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研究综述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述评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fe59ed2baf45b307e8719739.png)
儿童 ,他们在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中有障碍 。在这类儿童 的定义 :“ 学习障碍是一个一般术语 ,它指在听、说 、读 、
中 ,不包括 那些 有感 觉 障碍 的儿 童 ( 如盲 或聋 ) ,也不 包括 写能 力 或 推 理 和 数 学 运 算 能 力 的 获 得 和利 用 方 面 有 明 显
果 发 现 他 们 虽 然 失 去 了用 言 语 表 达 思 想 和 感 情 的 能 力 , 微 脑 功 能 失 调 、诵 读 困难 和发 育 性 失 语 症 。它 不 包 括 主
但 智力 并 没 有 丧 失 。后 来 人 们 称 此 病 为 失 语 症 。 如 果 它 要 由于 视 听 和运 动 缺 陷 、智 力 落后 和 能 力 障 碍 而 引 起 的 发生 在 一 个 儿 童 身 上 ,便 可 称 其 为 一 名 特 殊 的语 言 异 常 学 习 困难 ,也 不 包 括 主 要 由于 在 经 济 、文 化 等 环 境 方 面
学 习障碍 的定义在研究者之 间尚未形成一致 ,因此对于 的不完善 。它们 包括知觉 障碍 、脑损 伤 、轻微脑功能失
学 习 障碍 一 直 有 种 种 说 法 ,许 多研 究 者 所 采 用 的词 语 都 调 、诵 读 困难 、发 育 性 失 语 症 等 。它 们 不 包 括 由 于 智 力
、
国 内外 关 于 学 习障 碍 的几 种 概念
美 国是 研 究 学 习 障 碍儿 童最 早 的 国 家 之 一 。 10 80年 , 能 表 现 出 听 、说 、阅 读 、思 维 、 书 写 、拼 写 和 数 学 计 算 生理 学 家 加 尔 对 一 些 患 有 头 部 损 伤 的成 人 进 行 研 究 ,结 能 力 的不 完 善 。这 样 的 障碍 包 括 知 觉 缺 陷 、脑 损 伤 、轻
学习障碍儿童特征研究及干预建议
![学习障碍儿童特征研究及干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20239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a.png)
3、教育特征
学习障碍儿童在教育方面可能表现出阅读、写作或数学等能力的不足。他们 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或者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这些教育特征 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自信心。
干预建议
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可以采取以下干预建议:
1、药物治疗
一些学习障碍儿童可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多动等行为特征。对于 这些症状,药物治疗可能有效。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 学习能力。但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2、小红是一位7岁的学习障碍儿童,她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特征。在接 受心理治疗后,小红逐渐学会了如何应对压力和困难,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她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家庭干预,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写作和数学游戏等 活动。经过半年的干预,小红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与同学的交往也变得更为融 洽。
3、小华是一位12岁的学习障碍儿童,他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 难。在接受特殊教育后,小华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较为流畅地阅读和理 解文章。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三年的干预,小 华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学习障碍儿童特征研究及干预 建议
01 引言
03 干预建议 05 结论
目录
02 特征研究 04 案例分析
引言
学习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水平正常的情况下,表现出持续的、明显的学业或 学习能力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情绪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困难,本次演示将详细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并提出 相应的干预建议。
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过程和效果,我们选取以下几个典型 案例进行分析: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489d5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2.png)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习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些学习障碍儿童来说,学习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
学习障碍儿童是指在智力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一些认知特点的限制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
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学习目标。
首先,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是多样的。
他们可能在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中,注意力问题是学习障碍儿童最常见的认知特点之一。
他们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难以长时间专注等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持续关注,难以掌握学习内容。
其次,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方式也与一般儿童有所不同。
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重复来掌握新知识。
因为他们的记忆能力可能较弱,需要反复强化才能够牢固记忆。
此外,他们可能对学习材料的组织和整理有困难,需要教师或家长的帮助来提供更清晰的学习框架。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记事本、提醒事项等,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学习内容。
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首先,我们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具体认知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例如,对于注意力问题,可以采取分段学习、提供更多的视觉提示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对于记忆问题,可以采用多次重复、使用记忆技巧等方法来加深记忆。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以及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通过鼓励和正面反馈,可以增强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困难。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来辅助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工具和资源。
