程,让幼儿尝试用声音玩具演奏简单的曲子。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物品发出声音的方式和特点,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是不是我们敲击它的时候,它才会发出声音呢?”2.在幼儿操作各种发声物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比如:“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这个铃铛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吗?是清脆的还是低沉的?”教学难点补充:1.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产生,例如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在桌面上摩擦,让幼儿看到纸上的振动,并听到声音,从而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好玩的声音》,涉及章节为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生活中好玩的声音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定义,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纸杯、绳子、尺子、小鼓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设备,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邀请幼儿上台体验,感受声音的产生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声音的定义、声音的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气球、纸杯、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传声筒,体验声音的传播。
(2)组织幼儿进行“猜声音”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定义2.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3. 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4.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分享,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探秘声音的奥妙: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
从早上的闹钟响起,到晚上的音乐放松,我们与声音紧密相连。
那么,声音真的只是噪音吗?声音的奥妙又隐藏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去体验声音的神奇之处。
一、实验1:探究声音的传播在实验1中,老师让孩子们拿起不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玻璃杯等,轻轻地敲打、拍打或拍击它们,然后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深入感受不同媒介对声音的影响及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方式。
这个实验的奥妙在于,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理解声音需要媒介进行传播的原理。
而方向性麦克风则告诉我们,声音也具有方向性,在不同方向上拍击对象所产生的声音也不尽相同。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场合需要利用方向性麦克风来准确地捕捉声音信息。
二、实验2:分辨高低音在实验2中,老师播放了一些声音片段,如小提琴的演奏、钟表的滴答声等,引导孩子们听出高低音的差异。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声音不同频率的特点。
这个实验的奥妙在于,孩子们通过听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学会了分辨声音的高低音,并且掌握了声音频率与音高之间的关系。
在语音识别技术中,声音的频率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人的声带和喉咙组织在语音发声时所产生的频率是不同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就可以实现语音识别。
三、实验3:学习共鸣在实验3中,老师让孩子们观察一个空的玻璃桶,并在桶口不断吹气,让孩子们倾听与观察声音发生的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观察发声物体的共振现象。
这个实验的奥妙在于,孩子们通过实验,明白了共振现象与声音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共振就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声波刺激后,吸收声能而振动的过程。
在音乐演奏中,共振现象也很常见。
例如,弦乐器演奏时,会使琴身和琴弓共振产生独特的音色,令人耳目一新。
四、实验4:了解回声在实验4中,老师在教室里找了一个比较空旷的角落,并让孩子们大声喊“嗨”。
老师让孩子们听回声,并让孩子们了解声音在空气中反射和传播的规律。
大班户外自主游戏教案《好玩的声音》
大班户外自主游戏:好玩的声音【设计意图】《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既要贴近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
PVC管,到建筑材料变身游戏玩具,惟愿小朋友们好好热爱生活,热爱游戏,在活动中有效沟通问题,发散思维解决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在活动中感知敲打、摇晃、弹拨等动作能使物体震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技能目标:在拼拼接接中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在敲敲打打中锻炼手部力量;3.情感目标:在探究中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管、配件、塑料薄膜、皮筋、打击板、豆子、胶带、绳子、音响等【活动过程】一、新课导入,提出建构目标1.演奏激发兴趣.师:(敲奏音乐《坐好歌》)小朋友,快做好,我们一起做好了。
师:不得了水管也能像钢琴一样发出声音,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水管琴,谁要来看看水管琴是怎么发声的?2.谈话.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乐器?长什么样子呢?(请三位小朋友画出来)如果今天我们当一回制作乐器的工匠,你能制作出来这些乐器吗?3.带着幼儿分析乐器的构成部分,想办法用现有材料代替。
二、幼儿探索,搭建管子乐器1.提出探索要求.师:各位工匠们,你们本次提供的管子、配件、辅助材料我放在了四个方向,在你们探索之前,我有四个要求需要你们遵守:仔细观察材料,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用处;是找一个小伙伴,轻声交流、一起合作;用管子时注意安全;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求助秘籍或者老师2.幼儿分组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用录音机收集声音.3.探索结束,请幼儿聆听发出的声音.师:刚才我收集了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依次播放1、2、3组的声音。
