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第四讲 功能主义——塔尔科特·帕森斯
• 3、功能主义的核心命题:
• (1)总会存在类似的重组和趋势使社会系 统重新恢复平衡状态。
• (2)通过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或
普遍接受的愿望标准( generally accepted
standards of desirability)维持和恢复社会系
统的平衡状态。
二、塔尔科特· 帕森斯(1902-1979) 的宏大理论
的因果关系。
• C.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由于强调诸如思想和 象征过程这样的文化决定因素的影响而受到 赞扬。 • 它受到的批评是没有对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 几个核心概念: • 唯意志论的行动理论:个体行动者进行 主观决策的过程,这种决策受到规范和情 境的制约。 • 单位行动(unit act):研究行动的最 基本单位。
生物科学的有机系统模型为依据。
• 核心观点:相互依赖、自我平衡
• 2、功能主义的核心要素:
• (1)从总体上看,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所存 在的相互关系或者相互依赖。 • (2)事件的“正常”状态或者说平衡状态 (与有机体的正常状态或健康状态相比较)。 • (3)为了使系统恢复正常,系统的所有部分 如何进行重组。
帕森斯的“四功能范式”
• A(适应)
经济(物 质资料和 财富的生 产)
帕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1. 简介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本文将探讨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
2. 起源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由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发展而来。
帕森斯受到社会学家艾米尔·迪尔凯姆和塞缪尔·霍尔丁的影响,将他们的理论与美国社会科学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3. 核心概念3.1. 功能帕森斯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社会的各个组织机构和社会角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构成了社会系统的基础。
3.2. 权威帕森斯认为社会需要一种权威机制来协调和调节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
权威机制可以是正式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3.3. 社会系统帕森斯将社会看作一个系统,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社会角色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3.4. 功能必要性帕森斯认为每个社会机构和社会角色都有其功能的必要性。
这些功能对于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缺少任何一个功能都可能导致社会系统的紊乱。
4. 影响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于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4.1. 社会学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为社会学家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的框架和方法。
4.2. 人类学在人类学领域,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强调文化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人类学家解释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演化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3. 政治学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对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政治体制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为研究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5. 总结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系统稳定和平衡的理论,它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实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帕森斯的观点,社会系统的功能是维持社会结构并确保社会运作的稳定性,每个社会结构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功能而存在的。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可以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由各种互相依存的部分组成,而这些部分的相互作用是较为固定的。
这种固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是由各种角色、规则、规范、价值观念、习惯等所组成的,这些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存在的。
帕森斯认为,在社会系统中,每个个体都受到相应的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要求,而且这些要求是被社会统一认可的。
这种认可是由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所支撑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显性的,也是隐性的。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中的角色、规则、规范等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调节作用使得社会系统得以稳定运转。
在帕森斯看来,社会系统也是动态的,它会随时发生变化。
社会变迁是由社会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因素包括科技、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
帕森斯认为,社会变迁必须适应社会结构的需要,在适应的基础上,进行社会结构和行为的调整,以保持社会系统的相对稳定和适应性。
浅谈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浅谈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周立环【摘要】自社会学萌芽以来,至今仅有180多年的历史,在这短暂的发展过程中,却涌现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其中,由帕森斯创立、默顿发展的结构功能主义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
结构功能主义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自然科学日益进步以及古代社会学思想的影响的背景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并在20世纪中叶成为社会学中占据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直到现在仍然发挥这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以及他们眼中的结构功能主义,并解读了现代社会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名称】《世纪桥》【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60-61,88)【关键词】帕森斯;默顿;结构功能主义【作者】周立环【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对于研究社会理论的学者来说,提起结构功能主义,首先会想到帕森斯。
帕森斯是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始人,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之后一直在努力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体系,在他的诸多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介绍和解释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内涵。
帕森斯在1937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这本阐述其理论的重要书籍由于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当时正处于二战时期,人们的视线集中于战争方面,从而忽视了有关社会学理论的书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和平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帕森斯的学术理论才得以发展并崛起。
