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深入分析其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森林植被的实际状况,综合运用生态学、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森林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方法、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及森林植被净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等。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森林植被分布及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为森林植被的多样化分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我国的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各具特色。
东北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以针叶林为主,如落叶松、红松等。
华北落叶阔叶林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部分山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杨、柳、榆等。
华中华南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樟树、楠木等。
西南高山针叶林区:位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以高山针叶林为主,如冷杉、云杉等。
热带季雨林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台湾岛和云南的南部,以热带季雨林为主,如橡胶树、椰子树等。
生物多样性丰富:我国森林植被类型众多,每种类型中又包含大量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地理分布不均: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国森林植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东部和南部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而西北部的森林覆盖较低。
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类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带谱。
人工林比重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成为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陆地>海洋
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异养 生物利用现成有机物而生产出来的有机 物质(肉、蛋、奶.....)。 单位:g/(m2 • a)或J/(m2 • a) 异养生物(包括分解者)-----次级生产者
生 长
次级生产量 (摄入的)同化的 繁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植物生长繁殖)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殖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呼吸
同化: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营养 物质,制造成自己的有机物。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 (2)同化量都用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吗? 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
用于异养生物生长繁殖
(3)海洋与陆地的次级生产量比较? 海洋>陆地
生物量:量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 所固定的能量。 6J 2.8 × 10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叶绿体 2.能量来源: 太阳能
3.单位:
g/(m2 • a)或J/(m2 • a)
4.作用: 没有初级生产量就没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也就不会有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量(用GP表示) 净初级生产量(NP)
6.净初级生产量(NP): 概念:总初级生产量(GP)去掉呼吸消耗(R)
GP=NP+R
NP: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的比较:
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与温度和雨量有关)
高中生物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_word版有答案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专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文档资料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1)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
高考直通车:联考能量流动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必然大于次级生产量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 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 型必然越小
高考直通车 从能量流动中挖掘考点
(2)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
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难点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
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 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 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参考图示,很容易理解以下问题:
高考直通车
从生态金字塔中挖掘考点
(1)能量金字塔:只有正金字塔,没有倒金字塔。 (2)数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3)生物量金字塔:有正金字塔,也有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讨论:
请利用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之间的关系来解释生物量金字塔 的倒金字塔。
高考直通车 从群落中挖掘考点
(1)群落演替:在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 群落类型依次取代的现象。 (2)原生演替:从未有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 和湖底开始的群落演替。 (3)次生演替: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群 落演替。
LOGO
专题: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聚焦学科指导意见和考纲
2009版浙江省生物学科指导意见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 和生物量(新增)。 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 3—6 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新增) 要求:Ⅰ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体重(g) 57 92 13 … 61 … 123 125 125
8
0
13 5
周增重 24 35 46 … 92 … 57 22 2 (g)
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 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 高效益
量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 和生物量
提问
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来源?有谁来固定 的?
