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课走进化学世界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ppt 课件 幻灯片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ppt 课件 幻灯片

习题一
• 选择题1-10 • 作答时间:5分钟 • 习题讲解…
第二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 例题3: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索
澄清石灰水
习题二
• 选择题1-10 • 作答时间: 5分钟 • 习题讲解…
第三讲:走进化学实验室
• 认识常见化学仪器(填写名称) • 常见仪器的分类:
6、集气瓶(收集存放、反应) 不能加热,配套玻璃片 7、铁架台(过滤、加热) 8、量筒 不能加热和反应、量程、平视 9、胶头滴管(吸取滴加) 垂直上方、洗净、不平放 10、漏斗 三脚架、铁架台 11、蒸发皿(蒸发、浓缩、结晶) 加热、容量、搅拌
12、托盘天平 精确到0.1g 左物右码 13、玻璃管 用水润湿 14、石棉网 15、锥型瓶 16、烧瓶 17、温度计 18、水槽
• • • • • • • • 1、反应仪器(直接加热、间接加热、不可加热) 2、存放仪器(固、液、气) 3、加热仪器 4、分离仪器 5、计量仪器(固、液) 6、取用仪器(固、液) 7、夹持仪器(台、夹)(反应、溶解、集气) •

• •
擦干、夹位、倾(固横+液1/3 45°)、方向 2、试管夹 位置、长柄 3、玻璃棒(搅拌、引流、醮取) 不触碰 4、酒精灯 容量区间、外焰、灯帽、湿抹布、引燃 5、烧杯(配置、反应) 擦干、间接
例题讲解
• P14 例2-4 • 随堂训练 • 选择题1-9 • 讲解
第一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的生产 • 伴随现象: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 沉淀。 • 例子: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 •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
例题1: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
第三页,共31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观形观哪察状察些蜡、蜡变采收烛硬烛化检气中蒸含用集的度燃?验体水汽量检验生成的排气颜等烧水 体色 ; 时比点 的法、 点 发较燃 白状 燃 生二蜡 烟态 时 了氧烛 ,、 ,化刚 探碳熄究含检气中气量灭是量验体氧含的时的不同
产 CO2、还是H不2O同、 物 或者冷凝的石蜡?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 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
第六页,共31页。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 中有“可、易、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以
燃烧,糖能溶解及水。
7
第七页,共31页。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组__成_、____结__构、_____性_质、 ____变__化__规__律____的科学。
27
第二十七页,共31页。
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
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试。管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玻璃。棒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胶头滴。管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集气瓶。
5、取粉末状药品 药匙或纸槽 。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丢弃不 放回不带走.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 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二、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三、中学化学常用仪器简介 (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除上述九种外还有以下十几种
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注意事项
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割
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
止血贴。
3、烫
伤: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
4、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并请医生 处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 1、取用药品的“三” 不原则:不摸不尝不猛闻
•2、注意节约药品:
•⑴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⑵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 盖满试管底部。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 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
a
3、利用右图装置,怎样操
b
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澄清石灰水
先从b端吸气一段时间,看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再从a端吹气同样长时间,看到澄清石灰 水明显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规则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及区别。
2.能对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进行判断。
笔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ppt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解析:(1)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试管可直接加热;(3)用
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是量筒;(4)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答案:(1)g (2)d (3)c (4)h
集气瓶(气体)
用 加热仪器:酒精灯
仪 器
托盘天平(称质量) 计量仪器 量筒(量体积)
分离仪器:漏斗
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状固体)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状或较小颗粒状固体)
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
一二三四五六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二三四五六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燃烧中,观察蜡烛的火焰;熄灭后,观察 现象。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过程。
一二三四五六
(2)结论。 ①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②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 ③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 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
研究的范畴;D 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C
一二三四五六七
归类示例二 物质的变化
【例 2】 (河南中考改编)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一般利用化学反 应获得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解析:火力发电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燃烧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课件(共7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课件(共78张PPT)

