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危机”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全球生态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全球生态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引起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エ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

“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变化的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

”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

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境况危机的发阅读附答案.doc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境况危机的发阅读附答案.doc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

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也只达到世界电子供应的10%。

在此背景下,摈弃20世纪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经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诚然,“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大拇指”。

最近召开的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研究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相信如果我们有光明的未来,遥远的子孙在说说“千秋功罪”时,一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大略的历史英雄。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1、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人类面临的危机。

高三语文: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高三语文: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

【高三下】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照。

如需改劫,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趣,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环境史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之后,迄今在国际学术界得到长足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环境史兴起和发展的意义,这是一个有不少解释和答案但依然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窃以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需要从根本上深入展开,亦即探寻环境史研究的根本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更明了环境史的特色和史学意义。

探寻环境史研究的根本问题,需要从环境史兴起的根源上讲起。

一定意义上,环境史是一些美国历史学者在环境问题严峻以至被称为“生态危机”这一现实压力下,开始接受生态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人类事务”而兴起、发展的。

自然,是环境史及其研究的根本所在。

乍看起来,由于环境史学者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他们对“自然是什么”似乎莫衷一是,各执己见。

无论如何、环境史学者逐步学会如何突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成见,懂得向科学家尤其是生态学家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求更好地认识自然,进而更完整地思考、辨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撰述相关历史。

环境史学者从生态学家那里获得真知灼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无法创造的一切。

他们还发现,“河流、城市、农场、空气和海洋的状况总是在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或更糟;无论我们喜欢与否,都会拖着我们前行。

”他们还从历史中领悟到自然与人类如何相互作用,尤其是通过“脆弱性”认识到它们如何“交相害”。

一方面,自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脆弱,“我们很容易受到大灾难和几乎看不见的小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也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环境问题或“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即是明证。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具体衡量尺度与空间结构维度的概念。

“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目标、以自然资源承栽力为约束边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自然尺度,“天人共富、人人共富、心身共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三大空间维度。

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自然尺度如下。

第一,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富裕是财富对人类需要满足的充裕程度。

然而,我们所说的富裕究竟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标和衡量尺度,还是以满足人的想要(欲望)为目标和衡量尺度?这是进行共同富裕建设必须明晰的基本理论问题。

富裕与共同富裕永远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标准,才是衡量实现共同富裕的真正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自然尺度。

第二,以自然资源承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边界。

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实现,并以相应的自然资源承栽力为基础。

以自然资源承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最大可能的约束边界,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遵循的另一个自然尺度。

实现共同富裕要转变不顾生态承载力的末端治理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双破”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建设,追求自我与他者(包括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系统生存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并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实现共同富裕的三大空间维度如下。

天人共富。

天人共富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共同富裕建设的前提性理念,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础。

人是自然之子,社会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只有把人与自然视作一个共同富裕建设的统一体,构建基于生态共享、绿色发展的共同富裕发展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共同富裕。

试题阅读理解环境保护

试题阅读理解环境保护

试题阅读理解环境保护试题阅读理解:环境保护(正文开始)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多年来,环境保护一直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环境保护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等。

首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野生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正逐渐减少。

因此,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减少污染也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任务。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和家庭垃圾等多个因素导致了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

这些污染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废物处理等,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最后,节约能源也是大家共同应该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之一。

能源资源是宝贵的,但却并非取之不尽。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在加快。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如合理使用电器、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对于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维持着生物多样性,并与其他生物互相依存。

如果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或灭绝,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 如何减少污染以保护环境?要减少污染以保护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使用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 增加环保设施:建立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废物处理中心,确保废水和废物得到适当处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中考地理世界的生态危机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地理世界的生态危机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地理世界的生态危机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地理是人类认识地球的基本学科之一,而地理中的生态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分支。

在中考地理考试中,生态危机专题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准备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历年真题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中考地理世界的生态危机专题的题目解析。

一、常见题型及解析1.选择题例题1:(2018年广东省中考真题)问题:下列说法中,关于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河口的淤积、河水的深浅、海水的盐度B.河口的植被、河水的挟沙、海水的流动速度C.河口的生物、河水的清浊、海水的颜色D.河口的人口、河水的温度、海水的污染解析:本题考察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因素的理解。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得出,只有盐度才是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产生影响的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A。

例题2:(2016年陕西省中考真题)问题:大面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过多,农田扩大B.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退化C.旅游过度,垃圾过多D.气候恶劣,水资源减少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大面积土地退化主要原因的理解。

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以得出,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退化是导致大面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填空题例题:(2019年浙江省中考真题)问题:地球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整体,由()组成,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地球组成和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以得出,地球是由海洋、大陆、空气和生物等组成的,而它们之间存在着水、气、岩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填空处的答案为海洋、大陆、空气和生物。

