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件控制与控制过程
合集下载
管理学课件第十章控制
• 目的不同 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入控制 反馈控制是对系统的输出控制 现场控制是对系统的作业控制 无忧PPT整理发布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 直接控制
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 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 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 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 果。
第十章 控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作用、管理控制的过程;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4.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
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十章 控制
▪ 第一节 控制概述 ▪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类型 ▪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 第五节 控制技术
(一)预算的种类
▪ 生产预算 ▪ 销售预算 ▪ 费用预算 ▪ 收支预算 ▪ 实物预算 ▪ 投资预算 ▪ 现金预算 ▪ 综合预算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预算的可能危害
1、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 2、预算过于详细,过细过繁的预
算等于使授权名存实亡。 3、预算导致效率低下。 4、预算缺乏灵活性。
无忧PPT整理发布
控制工作的四步曲: —— 建立绩效标准。 —— 衡量实际绩效 —— 比较标准与实际绩效的差异
—— 评估差异结果并采取必要的修正 行动
无忧PPT整理发布
故事案例
▪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
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
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
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
▪ 直接控制
着眼于培养更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 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 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 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 果。
第十章 控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作用、管理控制的过程;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理解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4.了解和初步掌握一些控制技术和方法 。
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无忧PPT整理发布
第十章 控制
▪ 第一节 控制概述 ▪ 第二节 控制的过程 ▪ 第三节 控制的基本类型 ▪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 第五节 控制技术
(一)预算的种类
▪ 生产预算 ▪ 销售预算 ▪ 费用预算 ▪ 收支预算 ▪ 实物预算 ▪ 投资预算 ▪ 现金预算 ▪ 综合预算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预算的可能危害
1、让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 2、预算过于详细,过细过繁的预
算等于使授权名存实亡。 3、预算导致效率低下。 4、预算缺乏灵活性。
无忧PPT整理发布
控制工作的四步曲: —— 建立绩效标准。 —— 衡量实际绩效 —— 比较标准与实际绩效的差异
—— 评估差异结果并采取必要的修正 行动
无忧PPT整理发布
故事案例
▪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
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
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
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管理学第07章控制
控制的对象不同,为它们建立标志正常水平的标准的方法也 不一样。
(一)确定控制对象 控制标准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特征。
1.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2.资源投入 3.选择控制重点
组织无力、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成员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只能
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
思考题:根据扁鹊的故事讨论那种管理控制的效果最好?为什么?
管理学
8
二、制定控制标准依据的原则
(一)反映计划要求的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计划为前提的,控制活动的一个重要 目的就是要保证实际活动按照计划要求进行。
(二)控制关键点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都不可能覆盖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但是,控制活动必须要覆盖管 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而我的中兄的医术和治疗,是最擅长于治疗患者的病情初起之时,及时将疾病清除于 未祸之先。一般的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在本乡小范 围内传播。
但是,我治疗的疾病病例,大都是治疗于患者病情严重之时。一般的人都看到我在病 人经脉上扎针或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或者动手术,操作过程能够眼见目睹。所以大家都以 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名气也就传遍了全国。
第七章 控制
管理学
1
第七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就是为了改善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 展方向,在受控对象发生偏差时,设法使其复原的过程。
管理学
2
二、控制的特点 在正式开展控制之前,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楚了解管理控制的特 点,并在后续的控制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标准。
管理学
8
(二)控制标准的形式 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计划活动的要求,控制标准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1.定量控制标准 2.定性控制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控制标准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特征。
1.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2.资源投入 3.选择控制重点
组织无力、也没有必要对所有成员的所有活动进行控制,只能
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
思考题:根据扁鹊的故事讨论那种管理控制的效果最好?为什么?
