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创新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不曾出现过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
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
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
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到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
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重视培 养 学生 思维 的敏 锐 性 、独特 性和 新 颖性 ,把 以往 的 维持性 题 的重 点难 点 上 ,提 高 了课 堂教 学效 果 。 因此 ,信息 技术 在数 学 学 习模 式 转化 为创 新性 的学 习模式 。因此 ,作 为数 学教 师 必须 不 教 学 中的应 用 ,使 得传 统课 堂教 学 发生 了根本 变 化 ,为学 生设 计
身 心发 展 的规 律和特 点 ,适 当减轻 学生 课 业负担 ,促进 学生 身心 成 为2 世 纪学 校教育 教学 的 主要方 法 。 1 的全面 发 展 ,不断 提高 学 生学 习知 识 的能 力 ,培养 学生 对知 识创 总之 ,在 小 学语 文教 学 中实 施创 新教 学策 略 ,有 利于 培养 和 新 的兴趣 ,掌握 开展创 新活 动 的基本 方法 。 发展 学 生 的语 言表达 能 力 、逻 辑 推理 能力 、问题解 决 和决 策能 力
、
师 必须 改变 以往 ~味 追求 基础 识 和基 本技 能 训练 的做 学
识和 技 能训练 不 是教 育教 学 的唯 一 目的 ,教学 的根 本 目的在于 实 课 堂教 学 的时 间十 分有 限 ,利 用信 息技 术辅 助教 学 ,可 以使 现知 识 向智 慧 的转 化 。在 教学 过程 巾,要 重视 指 导学 生如 何进 行 学 牛 更准 确地 了解 自己的 学习情 况 , 因为只 要 回答正 确 ,计算 机 思维 ,如 何质 疑 发 问,允 许学 生对 课 本知 识有 自己独 到 的见解 , 马上 会表 扬 。如果 第~ 次 答错 ,计 算机 会显 示再 想想 ;再 答错 , 要重 视 引导 学生进 行 大胆 猜想 、联 想和 想 象 ,改变 以往 那 种 以教 计 算机 会 显示 别气 馁 ,加 油 。学生 认真 动脑 ,通 过及 时 、准确 、 师 为中心 , 围绕 教师所 讲 的 内容和 布 置 的作业 转 的现象 ,要重 视 全 面地 反 馈信 息 ,教师 可 以适 当调 控教 学 内容 、方法 和 时间 。此 发挥 学生 的才 能 ,调动 学 生 的积极 性 。这 里特 别要 提 出的就 是 要 外 信 息技术 也 能省 去老 师板 书 的时 间 ,把有 限 的时 间用在 解决 问
浅谈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的 智力 活动 情 景 . 现 出 勇 于探 索 、 疑 问 难 、 胆求 异 的 精 神 表 质 大
状 态 。 现 观 察 敏 锐 、 维 活 跃 、 象 丰 富 、 生 灵 感之 间 没有 融 洽 的关 系 , 生 隔 阂 和 距 离 感 , 能 师 产 不 顺 畅地 沟 通 . 堂气 氛 则 死 板 . 生 的 思 维 也 就 活 跃 不 起 来 . 课 学 更 谈 不上 创 新 了 二 、 发 学 习兴 趣 。 肩 创 新 之 门 激 开
百 计 地 把 学 生 引 到 自己设 定 好 的 标 准 答 案 上 来 . 达 目的决 不 不
我 国古 代 教育 家 子 子 说过 :知 之 者不 如 好 之 者 ,好 之 者 不 L “
如乐 之 者 。 也 就 是说 . 习知 识要 与 兴趣 相 伴 。 果 学生 情 绪不 ” 学 如
高. 觉得 所 学 内容 索 然无 味 , 怎 么 能有 意识 要 去 创新 呢 ?相 反 , 还
律 能 力 . 时 还具 有 强 烈 的 社 会 交 往 愿 望 . 同 与他 人 交 流 的 能 力
如 果能 很 好地 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 他 们 达 到求 明 白 、 学 习 那种 使 想
跃跃 欲 试 的地 步 .学 生 的发 现 与 创新 能力 肯 定 会 得 到进 一步提
高 为 了激 发 学生 的兴 趣 , 师 可 以根 据 教 学 目标 和 要 求 , 教 运用 灵 活多 样 的形 式 来 激发 学 生 的兴 趣 . 发现 与 创 新打 开 大 门 。比 为 如 . 行 多媒 体 教 学 、 建 多维 互 动 的 创新 性 课 堂 。 多媒 体 以其 进 创
用 新 的 教 学 形式 、 计 新 的 教学 流程 、 求 新 的 教 学 效 果 , 能 设 追 才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创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种实用符号,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话语境地,即作为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又可看作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
展现其古老的魅力和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灵活性。
而在当代,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促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并有效地服务于语文学科教学则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试图从培养学生的角度着眼,以创新精神为起点,理性、系统地思考、分析当代语文课堂教学创新问题。
关键词: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审美德育全面创新的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特点,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造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东西。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这一学科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
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