例如,可以利用电子学习软件、智能手机应用等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ea46e295ef7ba0d4a733bf8.png)
学习障碍研究综述摘要:国外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成为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涵盖许多方面,其成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也是学者们研究的方向。
为此国内外的学者们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学习障碍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回顾了学习障碍的概念及其鉴别方法、影响因素研究、干预模式等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1学习障碍的概念与鉴别美国学者柯克(Kirk)首次提出使用“学习障碍”一词,并以此统一了此前对于此类障碍的各种称呼。
他将学习障碍定义为:口语、阅读、写作、数学以及其它科目上的落后、障碍或发展迟滞,这可能是由脑功能障碍或感情、行为失调造成的,而不是智力落后、感觉剥夺或文化教育因素的结果。
此后在他的定义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学习障碍的理解与定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公法94—142 的定义”:学习障碍一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上的异常,以致于使儿童在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显示出能力不足的现象(梁威,2007)。
我国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较西方的研究相比历史短暂。
我国台湾正式提出学习障碍的定义是在1992年,把学习障碍定义为在听、说、读、写、算能力的习得与运用上有显著的困难。
俞国良则认为,学习困难包括学业、心理发展等方面的落后和困难,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困难本质上是一种或多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思考、数学计算等学业方面及心理发展方面的落后和困难,是多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俞国良,2010)。
综合以上定义,对于学习障碍的理解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智力正常,由于智力落后引起的学业成绩落后并不属于学习障碍的范畴;(2)可能是脑功能障碍或心理过程障碍导致的,其成因是多方面的;(3)表现为听说读写阅读计算等方面的能力缺陷,学业成绩落后;(4)可能存在与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是是能够通过恰当的干预来治疗或改善的。
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d358f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1.png)
近五年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及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近五年来,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及教育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儿童发展的重视,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发展现状、教育策略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商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其智力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智力障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级别。
近五年来,我国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界定,以便更好地进行相关教育干预。
其次,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现状值得关注。
近年来,我国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
研究发现,智力障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交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
其中,语言障碍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有一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情况。
另外,他们往往在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上也有较大差距,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教育资源。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年来,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理念逐渐转变,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例如,我国提倡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育专家们也倡导采用游戏化、激励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家庭教育也被重视,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提高。
未来的研究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者将更加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教育。
早期干预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为他们提供早期的干预和教育将大大改善他们的发展前景。
其次,研究者将更加关注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发展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他们融入社会、独立生活的基础。
最后,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智力障碍儿童需要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d9cdc42b160b4e777fcf15.png)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一. 学习障碍研究的背景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学习障碍儿童在各年龄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人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6%,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有13%。
国内杭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校学生中有17%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可见,相当数量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从1896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末。
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摆脱困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纵观学习障碍研究的发展线索,从渊源上看,最早起源于医学界。
1896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
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研究者对成因的认识由大脑器质性损伤转向轻微脑功能失调;对诊断与矫正的研究由阅读困难向感知——运动障碍;研究角度由医学逐渐转向心理学、教育学。
