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基坑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程险情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发现隐患,及时调整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基坑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开挖的地面或地下空间,用于建筑施工或其他用途。
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地下水、岩土结构等问题,可能引发其它安全问题。
因此,进行基坑监测可以明确工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建设措施,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常见的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测量法测量法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利用仪器对基坑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
通过对基坑周边的某些关键点(如墙体上相对位移、水平位移、沉降量等)的观测,得到基坑的变形量,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情况。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图像等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状况进行监测。
它可以依靠大数据和软件分析技术,使用多层次、多角度监测手段,综合分析监测对象,实现全方位的建筑工程监测。
3.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基坑的实时监测。
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和即时传输,实现对基坑地形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并调整施工措施。
4.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需要安装传感器模块在监测对象,例如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可以动态的监测设备的状态变化,通过收集基坑周边各种数据,实现基坑变化的高精度、高效率监测。
三、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实现实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规划设计方案,提前设计好基坑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与方法。
2.确定监测方法与工具。
根据基坑的不同情况(地质条件、基坑的大小、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安装好相应的仪器设备。
无论是传感器、测量设备、还是遥感技术,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工作,将其定位到合适的位置。
4.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项目监理方、工程负责人和建设方等相关人员,以调整工程进展和方案。
基坑监测基本方法
裂缝监测可采用 以下方法 :1 . 对裂缝宽度监测 ,可在 裂缝两侧贴石 膏饼 、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 ,采 用千分尺或游标 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 ; 也可采用裂 缝计 、粘贴安装千分 表法 、摄影量测等方法 。2 . 对裂
3 8
采用钻孑 L 法 埋设 时 ,回填应均匀密实 ,且 回填材料宜 与周 围岩 土体一致 ; ④做好完整的埋设记 录。土压力
计埋设 以后 应立即进行检查测试 ,基坑开挖前至少经
用几何水准并 配合传 递高程 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 ,传
递高程 的金属 杆或钢尺等 ,应进行温度 、尺长和拉力 改正 ,基坑 围护墙 ( 坡 )顶 、墙后地表与立柱 的竖 向 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 向位移报警值确定 。
杆可采用 钢筋应力计或应变计 ,当使用钢筋束时应分
别监 测每根 钢筋 的受 力 。锚杆 轴 力计 、钢筋 应 力计 和应 变计 的量程 宜 为设 计 最 大拉 力值 的 1 . 2倍 ,量 测 精度 不 宜低 于 0 . 5 %F ・ S ,分辨 率 不宜 低 于 0 . 2 % F ・ S 。应 力 计 或应 变 计 应 在锚 杆 锁 定前 获 得 稳定 初 始值 。 ( 梁晋 编辑 整理 )
基坑监测基本方法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 和基础平 面尺 寸所开挖 的土坑 ,是一切工 程项 目的基础 ,所以保证
基坑安全尤其重要 。基坑 的安全稳 定状态决定 了整个
缝深 度量测 ,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 出法 和单 面
接触超声波法监测 ; 深度较大裂缝宜采 用超声 波法监
测 。应在基坑开挖前记 录监测对象 已有 裂缝 的分布位
对钢 筋混凝 土支撑 尚应考虑混凝土收缩 、徐变 以及裂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基坑监测的方案,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监测是在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和土体的应力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2. 监测目标基于基坑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包括垂直变形和水平变形;•监测土体的应力变化,包括压力和摩擦力;•监测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基坑边界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3. 监测方法针对不同的监测目标,我们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3.1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的垂直变形和水平变形是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的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使用全站仪进行定点测量,记录并分析基坑边界围护结构、基坑底板和内部支撑体系等的变形情况;•安装倾斜仪,在基坑边界围护结构和基坑内部的关键位置进行倾斜监测;•使用测量引线法,通过测量特定的基准线和引线之间的变化来确定基坑的变形情况。
3.2 土体应力监测土体的应力变化可以反映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稳定性,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监测:•安装应变片或者挠度计来测量土体的应力变化;•使用孔隙压力计来测量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变化,以及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定期采集土体样本,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土体的力学特性变化。
3.3 地下水位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工作对于土体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我们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安装水位计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定期采集地下水样本,并进行化学分析,判断地下水质的变化。
3.4 围护结构变形监测基坑边界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对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监测:•使用全站仪或者激光测距仪进行边界围护结构的变形测量;•安装应变片、位移计或者倾斜仪来监测边界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4. 监测频率和数据分析基坑监测的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监测目标来确定。
一般来说,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基础监测,然后根据施工的进展进行定期的监测。
基坑监测的方法
基坑监测的方法
基坑监测的方法有多种,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
1.测点法:在基坑周围设置一系列测点,通过测量这些测点的
位移和变形数据,可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测点包括测量井、水准点、全站仪等。
2.地面形变法:通过监测基坑周围地面的形变情况,可以间接
推测基坑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方法有全站仪测量、大地测量等。
3.立柱法:在基坑内设置一些立柱,通过监测立柱的位移和变
形情况,可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方法有物理立柱、光纤传感器等。
