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急诊处理专家共识 (2015.1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 如果已经进行开腹手术,可行腹主动脉钳 夹阻断;或者紧急开胸阻断降主动脉。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的 时间原则上不超过60min可 作为临时的紧急方法,能 最大程度地控制动脉性出 血,为进一步的血管栓塞 或手术止血、积极复苏创 造机会,可以提高存活的 可能。但有导致下肢缺血 坏死、加重肾功能损害等 严重并发症。
剖腹探查手术
•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几率为16%55%。
• 如明确或者高度怀疑存在腹内脏器损伤需 尽快送手术室进行剖腹探查。
• 对未能发现明确大出血的血管而有持续出 血者,可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也是一种 简单有效地控制出血的手段。
• 如果髂内动脉结扎后仍未控制出血,还可 行腹膜外填塞止血。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物压迫髂内动脉分支与骶前静脉丛。
腹膜外填塞
腹膜外填塞
对于非剖腹手术的患者,可在耻骨 联合上方做直切口,用牵开器向对 侧拉开膀胱,沿骨盆边缘尽可能深 地向后方依次填入三块大纱布:第 一块大纱布置于最深处,骶髂关节 的下方;第二块置于骨盆窝的中部, 第一块纱布的前方;第三块置于耻 骨后方、膀胱外侧的间隙。
血管造影/栓塞
• 骨盆血管造影与双侧栓塞的并发症。有报 道发生臀部肌肉缺血坏死。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1
定义及概况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专家共识课件
2023
PART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REPORTING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盆骨折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由于 骨折后骨髓腔内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血管而引起。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 呼吸衰竭和死亡。预防措施包括早期固定骨折、减少搬动和 避免过早活动。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如吸氧、保持呼吸道 通畅等。
发病机制
骨盆骨折常伴有周围软组织和血管损 伤,导致大量出血。
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并发伤,如腹 腔脏器损伤、脊柱骨折等,这些损伤 也可能导致失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到盆腔内重要的血 管,如髂内动脉,导致难以控制的出 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01
02
03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心 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 症状。
合并血管损伤的处理
紧急手术 介入治疗 抗凝治疗
对于合并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探 查和修复,以恢复血液循环,避免造成肢体坏死或休克 等严重后果。
对于部分合并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可以采用介入 治疗的方式进行血管修复,如血管栓塞或球囊扩张等, 以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对于合并血管损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应进行抗凝治 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 凝血功能和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肺栓塞则 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 穿弹力袜等,治疗以抗凝和溶栓为主。
2023
PART 06
预后评估与康复
REPORTING
预后评估
评估指标
包括骨折类型、骨折移位 程度、合并伤情况、患者 年龄、身体状况等。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1)钝性外力导致的骨盆骨折;(2)合并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3)伴需大量输血(伤后6 h 内需要输注4~6U 或以上的浓缩红细胞)和/ 或明显碱缺失(≤﹣6 mmol/L)。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可高达40%~65%,早期快速有效地处理非常重要。
2015 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 4 个学会共同合作,组织国内相关学科的200 多名专家,重新修订了最新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专家共识」,并于2015 年12 月同时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中华创伤杂志》发布。
最新的2015 版与2011 版的有什么不同?更多具体内容如下。
多学科团队与诊治流程建立多学科团队(即创伤小组),制定并落实与医院救治能力相匹配的创伤小组启动标准和诊治流程。
1. 建立创伤小组:包括急诊科、创伤外科、骨科、普外科、放射/ 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
2. 组长:创伤救治理论扎实、严重创伤救治临床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
能有效组织指挥从急诊室-手术室/ 导管室-ICU 的整个救治过程。
3. 成员:相关科室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接受过美国高级创伤生命支持之类急救课程的培训。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1. 快速评估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问题:紧急的气道管理、呼吸和循环的评估与支持。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怀疑有骨盆骨折者:不过多搬动,禁行骨盆挤压- 分离试验,尽早使用骨盆带固定。
2. 床旁X线和床旁超声:重伤者尽快行前后位骨盆片和胸片、针对创伤的超声快速评估,明确胸、腹腔和心包腔有无大量积液。
如有紧急剖腹/ 剖胸手术指征,应立即送往手术室。
3. 排除腹腔内出血:诊断性腹穿(穿刺点:建议选脐以上水平,避免穿到腹膜后血肿)和诊断性腹腔灌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课件
PART 04
护理措施与病情监测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了 解疼痛的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