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所以从语文教学本身来看,它需要创新,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它也需要创新。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
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要考虑:(一)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些 教 师 在教 学 中缺 乏对 教 材 真 正 力 度较 大 的创 新 处
的 关注 点 , 为 已置 身 课 程 改 革 的教 师 , 该 具 有 独 特 创 新 作 应
意 识 。但 在具 体 的教 学 实践 中, 中学语 文 教 师容 易 走 向 以下
几 个误 区 :
一
理。 教材 只 为教 学提 教
有机结 合不够 在教 学实践 中 ,不 少教 师虽然也 能大胆 地运用 发散思 维 ,
但效 果并 不理 想 ,原 因在 于只 抓住 了发 散而 忽视 了聚合思 维
的返流 作 用 i只 抓住 了培养 某 一种 思维 的单 项训 练而 忽视 了
聚合 与发散 思维相 互结合 的综 合训练 。
、
重视 了过程 教学 , 创新 学 习方 法 的指导不 够 但
知识 既可 以成为创造 力的翅膀 ,又可以成为创造力的羁绊。
传统课堂教学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 , 在知识 的传 授
上一直侧重于教 师讲授、 学生静止地接 受那些满意的结论 , 从创新 角度看 , 向过程动态的掌握知识才具有创新的价值 。 面
心理 学家 认为创 造 是一 个人 的 多种 心理 要素 经过 复 杂的
心理整 合 而构 建起来 的综 合功 能效 应 ,如创造 性 思维 就需 要
方法的指 导还 明显 不够 。教 师应切 实 加强创 新 学 习方 法的传 授, 把独 立地 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多种 新 途径 和
新课 程 改革 实际 上是 以尊 重 个性 、弘 扬个 性 为核 心 的教
学 变革。 个性 孕育 着创 新 , 新体 现着 个性 。 性化 教 育将成 创 个 为 未来 教 育 的必 然走 向 , 绎教 学 的独 特 新 , 演 创 将成 为教 学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教改 ・ 教 研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7 月 下旬 刊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李攀登
( 广 西 博 白县 那林 镇 中心 小 学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 文 献标 识 码 】 B
一
广西
博白
5 3 7 6 3 3 )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7 — 0 0 8 0 一 O 1
热 烈 的情 绪 中投 入 了学 习活 动 。
、
教《 美 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时, 我巧设” 悬念” 。 ” 学生精 神大振 , 跃跃欲试 。 我 接着说 : ” 带你 去哪里 呢?” 说完 板书课 题《 美 丽 的 小 兴 安 岭》 。” 哦 !” 学生 恍 然 大 悟 , 但 随 之产 生 疑 问 , 小 兴 安 岭 ?在 哪
2 . 借 助 现 代 教 学手 段 , 直 观激 趣 。在 语 文课 堂 教 学 中 , 合 理使 用 现 代 教 学 手 段 , 结 合 课 文 教学 内容 , 让 学 生 听 听 美妙 的 音乐 , 看看 生动逼真的画面 , 欣 赏 品 味 形 象 化 的词 句 . 可 以 使 学 生 的精 神 处 于 轻 松 的状 态 , 让 学 生 迅速 进 入 状 态 . 走 上 一 条 到 处 充满 轻 松 , 愉 快 的学 习 道 路 。 如 教 苏轼 的诗 《 饮 湖 上 初 晴 后雨》 时, 我 先 让 学 生边 听 占 筝 乐 曲 , 边 观 赏 西 湖 的美 丽 风 光 ( 视频 ) , 激 发 学生 兴 奋 愉 快 的 学 > j 情绪, 进 人 诗 歌 所 描 写 的 情 境, 享 受 作 者 所 描 写 的 自然 界 的 美 。 这 样 使 学 生产 生 浓 厚 的 学 习兴 趣 , 为 学 好 古 诗打 下 基 础 。 三、 让 学生 尽可 能 地去 ” 画” 学 生 通 过 亲 眼 去看 、 去体验 、 去想像 , 从 不 同 的 观 察 角 度 和 思 考 层 面把 自己所 获 得 的信 息 画下 来 、 描 绘 出来 , 再 用 语 言 表 达 出来 , 使 学 生 在课 堂上 更 好 地 将 手 和 大 脑 都 动起 来 , 克 服 学 生 上课 只用 耳 听 ,不 用小 手来 操 作 的不 足 。如 上 一 年 级 的 《 画风 》 一课时 , 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 画” 字, 老 师 和 学 生 都 用 画 的 方 式来 表 达 一 定 的 思 维 结 果 。 老师用” 简笔 画” 板书 出 书上 所 说 的 风 中 的事 物 ,课 中 还设 计 让学 生 在 一 幅 美 丽 的风 景 画上 想 办 法 ” 画” 出” 风” 来, 看 谁 的办 法 想 得 多 , 并 说 出 为 什 么这 样 就 把 风 画 出来 了 。这 样 就 激起 了学 生 主动 探 究 的意 识 和兴 趣 , 培养 了学 生 动 脑 和 动手 的能 力 , 学 生在 探 究 怎 样 画这 过程 中, 也 就 明 白了 风是 不 能 直 接 把 它 画 出来 的 , 只有 通 过 其 他 事 物 在 风 的作 用 下 来 表 示 这 一要 点 ,比老 师 讲 出来 的效 果好 多 了 。 四、 让 学 生 尽可 能 的去 ” 说“ 学 生思 维 的合 理 性 通 过 语 言 表 达 出 来 , 这 样 通 过 他 们 的 说. 了解 学 生是 怎 么 想 的 , 是 如 何 达 到 思 维 的 合 理性 的 。 老师 给 学 生创 设 了畅 所 欲 言 的 自由空 间 ,真 正 做 到课 堂 教学 的氛 围和谐 、 民主 , 给学 生 一 片 自主 探 究 的蓝 天 。 如 可 以分 ” 指名 说、 上 台说 、 小组说 、 问答 式 的 交 流 说 ” 等方 式 ; 以学生 “ 补 充 说、 总结说 、 修 改说 、 更正说 、 综合说” 等 内容来锻炼学生 的 口 头表达能力 、 思 维能 力 及 快 速 组 织语 言 的能 力 。 总之 , 只要我们 巧妙运用各种方法 和手段 , 就 能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促使 他 们 产 生 强 烈 的 求 知 欲 , 从 而 达 到 学 好 语 文 的 目的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上 ,用多媒体展示一 幅和风拂 面 ,四周环 绕着绿树 红墙 的春景
