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合集下载

黑斑蛙养殖技术大纲

黑斑蛙养殖技术大纲

第一章、场地建设(一)选址条件1、旱涝保收,地势平整,沟渠能正常保水的黏性土为好。

2、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

3、尽量避开集中村庄与生活区,地势通风安静区为宜。

(二)养殖场的基本设施构建A、养蛙池B、养殖辅助用房C、排灌水利设施D、防天敌设施E、孵化池与食台1、多功能养蛙池功能1、养蛙池2、仿生态设计养殖3、尺寸与结构原理1、选址要求2、辅助房 2、面积要求3、功能说明1、灌水基站或进水系统2、进水与排水沟要求3、排灌系统 3、蓄水与废水生态化处理4、排涝规划1、各类天敌危害说明2、防鸟网设施4、防天敌设施3、场地围栏板设施4、各进出口防护与管理1、根据养殖规模确立孵化池以及替代法2、孵化池的要求与原理5、孵化池与食台3、食台的功能及替代法4、食台的制作要求三、养蛙池的结构与尺寸A、水草净化式:水沟挖0.25米深,土堆过道上,过道堆土不得超过 1.4米宽,高度约为0.25米左右,原平地或平田上水呈0.15米左右即可。

注:蝌蚪期蛙池上水全覆盖,陆地区上水约0.15米,蝌蚪变态上岸后排干陆地区水深,留水沟水深约0.2米即可。

B、蛙稻种养结合式:水沟取土0.5米铺陆地区,是陆地区与水田落差0.25米。

注:蝌蚪变态上岸后可留水沟水深0.3米即可,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

第二章、种蛙产卵与孵化1、把握各地气候做准备工作2、控水消毒3、清污及创造产卵基床条件一、种蛙产卵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种蛙产卵习性与原理设施准备5、孵化池的准备水源控制6、收集必备工具1、收集时间安排2、收集动作要求与品质鉴定二、收集卵块的要求动作要领3、投放孵化池数量控制1、了解卵块的孵化时间知识2、孵化过程的换水要领三、卵块的孵化与成熟3、确定幼苗的出池放养要领4、幼苗的打包运输要领第三章、蝌蚪的饲养管理1、控水消毒判断水质肥瘦标准2、培水了解肥水原理一、蝌蚪入池放养要领培水方法动作要领3、放苗巡查成活率4、投放量1、了解蝌蚪各阶段所需营养2、逐步调整投食量与判断方法二、蝌蚪的投喂要领3、投食加料的注意事项4、蝌蚪喂养期的水源控制要领1、水源常规消毒控制,注意时间与天气变化百毒杀用活力碘量2、了解常规疾病与各类药品药理泡腾片用三、蝌蚪的病害防控漂白粉法(注:也可选用一些保肝护胆的内服药物)3、严禁养殖水的渗漏,及补救方法4、换水方法与消毒安排1、变态原理四、蝌蚪变态期 2、变态时间与注意事项3、变态期控水与食台的准备工作第四章、幼蛙——中蛙——成蛙的饲养管理1、检查围网的完整与精密性一、幼蛙上岸前的准备 2、食台的合理性,食物链的准备工作3、水生植物的配套工作颗粒型号1、选料全颗粒料驯食活饵混搭驯食2、上岸投喂时间把握标准二、投喂与驯食3、驯食投喂方法与技巧4、控制驯食周期5、投喂量的控制与判断1、病症外用消毒2、消毒与用药药品与使用三、病害预防内服3、养殖期水源控制与要求4、通过季节气候与温度变化掌控消费与用药1、基因2、健康度一、掌握种蛙的品质 3、个头与色泽形体4、公母蛙的区分标准与特征颜色脚趾与气囊1、松土消毒二、种蛙池的要求2、保证适宜的产卵基床1、时间(8-9月)三、种蛙的投放 2、数量(1000对左右)3、配对(杂交投放)1、清理出水口,保障土壤湿度四、越冬管理 2、根据实地气候防寒防冻3、巡察天敌1、面积、材料与结构一、蝇蛆房 2、种蝇房与幼虫养殖房3、选址注意事项麦麸1、养殖原料红糖过期奶粉与面粉二、蝇蛆养殖原料与器件网箱或蚊帐2、养殖备件材料框式水泥池或塑料盆不锈钢采食盆1、选种蝇卵的投放要领2、放养数量控制加水与投喂三、种蝇培养时间3、收集蝇卵原料调配标准蝇卵的处理4、补充种蝇1、配料与发酵2、投料与加料事项四、蝇蛆喂养3、收集成虫4、合理处理废料。

浅析黑斑蛙高效生态养殖新型技术

浅析黑斑蛙高效生态养殖新型技术

黑斑蛙属于无尾目娃科两栖动物的一种,可做药材或食材使用,其肉质鲜美、口感上乘且脂肪含量较少,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是上等的滋补营养品。

但近年来受人工捕杀的影响,野生的黑斑蛙已经明显减少,目前市场上所经营的黑斑蛙主要以人工养殖为主。

为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扩大黑斑蛙养殖产业规模,就必须对该项目的新型养殖技术予以创新和开发。

