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 13.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 (星座)。
❖ 14.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 持(不变 )的星星分为一群,划分不同区域,根据 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并且给它们命名。
❖ 15.夏季的天空中有许多的亮星,其中三颗星构成 了一个巨大的三解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 11、排序。
❖ 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小到 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 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12、填图题(请在下图相应的方框内写出太阳系中的 八大行星,并概括它们的特点。)。
第6课和第7课、在星空中(一、二)
❖ 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 小的( 环形山 )。
❖ 2、环形山大多是(圆形 ),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 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 3、环形山有的直径不足 ( 1千米 ) ,有的直径达到 (几百千米)。
❖ 4、由于月球表面上缺乏(大气)和( 水 ),所以月球表 面形态特征能够得到长期保存。

9、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其实(月食)现象,原 因是月(球、太阳、地球正好排成一条直线 )。
❖ 10.简述日食形成的过程。
❖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 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 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 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2621.8.2602:58:4902:58:49August 26, 2021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环境与生活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2. 电路与能源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源的转换与利用3. 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与保护空气的成分与作用4. 人类的朋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了解能源转换的基本原理。

3. 使学生认识到水与空气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命之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源的转换与利用水资源与空气资源的保护2. 教学重点:环保意识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生命之源的认识与保护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实验器材垃圾分类教具水质检测工具空气质量检测仪2.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电路实验盒垃圾分类卡片水质检测试剂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图片,引出环保主题。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水与空气的重要性。

2.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原理,分析实际应用案例。

通过垃圾分类实例,讲解环保方法。

结合实际,讲解水资源与空气资源的保护措施。

3. 随堂练习设计电路图,进行电路实验。

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进行水质检测和空气质量检测实验。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环境与生活生态环境与人类关系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2. 电路与能源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源的转换与利用3. 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与保护空气的成分与作用4. 人类的朋友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环保标语。

绘制电路图,并解释原理。

分析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2. 答案:环保标语:如“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电路图及原理: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图,并解释原理。

水资源保护措施: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一、聚焦
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你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物质是怎么产 生的吗?
2
二、探索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悬 空,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注意不 要被烫伤,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20
谢谢观看 !
2022/3/15
19
小学科学教学环节方法解读
(一)质疑环节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质疑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所 要学的知识,通过各种质疑渠道和学生的积极思维,完成科学学习任务,达到科学教学目标,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学法指导: 1.学会抓住重点,巧妙疑问。 2.指导能够大胆质疑。 3.学会带着疑问去查阅资料变有疑为无疑。 4.能够将生活中的小疑问通过学生间的质疑利用科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5.通过质疑,能够解释一些现象,培养敢于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在学习了“探索宇宙”一文,了解了宇宙的奥秘,认识了探索 宇宙的意义。 6.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二)自学环节自学的目的在于学习科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的技能和技巧,并改变以 往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信息流程为教师——学生的双向交互的信息流程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化学生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法指导: 1.学会阅读课文,根据导学提纲分析重点、难点。 2.学会理论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通过学习“巧妙的结构“能够对常见建筑物分类: 电视塔——屋架结构,凉亭——支柱结构,大坝——实心结构 3.学会实验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制作 4.学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分类。 5.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初步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 (三)交流环节交流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善 于表达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登革热病毒的危害
登革热(dengue fever) 是登革热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临床特征为 起病急骤,高热,全 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 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 肿大。
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

放大镜
显微镜
小昆虫等
几倍—几十倍 (看到动物肢体)
300倍以上 (看到细胞)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200万倍(看到物体的精细结构)
放大3亿倍,分辨本领为百分之一纳米。
直接操纵原子和分子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 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人类征服病菌的道路:
填空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1、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奇 妙的微生物世界后,使人类看到了 战胜传染病的希望。 2、微生物对人类既有 利 又有 弊 。 3、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 很好是因为馒头当中的酵母菌的作用。 4、土壤中的 微生物 可以分解死去 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是它们变成 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还有土壤的改良和 净化、污水和垃圾处理, 微电子技术等都运用了 放大镜和显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酵母菌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8 微小世界和我们|教科版 (共25张PPT)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 的酶,它们可以把淀粉 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 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 产生二氧化碳。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 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制作 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 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 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 挥发掉了。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的基本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2.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认识到能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地球运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 教学重点:电流的产生与作用动能、势能的转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物的分类与生态系统的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实验器材地球仪、生物标本、生态系统模型等教具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绘图工具(如彩色笔、直尺、圆规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感受电流的产生与作用。