60年代以来,研究进入整合时期,主要侧重于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一方面涉及到诊断界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矫治和干预。
在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S.A.Kirk)和教育心理学者罗伯特和威廉特。
70年代以来,研究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在世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三个:1.美国官方教育部门对概念做了界定及提出了确定学习障碍的基本方法;2.美国南加州大学珍·爱尔丝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观点;3.台湾学者认为学习障碍的确定包括“筛选和诊断”两个步骤(何华国,1976)。
80年代以来,世界学术界对诊断与矫正方面军法的研究更深入,对类型划分的研究颇有成效。
具代表性的学者有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有Chalfant和Mckinney,美国心理和语言学家H.R. Myklebust,有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有我国台湾心理学者刘弘白博士,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育,杭州大学心理系吕静教授等。
学习障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学习障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f67d0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a.png)
学习障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学习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学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通过使用不同的神经科学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深入研究了学习障碍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学习障碍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例如,许多学习障碍儿童的脑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前额叶和颞叶区域。
这些区域负责语言处理、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等关键认知功能。
此外,学习障碍儿童在脑功能方面也表现出异常。
研究者们发现,学习障碍儿童在执行认知任务时,脑部活动模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儿童在处理信息、记忆和注意力方面存在困难。
除了脑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学习障碍还与神经传递和神经化学物质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传递速度较慢,这可能导致信息处理的延迟和不准确性。
此外,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化学物质水平也存在异常,如多巴胺和谷氨酸等。
这些异常可能干扰了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信号传递,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除了研究学习障碍的神经机制,认知神经科学还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
例如,神经反馈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干预方法,通过监测学习障碍儿童的脑电图活动,帮助他们调节注意力和集中力。
此外,认知训练也被广泛应用于学习障碍的干预中。
通过训练学习障碍儿童的注意力、工作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
然而,学习障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和神经发育等多个因素。
因此,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仍然存在困难。
目前,学习障碍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行为评估和心理测试,这些方法存在主观性和不准确性的问题。
因此,研究者们需要发展更可靠和客观的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学习障碍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2574f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e.png)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儿童学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障碍,影响儿童在学习和学术方面的表现。
学习障碍可以包括阅读障碍、写作障碍和计算障碍。
这些障碍可能与大脑发育和功能相关,而并非与智力水平、教育机会或情绪问题相关。
本文将介绍学习障碍的定义、诊断和治疗方法,并综述相关研究。
学习障碍的定义包括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在学术能力上出现明显的差异,而不符合年龄或智力水平的期望;二是这些学术困难不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感觉障碍、情绪障碍或不适宜的教学方法。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它表现为阅读理解困难和识字困难。
研究发现,阅读障碍与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和大脑结构异常相关。
例如,阅读障碍儿童在听觉处理和语言区域的功能连接上存在异常。
此外,阅读障碍还与遗传因素相关,家族中有阅读障碍的人的子女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写作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写作能力低下和语法、拼写错误较多。
研究发现,写作障碍与语言表达和文字加工的大脑区域激活异常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写作困难与认知控制功能,如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缺陷有关。
计算障碍是学习障碍中较为罕见的类型,表现为计算困难和数学理解能力低下。
研究发现,计算障碍与数学加工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大脑区域活动异常相关。
此外,计算障碍还与注意力控制和工作记忆的缺陷有关。
对于学习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多个评估工具来确定。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包括IQ测试、学术成绩评估、认知评估和行为评估等。
一般来说,学习障碍的诊断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例如学术困难的持续存在和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对于学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教育干预和心理治疗。
教育干预可以提供个体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包括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技术。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心理疗法等,帮助儿童掌握应对学习困难的策略和技巧,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近年来,学习障碍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学习障碍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关,例如听觉和语言处理区域的异常激活、通路连接的异常等。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特征及干预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特征及干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748901cba1aa8114431d9ab.png)