。
疼痛缓解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等。
疼痛记录
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以便于后续 治疗和护理。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 活动,如踝泵运动、下肢 肌肉收缩等,以促进血液 循环。
抗凝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凝 药物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等,预防血栓形成。
观察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征象,如肢 体肿胀、疼痛等。
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
营养支持
定期为患者翻身,减轻局部受压,避 免长时间卧床。
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皮肤 抵抗力。
保持清洁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汗 液和尿液等。
平稳搬运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身体平稳 ,避免剧烈震动和颠簸,以免加重病 情。
监测生命体征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 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 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
做好记录
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情状况 、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的变化等进Leabharlann 行详细记录。院内急救护理流程
快速评估 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治疗
到达医院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确定下一步治疗方 案。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快速给药和补液。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救
骨盆解剖与出血来源
• 骨盆骨折出血80%为静脉来源,20%为动 脉来源。主要受到损伤的静脉包括骶前静 脉和前膀胱静脉,主要受到损伤的动脉则 是髂内动脉前支、前方的会阴动脉及闭孔 动脉、后方的臀上动脉及髂外侧动脉。其 他的出血则包括骨折来源。
伤情评估与处理
• 严重出血与臀上动脉损伤有关
伤情评估与处理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的急救处理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定义
钝性外力导致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压(≤90 mmHg),并伴有需要大量输血(伤后6h内需要输 注4~6U或以上浓缩红细胞)、显著的碱缺失 (BE≤-6 mmol/L)或两者兼有。
血流动力不稳定骨盆骨折概述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等高能 量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伤之一
• 大部分出血来自盆腔静脉丛和骨折端
伤情评估与处理
目标:循环不稳定→稳定循环 骨盆不稳定→稳定骨盆环, 促进骨折愈合, 预防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其他并发症
原则:优先处理 直接危及生命的外伤或并发症 全身稳定后 根据骨盆骨折的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如何控制出血?
尽早恢复骨盆的容积是控制出血的 最基本和最有效措施。
骨盆解剖
副弓容易骨折,然后是主弓
骨盆与周边脏器的关系
骨盆解剖
骨盆周围血供 骨盆骨折的出血有动脉、静脉和松质骨三 种来源。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 患者中,70%以上有动脉损伤出血 。
腰骶丛
Tile 分 型
• 基于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外力作用 的方向分为A,B,C三型。
• A型为稳定型,移位轻微,一般不波及骨盆环 ; • B型为旋转不稳定型(部分稳定型) ; • C型为垂直不稳定型 (不稳定型);
骨盆骨折急救PPT课件
紧急手术
对于严重的骨盆骨折,如 合并大血管损伤、脏器损 伤等,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后续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03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出血性休克
总结词
由于骨盆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内出血,引发休克。
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 必要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控制出血
2
对于明显的出血点,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止
血带等,以减少失血量。
固定骨折部位
在搬运患者前,应使用夹板、木棍等物品对骨折部位进行简 单固定,以减少搬运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损伤。
定期进行骨盆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 骨骼疾病,预防骨折发生。
注意安全
避免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要注意安 全措施。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生骨盆骨折,应立即就医, 接受专业治疗。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不要自行盲目处理。
心理支持
骨盆骨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 家属和社会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帮 助患者度过难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如交 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
发病机制
外力作用于骨盆环,导致环的一处或 多处发生骨折,常伴有周围软组织损 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尿道断裂等并发症。
诊断