管理学
8
二、制定控制标准依据的原则
(一)反映计划要求的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计划为前提的,控制活动的一个重要 目的就是要保证实际活动按照计划要求进行。
(二)控制关键点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都不可能覆盖管理活动的所有细节,但是,控制活动必须要覆盖管 理过程中的关键点。
而我的中兄的医术和治疗,是最擅长于治疗患者的病情初起之时,及时将疾病清除于 未祸之先。一般的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在本乡小范 围内传播。
但是,我治疗的疾病病例,大都是治疗于患者病情严重之时。一般的人都看到我在病 人经脉上扎针或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或者动手术,操作过程能够眼见目睹。所以大家都以 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名气也就传遍了全国。
第七章 控制
管理学
1
第七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就是为了改善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 展方向,在受控对象发生偏差时,设法使其复原的过程。
管理学
2
二、控制的特点 在正式开展控制之前,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楚了解管理控制的特 点,并在后续的控制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标准。
管理学
8
(二)控制标准的形式 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和计划活动的要求,控制标准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1.定量控制标准 2.定性控制标准
第14章 控制过程《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14章
14.1 控制的基本要素
14.1.1 控制的本质
1)什么是控制 •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方向
发展。而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主要是监督活动过程,并纠正偏差,以确保组 织计划完成。控制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控制与目的紧密相连;控制能 够监督和纠偏;控制是一个过程。 • 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设计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见表14-1 。
表14-2
四种库存与控制方法
类型
目的
控制方法
原材料库存 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 Nhomakorabea模具与系统采购
在制品库存 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可管理的阶段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实现大批量、高效率
制成品库存
高级制造规划系统
的生产
在途库存
产品分销
运输和分销控制系 统
14.4.3 审计控制
1)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审计检查方法。 (2)审计调查法。 (3)审计分析法。 (4)抽样审计法。
14.2.2 衡量实际绩效
2)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 在实践中,绩效衡量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这么简
单,还必须使绩效的衡量更有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服 务。但如何提高衡量工作的有效性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 (1)利用预警指标。 • (2)确定衡量频度。 •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4.2 作业控制
1) 成本控制 • 成本控制是指使用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制定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相关责任等实现对组织 活动有效控制的目的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制定控制标准。一般组织可 以采用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第14章
14.1 控制的基本要素
14.1.1 控制的本质
1)什么是控制 • 控制作为科学的概念,是指在确定的条件下,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方向
发展。而管理活动中的控制,主要是监督活动过程,并纠正偏差,以确保组 织计划完成。控制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含义:即控制与目的紧密相连;控制能 够监督和纠偏;控制是一个过程。 • 管理专家斯蒂芬·P.罗宾斯提出设计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见表14-1 。
表14-2
四种库存与控制方法
类型
目的
控制方法
原材料库存 提供生产需要的材料 Nhomakorabea模具与系统采购
在制品库存 将制造过程划分为可管理的阶段
车间管理控制系统
按照顾客要求提供产品,实现大批量、高效率
制成品库存
高级制造规划系统
的生产
在途库存
产品分销
运输和分销控制系 统
14.4.3 审计控制
1) 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的主要方法有: (1)审计检查方法。 (2)审计调查法。 (3)审计分析法。 (4)抽样审计法。
14.2.2 衡量实际绩效
2)衡量绩效的有效性 • 在实践中,绩效衡量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这么简
单,还必须使绩效的衡量更有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管理者服 务。但如何提高衡量工作的有效性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 (1)利用预警指标。 • (2)确定衡量频度。 • (3)及时处置衡量结果。 • (4)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14.4.2 作业控制
1) 成本控制 • 成本控制是指使用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制定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相关责任等实现对组织 活动有效控制的目的的管理活动与过程。 •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制定控制标准。一般组织可 以采用预算成本或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第十四章_控制与控制过程
13
厂房设备 工艺装备
铸造 发动机
人力
原材料 能 源
锻造
协作件
机加
底盘
汽车
销售
资金
计划文件
技术文件
热处理 车身
产品开发
市场研究
油漆
汽车制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
14
14.1.3
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 现场控制 反馈控制 前馈控制
分类原则 按纠正措施的 作用环节分
按控制对象全面性分
按主管人员改进他们将来 工作方式不同分 按控制来源分 按业务范围分
组织的活动(符合组织计划和预期结果的 要求)
29
2.选择控制重点 (1)获利能力 (2)市场地位 (3)生产率 (4)产品领导地位 (5)人员发展 (6)员工态度 (7)公共责任 (8)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30
3.制定标准的方法 (1) 统计性标准 (2)根据评估建立定性标准 (3)工程标准(预测标准) 机器的产出标准,工人的操作标准, 劳动时间定额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33
有效控制原则
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控制应能反映不同计划类型、不同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2、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例外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实际; 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相结合,并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3、应具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控制工作本身是变化的,其依据的标准、衡量方法都可能变化; 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控制工作应适度,以提高经济性。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注意低层级控制标准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地位;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员工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
管理学第五单元第十一章 控制理论
14
二、同期控制(同步或现场控制)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①监督: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②指导: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①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第十一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
目录
一、管理控制概述 二、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三、管理控制的过程
2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内涵 内涵:通过监测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 计划和 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即: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效 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 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 间。在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 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8
2)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了解)
1)目的性 2)准确性、及时性 3)整体性: 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 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 动的各个方面