学习障碍儿童心理特征及干预文献综述1 学习障碍的概念学习障碍一词是由英文learningdisability(简称LD)翻译而来的。
学术界对他最早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加柯克提出的学习无能的概念。
但是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一直未统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各界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1. 美国公法的定义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
学习障碍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失读症及发展性失语症等状况,但不包括基本上由视觉、听觉动作异常或智能障碍、情绪困扰或环境、文化、经济地位不利等因素所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
2 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
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
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
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
3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定义学习障碍就是注意力缺失障碍。
所谓注意力缺失障碍,是指注意力低。
医学常将其当做有关学习障碍的诊断性症候使用。
4 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显著的困难者。
学习障碍可能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忧;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
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能力障碍等。
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述评
![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139ea5b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0.png)
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我国关于数学学习障碍(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y, 简称MLD)的研究进行系统性述评,旨在揭示当前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主要进展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数学学习障碍作为教育与心理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关注的是个体在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程序及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持续性困难,这些困难无法单纯归因于智力低下、缺乏教育机会或环境因素,而可能涉及特定的认知加工缺陷、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个体差异等多元因素。
本述评首先对数学学习障碍的概念框架进行梳理,阐述其定义、特征及其与一般数学困难的区别,确保研究背景的清晰性和一致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尽回顾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数学学习障碍的病因学、诊断标准、影响因素、干预策略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视角和实践创新。
病因学探索:分析遗传、神经发育、认知功能、心理社会因素等在数学学习障碍形成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织影响个体的数学能力发展。
诊断与识别:总结我国现行的数学学习障碍诊断标准与流程,讨论标准化评估工具的应用现状,以及基于本土文化与教育背景开发的新型筛查和诊断工具的进展。
影响因素分析:考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如何与学生的内部特质(如认知风格、动机、自我效能感等)相互作用,影响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生、发展与干预效果。
干预与教学策略:综述针对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各类干预措施,包括特殊教育支持、补救教学、认知训练、家长协作等,评价其有效性并提炼成功干预模式的特点。
政策与实践创新:审视我国在数学学习障碍相关政策制定、师资培训、资源调配等方面的进展,以及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背景下实施的创新实践案例。
二、数学学习障碍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数学学习障碍作为一种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其理论基础与研究发展脉络既植根于广泛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神经科学理论,又随着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证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学习障碍儿童元认知特点的研究
![学习障碍儿童元认知特点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99326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学习障碍儿童元认知特点的研究
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点是在其他孩子相同年龄段中明显高于正常表现的一种特殊特点。
有关对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
一些学者提出,学习困难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认知范围较窄,主要表现为缺乏认知跨层次的转换能力,无法综合材料,解决复杂的问题;二是抽象概括能力薄弱,无法归纳概括大量信息、辨识规律,表现为计算能力弱,解决特定问题缓慢;三是认知行为受制于其内因,表现为其缺乏动机,有时处于抑郁、消极的状态。
除此之外,学习困难儿童还有一些特点,如容易受环境干扰,反应勉强而疏离,认知层次低,不能灵活运用规则及有限的注意力。
以上是有关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点的一些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许多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点,如认知范围窄、抽象概括能力薄弱、受其内因制约、容易受环境干扰、认知层次低、缺乏动机、不能灵活运用规则、有限的注意力等。
因此,要有效帮助他们,就必须理解他们的认知特点,发挥他们的能力,环境中应提供足够具体、多彩。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采取有效的训练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认知技能。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903cc3e87101f69f31959f.png)
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一 . 学习障碍研究的背景在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学习障碍儿童在各年龄段都有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