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骨盆骨折,同时需排除其他脏器损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PPT
骨盆骨折分型
•Tile分型(骨盆环稳定性) •Young-Burgess分型(骨折部位、形态)
Tile分型
• 基于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 以及外力作用的方向分为A.B.C。
• A型为稳定型,移位轻微,一般不波及骨盆环 • B型为旋转不稳定型(部分稳定型) • C型为垂直不稳定型 (不稳定型)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1
定义及概况
2
骨盆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3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4
损伤控制性复苏
5
骨盆固定
6
腹膜外填塞
7
剖腹探查术
8
血管造影/栓塞
9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定义
骨盆解剖
骨盆环的主弓:骶股弓、骶坐弓 骨盆环的两个副弓
骨盆的后环很重要,涉及到骨盆 的垂直以及旋转不稳定
骨盆解剖
副弓容易骨折,然后是主弓
骨盆与周边脏器的关系
骨盆解剖
骨盆周围血供
骨盆骨折的出血有动脉、静脉和松质骨三 种来源。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 患者中,70%以上有动脉损伤出血 。
腰骶丛
• 钝性外力导致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压(SBP≤90 mmHg),并伴有需要大量输血(伤后6h内需要 输注4~6U或以上浓缩红细胞)、显著的碱 缺失(BE≤-6 mmol/L)或两者兼有。
概况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与 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 伤之一。
• 伤后24h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失血。 • 死亡率可达40%-65%。 • 处理的关键在于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并尽快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处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 诊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骨
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
目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 折的急诊处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 难点,需要制定专家共识以规范
临床实践。
目的和意义
制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 折急诊处理的专家共识,为临 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规范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 折的急诊处理流程,提高救治 成功率。
05
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选择
适应症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特 别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骨盆 环严重不稳的患者。
时机选择
早期手术有利于控制出血、减轻 水肿,降低并发症风险。一般而 言,伤后6-8小时内是最佳手术时 机。
手术方式和技巧优化
手术方式
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式,如 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等。
临床表现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通常表现为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意识模糊等。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其他部位损伤,如腹部脏器损伤、脊柱骨折等 。
诊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包 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 MRI等,可帮助医生了解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技巧优化
术中应尽量减少软组织剥离,保护骨折端血供;选择合适的 内固定物,确保骨折稳定固定;同时,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术后康复和并发症预防
术后康复
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并发症预防
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同时,注意预防感染、血栓形成等并 发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流程》PPT课件讲义
每天专人做好消毒工作,保持 相对清洁
急救流程:(四)急诊床边骨盆外固定术
急救流程:(四)急诊床边骨盆外固定术
急救流程:(四)急诊床边骨盆外固定术
急救流程:(四)急诊床边骨盆外固定术
术前学 其他重要脏器损伤 急诊科医生主导,创伤小组相关成员共同决
时间控制:10分钟以内
急救流程:(三)创伤重点超声评估
FAST(+),骨盆摄片B、C型骨盆骨折患者,通知手术室准备外固 定器械,行床边外固定术后至手术室进一步治疗
时间控制:从通知手术室至器械 送至床边通常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急救流程:(三)创伤重点超声评估
FAST(-),骨盆摄片B、C型患者,立即通知手术室 准备外固定器械,行床边外固定术,术后根据患者血流 动力学及其他脏器损伤情况决定去向
根据致伤机制判断有无骨盆骨折的可能,尤其 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患者 “ATLS”原则初步评估创伤患者,筛查骨盆骨折
盆腔区的肿胀、瘀斑及出血 双侧肢体不等长,一侧髂前上棘高于另一侧 会阴、阴囊血肿 肛检指套染血,甚至扪及骨折端 保留导尿有血性尿液
急救流程:(一)诊断及伤情评估
初筛怀疑骨盆骨折的患者早期用骨盆带、腹带或者床单 包裹固定骨盆
严重骨盆骨折急救流程
(Suitable for teaching courseware and reports)
骨盆骨折在所有骨折中约占4% 其死亡率在交通伤中仅次于颅脑损伤和胸部
损伤 合并大出血是急诊室死亡的主要原因
严重骨盆骨折是骨盆环失稳定的骨折
高能量创伤 常伴有失血性休克 严重的合并伤 死亡率高(50%) 多见于TileB、C型骨折
避免过度和重复的骨盆区域检查 评价血流动力学,包括动脉压,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ppt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栓塞是否有效?