就生产者自身而言它的能量分配是怎 样的?请把它写出来?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包括总初级生产量(GP)和净初级生产量(NP)。
单位:g/(m2 • a)或J/(m2 • a)
阅读书本的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作出理解。
思考 海洋净初级生产量(NP)只有陆地的一半,
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三倍多,可 能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中植食动物对藻类的利用率特别高,是 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的五倍。
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
B 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周龄 1 2 3 … 9 … 17 18 19
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 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 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 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B. 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 落则没有 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生物量增长迅速,后 期增长缓慢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生产量和生物量新人教必修PPT学习教案
3.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 度、水 、二氧 化碳、 矿质营 养等
(1)初级生 产量是 生态系 统的能 量总来 源,没 有初级 生产量 就没有 消费者 和分解 者,也 没有生 态系统 。 (2)初级生 产量在 不同的 生态系 统中差 别很大 ,主要 与光照 、温度 、水、 二氧化 碳和矿 质营养 等因素 有关。
【警示钟 】 初级生产 量的特 点
第11页/共21页
【典例训练】下列有关初级生产量和 净生产 量之间 的关系 说法错 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 机物质 或所固 定的能 量为初 级生产 量 B.净初级生产量加上呼吸消耗量等于 总初级 生产量 C.海洋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陆地 D.陆地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海洋 【思路点 拨】突 破口: 陆地的 净初级 生产量 大于海 洋,次 级生产 量小于 海洋。
即:GP=NP+R
R:植物呼吸消耗量
(呼吸)
NP:净初级生产量
(光合-呼吸)
GP:总初级生产量
(光合)
吸
净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量
植物的呼
第3页/共21页
(5)不同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不同 : 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___________的不 同而有 很大差 异,海洋年净初级生产量只有陆地的 一半。
温度和雨量
第4页/共21页
2.次级生产量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次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和分解 者生产 出的有 机
物所储存的能量。
()
(2)次级生产量的产生不需要以初级生 产量为 基础。 ( )
分析:次 级生产 量归根 结底是 要依靠 植物在 光合作 用中所 产生
的有机物 质,没 有初级 生产量 就没有 次级生 产量。
2019-2020学年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文档: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14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14课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考试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1.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a3.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c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 c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核心素养要求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并比较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
2.通过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1.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2.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4.次级生产量依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归纳总结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能量来源太阳能太阳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描述单位[g·(m2·a)-1]或g/m2或J/m2[g·(m2·a)-1]或[J·(m2·a)-1][J·(m2·a)-1]三者的联系(1)总初级生产量(GP )=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例1(2018·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检测)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植物生长繁殖的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B.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C.生物量即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与计量单位只可用于植物D.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答案C解析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此即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应用于动物;异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应属次级生产量。
新高考浙科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73张)课件浙江专用
【易错提醒】(1)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 (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的是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 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4.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
分析:热带雨林与北方森林相比,气温较高,分解者的代谢活动相对旺盛。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 )
分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基础,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的两大“桥梁”,而消费者只是促进物质循环,因此其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
二、营养级 1.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_全__部__生__物__的总和。 2.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食物链
草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营养级别
第一营养 级
所属类型
主要是绿 色植物
营养状况
自养
兔
狐
狼
一级消费者
_二__级__消__费__者__
_第__二__营__养__级__
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 第__四__营__养__级__
( √) 分析:捕食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要点归纳整合】 1.组成成分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组成内容
作用
非生物环境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 能源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 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
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 能自养型微生物(如硝化细
2.图示:
_能__量__金字塔
_数__量__金字塔
_生__物__量__金字塔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知识清单一、生产量(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
它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能量和物质来源。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光照强度,光照充足时,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初级生产量就大;反之,光照不足会限制初级生产量。
其次是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更活跃,从而影响初级生产量。
水分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缺水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进而降低初级生产量。
此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氮、磷、钾等,对植物生长和初级生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差异很大。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迅速,初级生产量极高。
而在荒漠地区,由于水分稀缺,温度波动大,初级生产量相对较低。
(二)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
次级生产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是从同化量中减去呼吸消耗量。