二、解题技巧1. 注意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要求,确定关键词,加强理解,避免产生主观臆断。

2. 分析选项:仔细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确定正确选项的依据,排除干扰项。

3. 养成总结的习惯:经常总结、归纳题目中出现的生态危机专题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加深记忆。

4. 添加实例:在论述时加入实际的案例和数据支持,为文章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

阅读理解练习题环境保护阅读

阅读理解练习题环境保护阅读

阅读理解练习题环境保护阅读阅读理解练习题:环境保护阅读篇章一:地球环境的面临的挑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了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几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题目一:根据文中的描述,以下哪个是导致土地资源匮乏的最重要原因?A. 气候变化B. 土地开发不合理C. 化学物质污染D. 水资源枯竭答案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土地开发不合理是导致土地资源匮乏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答案选项B是正确的。

题目二:文中提到的极端天气事件是指什么?A. 暴雨B. 台风C. 干旱D. 冰雹答案解析:根据文中描述,极端天气事件是指暴雨、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

因此,答案选项A和B是正确的。

题目三:根据文中的描述,以下哪个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化学物质污染?A. 减少工业排放B.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 加强水资源管理D. 推广可再生能源答案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减少工业排放是有效减少化学物质污染的措施之一。

因此,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

篇章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环保行动对于解决地球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与环保行动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题目一:以下哪个是个人可以从小事做起的环保行动?A. 参加环保组织活动B. 减少用水量C. 支持环保政策制定D. 推广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个人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减少用水量。

因此,答案选项B是正确的。

题目二:以下那个环保问题最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A. 气候变化B. 垃圾处理C. 水污染D. 野生动物保护答案解析:根据文中描述,气候变化是最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的环保问题。

因此,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

题目三:哪个是权威机构可以采取的环保行动?A. 制定法律法规B. 提倡生态旅游C. 垃圾分类教育D. 培养环保意识答案解析:权威机构可以制定法律法规来促进环保工作。

因此,答案选项A是正确的。

通过以上环境保护阅读理解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提高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多的努力。

2020高中政治 17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含解析)

2020高中政治 17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建议用时:30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面积增加③农村个别地方社会治安混乱④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D [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农村个别地方社会治安混乱不符合题意,排除③.]2.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费450亿双一次性木筷,大约耗木材166万立方米,砍伐约2 500万棵大树。

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伦理道德B.科技万能论C.人类主宰论D.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幸福观D [材料中浪费宝贵木材资源制作、消费一次性木筷作法主要受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幸福观指导,D当选。

]3.英国近代地质学家赖尔认为,大自然赋予马、狗、牛、羊、猫和其他许多家畜适应气候的能力,明显地是为了使它们能听从人的调遣,使它们能为人类提供服务.这种观点()①忽视了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依存于自然②属于狭隘的人类主宰论③认为人对自然拥有无限的权利④是正确的,看到了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是万物之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A [该观点属于狭隘的人类主宰论,是错误的,④判断错误。

]4.下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正确的是()A.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问题B.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增加,环境问题会逐渐被解决C.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D.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C [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A不全面。

由于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总数的激增,才逐渐出现了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

D项是科技万能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C项认为环境问题不会自动解决,需要人们改变错误的观念,需要正确的伦理道德来调节,是正确的。

]5.下列观点属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是()①我消费,所以我存在;消费得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②过度消费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谁占有和消费的物质财富更多,谁就更幸福④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会加剧环境危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B [②④是对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评价,不符合题意。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特征和环保行业发展的不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特征和环保行业发展的不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这就需要人为干预生态修复活动,使遭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动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

在政策指引下,全国开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

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因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修复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较为粗放,尤其是场地修复仍以传统的异位阻隔填埋为主,或者采用挖掘与热脱附、固化稳定化、水泥窑处置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而欧盟的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比重相当,美国的原位修复技术接近70%。

(摘编自环保网2019年2月24日《2018年自然生态修复现状》) 材料二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生态状况变化是趋好的。

三大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整体好转,而湿地生态系统还在退化。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说:“例如一些区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开采过度,致使河流干涸,湿地湖泊丧失。

同时,海河生态功能和黄河自然水文过程基本丧失,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强度大,生态破坏严重。

”从国际标准化来看,在人均GDP达到一万至一万四千美元时,开始环境污染治理。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八千多美元。

在此条件下,中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高强度行动。

然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需要遵循社会经济和自然演变规律,要避免造成过高的社会经济成本。

这意味着打赢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这场硬仗,还需要长期科学治理。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流堿系统治理,以水为载体,以中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规划、统一整治。

阅读填空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阅读填空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阅读填空练习题及讲解高中根据题目所给的文本,我们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填入空白处,以使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下面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阅读材料,以及相应的填空练习题。

阅读材料: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采取行动。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还关系到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恢复生态和提高公众意识。

