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与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发展经济学要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1,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对象。
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3,什么是发展中国家最广泛的概念:与发达国家相对应,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狭义的概念: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又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4、怎样认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特征,中国为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哪个特征不符合)答:发展中国家是指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以后的经济不发达,经济面临发展的国家。
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的就业;(5)对农业的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首先我国虽然GDP很高,但是人均GDP却非常低下,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再者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高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生产率水平低下,失业率奇高,很多人还是依赖农业生产过活。
还有我的市场经济不发达,体制不健全。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很大,这点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定义。
(发挥)5、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意义是什么?(经济发展6个方面,并结合6方面讨论区分的意义)答: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结构的转换和全面的进步。
后者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
既着眼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1、发展经济学:就是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简言之,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
(狭义)广义:研究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包括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研究的是一般规律。
2、发展经济学繁荣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1)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钱?市场?)(2)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计划配置资源)(3)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
即:发展进口替代性产业。
(市场)3、发展经济学的调整期60年代中期以后至80年代初发展战略为“重视市场机制”、“对外开放”、“自由贸易”。
4、发展经济学的深化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5、为什么说发展问题很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生产力水品低下。
如何让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而在国际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上的主要目标。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完成工业化这个目标,与世界富国的差距反而有了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上的进展缓慢,带来负面效果:从国内讲,民族自信心受打击,使本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难以满足,从而在政治稳定上带来不可测因素;从国际上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是对世界长期的稳定和发展也构成了不利的因素。
第二章1、人类发展指数: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于1990年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指标体系。
该指数有三个指标构成: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平。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更广泛的结构性变迁的内涵(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手段、方法、投入、技术、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2.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其后进行了一些修正。
由三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人类发展指数只是用来度量相对的人类发展水平,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发展水平。
3.库兹涅茨假说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且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低,贫富差距大。
科技不够发达,例如,苹果,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其专利权可以什么也不做就从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得到的利润中拿走大约70%到80%,而工人的工资在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费用只剩下皮毛。
中国现在的经济大多是这样,帮人生产,缺少智力成果。
而且发达国家人民工资高,蓝领(技术人员)工资不必白领低,有一些留学生宁愿在发达国家洗碗也不愿回国。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因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的经济成果遭到严重败坏,未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并且破坏了自然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例:黄河水位上涨,沿岸居民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小康社会。
但现在是总体小康(即低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全面),东西,城乡差距大。
贫困本质;中国贫困的本质是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大量的财富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人窃取,其他人再分配其他的部分,因此,只进行再分配是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的,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生产力属性资本两大属性生产关系属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具有内在的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通过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辩证法表现出来。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可以通过提高资本投资、劳动力率、科技进步等方式实现。
2.发展: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指标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提高。
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概念。
3.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选择实现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发展模式包括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技术创新驱动型发展等。
4.结构转型:结构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经济转变的过程。
结构转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础。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社会公平和满足下一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经济学的重要议题。
7.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贸易可以带来资本、技术、市场和劳动力的流动。
9.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新产业和就业机会,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0.贫困陷阱:贫困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为贫困和落后而无法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恶性循环。
贫困陷阱可以通过改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来打破。
以上是一些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的归纳,每个概念都对于理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将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
2;产出结构的变化。
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
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
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
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
(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第三;自由与发展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
2;经济机会。
3;社会机会。
4;透明性保证。
5;保护性障碍。
(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
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I (t ) = S (t )⏹ K (t+1)=(1-δ)K(t) +I(t)⏹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发展经济学重点

1.发展经济学: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叫发展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2.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3.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4.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output)的增长4.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5.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城乡发展失衡,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区别: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
7.贫困恶性循环8.“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9资本形成的来源:形成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I=S+(M-X) 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物质资本一国的投资能力(即资本形成的能力)决定于国内储蓄水平加上国外的净资本流入量(进口大于出口是一国取得国外资本的唯一方式)10.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储蓄,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储蓄集中,金融机构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11.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12.劳动力的闲置就是失业,有自愿闲置和非自愿闲置之分。
发展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初级贫困:家庭收入不足以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必需。
2.次级贫困:家庭贫困本可以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必需,但由于一部分收入被额外的话费掉了而没有达到。
3.绝对贫困: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资源。
4.相对贫困:缺乏为了参与社会广泛认同的活动和享受社会公认的普通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资源。
5.功能分配:产出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即不同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等各自按其对生产的贡献所得的报酬。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收入。
