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

合集下载

专题讲座“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专题讲座“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专题讲座“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刘飞(北京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一、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1. 和易以思(1 )《学记》导入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和易以思”意为和谐融洽、容易简易、思考谋划。

帕金森定律:做一件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与工作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件事情膨胀出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与完成这件事情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2 )易知易行“易知易行”源于《易经》。

《易传·系辞》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从”即“行”,均含有从事、参加、执行之意。

而“行”较之“从”,更加强调主动、创造。

“易知易行”32 字共识: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关于尊重规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训练是教育的主线;课堂是教育的阵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最好的助手;爱心是教育的内涵;鼓励是教育的风帆;善用书籍是教育的手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捷径;百年树人是教育的过程;尊师重教是教育的保证;学思结合是教育的轨迹;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业精于勤是教育的法则;见贤思齐是教育的追求;关于尊重计划:工作总是以两类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的,一类是持续和重复的,另一类是独特和一次性的。

关于立足常规立足特色:要努力成为明名之师。

“修行者,须遇明师,须得明师指点,乃能成正果。

明师者,真师也,明心见性,日月合德之士也。

”(3 )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相辅而行美美与共芳草大同2. 回归本真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把学校办成学校。

二、基本思路联合国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 )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知识、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读书笔记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读书笔记

专题(二)“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一、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1. 和易以思( 1 )《学记》导入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 2 )易知易行“易知易行” 32 字共识: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关于尊重规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训练是教育的主线;课堂是教育的阵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是最好的助手;爱心是教育的内涵;鼓励是教育的风帆;善用书籍是教育的手段;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捷径;百年树人是教育的过程;尊师重教是教育的保证;学思结合是教育的轨迹;学问并重是教育的良方;业精于勤是教育的法则;见贤思齐是教育的追求;( 3 )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相辅而行美美与共芳草大同2. 回归本真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教师培养成教师、把学校办成学校二、基本思路联合国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1 )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知识、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 2 )做事:计划(在哪、去哪、怎么去);执行(调节控制、信息反馈、持续学习);负责(信念、规则、意志)( 3 )共处:信心 ( 自知之明、知人之智、学有专长 ) ;孝心(理解、尊重、感恩);诚心(诚实、守诺、);三个多想(多想他人优点、多想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4 )做人:身心健康(一个微笑、一项艺术爱好、两项体育技能)三、基本策略1. 习惯培养( 1 )蒙童养正:健康身心好习惯、友好交往好习惯、自主学习好习惯( 2 )思维习惯培养:有序思维习惯、整体思维习惯、创新思维习惯2. 主题教育例谈“为幸福加油”3. 课程( 1 )课程与育人;( 2 )课程建构思路;( 3 )例谈4. 课堂目标制定精准、训练内容精简、情境创设精妙、教学语言精致、问题阐述精当、评价提升精辟、媒体使用精到5. 课业( 1 )要重视作业布置( 2 )要重视作业评价。

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

唤醒本我发现本真追寻本源——我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实践

真善 美 , 做幸福人 ” 的主题校园文化 , 鼓励 学生做人
求善, 做事求真 , 人 生求美 ; 又如在 “ 三 比三不 比” 校 训 指 引下 , 大兴 勤学之 风 , 教 育学 生用切 切 实实 的 刻苦学 习去换取优 秀的成绩 , 用务 实的作风在学 习
德育 阵地 , 事事有德育功能 ” 的德育工作氛 围 , 走 在
学校是育 人高地 , 应该 以培养 “ 道德 、 心智 与体
魄” “ 知识 、 能力与智慧 ” 全面发展 的学生为 目标 , 为
校 的可持 续发 展 , 让 教育 回归 本真 , 做实实在 在 的
教 育。
学 生 的终 身可 持续 发展 奠 定基 础 , 并 不 断推 动学
要做真 教育 , 就应该 奏好 符合教 育规 律 的“ 三
程的 实施作 一 简要 总结 , 并谈谈今 后对这项 工作 的
设想 。
王伟勇 现在看来 , 这一工程的实施 , 使学校德
育工 作 实现 了由 “ 为 了在 校几 年 ” 向“ 为 了学 生 一 生” 转轨 , 由“ 零打碎敲 、 l i eu / , 突击 ” 向“ 系统有序 、 长 期持 久 ” 转轨 , 由“ 一手 软一手硬 ” 向“ 软件硬 抓 、 虚 功实 做 ” 转轨, 形成 了“ 人 人是德 育工作 者 , 处处 是
教 师以班级为单位重 视“ 教学大合 唱” , 在班主任 的 牵 头下 , 各任课 教师定期 共 同协商 , 为每个 学 生 的 综合发 展铺路 , 为每个学生走 向成功奠基 。 四是求真务实 的实干意识 。 我们在平 时对学生
的教 育教学过程 中 , 渗 透“ 求真务实 ” 的思想 。 如“ 求
其刻苦求学提供源 源不断的 内驱力 。 学 生内心 向上