政府通过立法来限制工业排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同时,公众也被鼓励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比如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方式。

填空练习题:1.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______问题日益严重。

A. 经济B. 环境C. 教育D. 科技2.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______议题。

A. 个人B. 地区性C. 全球性D. 国家3. 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______污染、节约资源等。

A. 增加B. 减少C. 忽视D. 避免4. 政府通过立法来______工业排放。

A. 促进B. 限制C. 鼓励D. 忽视5. 公众也被鼓励通过______使用一次性产品来参与环境保护。

A. 增加B. 减少C. 避免D. 忽视正确答案:1. B2. C3. B4. B5. B讲解:1. 根据阅读材料,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B。

2.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C。

3. 环境保护的措施之一是减少污染,因此正确答案是B。

4. 政府通过立法来限制工业排放,正确答案是B。

5. 公众被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正确答案是B。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加深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英语专题22阅读理解(环境保护类)(解析版)

初中英语专题22阅读理解(环境保护类)(解析版)

初中英语专题22阅读理解(环境保护类)(解析版)专题22 阅读理解(环境保护类)1.C【2019·浙江卷】California has lost half its big trees since the 1930s, according to a study to be published Tuesday and climate change seems to be a major factor(因素).The number of trees larger than two feet across has declined by 50 percent on more than 46, 000 square miles of California forests, the new study finds. No area was spared or unaffected, from the foggy northern coast to the Sierra Nevada Mountains to the San Gabriels above Los Angeles. In the Sierra high country, the number of big trees has fallen by more than 55 percent; in parts of southern California the decline was nearly 75 percent.Many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 decline, said Patrick Mclntyre, an ecologist who was the lead author of the study. Woodcutters targeted big trees. Housing development pushed into the woods. Aggressive wildfire control has left California forests crowded with small trees that compete with big trees for resources(资源).But in comparing a study of California forests don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ith another one between 2001 and 2010, Mclntyre and his colleagues documented a widespread death of big trees that was evident even in wildlands protected from woodcutting or development.The loss of big trees was greatest in areas where trees had suffered the greatest water shortage. The researchers figured out water stress with a computer model that calculated how much water trees were getting in comparison with how much they needed, taking into account such things as rainfall, airtemperature, dampness of soil, and the timing of snowmelt(融雪).Since the 1930s, Mclntyre said, the biggest factors driving up water stress in the state have been rising temperatures, which cause trees to lose more water to the air, and earlier snowmelt, which reduces the water supply available to trees during the dry season.27. What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about?A. The seriousness of big-tree loss in California.B. The increasing variety of California big trees.C. The distribution of big trees in California forests.D. The influence of farming on big trees in California.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ell-intentioned but may be bad for big trees?更多优质资料请关注公众号:诗酒叙华年A. Ecological studies of forests.B. Banning woodcutting.C. Limiting housing development.D. Fire control measures.29. What is a major cause of the water shortage according to Mclntyre?A. Inadequate snowmelt.B. A longer dry season.C. A warmer climate.D. Dampness of the air.30. 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A. California's Forests: Where Have All the Big Trees Gone?B. Cutting of Big Trees to Be Prohibited in California SoonC. Why Are the Big Trees Important to California Forests?D. Patrick Mclntyre: Grow More Big Trees in California【答案】27. A 28. D 29. C 30. A【解析】文章主要讲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森林面临着的巨大危机,大型树木在急剧减少,作者阐述了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于环保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关于环保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关于环保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关于保护环境的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保护环境①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

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

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

②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

以解放后为例,,翻了一番还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

这些资源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

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④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

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

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

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

据统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项。

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

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

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臭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

【甲】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

【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

《潜在的境况污染》阅读附答案.doc

《潜在的境况污染》阅读附答案.doc

《潜在的环境污染》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潜在的环境污染》一文,完成1-4题。

①每每谈到环境污染。

人们首先会想到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等,却很少察觉身边潜在的威胁——光污染。

在大城市中,耀眼的路灯,建筑照明,灯箱广告等造成的光污染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的又一环境杀手。

有时人们借用“噪音”的叫法,把那些对人体有害的光叫“噪光”。

光污染也被称为“噪光污染”。

②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不少高档商店和建筑物用大块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等形成的光污染属于白亮污染;夜间一些大酒店,大商场和娱乐场所的广告牌,霓虹灯,设计不合理的夜景照明等,强光直刺天空,使夜间如同白日,这属于人工白昼;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则构成了彩色光污染。

③光污染被称作是视力杀手。

据统计,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近60%,居世界第二位。

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并非单纯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噪光污染。

其中不仅包括上面所提到的白亮,彩光等,甚至室内光源,墙面瓷砖以及书写使用的书簿纸张都是视觉环境的噪光污染。

④据科学测定,一般百粉墙的光反射率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率为82%-88%,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书簿纸张的光反射率为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这个数值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光辐射适应范围。