7.相对收入原则:如果一个国家所有人的收入或财产一夜之间翻了一番,我们认为分配的不均程度没有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分配不均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只有收入份额才有意义。
8.累退原则:若甲的收入或财产不高于乙,从甲到乙的收入或财产转移称为累退原则。
累退转移使分配状况恶化。
如果一种分配状况能够由另一种分配状况通过累退转移得到,则前者比后者更不均等。
9.传统部门: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
10.现代部门:以现代化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
11.生存工资: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工资又被称为生存工资。
12.生存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又被称为生存部门。
13.进口替代: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14.出口促进:15.外援:发展援助,以减少贫困和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进行的从较发达国家向较不发达国家的资源转移,包括捐赠和优惠贷款两种方式。
16.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
17.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18.自然资本: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19.正规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以正式形加以确定的行为规则,包括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正式合同等,以及根据法律而实施制度的的机构,如企业。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赋予成人识字率2/3 权数,入学率1/3 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 来表示(即人均GDP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1、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2、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 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 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衡量发展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系列指标4、千年发展目标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章1、什么是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部分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特性发展经济学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发展为富足,由落后发展为先进的一门经济科学.1.研究对象:(1)有关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描述.(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3)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发展要素剖析.(4)宏观调控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研究.2.主要特性:(1)发展经济学着重于长期研究。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短期和中期的经济问题,对人口和技术进步等都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而发展经济学则研究长期问题,人口和技术是其研究的重点.(2)发展经济学强调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时总是结合发展中经济这一特定条件加以取舍.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中国家的个案研究,其一般原理虽然可以普遍运用于各发展中国家,但更强调各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阐述.(3)发展经济学注重非经济因素。
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分析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变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二、发展的含义(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发展?)(1)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即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全面改善。
(2)不管发展如何定义,发展的意义如何解释,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
(3)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发展,只有在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只有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才谈得上其他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来衡量发展?(一)国民生产总值1.优点2. 缺陷(1)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2)由于统计技术上的困难,地下经济无法计算在内.(3)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代价.(4)进行国际比较时汇率不能反映国家间的真实收入差别.(5)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内容.(二)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用人们在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②刘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④谭崇台:[1]低下生活水平[2]低下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研究对象: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①内在需求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⑤不发达的永久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发展目标: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②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罗斯托增长阶段论: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工业化与增长: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中国目前的危机:内需+外需的不足标准: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①收集数据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④生活需求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衡量社会福利: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①婴儿死亡率②预期寿命③基本识字率2)人类发展指数:健康、只是、人均收入3)人类基本需求发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人类贫困指数: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②成人识字率③剥夺指数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衡量不平等:1)收入分配:①库滋涅茨曲线: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③基尼系数: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绝对平困的定义: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贫困的计量:①人类发展指数②消费贫困线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古典观点:①亚当·斯密:资源+能力=财富②大卫·李嘉图:边际利益递减③托马斯·马尔萨斯: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④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增长模型:①哈罗德·多马模型[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4]规模报酬不变[5]不考虑技术进步[6]不存在折旧问题[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②索罗模型[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2]索罗余值等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时期:①40—60年代:结构主义时期②70—8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时期③80—现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早期: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20世纪50年代: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20世纪670年代:依存理论工业化模型:1)面对的现实因素: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评价↑: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均衡增长: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①区别: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资本:1)资本积累:①物质资本②基础设施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3)概念:①狭义:机器、工具设备等②广义: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③金融意义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基础设施投资: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③对农民更友好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政府决策考虑:①社会目标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③最佳投资时点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①吸引投资的能力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项目的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蓄:①国内储蓄[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②国外储蓄养老金的涌现: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①银行[1]桥梁作用[2]管理储蓄和风险[3]脆弱的体系②保险公司③投资银行金融抑制: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①原因:[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2]通货膨胀[3]负的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改革:①含义: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②表现:[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③测度标准:[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④政策主张:[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5]核心:自由化机构和市场⑤经验教训[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⑥前提条件: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旧观点: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新问题:①人口转折: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人口问题:AIDS、妇女失踪、饥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①城市化总趋势:[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②流动的动力:[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3]消费结构的变化③城市化后果:[1]失业[2]地区条件恶劣④解决办法:[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人力资本:①概念:[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①卢卡斯模型健康和健康护理:①原因:[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②改善方法: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教育成本: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②教育渠道拓展③教育私有化④女性的去贫困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①超收益②政治压抑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正面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环境与发展: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资源定价: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失灵的原因: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市场和政府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和解释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和解释第一章1.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生活水平的低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穷人与少数富人生活水平的鸿沟也较发达国家大。