三品固本树品牌回归本真育真人

三品固本树品牌回归本真育真人

三品固本树品牌回归本真育真人发布时间:2022-10-21T06:52:48.114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4月总第413期作者:张洁[导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中国基础教育要从“四个回归”入手,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可见,“回归本真”是当前教育强而有力的声音。

张洁吉林省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136299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中国基础教育要从“四个回归”入手,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可见,“回归本真”是当前教育强而有力的声音。

当辽源市教育局陈鹏局长提出“学段教育固本式衔接研究”时,我感受到了强大而光芒四射的力量。

“固本”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哲学思想。

“固本培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对“人”的关注。

三品团队成员的执着与热情、进步与追求深深感染着我,每一次打通学段界限的主题活动,大家各具风采的教学研讨、激情澎湃的理念碰撞、热血沸腾的课后反思,都让我不禁为身为团队一员而骄傲,为这样一群倾心做教育的人而叫好!一、固本文化——固牢师生的德行之本1.引领师生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总体系,是文化价值链条,也是文化的核心。

它决定着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把领导、老师引领到哪里去。

我带领“多寿人”打造了一张多寿路小学独有的文化名片:以“快乐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

形成这样的理念,基于我紧迫思考———“我们应该办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学校教育如何定位孩子的成长?”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

让孩子们健康、开朗,以“当前的快乐+ 未来的获益”而形成的快乐追求赢得幸福人生。

在此基础上提炼有品质的标志性元素:“正直和谐、大气担当、文明儒雅、快乐健康”是我们的主体价值观;“知行合仁”的校训传达出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兼具仁义宽厚的多寿学子的理念;校歌《追梦的多寿》表现学校历史传统和地理风貌,表达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诉说师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校徽“扬帆远航”寓意着师生在快乐教育的理念下向着理想、向着未来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我们的校花是向日葵,也叫太阳花,象征着多寿人要向着太阳,向着光明,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大雁作为文化形象大使,昭示着多寿人要团结一心、上下一致、和谐凝聚,在育生爱生的征程上奋力翱翔;和和、乐乐是校园吉祥物,是孩子们健康向上成长的伙伴。

王凤进 让教育回归本真

王凤进 让教育回归本真

在当时,高新一中成立不久,没有显赫 的成绩,甚至连生源、师资都是问题,但这 些都丝毫没有影 响到王 凤 进 的决 定。他也 再一次用行动证明“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 光”,从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年级组长、教 务主任、副校 长,他 这 匹“千里马”被 时任 西安高新一中校长皎秋萍女士发现,逐渐 被 委以 重任。在2 0 0 5 年至 2 011年他 担任西 安高新一中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期间, 在皎秋萍校长和王淑芳校长的领导下,他 带 领 师生 努力 拼 搏,使 高 新 一中实现了连 续6年出了8个高考“状元”的辉煌成绩。
他说:“不管在哪里 从事 教育工作, 都是在教育祖国的下一代。一所学校的力 量是有限的,得靠全国各地的校长一起努 力,如果这么多参观团队或者教育同仁, 能 从 交流中得 到一点两点的 收 获,可能 就 辐射到那里的教育,这也是高新一中初中 校 区 对 教育 的 贡 献,我们 又何乐而 不为 呢?”
当然,他 的大 爱 情 怀 除了体 现 在他 对 教育 带来 的的无 私 上,还体 现 在他 的悲 悯 之心上。家长 苏 亮 在 高 新 区 工作,对 于高 新一中初中校区的大名早有耳闻,他也像 其他的家长一样,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最好 的 教育,但 除 此以 外还有一 个更 重要 的原 因是,他 的 孩子 是 一名 小儿 麻 痹患 儿,他 和妻子离异了,孩子在这 上学离他的工作 单位 近,方便 照 顾,但 是 孩子不属 于 该 校 学 区的 学 生。束手无 策 的 他,将 这个 情况 反 映 给了学 校,当王 凤 进 校 长得 知了孩子 的情况后,立即决定破格录取这个孩子。在 学 校 学习生 活 的 三年,这个 孩子得 到了学 校、老师、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这让他们 父子非常感激。
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本真 万 事开头 难,在 刚 刚 继 任初 中 校 长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回归生活,回归本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215332摘要:幼儿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教学的工作,而是一项育人的工作,该工作的作用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并且回归到本真的一种状态,幼儿在此时才能够全情投入到课程学习或者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笔者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出发,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为今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提供思路上的借鉴以及方向性的指导。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课程游戏化前言:随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日益丰富,能够看出这一思想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结合的程度愈发密切,必然会有一部分的学者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的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我国的幼儿园都是如何做的,笔者对周边的幼儿园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中的渗透已经呈现出以点带面的趋势,那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研究人员,从当前的现实情况出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路径展开仔细的分析与深入的研究。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实践与运用意义陶行知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包括以下的内容,具体是指生活即教育,社会与学校之间的统一,可以看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就是让幼儿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就能够从生活之中,汲取课程游戏的经验,并且积极参与到游戏课程之中,能够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之中的作用[1]。