一、黑斑蛙高效生态养殖新兴技术内容1、选址与建池关于黑斑蛙的养殖基地选址,要满足水源充足且水质较好的条件,才能为黑斑蛙的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环境。

水质的PH 值以7-8为宜,不宜偏酸或是偏碱,周围要杜绝工业废水等污染问题,且水源的排水与进水系统要符合要求,满足水源顺畅的条件。

此外还应避免选择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减少不可抗力因素的风险。

对于养殖基地建池的要求,可根据长为20m 、宽为4.5m 的标准为养殖池的设计规格,池间距以0.8m 为最佳,留出小路便于人员通行。

内池的规格为20m ×1.5m ×0.4m ,池底应以黑色防渗地膜为铺设材料,并用泥土将地膜的两侧予以压实,防止过度渗漏。

由于黑斑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因此在内池的两边应留出宽为1.5m 的蛙种活动区。

养殖池的四周要做好防逃跑措施,如1.5m 水泥柱加以1.2m 高的聚乙烯细目围网。

依照上述的建池规格,每公顷可建设100个左右的养殖池,为黑斑蛙的精养提供条件。

2、饲养技术(1)饵料获取由于黑斑蛙在生理的角度上对周围的活物可见度较低,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对活性饵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从饵料的等级方面讲,黄粉虫与蚯蚓是上佳饵料,但这两种饵料的成本较高且养殖环节复杂,在黑斑蛙产业的饲养中并不可取,故选择蝇蛆养殖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所谓蝇蛆,就是苍蝇的幼虫,其繁殖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蛋白质与氨基酸,能够给黑斑蛙带来更加充足的营养,并且成本较低、易于管理。

(2)蛆虫获取骨头生蛆的方法是蛆虫获取的有效方式,饲养者可通过野外诱集的方式获取蛆虫,再到市场中廉价购买猪骨头等,放置在水管以下自然淋湿、浇透,通过骨头上的残肉与油脂,吸引苍蝇聚集产卵。

青蛙养殖黑斑蛙养殖—放苗前期细节处理

青蛙养殖黑斑蛙养殖—放苗前期细节处理

青蛙养殖黑斑蛙养殖—放苗前期细节处理放苗前期的场地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各位老板已经融会贯通了,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些细节的东西。

放苗之前我们应当做到肥水下苗,肥水的目的在于为蝌蚪提供丰富的饵料,保温,减少蝌蚪放苗时候的应激。

肥水不是把水渲染得看起来透明度很低,浓绿或者发黑,这个时候不宜选择有机肥,一定要选择可以培养一些小型藻类的肥水产品,比如硅藻,小球藻等,但是一些小型的藻类是不好培养的,特别是农田改建和特种种植改建的基地,大量的缺乏铁,钾,硅酸盐,氨基酸等物质,但是培养这些优质的小型藻类必须要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得擦亮眼睛了。

有人就会说了,不是培育轮虫吗?怎么就单单培育藻类呢?在这里科雄技术部根据对数十个养殖场的实地数据分析,蝌蚪期间,特别是变态前期,蝌蚪是以食用小型藻类为主,辅助一些有机菌团和轮虫。

请看下图,其中绿色的为藻类,黑色的为有机质。

所以,培育好水,培育优质的藻类才是养殖蝌蚪最好的饵料。

很多人都知道,蝌蚪是非常喜欢吸附在水草上的,是为了躲避敌害,也是为了躲避阳光直射,也是一种原始的生活习性。

所以大家都知道在池子里有意无意的留些草,待放苗后使用。

根据对照组的实验,有草的池子比没有草的池子的蝌蚪成活率会更高,活力更强,那究竟什么样的水草才是最好的,既不会坏水,又可以起到净水和保护的作用。

请看下图:蝌蚪最喜欢的就是金鱼草、伊乐藻、轮叶黑藻等一些小型的沉水植物,当然以金鱼草为佳,这样的藻类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提供栖息场所和避难场所,更好的优势在于方便清理,水位下降后,就不用特意去处理了,而且这些水草我们容易栽种,也容易管理。

那很多朋友又会问,我的基地场地建设不一样,我怎么把控蝌蚪每个阶段的水位?其实在这里很多朋友都是模糊的,特别是新手,更不知道如何去把控每个阶段的水位了。

在蝌蚪初苗时期(出苗2-5天),我们的水位应该控制在水沟内,水面不宜太宽阔,但是在蝌蚪中期苗的时候水位应该是漫过水沟,为蝌蚪变态期下降水位做准备,如下图:在放苗前期,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做,就是必须清塘解毒以后下苗,我们清塘大多数针对的是:泥鳅,黄鳝,蜻蜓幼虫,水蜈蚣,水甲虫等,其中水蜈蚣恐和蜻蜓幼虫怕是大家最头疼的啦,大家可以初步对这些虫认识一下,看下图: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这种清塘的药,但是用了以后必须解毒以后才能放苗,不管隔多久,放苗前解毒是必须做的工作之一!蝌蚪池子里的青苔一定要清理掉,不然对蝌蚪影响很大,不仅限制了蝌蚪的活动范围,更有的蝌蚪钻进青苔以后就出不来了,直接死掉了。