最后,大范围的贫困。
所谓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
2002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23。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都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出生率,同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传染病的控制,两类国家在死亡率上的差别要小得多,这便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结果是在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却未得其用。
劳动力利用不充分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公开失业,指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人们得不到工作机会;另一种是低度就业或不充分就业,指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指劳动者虽然在形式上得到充分就业的工作时间,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甚至接近于0。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从生产结构看,低收入国家(中国和印度除外)农业在GDP中份额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从就业结构看,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在发展中国家多达50%~70%左右;从城市化水平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要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作者:蛇从梁*作品编号:125639877B 550440660G84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
④带来的现实问题、由于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多走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虽然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世纪60年代中期按照那理论而做出决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
而经济比较开放、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2、第二阶段:新古典主义复兴时期(1960s中期至1970s末)①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发展经济学家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
从1960s开始,一些新的问题被纳入发展的范畴,如库兹涅茨(Kuznets, S.)、钱纳里、克拉维斯(Kravis, I. B.)等开始研究收入分配问题;辛格(Singer, H. W.)开始研究二元程度扩大问题;就业问题、增长中的再分配问题、满足基本需要问题、经济稳定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等也成为人们研究发展的对象。
②重新估价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三方面的作用(有效配置资源并提供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有效完成政策目标并避免直接控制下出现的低效率和腐败现象;提供广泛的信息而成本不高)。
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机制是一种更为可取的经济发展工具。
重视市场不等于取消计划和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应当培育、增进、加强和利用市场—价格机制。
③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和农民成为“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舒尔茨)。
强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现在发展中国家及国民经济发展的绝对必要条件。
在决策方面应将重点转移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再强调迅速工业化。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产品对人口转移、资本积累、投资增长和工业化的积累作用。
只要采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合适的政策,农民利用土地、劳动和技术的能力是明显的、巨大的。
④强调国际贸易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对进口替代战略的批评(价格体系的扭曲,不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是保护新兴产业而是保护低效率)。
在贸易战略上从进口替代,转而采取出口鼓励。
出口鼓励战略的好处,如普雷维什、哈伯勒(Haberler, G.)等的观点。
东南亚和东亚一些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的经济成就。
3、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时期(1980s至今)①强调发展的制度因素②新增长理论骤然兴起③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重视经济发展的含义:(托达罗)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严、扩大选择自由。
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衡量发展的指标(一)衡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仍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二)综合指标或指标体系1.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的16项指标体系2.世界发展指标体系3.物质生活质量体系4.人类发展指数(HDI):由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水平等三个指标构成。
该指数试图对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
有增长而无人类发展的情况:1. 无工作的增长:没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2. 无声的增长:没有与民主自由的扩大相联系3. 无情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日益加重4. 无根的增长(rootless growth)5. 无未来的增长:以自然资源的耗损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损害了当代和后代人的生活条件和健康。
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比率,它是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计算洛伦茨曲线和对角线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与洛伦茨曲线所在的半个正方形的面积的比率。
基尼系数是0和1之间的任一数值。
0--绝对平均,1--绝对不平等0.50~0.70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0.20~0.35收入分配比较平等贫困线:如果一个人的消费或收入水平低于满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会被视为处于贫困状态。
这个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
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库兹涅茨对现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历史发展模式研究后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在经济增长的初期,收入分配可能有恶化的趋势,以后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形势将逐渐得到改善。
–库兹涅茨以基尼系数衡量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发现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基尼系数的变化表现为一条倒U型的曲线。
如图所示第三章一、什么是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可以用GNP和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二、三个经济增长模型的核心观点和经济意义①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条件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都用于投资;2. 只有劳动、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并且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配合比率是固定的;3. 规模报酬不变;4. 不存在技术进步。
三个变量1. 储蓄率s :s=S/Y S是储蓄量,Y是国民收入2. 资本—产出比率v:v= K/Y其中K是资本存量,Y仍为国民收入3.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gw=△ Y/Ygw=△Y/Y指在s和v既定的条件下,为使计划投资=储蓄,从而实现稳态增长所要求的收人或产量的增长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方程gw =s / v=δs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g=gw=gn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评价优点:简洁缺点:均衡条件难以满足,而且该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能力若资本-产出比为实际中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则在实际储蓄率水平下,由基本方程导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记作g;投入-产出比若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则这样得到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记作gw;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的增长必须与劳动力的增加同步,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gn。
哈罗德认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
根据哈罗德的理论,若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说明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小于企业家意愿的投入-产出比,产出不能达到企业家的意愿水平。
此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加大产出,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增大,形成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更大的缺口。
同理,若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家就会减少投资减少生产,从而使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减小。
这得出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则经济体系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持续产生更大的偏离的结论,这就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
不稳定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在稳定的速度上发展,而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状态。
②索洛模型1. 假设条件(1)假设全社会只生产一种商品Y。
(2)储蓄函数是S=sY,s 是储蓄率<1,常数。
(3)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4)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5)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2. 理论模型sf(k)= △k + nk其中k = K/L = 人均(劳均)资本量△k=k的增加量f(k)= Y/L=y=人均(劳均)产量s =储蓄率n =人口增长率3. 理论含义人均储蓄,可以用于两个部分:(1)人均资本k的增加,每个人所配备的资本设备更多,这被称为资本深化。
(2)每一增加的人口所配备的人均应该得到的资本nk,这被称为资本广化。
2.资本积累稳态: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将不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当资本存量初始水平低于稳态水平,投资大于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