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夯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路径(一)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出区域课程游戏的方案在课程游戏课堂中,教师可以向幼儿宣讲陶行知教育的核心理念,幼儿在明确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内容之后,能够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课程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认识与理解,为幼儿设计出不同的课程游戏化的方案,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让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之中,更好的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与长项,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比如:在学习到“数与量的关系”时,幼儿教师可以举出简单的案例,让幼儿对数与量进行区分,比如教师在某一节课开始之前,带来一兜橘子,这一兜就是一个数,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那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这一兜橘子总量有多少个,那么幼儿可以将这一兜橘子倒出,并且通过数数的办法,让幼儿能够明确这一兜橘子的具体数量,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讲述数与量的概念,就可以借助生活化的场景,让幼儿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能够加深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出区域课程游戏的方案,让幼儿能够在课程游戏之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慢成长才是回归教育本真”--记荆楚教育名家、南漳县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

“慢成长才是回归教育本真”--记荆楚教育名家、南漳县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

29教育人生reNWU 人物2021-05·湖北教育RENWU人物18年来,他始终不忘寻求“本真”教育的初心,坚持制度向后,文化上前,寓管理于无形;他育真人才,让教育彰显魅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出彩;他努力践行“真教育”,让教育回归原点,做“真教师”,让教育充满人性;他就是南漳县徐庶学校校长刘道记,在这里,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位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微笑。

让学校充满文化味道南漳县徐庶学校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四周,悬挂、展示着一幅幅精美的师生书画作品,作品色彩明快艳丽、风格迥然不同,既有软笔、硬笔书法、素描速写,又有水粉画、中国画、儿童画等,吸引学生竞相观看,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师、学生用线条和笔墨表达出了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

学校的“伯乐徐庶”书画比赛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家长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比赛通知发布后,师生围绕主题,认真构思、精心选材,反复练习,力求作品高质量、高水平,最终各班将通过筛选后的优秀作品送至学校参展。

学校组织评委对各班选送的作品进行认真、细致地评比,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以表彰奖励。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刘道记说,让学校充满文化气息,是学校成立以来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

“伯乐徐庶”书画比赛活动仅仅是学校徐庶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小梦想”,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他们活出“出彩人生”。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仁孝徐庶”文化节、“忠义徐庶”体育节、“智慧徐庶”科技节、“诚信徐庶”读书节和“伯乐徐庶”艺术节等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出彩。

2003年,刘道记任职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校长,该校前身叫“卞和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

于上个世纪末更名为“城关镇实验小学”。

刘道记决定用历史文化名人——卞和来提升学校名气,打造“卞和文化”特色学校,先后用 14年的时间,潜心研究“一体两翼”的卞和文化,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不足200人的村级小学打造成学生数近3500人、令无数漳城学子梦寐以求的荆楚名校。

教育回归本真,育人重于学知

教育回归本真,育人重于学知

教育回归本真,育人重于学知所谓真教育就是指教育要回归本真,育人比学知识重要,教育过程比关注成果重要;教育就是要办真教育,育真人才。

作为一名校长,我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身上汲取营养,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都运用在这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里。