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学习障碍儿童人数占学龄儿童总数的4%~6%,在某一项或多项功课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有 13%。
国内杭州地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在校学生中有 17%的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可见,相当数量的学习障碍儿童的存在,严重地困扰着教育的发展,尤其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
西方研究者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历史悠久。
从 1896 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我国在真正含义上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80 年代末。
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此项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各界都在进行广泛的研究。
为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摆脱困难,为促进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学习障碍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纵观学习障碍研究的发展线索,从渊源上看,最早起源于医学界。
1896 年摩根发现词盲现象,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
到20世纪 50年代,西方研究者对成因的认识由大脑器质性损伤转向轻微脑功能失调;对诊断与矫正的研究由阅读困难向感知——运动障碍;研究角度由医学逐渐转向心理学、教育学。
60 年代以来,研究进入整合时期,主要侧重于临床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一方面涉及到诊断界定,另一方面涉及到矫治和干预。
在学术界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 S.A.Kirk )和教育心理学者罗伯特和威廉特。
70 年代以来,研究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
在世界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三个: 1. 美国官方教育部门对概念做了界定及提出了确定学习障碍的基本方法; 2. 美国南加州大学珍•爱尔丝博士提出了感觉统合观点;3.台湾学者认为学习障碍的确定包括“筛选和诊断”两个步骤(何华国, 1976)。
80 年代以来,世界学术界对诊断与矫正方面军法的研究更深入,对类型划分的研究颇有成效。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8cc94cd59eef8c75ebfb384.png)
国内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综述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学生的学习困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困生在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又广泛的存在于各个学校。
本文以中国儿童中心学习困难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主,结合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从学困生的定义,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学习困难的分类,学习困难的成因(影响因素),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学习困难的转化方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学困生问题。
关键词:学困生定义特点成因综述一、研究背景:我们当代儿童有两个特点:1、作为独生子女,他们独享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同时也承担着长辈的殷切希望甚至过高期望所带来的压力。
2、因为竞争的激烈,儿童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来游戏,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也没有时间来结交朋友。
一些孩子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对家长和教师给予他们的升学压力,逐渐变得烦躁、焦虑和紧张。
而独生子女的现状又使他们缺乏与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忙于工作,有时难免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对学习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1993年,中国儿童中心心理教育研究室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的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接触到许多为学业问题而苦恼的孩子和家长。
这些孩子中,大部分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自卑、胆怯、没有朋友、情绪低落、烦躁等总理,严重的甚至出现反抗、敌对、打架等行为问题,危险者将滑向犯罪的深渊。
根据研究,“学困生”的综合学习效率仅是正常情况的1/8。
据上海剑津缘教育咨询服务机构调查,存在学习困难儿童的比例是较高的,有人报告为6.5%~17.8%,有人报告为15%~17%,还有人报告,小学生中的检出率为5.41%,而初中生中的检出率为31.62%。
北京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最近对北京部分地区中小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
![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2b6a420647d27284b735143.png)
(二)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
由于对94-142公法之定义的不满,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于1981年另下了定义,并于1989年作了修正。修正后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女口,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
三、儿童学习障碍的类型与出现率
学习障碍主要有两类: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记忆力缺陷等,动作技能异常、沟通异常(表达语言异常)等。后者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书写能力障碍、数学能力障碍等。调查发现学习障碍者的出现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1977-1978学年,3—21岁的学障者占所有学生的1.89%;1986-1987学年及1988—1989学年则分别增加为4.8%及4.5%。1976-1977学年学障学生占所有残障学生的23%,1987—1988学年则高占所有残障学生的47%。1991—1992学年占所有身心障碍学生的49.9%;1992-1993学年占所有身心障碍学生的51.1%,占所有学生的5.27%。Haring及Mccormick(1990)的推估则指出,若包括轻、中、重度的学习障碍者,则出现率约为4%-5%,若仅考虑重度的学习障碍者,则出现率为1.5%.
二、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习障碍中的认知过程研究进展
![学习障碍中的认知过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81aa8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a.png)