黑斑蛙实用养殖技术

黑斑蛙实用养殖技术
名特水产
黑斑蛙 实 用 养 殖 技 术
场址最好选择在平坦开 阔、背风向阳的地方,也可以
陈登遵 一、黑斑蛙的生活习性
选择稻田作为养殖场地,因为 这样的底质能保证所建造的蛙池能够蓄
黑斑蛙作为变温动物,生长适宜温度 得起水。场地要选择地势较高,水源比较
为20~30℃,最适宜为25~28℃。当冬季温度 方便的地方。最好与车辆较多的公路保持
(三)变态期的管理。蝌蚪在长出后肢 后,尾部收缩,鳃渐渐退化,呼吸作用也转 而靠肺来进行,无法长期潜入水中。因此, 要把池中水位调节到食台区边缘。春季投 放入池蝌蚪,一般经过约45天的养殖,蝌 蚪即可开始进入变态期,生活环境由原来 的完全水生生活过渡到水陆两栖生活。此 时应当将变态的幼蛙及时移到水较浅的幼 蛙池中去饲养。蝌蚪长出前肢时,变态即 将完成,此阶段的蝌蚪不再吃食,而依靠 吸收尾部作为营养来源,所以不再投喂饲 料。
食,特别在清晨和傍晚摄食最为活跃,是 内折的遮拦,防止青蛙外逃。同时还需要
喂食的最佳时机。 二、蛙场的建设
池的外边围上围栏。防止的蛇、鼠等敌害 的进入,池的上方还需要拉设防鸟网。
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出路。 2. 蟹虾在稻田中生长,只要处理好蟹
虾稻生长与水的关系,就能在稻田养殖中 既可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养殖的蟹 虾也能从稻田环境中摄食杂草、浮游生 物、底栖动物、昆虫等,为蟹虾生长提供 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蟹虾生长的主要阶 段,适当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更能有效促 进蟹虾生长。稻田养殖蟹虾以人为调控为 主,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水稻蟹虾 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结合得更加紧密。
2019-16
45
五、幼蛙及成蛙的饲养 (一)食台的制作。为了方便采食人 工配合饲料,投喂幼蛙需要采用专门的食 台。食台大小一般为长1.5m,宽1m,也可 以根据场地采食区的大小来适当调整食 台的大小。食台四周采用2cm×3cm规格的 小方木条做框架,用40目的尼龙网布做底 部。 (二)幼蛙的投喂及管理。发现有部分 幼蛙上岸后,应及时在蛙池的角落摆放食 台,并少量投料。食台上要保证24小时有 饲料。当上岸幼蛙逐步增多时,应及时增 加摆放食台和投喂饲料。投喂幼蛙一般选 用颗粒较小的1号饲料,当幼蛙生长到个 体达15g以上后,更换为颗粒稍大的2号饲 料。幼蛙体质比较脆弱,避免日晒和高温 干燥。因此,在幼蛙刚上岸的头两天,中午 烈日时应对滞留食台的幼蛙进行人为的驱 赶,以免造成死亡。 (三)水质管理。黑斑蛙比较喜欢在 岸上活动,一般依赖池水只是保持皮肤湿 润。但如果蛙池水质太脏,也会给青蛙养 殖带来危害。在水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尽量勤换池水,保持池水的干净,减少 疾病发生。 (四)越冬管理。当外界环境温度降到 5℃以下,黑斑蛙体温随之降低,新陈代谢 减慢,开始进入冬眠。此时要加强蛙池日 常管理,确保蛙池中始终有水,并且让洞 穴处于较高位置,防止被水淹,保障冬眠 质量,降低冬眠期的死亡率。黑斑蛙冬眠

中国水产养殖网_养蛙论坛(浏览主题-黑斑蛙养殖技术)

中国水产养殖网_养蛙论坛(浏览主题-黑斑蛙养殖技术)

中国水产养殖网_养蛙论坛(浏览主题-黑斑蛙养殖技术)黑斑蛙养殖技术(以1亩地综合测算)一、黑斑蛙简介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

雄蛙62cm,雌蛙体长74.4mm。

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

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约10~17厘米。

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

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二、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600~800尾。

2个半月。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 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3、饲料用量数据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三、基础设施部分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30平方米为佳。

1、产卵池、孵化池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

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

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技术干货】黑斑蛙人工繁育技术养殖及放苗管理

【技术干货】黑斑蛙人工繁育技术养殖及放苗管理

【技术干货】黑斑蛙人工繁育技术养殖及放苗管理一、人工繁殖技术:1、亲蛙的选择亲蛙中选择雌蛙一般为1-2龄,体重在100克左右,主要看饲养条件和环境温度。

雄蛙一般为1龄,体重100克左右。

选择亲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身体健壮、无病无伤、皮肤光滑、体型标准、活力较好的青蛙。

雌雄亲本的比例为1:1或者2:1.2、亲蛙的放养亲蛙的放养与培育亲蛙的放养为5-6只/㎡,放养前用特碘兑水全池用喷雾器喷洒,放苗以后用水黄金兑水全池泼洒,解除应激,提高抵抗能力。