①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可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③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但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并不意味对员工 可以放任自流。 员工的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并有 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32
4
三、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1、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 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2、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 得到实施。
二、同期控制(同步或现场控制)
工作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如管理者亲临现场)。 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
①监督:按预定标准检查工作; ②指导: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经验指导下属 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
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①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 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对立情绪。
第十一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
目录
一、管理控制概述 二、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 三、管理控制的过程
2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内涵 内涵:通过监测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 计划和 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 即: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效 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 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制定出目标到目标实现前,总是需要相当一段时 间。在这段时间,组织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可 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8
2)适应环境的变化:
七、管理控制的特点(了解)
1)目的性 2)准确性、及时性 3)整体性: 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从控制的主体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 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 二是从控制的对象看,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 动的各个方面
①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可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 ③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但鼓励和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并不意味对员工 可以放任自流。 员工的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并有 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32
4
三、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1、计划和控制密不可分,计划越是明确、 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越好; 2、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越容易 得到实施。
管理学--控制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一旦产生 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使组织回到既定的运行方向,保证
组织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能够有序和 高效地进行,组织如果缺少有效的控制,就可能 偏离组织的既定计划与目标,严重者可能产生组 织混乱。
(一)组织的目标和计划都是在对未来一定时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
定的,但是组织面临的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计划、目标能够
适应变化的环境,管理者就必须通过控制活动来适时的对计划、目标
进行修正和调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二)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通过授权来提高管理效率,并 利用绩效考评以及相关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员工恪尽职守。离 开了控制,分权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可能导致组织权力“分而不 合”。组织分权程度越高,控制的必要性就越强。
(二)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更好的 培养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
,以系统的观点来展开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
善而造成不良的后果的控制活动。
四、任务控制和战略控制
(一)任务控制
任务控制也可以称为运营控制、作业控制,是基层管理者 对生产作业和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进行的控制活动。任务控制 通常以时间控制为主,其依据的信息通常来自组织内部。
(三)制定控制标准
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考核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控
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大类。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 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定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 、价值标准、时间标准等。 制定控制标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统计计算法、经验 估计法、工程方法。
第十八章 控制系统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概述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是以正确的标准衡量计划的执行过程,一旦产生 偏差,及时纠正偏差,使组织回到既定的运行方向,保证
组织计划目标的实现。
二、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活动能够有序和 高效地进行,组织如果缺少有效的控制,就可能 偏离组织的既定计划与目标,严重者可能产生组 织混乱。
(一)组织的目标和计划都是在对未来一定时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
定的,但是组织面临的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使计划、目标能够
适应变化的环境,管理者就必须通过控制活动来适时的对计划、目标
进行修正和调整,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二)当组织达到一定规模时,通常会通过授权来提高管理效率,并 利用绩效考评以及相关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员工恪尽职守。离 开了控制,分权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可能导致组织权力“分而不 合”。组织分权程度越高,控制的必要性就越强。
(二)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更好的 培养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
,以系统的观点来展开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
善而造成不良的后果的控制活动。
四、任务控制和战略控制
(一)任务控制
任务控制也可以称为运营控制、作业控制,是基层管理者 对生产作业和其他具体的业务活动来进行的控制活动。任务控制 通常以时间控制为主,其依据的信息通常来自组织内部。
(三)制定控制标准
把计划过程中形成的可考核目标直接作为控制的标准。控
制标准可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两大类。定量标准便于度量和 比较,是控制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定量标准可以分为实物标准 、价值标准、时间标准等。 制定控制标准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统计计算法、经验 估计法、工程方法。
管理学第六课控制
控制类型的另外划分:
目标控制 程序控制和跟踪控制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和层次控制
三 控制的过程与原则
控制过程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1确定标准; 2衡量业绩; 3纠正偏差
一确定标准
标准是考核业绩的尺度;是以组织目标为基础从 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用以衡量业绩的计量单位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 准;衡量业绩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调节 它是控制的核心部分;是对耦合运行系统从 数量上或程度上进行调整以适合目的的要求
组织中实现控制职能的必要性
多变的环境 组织内织内的控制系统及类型
如果将整个组织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组织内的控 制活动就构成它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可以称为 组织内的控制系统 组织内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要素包括:
标准一般有4类: 1时间标准;2成本标准;3价值标准;4质量标
准
确定控制标准应满足的要求:
1一致性;各类标准之间应相辅相成 保持 一致;不能相互矛盾 相互抵触;
2明确性;即标准的量值 单位 可允许的偏 差范围值要有明确说明;并具有法定作用;
3可行性;这是指标准制定得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进行业绩衡量应达到4方面要求:
1以系统检查为主;通过现场调查全面反映工作 业绩
2制度化 定期化进行;将之变成一种制度安排;定 期而持续地开展
