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917年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条件:①文化基础: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的态势与思想资源。(传统文学内部结构调整

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

报刊大量创办

②社会基础:科举废除,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现代稿费制度规范化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

军阀混战,政治局面混乱,无法进行严密思想控制。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运动提供物质基础。

③直接推动: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⑴抨击了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存在偏激部分

⑵广泛引进和吸取运用西方文化。

⑶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学术氛围。

过程:①开始:

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初步阐明了推行白话文立场。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⑵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

⑶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②和复古逆流的辩论:

⑴批判黑幕小说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

⑵文化保守主义(国粹家林纾对新文学的攻击

⑶与“学衡派”(新文学保守主义的辩论。(文学革命的激进性

⑷与“甲派”(政治复古逆流的论争

在与守旧派的反复论争中,新文学运动的理论逐渐完善清晰。新文学运动是在激进而浮躁的历史氛围中发生的,难于思考文化转行和选择的复杂性,也难于接受对立面某些可能正确的意见。

新文学运动的成果:

⑴最重要成果: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⑵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⑶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⑷文学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实绩。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⑴思想意义:否定封建,提倡民主和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⑵文学观念:白话文,“人”的文学,审美多样。

⑶联结中外:继承中国文学传统,吸取了外国文学营养,形成开放态势。

⑷形象更新:帝王将相、佳人才子的文学形象被平民百姓所取代。

文学革命的局限:

⑴缺乏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历史主义态度。

⑵初期存在着偏激情绪和简单化倾向

⑶范围局限于小资产阶级的圈子内,未能真正广泛普及到工农大众中。

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外国思潮的影响:

文学革命是文学发展自身孕育的结果,是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的产物,而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因。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深受欧美诗坛意象主义运动影响。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三大主义是以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作为蓝本。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完全是以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基础,直接理论来源是日本文坛“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

李大钊在《什么是新文学》中对历史唯物论的初步解释,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观点的影响。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影响的不同创作的作家群,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1921年周作人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偏向十九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创造社:1921年郭沫若郁达夫

倾向于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要求文学忠实表达作者内心感受,重视文学的美学作用,也注重文学表达“时代的使命”。

以1925年为界,后期转向“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一个高峰。

新月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思想上倾向自由主义,前期提倡新格律诗,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探索,提出“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促使新诗艺术走向成熟。

语丝社:1924年《语丝》周刊周作人鲁迅钱玄同林语堂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创造了着重社会批评的随笔文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浅草社:1922年《浅草》季刊

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三、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就文学革命整体而言,是理论现行,即先有舆论倡导,再有创作实践。

在文学革命酝酿、发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先驱者始终在探讨如何建设新型文学,核心是文学现代化问题。

最初的理论思考集中在为文学革命(白话文运动寻找根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等,都体现了一种共识,就是坚信文学革命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代表人物:

⑴胡适:对新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主要是在语言、形式及思想内容方法上的贡献。

代表理论:“白话文学”和“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两者相辅相成,构筑了文学革命指导思想的基本架构。

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革命理论:文学历史只是一部文学形式新陈代谢的历史,文学是表达时代情感思想的工具,工具僵化了,必然要被替换。

②《文学改良刍议》:具体提出从“八事”入手,实现文学变革,从“工具”(语言形式角度肯定白话文的合理性,作为摆脱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的突破口。

③对传统文学的思考:“整理国故”,主张对过去的文化进行整理,吸取精华。力图对传统文学进行现代化阐述。

新文学的思想方法:重视宣扬个性主义,主张写实主义,提出“诗体解放”。

成就:正是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白话文的运用迅速增长,终于取代了文言文在书面表述上的支配地位,也开辟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崭新纪元。

⑵周作人:新文学的思想建设。

代表理论:

①“人的文学”:标示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社会问题,描写社会问题,根本目的在于助成人性健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