作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在帕森斯看来,无论是整个社会行动系统,还是构成社会的小群体、家庭和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都具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其运行中既要求着也发挥着某种特定的功能。
(注释)帕森斯把这些具有一般共性的功能要求和功能作用用一种框架的形式概括了出来,这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A-G-I-L框架。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宏观社会学理论之一(另一种是社会冲突论)。
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
在他的倡导下,结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50年代取得在美国社会学界的统治地位。
虽然从60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很多批评,但发展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主流。
结构功能主义把社会看成一个均衡的、有序的和整合的系统。
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并对系统整体的生存、均衡和整合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整个社会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运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协调运行表现为社会状况的主流。
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在社会学创立时期,孔德和斯宾塞就提出社会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思想,特别是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包含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即社会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
概念:结构、功能、分化、同质性和异质性、功能相互依存等。
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早期社会学家的影响其次,涂尔干社会学的重点是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
他认为一个常态社会应该保持最低限度的社会团结,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的失衡会导致病态的社会。
这些观点都被结构功能主义所接受。
再有,涂尔干第一个将因果分析方法和功能分析方法严格加以区分。
在对功能分析方法进行说明时,他强调要把个体的行动动机和行动的客观社会后果加以区别。
文化人类学家的影响文化人类学家的影响拉德克利夫·布朗师承涂尔干,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
但与马林诺夫斯基不同,他把功能定义为文化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构的连续性所作的贡献。
即文化的功能在于满足社会整体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布朗提出功能统一性的假设。
三大假设成为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公设,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研究层次上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平及著述塔尔科特·帕森斯,出⽣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的⼀个中产阶级家庭,其⽗是美国圣公理会的⼀个牧师,曾担任俄亥俄州玛丽埃塔学院的院长。
1920年帕森斯进⼊阿姆斯特⼤学,主修⽣物学,在此期间对经济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发⽣了浓厚兴趣。
1924年获⽂学学⼠以后转⼊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深造,认识了在那⾥执教的马林诺夫斯基,这⼀经历对他的思想发展产⽣了极其重⼤的影响。
⼀年以后,帕森斯转⼊德国海德堡⼤学学习,接触到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尤其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7年获得海德堡⼤学哲学博⼠学位。
此后,帕森斯在美国的哈佛⼤学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教学学术⽣涯。
帕森斯曾先后担任美国东部社会学学会主席、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长。
1979年5⽉,帕森斯逝世于德国。
帕森斯的理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著作中:《社会⾏动的结构》(1937)、《社会体系》(1951)、《⾏动的⼀般理论》(1951)、《经济与社会》(1956)、《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1960)、《社会:进化与⽐较的观点》(1966)、《现代社会体系》(1971)(⼀)主要理论倾向1对古典社会⾏动理论、实证主义与理想主义⾏动理论的扬弃帕森斯认为,实证主义学派仅仅把⾏动同⼀定的环境状态相联系,并假设状态对⾏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忽视影响⾏动的⼀个重要因素——规范取向,由此忽略了⾏动者最终⽬标的来源、性质及差异。
⽽理想主义学派则单纯强调价值规范的作⽤,忽略了环境状态对表达特定价值的影响。
帕森斯则认为,状态和规范是影响⾏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动过程中,⼈们在确定⽬标和⼿段时有⼀定的选择⾃由,但这种⾃由受两⽅⾯的制约,社会⽂化中的价值规范对这种选择进⾏指导和调节,环境状态则为⾏动提供机会或障碍。
2 帕森斯的社会进化观和社会变迁理论是对早期功能主义理论家迪尔克姆的进化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论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作者:孙葳葳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8期[摘要]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结构功能主义代表性人物帕森斯,在二战时期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用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通过运用AGIL模式来分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与当时的大背景及人们的愿望相符合,曾一度备受推崇。
但二战后环境逐渐稳定,这样庞大的宏观理论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与反驳,符合互动论、冲突论等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的功能主义理论太理想化,忽视了社会变迁等真正出现的问题。
因此,本文就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结构功能主义适应维模[中图分类号]B8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16-01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
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
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1.适应,即社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功能。
社会系统具有通过操纵某些手段来控制环境状态的能力。
环境亦即情境,包括人、群体、文化和展开这些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系统由其外部环境获得足够的资源或能力,以及这些资源或能力在该系统中的配置。
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并在系统中加以分配,以使之适应环境。
2.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去实现目标。
3.整合:每个个体都必须实现他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调,并发展出对付由各部分越轨行为的方法。
也就是社会整合,把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协调一致。
4.维模: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现有的模式,当一个系统需要按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时,需要的一种力量或媒介就是此系统内文化的因素,通过文化组织内的文化来规范从而按现有的模式继续发展下去。
