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085209)】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
集成电路(IC)工程是一个涵盖微电子、电路与控制、信息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方向,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
研究方向: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集成,微机电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设计,通信、网络、信息安全、自动化控制等专用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建库技术,器件与电路建模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及管理,微机械加工等。
二、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掌握解决集成电路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内外集成电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2.集成电路制造、测试与封装
3.嵌入式系统设计与集成
4.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集成电路工程成为了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集成电路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相应的人才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此,各大高校纷纷开设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
一、理论课程的学习集成电路工程的理论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运用了很多的数学、物理学、电子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知识。
因此,在学习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之前,应该在这些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同时,在集成电路工程的学习中,需要学习和掌握芯片设计、芯片加工、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软件使用技能。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实践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集成电路工程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芯片加工、芯片测试、芯片设计、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其中以芯片加工和测试为重点。
学生需要在实验室中独立完成芯片加工及测试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在实践中,学生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更好地掌握实践能力。
三、项目实践和科研能力培养项目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
学生可以参加一些项目实践,如芯片设计竞赛、芯片加工竞赛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设计和完成一项完整的芯片项目,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真正实践中更好的掌握集成电路工程的理论知识,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在工作后,学生可以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为集成电路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集成电路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专业培养方案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集成电路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电子等领域的重要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理解和应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设计、制造和测试集成电路的能力,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等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培养时间本专业为四年制全日制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
2.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配合实验、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课程设置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基础课程;(2)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EDA技术等专业课程;(3)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
4.实践环节本专业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具体包括:(1)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2)电子、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机构;(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
综上所述,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适应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是现代电子信息行业的重要人才队伍。
085403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计划
085403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4年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程与测试核心知识的优秀研究生。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具备扎实的集成电路设计、制程与测试理论知识;具备独立的集成电路设计、制程与测试能力;具备跟踪国际集成电路设计、制程与测试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置本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包括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等;集成电路制程课程:包括半导体器件制程、薄膜制程、光刻技术等;集成电路测试课程:包括集成电路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产业前沿技术课程:包括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物联网芯片设计、5G通信芯片设计等;科研方法课程:包括科研项目管理与论文写作等。
三、实践环节本培养计划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环节: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学生需完成多个集成电路设计项目,包括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等;集成电路制程实践:学生需完成多个半导体器件制程、薄膜制程、光刻技术等项目;集成电路测试实践:学生需完成多个集成电路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项目;产业前沿技术实践:学生需完成多个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物联网芯片设计、5G通信芯片设计等项目;科研方法实践:学生需完成多个科研项目管理与论文写作等项目。
四、导师制度本培养计划实行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位专业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职业规划等工作。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导师还负责学生的科研项目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
五、国际化培养本培养计划注重国际化培养,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支持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动态;提供英语授课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半导体物理原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2、掌握VLSI集成电路设计、仿真、验证和调试基本技能;3、能够使用主流EDA工具设计、开发和实现VLSI芯片;4、能够分析VLSI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分析,并具有良好的现场技术服务能力;5、具备从事IC工程和芯片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电工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EDA基础与实践、通信电子线路原理、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靠性、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
2、专业课程VLSI设计基础、FPGA设计与实现、VHDL语言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与应用、高速数字信号传输技术、SOC设计与实现、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低功耗技术、可重构计算机原理与应用、高级数字电路设计、深入理解EDA工具等。
3、实践教学和实验需要建立完备配套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的使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的各个环节。
实验室安排的项目应该紧密结合课程,包括集成电路设计、模拟与数字仿真、测试与可靠性分析、故障分析与现场服务等。
建议学生参加开源硬件设计比赛、芯片设计大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启动学生的科研潜力。
通过指导和助力学生完成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有可能发表论文。
为学生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实习和实践能力。
建议学生参加一些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例如参加集成电路公司的实习,或者参加一些工程项目,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并熟悉行业工作环境。
三、教学方法1、教师主导为主,学生主导为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巩固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前置学习、轻松讲解、练习和作业等手段,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扎实掌握理论、高效实现贯彻。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集成电路人才至关重要。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涉及到电子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培养方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和合作,因此学生应该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为培养高素质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希望未来的培养方案能够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才做出贡献。