亲本进入池子以后,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投喂配合饲料,这个时候应该注意,少量多次的引诱,日投喂量为青蛙体重的2%左右。

同时每天交换水流,刺激亲本。

3、产卵亲蛙的产卵高潮在4月份,多产卵于静水中,每一卵块有卵2-3.5千粒,卵径在1.7-2.0毫米,水温一般在25℃左右为佳,一般产卵30分钟后需把卵粒采捞,移至孵化池。

孵化的温度一般在25-28℃,ph 为8.2左右,溶氧在5mg/l左右,孵化密度在0.5-0.6万粒/㎡,孵化池上建立遮阳网,孵化时间为5-15天,视水温和环境条件而定。

二、蝌蚪至成蛙的养殖:1、蝌蚪放养前注意事项(1)放养前使用特碘兑水全养殖场进行喷雾泼洒,严格控制细菌感染几率。

(2)放苗前检查水质以及水体指标是否正常,检查进排水灌溉系统。

(3)放苗前2天,使用肥爽2号+藻源宝+虑饵多肽进行培水,培育开口饵料。

(4)注意检查苗子质量,精心进行筛选。

(5)蝌蚪的放养密度为150尾-300尾/㎡(视实际情况放养)2、蝌蚪放养后注意事项(1)放苗后使用水黄金+养水宝+活力宝兑水全池泼洒,解除应激,增强活力。

(2)放苗后用特碘+速解宝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3)放苗2-3天可以每天1万尾蝌蚪投喂1个熟蛋黄或者后期投喂黄豆浆。

等到7-15天以后,可以投喂配合粉料。

30天以后投喂量为1万只蝌蚪4000-8000g配合饲料。

(4)5-7天使用水黄金+活力宝兑水全池泼洒,5天左右使用特碘兑水喷洒。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

黑斑蛙的养殖技术黑斑蛙的养殖技术黑斑蛙的种群现状种群分布不零散。

该种被认为是很普遍和常见的,但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其种群数量下降较快,朝鲜、韩国和日本虽然也有所减少,但下降的不是很明显。

黑斑蛙总体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黑斑蛙的`生活习性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

在繁殖季节,黑斑蛙成群聚集在稻田、池塘的静水中抱对、产卵。

白天黑斑蛙常躲藏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黄昏后、夜间出来活动、捕食。

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耐裂的砂质土壤中,深约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黑斑蛙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

蝌蚪期为杂食性,植物性、动物性食物都能摄食。

蝌蚪孵出后,主要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维持生命,3-4天后开始摄食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

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因为蛙眼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成体黑斑蛙只能捕食活动的食物。

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等,还吞食少量的螺类、虾类及脊椎动物中的鲤科、鳅科小鱼及小蛙、小石龙子等。

捕食时,黑斑蛙先蹲伏不动,发现捕食对象时,微调一下身体的方向,靠近捕食对象时迅猛地扑过去,将食物用舌卷入口中,整个吞咽进腹中。

吞咽时眼睛收缩,帮助把食物压入腹中。

黑斑蛙的繁殖方式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繁殖时,一般雄性黑斑蛙在降雨前后和黄昏时开始鸣叫,引诱雌蛙抱对产卵。

雌蛙到来后,雄蛙爬到雌蛙的背上,并用前肢紧抱雌蛙的腋下。

经抱对刺激后,雌蛙开始排卵、雄蛙排精,精、卵在体外结合,雄蛙用后肢协助雌蛙将卵排开,完成体外受精。

卵多产于秧田、早稻田或其他静水域中,偶尔也在缓流水中产卵。

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

蝌蚪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黑斑蛙的形态特征黑斑蛙成蛙体长一般为7-8厘米,体重为50-60克,最大个体重为100克左右。

一般情况下,同龄黑斑蛙的雌蛙比雄蛙大。

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

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

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青蛙又名田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

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

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为了解决保护野生青蛙和市场需求之矛盾,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发展人工养殖青蛙。

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

现将青蛙的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一)形态特征: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

皮肤较光滑,有一对背侧褶及短肤褶,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腹面白色。

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达,有五趾,趾间有躞。

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节更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

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

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每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1000-5000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蛙池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蛙池四周应用砖墙围栏,墙高在1.5米以上,以防止青蛙逃跑或被蛇类进入捕食青蛙。

最好能在居所附近建蛙池,以方便管理。

蛙池两端应分别设进水口和排水口,并用铁枝和密眼尼龙网封口防逃。

蛙池内四周应栽上水草和小灌木,以方便成蛙栖息。

《黑斑蛙养殖技术规范》

《黑斑蛙养殖技术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标准《黑斑蛙养殖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工作组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黑斑蛙,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等30多种农田害虫的能手。

另外,黑斑蛙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药食两用。

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入药。

我国食用黑斑蛙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

可见,黑斑蛙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养殖户创收的新项目。

在成都市范围内,天府新区、双流、崇州、金堂、眉山、简阳等地均有黑斑蛙养殖,且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各地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生产。