消费者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和物质,经过消化和吸收,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繁殖和维持生命活动,这部分就是同化量。
而在同化过程中,消费者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剩余的才是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者的种类繁多,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食草动物通过食用植物获取能量,其次级生产量相对较低;食肉动物则通过捕食其他动物获取能量,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存在损耗,其次级生产量通常更低。
二、生物量(一)概念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存在的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它可以是干重或湿重。
(二)特点生物量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小和组成各不相同。
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生物量也会有所波动。
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主要由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组成。
随着森林的生长和发育,生物量会逐渐增加,但在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生物量可能会减少。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本节共一个课时,内容包括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学生在学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后,转为较为抽象的几个概念,因此本节内容需通过具体实例,结合光合作用,明确总初级生产量等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分析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实例分析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为学生能量流动做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的阶段,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阅读文本,能够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能够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科素养
(1)基本思想(认识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生物量与生态系统成长的关系)
(2)基本活动经验(认识到对生产量和生物量概念理解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习题
学生:课前复习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六、教学过程
们画一画
习题巩固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
2019年浙科版必修3生物: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 是( B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海洋中的生产 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它们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以整个被浮 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地转化为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量,所以其生物 量为倒金字塔形;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比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具有更高 的次级生产量。
核心突破
知识点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考能储备 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比较
能量 来源
能量 去向
描述 单位
初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
生物量
次级生产量
太阳光能或有机物 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等
g/(m2·a)或J/(m2·a)
g/m2或J/m2
次级生产者
g/(m2·a)或 J/(m2·a)
能量 大小
三者的 关系最大来自较小①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②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③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④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 阳光能
【对应训练】 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精品课件
B.热带落叶林>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 叶林
C.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 叶林
D.寒带针叶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热带 雨林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次级生产量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D ) A.生物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同样也应用于动物 B.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动物在 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关系,通常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来表示,这是因 为 ( D) A.草食动物的生物量要比肉食动物的生物量少 B.分解者不断使能量再循环到环境中 C.生产者的生物量要小于消费者的生物量 D.一种被捕(采)食的生物的生物量要超过它的捕 (采)食者
2.不同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不同,关于 热带雨林、热带落叶林、温带落叶林、寒带针叶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6CO2+12H2O
2.8×106J 叶绿体
物质变化:无机物
能量变化:光能
C6H12O6+6O2+6H2O 有机物
化学能
一、初级生产量
1.概念: 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包括总初级生产量(GP)和净初级生产量(NP)。 GP = NP + R(呼吸)。 单位:g/(m2 • a)或J/(m2 • a)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 吸
新陈代谢的类型
同化:又叫合成代谢,是指生物把从外界环境 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 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 如光合作用、消化作用。
异化:主要指呼吸作用。
次级生产量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强化审答集训 Nhomakorabea题练出高分
画一画 关系。
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
e—腐生细菌。 用大小不等的“○”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
提示
回扣基础
突破考点
强化审答
集训真题
练出高分
二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1.概念 :处于食物链 同一环节 上的 全部生物 的总和。 2.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1)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别 : 初级消费者 : 第二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 费者 第四营养级 。 (2)总结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 营养级=消费者级别 +1 。 3.生态金字塔 (1)一定呈正金字塔形 : 能量金字塔 。 (2)可能呈倒金字塔形 : 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考点一
最活跃的 异养型 成分
物质循环
异养型 中的关键 成分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2.确定下面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易 错 警 示
误区类型 解者 费者 绿色植物 产者
考点一
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类型与特例
特例 于特殊消费者 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费者
考点一
核心突破
命题探究
技法提炼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 ,正确的 是 ( C ) 光合作用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 ,其中食草动物为初 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都是生态系统 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 分、空气、细菌等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 ,都可以进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上课时使用)
答案:B 某一特定时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生活有机物质量叫 生物量。生物量是净生产量的积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以 往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通常用平均每 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能值(J/m2)来表示。。
次级生产量是除生产者外的其它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 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 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 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 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可由下一公式表示:P=C-FU-R,式中,P 为次级生产量,C代表动物从外界摄取的能量,FU代表以粪、尿 形式损失的能量,R代表呼吸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因此,从公式 可知,次级生产量不分为“净”和“总”的能量,实际上指的就 是净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同化的 吃进的 收获的 可利用的 净初级生产量 总初级生产量