3突出重点;以便使控制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4及时反馈和修正;以免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
失
三纠正偏差
纠正偏差的工作一般步骤: 明确偏差的性质 分析偏差原因 针对不同的偏差采取不同的措施 确定纠偏措施的负责人和执行的方法 依据纠偏措施;诸项贯彻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
2经验控制记忆控制;应注意:经验必须是真的 ;经验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经验有一定的时间 性和空间性
管理学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控制费用收益的变化:
E
成 本 与 收 益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净收益最大
x2
A
x1
B C
控制程度
从理论上来讲,控制程度在与x1和x2相对 应的B、C两点之间为适度控制;低于B点,为 控制不足;高于C点,为控制过剩
管理学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三、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 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 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二、衡量工作成效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 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但利用预先 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 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 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 由于企业中许多类型的活动难以用精确的手段和方法 加以衡量,建立标准也就相对困难,因此,企业可能 会选择一些易于衡量、但并不反映控制对象特征的标 准。 管理学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确立 标准 控 衡量 绩效 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1、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各种因素, 并把它们列为需要控制的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 素如下: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4)最佳控制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二、控制的类型
管理学-控制过程
管理学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第三节 危机与管理控制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一、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一) 环境的变化 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 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二) 管理权力的分散 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 企 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 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即使出现权力的滥用或活 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 正行动。 (三) 工作能力的差异 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 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 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 符。 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 成冲击。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一、 管理控制的过程
确立 标准
衡量 绩效
控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一、 管理控制的过程
(一)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 资源投入 • 组织的活动
(四) 弹性控制
A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 抗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 企业的运营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第三节 危机与管理控制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
一、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
(一) 环境的变化 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 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二) 管理权力的分散 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 企 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 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 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即使出现权力的滥用或活 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 正行动。 (三) 工作能力的差异 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 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 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 符。 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 成冲击。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一、 管理控制的过程
确立 标准
衡量 绩效
控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节 管理控制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 一、 管理控制的过程
(一)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
•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 • 资源投入 • 组织的活动
(四) 弹性控制
A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遇到突发的、无力 抗拒的变化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 企业的运营
管理学第十章控制宇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三、控制的过程
1、控制三部曲
制定控制标准 检查实际工作 采取纠正措施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控制过程 、
1)确定控制标准 ) 2)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3)进行差异分析 ) 4)采取纠偏措施 )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同期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组织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学生 的家庭作业、临床) 的家庭作业、临床)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工作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b.同期控制的作用: 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适时控制
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特 征 值
UCL CL LCL 0
时间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适时控制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三、控制的过程
1、控制三部曲
制定控制标准 检查实际工作 采取纠正措施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控制过程 、
1)确定控制标准 ) 2)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衡量实际业绩(成效) 3)进行差异分析 ) 4)采取纠偏措施 )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2)同期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 亦称同步、实时、事中、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组织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 活动开始以后而进行的指导和监督。 (生产进度控制、学生 的家庭作业、临床) 的家庭作业、临床)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a.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 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 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纠偏措施,以便使工作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b.同期控制的作用: b.同期控制的作用: 同期控制的作用 ①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 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②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国际教育学院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适时控制
发生偏差及时纠正
特 征 值
UCL CL LCL 0
时间
管理学第十章 控制和控制过程
国际教育学院
适时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2)衡量成效
•
衡量成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3)纠正偏差
• 即在发现偏差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 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纠正偏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的关 系:
•现场控制
•管理的投 入
•事前控制
•信息流 向 •纠正措 施