这四个条件其实就是系统平衡条件,对应这四个条件,社会行动系统就包括有机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同时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四个部分,直到无穷。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杨方“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而“功能”是指结构内部的各种成分与外部情景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职能。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涵(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行动单元,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是行动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二是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三是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四是规范取向,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譬如说,一个人开汽车去打鱼。
但是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行动单元,而是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行动系统分为: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四种不同的功能:行为有机系统承担“适应”( adaptation - A) 功能,这个功能将保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G) 功能,即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资源和引导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社会系统承担“整合”( integration - I) 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
社会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子系统的“环境”。
文化系统承担“模式维持”功能,即“潜在的模式维持( 1atent patternmaintenance - L) ———紧张关系的管理”功能。
它有双重功能: 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的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是维持系统的公认价值体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 二是为内部的紧张关系管理提供运作机制,稳定社会的紧张状态。
结构功能主义
先 赋 性 与 自 获 性
私 利 性 与 公 益 性
4,先赋性与自获性(先赋性与自致性): 行动者评价他人是根据绩效还是根据性别、 年龄、家庭地位等先天特质。
5,私利性与公益性(自我趋向与群体取 向):行动者的行动倾向于自我的利益还 是群体的公共利益。
在研究层次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 “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 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 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 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 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在研究方向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其次,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 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 研究取向。 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结构功能主义强调和 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而不是其 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 所发挥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决定论意义上 的原因)。
在研究主题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分析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识别系统的 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分析各种基本结构是如 何满足这些功能要求的。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同它们所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这样,帕森 斯的理论重点就由通过模式变量所作的结 构分析转向了结构功能分析。
AGIL——功能分析的 框架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功能
系统功能要求的四大 体 (生物特性决定系统适 应问题) A 文化系统 (价值规范) L
人格系统 (个体的动机、欲望和 目标) G 社会系统 (制度化关系联结而成) I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五、模式变量理论
• 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因为, 在制度化的现实社会体系中,价值取向 通常反映出“内化于”社会成员人格中 的各种行为规范。对价值取向分类度量 对价值取向分类度量 和综合分析, 和综合分析,可揭示任何具体的社会关 系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 系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为此,帕森斯 在影响社会行动价值取向的诸多因素中 归结出五项主导变量,每项主导变量的 度量区间由两个极值界定:
四个关于发展过程的理论命题
3、包容(inclusion),是指兼容各种分化 结果以稳定新生社会系统的过程。 整合,民主化建设是这一过程的集中反 映。
四个关于发展过程的理论命题
4、价值概括化(value generalization),是 指对正向分化结果进行合法化确认。 特征: 以抽象的共有价值代替各种特殊 规范。
运用帕森斯的模式变量
分析中国社会: • 情感性 与 • 普遍性 与 • 先赋性 与 • 私利性 与 • 扩散性 与 城市: 农村: 非情感性, 特殊性, 自致性, 公益性, 专一性。
六、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
• 社会系统和行动系统都面临着一些大致 相同的基本功能要求 • 基本观点:功能是理解所有的生命机体 的中心概念。 • 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和它们必须满 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 亲属关系 职业关系
社会系统的结构分析
• 社会结构的核心概念是 自我 他人 (学生、教师) 社会系统依赖于角色之间在权利和义务 关系上的互补性。维持社会系统的稳定。 先决条件: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规范有 共同的理解。制度化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社会结构偏移
• 原因 1. 新成员的加入 2. 人们不按角色期待行动 后果:可能造成结构解体。 调整:社会化和社会监督机制(剔除违规 者)
结构功能主义讲解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 义概述
▪ 结构功能主义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宏观社会 学理论之一(另一种是社会冲突论)。
▪ 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于1945年首先提出来的。在他的倡导下,结 构功能主义在美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50年 代取得在美国社会学界的统治地位。虽然从60 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很多批评, 但发展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方法论的主流。
▪ 第三,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 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系统 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 到满足以及这些条件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 结构功能主义的回答是:任何现存社会都 具有一些基本的制度模式(结构),而这 些制度模式之间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 (功能),从而保证了社会系统的存在。
互动是什么?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社
会系统
自我
互动 他人
社会体系
互补
权利:对互动对象的特定行动 的某种期待
义务:满足对方期待的行为
互动条件是什么?