呼吸
不可利用的 未收获的 吃剩的 粪便
新陈代谢的类型
高考直通车:联考群落
2、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 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 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
(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 B. 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 C.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生物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生态环境教案模板(精选5篇)
生态环境教案模板(精选5篇)七年级生态环境教案1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5.了解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概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展示风光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同学们感受到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提问:1.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可是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吗?2.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有利、有害两方面的)教师: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展示课题)二、新课教学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出现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已突破70亿。
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我国人口的增长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感受我国人口的飞速增长,了解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面对人口的迅速增长,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1)请举例说明我们周围有哪些破坏行为?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师总结引导:看来我们同学都很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有一定的了解。
归纳同学们所列举的例子为这几个方面:①人类对树木的乱砍滥伐、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及一些牧民肆意的在我国的植被上放牧。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所生成的生物质量或生物化学能量的总数,通常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总生产力两种。
1.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由光合作用制造出的化学能量,通常采用光合有效能量(即生物体内实际有效利用的光合作用能量)来衡量,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每年。
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力,其大小受生物群落中植物数量、种类、年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1.2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在初级生产力之上,加上由异养生物消耗后剩余的部分,通常采用总生物量或总化学能量来衡量。
总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实际生产力的总和,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2.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生物体重或体积的总和,通常也分为初级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两种。
2.1 初级生物量初级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原生生物量的总和,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或立方米。
初级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量,其大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
2.2 总生物量总生物量是指初级生物量之上,加上其他生物如动物、真菌等的生物量。
总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终的生物量,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3. 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与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而环境则是影响稳态的最主要因素。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境中营养成分、水分、气候、光照等因素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生物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
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物量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而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则综合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以此区域内的森 林为例来讨论这 几个生态学量。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 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 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6CO2+12H2O
2.8×106J
叶绿体
C6H12O6+6O2+6H2O 2• a)或J/(m
2 单位:g/(m
•
a)
问题:植物将初级生产量用于何方?
下表是温带雨林和一年生作物耕地的生产量估算结果, 下 C 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耕地有较高的净初级生产量 C.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为零
B.雨林的次级生产者相对较多 D.该雨林很可能处于顶极状态
初级生产量
总 呼吸作用消耗掉(R) 初 级 生 产 积累起来的量 量 即净初级生产量(NP) GP
所以GP=R+NP
不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热带雨林2000g/(m2.a)
温带林:1500
北方针叶林800
陆地生态系统中,由热带雨林向温带常绿林、落 叶林、北方针叶林、草原、荒漠半荒漠依次减少
苔原140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珊瑚礁2000
出河口1800
大陆架360 大洋127
净初级生产量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变化
• 在群落演替的早期较低;(光合量太低) (乔木树占最大优势) • 演替至森林群落初期时,最高; • 当到顶级群落时反而最小。(呼吸量过大)
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 的积累量。
净初级生产量 初级生产者
绿色植物
生 物 量
同化
次级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次级生产量(书中所指相当于净次级生产量,是同化 量减去了呼吸量后的净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NP+R
GP:总初级 生产量
NP:净初级生产量
R: 植物呼吸消耗量
(光合-呼 吸)
(光合)
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或J/m2
GP-R=NP
增加
减少
不变
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
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生态系统学§科§
热带雨林
北方针叶林
温带草原
苔原
净初级生产量(NP)
2000 g/(m2•a)
800Zxxk
g/(m2•a)
500学_科_
g/(m2•a)
140
g/(m2 •a)
Zxxk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热带雨林
北方针叶林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生态系统
资料:
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为什么?
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热带雨林
北方针叶林
温带草原
苔原
净初级生产量(NP)
2000 g/(m2•a)学_科_
800
g/(m2•a)
500
g/(m2 •a)
140
g/(m2•a)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 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带草原
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 量
教学目标
1、描述生产量和生物量
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 生物量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Z|xx|k
2、学会分析、计算有关的生物量
教学过程:
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热带雨林
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针叶林
温带草原
苔原
净初级生产量(NP)
2000 g/(m2•a)
800
g/(m2•a)ZXXK]
500
g/(m2•a)
140Z#xx#k
g/(m2•a)
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 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
雨量(水)
海洋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