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折线统计图;2.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3.能够读懂和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3.折线统计图的读取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学生练习册;3.统计数据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曲线图的知识,提问:“什么是曲线图?曲线图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为今天的学习做铺垫。
步骤二:引入折线统计图通过呈现一些实际的统计数据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些数据。
灵活运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在“折线统计图”的二字下划一横,依次引导学生思考并填写“横轴”和“纵轴”的含义。
步骤三:制作折线统计图1.给学生分发一张空白折线统计图,带着学生一起制作小明一周的身高统计图。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张小明一周的身高数据表。
2.首先,教师会展示一个身高数据表,然后指导学生将数据表中的身高数据填写在折线统计图的纵轴上。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让纵轴的刻度尽量均匀,这样能更直观地表示数据。
3.接下来,指导学生将每天的日期填写在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上,将数据表中的日期与横轴对应起来。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了方便观察和读取数据,如何合理地安排横轴的刻度。
4.最后,引导学生用直线连接每天的身高数据点,形成一条折线。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折线统计图的折线代表什么,为什么要用折线来连接数据点。
步骤四:读取和分析图像1.让学生观察制作好的折线统计图,提问:“小明的身高变化情况如何?哪一天身高最高?哪一天身高最低?”鼓励学生根据图像进行推理和分析。
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折线统计图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规律和趋势?”引导学生关注折线的走势和变化。
步骤五:练习巩固1.随堂练习:教师发布一组统计数据表,要求学生根据数据表制作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进行读取和分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学历单教学过程:
板书
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单位
横轴项目
附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研学单
姓名学号
{
纵
轴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变化
标题
上升大幅、缓慢
不变
下降大幅、缓慢
1、看图回答问题:
1)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他们都有: 。
其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
3)2017年某月上旬的日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最高,是℃。
2、你还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1)
2)
3、我的疑问:
附2:《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第一课时)练习单
一、根据2017年9月某星期上海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回答以下问题。
1、星期______上海空气质量最好?
2、星期______到星期______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下降。
星期______到星期______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上升。
3、联系星期的天气情况图,请你分析空气质量指数大幅下降和大幅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二、妈妈为他们家超市下个月进什么货发愁,小胖帮助妈妈把这个月卖的商品做统计,画了一幅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一连
你能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判断它们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四年级第二学期课本P48~49教学目标: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特点,并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过程:一、体验渐变、形成模型1、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条形统计图)。
2、师:谁能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师: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标题、统计项目、统计数量、单位名称)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3、师:看着图,你能简单地说一说2012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师:你们看到了气温的变化趋势,1月到2月气温相同,2月到7月气温上升,从7月到12月气温下降。
能用手比划一下这种变化吗?谁到前面来给大家比划一下?师: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中直条的最上面来比划的,你们都是这样比划的吗?4、师:如果我们想要更清楚地看清楚气温的变化,可以用另一种统计图来表示,仔细看条形统计是怎样变化的。
(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直条变成了点,点在什么位置(直条的最高处),点表示什么(每个月的气温),再依次连接相邻的两个点。
5、这种统计图见过吗?叫做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对比观察、发现特征一)折线统计图的要素师: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结:折线统计图有标题、横轴上的统计项目、纵轴上的统计数量、单位名称组成,通过点和折线来反映统计的情况。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能够依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更清晰的看出数据变化的情况,常省略空白部分。
教学难点:
发现数学问题,依据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师: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P48例1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1〕师:从这张表格中你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呢?〔2〕师:这张表格记录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从数据上反响每月气温变化。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2、引出:P48/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二、新知探究1、师:小胖用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拟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
问:但能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学生充分发表意见〕2、出示P49折线统计图〔完整〕〔1〕师:教师这里还有一幅反响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图〔也可以由小丁丁引出〕〔2〕师:也就是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画,看看和刚刚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讨论,集体交流〔3〕引出课题〔指条形统计图〕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条形统计图,那谁能给这种统计图起个名字?〔生:折线统计图〕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3、认识折线统计图〔1〕问:仔细观察这张折线统计图,找一找折线统计图有哪些要素?引出:标题、横轴、纵轴、线段、单位长度、工程名称〔2〕你能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了解到那些信息?〔同桌交流〕汇报〔3〕课件同时显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比拟一下,哪一幅统计图能更好地反响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为什么?〔4〕归纳:是的,折线统计图更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的增减变化规律4、举例说说: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股市、心电图〕5、根据折线统计图答复下列问题P49/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11℃〕〔4〕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这里要追问:你是怎么看的?要求学生说出:是从点的位置看出来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复习条形统计图,为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一)在对比学校中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动态演示直条变成点子的过程
讨论:
(1)直条变成点子后,所表示的数据变了没有?