4.请各组幼儿展示自己设计的乐器.师:大家的水管乐曲真神奇,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低沉的,有清脆的,现在我想请几位小朋友来展示、演奏一下你们的水管乐器。
三、活动延伸,下一步的探索目的师:通过刚才的演奏,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向请问小朋友们,就是:同样都是水管(一长一短)(长短一样,一粗一细)(长短一样、粗细一样,敲击的物品不一样)(用整个手掌和半个手掌敲击),你猜想一下为什么有的声音是这样,有的声音是这样?师:小朋友的思维很活跃哦,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根据刚才的想法,来制作声音更丰富的乐器吧!探索计划表需要收集什么物品?我想做什么乐器?乐器秘籍之架子鼓乐器秘籍之萨克斯。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声音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三节《好玩的声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声音的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声音的特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理解,以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鼓、铃铛、尺子、绳子等。
学生准备:空瓶子、橡皮筋、小石子、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音响、鼓、铃铛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它们又是怎么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敲击鼓、摇铃铛等,让孩子们感受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教师用绳子吊起一个空瓶子,让孩子们看到绳子振动时瓶子发出的声音。
(3)声音的特性:教师用不同大小的石子投入瓶子,让孩子们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实验操作:每组用橡皮筋、空瓶子、小石子等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1)教师提问:“你们通过实验,发现声音有哪些特性?”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气体3.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孩子对实验器材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声音》(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教案《有趣的声音》篇1设计意图: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
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难点: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二、基本部分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PPT和项目演示素材。
2.手持鸣叫器、吹口哨等声音源。
3.蓝牙音箱等播放声音设备。
4.音频素材合集。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例如火车鸣笛声或鸟鸣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步骤二:引入概念1.通过PPT和项目演示,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向学生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声波的传播特点。
步骤三:实验探究1.分发手持鸣叫器、吹口哨等声音源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教室中不同位置发出声音。
2.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所产生声音的效果,思考声音在不同位置传播的原因。
步骤四:整合知识1.分组讨论,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并归纳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从声音的频率、振幅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声音的应用1.播放不同种类的声音,例如交通工具的声音、乐器的声音等。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声音应用的创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好玩的声音》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堂导入中,播放有趣的声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声音的兴趣。
通过提问,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们通过使用鸣叫器、口哨等声音源,在不同位置产生声音,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这样的实践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习惯。
在整合知识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整合实验结果,归纳出声音在不同环境中传播的规律。
这有助于学生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
大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能够听出关键词并简单地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2.能够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节奏、持续时间等特征。
3.能够模仿各种声音,创新大胆地进行声音表演。
4.了解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
2. 教学重点1.听出关键词并简单地描述所听到的声音。
2.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节奏、持续时间等特征。
3. 教学难点1.分辨比较相似的声音,如吹口哨和汽笛的声音。
2.学生创新地进行声音表演。
4. 教学过程4.1 热身活动(1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一起用双手拍击桌面、敲门板、拍打肚皮、呼吸、发出“嘘声”等各种声音。
2.问答:让学生告诉老师这些声音的名称,并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节奏、持续时间等特征。
4.2 讲解声音(10分钟)1.视频播放:播放科学视频片段,讲解声音的来源、传播和特点。