崇州市经过近3年多的摸索、试验和总结,形成了一套黑斑蛙养殖技术体系,使黑斑蛙养殖逐步成为崇州市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斑蛙养殖的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丰富人们的菜篮子、提高养殖户收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保护地方青蛙品种、扩大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指导我市黑斑蛙养殖业发展,规范生产管理过程,提升产业竞争力,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崇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制定《黑斑蛙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2.起草单位由崇州市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崇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崇州市蜀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参与的标准起草工作组。

3.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调研为了确保制定的《黑斑蛙养殖技术规范》符合实际养殖过程,标准编制小组前往崇州多个黑斑蛙养殖的农业经营主体单位开展了全面调研,主要调研了养殖设施建设、蛙种繁殖、蝌蚪培育、幼蛙及成蛙饲养、病害防治等内容。

黑斑蛙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黑斑蛙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黑斑蛙养殖实用技术手册1 养殖概况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

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

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常食用,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缓中老年的机体衰老,防癌抗癌,是体弱多病者的强身食品。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养殖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并且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 生物学特性黑斑蛙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

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

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

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

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

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黑斑蛙雌雄区别区别雄蛙雌蛙个体大小较小明显大于雄蛙声囊咽喉部皮下有两个声囊没有声囊拇指拇指有发达的肉瘤拇指没有肉瘤3 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捕食,能吞食飞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5月是产卵高峰期。

黑斑蛙养殖技术规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黑斑蛙养殖技术规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黑斑蛙养殖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养殖场要求、饲料、人工繁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养殖、越冬管理、疾病防控、捕捞和运输销售等。

本标准适用于黑斑蛙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 养殖场要求3.1 养殖许可黑斑蛙养殖需经主管部门许可。

3.2 环境条件养殖场地环境要求符合GB 18407.4 的规定,距离居民区500 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好,pH为7~8;排灌方便;常年水温不高于30℃,没有污染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3.3.1 基本要求养殖蛙池应符合黑斑蛙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应有水面、陆地、栖息、遮阴、防逃和防鸟等设施及相应辅助用房。

养殖场面积一般在3000 m2以上为宜。

3.3.2 养殖蛙池养殖蛙池的结构可分为直沟型和回字型两种。

单个蛙池面积在200 m2左右,具体可根据地形调整。

蛙池取土深度一般不超过0.5 m,进排水管采用直径110 mm~160 mm的PVC塑料管,排水管控制蓄水水位。

直沟型蛙池池宽5 m,中间一条直沟,沟宽1.0 m~1.5 m,沟深0.3 m~0.5 m,两侧陆地为栖息投饲区。

回字型蛙池池宽8 m,四周陆地栖息投饲区宽1.8 m,沟宽0.8 m~1.0 m,沟深0.3 m~0.5 m。

中间蛙池栖息区宽2 m~3 m。

养殖蛙池的陆地栖息区与水沟缓冲带种植水稻等植物,具有净化水质和遮荫、隐蔽栖息的作用。

黑斑蛙基础建设、饵料选取、“三防”管理措施

黑斑蛙基础建设、饵料选取、“三防”管理措施

黑斑蛙基础建设、饵料选取、“三防”管理措施黑斑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肌酸、肌肽等营养成分,是上等的滋补佳品,备受消费者喜爱。

这几年来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影响,野生黑斑蛙日益减少,因此很多地方开始人工养殖黑斑蛙,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今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基础建设1、精心选址在选址上要满足以下条件:附近水源充足,pH为7-8;周围无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污染;要求进水便利,排水顺畅,确保抗旱排涝;远离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

2、开沟建池以每亩地田地为例,每亩地建6-7个精养池。

按长20米、宽4.5米为规格开沟建池,池间距为0.8米,内池长20米、宽1.5米、深0.4米,池底铺设黑色防渗地膜,内池两边分别留有宽1.5米的陆地面积,供黑斑蛙栖息活动。

池的四周埋设高1.5米的水泥柱子,围上高1.2的聚乙烯细目围网,以防黑斑蛙逃跑。

在所有池子上方架设距离地面2米的天网,以防止白鹭、鱼鹰、麻雀等天敌人侵。

此外,池内前后要设计进水、排水管道,以保证养殖期间进、排水畅通便捷。

3、营造环境精养池内两边陆地上每隔6米设置1个简易料台,料台上方接通电源安灯走线悬挂1盏功率7瓦的节能灯,晚上可诱集飞蛾等昆虫,为黑斑蛙补充食源。

料台左右两边可稀稀疏疏种植几棵黄豆,长大后供其遮阳纳凉,池内蓄满水后可间隔种上水葫芦,净化水质。

黑斑蛙变态期结束后,在池中投放6-10条鲫鱼苗或鲤鱼苗,以吃掉水中浮游生物帮助活水。

二、生态投饵1、饵料选取黑斑蛙眼睛只能看见并吞食眼前的活物,因此活性饵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活性饵料中蝇蛆养殖最为简便易行。

蝇蛆即苍绳幼虫,无头、无足、色白,生长繁殖速度快,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易被黑斑蛙发现并摄食。