学习障碍中的认知过程研究进展学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会影响个体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对学习障碍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学习障碍中的认知过程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
首先,研究表明学习障碍与注意力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意力是认知过程的基础,它对于信息的选择、过滤和集中至关重要。
学习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的特点,这会影响他们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近年来,研究者们利用脑成像技术发现,学习障碍患者的大脑在注意力网络的激活上存在差异,这为进一步研究学习障碍的认知机制提供了线索。
其次,工作记忆是学习障碍中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认知过程。
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系统,它负责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
学习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工作记忆能力较差的特点,他们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容易出错和遗忘。
研究者们通过行为实验和脑成像技术发现,学习障碍患者的工作记忆网络存在功能异常,这可能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
此外,语言能力也是学习障碍中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沟通工具,对于学习和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障碍患者常常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这会影响他们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研究者们通过语言测试和脑成像技术发现,学习障碍患者的语言处理网络存在异常,这为进一步研究学习障碍的认知机制提供了线索。
最后,社会认知也是学习障碍中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态度、情感和意图的理解和判断。
学习障碍患者常常在社交交往和情绪识别方面存在困难,这会影响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学习环境的适应。
研究者们通过行为实验和脑成像技术发现,学习障碍患者的社会认知网络存在异常,这可能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
总之,学习障碍中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脑成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揭示了学习障碍患者在注意力、工作记忆、语言能力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的认知机制异常。
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142f92d192e45361066f570.png)
关于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研究的文献综述12370223 刘华兰一、选题背景随着今年来基础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观和教育的全民化和民主化逐渐被大家认识到,特殊障碍儿童教育也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殊的需要,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他们有一个全方位认识的基础上,其中也包括对他们的认知(包括注意、记忆、思维、感知觉等)等方面的认识。
视觉障碍儿童也属于特殊障碍儿童的一个类别。
视觉障碍儿童按视觉缺失的程度分为全盲儿童和低视力儿童,按障碍的获得分为先天性视觉障碍和后天获得性视觉障碍。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失了视觉的感知,当然并不是所有视觉障碍儿童都失去了所有的视知觉感知,全盲的儿童比例是相对较少的,只占到了20%左右。
但视觉障碍对他们的其他感知觉的发展以及人格特征、生活方式与适应能力等必定带来影响,与正常儿童甚至与其他感觉障碍儿童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都会认为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能力较正常儿童更加的灵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相比于正常儿童和其他感知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是否有一些特异性呢?近年来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也在尝试着回答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方面的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对特殊儿童的研究,无论是教育学研究还是心理学研究亦或是社会学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来说相对于正常儿童的研究都是很少的,尤其在我国特殊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这样的一个现状下,相关的研究更少。
而针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的研究也是很少的,主要集中在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与正常儿童的听知觉以及其他感知觉障碍,如听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进行对比的横向研究,缺少对基于视觉障碍儿童本群体的纵向研究,这就导致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群体间的差异而不是群体内的差异。
此外,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听知觉的研究都普遍出现重视他们的消极问题而不是积极品质,在研究过程中也缺少真正适合视觉障碍儿童的调查研究工具,普遍使用的是适用于正常儿童的调查工具。
近年来关于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综述
![近年来关于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18851d7a300a6c30d229fae.png)
近年来关于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研究综述作者:张海燕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5期摘要:学习困难问题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当今学龄学生常见的问题,此研究对如何提高这一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再从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归因、元认知、社会性认知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征,从而可为学习困难学生的全面教育与矫正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学生;认知特征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7-02有关研究报道,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 ,LD)学生的问题最初侧重于从医学和神经病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随着认知神经心理学及脑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和神经病理学对学习困难解释的局限性,学习困难认知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和研究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并由此引起了大量的研究,也成为特殊教育学研究的方向。