帕森斯结构 功能中的社
会系统
▪ 维持角色之间权利义务的互补性关系的先
决条件是承担角色的行动者对同一组价值
规范有共同的理解
在研究层次上
结构功能主 义基本特征
▪ 首先,在研究层次上,结构功能主义强调 “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 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 与符号互动论和交换论相区别:互动论和 交换论强调个体的首要性,把社会视为个 体互动和交换的产物;而结构功能主义坚 持社会优于个体的立场。
在研究方向上
▪ 当代西方社会学中结构功能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 罗伯特·K·默顿,以及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 斯·卢曼。他们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功能分 析概念框架与有关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和默顿)
1.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2.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 一层。 3.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4.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6.可以指明未知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 默顿是在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的大 型理论遭到各方非难、面临严重挑战的情 形下建立的“中型理论”。其中层理论缩 小了社会学特殊的经验研究与一般的理论 研究之间的差距,使二者更恰当地结合起 来从而减少了理论的无效性。因此,这不 仅是默顿对现代功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发 展,而且是对整个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 贡献。
• 他指出,过去的功能分析集中于显功能分析,忽视了对 潜功能的分析。研究潜功能是社会学者最能发挥所长的 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 域。发现潜功能比了解显功能在知识上更为进步,因而 前者比后者距离社会生活的常识性知识更为遥远。他欣 喜地说:“若将潜功能的概念引入社会研究,则会导致 ‘社会生活并不如乍看之下那么简单’的结论。”
• 模式变量除了可以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 向外,还可以用来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 • 将它与滕尼斯的社会关系类型(公社与社会)联系起来, 可以发现以下对应关系:
社 区
社 会
特殊性
扩散性 情感性
普遍性
专一性 中立性
先赋性
公益性
自获性
私利性
• 五对变量是相互独立的,任意五种选择的自由组合都可 以构成某种独特的关系类型,因此五种选择的组合构成 了所有可能的社会关系,从理论上讲可以包含32种不同 的社会关系类型。以上社区与社会只不是其中两个极端 类型。 • 模式变量除了区分行动者在互动中的主观取向及区分社 会结构的作用外,还是帕森斯发展其理论的一个新方法。
帕森斯与结构功能
法国社会学传统。
孔德和涂尔干。帕森斯有关社会结构功能客观性、社
会结构功能演化规律性、结构功能模式的普遍性等思 想都受到孔德与涂尔干的影响。 实证主义社会学。
帕森斯将实证主义社会学区分为功利主义的实证主义
和反理性的实证主义。在他看来,两种实证主义都强 调科学方法的决定论,否定在目的与手段选择上的价 值取向。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现实最小的和最基本的
单位,每一单位行动的基本构成包括:手段、目的、 条件、规范和情境等要素。根据对社会行动的这些分 析,帕森斯提出了研究社会行动的“目的—手段—条 件”原则,即在目的、手段和条件的联系中把握社会 行动。
社会行动理论回答的问题:人们的目标追求即主观取
马克思和狄尔泰。
马克思强调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展开的物质生产活动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结 构中,经济结构是其他社会结构运行的基础。帕森斯 有关社会系统的理论中体现了上述思想。
狄尔泰重视历史因素、评价因素和理解的主观创造性,
这些观点对帕森斯有关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沟通的 主观性和评价性、文化系统的价值追求等有重要影响。
究的变化,然而真正开展宏观社会学研究的则是以帕 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
米尔斯反对帕森斯的抽象理论,认为如果将帕森斯的
著作转换为直白的英语,那么这些著作将不会有任何 影响。后来的冲突理论、交换理论、互动理论、本土 方法论、现象学社会学、新马克思主义等,都是作为 帕森斯理论的某一方面的对立面而发展起来。
三、主要思想
社会行动理论。(Social action theory) “要想考察任何有意义的人类行为的根本成分,首先
应从‘目的’和‘手段’这两个范畴入手”——马克 斯· 韦伯《科学论文集》,第149页。
帕森斯和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结构主义”研究的比较