4.压力监测法:在基坑周围设置的测点中,增设监测基坑周边
土体或岩体的应力情况。
通过监测土体或岩体内的应力分布,可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5.遥感技术:通过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基坑周围
地区的变形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判断基坑的变形情况。
6.监测设备: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如倾斜仪、应变仪、位移传
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对基坑进行持续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基坑的变形情况。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和监测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检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保护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监测检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表变形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并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2. 基坑轴线监测:针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轴线监测,实时记录基坑的变形情况。
3. 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4. 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附近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检测等技术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监测检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GPS、沉降仪、倾斜仪、应变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准确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分析。
2. 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
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进行布设,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全方位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监测效率。
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大范围监测。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一、基准网的建立为了科学地预测基坑支护的稳定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报和提供准确可靠的变形数据,因此建立基坑支护施工变形与沉降观测网,定期进行变形沉降观测。
二、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边坡顶上布置基线(每基坑边一条),每条基线上设4个变形观测点,同时又作为沉降观测点。
(2)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利用远离场区的城市高程系水准控制点或独立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与以上点联测,构成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网。
四面围墙周边附近各布置四个沉降观测点,与基坑周边浅埋基础建(构)筑物、重要管线监测点一起构成监测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网。
三、观测方法(1)水平位移观测分别在基线点四个角上设站,用J2型经纬仪观测四边网的水平角度(四边形内角),并与城市的大地控制网三角点联测水平夹角,检查基线点是否发生位移,在基线点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同时在四角测端上分别以对应的相邻角点定向,并观测定向基线上各预埋点的水平位移量初始读数。
(2)沉降观测对基坑边上的各点及周边点建立的沉降观测网的测量方法为:首先自远离基坑的城市水准控制点开始观测,引测至基坑周围后,按编定的各点观测次序依次观测,最后测至另一水准控制点符合,观测仪器采用S3型精密水准仪。
四、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等的监测措施工程对基坑周边5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并特别对临近坑边1.5H~2.0H范围内建(构)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管网等加强监测力度。
具体监测措施是:(1)对建(构)筑物,定期进行沉降变形观测。
(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整个场地的地下管线进行摸底,并在地面投影其轴线走向,布置变形观测点进行监测;对某些变形要求较高及紧邻基坑开挖边缘的重要管线,预先做好加固处理措施。
五、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保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从原材料的采购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强化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杜绝不合格和返工。
基坑监测项目及方法简介
基坑监测项目及方法简介一、基坑围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监测1目的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由于基坑的开挖卸载及其他基坑变形影响因素会发生水平位移变形,为监测基坑围护结构坡顶的水平位移卢丹县变形情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需要进行基坑围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2方法2.1小角法在基坑一定距离外设定稳定的工作基准点,在基坑外远大于工作基准点与监测点距离设定后视点,基准点与后视点连线作为零方向。
测定一定监测时间内,监测点与连线与零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化值,并通过运算,偏转计算出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值。
2.2视准线法沿基坑边选定的方向线的两端,埋设两个稳定工作基准点,然后在基坑边沿这两端点所连成的(即方向线)上设立一排监测点,定期观测这排点偏离方向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亦可求出这些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二、水平位移监测其他工作基准点的校核监测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伯德角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但由于基坑场地的局限性,为保证基坑监测的移动性,工作基准点的设置一般不能满足受齐广君开挖影响的要求,这就要求需对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准点进行监测校核。
反演小角法,由工作基准点架设仪器,并设定两个稳定后视观测点,测定工作基准点与两后视观测点之间的距离,通过监测以工作基准点为顶点,以两后视点为端点的沟皂夹角的角度变化,工作通过最佳化得出工作基准点的水平位移变化值。
三、基坑基坑围护结构坡顶垂直位移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由于基坑的开挖他及其卸载基坑变形影响因素会发生垂直位移变形,为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坡顶垂直位移变形情况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轴向需要进行基坑围护结构坡顶垂直位移监测。
2方法介绍2.1闭合路线监测利用一个水准基准点建立闭合水准路线,监测数据对监测点进行垂直位移监测,通过水准基准点与监测点的高程联测,做出各监测点的监测高程,路程监测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监测点的高程变化,得到各监测点的垂直位移。
2.2附合路线监测利用两水准基准点搭建符合水准路线,对监测点进行交叉位移监测,通过水准基准点与多组分的高程海水面联测,得到各监测点的监测高程,监测一定时间间隔内能各监测监测点的高程变化,得到各监测点的垂直偏移。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1、在基坑周边设立8 个水平位移观察点,观察基坑边顶端的水平位移。
2、在基坑的周边建筑物上各设立一个沉降观察点,共2 个,用来监测受基坑降水的影响。
3、在基坑的坡上设一组内力测试传感器,来测试不同土层中应力的分布和传递情况。
4、在基坑的坡上布设一组抗拔试验土钉,用来验证不同土层中土钉的粘结强度。
5、不同深度土体的位移监测:采用以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为敏感元件的滑动式测斜仪,它可以把倾角大小以电压形式输出,进而确定被测物体变形量的大小和变形方向。