2、骨头生蛆采用附近卤肉店寻获或廉价购买其剩下的猪骨头,将骨头置于修砌好的水泥池,用水管将其自上而下浇湿淋透,并使池中保留10厘米水位,大约2-3后便会有小蛆蠕动,可根据需要提取。

黑斑蛙养殖技术大纲

黑斑蛙养殖技术大纲

第一章、场地建设(一)选址条件1、旱涝保收,地势平整,沟渠能正常保水的黏性土为好。

2、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

3、尽量避开集中村庄与生活区,地势通风安静区为宜。

(二)养殖场的基本设施构建A、养蛙池B、养殖辅助用房C、排灌水利设施D、防天敌设施E、孵化池与食台1、多功能养蛙池功能1、养蛙池2、仿生态设计养殖3、尺寸与结构原理1、选址要求2、辅助房2、面积要求3、功能说明1、灌水基站或进水系统2、进水与排水沟要求3、排灌系统3、蓄水与废水生态化处理4、排涝规划1、各类天敌危害说明2、防鸟网设施4、防天敌设施3、场地围栏板设施4、各进出口防护与管理1、根据养殖规模确立孵化池以及替代法2、孵化池的要求与原理5、孵化池与食台3、食台的功能及替代法4、食台的制作要求三、养蛙池的结构与尺寸A、水草净化式:水沟挖0.25米深,土堆过道上,过道堆土不得超过1.4米宽,高度约为0.25米左右,原平地或平田上水呈0.15米左右即可。

注:蝌蚪期蛙池上水全覆盖,陆地区上水约0.15米,蝌蚪变态上岸后排干陆地区水深,留水沟水深约0.2米即可。

B、蛙稻种养结合式:水沟取土0.5米铺陆地区,是陆地区与水田落差0.25米。

注:蝌蚪变态上岸后可留水沟水深0.3米即可,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

第二章、种蛙产卵与孵化1、把握各地气候做准备工作2、控水消毒3、清污及创造产卵基床条件一、种蛙产卵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种蛙产卵习性与原理设施准备5、孵化池的准备水源控制6、收集必备工具1、收集时间安排2、收集动作要求与品质鉴定二、收集卵块的要求动作要领3、投放孵化池数量控制1、了解卵块的孵化时间知识2、孵化过程的换水要领三、卵块的孵化与成熟3、确定幼苗的出池放养要领4、幼苗的打包运输要领第三章、蝌蚪的饲养管理1、控水消毒判断水质肥瘦标准2、培水了解肥水原理一、蝌蚪入池放养要领培水方法动作要领3、放苗巡查成活率4、投放量1、了解蝌蚪各阶段所需营养2、逐步调整投食量与判断方法二、蝌蚪的投喂要领3、投食加料的注意事项4、蝌蚪喂养期的水源控制要领1、水源常规消毒控制,注意时间与天气变化百毒杀用活力碘量2、了解常规疾病与各类药品药理泡腾片用三、蝌蚪的病害防控漂白粉法(注:也可选用一些保肝护胆的内服药物)3、严禁养殖水的渗漏,及补救方法4、换水方法与消毒安排1、变态原理四、蝌蚪变态期2、变态时间与注意事项3、变态期控水与食台的准备工作第四章、幼蛙——中蛙——成蛙的饲养管理1、检查围网的完整与精密性一、幼蛙上岸前的准备2、食台的合理性,食物链的准备工作3、水生植物的配套工作颗粒型号1、选料全颗粒料驯食活饵混搭驯食2、上岸投喂时间把握标准二、投喂与驯食3、驯食投喂方法与技巧4、控制驯食周期5、投喂量的控制与判断1、病症外用消毒2、消毒与用药药品与使用三、病害预防内服3、养殖期水源控制与要求4、通过季节气候与温度变化掌控消费与用药1、基因2、健康度一、掌握种蛙的品质3、个头与色泽形体4、公母蛙的区分标准与特征颜色脚趾与气囊1、松土消毒二、种蛙池的要求2、保证适宜的产卵基床1、时间(8-9月)三、种蛙的投放2、数量(1000对左右)3、配对(杂交投放)1、清理出水口,保障土壤湿度四、越冬管理2、根据实地气候防寒防冻3、巡察天敌1、面积、材料与结构一、蝇蛆房2、种蝇房与幼虫养殖房3、选址注意事项麦麸1、养殖原料红糖过期奶粉与面粉二、蝇蛆养殖原料与器件网箱或蚊帐2、养殖备件材料框式水泥池或塑料盆不锈钢采食盆1、选种蝇卵的投放要领2、放养数量控制加水与投喂三、种蝇培养时间3、收集蝇卵原料调配标准蝇卵的处理4、补充种蝇1、配料与发酵2、投料与加料事项四、蝇蛆喂养3、收集成虫4、合理处理废料。

黑斑蛙养殖

黑斑蛙养殖

黑斑蛙养殖一、生活与生殖习性黑斑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

黑斑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

黑斑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亲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二、人工育苗1.亲蛙的培育与越冬将闲置的甲鱼温室水泥池改用为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温室面积为2133平方米。

室内水泥池为平面布置,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积60平方米,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

亲蛙池应保持水位0.3m~0.5m,水面设置2~3个规格为0.3m×1.2m的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作为饲料台和休息台。

