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重难点分析.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
一、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年级的学生,基本掌握转化的思想及方法,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的知识基础,而且信息技术掌握较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和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练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评测。
三、教学理念本节课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和相关的网络资源,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四、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出拼前圆形和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并自我消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进一步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①出示思考题:
a.圆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
②思考后使学生明确:
a.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πr)宽就是圆的半径。(r)
c.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πr×r,所以圆的面积=πr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则S=πr2
引入课题:圆的的面积
二、圆的的面积推导过程
1.铺垫孕伏(播放圆形图)
/
2.教学圆面积的含义
(1)投影出示圆形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面积的含义,指图说一说什么是圆的面积,然后教师说明: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提问:“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r,我们怎样测量计算这个圆的面积?”
/
3.演示、探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
巩固练习:如果这个圆的半径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π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
答:它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
8、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呢?
现在我们会求牛最多吃多少草吗?
9、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一、PPT展示学生说出的平面图形。
2、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及实践操作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讲解推导过程中讲的不够透彻,学生理解还不过深入。如果当时在引导上能及时考虑到这一点,并给予更具技巧性的引导,或与能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那么整个课堂讲显得更为饱满。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取得更大的进步。
S=c/2×r
=2πr/2×r
圆的面积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圆的面积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操作总结圆面积公式。
难点是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关健是弄清圆与转化后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方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由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本节课分四个环节来设计教学。
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红颜色的圆,请同学看这圆一周的长度叫什么?这个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第二个环节:新授教学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鉴于此,新授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公式的推导1.准备题请同学们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转化成哪一种图形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本课就用这种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推导圆面积公式第一层次教授转化的方法。
让学生看屏幕上的圆,老师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开,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的近似图形?为什么说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呢?让学生继续观察,我们将其中左边的一个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将一小份移到右边拼起来,现在拼成的图形近似什么图形?由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第二层次运用转化方法让学生进行操作,再通过演示渗透极限思想。
《圆的面积》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docx
解释:学生可能难以将圆的面积与已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面积进行有效比较。可通过举例,如将圆切割成近似的长方形,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与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3)在解决圆的面积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公式,特别是在不规则图形中的应用。
解释:学生在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时,可能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分割、拼接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4.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比较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通过实例讲解、学生互动、练习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灵活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的面积》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圆的面积计算,使学生能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比较半径为2厘米和4厘米的圆的面积,让学生认识到半径与面积的关系。
(3)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圆形花园的面积,使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2.教学难点
(1)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特别是π的理解。
解释: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π的含义。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总结中来。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计算圆的面积时,对π的取值和单位换算容易出错。这说明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练习题,让学生多次练习,以加深他们对π值和单位换算的理解。
(完整)《圆的面积》重难点分析
《圆的面积》重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圆的面积》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圆形是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第一个曲边图形,图形“由直到曲”的背后隐匿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蕴含着巨大教育价值。
在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是从长方形、正方形开始的。
通过在长方形、正方形里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摆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每行个数乘以行数,即长方形的长乘宽来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是所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面积计算的方法。
同时,也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体系。
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圆的面积》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具体说有如下三点: 1.《圆的面积》是知识体系的转折点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直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直到曲”的起点;圆的面积是六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圆柱、圆锥的基础,也是初中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
因此,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中是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圆的面积是在圆的认识、圆周长基础上进行的是形成“由直到曲”认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此外,圆的面积也为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