我认为,真教育有三层涵义:①要让学生幸福地成长。

②要让教师感受真正的幸福。

③要让学校得到真正的发展。

具体来说,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真教育理念:一、创新制度:精细管理,自我教育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重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会让教育的结果更加理想。

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我校以“高、严、细、实”作为管理理念,学校的管理精细化体现在教职工的集体行为中,体现在学生的每一项学习过程中。

“凡事有计划,有计划要检查,检查要总结,总结有奖惩”,我校创建了文化特色,达到教师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以高、严标准把工作落在细处、实处。

“细”字,即细化、细心、细致、细微,达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高效、实效目标。

学校打造文明礼仪规范,使学生养成了文明礼貌、珍惜时间、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同时学校制作学生道德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从学习经典到用好经典,用实际行动孝亲敬老、感恩。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实行学生自管会、值班的设置,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式。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德树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互敬、生生互尊,其乐融融的幸福校园正在形成,学生的自育习惯已经形成。

二、打造教师团队:让教师有激情、有梦想、有未来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想创办名校,要先打造名师。

领导干部是团队建设的最大资源,只有率先垂范,才有公信力。

学校领导与师生同在一起,随时和师生聊天,用自己的担当、爱心去为每一个师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用对教育的热情和理想感染师生。

为了早日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采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课改强校、特色办校”的理念,提出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勤品”的发展思路,以备课组长课改论坛、班主任管理艺术论坛、教师评课论坛等多种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的成长。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认真回顾《“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理念创新,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教育实践行动。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当前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党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以育人为本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解决和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

因此,深刻理解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目标、核心内容,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创新思路,明确任务,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把握和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育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

因此,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

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育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育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当今社会,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各个场所,新的信息渠道,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

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有些现代信息,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

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和尖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地接受。

所以,教师有时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

同时,也只有当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时,才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

1 教师应当跟学生一起去学习,化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输出知识。

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早已知晓,学生的困难在他看来并不是困难,学生的发现对他来说也并不新鲜。

这使教师与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而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

为此,教师应当与学生有一样的渴求新知之心;他应当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忧愁和欢乐,但却不应以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他希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但却并不苛求学生的每一次努力都能获得成功。

因为他知道,学习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尝试中的失败对学习来说是十分正常的;他应当对学生点滴的进步表现出莫大的喜悦,对学生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产生极大的新奇感,并加以赞赏。

因为他知道,激励对一个学习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作为学习者,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更喜欢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哪种学习方式更为有效。

例如,在学习“等高线”知识时,有的教师只是给出一个模型,反复说明地图上的等高线的意义,它的凹部和凸部各表示什么,不同等高线重叠表示什么,等等,结果说得学生云里雾里。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教师没有站在一个学习者的角度选择学习方式。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

教育教学要回归本真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易以思,回归本真“和易以思出自《学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教学就是要追求简单和谐的境界”。

易知易行,即“尊重规律、尊重计划,立足常规、立足特色,遇事三思、整合为佳,敢于放弃、舍即是得”。

认识教育规律,是“知”;遵循规律办事,是“行”。

教育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努力把教育的基本问题搞清楚: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教育是有其内在规律性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复杂化,而应易知易行,简简单单、真真切切、踏踏实实,把握住教育的真谛。

要和而不同,即“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守正出新、成己成人,包容尊重、选贤与能,”。

“和”是不同元素的结合,不同、差别是“和”的前提。

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教学实践中,“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承认、包容、尊重差异,以达融合共存,进而共荣。

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

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

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

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

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

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

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

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

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教育面对的是学生,是人的教育,人是千差万别的,是具有能动性的。

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应该是对人的培养,是对人的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掘和素养的促成。

回归教育本真 守望育人情怀

回归教育本真  守望育人情怀

回归教育本真守望育人情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品质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提出:教育的本真在于“使人成为人”。

秉承“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习惯教育”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让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提升,让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基础,回归科学,回归本真,努力办好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学校。

一、崇尚文明,知行合一,以文化建设助力素养提升。

多年的悠久历史。

厚重的文化积淀润泽了七中人的气质,涵养着一批批学子的家国情怀。

学校文化建设以爱国为基调,处处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处可见的“且知且行、明德明理”的校训让我们铭记知行合一是做人的信条;“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巨幅领导人画面彰显出七中人的办学理想;“厚积薄发的毛竹精神”壁画渗透出学校做扎根教育的办学理念。

