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喂——出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喂——出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十五课《喂——出来》教学设计竹园九校宋美春教学内容:15、喂——出来课文解读教学目标:1、掌握“哂笑”、“牟取”等词的读音及意思,朗读课文,把我课文的情节。
2、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理解小说的主题。
3、认识和事物的两面性,领会文章所阐释的关于环境问题的道理。
教学重点:1、研读结尾部分,体会文章深意。
2、紧扣“洞”,思考“哪些人该为后果负责”。
教学难点:研读结尾,领会小说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对“容”的理解发生了偏差,不断地将废物和废水排入大海,海是变大了,但却不再蓝了。
有一天,一阵暴雨过后,地上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洞,人们喜出望外,以为废物废水有地方处理了。
课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近距离地感受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的作品《喂——出来》。
二、了解作家、作品三、自主学习,了解作品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2、划分段落,用带“洞”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开端(1-13)现洞发展(14-38)探洞高潮(39-51)填洞结局(52-56)?师:最后的答案不急着揭晓,我们不妨仔细研读一下结尾部分。
四、合作探究,品读作品1、研读结尾部分。
(一生朗读结尾部分,全班思考)(1)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美好)(2)作者是怎样描绘的?(3)“渐渐地……又变得……透明的玻璃一样……”看似美好,又暗藏玄机,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
(“又”说明以前这个世界也没好过;“玻璃”说明这个美好的世界是易碎的)(4)小说里的人们只看到这美好的世界,而透过这块玻璃,你看到了什么?(污水、废物、死尸、垃圾……)(5)你看到这些,心情怎么样?(厌恶、恐惧、担忧)2、正如你们所担忧的一样,这块玻璃很可能就是易碎的。
想象一下,如果这块玻璃碎了,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补充概括结局部分——漏洞)3、文中的人们有这样的担忧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感情地朗读)4、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工人的天真而发笑,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真想上去提醒他一句——“别天真了,快逃吧,洞就要漏了!”5、可是,他能逃到哪里去呢?他无处可逃,因为恶果已经种下了,他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分组讨论:是谁种下了这样的恶果?谁该为此负责?(1)四人为一组,讨论①谁该为这个结局负责?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③他们是怎样的人?(2)每组选一代表发言(3)师总结:商人:贪婪、牟利、唯利是图村民:愚昧、目光短浅、经不起诱惑学者:虚伪、好面子、无责任心记者:胆小怕事政府官员、城市居民、警察、犯罪分子……6、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图的一个“利”字)他们的身份有什么特点?(现实社会中各个阶层、各行各业的人)五、总结全文,领会深意1、原来,结局早已注定,前文早就埋下了伏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喂——出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深刻形象,剖析文章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研究活动(讨论、探究),分析文章情节及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旨,探究人物的人性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通过课文的人物性格的剖析,批判现代人群的人性“漏洞”,呼唤人性的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细读文本,增强自身环保意识,探究小说人物形象中的人性“漏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介绍作者作者星新一,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现代微型小说家,以1000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享誉世界, 以微型小说著名,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主要科幻作品有《恶魔天国》(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声网》(长篇)和《梦魔的标靶》(长篇)。
2.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读音。
(多媒体显示)哂(shen)笑mòu(牟)取众目睽( kui)睽棘(jí)手铆(mao)钉lǚ(履)行颤颤(chan)巍巍(wei) 栅栏(zha) 莫zhōng一是(衷)(2)解释下列词语哂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3.题解:如何读这个标题?为什么?(二)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1.本文围绕什么东西展开情节?洞2.有人给他的小说故事画了四幅漫画,请按情节的发展排序。
3.用简练的语言讲一下这个故事。
4.这是一个怎样的洞?从文中找词语概括。
“慷慨大方”、“深不可测”、“任劳任怨”……文中50段集中歌颂洞的功德,读一读: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看上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5.读52——56段,思考:这个洞后来怎么了?6.谁之罪?人(三)分析人物,洞析人性1.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村里人(年轻人、老年人、村长、村民们……)、看热闹的人新闻记者学者投机商人政府官员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城市里的居民们小姑娘有的人警察罪犯一位工人(ppt显示)2.选取印象最深的一类人进行分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5 喂——出来
《喂—出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及作者的有关常识。
2.扩大词语的掌握范围。
3.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合理想象的写作手法。
4.锻炼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篇科幻小学想像手法的运用,来理解本文是怎样利用想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并且知道如何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依次展示三张北京中央电视台的图片,分别是天气晴朗下的和被雾霾笼罩下的中央电视台。
引导学生对比出来是雾霾遮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并说:“雾霾是我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所热议的一个话题,并且是真实存在我们身边的,我们廊坊就是一个重灾区。
那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严重雾霾的?”学生:“二氧化碳,有毒气体等等。
”师:“假设我们的天空是一个巨大的天洞,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不断的往这个天洞里排放有毒气体。
大家想想这个天洞真的填不满吗?让我们再来换个角度,假设在我们城市的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洞,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们不着急说出自己的答案,一起来看看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星新一他是怎样写这个洞的。
”(二)按照图片小组合作探究1.把课文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张漫画图片。
2.学生小组讨论简单复述图片所对应的课文内容,用两个字概括相对应的图片。
并快速讨论解决图片后面相对应的题目。
(5分钟)3.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讲解相对应的图片。
图片1:现洞。
1.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场台风过后地点:离城市不远的近郊。
2.文中的庙有什么涵义?庙象征人们原本对于自然和神明的敬畏之情,被毁坏意味着道德观念被破坏。
图片2:探洞1.第二部分分别写了哪些人?请逐一列举出来并分析他们的人物形象。
新闻记者: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渐渐地,绳子一尺一尺地放了下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喂——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喂——出来》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小说中提出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3.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掌握小说的艺术特色;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介绍作家的创作背景和作品风格,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初步阅读与思考(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总结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如:小说中的“洞”代表什么?“喂——出来”的喊声是谁发出的?3.深入阅读与讨论(15分钟)(1)学生细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学生理解上的偏差。
4.文学鉴赏与表达(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
(2)学生分析小说的表达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学生口头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与练习(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如:缩写小说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法等。
2.教学手段:PPT辅助教学、黑板板书、课堂互动等。