如果人长期在这种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视网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有时可达45%。

⑤光污染干扰着生态。

数百万年来,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自然光的作用下生长和繁殖的,现在的照明对自然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干预,科学家发现,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杀死35万只昆虫。

长此下去,很可能会严重危及昆虫世界的多样性。

因为昆虫是大自然食物链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比如说鸟类和蝙蝠,就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的。

保护环境说明文阅读题

保护环境说明文阅读题

保护环境说明文阅读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下面是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问题和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问题1: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答案:保护环境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会给我们的健康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保护环境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

问题2: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答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

个人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同时,我们还可以节约用水、减少用电、分类垃圾等,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问题3: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答案: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其次,我们可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此外,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方面,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和乱砍滥伐。

问题4:如何维护生态平衡?答案:维护生态平衡需要我们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我们应该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问题5: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答案:保护环境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健康的食品是我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通过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的舒适度。

此外,环境保护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问题和答案,我们可以看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出的贡献。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行动起来!。

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

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

危机的阅读理解答案1人类面临抗生素危机据ScienCentral网20xx年9月29日消息,自1675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音译)第一次发现细菌以后,人们才知道周围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些生物有些对人类无害甚至有益,有些则会引起致命的疾病。

为此,科学家发明了抗生素来专门对付有害菌。

医学界把那些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称作抗生素,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几十年时间里,通过细菌间的遗传物质传递,菌群的抗药性明显增加,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抗药性。

如果将细菌限制在正常环境内,这类有抗药性的细菌或许对人无害,但一旦污染伤口或引起术后感染,将会产生致命后果,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

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

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使得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

“环境危机”—阅读题答案

“环境危机”—阅读题答案

“环境危机”—阅读题答案阅读以下语段,完成18-21题。

〔13分〕①20世纪最伟大的发觉,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觉。

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对制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究竟懂得了需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进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地球臭氧层蒙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气候改变屡屡涌现。

科学家们讨论发觉,20世纪,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自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估计到2030年也只达到世界电子供应的10%。

③在此背景下,摈弃20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进展的大趋势。

④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经济一种新型经济进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进展与生态环境爱护的双赢。

它的抱负形态是充分进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⑤诚然,进展是硬道理,但今日我们需要认识到只有可持续进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但今日我们需要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大拇指。

最近召开的2022中国低碳经济论坛,讨论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声城市、低碳经济进展趋势,共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阅历,我们相信假如我们有光明的将来,遥远的子孙在说说千秋功罪时,肯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大略的历史英雄。

〔依据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18、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人类面临的危机。

〔4分〕答:19、依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危机”阅读答案
“环境危机”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8-21题。

(13分)
①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发现。

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惧自然对征
服自然,在付出沉重代价后,人类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
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二氧化碳排放量逐
年增加,地球臭氧层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灾难性
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0世纪,地球
平均气温上升了0.76摄氏度,而21世纪将加快上升。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些危机,比如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而利用太阳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也只达到世界电子供应的10。

③在此背景下,摈弃20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④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英文为
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经济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它的目标是达到经济社会发
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它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
质能经济”。

它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⑤诚然,“发展是硬道理”,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
到“只有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诚然“市场经济是
看不见的手”,但今天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有一个“绿色
大拇指”。

最近召开的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研究和展望了中国及全球低碳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分
享了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我们相
信如果我们有光明的未来,遥远的子孙在说说“千秋功罪”时,一定会把高效率应对这场环境危机的制度誉为
最好的社会制度,会把引领人类从“大道多歧”中走出
环境危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尊为真正具备雄才
大略的历史英雄。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编写而成)
18、阅读文章第二小节,概括人类面临的危机。

(4分)
答:
19、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给“低碳经济”下一个定义。

(3分)
答:
20、第②段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21、某机构想就“低碳经济与生活”为话题作一个
问卷调查,请你根据文章对“低碳”的解释,帮助完成
下面这个问题的设计。

(4分)
您愿意用哪些行为支持低碳生活行动?□1、使用节能电器、环保车辆。

□2、交换、捐赠、改造多余废旧品,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

□3、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

□4、□5、□6、其他
参考答案:
(三)18、(1)灾难性气候频发(2分)(2)能源告竭(2分)
第一点写出气候反常、灾难性气候、温室效应等给
2分。

第二点写出能源危机、能源短缺、能源告竭等给2分。

19、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
基础,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目
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有下定义格式,3分)
20、不能,“左右”表示约数,如果删去显得绝对,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

(2分)
21、开放题,只要符合环保节能低碳的要求,均可。

(4分)
[示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走路。

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每月少开一天车,节能省油靠自觉。

不用塑料袋,自备购物袋。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