图 。伴着 这 如诗 如 画的意 境 , 让 我们 荡起 双桨 》的旋 律 响
起 ,一边 齐声欢唱 ,学生一边表 演 。从学 生投入 的神情 可 以看
发 挥着 巨大 的传统 教 学无 法 替代 的作 用 。如教 瀑 布 一文 时 ,采 取传 统 的 先观 图后 想象 的教 学 方法 ,学 生无 法把 “ 如
体 验 生活 ,学 习课文 。著 名 教育 家 乌 申斯基 说 过 : “ 儿 童是 用形象、声音 、色 彩和感觉 思维 的。”教师要有 意识地创 设教育情 境 ,引领 学生走进 生活 ,让 生活走进课堂 ,帮助学 生
代著 名教育家 陶行知先 生深谙教育 心理 ,知 晓青少 年对
重要基 础学科 ,又 是一 门极 富感情、极 具个性 、极 易激发 想象
和创造 思维的学科 ,小学语 文的课堂教 学应是实施 素质创新教
褒 扬 的需 求欲 ,用 四块 糖奖励犯错 的学 生,把希 望、要求巧妙
地 隐含在表 扬里 。这种 温柔的惩 罚便是教育 的最高境界 。每 个
。
淑奄 铽
浅谈小 学语 文教学 中的创 新
6{ 1 云南省 昆明市官渡 区小板桥 中心 学校 杜 娟 5} 4 2 骋 ,毫无顾忌地发表个人 的见解 。
一
创新教育 已经成为 了当今教育 的主旋律 ,实施创新教 育 ,
培养创新人 才是2 世纪教 育的主旋律和主 要特征 。语文是 一门 1
学习课文 ,再现 生活 。教 学时应借 助于情境 的创 设再现课 文所描绘 的生括画面 ,使 学 生如 身临其境 ,激起学 习兴 趣 ,较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 、借用插图 ,训练朗读能力 《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 使学生具有独立 阅读 的能力 , 注重情感 体验 , 有较丰 富的积 累,形成 良好 的语感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
裸露的 山坡:看着斧头带来的栋栋新房,村 民们那 高兴 的场面 。这样 的训练 , 既满足了学生爱想象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又让学生真正体现作者 作画的意图和情 感,进一步加深 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五、妙用插 圈。提高表达能力 说话训练是 开启学生思想之 门,引导学生发展之欲 的 “ 总枢纽 ”。 《 语 文课程标准》指 出: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 书编者 、文本之 间对话 的 过程。”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 感受的重 要平 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 的有效 载体,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 强有力的兴奋剂。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 知 识 有 限 , 他 们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感 受和 理解 往 往 是表 层 的 。 阅读 表 达 常 出现 言 不 由衷 、 词 不 达 意 的 现 象 。 课 堂 上 教师 要 善 于利 用 插 图创 设 生 活 化 的教 学 情 境 , 让学生身临其境,在 “ 自由的氛 围”中 自由地发挥 、自由地表达。 如 《 再见了,亲人》一课有两幅插图,描绘的是 1 9 5 8年 最 后 一 批 中 国人 民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 国人民依依惜别 的感人场面 。这样 的插 图 是一个很好的创设情境的依托。在与 “ 大 娘 、 小金 花 、大 嫂 话 别 ”后 ,我 引导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 的神情 、动作 、姿态 , 假设 自己就是图中的一位朝鲜人民,或者是志愿军 战士,想象他 ( 她 )会怎么 与亲人话别。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 来,话匣子也打开 了。有感谢朝鲜人 民对 自己无微不至地关怀的,有通过 日常点滴小事谈起对亲人 的不舍 ,有孩子激动 地着要留住志愿军爸爸……淋漓尽致 地深情表 达,既加深 了学生对 图意 、课文 的理解,又锻 炼、提高 了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 插 图 的作 用 远 远 不 止 这 些 。 当然 ,插 图 只 是 教 学 的辅 助 手 段 , 要 注 意 在 课堂教学中不能 以插图代替对文本的研 读。插图教 学同样 需要学 生结合文本去 体验、领悟,并作出 自己的解读。同时,插 图只是一个 瞬间的画面 ,而文本有 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在研读 中去对话 , 领略其 中真挚的情感、独到的见解、 个性化的语言等。插图教学是文本教学的一种催化剂 ,是一种教学契机 ,作为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织 的知识体 系传递给学生 , 而要 与学生共 同开展探究 知 识 的过 程 , 生不再 作 为知识 的接受 者 , 动地 听从教 学 被
师的指令 , 而是具有高度 的 自主性 , 是学习 的主人 。 譬如
在作文 教学 中 ,要 充分利 用材 料作 文和话 题作 文的形 式, 通过 阅读材 料 围绕话题 , 学生 充分发 挥联想 和想 让
动 、 极 , 为 学 习 的主 人 。 积 成
实 际上 , 生 的综 合能力 、 新能 力很大 程度来 源 学 创
于生 活的积 累 , 来源 于社会 活动 , 来源 于开放 的课 堂教 学活 动 , 大量有 意义 的知识是 从 实践 中获得 的 , 生只 学 有负责地参与到学 习的过 程 中,对学 习才会有促 进 , 能
学习, 以达 到 从 强 调 知 识 积 累 向强 调 发 现 创 造 知识 方 面
发展的。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 活动 中 , 教师要 为学生
创 造各种参 加实践 活动 的机会 , 使其 积 累知识 、 富知 丰 识 。 比如 , 督促 学生 阅读报纸杂 志 , 关注社会 热点 , 安排 参 观采 风 , 评论 时 事政 治 , 究身 边事 物 , 表独 到见 研 发 解, 这样 , 学生语文水平一定会 大大提高 , 习语 文 的兴 学
、
氛 围