学校一楼古朴的传统文化墙镌刻着“仁、孝、礼、智、信、俭、勤”七个大字,凝视着来来往往的七中学子。

每个楼层都精心制作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语,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一个人。

走进,你总会发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国歌响起,无论在操场还是在走廊,师生都会肃立致敬,因为爱国永远是我们教育的主旋律;走进校园,无论是操场还是室内,都保持整洁的环境,双城同创就从“弯腰行动”开始;早读让同学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校园里永远是书声琅琅;早操和大课间让同学们体验锻炼与坚持的快乐,各种体育、艺术、科技活动让青春与活力更加飞扬。

这静态的文化与动态的活动构成的文化体系,让的学生更有辨识度,助力师生文明素养的形成。

二、守正笃实,研培一体,以队伍建设助力品质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之要,德艺双馨。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育首先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品质学校建设的关键也在于教师。

因此,培养铸造一支甘于奉献、善于研究、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就成为首要任务。

教学反思实践育人理念(3篇)

教学反思实践育人理念(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育人理念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实践育人理念的应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实践育人理念的定义、实践育人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育人理念的应用反思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育人理念的定义实践育人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育人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1.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化学校应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节、文化节、运动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自己。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农村,让学生了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教学评价多元化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语文成绩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还要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四、实践育人理念的应用反思1. 教师观念的转变实践育人理念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

让教育回归其本真

让教育回归其本真

让教育回归其本真作者:赵继保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2期广西桂林市雁山中学(541006)赵继保我有多年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历经了几所学校的兴衰荣辱,感受了不少欣喜与痛苦,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深刻地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教”,必须更注重“育”教育,既要注重“教”,更要注重“育”,把“育”做到位了,“教”才有根基、才更有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紧紧围绕“如何育人,育怎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采取积极的行动。

纵观许多优质学校,它们有几个突出的共同点:第一,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通过校本课程化、系列化的德育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

第二,大力开展体、美、劳等方面的活动,把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多数学校紧跟全国新课改的步伐,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四,学校管理理念较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第五,多数学校的发展规划明晰,后劲较足,前景广阔。

第六,教师队伍整体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福利待遇较高。

第七,学校在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影响力高。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础教育绝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绝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绝不能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和损害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

怎样“育人”?其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几个学科的考试高分,放弃了对一个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

只有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到正确的发展轨道,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立足师生发展 回归教育本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打造课堂新生态的实践与反思

立足师生发展    回归教育本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打造课堂新生态的实践与反思

钟启泉先生说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何引领教师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以新教材为载体,创新课堂生态,努力焕发常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相长中共育共生,恐怕是每一所普通高级中学需要深入研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生本课堂微格着手生本课堂,顾名思义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

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必将被新生态的生本课堂所取代。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素养为主旨的生本课堂,其教学设计一定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关注、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专注度的调动。

因此,课堂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教师要基于学习目标,做出深入而精准的微格化研究,如在课堂观察中,我校教研团队会针对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从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和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观察有没有形成成熟的合作小组,组内成员的分工如何,学生合作学习的状态怎样,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否恰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是否有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依托课题研究,解决瓶颈问题面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校积极探索真正帮助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新生态,从“十一五”到“十三五”,跨越三个“五”年,持续进行高中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究项目经过多名教师的课堂实践与探索,不断地被加以深化和创新,生成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历史教研组研究整理出的拼切式学习模式策略研究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影响。

“拼切式合作学习”以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本质特征,将“研究”与“分享”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去理解学习目标;借助情境创设,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最大程度实现了全体学生学习“无死角”。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然而,如今的教育系统已经变得繁杂、功利化,忽视了教育的本真。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培养创造力: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综合素养: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情感、社交能力、健康与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平衡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守法守纪,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总结起来,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我们需要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强调综合素养,以及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人才。

坚守教育纯粹 回归教育本真——武汉市恒大城学校“纯真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坚守教育纯粹 回归教育本真——武汉市恒大城学校“纯真教育”学校文化内涵解读

江城学校风采摘要: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学校生存的理由,生存的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基于此,武汉市恒大城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确立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

文章从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体系、行动文化、育人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纯真教育”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体现了学校坚守教育纯粹,回归教育本真的办学思想。