一、学习困难的含义由于学习困难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定义,本文从教育的需要出发,对学习困难的概念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划分,广义的学习困难是指在正规教育环境中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除各种残疾以外)致使学生学业成就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的现象。
其判断的标准有三个:第一,具备学习潜能(智力正常);第二,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第三,这种低的学业成就并非其他残疾(如盲、聋、哑、弱智)所引起,但有可能是行为问题、情绪困扰和文化教育环境不利所致。
狭义的学习困难参照了1994年全美学习困难联合会提出的新概念:学习困难作为一个普通的术语是指这样一组侯群,即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得方面失调而导致这些方面出现的显著困难。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征研究认知过程是研究人如何觉知、学习、记忆和思考问题,特别强调思考人们思维时所涉及的问题。
而学困生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学习障碍认知特征的研究综述
![学习障碍认知特征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c97e88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7.png)
作者: 石学云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10062
出版物刊名: 现代特殊教育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学习障碍 认知特征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心理学 研究综述 特殊教育
摘要: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LD)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以神经生理为导向,强调由于神经上的异常导致个体在学习或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不足或缺陷;20世纪60年代,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世界各国的研究者逐渐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学习障碍认识问题的探索。
试图以信息加工理论来研究并诠释学习障碍的认知过程;我国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障碍研究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内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研究综述赫尔实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摘要 学习障碍已成为当今学龄儿童常见的问题,并引起国内外各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视觉-空间认知缺陷、言语理解表达不足、注意集中困难、汉字再认困难、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能力受损几个方面对近年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视觉-运动和空间认知障碍、神经心理缺陷、精神运动能力及性格、行为缺陷、社会认知缺陷几个方面对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进行述评。
关键词 言语型学习障碍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 儿童 认知特征分类号 G769R eview on the R esearches of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yH E Ershi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earch,Bei jing,100088)Abstract Researcher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learning disability among school children.In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on of children with 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nonver2 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reviewed from visual movement and s patial cognition deficit,attention difficul2 ty,neural psychological deficit,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deficiency and social cognition deficiency.K ey Words 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child 有关研究报道,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LD)儿童的筛出率波动在6.5%-17.8%之间[1],已引起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学龄儿童常见的问题。
据研究,LD儿童言语智商(V IQ)与操作智商(PIQ)的分离较为明显, Myklebust把V IQ明显小于PIQ的LD归为言语型学习障碍(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VLD),把PIQ小于V IQ的LD归为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2 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NLD)[2]。
随着认知神经心理学及脑科学的发展,近年人们对LD的研究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定义、发生率、病因及学业障碍的特征等的研究范围,将目光聚焦于引起儿童LD 的内在机制—认知特征的研究上。
1 言语型学习障碍(VLD)儿童的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 据Rourke的研究,言语型学习障碍患者常有阅读和拼音障碍[1]。
心理学表明,学习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输入、整合、记忆和输出,任一环节的问题均可导致学习障碍。
作为输入信息的感知觉运动过程一旦出现了障碍,必将影响大脑对信息的整合、记忆和输出。
分析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对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总体上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1.1 视觉-空间认知缺陷视觉-空间认知缺陷是VLD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特征。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视觉问题是学习障碍的最大亚型———阅读障碍的部分成因。
由于视觉分辨率差,在阅读时,他们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区分文字的形状和细节上,大大影响了阅读速度。
据坂野登的分类,阅读障碍的亚型之一是右脑障碍模式,是由此类儿童右脑处理空间、形态视觉信息能力低下导致的社会认知障碍和语言发展障碍引起的。
Pavlids通过眼动跟踪仪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3期(总第57期)Chinese Journal of S pecial Education(Monthly)No.3,2005(Serial No.57)发现,阅读障碍与儿童的眼动异常可能有关。