电子滑动式测斜仪由测头、测读仪、电缆和测斜管四部分组成。
测斜点共布设2 组,以保证准确。
以上监测工作在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束后维持一个星期,如果各种测量数据在7d内完全收敛稳定,测量工作则可结束,否则继续观察。
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方法多数情况下,工程变形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也需要对工程实施必要的监测,以便于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提前预判,防止事故发生。
在施工准备阶段及过程中,即需要提前设置好监测点位,为监测工作做好统筹准备。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一、基坑监测原则变形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按照计划进行。
一般情况下,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4 条原则: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2)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应合理,并在监测期间保护好点位标志,使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2、操作方便性原则:为使监测工作正常进行并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变形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3、数据及时性原则: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应及时复测。
因为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出监测报告。
4、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方案编制时应考虑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监测作业,并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二、监测方案一般情况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内容和项目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6、监测方法及精度7、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监测人员的配备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三、监测项目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点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2)地下水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基坑监测方法多数情况下,工程变形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也需要对工程实施必要的监测,以便于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提前预判,防止事故发生。
在施工准备阶段及过程中,即需要提前设置好监测点位,为监测工作做好统筹准备。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一、基坑监测原则变形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按照计划进行。
一般情况下,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4 条原则: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2)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应合理,并在监测期间保护好点位标志,使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2、操作方便性原则:为使监测工作正常进行并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变形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3、数据及时性原则: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应及时复测。
因为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出监测报告。
4、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方案编制时应考虑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监测作业,并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二、监测方案一般情况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内容和项目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6、监测方法及精度7、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监测人员的配备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三、监测项目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点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2)地下水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基坑监测方法多数情况下,工程变形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也需要对工程实施必要的监测,以便于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提前预判,防止事故发生。
在施工准备阶段及过程中,即需要提前设置好监测点位,为监测工作做好统筹准备。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一、基坑监测原则变形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按照计划进行。
一般情况下,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4 条原则: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2)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应合理,并在监测期间保护好点位标志,使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2、操作方便性原则:为使监测工作正常进行并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变形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3、数据及时性原则: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应及时复测。
因为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出监测报告。
4、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方案编制时应考虑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监测作业,并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二、监测方案一般情况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内容和项目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6、监测方法及精度7、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监测人员的配备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三、监测项目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点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2)地下水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基坑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基坑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坡顶垂直位移观测: 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及水准标尺。
采用闭合准路线测量,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如A)起,沿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基坑周边观测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准点(A),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如右图所示,其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n闭合差≤±0.3mm( n为测站点)。