《圆的面积》是数学思想的渗透点在《圆面积》的学习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的方法,极限思想,对应思想……而对于学生来说其中最为陌生的就是极限思想,这是学生第一次的真切感悟和经历,是从有限到无限,初步渗透极限思想的关键点。
3。
《圆的面积》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促进点在《圆面积》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这是以前学习方法的一个巩固和延续。
但以前的转化都是将“直到直”,而当下要实现“曲到直”,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顾虑—-还能转化吗?转化的学习方法是普适的吗?当问题解决后学生会对“转化"这一学习方法产生新的认识。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圆的面积》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数学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3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r×r
=π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r×8
=π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课。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可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说出长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相对应的关系
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教学打基础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S=πr2
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重难点
圆的面积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一、猜想验证、初步感知1、实验验证(1)师: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系?师:你觉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2)师:对我们的估计需要进行?生: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师:下面请大家先数数圆的面积是多少。
师:数起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数出个圆的方格数,再乘4就是圆的面积)(让学生在图1中数一数,用计算器算一算,填写表格里的第1行。
)(3)师: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作业纸上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圆,同桌合作,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写在表格中。
(课件出示图2和图3)(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三个圆的半径虽然不同,但是圆的面积都是它对应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
3、师:正方形面积可以用r2表示,那圆的面积和它半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结:我们经过猜测——数方格——验证,最终发现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也就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数方格开始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作好准备。
由数方格获得的初步结论对接下来的转化推导相互印证,使学生充分感受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二、实验操作、推导公式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师: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准确算出这匹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积的草了吗?(引导学生发现,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能准确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演示,激活转化思路)3、第一轮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生:剪圆。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4篇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4篇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加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分析、观看和概括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把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熟悉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教学时要留意遵循学生的熟悉规律,重视学生猎取学问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
学法指导: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加学问形成的过程,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力量,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具预备:把圆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示,剪拼并贴成近似长方形。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假如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 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2、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
假如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3.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
假如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3、提问:假如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究竟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想,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答复,师用课件演示。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毋秋红一、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观察、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理念,并渗透极限、转化的数学思想。
3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计算。
三、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关键:转化前后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
1、42 = r2 =2、回忆圆的周长公式并求周长(1)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2)已知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3已知半径怎样求半圆的周长?〔可以出示一个半圆,以便学生说。
〕师:我们已经学会求圆的周长了,你还想学习有关圆的哪些知识?生: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知。
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片,摸摸圆的面积。
看老师出示的两个圆,师:大家看这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吗?说说哪个圆的面积大一些。
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说一说〕师:想不想知道圆的面积怎样计算?〔想〕3、自学交流。
请大家打开数学书,自学书上圆的面积。
出示自学要求:1.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变了?2.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没变?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想不明白的地方〕师生交流:再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把同样一个圆平均分成32〔64、128〕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谁更接近长方形。
〔眼睛微闭想一想。
〕师:为什么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长方形?师:如果要想把圆变成长方形你觉得要分成多少份?学生把眼睛闭起想一想。
〔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
〕4、观看老师演示圆的面积演示器。
把圆在剪拼的过程中变成长方形,圆的面积变化了没有?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谁的面积?〔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圆的面积》重难点解决教学案例25
《圆的面积》重难点的解决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2)、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提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魅力。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前学生所求的图形面积都是多边形的面积,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还是第一次接触到。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来求圆的面积,把圆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