池的1/4水面放养水葫芦。

亲蛙放养密度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为1∶1。

进入10月中旬,用无滴薄膜搭建简易"人"字型保温棚。

进入11月,昼夜温差大,夜间需抽入地下井水,以提高亲种池内水温。

遇到打霜下雪和阴雨天时,根据水温情况可多次抽入井水。

通过保温和提高水温等措施来缩短亲蛙的冬眠期,延长生长发育期,促进性腺发育,以达到早繁的目地。

在亲蛙培育、越冬期间,要加强投喂,投喂新鲜的切成小碎块的野杂鱼或去头的鲢鳙鱼,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12%。

水温低于20℃时,中午投喂1次。

到了4月初,雄蛙开始呜叫,此时必须将雌雄分池饲养。

6月中旬可拆除保温棚。

2.繁殖技术成熟的雌蛙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口角处咽侧下无声囊,体型大;成熟的雄蛙咽喉部黑斑明显,口角处咽侧下有一对声囊,体型小,呜叫声高昂。

黑斑蛙繁殖可分为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法,4月中下旬黑斑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窒外产卵提早1个月,4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温稳定23℃左右时可将成熟的雌雄黑斑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放养密度为0.5只/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斑蛙养殖实用技术手册1 养殖概况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

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

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常食用,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缓中老年的机体衰老,防癌抗癌,是体弱多病者的强身食品。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养殖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并且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 生物学特性黑斑蛙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

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

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

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

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

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黑斑蛙雌雄区别区别雄蛙雌蛙个体大小较小明显大于雄蛙声囊咽喉部皮下有两个声囊没有声囊拇指拇指有发达的肉瘤拇指没有肉瘤 3 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捕食,能吞食飞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5月是产卵高峰期。

卵期孵化较为短暂,一般只需4~12天,就能看到蝌蚪从卵的保护膜内钻出来,完成孵化,进入蝌蚪期。

而蝌蚪期,可以说是黑斑蛙“变形记”的重要准备时期,大约50天后,蝌蚪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

步入变态期,蝌蚪将经历为期28天左右的神奇历程:首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在此过程中,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肺部逐渐发育完好、鳃的功能退化直至完全用肺部呼吸,此时,说明变态完成。

从幼蛙期开始,通常经过90~120天生长发育,成为成蛙。

黑斑蛙发育示意图 4 黑斑蛙人工养殖 4.1 蛙池的建设场地选择首先,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pH值在8以下、排灌方便、空气新鲜、安静不喧闹的山地或低洼田地。

一般要寻找水质无污染的地下水或者山泉水为好。

平原地区蛙池的建造如下图所示:蛙池平面示意图蛙池平面示意图蛙池蛙池外围绕着1.2米高的尼龙围网,这样既可防止黑斑蛙逃走,也可保护它们免受蛇、老鼠、黄鼠狼等天敌的迫害;要注意的是,为了将围网牢牢固定住,需要每隔2~3米打一等高的桩,并且,将围网下部缝上黑色塑料布,埋入土中0.2米深,围网上端要做成T字型,防止青蛙外逃。

整个养殖场要用围网架起网棚,防止鸟类等天敌捕抓青蛙。

网上端要做成T字型食台内侧,开有水沟,同样环绕四周,沟深70厘米,顶部宽1~1.2米,上部留有斜坡,坡度30度左右,方便黑斑蛙爬行,沟里可以放养泥鳅,它们爱吃黑斑蛙的残食和粪便,不用额外投喂,就能有收获;水沟对角处,离水底50厘米的地方,分别设置为进水口和排水口。

进水设备可选用10~20厘米的PUC管或直接用水泵抽入,出水设备用30厘米左右的PUC管或水泥管。

4.2 苗种放养目前苗种放养主要有2种:放养种蛙繁殖和购买青蛙卵块放养,放养青蛙卵块其实是放养种蛙的一个步骤,只是有些没条件的养户,没有种蛙,只能购买卵块放养。

种蛙选择:挑选身体强壮、没有伤残的种蛙。

雌蛙的身形比雄蛙要大一些,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就会膨胀起来。

种蛙放养:一般在9~10月份,放养密度为10~12只/m2,雌雄比例1:1,种蛙在种蛙池中冬眠后,来年3月份左右苏醒,在清明节开始抱对产卵。

种蛙池:为了给种蛙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产卵环境,在它们入池前,要先给产卵池消毒。