语文课 堂教学 要创新 , 就必须 坚决打破 落后 的教学 方法 , 以学 生为根本 , 要 从学生心灵 深处挖掘创新 潜能 , 培养 创新意识 , 激发创 新精 神 , 构建多 向互 动创新 性语 文课堂教学 。 实现 这些 目标 , 要 就应从 以下方 面努力 。 首 先 , 充分调 动学生 的学 习积 极性 , 要 把教 学重 心从 “ ” 教 转移到“ , 学”从传 授知识 转移到发展智 力 , 培养 能力 。不 论是采 用何种 教学方 法 ,都 要注 重创设 适 当的教 学情 景, 充分 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 性激 发求 知 的欲 望 , 培养 学习语文的兴趣 , 使之不仅 能学到知识并 且学会独 立获 取知识 的方 法。其次 ,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 拓宽 创新 的有利空间 。譬如 , 教师 可以通过让 学生 自己提问 来组织教学 ,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 主动探索 。 每个 学生 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变教为导创设情景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即使他们在回答问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都不泼冷水、不批评、不挖苦,用温暖的话语对他们说:“你回答问题的勇气是应该表扬的,你能用自己的见解来回答是种难得可贵的行为,只是你的想法还不成熟、不全面,只要你肯努力,下一次回答问题,你一定会成功。
”同时,我还教育其他同学,不管是谁回答问题错了,都不能讥笑和讽刺人家,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还要用心倾听别人的回答,对在哪、错在哪?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就会身心愉快,思想解放,轻装上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语文,和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影响人们日常交际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奠定了基础。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信息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此时的学习不仅仅字词句的学习,还有兴趣的培养,为接下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确保落实个性化教学,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提升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魅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当前,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开始新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仅仅是为了践行新的教学方法而开展,急功近利,在使用中教学目标出席拿了偏差,未能真正的服务到实际教学中。
而一旦教学目标没有得到实现,教师在接下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的兴趣和频次都将受到影响。
另外,由于教师经验有限,无法掌控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总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方法使用不得当,容易造成课堂上的累赘和低效。
另外,教師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也容易造成教学方法使用不得当。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是引导者,是教学方法的践行者,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和学生互动,将课堂归还学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Leabharlann 的审美情趣 。2 终生 阅读 意识 。文学是 比花 开的还美 的情 感, 比鸟 . 飞的还远 的梦想 ,比星 闪的还亮 的智慧 。教 师要让学生 把阅读 当成 种享受 ,当作生命 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学生养成 了终生阅读意 识,不仅有利 于现在 的语 文学 习,而 且对今后 的人生大有裨益 。 二 、引导 学生 对课 外阅读 产生 兴趣 兴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学 生 对 阅 读有 兴趣 ,就 为 学 生 持续 阅 读 和提 高 阅读 能力提 供 了 内因条件 。教在 课 内,用 在课 外 。课堂 是 教学 的主 要 阵地 ,要 不失 时机地 引导学 生读 书 。1 用 作者 来吸 . 引学生 。大 多数 作 家都 有传 奇的经 历和 独特 的个性 ,这 对 中学生 来 说很 具有 吸 引力 。例 如 ,在 学 习 《 父 后 园和我 》时 , 向学生 祖 介 绍作 者 :被誉 为 “ O 代 的文 学洛神 ”的萧 红 ,是 民国 四大 才 3年 女 中命 运最 为悲 苦 的女性 , 也是一 位传 奇性 人 物 ,她笔锋 犀利 , 有 着与 女词 人李 清照 那样 的 生活经 历 ,并一 直 处在 极端苦 难与 坎 坷 之 中 ,可 谓 是 不 幸 中 的更 不 幸 者 。茅盾 曾这 样 评 价 《 呼兰 河 传 》 的艺术成 就 : “ 它是 一篇 叙事 诗 ,一片 多彩 的风 土 画,一 串 凄婉 的 歌谣 。 ”听 了这 样 的介 绍 ,有些 学生 就会 对萧 红及 她 的作 品产 生很 大 的阅读 兴趣 。2 用 问题 来 引导学 生 。名著 以其 博大 精 . 深 的思想 底蕴 和精 湛卓 绝 的艺 术特 色经 久不 衰 ,中 学课本 中涉 及 些 篇 目,在 学 生学完 课文 后 要设 置一 些 问题 ,诱发 他们 的 阅读 兴趣 ,使 其 由学 习选段 到 阅读 整部 经典 名著 。例 如 ,在学 完 《 香 菱学 诗 》之后 ,可 以设 置 以下 问题 :香 菱为 什么 这么用 功 地学 诗 呢 ?香菱在 《 红楼 梦 》 中的命运 如 何 ?同学们 能否在课 余 时间读 下 《 红楼 梦 》 ,我们 在这 学 期末 讨论 一下 里面 的人物 形 象 ,你 可 以重 点关注 其 中的一 个角 色 ,发表 自己的 见解 。 ”这 样 就 自然