阅读障碍儿童在扫描文字时,比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多不协调的眼球运动,复位次数多,振幅大,注视时间长。
他们的视线难以沿着文字一行行地从左到右移动,而是经常跨行、漏行或重复某一行,这种视觉处理缺陷并不造成视觉困难,但却影响了视觉信息的获得及其在大脑的加工[3]。
郭靖等人的研究证实,视觉-空间认知障碍是造成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在阅读时错读、漏读、跳读等。
同样,视觉-空间认知障碍也可造成计算障碍,即在运算时对位困难[4]。
脑成象(MRI)及脑电图(EEG)等手段提示,阅读障碍主要是大脑两半球结构及技能侧化方面的异常。
具体表现为该类儿童左半球白质增多,顶叶皮层细胞有错位和异构现象,左侧颞叶小。
Behon则提出了睾酮学说:胎儿血内睾丸酮水平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基因调控的,使得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出现了大脑结构的改变,导致阅读障碍。
此外,还有神经生理、心理发育方面的影响等[5]。
1.2 语言理解和表达不足,注意集中困难语言理解和表达不足,注意集中困难是VLD 儿童区别于其他儿童的又一认知特征。
刘少文等认为,此类LD儿童在智力结构上言语智商低于操作智商,有明显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缺陷,其中又以言语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为最差[5]。
静进等采用修订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学能问卷、学绩记录、绘人测验、联合型瑞文测验等对广州市小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表明,VLD儿童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尤其是听觉理解和记忆以及语言两项。
信号加工理论把符号的输入和输出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环路,因此,这两项特点实际上反映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问题,说明此类型LD儿童表现特征为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不足。
进一步分析,LD儿童在注意力、调整顺序能力、表达思想能力、词汇、表达经验能力、口语、词汇理解能力以及语法诸方面存在由重到轻的障碍。
很显然,这些障碍都分布在语言能力范畴,而且体现出注意集中困难的特征[6]。
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VLD儿童以语言的运用和理解障碍为主要特点[7],注意集中困难是其成因之一。
1.3 汉字再认困难汉字再认困难成为VLD儿童区别于其他儿童的第三个认知特征。
作为具有图形特征的表意文字,汉字是研究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性应用得较多的视觉刺激材料,所得结果不尽相同。
郭靖等研究表明,VLD儿童汉字再认的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认为这正是其左脑功能不足的表现。
郭可教等研究也证实:左脑在汉字处理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左脑功能若出现障碍将会造成VLD儿童的阅读障碍。
1.4 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能力受损VLD儿童的第四个认知特征是: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能力受损。
儿童的学习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关。
王淑珍等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能力都较差,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对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及运用能力均低于正常儿童,说明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大脑左半球对抽象信息的感知、加工处理能力受损[8]。
纵观我国近年对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认知特征的研究,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第一,除了上述障碍以外,在认知上,这个亚型的学习障碍儿童是否还有其它障碍,如感觉统合障碍、人格障碍、神经心理缺陷、精神动力障碍等,研究者对此缺乏关注;第二,我国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国外已有研究结论的验证、比较上,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缺乏针对性和对矫正训练及教育教学的有效指导性。
而研究学习障碍儿童认知障碍真相的目的,就是要根据这些障碍特征,找到应对的方法、策略,解决、消除这些障碍给这类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消除相应问题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这应成为研究者们今后共同的努力方向。
2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LD)儿童的认知特征及影响因素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是一种源自大脑右半球的神经障碍,由此半球支配的非言语或者基于操作的信息接收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视觉空间、直觉、组织、评价及整体加工功能方面的问题[9]。
研究者认为NLD是由于右脑功能不足引起的,倾向于把此类型LD称为“右脑综合症”。
尽管NLD是近年学习障碍领域出现的新课题,但人们对其研究已很广泛、深入,在NLD儿童的认知特征研究方面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2.1 视觉-运动和空间认知障碍视觉-运动和空间认知障碍是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之一。
Silver指出,视觉-运・68・《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3期(总第57期)动障碍与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和肌肉运动的协调一致性有关。
郭靖等通过镜画仪实验和本德尔视觉-运动格式塔测验证明:NLD儿童的视觉-运动功能低下。
具体表现为,他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不及正常儿童;对空间相对位置认识不足;数概念形成不良;手眼协调障碍和控制力差[7]。
视觉、运动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小肌肉运动的协调一致若出了问题,儿童在运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就会表现出笨拙、动手能力差、做事速度慢、体育成绩差、容易摔倒磕碰等不足[3]。
刘淑华通过让儿童临摹图形,了解LD儿童视觉-运动整合能力。
结果说明,LD儿童视觉空间能力和视结构能力不足,对图形的形状、相对位置、结构细节的认识、判断能力低下。
森永的研究认为,LD儿童在临摹图形时所出现旋转与视觉认知障碍有关,它是阻碍LD儿童非言语能力发展的主要神经心理学因素[10]。
Myklebust等人指出,NLD儿童存在程度不同的视觉-空间认知缺陷。
由于记忆系统不能很好地加工、储存、提取非言语的视觉信息,他们可能会经常迷路;由于不能理解和利用好环境中的各种线索和感知觉信息,他们常有辨不清方向的困惑;他们难以区分物体的大小等[7]。
同时,郭靖等研究表明,NLD儿童不能较完整地重现所看到的图形,他们对图形的编码能力,对线条、斜度和图形的认知加工能力,对视觉刺激材料的完整、有机认知,对接收到的零散片段的知觉材料综合成全面和有机的整体能力较差[2]。
这种视觉-空间认知缺陷使输入的信息被忽略或发生改变,使儿童难以注意和正确理解她所处环境中像视觉这样的非言语性感知觉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导致出现社会适应上的问题。
然而,深度知觉障碍却是导致视觉-空间认知缺陷的原因之一。
深度知觉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判断物体空间位置、距离的重要途径。
进行深度距离判断主要靠双眼视差及视轴辐合;另外,还可以从眼睛的调节、视觉空间的物理条件等内外部线索获得一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