10.蒸发皿
用途: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 能耐高温,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②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 架或铁架台固定。
③ 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 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④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不能 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 坏实验桌。
⑤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剩下的水分。
⑥要使用预热过的坩锅钳取拿热的蒸发皿。
⑦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 容积的三分之二。
量筒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的凹液面 相平。
错误读数:仰视或俯视 仰视时,读数偏小,真实值大。 俯视时,读数偏大,真实值小。
8.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作一些气体 的反应容器。
防止炸裂(实验时可以先铺一层细沙或放 少量的水)
9.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生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 活动” (一)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奖励优惠政 策,做到 宣传到 位,确定 到位,发 放到位 ,管理 到 位,切实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 顾之忧 。要按 政策和 程序足 额落实 兑现当 年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养老保险金” 补贴,计 划生育 手术奖 励费,放 弃生育 指标奖 励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因此描述物质性质要注明条件。
温度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 0℃沸点为100℃
大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变 化而变化。
三、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用途体 现性质。
如乙醇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乙醇可以作 燃料。
问气体气味时的正确操作:用手在瓶口轻 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以及能否燃烧、燃烧产物的状态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8.4ml、 55.3ml
有1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如果 要量取8ml的水,选择哪种量筒较好?
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则该同学实 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小于8ml ?
二、给物质 加热
观察下图,想一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什么事项?
1、酒精灯的 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
A、蒸发
()
B、变形
C、水变成冰
0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2
A、产生耀眼的白光
D、物质燃烧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 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shìyè) • 向盛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二页,共二十一页。
交流 共享 (jiāoliú)
12/10/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
12/10/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绿色 化学 (lǜ sè)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
畅谈 收获 (chàngtán)
12/10/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它与数学、物理、生物有什么不同。把用聚硅氧烷薄膜制成的鸟笼浸在鱼缸中, 氧气能透过鸟笼,维持金丝雀的生命。类似的聚硅氧烷已经用于太空船的隔热屏,它能耐太空船重返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
中国科学院北京(běi jīnɡ)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93 年底至1994年初,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 手段,在Si重构表面上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取得了世 界水平的成果。
12/10/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12/10/2021
No 大气层时所产生的8300℃的高温达三分钟之久。例如一条光缆同时可容纳十亿人通话,也可同时传送
(chuán sònɡ)多套电视节目。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质量为2t的汽车。答: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畅谈收获
Image
12/10/2021
12/10/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物质(wùzhì)构成的奥秘
12/10/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我国的科学工作者通 过STM操纵,用原子绘制出 了祖国地图,用原子书写 汉字“中国”,用分子绘 画(huìhuà)分子小人,运用C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
物质的变化(应注意的几点)
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霓虹灯 通电显示不同的颜色
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浑浊的 泥浆水放置较长时间会产生沉淀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爆胎、锅炉爆 炸等
.
20
物质的变化(常见的化学变化)
可燃物燃烧
.
食物腐烂
钢铁生锈
21
随学随练
例4.判断下列变化那些属于化学变化,那些属于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水煮沸
化学变化:CEGHI
物理变化:ABDFJ
生产化肥和农药——提高 粮食的产量
合成农药——抑制细菌和 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化学对人 类生活的
作用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 环境——是人类生活得更 美好
.
6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定义)
.
化学的定义: 在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 质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 律的科学。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 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毒性、酸性、碱性、氧化
吸附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性、还原性、助燃性等
.
25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可燃性
.
决定 反映
燃烧
26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常温、常压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27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1-2)
.
13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①)
.
液态 气态 液态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水 沸腾,沸腾 时产生的水 蒸气遇玻璃 片又凝结成 液体。
14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②)
块状
实验现象: 蓝色块状固 体变成细小 蓝色粉末
粉末状
.
15
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③)
蓝色硫酸 铜溶液
蓝色氢氧 化铜沉淀
实验现象: 固体溶解, 得到澄清的 蓝色溶液, 加入氢氧化 钠溶液后有 蓝色沉淀生 成。
例2.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
科学家是( C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
12
随学随练
例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7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 的属性或特点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 素组成
化学研究 的内容
物质的结构——物质由分 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 成
物质的变化规律——物质 发生变化时遵循的规律
.
8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
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形状、大 小和用途。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物 理学则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 实例:水是一种物质,而由水冷却结成 的冰块则是物体。
.
9
随学随练
例1.在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D)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B.合成药物 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
10
化学发展史
古代化学 火药 造纸术 炼金术
.
近代化学 原子论和分子
学说 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 纳米产品 高分子材料 绿色化学
11
随学随练
走进化学世界
.
1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 腌制
.
2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 加醋洗
.
3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
吃辣椒辣到了怎么办?
.
4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
化学的作用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 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
5
什么是化学(化学的作用)
氧气可以助燃
.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
28
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可燃性
.
决定 体现
做燃料
29
随学随练
例5.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蔗糖的溶解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氢气的可燃性 D.氧气的氧化性 E.氧化铜是黑色固体 F.蜡烛可燃烧
化学性质:CDF
物理性质:ABE
.
30
THE END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物质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放热 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酒精挥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 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 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22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
23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
24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概念 确定方法 主要内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
出来的性质
来的性质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 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
31.16 Nhomakorabea物质的变化(实验1-1④)
石灰石
二氧化碳 气体
实验现象: 试管内石灰 石表面有气 泡产生;石 灰石逐渐变 小;澄清石 灰水逐渐变 浑浊
.
17
物质的变化(实验1-1结论)
实验①和②的共同特征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验③和④的共同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
18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