(2)原来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现在如何用点子表示?
(3)直条变成点子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件演示折现出现的过程
2、跟进练习
下面的信息,适合用下列哪种统计图表示?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1)上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区县的面积情况( )
(2)病人一天体温的变画情况( )
(3)四(1)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
(4)小明本学期6次测验成绩情况( )
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小组讨论
独立思考,相互交流。
理解概念。
尝试小结。
讨论:你觉得折现由什么作用?
从图中你看到了几种变化?变化的程度如何区分?(自学课本P49)
3、对比分析
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从折线的升降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特点: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在练习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了解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独立思考。
尝试预测,相互交流。
经历由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在对比中,认识折现统计图及其特征。
让学生明确可以分段研究折线。帮助学生理解上升幅度和下降幅度两个概念及比较方法,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解读统计图的兴趣。预测身高,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决策与预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3)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愿。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2、培养学生关注多方面信息,感知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
下面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
小结: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
3、出示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考眼力,有什么和之前学习的不同的线段吗?
完成练习。
4、出示身高图,完成练习。
股票、心跳、气温等。
生用手势选择,并说说为什么。
平的线段,表示数量不变。
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选一个点说说它表示的数量吗?
你能看出哪个时刻人最多。哪个时刻人最少吗?
3、为什么要把点连线呢?这些线段有什么不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表示增加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吗?
表示减少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吗?
大幅上升、缓慢上升
大幅下降、缓慢下降
4、预测12:40-12:50人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趋势呢?结合学校的作息情况想一想。
通过“由点到线”的设疑,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力求从“线的走向不同”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从“线的长度倾斜度不同”表示“增减变化的幅度”两方面去发现交流。由此丰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实现对数据的分析预测。
三、拓展延伸
,
合理应用
1、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是不是在哪里都能用呢?
3、你能用手势按顺序把变化比划比划吗?(师可在第一段线段处先做手势示范)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节课。
本课程是由沪教版编写,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
通过本节课,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答,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2.熟悉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3.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教学内容1.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2.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3.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学习方式1.教师讲解;2.学生操作;3.课堂问答。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的重要性;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3.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讲解知识点1.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重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线条、坐标轴、纵坐标、横坐标等要素,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方法,重点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数据的提取和展示;3.实际演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实现。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应用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2.学生自主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相关问题;3.课堂讨论并分享分析结果。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2.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折线统计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以学生操作实现的折线统计图为评估依据,并评估其制作的准确率和结果分析能力;2.课堂练习和作业内容作为评估依据;3.单元测试考核,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到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特点,并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使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点展开:1. 折线统计图的定义:介绍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线段连接数据点的图表,用于展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趋势。
2. 坐标轴的构成:解释横轴和纵轴的含义,以及如何正确标记坐标轴。
3. 数据点的绘制:教授如何根据数据正确在图表上绘制数据点。
4. 数据趋势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独立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并利用折线统计图展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据背后含义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反映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正确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实例,以及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示例和绘制过程。
- 学生用练习纸和绘图工具,用于绘制折线统计图。
- 预先准备的数据集,用于学生实践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图表知识,如条形统计图。
2. 情景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变化、股市波动等)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第二阶段:新知探究1. 定义讲解: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和基本构成。
2. 实例演示:展示几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绘制方法:分步骤讲解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据集,共同绘制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课程内容将围绕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展开,包括横轴、纵轴的标注,数据点的准确绘制,以及如何通过折线来分析数据的变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学会正确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折线统计图来表达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激发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教学难点1.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规则,尤其是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的准确位置。