深层结构” , 即和语言行为相对 的一 种 帕森斯和列维 一斯 特劳斯 ,两个社会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人物 , 那么这种规则整体必然是指 “ 个 出生在 1 9 0 2年 , 一个 出生在 1 9 0 8年 , 尽管两人 国籍不同 , 但却 语法结构 , 与社会行为相对 的经济结构 , 以及 与意识 活动相对 的无 都对结构主义有着独特 的研究 , 并且 都以此而闻名遐迩 。本 文试 图 意识机制。 其次 , 结构也指各种现象的表面秩序 , 是一种基本精神过 对二 人的结构主义研究进行简单梳 理 , 并做 一 比较 , 以期找 出其 中 程的表层 显现 。 2 . 2列维 一斯特劳斯结构思想的理论渊源 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 1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在列维 一斯特劳斯看来 , “ 深层” 是决定性 的 , 而“ 表层 ” 是“ 被决 的, 这恰好是一种结构关系。在列维 一斯特 劳斯 的著作 中 , 我们 帕森斯是 现代结构功能主义 的创始 人 , 在一段时间 , 曾经是美 定 ” 国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 实际上 , 帕森斯 的理论不仅在美 国, 在加拿 可 以看 到马克 思的“ 经济基础 ” 、 “ 上层建筑 ” 的影子 , 可 以看 到索绪 言语 ” 、 以及弗洛伊德 的“ 无 意识 ” 、 “ 有意识” 的相对应关 系 , 它 大、 西欧和北欧国家等都有很大影响。 二战后直到 2 0 世纪 6 O 年代 , 尔的“ 帕森斯 的结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界一直居 于主导地位。 帕森斯 们正好构成了列维 一斯特劳斯结构思想的理论渊源 。 2 . 3 列维 一斯特劳斯结构思想 的主要观点 认 为结构与功能是 同一事 物的两个方面 , 结构指静态 , 而功 能指 动 态, 将此作为分析事物 的方法( 李友梅 , 1 9 8 4 ) 。 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 对列维 一斯特劳斯有关结构的论述 , 如果用 “ 形构” 、 “ 解 构” 的 任务包括识别 系统 的基本功能要求 以及各种基 本结构式如何 满足 思想来疏理的话 , 我们会发现 : 这些 功能要求 的。在这其中 , 帕森斯对社会结构做 了非常独到的分 2 . 3 . 1 相对于外在表象 的功能来说 , 结构 主义 的结构概念是 内在 的、 隐匿的或不能直接观察 到的 , 是非实体性的 , 因此它不是第一层 析。 1 . 1 社 会结 构 的定 义 面意 义上 的, 即不是实体性 “ 形构” 结构 ; 2 . 3 . 2至于它是否属于研究人员在思维上对结构的形构 , 我们认 在帕森斯 的经典著作《 社会 系统》 ( 1 9 5 1 ) 一书中 , 他认为社会结 构是由具有不 同基本功能的 、 多层 面的次系统所形成 的一种总体社 为尽管列维 一斯特劳斯 宣称他 自己甚至其他结构 主义 者们都不 刻 会系统 , 包含了“ 适应 、 达鹄 、 整合 和维模 ” 四项基本功能 。这个总体 意去关注结构概念的定义 , 但从他 的叙述 中可 以发现 : 结构是一种 位于深层结构 中; 结构是一种逻辑关系 , 是 隐藏着 的。因 社会系统又被划分为 四个子系统 , 分别对应着 四项基本功能 。帕森 规则总体 , 斯认为 , 这是一个整体 和均衡的系统 , 结构 内的各个子 系统 都对整 此我们说 , 规则性结构和关系性结构正是列维 一斯 特劳斯 为读者所 体发挥作 用 ; 同时 , 通过不断的分化 、 不断 的整合来维持整体的动态 形塑的结构 , 区别于其他关于结 构的塑造 。 均衡秩序。 3帕森斯和列维 一斯特劳斯关于结构主义研究的比较 以上分别对 帕森斯和列维 一斯特劳斯关 于结构主 义的研究 进 1 . 2秩序 、 行动 和共 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 中的作用 在社会结构研究 中 , 帕森斯非 常关注秩序 、 行动和共 同价值体 行了简单梳理和陈述 , 下面将详细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3 . 1 相同之处 系的作用。 他一 直认为 , 研 究社会结构就是要研 究社会秩序 , 而研究 秩序就必定会涉及秩序 中的人的行动 , 要研究人 的行动又脱离不 了 3 . 1 . 1 都关注结构 , 并 因此而闻名遐迩 , 享有很高 的美誉 , 帕森斯 行动者的情感和规范问题 。 显然 , 关 注秩序 、 行动和共 同价值的连带 被誉为结构功能 主义 的创 始人 , 而列维 一斯特劳斯则被誉 为“ 结 构 关系 , 有助 于我们更加了解帕森斯关于结构的思想 。 主义之父” , 彰显 了各 自对本领域研究的贡献 ; 3 . 1 . 2都对本领域的结构主义理论做 出了突 出贡献 。这表现在 : 1 . 3 小结 通过对 帕森斯 的认真 阅读 , 我们能够发现 , 帕森斯 终其一生 的 经过帕森斯 的研究 和发展 ,社 会结构的概念 已经 出现 了一定 的规 心血 , 就是试 图用各种分离的社会 实体层 次来 “ 形构” 社会结构 。可 模 , 可 以为许多其他相关概念提供支援 , 是一个系统 , 它代表了一整 这体现在把社会看成是若干不同成分 之间的 以说 , 他对结构 的“ 形构 ” 是清晰而完整 的。 在帕森斯看来 : 功能体现 套观察和分类 的原则 , 着结构 ; 结构是一种互动关系的模式 ; 结构也是一种规范。 功能联系 , 不是简单 的混合与堆砌。而列维 一斯特劳斯对于结构的 2列维 一斯 特 劳斯 的结 构 主 义 分析实际上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新 的认识世界 的渠道 , 即应该超越原 与 帕 森 斯 差不 多 同一 个 时 代 的 人类 学 家列 维 一斯 特 劳斯 来那种 比较粗糙 的直觉性观察 , 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层次分析和关系 ( C l a u d e L 6 v i — S t r a u s s ) , 是 法 国著 名的社会人 类学 家 、 哲 学家 , 法兰 系 统 的 分 析 。 西科学 院院士 , 结构 主义人类创始人 , 被誉为“ 结构主义之父 ” 。 他所 3 . 1 . 3都是在“ 形构” 结构 。帕森斯在其 学术 生涯 中 , 都是在致力 建构 的结构主义与神话 学不但深深影 响人类学 , 对社会学 、 哲学 、 语 于整合各种分 离的社会实体 , 通过这种 整合来“ 形构 ” 社会结构 。列 言学等学科也有深远的作用 。 他将索绪尔有关语 言的著作扩展到人 维 一斯特劳斯通过语 言系统来“ 形构” 结构 , 认为结构是深层结构中 类学 的许多问题中去( 乔治 ・ 瑞泽尔 , 2 0 0 3 ) 。他试 图他用社会之“ 深 的规则 总体 , 规则性结构 、 关系性结构正是列 维 一斯特劳斯 为我们 层结构 ” , 抑或“ 心灵 的结构” 代替 帕森斯 的社会宏观结构 , 用结构主 所形塑 的结构。 义 否认或拒绝帕森斯勾勒的宏大结构实体。 3 . 1 . 4都有某种局限。帕森斯一贯以宏 观研究取 向著称 , 这使得 2 . 