2.遍观视频:观看视频,让学生画出所听到的声音形状,引导学生体验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4.3 听声音识物(20分钟)1.播放声音:播放各种声音,如汽车、风车、钟表、狗叫、鸟鸣等。
2.识别声音:让学生听出这些声音所代表的事物,并简单地描述出来。
4.4 比较相似的声音(20分钟)1.播放声音:播放比较相似的声音,如吹口哨和汽笛、吹口哨和鸟叫等。
2.区分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声音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比较。
4.5 创新声音(30分钟)1.背景说明:学生们将自己设想为各种动物、器具等。
2.演出表演:让学生创新地模仿各种声音,进行表演,并互相猜测这些声音所代表的事物。
4.6 总结概括(10分钟)1.学生讲解: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分享所听到的最喜欢的声音。
2.自评反思:学生自评自己在本次授课中的得失,并就下一次课程提出自己的期望。
5. 教学反思1.教具选择不当:本节课我选择了播放科学视频片段来讲解声音的特点,但被发现学生大多数人对这种方式并不感兴趣,他们渴望亲身体验,更喜欢老师直接演示、引导和关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性质与特点;2.学会简单机械的制作与调整;3.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性质和特点;2.学会简单机械的制作与调整,探究声音的发声原理。
【教学难点】1.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2.学生构建发声器材料的选择和调整。
【教学准备】1.课件;2.教具:鼓、哨子、橡皮筋、杂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些发出声音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来源和发声原理,学生讨论声音与他们生活中的经历。
二、激发探究欲望(10分钟)老师提出被五种物品(鼓、哨子、橡皮筋、微笑和打哈欠)的声音所吸引,要求学生找出声音的来源和产生的原理。
学生观察这些物品,通过讨论、猜测和实验,逐渐了解声音的来源和发声原理。
三、声音传播与反射(10分钟)老师播放关于声音传播的视频,并领学生们探究声音传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感受声音传播的速度之快,并掌握声音传播的原理。
学生自己制作简易的反射板,通过操作,观察反射现象,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传播规律。
四、制作发声器材(20分钟)1.学生按照给出的提示和指导手工制作发声器材:如口哨、拍子等,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组装,体验和探究发声原理。
2.发声器材调整和实验。
老师指导学生调整发声器材的声音高低和大小等参数,然后进行实验。
学生自由合作,交流发声器材的制作和调节,并通过比较实验的结果,达到了解的目的,探究声音的物理性质。
五、小结(5分钟)回顾课堂所学的内容,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性质与特点,并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来源、传播、性质和特点,并学会制作和调节发声器材。
在课堂上,我使用了视频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可视化地呈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声音的传播规律和发声器材的制作过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了解声音能被物体传播;3.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听出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声音的来源和特征;3.能够使用简单的物品模拟发声器。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2.感受声音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快乐;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世界,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1.教学内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传播的方式;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方式1.导入:说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2.展示物品:使用模拟发声器的物品模拟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3.引领探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声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实践体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物品制作模拟发声器;5.总结回顾:回顾教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声音有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展示物品(10分钟)教师展示模拟发声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
3.引领探究(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声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实践体验(30分钟)1.学生自己动手用简单的物品制作模拟发声器;2.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自选材料、自定义音效等等。
5.总结回顾(10分钟)回顾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好玩的声音”为主题,采用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奥妙,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1.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在教学方式上,还可以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方式。
2.学科整合:声音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进行整合教学,提升课程的丰富度。
活动教案:发现声音的趣味性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
【活动教案】发现声音的趣味性-幼儿园科学《好玩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感受周围充满声音的世界。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发现周围各种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和规律。