2. 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和解释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折线统计图示例。
2. 学具:坐标纸、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起学生对数据变化表示方法的兴趣,引入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2. 新授: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包括横轴、纵轴的含义,数据点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变化。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巩固:展示几个不同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尝试解读并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
5. 拓展:讨论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股票市场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绘制方法,包括坐标轴的标注、数据点的位置以及折线的连接方式。
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如班级同学的身高变化。
2. 解读一个给定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写出分析报告。
课后反思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
同时,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48-51【教学目标】1、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在统计数据方面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举例、交流发现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以及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1、复习已学统计知识小亚和小丁丁他们天气变化很感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气象小组,研究气温的变化。
他们搜集了前几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历史数据,其中这是2018年的数据。
(1)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部分a标题-统计的内容b 横轴—月份,也就是统计项目c 纵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气温,也就是数量。
纵轴上1小格表示什么?d单位e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2)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进行大小比较。
2、引出折线统计图问:那你能清晰直观地看出哪两个相邻月份之间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吗?哪两个月之间下降幅度最大?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一种可以更清晰直观反映气温变化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认识折线统计图1、观察折线统计图,感受数量的变化。
直条顶端点一个点,将相邻的点用线段连起来。
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折线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之间的异同(讨论)问:通过刚才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过程中,你能发现两种统计图的异同吗?(1)讨论(2)小结——相同:都有标题、横轴、纵轴、单位。
不同:由直条变成了点和线。
(3)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标题,横轴,纵轴,单位,点和线。
3、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点的高低呈现数量的多少(板书:点——数量多少)(2)线——反映数量的变化情况观察这些折线有几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上升、下降、不变)问题一:升温幅度最大和最小的是哪两个月之前小结:折线上升越陡,表示气温上升越快,气温变化越大(大幅上升)折线上升越平缓,表示气温上升越慢,气温变化越小(缓慢上升)问题二:降温幅度最大和最小的是哪两个月之前小结:折线下降越陡,表示气温下降越快,气温变化大(大幅下降)折线下降越平缓,表示气温下降越慢,气温变化小(缓慢下降)问题三:哪月到哪月气温没有变化?1-2月气温没有变化,线段是平直。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知引入1.媒体出示“申奥”短片。
他们为什么那么兴奋?(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是值得骄傲的事。
今天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29天。
谢老师收集了中国运动健儿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请看统计表。
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统计表。
根据这张统计Array表,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怎样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媒体出示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引入“申奥”短片,是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出示折线统计图谢老师也画了一张统计图,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统计图?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你们想学到哪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或研究哪些问题呢?板书:结构、特点、作用、画法、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二、探究新知1.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都由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构成。
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横轴表示什么?(届数)纵轴表示什么?(金牌数量)板书: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2)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点数量的多少a.你们能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每个点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b.点与点之间的折线是怎么连接的?c.折线表示什么?(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板书:折线数量的变化观察这些折线有什么不同?(有些上升、有些下降、有些不变)观察折线有几种不同的变化情况?自学课本P43最后一段。
四年级数学下册3.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5沪教版(最新整理)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1.用你的已有知识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
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是一样的,但是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容易看出。
(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表示什么?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2.观察两幅统计图,说说使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晰.3.你能否预测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去空白部分。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测。
三、巩固练习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2.某地区1991年~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某地区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己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3)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征;通过对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进行类比,理解折线统计图存在的意义与必要性。
2.经历解决金融问题,会正确解读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趋势变化情况。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活动,会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和预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1.理解折线统计图存在的意义与优势。
2.运用折线统计图,通过趋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创设情境许多工业生产活动、汽车尾气排放、垃圾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