1 对于结 构的界定 他提 出的微观取 向理论 , 如行动理论 , 显得 多少有些 没有受 到重视 , 在 列维 一斯特 劳斯 看来 , 所谓结 构是一种规则整体 , 其决 定了 并 且在 与结 构功能论 混合的时候 , 多少显得有些牵强 , 并且 不能 自 历史 、 社会与文化中的各具体事件和行为 , 是一个基本 的规则整体 。 圆其说 。而列维 一斯特劳斯 的结构观也无 法摆脱结 构的唯心主义 、 如果对结构进行 区分 , 将其 区分 为“ 深层结构 ” 与“ 表层结构 ” 的话 , 结构 的还原主义和结构 的非理性 主义三种倾向。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之探析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之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揭示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帕森斯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帕森斯的理论背景、主要观点、理论应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对读者深入理解结构功能主义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帕森斯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渊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阐述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系统的概念、功能分化与整合、行动理论等,以揭示其理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接着,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实践,以证明其理论的实用性和指导价值。
本文将总结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并探讨其对后世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识到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二、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在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四个基本假设,即AGIL模型。
这一模型包括四个功能要求:适应(Adapta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和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适应功能指的是社会系统必须有能力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并通过内部机制将这些资源分配给各个部分,以满足系统的基本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杨方“结构—功能主义”中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而“功能”是指结构内部的各种成分与外部情景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职能。
二、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涵(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是行动单元,任何行动单元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要素:一是行动目标,即行动者希望达到的预期状态。
二是手段,即环境状态中行动者可以控制利用的那些促成其实现目标的工具性要素。
三是条件,指状态中行动者无法控制和改变的那些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客观要素。
四是规范取向,指行动者在确立目标、选择手段、克服障碍时所遵循的社会标准。
譬如说,一个人开汽车去打鱼。
但是社会行动理论的分析重点不是各个行动单元,而是行动系统。
行动系统指行动者与其环境状态之间发生的某种稳定的相互关系。
行动系统分为: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四个子系统。
帕森斯认为,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承担四种不同的功能:行为有机系统承担“适应”( adaptation - A) 功能,这个功能将保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G) 功能,即确定系统目标的次序并调动资源和引导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社会系统承担“整合”( integration - I) 功能,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
社会系统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文化系统是社会子系统的“环境”。
文化系统承担“模式维持”功能,即“潜在的模式维持( 1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 L) ———紧张关系的管理”功能。
它有双重功能: 一是确保行动者在系统中积极的扮演他们的角色,或者是维持系统的公认价值体系保持制度的统一性; 二是为内部的紧张关系管理提供运作机制,稳定社会的紧张状态。
(二)结构功能分析。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任何系统的四种需要和功能先决条件是:(1)适应(A),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
(2)达鹄(G),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