•管理的过 程
•管理的产出 •事后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2. 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 集中控制对组织的重大项目与事务成立专门的控 制机构,进行重点控制。 • 分散控制对日常的一般性、常规性事务则由各部 门、各岗位及全体员工自行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 3、客观控制 • 控制过程中必须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必须要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被控制对象的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必须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 4、弹性控制 • 在控制中应建立信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该系 统使被控制对象能够实现自我控制,灵敏适应环境。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第三节
(3)管理审计 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组织 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组织与同行其它 组织或其它行业的著名组织进行比较,以判断组织经 营与响因素主要有: • 经济功能;组织结构;收入合理性;研究与开发; • 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能力; •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四、控制的程序
• 1. 控制的基本前提 (1)系统未来状态有几种可能性; (2)系统可以改变其输入参数而影响其运行。
•(2)衡量成效
•
衡量成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通过衡量成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3)纠正偏差
• 即在发现偏差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制定 并实施必要的纠正措施。纠正偏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
• ●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的关 系:
•现场控制
•管理的投 入
•事前控制
•信息流 向 •纠正措 施
•管理的过 程
•管理的产出 •事后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2. 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 集中控制对组织的重大项目与事务成立专门的控 制机构,进行重点控制。 • 分散控制对日常的一般性、常规性事务则由各部 门、各岗位及全体员工自行控制。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 3、客观控制 • 控制过程中必须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必须要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被控制对象的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必须深入实地调查研究。 • 4、弹性控制 • 在控制中应建立信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该系 统使被控制对象能够实现自我控制,灵敏适应环境。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第三节
(3)管理审计 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组织 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组织与同行其它 组织或其它行业的著名组织进行比较,以判断组织经 营与响因素主要有: • 经济功能;组织结构;收入合理性;研究与开发; • 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能力; • 对管理当局的评价。
管理学周三多第七章控制
•四、控制的程序
• 1. 控制的基本前提 (1)系统未来状态有几种可能性; (2)系统可以改变其输入参数而影响其运行。
第八章 控制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5
五、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为了防止组织资源的损耗,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保证措 施。预先控制有三个假使前提:一是合格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比较少; 二是管理工作是可以度量的;三是管理原理的应用是能够被考核的。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来达到组织控制的目的。在 企业中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预先控制明确指定个人的职责,对每个管理者的绩效进行管 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获得;
一、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控制职能可以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两种类型:纠正执行偏差、调整控
制标准。 (一)纠正执行偏差。纠正执行偏差是使执行结果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为此需要将管理循环中的实施环节作为控制对象,这种控制的目的就是要 缩小实际情况与控制目标的偏差,即负馈控制。这种纠正行动既可以是管 理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是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人事方面的变动。
13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控制过程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根据计划的要求,制定工作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并 将它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的对象一般都是针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及组织的总体绩效, 无论哪种控制对象其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控 制工作的程序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
1)反馈控制的优点。它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的原因, 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反馈控制可以 为奖惩提供依据。
2)反馈控制的缺点。反馈控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滞后性,很容易 贻误时机,增加控制的难度,而且损失往往已经发生了。因此,反馈控 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否则,系统将产生震 荡,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为了防止组织资源的损耗,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保证措 施。预先控制有三个假使前提:一是合格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比较少; 二是管理工作是可以度量的;三是管理原理的应用是能够被考核的。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来达到组织控制的目的。在 企业中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预先控制明确指定个人的职责,对每个管理者的绩效进行管 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获得;
一、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控制职能可以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两种类型:纠正执行偏差、调整控
制标准。 (一)纠正执行偏差。纠正执行偏差是使执行结果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为此需要将管理循环中的实施环节作为控制对象,这种控制的目的就是要 缩小实际情况与控制目标的偏差,即负馈控制。这种纠正行动既可以是管 理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是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人事方面的变动。
13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控制过程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根据计划的要求,制定工作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并 将它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的对象一般都是针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及组织的总体绩效, 无论哪种控制对象其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控 制工作的程序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
1)反馈控制的优点。它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的原因, 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反馈控制可以 为奖惩提供依据。
2)反馈控制的缺点。反馈控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滞后性,很容易 贻误时机,增加控制的难度,而且损失往往已经发生了。因此,反馈控 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否则,系统将产生震 荡,处于不稳定状态
管理学第十四章
准就是根据设计的生产能力确定的。工程方法的 重要应用是测量生产者个人或群体的产出定额标
准,这种测量又称为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通过
动作、时间研究来制定生产定额,为基层管理人
员更均衡地安排工作、更合理地评估工人的绩效,
以及评估所需的人工和费用等,建立客观的标准, 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分位数
• 四分位数:将所有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分成四 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得分就是四分位数。 最小的四分位数称为下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 有四分之一小于下四分位数,四分之三大于下四 分位数。中点位置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最大 的四分位数称为上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有四 分之三小于上四分位数,四分之一大于上四分位 数。 • 也有叫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的。