浅谈如何开展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
学课 { i 辅导
浅 谈 如何 开 展语 文 课 堂 的 创 新 教 学
@李 霞
摘要 : 新课程注重激发 学生 的创 新意 识, 旨在 促进 学生 的个性 化发
展。本文从 四个方面探讨 了语文课堂教学 中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 : 语 文课 堂教学 ; 创新教育 ; 开放教学 ; 质疑 ; 想象 ; 探究学 习
初 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 , 既承载传统文化 , 又富有创新 内涵 , 是培 养 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 。为此 , 我们必须摒 弃旧的教学理念 , 与时俱 进 , 推陈 出新 , 更新教学方式。本文试从 四个方 面谈 如何开展语 文课堂教 学 创新 。又称 “ 四部 曲” 。 开放教学——创新之前提 学生创新精神 的培养是教育改革 的一个重 要 目标。所谓 “ 条条大路 通 罗马” , 培养创新精神 的方法有许多 。但无论采用 何种方法 , 改变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 实施 开放教学 , 都应是第一位 的。 开放式教学 , 是一种 以人本 主义教 育思想 为基础 , 使人 才培养 适应 市 场经济社会需要 的现代教育 。它 以学生为 中心 , 尊 重学生个性 差异与 自主发展 , 学校提供 多样化课 程 , 教师扮演指导者 角色 。 保证学 生在更广 阔的时间 、 空间、 信息资源学习情境中 自定 目标 、 主动发展 。 开放教学首先是教师思 想 的开 放 , 要致 力 于建立 民主 、 平 等、 和谐、 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 、 平等 、 和谐、 互动 的新 型师生关 系能激发学 生思维的火花 , 能消除学生 自卑 、 胆 怯、 懒惰 和依赖 的心 理 , 能 让学生无 拘无柬地表达出 自己的想法 , 充分地展现 自己。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应 该 呵护每一位学生 的自尊 , 给学生 以最大 的信任 , 充分满足 学生的表 现欲 , 灵活 、 巧妙 、 适时地用鼓励性 的话语或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教 师的思想开放 了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的开放才能 顺理成章 、 水到 渠成 。因此 , 开放教学 , 创新之前提 , 教师 转变观念 , 践行 开放教 学 , 箭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
关 注小 学生 的心理
小学生 的 自制力 较 差 ,集 中注 意力 的 时间较 短 ,持 久 性差 , 这 就 意味着 教 师要 调动 他们 的积 极 性 ,要尊 重他 们 的个 性 理 。 t l , 教 师 在教 学 中应该 关注 小 学生 的心 理 ,针对 小 学生 的 心理 情况 开 展教 学 活 动 ,使 学 生 的无 意 注 意 变 为 有 意注 意 ,鼓 励 学 生 全 体 参 与 ,通 过活 动 调动 小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现 在 的小 学生 大 多是 家 中的 “ 皇帝 ” ,凡事 有 自己 的主 见 ,这就 需要 我 们教 师 关注 小 小学 生 的心 理状 况 ,从心 理学 角度 着 手进 行教 学 。总 之 ,教 师要
充分 尊重 学 生的 个性 特征 ,从 多 种角度 、用 学生 喜 闻乐见 的方式 来检 查学 生 的掌 握程 度 , 比如 :抓住 小学 生 爱玩 的心 理 ,将 学 习 和 游 戏相 结 合 ,这样 学生 学 得既 主动 ,又 愉快 ; 在教 学识 字 的时 候 ,我把 字 和拼 音做 成小 卡 片 ,让学 生玩 找朋 友 的游 戏 ,通 过字 找拼 音 ,接着 通 过拼 音找 字 。教 师多 动一 下脑 筋 ,学 生就 会 多一 份收 获 。作 为教 师 ,学生 是 我们 的责 任 ,我 们要 对学 生 负责 ,从 真正 意义 上关注 和 帮助学 生 。 二 、改变传 统教 学方 法 传统 的 教学 方式 已经 不 再适 合今 天 的教 学 。新课 改一直 强调 的是 学 生 的 自主 性 、主动 性 。课 堂要 以学生 为主 。因此 , 教师课 堂教 学应 是 多姿 多彩 的智 力 活动 俗 话说 “ 教无 定法 ”,对 不 同 程度 ,不 同性格 的学 生在 不 同 的情况 下 ,教 学方 法应 是 灵活 多样 中,或 深入 生 活 ,或融 身 于 自然 美 景 ,或 展 各项 活动 ,在 这种 并且 具 有针 对性 的 。为此 我 们教 师应 依据 学 生认 识 事物 和 学习语 无 意识 学 习 中,可 以培 养语 文创 造 性 思维和 创新 素 质 。教师 可指 文 的基 本规 律 ,按 照 “ 整体— — 部分 —— 整 体 ”阅读 课 堂 教学 的 导 学 生 注 意 中 外名 著 、唐 诗 宋 词 、 历 史 巨篇 的生 活 画 面 、 歌舞 基本 策 略 ,设计 了基 本 模式 ,并 提 出适应 具 体授 课情 境 的 调节 变 晚会 的节 目 串词 、 上下 五千 年 的 灿 烂 文 化 、 生动 活 泼 的 广 告 用 通方 法 。首 先 ,基 本模 式 中各 阶段 的具 体操 作 内容 和 方式 ,可 随 语 … …在其 中,学 生可 以得 到创 新 的启 发 。教 师可 利用 课 外活 动 学 生年 级段 的 升高 ,逐 步加 大 自学 自悟 表达 和质 疑 、 讨论 的独 立 的机 会指 导 学生 体验 生活 ,将 语文 知 识渗 透在 多方 面 的实 践 中 , 性 。对 低年 级 学生 ,教 师可 适 当增 加 自读提 示 和表 达 指导 ,选 择 丰富 语文 教 学 内容 。而学 生在 此 活动 中 ,也会 放 开 自 己的 思维 , 或增 加有 关 的字 、词 、句 以及看 图、观 察 、朗读 、说 话、表 演 等 从中获 得创 新源泉 ,提 高其 创新 能力 。 总之 ,在 新 的教 学环境 里 ,教 师要 具有 新 时代 的创 新 观念 , 教 学操 作 内容 ; 中年 级 着重 选择 和 增加 有关 自然 段 、简单 的结 构 段 , 以及背 诵 、复述 、深入 理解 、读 写结合 、 质疑 问难 、小组 讨 运用 新颖 的 教学 方法 ,构 建和 谐 的班 集体 , 为社 会主 义的 发展 培 论 、有 序表 达 等项 目;高年 级 则着 力 于较 复杂 的结 构 段和 篇 , 以 养高 科技 的创新 型人 才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浅谈语文教学创新
浅谈语文教学创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发挥主人翁精神,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这往往就是创新的起点。