关键词:纯真教育;育人存真;尚纯致真;和真学校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

武汉市恒大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是恒大城小区配建校。

基于对学校办学现状的“问诊把脉”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思考,我们提出了“纯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特色办学为重点,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

一、“纯真教育”学校文化解读纯,丝也(《说文解字》)。

其本意是蚕丝,也就是黑色的丝,用它来做祭祀戴的帽子,不杂有其它材料,故也指纯正,纯粹,含有纯净、美好之意,用来形容美、善、笃厚的事物或人品等。

真,其本意是本质、本性,引申为真实,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样、本样,有真实、真诚、真理、诚信之意。

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真,是一种高尚的人品和人格,是一种人生的理想和境界。

纯真,现代则多用来形容本性善良、纯洁真挚的孩子。

我们选择用纯真来表达我们的教育思想,是想表达我们对于生命之初那份纯真的尊重,对教育真、善、美目标的追求,对理想教育那一份纯真的执着,期待通过我们的教育实践架起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让教育少些功利,回归教育的纯粹与本真。

教育的本真是基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与守护。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托尔斯泰)。

教育源于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对生命纯真的尊重就是尊重先天禀赋中可贵的品质。

儿童对人单纯真诚、充满善意,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他们无忧无虑、快乐单纯,他们精神十足、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他们不囿于成规、敢于尝试……纯真教育主张,纯真犹如自然的种子,播种于每个人的心底,只要悉心呵护,就会破土萌发并绽放出五颜六色的生命之花。

回归教育本真心得体会

回归教育本真心得体会

在繁忙而喧嚣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在这其中,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教育的本真。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回归教育本真”的口号,旨在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回归教育本真的内涵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培养学生的个性。

2. 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3.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5.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的立身之本,回归教育本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二、回归教育本真的实践体会1. 教师角色的转变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2. 课程设置的创新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要减少应试教育的痕迹,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3. 教学方法的改进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育评价的改革回归教育本真,要求我们改革教育评价体系,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转向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

回归教育本真 渲染生命底色--麻城市第三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

回归教育本真 渲染生命底色--麻城市第三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

21特别策划JUJIAO 聚焦2021-05·湖北教育回归教育本真 渲染生命底色——麻城市第三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文/麻城市第三小学 李伟霞麻城市第三小学,地处麻城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创建于1962年,五十多年来,学校饱经岁月的沧桑,栉风沐雨,四易其名,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由一所村办小学逐渐成长为麻城市的窗口学校。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2138名学生,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城区建制公办小学。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如何创新开展德育工作,如何挖掘德育的新内涵,如何寻找德育的落脚点,这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校教育如果偏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趣乐交融的文化生活、真实体验的社会生活,将是难以想象的。

学校要努力创设一个课内外、校内外协调一致的育人环境,与家庭和社会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处于一个和谐的教育场的作用之中。

育人先育德,为此,麻城市第三小学把德育工作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结合麻城市教育局“4610”生活体验式德育工作要求,挖掘自身特色、地域特点,创造性地调度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目标——生活育人。

学校德育从生活入手,把“生活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径,将活动融入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融入校外社会生活的全过程,让学生回归生活,促进学生自主、自信、自律、自强良好品质的养成。

在校园生活中拓展德育途径近年来,学校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育人这个大舞台上不断探索、追求、创新和发展。

学校以校内生活为主体,以周边社区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新时期德育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校内生活场景的教育,社区资源的发掘、整合与运用研究,科学有效地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与模式,拓展课程空间和渠道,让德育回归教育的本真,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通过学校、社会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中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认知,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研修日志我通过学习《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深化》讲座,受益匪浅,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刘老师讲的教育要回归本真。

这就应该做到三点,即:把孩子培养成孩子,把老师培养成老师,把学校办成学校。

(1)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孩子还有童年吗?问一下各位家长,您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您的孩子的童年呢?很多人也许要说,我那时候没有条件,耽误了学习,现在不能让孩子留下遗憾,不能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

“孩子不是未长成的大人”,他们不应该像大人那样玩命的工作。

(2)教师还是不是教师。

韩愈对老师的定义是传道授业解惑,除此之外无他。

可是现在学校的教师,很多在传到授业解惑之外,还在孜孜以求的追求成绩,因为这关系到量化评比,关系到奖金职称等等。

这都是老师不是老师。

(3)学校不是学校。

很多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唯利是图,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

总之,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存在很多缺陷和误区,我们都应该搞清楚教育的本真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