以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展示生物标本和生态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通过例题,解释动能、势能的转化及能量守恒定律。

以地球运动为例,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知识。

结合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设计简单电路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路知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加深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增强观察能力。

让学生分析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电: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原理2. 生活中的能量:动能、势能及其转化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演变历程4.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河南登封 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北京古观象天文台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可放大一千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 星的四颗卫星,借助于望远镜,伽利 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 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中国航天之父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成立
钱学森
聚焦:人类是人怎造样卫探星索宇宙的呢?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
目前,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的顺利发射,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 天梦想。“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不久的将来, 我国宇航 员还将登月考察。
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 一号
中国探月工程
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 活动
2010.10
“嫦娥” 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 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 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 娥三号拍照传回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
费俊龙和聂海胜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天宫”空间站
“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 生命活动的调节3. 环境中的人与生物4. 能源与机械5. 地球的运动与位置6. 天气与气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了解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中人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识。

4. 帮助学生了解能源的种类、特点及利用方式,培养节能意识。

5.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运动与位置关系,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6. 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命活动的调节、能源利用与节能。

2. 教学重点:环保意识培养、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能源种类及特点、地球运动与位置关系、天气与气候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以各章节主题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关键词进行设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解释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举例说明。

(3)分析一种能源的特点及利用方式。

(4)描述地球的运动与位置关系。

(5)谈谈你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2. 答案:(1)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如人体在运动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是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实现的。

(3)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方式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探索宇宙的意义
探索宇宙不仅有助于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有助于发 现新的天体和宇宙现象,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 术进步。同时,探索宇宙也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的体现,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03
能量
电能
01
02
03
04
电能定义
电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指存 在于电荷中的能量,通常被转
物质变化的分类
根据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可以将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物质变化的普遍性
物质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和人 类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物质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
许多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伴随着 发光发热的现象,这是因为反 应过程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产生气体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气 体,这是因为反应物之间相互 作用生成了新的气体物质。
星座的形成
星座是指天空中若干恒星的组合。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人们在地面上 看到的星空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将天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将其中 一些恒星组合命名为不同的星座。
常见的星座
常见的星座有北半球的仙后座、天鹅座、天龙座、仙女座等,南半球的 南十字座、大麦哲伦座和小麦哲伦座等。
03
星Hale Waihona Puke 的传说不同的星座都有自己的传说和神话背景,如仙女座、天鹅座和天龙座等
产生沉淀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沉 淀,这是因为反应物之间相互 作用生成了新的固体物质。
颜色改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会使溶液 颜色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反应 物之间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的有
色物质。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
01
02
03
相互依存

2019年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2019年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 宇宙| 教科版 (共29张PPT)



10.太阳系中,除太阳外的天体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都以太阳为中心,绕太阳公转,自身并不发光。 11、排序。 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小到 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 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 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5、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 小的( 环形山 )。它们的形状大多是( 圆形 )的。 6、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两 “撞击说” 种:一是( ),二是( ), “火山喷发形成的”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撞击说” )。 7、月球有一显著的特点是月球表面有众多的 ( 环形山 ),一般认为,这些山主要由( 流星和陨石 ) 撞击月球而形成的。 8、第一个把月球表面上较暗的地方叫做月海的人 是( 伽利略)。 9、我们为什么会感觉月光是“冷”的? 答:因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月球反 射的太阳光。



6、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 有规律 )的。 7、月相、日食和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 运动)造 成的。 8、人类开始对月球的内部结构逐渐有所了解的时 间是在( 20)世纪(60 )年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 9、月球表面为什么有明有暗? 答:因为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地貌反射太阳光的强 弱不同。 10、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下半月 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答: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变化规律是:农历 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亮面始终朝 向太阳的方向。也可以解释为;上半月人们看到的 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 下半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 亮面在左侧。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命之源》:第1节《生命的起源》,第2节《生物的进化》。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第2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3. 第三章《光的奥秘》:第1节《光的现象与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4. 第四章《电能》:第1节《电流与电路》,第2节《电的功能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与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4. 让学生了解电能的产生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光的传播现象、电能的产生与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光的奥秘、电能等知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命之源: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

2. 生物与环境: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光的奥秘:光的现象与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

4. 电能:电流与电路、电的功能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过程。

(2)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3)解释光的传播现象及光的反射与折射。

(4)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