推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良好而积极的课堂环境是课堂活动的基础,和谐、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可以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和安全感。
来自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知识上的启迪,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会更加高涨,在自由地、富有个性地、生动活地活动中主动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时代要求人们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使我们国家兴旺发达,步入世界强国之列。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及其意义显得尤为深远。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这种关系,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发挥主人翁精神,展开想像的翅膀,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这往往就是创新的起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下面就浅谈几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获得体验和实践。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创造出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用语言进行交流。
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语言游戏、语言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巩固语言知识。
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是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利用电子白板、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语文知识和例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对语文的感性理解。
四、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讨论和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语文知识。
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五、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设计小组讨论、合作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
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有情景教学、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等。
这些创新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日》 , 出问题 :学 了这 篇文章 , 的收 时 提 “ 你 获是什么?假如孔子就站在你 的面前 , 你最
2 . 良好 的教学情境 创设
学生 的独立 性 、 活性 、 新 灵 创 学 生在 愉快 、 和谐 、 民主 的氛 围中 , 智 实践活 动 中 , 去郊游 , 春、 踏 野 想对他 说什 么?” 学生积极讨论 , 出总结 : 力 能够有 效地发挥 ,个性 心理特征 也能得 意识 更容易得 到培养 。如 : 做 炊 , 大 自然 中寻找 写作的源泉 ; 义务服 在 做 () 1 知之 为知 之 , 不知 为不 知 , 要有 诚实 的 到充分 的展示 。 在教学过程 中, 利用各种教
二、 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 。 尊 激发学 生的 去 , 在活 动中, 既体现 了学生 的团结协 作能
过程。 教师的创新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
“ 个性 ” 被称为人类 心理行 为的动力来 实践能力。
学 习积极性 , 让学生化 被动为主 动 , 极思 源 。在 学习上能促使 学生 向着某个 目标积 积
人 心得 。
关键词: 课堂
学生
பைடு நூலகம்
创新教育
文 比赛 活动 ,让每个 同学 都积极地 参与进
力, 又激发 了学 生 自主学习 的兴趣 , 强 了 增 2 堂话剧 , . 课 培养 学生 的实践能力
推 进素质教育 , 深化新课程 改革 , 首先 去 , 进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 意识 。 要着力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 课堂是教 学 的主阵地 , 教学 是师生互动 、 同发 展 的 创 新精 神 共
教 研 论 坛
21 -7 0 0 0
浅 谈 初 中 语 文 教 学 创 新 教 育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
3 3引导质 疑 , 活创 新 思 维 . 激
激活 生创 新思 维 的过程 I, 文教 师 具 体教 实 践 I语 l I充 分挖 掘教 材所 蕴 含的 创新 教 育 元素 , 导 、 发 生 多想 问 l I 诱 启 题 、 提问题 、 多 多质疑 题 。 为 , 于发现 『题 和 勇 于捉 f f题 善 u J Iu IJ 可 以激发一 个人 的创 造潜 和 创新思 维 。在 课堂 教学 过程 中, 教 师要 断 f导学 十从 小 同角度 、 j I 小 层 进 行 思 考 、 厶质 疑 , 然 后提 侧 的见解 和看 法 。比如语 义教 学 中有 目的 、 有针 对忡 地 开 展个忡 作 义竞赛 、 讲 比赛 以及对 课义 内容提 Ⅲ 同 看 法 , 演 有 效 地扩胰 生 的想 象 力 , 活 : 的创 新 思 维 , 发引 导学 生 激 生 启 各 抒 见 , 于提 出 白L的 见解 , 实 , 不 婴有 什 么 标 准 答 案 , 敢 二 其 J 只 白圆其说 , 之有 理 , 有创 新思维 的成 分 , 言 含 哪怕 只是一 点创 新 的火 花 , 师都 应该 予以 定 与 表扬 , 教 以提 高 生 的创 新 积极 性, 培养 生 的创新 精 神 。例 女 教《 l 1 范进 『举 》 l 这一 课 时 , 文 l 该 中的胡 堵广一 直 被认 为是 个 庸 俗 自私 、 钱 如命 欺 贫 爱 富 、 炎 嗜 趋 附 势 的市侩 。然 而 , 者在 教 授这 一 篇 课文 时 , 笔 就鼓 励 同 学提 I 司的见 解 , 学十 就 讲 , 有 范进 被 胡 户 骂 , 有 被 的原 由 , 也 ;