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 家和西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 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扎实的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工程能力、 系统思维和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够在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从事模拟集成电路、 数字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 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职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够在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 的项目开发和实施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 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2)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专业知识, 解决所属学院:学科门类:专业门类:电子工程学院工学 电子信息类 标准学制: 专业代码: 授予学位: 四年 080710T 工学学士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3)能够跟踪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运用科学原理和现代工具研究产品开发过程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或改进产品;4)具有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良好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组织、管理和实施集成电路工程相关项目,成为工程师、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员;5)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再学习持续提升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二、专业特色及方向专业特色: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龙头,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专业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合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构建嵌入式系统应用-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实现的“自顶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工程设计与实践”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融合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构成“专业+”(“新理念+新内容+ 新方法+新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领域里,拥有高素质、多元化技能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方案的背景、目的、内容、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方案的背景集成电路技术是一种高精密度、高集成度的技术,其应用广泛,可以在计算机、通信、医疗、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发挥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供需状况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二、培养方案的目的制定集成电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多元化技能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1. 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3. 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集成电路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的内容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基础,包括微电子学、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核心,包括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封装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和封装等方面的能力。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这些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包括科技英语、科技写作、科技伦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方案的实施1. 教学模式为了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人才,教学模式应该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注重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集成电路设计与电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设计与电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1. 专业介绍该专业旨在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电子系统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具备深厚的电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电子系统开发等工作。
2.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掌握电子学、微电子学、电路原理以及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知识;- 熟悉FPGA、ASIC和SoC等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并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 具备电子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包括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 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工作;- 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专业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课程:电子学、微电子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专业课程: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 拓展课程:FPGA设计与应用、ASIC设计方法与技术、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等;- 实践课程:电子系统开发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
4. 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教学:通过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电子系统开发实践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设计,通过实践中的合作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 实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实训,提供学生真实的工程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5. 就业出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电子系统开发企业、科研院所等,就业岗位主要有集成电路工程师、电子系统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
此外,部分学生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为了保证专业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本方案将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
集成电路工程 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介绍集成电路工程是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和应用领域。
它涉及设计、制造和集成电路的开发和应用。
为了培养具备集成电路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专业背景首先,了解集成电路工程所需的专业背景是必要的。
学生应该具备电子工程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器件和信号处理等知识。
此外,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学生应该接受一系列的基础课程,为他们打下牢固的电子技术和电路的基础。
这些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 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模拟电路设计 - 信号与系统2.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学习以下课程: -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 - CMOS电路设计 -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 高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3. 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该参与以下实践项目:-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 -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实习 - 集成电路系统测试与调试实验室设施为了支持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建设先进的实验室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应提供以下设施和设备: 1. 集成电路设计软件:提供先进的集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如Cadence、Synopsys等。
2. 实验室仪器:提供射频信号发生器、频谱仪、示波器等用于电路测试和调试的仪器设备。
3. 制造设备:提供半导体工艺制造设备,用于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
科研与创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
学校应提供以下支持: - 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 科研平台:建立实验室和科研平台,为学生的科研项目提供支持和场地。
发展方向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电子科技行业的需求,集成电路工程的培养方案应不断更新和完善。
085403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403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方案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对于研究生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们为您制定的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能够胜任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领域的工作。
二、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处理器与接口、信号处理、集成电路设计等。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帮助他们理解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 选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我们设置了电子设计自动化、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实践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实验室操作、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技能。
三、教学策略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传授集成电路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教学: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搭建电路、调试程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企业合作:与集成电路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实习和就业,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场景,积累实践经验。
四、评估方式1. 平时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展示实验成果和收获。
3. 期末考试:对所学课程进行全面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察。
4. 毕业设计: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与集成电路相关的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我们的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
我们的评估方式旨在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啊,就是要把同学们培养成集成电路领域的超级人才!不仅要掌握超厉害的专业知识,还得有能力去设计、开发、测试那些复杂得很的集成电路芯片呢。