(3)整合(I),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
(4)维模(L),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帕森斯把他的这方面理论称为AGIL图式,这就为研究所有行动系统提供了功能分析框架。
功能分析就是集中考察上述四项功能需求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在社会中,满足适应这一功能要求的是经济制度,承担达鹄这一功能的是政治制度,承担整合功能的是法律制度和宗教制度的某些部分,承担维模功能的是家庭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宗教制度的某些部分。
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四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在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以及在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
通过交换,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并构成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
(三)模式变量理论。
模式变量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它又独特地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
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与社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到社会系统。
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
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称为“模式变量”。
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帕森斯的模式变量一、特殊性与普遍性这涉及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特定行动标准的使用范围,意味着在行动者的行动过程中,某种规范性的标准是否受到特殊群体、私人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除了明文规定的制度、章程外,在多个行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
即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做到照章办事。
如在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的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同样去看病,普通人就要严守医院的规定依次排队去挂号、就诊、买药。
而一些手持特权的人便可以省去这些程序,并受到特殊的关照和护理。
而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则是严格按程序办,即使是总统、总理的嫡亲也无缘这种特殊关照。
二、扩散性与专一性它涉及在人们的社会行动中互动双方权利义务的宽泛程度,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广泛而发散的,还是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内容与范围。
当官的责任义务不清。
现代企业雇佣关系。
如今实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则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即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三、情感性与情感无涉性它涉及在人们的社会互动关系中,互动双方应投入多大程度的感情,即双方是一种情感性的关系呢,还是一种很少投入情感的事务性关系。
“任人唯亲、找人投标或当官孩子犯法找关系。
英美则秉公办事按章办事。
四、先赋行与自致性它涉及双方在社会互动中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对方,是对方先天性的素质、背景和身份,还是对方的后天表现及成就。
”门当户对。
找工作看能力。
五、集体取向与个人取向它涉及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哪一方的利益占据首位的问题,即是行动者个人的自身利益占首位呢,还是行动者个人联结而成的集体利益占首位。
传统社会是严重排斥个人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思想的,而注重突出集体的重要性。
在老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第六课第二节讲的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取向,课文中引用名言名句来说明坚持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两句是:⑴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 . 托尔斯泰⑵摒弃自己,克制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为同胞、为祖国的利益,为人类的利益牺牲一切,爱真理和善良,不是为了求得报酬,而是为了真理和善良本身。
——别林斯基这些观点没有认真认识人的本性,而把人看作应是道德高尚的圣人,对于任何关于个人需求的思想和观点讳莫如深,对于任何利己主义的言论嗤之以鼻,而不管这其中也存在许多关于个人合理要求的观点。
铁人王进喜更是语出惊人“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