3)坡顶水平位移:采用苏州一光RTS632HL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2.0mm。
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
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5)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钻孔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采用北京航天CX-06A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
测度方法需注意:a)测斜管口应固定。
并做好水平位移测点的标记,每次测斜前,先用测量方法测读管口水平位移,以这个读数作为测斜的基准读数;b)每次测读前,应将测斜传感器放在管底停置几分钟,使得传感器的温度与管内的水温一致。
最下面一点的位置应是从管口向下n倍传感器滑轮中心距;c)从下而上,每提一个滑轮中心距就读一次数,直到管口。
每个深度的读数同时记录X、Y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的读数;d)将传感器探头旋转180度,重复3步操作,完成一个测回。
可以进行多个测回读数,检查多次重复读数的误差,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使用的观测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
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方法1、监测工艺流程编制监测方案(报公司及监理审核)一建立基准控制网一监测点布设及验收一基坑监测一形成监测成果2、建立基准控制网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是监测的基础和保证,基准控制网变形或被破坏将会对整个项目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需等基准点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展工作,稳定期应应根据观测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拟定稳定期为15d o此外,基准点必须定期复测,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基准点复测频率为1月1次。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基准轴线法,根据场地情况在基坑边线布设一基准轴线,在轴线两端分别埋置控制点1±。
用全站仪按二级精度要求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定期检测。
沉降监测基准网拟在施工现场周边稳定处布置水准基点3±,距基坑边最短距离大于120m(四倍基坑深度),采用美国进口DINIO.3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附合差VO.3mm,6n为测站数)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检测高程控制网。
控制点埋设深度为OJM,并用混凝土保护好且插入钢钉做好标识。
水平和垂直位移基准网检测周期为进场一次,施工与使用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与使用时间、控制点位(被破坏、变化等)具体情况定期检测。
3、深层位移监测3.1钻孔。
要求: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1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比测斜管略大)。
由于在软土中钻孔易发生塌孔、缩孔等问题,需要采用泥浆钻进,条件许可时采用下套管跟进,以保证不塌孔,确保测斜管能顺利下入孔内。
3.2下管。
下管前对测斜管进行检查,对外观质量较差、老化或受损的不合格管子应不予采用。
底部安装底座后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以防泥浆进入。
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并在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
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绳子等。
用经纬仪确定好导向槽的方向,逐节或几节(预先接好,接头处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下管。
钻孔较深时宜采用钻机或吊车等机械设备,在人工的帮助下下入。
基坑监测方法
基坑监测方法(1)测斜仪观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在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中,采用数字式测斜仪(包括自动记录数据采集仪,数字式传感器)。
测量系统由数据采集仪、电缆、传感器(探头)和埋设在支护桩(墙)中或在边坡土体中的测斜管组成。
测斜管内壁上有两对方向相互垂直的导槽,在水平面上人为地规定为A0-A180和B0-B180两个方向,一般设定A0-A180方向为垂直于基坑边线或边坡走向。
测量时探头自下而上逐段测量与垂直线之间的倾角变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与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可求出任一深度处的累计水平位移量。
测量时假定管底端为不动点,而当不能保证底端不动而要得出绝对水平位移时,必须以管顶端点为基准,用经纬仪测出其绝对水平位移,由此推算各深度的绝对水平位移。
(2)坡顶水平位移监测水平观测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可自动记录数据,自动分析,是目前测量水平位移最先进仪器。
(3)坡顶沉降、周边建筑沉降监测沉降观测采用仪器为高精度水准仪,标尺采用铟钢水准尺。
按逆时针方向环形闭合路线观测,最后闭合于基准点上。
每个测站仪器摆设的位置距前后标尺尽可能相等。
在打桩施工及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外设置三个基准点,在每次观测前对基准点进行复核,当基准点的变差Δ符合Δ≤2μ0√2Q,可判断基准点处于稳定状态。
环形闭合差按二级水准精度要求,fn≤1.0√n,n为测站数。
(4)监测频率1)观测频率:开挖深度≤5m时,每2天观测1次;开挖深度大于5m小于等于10m时,每1天观测1次。
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2~3天监测一次),但雨天或出现变形速率加大时应加大监测密度,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超深、超长开挖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方法多数情况下,工程变形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承包也需要对工程实施必要的监测,以便于对工程的安全性做出提前预判,防止事故发生。
在施工准备阶段及过程中,即需要提前设置好监测点位,为监测工作做好统筹准备。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 或开挖深度小于5m 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一、基坑监测原则变形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须按照计划进行。
一般情况下,监测工作应遵循以下4 条原则:1、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监测系统设计中所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为了确保其可靠性,必须做到:(1)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作业人员,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仪器,采用先进的监测方法来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性;(2)基准点、监测点设置应合理,并在监测期间保护好点位标志,使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
2、操作方便性原则:为使监测工作正常进行并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变形监测点在布设时应考虑到水准线路的联测方便,能够节省外业时间、提高点位精度的原则。
3、数据及时性原则: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应及时复测。
因为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出监测报告。
4、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方案编制时应考虑选用适合于本工程监测作业,并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
二、监测方案一般情况下,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内容和项目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保护6、监测方法及精度7、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监测人员的配备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三、监测项目1、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点对象应包括:(1)支护结构;(2)地下水状况;(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4)周边建筑;(5)周边管线及设施;(6)周边重要的道路;(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2、基坑监测项目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应与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相匹配。