在 课义 中迂 时地 对 晕 点 段进 行 读指 导 , 可有 针 对 地 f l f 些题 目来 }学 做 , 提 高他 们 的 阅 读能 力 。但 课 内 读是 以 十 分彳 限 的 , 的是 课外 蒯读 , 丁 多 学 自主阅 读 , 只有 大 量 地 课 外 测 渎才 能 真j 起 到增 长见识 的作 用 , 此 要 对 课外 阅 凑进 行 岂 l 术 的指 导 、 有创 造 性地 指 导。
浅谈语文创新教育中开放式教学策略的运用与学生整体发展的关系
浅谈语文创新教育中开放式教学策略的运用与学生整体发展的关系内容提要:课程改革需要开放的语文教育课堂,语文创新教育中开放式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评价形式的开放等。
该策略的正确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它通过语文教育的手段完成人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体而和谐地发展,形成学生终生学习和创业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没有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就没有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近几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深入开展使大家对这些观点都能理解和接受,但却少有人挖掘过创造性的发挥依靠何物?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的关系如何?在这里我不去评判应试教育的功与过,但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们的确深深体会到:多年的教育似乎并没有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热情活泼、喜好语文、充满幻想和人情味、热衷于创新的学生,反而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感觉、创新意识,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僵死乃至戕害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精神生命。
最终不但语文能力差,精神和情感也贫乏了,个性泯灭。
二、促成学生整体发展要合理使用语文开放式教学策略不尊重个性又哪来创新?中国传统强调个人要依从社会、尊重权威,而欧洲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了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口号。
至今中国的教育都还缺乏这种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也是局限于着眼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规律探讨,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及其语法研究,追求功利性,忽略了教材的人文精神,淡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所以导致学生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感情苍白、思想僵化,对人类文明、祖国文化了解也不多,于是离社会发展的潮流——尊重个性,强调创新能力愈远。
因此,人们不再以为“素质教育”就是等同于唱唱跳跳的活动课,素质教育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认为语文学科是促进人整体发展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人文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发展方面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10-06-25T09:17:03.450Z 来源:《教育大视野》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罗思军[导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语文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经审核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浅谈语文教学创新罗思军(来宾市象州县妙皇中心校广西来宾 545809)【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而语文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经审核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Shallow talk 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LuoSi- jun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s a race progress of the soul isn't that a nation be prosperous flourishingly Jie motive."Ages development demand hav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alented person, innovation type talented person of development demand from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start to grasp, but language teaching is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foundation, the whol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all come from a language study.Therefore open exhibi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ke it become and develop student innovation through examine fulfillment ability of vast world.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Innovation education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一论述指出了时代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创新意识培养开始。