数学小伙伴们想了解近年来上海烟尘排放的情况,通过查询资料,小胖制作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PPT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①2014年的排放量最多;②2017年排放量最少;③2011年和2012年的排放量相同)反馈: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②追问“标题”(完成版贴“标题”“横轴”)2.复习旧知师:根据这张统计图,谁来填一填相应的统计表?上海市烟尘排放量统计表师:(停顿)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学生回答:①纵轴上没有标数据,无法填;②首先得知道一格是多少,才能填出具体的数量)师:对啊,缺乏纵轴的具体数据就无法填写统计表。
(完成版帖“纵轴”)虽然没有提供纵轴的数据,可是刚才你们却能说出那么多信息,这是为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只要根据直条的高度,就能比较出谁多谁少。
)师:对呀,在同一张条形统计图中,直条的长短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对比,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师:小丁丁也制作了一张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预设情况:①学生说出每一年的数量分别是多少,或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通过图中的点。
师:具体说一说怎么看的?(学生解释如何通过点看出数量的多少)师:所以你觉得点告诉了你什么?(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教师屏幕上手动演示直条演变成点的过程)师: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你还能看到什么?②学生说出折线统计图上有线段,而条形统计图中没有师:是呀,你们都看到了吗?这些线段有什么用呢?具体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上升、下降、不变)上来指一指,各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沪教版
《折线统计图》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折线统计图中的统计信息,并能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比较学习的过程,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有效学习,在过程中提升辨析观察能力、说理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现实世界中的数学现象,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统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1.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表示变化的情况。
2.生活情景中各类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含义。
【教学难点】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项目间的间距设置问题。
2.根据折线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或合理推测。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基于生本分析,重视思维提升的设计,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1.知识技能维度其一,通过教材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组成有着相同之处——表外部分相同;表内部分的组成则有不同——由点和折线组成,也具备了更多的特征,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因此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作为知识技能目标之一。
其二,《折线统计图》属于应用数学,学生能否读懂情景中折线统计图中的统计信息,并能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亦是知识技能目标之一。
2.过程方法维度数学课中要传授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同时带给学生和终身受益的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
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是一节数学课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中需要关注的。
在本节课中,主要设计了“比较”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经历比较学习的过程,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有效学习,在过程中提升辨析观察能力、说理分析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依次进行了三次比较环节的设计。
第一次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构成的比较第二次比较——折线统计图横轴设置的比较第三次比较——初步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作业)3.情感态度维度统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需要对统计的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了解和体验。
一个完整的统计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沪教
版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观察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教学平台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P、42页主题图这是一张什么表?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统计表。
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七月份平均温度最高,
一、二月份平均温度最低
2、有时,我们为了要了解一些情况,就需要作一些统计工作。
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到统计一单元进行学习。
[说明] :以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情况的统计表引入,复习旧知,达到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除了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用条形统计图
2、我们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在方格纸上试者画一画,回忆一下条形统计图。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
制作条形统计图 (1)确定横轴(统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大小)(2)画条形(条形粗细相等,间隔相等)
4、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
能够清楚地看出什么来?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值,很直观。
5、但是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用折线统计图)
6、课件出示:P、42/2004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它包括哪些部分?与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相似之处:都有横轴(统
计的项目)、纵轴(统计的数据,确定单元格的大小)(课件1演示横、纵轴;课件2演示一格表示1℃)不同之处:先确定点 (横轴与纵轴交界处),再连接各点。
(课件3演示3月份的平均气温;课件4演示平均气温最高月份。
)
7、折线统计图中怎样直观地反映出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8、怎样看?那我们就看一看折线上升、下降的含义。
课件演示月与月之间折线上升、下降趋势,得出: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思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9、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反映了些什么情况?它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多少及变化的趋势。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充分体验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问题适合使用折线统计图表示?(1)4月份测量的每个同学的身高。
(2)每年4月测量的自己的身高。
(3)每天定时测到的气温。
(4)同一时刻测到的不同场所的气温。
2、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可值得统计的内容?
[说明]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作为巩固练习,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再进行集体交流小结,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错误及时反馈。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明]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收集一些不同的折线统计图,看看你能知道一些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