”类似的名句曾令几亿中国人热血沸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种生产中去,为新中国工业基础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这些亢奋的观点并不符合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它忽视人性的复杂性,简单地认为人应当克制任何利己主义的思想,为集体多做贡献、多争取荣誉。
这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是难以维持的。
对现代国家一些注重个人、以人为本的做法,许多受传统思想影响大的国人难以理解,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大兵们许多人都备有用英文、阿拉伯文等写的“我投降,勿杀我。
”的字条,为了在被人俘虏时保住性命,这种“苟且偷生”的做法为许多中国人不屑。
此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几乎没有家喻户晓的名人(政治领袖除外),国家表彰和奖励都是研究院、剧院、杂技团等单位或组织,而对于出色的学者、艺人等不加提及。
提倡的都是学习邓稼先一样的默默无闻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人。
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央带头设立了针对个人的国家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奖金达 500 万元。
社会上袁隆平、王选、姚明、刘翔等各行各业的明星层出不穷。
当然,由于传统、现代两分法渗透了西方中心主义,并且把二者解释为对立的两极,有一定的缺陷。
但是,他毕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根据,为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们在研究现代化中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一件重要工具。
(1)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过程中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
如果选择了普遍性,就意味着行动者在同其他任何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
(2)扩散性与专一性。
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
扩散性指行动者将全部人格投入互动,其付出和获得是广泛的、不受限定的;专一性指严格限定行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情感性与中立性。
这一抉择要解决的是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着感情因素。
情感性关系要求感情的投入;中立性关系则要求互动的双方以理智相待。
(4)先赋性与自获性(品质与成就)。
这一抉择涉及到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
先赋性的识别标准着眼于对方是“谁”,即对方的先天品质及其身份背景;自获性标准主要根据对方“做什么”,即对方的表现和成就来识别和评价对方。
(5)私利性与公益性。
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
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
行动系统分析模型也有一些问题:首先,它是一个静态的分析模型,本质上是“对静态社会秩序描述性的‘抓拍’( snap-shot) ”。
结构功能主义承认现存的结构,不重视冲突,主张社会变迁是逐渐演进的,主张自由民主和社会改良,这正与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相一致。
这种静态的模型只适合于对一个社会系统的现有结构作静态的分析,或者对两个社会系统的结构作静态的比较,而对于具有严重冲突及剧烈变革的社会则不适合。
其次,它的系统是一个以“平衡”为首要目标的封闭的系统,是一个单纯内因论的模型。
根据帕森斯的理论,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是保证系统四个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的机制。
如果社会化要正常实现,所有社会成员必将共享价值作为行动指南,并知道彼此的期待从而做出具有互补性的反应。
帕森斯也对不平衡状态进行了研究,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从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
帕森斯认为,以下三种原因都容易使系统发生冲突或失去平衡: 1) 偶发性是系统不稳的新源泉。
他承认“偶发性”是一个重要问题,任何具体的互动都有开放性和不可预见性。
任何一个偶发性的重大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社会系统的失衡。
2) “不满”的产生可能导致系统的失衡。
“不满”首先是人的一种内在反应,但这种内在反应常常导致角色义务的取消。
不仅使行为者自身中断角色扮演,而且因为不再向其他角色提供资源,使其他角色也无法再扮演下去,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失衡。
3) 改变客观资源可能导致系统失衡。
如果文化是内在一致的,社会化以任何一种方式把文化与资源连接起来的客观分配都被认为是公平的。
但是,只要改变这种客观资源就有可能导致失衡。
帕森斯认为,在不平衡状态下,社会平衡受到了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控制将发挥作用,顽抗的行动者将受到惩罚性的制裁以迫使他重新遵守规则。
因此在帕森斯看来,每个社会都需要一般性的社会控制机制。
而越轨行为常常搅动整个“社会控制机制”,而社会控制的目的恰是使越轨行动者群体或制度回到规定的轨道上来,使社会系统恢复均衡。
最后,帕森斯在系统和发展问题上并不是保持中立的态度,这也常常遭到尖锐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