而语文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导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进他们去认识语文领域的新发展,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语文素质基础。
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发展创新思维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团结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首先,好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驾驭课堂,改变“家长式”的作风,抛弃“一言谈”的填鸭式教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探究。
重视和加强师生间的彼此信任和双向交流,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处于最佳状态,树立起独立学习、自主创新的勇气,唤起创新意识,点燃心灵创新之火花,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课堂教学中要实现课型的创新。
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
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
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
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
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先脱“贫”致“富”,按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好之后来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
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
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
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
再次,教师本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最后,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设性思维的环境。
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以升学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教师与学生都在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
3.教学中要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动态变化的一个阶段,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更希望学生在学习中将这些知识加以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学生也希望通过这些过程实现自己的求知欲望。
但这些还不够,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独特的想法,哪怕是开展激烈的讨论,对所提问题,要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加以思考,求得多重结论和答案,不能满足答案的唯一性,这些训练都能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机动灵活,全方位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此层层深入的求异思维训练,使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的定式,敢于标新立异,拓宽思路,有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4.鼓励学生能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发展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于质疑,疑问是疑难的深化,探索的动力。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意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一疑启思,发挥创新的潜能,在进行质疑的过程中明白道理。
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入地理解课文,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培养创新萌芽。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提高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
语文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收稿日期: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