控制标准
• 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工作绩效。 因此,要进行控制,首先要制定衡量各种 工作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是指评定 成效的尺度,它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 的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一个 较好的控制标准体系通常包括数量标准、 质量标准、综合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些标 准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资产负债串、工 时定额和利润率等;有些则是定性的,如 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常用的拟订标准的方 法有三种:
第五篇 控制
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控制的重要性
计划 组织结构 员工积极性
计划 目标
控制(Control)
• 控制是管理者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的 要求相一致,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 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管理活 动。
[问题的提出] 木桶原理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 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 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 样,在一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必然存在 着许多相关的环节,只有找出制约企业经 济效益提高的某一关键环节,把这个矛盾 解决了,其他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准,这种测量又称为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通过
动作、时间研究来制定生产定额,为基层管理人
员更均衡地安排工作、更合理地评估工人的绩效,
以及评估所需的人工和费用等,建立客观的标准, 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分位数
• 四分位数:将所有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分成四 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得分就是四分位数。 最小的四分位数称为下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 有四分之一小于下四分位数,四分之三大于下四 分位数。中点位置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最大 的四分位数称为上四分位数,所有数值中,有四 分之三小于上四分位数,四分之一大于上四分位 数。 • 也有叫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的。
控制标准
• 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工作绩效。 因此,要进行控制,首先要制定衡量各种 工作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标准,是指评定 成效的尺度,它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 的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一个 较好的控制标准体系通常包括数量标准、 质量标准、综合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些标 准有些是可以量化的,如资产负债串、工 时定额和利润率等;有些则是定性的,如 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常用的拟订标准的方 法有三种:
第五篇 控制
第14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本章主要内容
控制活动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
控制的重要性
计划 组织结构 员工积极性
计划 目标
控制(Control)
• 控制是管理者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的 要求相一致,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 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管理活 动。
[问题的提出] 木桶原理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 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 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 样,在一个企业的营销过程中,必然存在 着许多相关的环节,只有找出制约企业经 济效益提高的某一关键环节,把这个矛盾 解决了,其他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案例:洛克菲勒的算计
❖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注重成本的 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算计到小数点后3 位。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 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
❖ 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 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 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他就连价值极小的油 桶塞子也不放过,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 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 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 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现场 控制
事中
偏差 信息
反馈 控制
事后
工作 结束
表现 方式
防患 未然
立竿 见影
亡羊 补牢
利
弊 基本目的
将损失消除 难以 明确目标 于发生前 完善 资源配置
消除偏差 产生 及时消除 提高能力 对立 偏差
业绩评价 损失 总结经验 激发员工 发生 借鉴未来
第四节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前馈控制
❖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 为保证未来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所作的 努力。
❖ 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 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 前馈控制的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案例:曲突徙薪
❖ 有人见一户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放了不少 柴草,于是就对主人说:烟囱应改成弯曲的,把柴 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不以为然。
❖ 从计划职能有效实施的角度来说,控制是指监视各 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 的过程。或者说,控制是依据计划来检查、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以保证按 计划进行,或调整计划使活动与计划相吻合。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管理学原理:控制与控制过程
2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二、控制的必要性
环境的变化 管理权力的分散 工作能力的差异
3
三、控制的目的
①限制偏差的累积; ②适应环境的变化。
4
四、控制的类型
按确定控制标准方法: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 按时机、对象和目标: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成果控制
5
控制类型比较分析
12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原理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 控制过程
1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一、控制概念
控制是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 适应的管理职能。 控制工作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 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 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 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控制工作使管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循环 过程。
类型 优点 缺点
①可防患于未然;②适用 前提条件较多。大量准确可靠的信 于一切领域中的所有工作; 息;计划行动过程清楚了解;计划 预先 ③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 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并要随着行动 控制 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职 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 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 现场 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 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 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 事后 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 控制 良性循环。 ①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 务水平的制约;②应用范围较窄; ③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损害被 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业已产 生。
①亲自观察 ③召开会议 ②分析报表资料 ③抽样调查。
11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 应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