以后不管是在科研院所搞高大上的研究,还是到企业里去打造超酷的电子产品,咱的毕业生都得能独当一面,成为集成电路界的明星!二、学制与学位。
1. 学制。
一般是三年,不过要是你特别牛,学习进度快得像火箭,也有可能提前毕业哦。
当然啦,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研究项目特别复杂,那也可以稍微延长一下学习时间,但最多不能超过五年,可不能一直赖在学校不走呀。
2. 学位。
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就能拿到工程硕士学位啦。
这个学位可不得了,就像一把金钥匙,能为你打开集成电路领域很多大门呢。
三、课程设置。
# (一)公共基础课。
1. 政治类课程。
这是必须要学的啦,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些课。
虽然可能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它们就像灯塔,能给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让我们在搞集成电路的时候也能胸怀天下,知道自己的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2. 英语。
英语可是个超级重要的工具呀。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集成电路领域的很多前沿知识、技术文献都是英文的。
要是英语不好,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看不懂武功秘籍一样。
所以咱们要努力学习英语,从基础的读写到能流利地进行学术交流,一步一步来。
3. 数学类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数学课程是我们的基本功。
就好比练武要先扎马步一样,这些数学知识是我们理解和设计集成电路的基石。
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些复杂的电路计算、算法优化啥的,就只能干瞪眼啦。
# (二)专业基础课。
1. 电路原理。
这门课就像是集成电路的大门,从最基本的电路元件开始,到复杂的电路分析方法,都要掌握得透透的。
就像认识人的身体构造一样,要清楚电路里每个部分是干啥的,它们之间是怎么相互作用的。
2. 半导体物理。
半导体可是集成电路的核心材料呀,这门课就是要让大家深入了解半导体的各种奇妙性质。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培养方案的设计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中,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
案需要与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以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
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基础理论和实
践技能的结合。
学生需要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同时也需
要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方案应该
设置丰富的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
实的工程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培养方案应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引入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
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需要不断更新,增加相关前沿知识和技术的
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适应行业的最新需求。
另外,培养方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
培养。
集成电路领域是一个高度创新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培养方案应该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项目和合作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未来信息产业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才。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集成电路工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一个分支,是以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etion)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学、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基础,熟练掌握VLSI、IC设计软件、微电子器件工艺及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应用与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新器件研制、新工艺开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IC设计、集成电路CAD工具开发、生产测试等工作的高级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VLSI技术、IC设计软件、微电子器件工艺及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应用与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新器件研制、新工艺开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IC设计、集成电路CAD工具开发、生产测试等工作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2. 培养学生掌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工艺及设备、VLSI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3.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应用与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4. 培养学生具备在相关领域从事新器件研制、新工艺开发、新技术应用与推广、IC设计、集成电路CAD工具开发、生产测试等工作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设置1. 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2. 物理:大学物理、微电子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等;3. 电子: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集成电路原理等;4. 计算机: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嵌入式系统设计等;5. 通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等;6. VLSI:VLSI技术原理、VLSI设计与测试、集成电路CAD工具开发等;7. IC设计软件:SPICE、Cadence、Synopsys等;8. 微电子器件工艺及设备:微电子工艺、半导体工艺、微电子器件工艺、微电子器件工艺设备等。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能在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制造、测试等领域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2)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2.培养要求(1)具备坚实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知识。
(2)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和分析、测试和制造等工作。
(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在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课程设置1.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课程(1)电路分析(2)电子技术(3)信号与系统(4)数字信号处理(5)通信原理(6)嵌入式系统(7)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数字系统设计2.集成电路专业课程(1)模拟电路设计(2)数字电路设计(3)集成电路原理(4)射频集成电路设计(5)数字信号处理(6)EDA技术(7)微电子工艺(8)物联网技术3.实践教学环节(1)电路实验(2)模拟电路设计实验(3)数字电路设计实验(4)集成电路设计实验(5)集成电路测试实验(6)集成电路制造实验(7)电子设计竞赛(8)毕业设计三、教学模式1.理论教学采用传授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图示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
2.实践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实践培养1.实习学生在暑期进行企业实习,锻炼实践能力,增加实践经验。
2.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
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性,能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五、课程评估1.考试评价采用笔试、实验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
2.实践评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实验、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的评价。
中职 集成电路 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集成电路产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然而,由于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含量较高,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往往无法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职教育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1. 适应产业需求集成电路产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
通过中职教育培养出的技术人才能够快速适应产业需求,成为行业中的中坚力量。
2. 提高教育质量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使其更加贴合产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3. 解决用工难题当前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缓解用工难题,保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1. 课程设置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应当首先从课程设置入手,包括但不限于数电、模电、智能传感、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集成电路领域的知识。
2. 实训基地建设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实践集成电路相关知识,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应当设立完善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 实习机会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集成电路产业的实际情况,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技能。
四、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评估1. 落实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密切合作,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完善教育方案,企业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共同推动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2. 评估中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定期评估,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情况等,借此不断改进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集成电路人才。
中科大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中科大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嘿,朋友们!想知道中科大集成电路培养方案是多么厉害吗?
咱就说集成电路,那可是现代科技的核心啊!就好比人的大脑一样重要!中科大的这个培养方案呢,那就是为了打造出一流的集成电路人才。
课程设置那叫一个全面!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哇塞,一个都不落。
就像盖房子,先把地基打得牢牢的,然后一层一层往上盖。
你说能不结实吗?