消毒可用生石灰或碘制剂消毒,同时,种蛙在放入种蛙池前也要进行消毒处理,进而减少病害发生。

为了方便取卵,在池内水沟中,每隔2~3米,用树枝及稻草、水草搭建产卵巢一个。

长度在0.6米左右,巢没入水中2~3厘米,表面与水面平齐。

产卵一般当平均气温达到16℃~20℃时,种蛙开始自由抱对,它们喜欢安静的夜晚,当雌蛙听到雄蛙宏亮的鸣叫,就会向雄蛙靠拢。

抱对的种蛙不会走远,一般正常情况下,3~4天就会产卵。

气温较低时,要5~8天,甚至13天才会产卵。

产卵前,种蛙先在巢四周转,好像是在寻找最佳产卵位置,一般会在早上5、6点,中午11点至1点产卵。

由于是体外受精,整个产卵过程有时只有2~3秒。

产卵后,雄蛙会立即走开,而雌蛙肚子明显变小。

刚产出的卵块,形状很散,产卵后一小时,才能捞出卵块,此时卵块为圆形或方形。

如果产卵过程受到打扰的话,卵块会成两截。

一般2年以上的种蛙,平均产卵2000粒左右。

卵块采收及孵化卵块采收的时间,一般是早上7、8点,下午1、2点。

采回来的受精卵放入到已经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进行孵化,需要注意的是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蛙卵的孵化率一般为100%,如果被翻转,会导致无法孵出蝌蚪。

目前放养密度根据一般在80000尾/亩,有的甚至放到了100000尾/亩,按照90%的成活率,每个卵块按2000粒计算,一般每个池中放养15~18块。

4.3 蝌蚪期养殖蝌蚪孵出的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

第6天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等。

另外,开始投喂蝌蚪粉。

前期一般是1斤蝌蚪粉/10万蝌蚪,早晚各一次。

待蝌蚪养殖到30天左右,即可以开始蝌蚪粉与蝌蚪粒混合投喂,一般投喂4-6天,全部转为蝌蚪粒投喂。

待蝌蚪养殖到40-50天左右,蝌蚪开始变态,先伸出后腿,待60-70天时,伸出前腿,尾部逐步退化,完全变态成青蛙小四脚。

蝌蚪养殖过程中,当蝌蚪长到大于围网网孔时,将蛙池中水加满,增加蝌蚪活动空间,降低蝌蚪密度,同时也能起到增加水体溶氧作用,等到蝌蚪长出后腿时,再降低水位。

前期注重肥水,增加水体藻类,进而保证水体溶氧,后期蝌蚪开始上岸后则不需要再肥水。

4.4 幼蛙养殖蝌蚪经2-3个月变态成功后即进入幼蛙的养殖,开始逐渐适应陆地生活,该阶段慢慢降低蛙池水位,只在环沟中保持水,休息台及料台不能有水。

幼蛙上岸后,开始肺呼吸,此时只摄食活饵,因而要开始训食。

训食方法有诱虫灯训食和人工训食2种:诱虫灯训食:在蛙池上装1~2个诱虫灯,灯下方放弹性较好的食台网,食台网上撒上青蛙0号料,晚上打开诱虫灯,青蛙在捕食虫子的同时,跳到食台网上,使得饲料弹起来,青蛙误将弹起来的饲料当做昆虫捕食,久而久之,青蛙形成了只要跳到食台网上就有饲料吃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驯化青蛙摄食饲料效果,一般1~3天能训食成功。

人工训食:在食台网上撒上青蛙饲料,再用饲料丢到青蛙身上,青蛙看到误以为是虫子捕食,同时,在跳跃过程中也会使得食台网上的饲料弹起被青蛙捕食,久而久之,青蛙形成了只要跳到食台网上就有饲料吃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驯化青蛙摄食饲料效果。

人工训食较慢且劳动强度较大。

青蛙吃食现场幼蛙驯化好后,只需要把饲料撒在食台网即可,青蛙便会成群的自动摄食,由于青蛙贪食,所以要根据天气情况、蛙的摄食情况合理安排投喂量。

同时,青蛙抢食性、贪食性导致青蛙一般摄食较多,需要定期对蛙进行拌三黄粉、VC等药物投喂,进而达到保肝护胆,确保青蛙健康生长。

在换料过程中,注意料型搭配,最好先大小型号料混合投喂过渡3-5天,再彻底替换;另一方面加强养殖管理,合理使用药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要尽快搭建好遮阳网。

遮阳网离地面的距离保持在90公分以上,才能更好的保证棚内气体对流,降低棚内温度。

定期清除休息台及料台杂草,因为青蛙天性贪玩,杂草过多会导致青蛙躲在草中不出来吃食,进而影响生长,此外,杂草过多也会导致消毒不彻底,病毒细菌在草中滋生。

定期清洗料台网,清除残饵,防止细菌滋生。

定期对蛙池、料台以及青蛙消毒,消毒剂应选择较为温和的碘制剂,避免对青蛙造成影响。

遮阳网应离地面90公分以上 5 黑斑蛙主要病害及防治 5.1 红腿病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前肢充血,体表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临死前病蛙有呕吐和便血情况发病季节:5-10月份,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病因: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环境恶化容易引起。

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

防治: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拌多维投喂,提升免疫力;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内服 5.2 腹水病症状:患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显。

发病季节:3-10月份,发病率可达50%,致死率30-50%。

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

防治:定期拌多维,增强免疫力;阿莫西林+氟哌酸内服有一定效果;建议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另外降低养殖密度。

5.3 歪头病症状:多发生在幼蛙阶段,行动异常、病灶明显,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

致病菌:脑膜败血黄杆菌防治:尚无有效药物;主要以提前预防为主,定期加多维和三黄散等,提升蛙免疫力,保障良好状态;定期对水质进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