应针对监测对象的关键部位,做到重点观测、项目配套并形成有效、完整的监测系统。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监测项目(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四、基准点设置1、竖向位移基准点布置竖向位移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应少于3 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设置工作基点。
高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
基准点须埋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应大于建筑基础深度的2 倍,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物上。
在工程压力传播范围之外预先合理埋设BM1、BM2、BM3 三个基准点,为了测量方便,视现场情况设置基准点。
可选用浅埋钢管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标志等。
2、竖向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使用前,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使用精密水准仪对三个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三个基准点高程依据。
3、水平位移基准点布点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4、水平位移基准点测量基准点平面坐标数据以假定相对坐标系为依据,布设导线联测三个基准点,经平差后的坐标数据做为工程基准点平面已知数据。
五、监测点布置1、基坑及支护结构(1)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 个。
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监测点水平间距宜为20m~5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1 个。
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水平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极值处,竖向间距宜为2m~4m。
(2)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
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 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竖向上宜保持一致。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混凝土制成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 部位,并避开节点位置。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3)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的5%,逆作法施工的基坑不宜少于10%,且不应少于3 根。
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受力较大的立柱上,位置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下部的1/3 部位。
(4)锚杆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内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 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和受力有代表性的位置。
(5)土钉的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中部、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的数量和间距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有代表性的受力位置。
(6)基底隆起(回弹)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剖面数量不应少于2 个。
②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30m,数量不应少于3 个。
(7)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②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 个监测点。
竖向布置上监测点间距宜为2~5m、下部宜加密;③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 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8)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竖向布置的监测点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竖向间距一般为2~5m,数量不宜少于3个。
(9)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②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m~50m。
相邻建筑、重要的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当有止水帷幕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 处。
③水位观测管的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
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
④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2、基坑周边环境从基坑边缘以外1~3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
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范围。
(1)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 处或每隔2~3 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 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 点。
(2)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 点。
(3)建筑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布置在建筑角点、变形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上下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当由基础的差异沉降推算建筑倾斜时,监测点的布置应参考“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的规定。
(4)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 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
(5)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1~3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6)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点宜按监测剖面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剖面应与坑边垂直,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 个。
(7)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靠近被保护对象且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在竖向布置上测点宜设置在各层土的界面上,也可等间距设置。
测点深度、测点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六、监测方法1、竖向位移观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水平位移观测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坑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NS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3、其他监测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