实验环节更是精彩!让你亲手摆弄那些高科技设备,就像在玩超级酷炫的玩具一样。
“哇,原来这就是集成电路的秘密啊!”会让你忍不住惊叹。
老师们也都是顶尖的专家,他们就像引路人一样,带着你在集成电路的世界里探索。
“同学们,跟我来,这里有好多新奇的东西等你们发现呢!”
而且啊,还有各种实践项目,让你真正学以致用。
这不就是把学到的东西马上用起来,跟直接上战场打仗似的,多刺激啊!
中科大的集成电路培养方案,绝对是你走向科技前沿的黄金通道!你还在等什么呢?快来加入吧!。
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系统开发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器件原理的基础知识;2. 熟悉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流程;3. 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工程背景,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硬件进行系统级设计;4.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5. 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6.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培养内容本专业培养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内容;2.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流程:熟悉并掌握常用的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和流程,例如EDA工具等;3. 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制造工艺: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制造工艺;4. 系统集成与芯片设计:研究系统级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芯片设计的流程和方法;5. 软硬件协同设计:掌握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6. 项目实践和实:通过项目实践和实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 模拟电路基础-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信号与系统2.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与流程课程:-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与方法-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3. 半导体器件与制造工艺课程:-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半导体制造工艺4. 系统集成与芯片设计课程:- 系统级设计方法与技术- 芯片设计概论5. 软硬件协同设计课程:- 计算机体系结构-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与实安排1. 实践项目:- 参与集成电路设计项目,熟悉项目流程和团队合作;- 完成芯片设计项目,培养系统级设计能力。
2. 实:- 在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了解行业实际应用需求;- 参与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实验,深入了解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
培养评价方法1. 课程成绩评定:根据课程考核成绩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2. 实验报告评定:评价学生在实验项目中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 项目评定:根据项目实践成果评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4. 实评价:由实单位对学生的实表现进行评价。
北大软微集成电路培养方案
北大软微集成电路培养方案一。
基本原则1、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遵循国际软件人才培养标准,努力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
2、坚持面向需求的原则根据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招生计划,形成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
3、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严格教育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方向1、培养目标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创业与创新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侧重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外语交流与国际竞争能力。
2、培养方向基于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分析和对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的预测,结合北京大学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学科设置特点,软件学院设置的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信息工程监理、移动通信、数据网络、光通信与宽带接入、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工程、移动通信服务终端、数字家庭技术、r项目管理、rr市场营销、企业创业与创新管理、电子交易、电子政务、金融信息工程、电子通讯、集成系统芯片( soc)、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封装、计算机动画、数字艺术技术、游戏设计与编程、影视制作、数字音效等27个方向。
三课程体系.学院课程体系是一种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模块化开放式的课程体系,..质教育和前沿技术贯穿学院教学过程始终。
1、多层次代表课程之间的关联,设置由浅入深,分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领域系统分析四个层次。
2、多方向指在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这几个学科领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经历和就业方向,有侧重地选修课程;3、多领域指每个学生可重点了解1-2个应用领域,学习如何利用软件技术开发适合不同应用领域的软件与系统;4、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
集成电路测试工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测试工培养方案集成电路测试工是集成电路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岗位,主要负责对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芯片进行测试和筛选,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针对集成电路测试工的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一、基础知识培训集成电路测试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和测试原理的了解。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对基础电子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测试方法,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仪器设备操作培训集成电路测试工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测试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常用测试仪器的操作培训。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员熟悉各类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和测试效率。
三、测试流程和方法培训集成电路测试工需要按照一定的测试流程和方法进行工作,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对集成电路测试流程和方法的介绍和培训。
通过学习测试流程和方法,学员能够了解测试的整体框架和步骤,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测试。
四、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培养集成电路测试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能够准确判断芯片的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包括对故障分析和排除的培训。
通过学习故障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员能够提高对芯片故障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集成电路测试工通常需要与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测试任务。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团队项目的组织和实践,让学员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集成电路测试工的培养方案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培训、仪器设备操作培训、测试流程和方法培训、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培养,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本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工学---电气信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Engineering---Electric Information)(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 Integrated System)专业代码:080615w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专业培养指导思想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两化融合”的时代精神,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按照“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拓宽专业、优化课程、提高能力”的原则,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信息领域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坚实的数理基础、外语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特别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主要有:①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电路与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外语基础;②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通信、计算机、信号处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系统知识及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的应用;④掌握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⑤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协同工作与组织能力;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素养、身心素质。
毕业学生能够从事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教学和管理工作,成为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与学分学制四年,毕业生应修最低学分198学分,其中必修课110学分,限选课36学分,任选课10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8学分。