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地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很大的难度,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圆不断细分,使学生看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质疑、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一个圆。
学生看圆回答下面问题:(1)指出圆的周长并写出公式。
(2)用字母表示出圆周长的一半(3)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复习铺垫。
(1)什么是面积?你会计算哪些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写再回答)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S = a2 S = ab S = ahS = ah÷2 S = (a+b) h÷2(2)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回答后,用课件演示:高宽底长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5、小结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章《圆的认识》中的第三节“圆的面积”。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面积概念,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通过实例理解圆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概念,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剪刀、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圆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的面积是多少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2.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1)引导学生将圆模型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
(2)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57页第1、2、3题。
(2)互相检查,讨论答案。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概念2. 圆的面积公式:S=πr²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4cm的圆的面积。
(2)一个圆的周长是31.4cm,求这个圆的面积。
2. 答案(1)S=πr²=3.14×4²=50.24(cm²)(2)r=C÷2π=31.4÷2×3.14≈5(cm)S=πr²=3.14×5²=78.5(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能否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面积》精品教案(通用版)
圆的面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在“猜想尝试——交流改进——有据转化——发展验证——总结应用”的过程中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建立数学模型。
发展学生的转化思想、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研究问题可能经历多次探究,了解刘徽的“割圆术”等圆的面积发展历史,有民族自豪感和开放看世界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面的剪拼转化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剪刀,2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的奥运健儿共打破了43项世界纪录。
这是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中心舞台,(出示课件)读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信息:圆形中心舞台的直径是20米;其中有一个直径1.6米的圆形升降舞台。
生1:圆形中心舞台的面积是多少?生2:升降舞台的面积是多少?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
师:什么是圆的面积?说说看。
生: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课件呈现)(设计意图:基于以往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圆的面积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所以此处的设计比较简单。
)二、合作探索(一)初步探索,独立尝试师:以前咱们也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圆的面积怎么求?有什么好办法?先自己试试看。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
由于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过“将没学过的问题转化成学过的问题来解决”的转化思想,所以对于“圆的面积”的求解一定会有些模糊的初步的想法。
教师此处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逐步清晰“转化”的思路,同时也能感受到“圆的面积”与以往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的不同,聚焦难点,激发进一步研究的愿望。
)师:同学们一定有些想法,可能也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困难,没关系,咱们一起交流一下,说不定就能受到启发。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小黑板、圆、圆的面积演示教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纸张、一体机。
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已学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直线图形的面积,那什么叫做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什么叫做圆的周长?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圆的周长?二、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家新置了一张圆桌,妈妈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
这可把小明难住了,这圆桌面有多大呢?要配的玻璃桌面又该多大呢?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1、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圆的面积,那你想学习有关于圆面积的哪些有关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师把当中有意义的板书出来。
2、师直接给出圆面积的定义,并解释。
让学生再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并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圆面积与这些图形面积的共同点。
3、师问: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接着让学生回忆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说明:这几种图形都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的,但不同的图形它转化成的方法、图形也不相同。
那么要求圆的面积也可以转化成别的图形吗?应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呢?师先引导学生知道教具圆的圆、半径。
(用圆的面积教具演示)然后说明可以把圆分成8、16等份,像这样剪开,想想把它拼成什么图形?再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同样大小的圆(每小组有两个,只剪一个),小组合作,边拼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拼前是什么图形,拼后是什么图形?(2)拼前的图形面积与拼后的图形面积相等吗?展示交流并介绍:A、先指名分8等份的小组汇报,拼成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强调学生理解拼成的图形为什么说“近似于”拼成什么图形。
圆的面积教案 圆的面积教案与反思
圆的面积教案圆的面积教案与反思(一)、分一分拼一拼把圆平均分(偶数份)后,沿半径剪开,再拼成一个不是圆的图形。
1、把准备的圆平均分成4份,沿半径剪开,再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2、把准备的圆平均分成8份,沿半径剪开,再拼一拼,看看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3、把准备的圆平均分成16份,沿半径剪开,再拼一拼,看看拼成的图形更接近什么图形?4、你想象一下,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再这样拼一拼,拼成的图形会怎样?进一步想一想,如果平均分成64份,甚至更多呢?根据你的操作和观察,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二)、想一想根据上面的探究结果,你试着想一想:1、我们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你怎样才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呢?2、圆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2)会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公式的确定性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圆的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圆形纸片(3个,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胶水、剪刀,教师板书演示用的圆(在学生的操作图形基础上放大的4个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的圆)及拼成后的图形。
(五)、导学过程:1、情境引入1(1)、师:同学们,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和圆打交道,也掌握了很多关于圆的知识,今天我又请来一个圆,大家请看。