3.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辅资料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即时评讲,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相关拓展材料,撰写读书笔记,培养阅读能力。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2.学习工具:笔记本、笔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喂,出来》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喂,出来》教案设计优秀6篇《喂出来》教学设计篇一一、目标聚集1、弄懂标题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探索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4、学习科幻小说的写法。
5、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2、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设想1、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找故事的影子,让学生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
2、本文的故事情节较复杂,可安排学习小组讨论,理清故事情节,这样,便于把握文章内容,便于理解、分析。
3、文章的结尾很有特点,与开头相呼应,整个情节是一个循环式结构,体现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教学时应注意把握好。
4、拓展学生的思维,大胆发挥想像,续写本文,学写科幻小说。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游戏:环境保护大会1、认领角色。
全班同学都必须暂把自己变成大自然中的一种动物、植物,或者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如:大海、蓝天、东江、泰山、黄河、课桌、黑板、马路、老虎、床铺、大熊猫、梧桐树、草坪、垃圾箱等。
2、请每们动物、植物或东西,每一种大自然的杰作,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说一段话。
(教师可先举例:床铺:“我最倒霉了,我不像个床,简直是个狗窝,床上的被子从来不叠,臭袜子还藏在床垫底下,你说难过不难过!最糟糕的是,我的小主人还喜欢躲在被子里吃零食,结果我身上又是饼干屑,又是瓜子壳,这哪里是床,分明是个垃圾桶。
”)3、教师小结。
(只要你学会替别人着想,你就会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公物、维护公共卫生)4、导入新课——《喂——出来》(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关键词。
(洞、小石头、喂,出来……)2、根据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内容,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明确:既可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
(三)、探究活动1、再看课文,小组讨论:文章存在哪些疑点。
八年级语文《喂——出来》教案
八年级语文《喂——出来》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喂——出来》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课文学习,能够进行创造性写作。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喂——出来》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课文的创造性写作练习。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喂——出来》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课文的创造性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创意写作。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
2. 互动讨论法:学生与教师互动,解答疑问,共同探讨课文的写作特点。
3. 创造性写作法: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创意写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喂——出来》的文本。
2. 相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3. 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
3.2 教学材料1. 课文《喂——出来》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笔等书写工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课文的创造性写作进行评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
2.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阅读课文并理解,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写作特点并进行创造性写作。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喂——出来》,理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写作特点,进行创造性写作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喂——出来》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哂笑、牟取”的读音词义。
理解运用文中30多个成语;
2•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
4•把握文意,理解作品的深意,培养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4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
“喂一一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一一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 •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
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通常将“科
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 )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正音
哂sh en笑牟取众目睽ku i睽棘j i手铆m aoOT贪婪I a n履I。
行
②解释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自由抒发阅读感受。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文章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②小说表达了怎样一个主旨?
3.课堂交流
同桌或四人小组相互交流后全班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复述。
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讲了一个“填洞公司”利用偶然发现的一个“无底洞”招徕生意,最终人们将整个城市所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全部填入洞中,而最终人类将要为自作聪明付出代价。
②可以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分析,也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独立的见解。
三、研读赏析
1 •教师导学
通过感知,我们知道了小说中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而面对着这个洞,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那奇怪的叫声和小石头从那里来?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吧。
2•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也可以模仿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发现深洞后的言和行,做模仿表演,让学生品味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活动。
学生自设疑问,进行局部赏析,如39〜56自然段这一部分,学生在研读中提出一些思考题,教师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
②城市公害是怎样造成的?
③结尾那位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④结尾的小石头出现意味着什么?
师生互动式讨论,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①人民将城市中的所有垃圾不加处理地填入深洞。
②人们只顾拼命扩大生产,从而造成城市公害。
③从那个无底洞中飘出来的。
④意味着原先人们扔进洞里的垃圾污物将接踵而至,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一次
次惩罚的行动即将开始
四、体验反思
1•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直接质疑。
2•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向学生质疑。
文中结尾两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此处描写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理?给人以怎样的启示?
故事是虚构的,这是科幻小说的特点,但存在着现实基础。
试着举出一两个因人类破坏环境而招致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回答,也可以自己提问,请同学回答。
①人们仍陶醉于短暂的清洁与美丽的幸福之中,并未感觉到危险就要降临。
②我国六七十年代盲目垦荒,使土地沙化严重,生产受影响。
竺可桢写了《向沙漠进军》一文,其中的例子发人深思。
五、拓展延伸
1•假如将文章内容的设计化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人们应怎样处理废水、废气、废物?为什么这样处理?
3•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立美好家园,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试提出一
些主张和建议。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
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
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
“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15
出来
破坏大自然============ 必遭大自然的报复
不顾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 终究要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