四、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五、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半导体器件、Verilog HDL数字系统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EDA技术实验、SoC设计方法学等。
六、培养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本专业培养方案课内安排2496学时,分为三个平台:1.全校公共基础课平台:1216学时,占课内总学时48.72%。
2.学科基础课平台:768学时,占课内总学时30.77%。
3.专业课平台:512学时,占课内总学时20.51%。
本专业四年课内总学分156学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7:3。
本专业四年内实践环节教学总时间(包括课内实验、上机等),安排不少于50周,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34周,除此之外,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实践活动,并取得8个以上的学分,实践环节总学分为62学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开课时间、实践环节安排等)1.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2.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附表二)3. 课程安排表(按学期分配)(见附表三)4. 本专业提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四)八、实践教学体系安排表实践教学体系表---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九、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军训、认识实习、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电装实习、数字逻辑设计课程设计、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SoPC课程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4周。
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专业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特色之一。
1、认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0.5周。
内容目的:组织学生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电信公司等相关企业和部门参观学习。
了解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
获取对集成电路设计的感性认识。
地点:相关企业、机构与学校。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2、高级语言程序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为期1.5周。
内容目的: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所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行设计并实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或小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程调试,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初步掌握软件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灵活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教务处组织安排。
3、电装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在学习模拟电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知识分析模拟电路(如:收音机)的工作原理,并动手焊接一些电路。
掌握焊接技术,更深刻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指导老师给出实习的相关内容,并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完成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实习报告,重点分析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点:电装实验室。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4、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和“数字电路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实践环节。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理解数字电路系统的概念,掌握小型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小型数字电路系统的组装和调试技术,掌握查阅有关资料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任务是设计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小型数字电子系统。
通过本课程设计要加强学生“数字电路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本方法除了实验课中要求掌握的功能测试、故障排除等各种一般方法以外,要特别注重使用“电路组装”的方法。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5、电路设计与仿真基础训练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前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通过一个经典设计实例,基本掌握Multisim和Altium Designer两个实用EDA软件工具。
掌握Multisim模拟、数字电路仿真,虚拟仪器观察使用;掌握Altium Designer原理图设计,包括原理图元件库设计;掌握Altium Designer PCB 设计,包括封装库设计,自动布线规划。
巩固和加深对电子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6、SoPC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巩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Verilog HDL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嵌入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所学知识,使用Nios II软核设计并实现高性能嵌入式硬件/软件系统,硬件电路采用Verilog HDL设计方法,使用C语言进行软件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字电路设计能力、C语言编程能力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求学生完成技术规范制订、总体方案设计、详细方案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仿真验证、综合布局布线、后仿真、下载实现、软件编程调试等全过程,并提交相应文档。
初步具备FPGA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以及数字集成电路前端设计能力。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7、集成电路设计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后两周,为期2周。
内容目的:巩固《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实验》等课程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根据集成电路设计流程,使用EDA工具完成VLSI芯片的全部设计,包括系统结构划分、功能的语言描述、仿真、综合、版图设计参数提取与规格检查、静态时序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对集成电路设计流程有较完整和深入的认识,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EDA实现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集成电路物理层设计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8、科研训练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与教学同步。
内容目的:科研训练是课外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设计课程。
让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知识和完成基本实验和实践训练环节前提下,结合一个大型综合课题了解科研工作的研发过程,并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进行具体的科研选题;查找相应的参考资料;写出较为详细的实现方案;进行相关的上机实验;完成科研训练报告。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由原理分析向工程设计过渡;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力,为最后学期的毕业设计进行准备训练。
地点:校内。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9、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为期4周。
内容目的:通过该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生产实践和设计开发能力,进一步掌握和加深微电子技术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缜密思维和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给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准备,安排学生在相关企业、学校或居住地就近联系单位实习。
地点:相关企业、学校或居住地就近单位。
组织形式:由院系部组织安排。
10、毕业论文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为期14周。
内容目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题目,收集资料,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论文写作。
地点:校内或校外。
组织形式:各系部教师拟定大体研究领域、范围或是具体题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爱好与指导教师协商后选定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论文设计和写作。
十、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内容及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四年中必须修满课内156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4学分。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还安排了课外培养项目。
学生必须参加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并取得8个以上的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电子技术综合设计1学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训练1学分、社会实践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听报告或讲座并撰写报告)1学分、学科竞赛等活动1学分、专业综合1学分以及校园文化等活动2学分。
本专业四年除课程安排实验外,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开放。
1、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践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与教学同步。
内容目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实践是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以及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