3、通过启发性的活动设计,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好玩的声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引导幼儿观察、聆听,并让幼儿尝试自己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特点、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2、声音的分类和辨认: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分析它们的产生原因和特点,学习基本的声音分类知识。
3、探究声音的传播: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了解不同媒介传播声音的方式和差异。
三、教学方法本次活动旨在启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究,注重操作性、经验性和体验性。
具体方法包括:1、观察法: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和总结。
2、体验法:直接使用各种器具和物品进行操作,使幼儿亲身体验声音产生、传播和变化的过程,加深理解和印象。
3、讨论法: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发问,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促进交流和分享。
4、创造性活动法:通过设计各种创意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娱乐。
四、教学步骤1、引入:用音乐作为引入,放伴随欢快音乐刺激幼儿的感官,唤起他们的兴趣。
让幼儿轻松放松的状态下体验不同的声音,听听音乐、风、鸟叫,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产生而来的呢?2、音乐玩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音乐创造简单的舞蹈、故事和情景,让他们学习并分辨不同的音乐。
3、声音游戏: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汽车、飞机、火车、电话铃声等等,引导幼儿听、看、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4、声音分类: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将它们归类,如“儿歌”,“动物”,“机器声”,“自然声”。
5、声音传播:用不同的材料和器具,让幼儿实践探究声音在空气、水、固体媒介中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声音》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通过听声音、说声音、探索声音、模仿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大自然、生活中声音的奇妙,初步了解声音内藏的奥秘,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快慢、强弱的特性,提高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初步探索声音的奥秘,引导幼儿发现通过摇、拍、搓、甩……使静止的物品动起来才能发出声音,并通过探索发现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能改变声音的特性。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进的流水声,火车发动时的声音、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越来越大的风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快的马蹄声。
2、拨浪鼓、报纸、筷子、碗、勺子等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感受声音,激趣导入。
1、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请大家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录音机里发出了哪些声音呢?”教师分别播放越来越响的雷声,由远及近的溪水声
和火车发动时,一只小鸟叫和许多小鸟叫的声音,分别引导幼儿用
“越来越……”描述声音的变化,并分别尝试用嘴巴简单模仿这些声音,初步了解声音强弱、快慢的特性。
2、诉说大自然的声音。
教师:“大自然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哪些声音呢?”引导幼儿说
说大自然的其它声音。
二、探索声音,玩中学习。
1、初探声音
(1)、观察静止的拨浪鼓,引导幼儿了解静止的拨浪鼓不会发出
声音,初步探索通过摇、搓能使拨浪鼓发出声音来。
——教师出示波浪鼓,请幼儿示范玩拨浪鼓。
教师:大家看,我为大家带什么来了?(拨浪鼓)
大家听听看它现在有声音吗?(没有)
那它能发出声音来吗?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来呢?
哪个小朋友来玩玩看,你怎样让它发出声音来?
(幼儿示范玩,教师适当引导)
——教师总结通过摇、搓等能使拨浪鼓发出声音来。
(2)幼儿集体探索让物品动起来,引导幼儿发现把静止的东西动
起来就能发出声音。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桌子上面有什么呢?
看看这些东西在动吗?
小朋友怎样使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呢?请大家试一试,来玩一玩。
(幼儿初步探索,教师适时指导。
)
幼儿示范,引导幼儿说说通过拉、推、搓、摇、碰……能使静止
的物品发出声音。
教师:“你玩的什么?你是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来的?”请个别幼
儿示范,并说说通过什么动作使东西发出声音的。
(如:摇、搓、撕、揉、甩、捏……)
2、再探声音
引导幼儿再次玩,探索用更多的办法使东西发出声音。
教师:“大家想不想再来玩一玩,用更多的方法使东西发出声音
来呢?”(幼儿再次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更多的动作使东
西动起来)
3、三探声音
(1)、引导幼儿通过动作的速度、力度等改变声音的特性。
教师再次出示拨浪鼓,提问:“大自然的声音有快有慢,有轻有响,我们怎样使拨浪鼓发出不同的声音呢?”请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幼儿改变动作的速度
(2)、幼儿集体探索
教师:“我们一起来试试让这些东西也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幼
儿探索后,师幼总结。
4、模仿声音
(1)、教师播放越来越大的风声,引导幼儿每人拿一张报纸通
过改变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模仿风声的变化。
(2)、教师播放越来越
响越来越快的马蹄声,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模仿马蹄声的变化(如:踏脚、手敲桌子等)。
5、师幼总结。
教师:“大自然和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声音,它们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轻、有的响,但是静止的东西都不会发出声音来,我们通过摇、拉、搓、撕等等好多的办法,就能使这些静止的东西发出声音来,我们还能模仿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寻找教室里、生活中的声音,并尝试模仿,再次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引导幼儿区分优美的声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