(课件出示主题图)(2)、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幅图片,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3)、师:题中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求圆的周长,一个是求圆的面积,你能说说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吗?(学生说出圆的周长计算算式。
)(4)、师:圆的周长我们会计算了,你想不想计算圆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面积》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圆的面积》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圆 形是学生在学习中所接触到的第一个曲边图形,
图形“由直到曲”的背后隐匿着丰富的内容
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蕴含着巨大教育价值。
在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是从长方形、正方形开始的。
通过在长方形、正方形 里摆单
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摆单位面积的 小正方形每行个数乘以行数,即长方形的长乘宽来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是所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把两 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梯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进一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面积计算的方法。
同时,也在学生的头 脑中建立了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体系。
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圆的面积》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具体说有如下三点:
1. 《圆的面积》是知识体系的转折点 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直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直到曲” 的起点;圆的面积是六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圆柱、 圆锥的基础, 也是初中学梯形面积
六年级 ---------- k 圆的面积
几何学
>正方形面积 直边 八
图形
曲边
重难点:体会极限思想,
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
推导过程。
图形 四年级 长方形面积 三角形面积 五年级 组合图形面积
VZ
平行四边形面积
习平面几何的基础。
因此,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习中是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认识、圆周长基础上进行的是形成“由直到曲”认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圆的面积也为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 《圆的面积》是数学思想的渗透点在《圆面积》的学习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
的方法,极限思想,对应思
想……而对于学生来说其中最为陌生的就是极限思想,这是学生第一次的真切感悟和经历,是从有限到无限,初步渗透极限思想的关键点。
3. 《圆的面积》是培养学习方法的促进点在《圆面积》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这是以前学习方法的一个巩固和延续。
但以前的转化都是将“直到
直” ,而当下要实现“曲到直”,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顾虑——还能转化吗?转化的学习方法是普适的吗?当问题解决后学生会对“转化”这一学习方法产生新的认识。
综上,《圆的面积》无论在知识上、数学思想上还是学习方法上对于学生都是非常关键的,蕴含着丰富育人价值。
二、难点分析:
圆的面积的教学同样要以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为基础,但却是最难的。
因为以前所学到的平面图形都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圆能不能转化为已学图形呢?如果能,怎样转化呢?这些都是困扰学生的难点问题。
这些难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由知识点本身决定的
圆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边图形,其独有的“曲线” 特征对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我们首先对比一下各版本涉及这部分知识点的教材:人教版教材
北师大版
tn ⅛ 5 *1⅛tt⅛iWΛ < Jlk —F ∣L**4fr⅞ L
■1 '■ ≡ ft — u IH-H.-1 >4¥ l ⅞ t ⅞Al i I Y⅞
J0 π JX -√4aLJ i⅜f . J! l ⅛Λ⅞rι⅛⅛ *t i i-⅛-j
ψ √- Q ^V ⅝⅛
T v ∖∕ ■- Lr
⅛B⅛ • ■ _■八• 一* -IU , J
52« *≡ K ■ *■ ⅞-t⅞ ⅞ 4 Ed ∣∏∙ ∙ h M l ≡-1-14 *->
JH t⅞ Ab :Lqot ⅞s ∣ ⅛JLf*⅛'J ,:伞M r
A⅛d V⅛<Φ ILrt r ⅞ 片暑A∙*⅞∙. #-T
4<⅛Λ⅛⅜I 4 ⅛L 4 1 InB RIVi4fe⅞∣∣⅞9lMi < ,
…r∙… 八. '∣l ip ∣∏'tl ,l∕p
-,⅛⅛^⅛ ■「i ,J B if;: IUnIil !l≡
1∣⅛? ⅝ JbfK I ■ ⅛⅞r f ψ⅛
w IIP Waj Ja (IwIM⅛τ∣ 11
以上版本教材包括课改前的教材都采用了将圆形通过沿直
径平均分成若干份,通过拼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面积
计算公式。
然而,对于能否转化成标准的直边图形学生非常难理解,
苏教版教材
浙江版教材
这需要学生用直观的“有限等分”去想象和理解抽象的无限等分”,其中的思维跨度是人类历经千年才自然实现的,这与现代学生在短时间内就需要理解和掌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的困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课改后某些版本的教材,如苏教版教材和浙江版教材又增加了如下的教学内容。
这正是教材编者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是教育结果由“结果向过程”转变的体现。
(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决定的
美国数学家G •波利亚说过:“看似结论是可行的,这似乎是事实,但是人们怎么会发现这些事实呢?而我自己如何才能想到或发现它们呢?”。
现实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弱,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总是借助于对直观事物的了解。
因而学生对于抽象的无限分割是
很难理解的,而理解的过程又恰恰是本内容学习的关键点。
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基于以往经验的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总是不敢将圆剪开,也就不可能想到将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
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而当教师给出分割图后,大部分学生认为不能转化。
因为圆的便是弯曲的;少数学生认为能够转化,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才能把圆拼成学过的图形。
这样看来学生自主探究圆的面积公式是有难度的。
应用原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和思维是确定
的,但如何在操作中把圆的曲边变成直边是学生最大的思维障碍也是教学中公认的难点。
2. 基于对学生调研的分析
课前,对教学班级进行了前测,题目如下:
k IΓ≡β≡Γ t* F WrJl ≡ - V<,I < «■ t T.K »S ⅛ =, F■巧■
■*14______
«・-∙∣M
而其过程的掌握也只是看书得来的,而不是自己想到的,与我以往教学实践是相吻合的。
综上所述,《圆的面积》在学生几何知识的构建体系中是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环。
由
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
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师简介:
王彦伟,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首批进站成员。
曾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课改先进个人,东城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东城区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
参与人教版教材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及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1-4册教材编写。
曾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上做展示课《可能性的大小》;曾获得北京市教学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论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北京市获奖,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指导多名教师获全国、市级赛课一等奖。
吴建成老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北京市骨干教师。
现任职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数学教学主任,连续十几年被聘为东城区兼职教研员。
曾获得东城区“东兴杯”教学大赛中获决赛一等奖,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全国微课一等奖,北京市录像课一等奖,东城区教育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东城区育人奖,东城区教育新秀,东城区优秀教师,北京市基本功比赛高段二等奖等近三十余项奖项。
撰写的40 余篇论文先后获得多个全国和市、区级奖项,先后承担市、区级研究课30 余节次,工作业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