• Angiographic embolization(造影栓塞) Indications for angiography are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refractory to resuscitation。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动脉出血的病人仅仅占15%; • 5、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其死亡率为30-5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目前的我们急诊的观点:
• 制动: • 预扩容 输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 输血: • 止血: • 重视多发伤及血常规的干扰:
髂内动脉栓塞或结扎后侧枝循环
平均动脉压下降:双侧髂内动脉 结扎后平均动脉压下降约24%,单 侧髂内动脉结扎后同侧下降22%, 对侧下降1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骨盆外固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
发生在 腹膜反 折以下 24
腹腔内脏器损伤
• 分为实质性脏器损伤以及空腔脏器损伤 • 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几率为
16%~55%。
实质性脏器 损伤
空腔脏器损伤
.
25
DVT形成
.
26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1
定义及概况
2
骨盆骨折的解剖、分型及并发症
3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
12
Tile分型
• A型 稳定的骨盆环损伤,骨折轻度移位。
A1
A2
A3
。 骨盆边缘骨折,
不累及骨盆环, 撕脱伤
骨盆环有骨折 或有轻度移位
不累及骨盆环, 骶骨或尾骨骨折无移位。
.
13
B型
• 旋转不稳、垂直稳定的骨盆环损伤,损伤的骨盆后侧张力带和骨 盆底仍保持完整无损伤,髋骨可发生旋转不稳定。
B1 外旋损伤,翻书样损伤。
腰骶丛
.
10
骨盆骨折分型
•Tile分型(骨盆环稳定性) •Young-Burgess分型(骨折部位、形态)
.
11
Tile分型
• 基于垂直面的稳定性、后方结构的完整性、 以及外力作用的方向分为A.B.C。
• A型为稳定型,移位轻微,一般不波及骨盆环 • B型为旋转不稳定型(部分稳定型) • C型为垂直不稳定型 (不稳定型)
4
损伤控制性复苏
5
骨盆固定
6
腹膜外填塞
7
剖腹探查术
8
血管造影/栓塞
9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
27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快速评估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问题
1.气道管理,呼吸及循环支持
2.不应过多搬动。
3.禁忌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4.尽早使用骨盆带固定。
.
28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4
损伤控制性复苏
5
骨盆固定
6
腹膜外填塞
7
剖腹探查术
8
血管造影/栓塞
9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
5
骨盆解剖
• 骨盆的组成: 前面是耻骨联合连接的耻骨支和坐骨支环, 关节盘分开两耻骨体
.
6
骨盆解剖
• 后面的骶骨和两个髂
骨经骶髂关节连接,
骶髂关节由骨间骶髂
韧带、前后骶髂韧带、
骶结节韧带、骶棘韧
带和相关的髂腰韧带
C1 单侧伤。
C2
骨盆双侧不稳定
C3
多为侧方挤压性损伤
双侧伤
受力侧髂骨后部骨折及耻骨支骨折临床上骨盆环破裂
骶髂关节脱位 一侧旋转不稳 一侧旋转和垂直不. 稳。
合并髋臼骨折称为C3型骨折
双侧B型损伤。
15
C型
C1
C2
C3
.
16
C型
.
17
Young-Burgess分型
• 侧方挤压( lateral compression,LC) • 前后挤压(anterior-posterior compression,APC) • 垂直剪切(vertical stress,VS) • 混合性损伤(combined mechanism,CM)
.
20
腹膜后血肿
• 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 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 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
.
21
尿道或膀胱损伤
• 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 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 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 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 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 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 高。
.
22
神经损伤
急诊创伤复苏单元应配置床旁X线和超声。
针对创伤的超声快速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
明确腹腔、胸腔和心包腔有无大量积液。如有紧急剖腹/剖胸手术指征, 应立即送往手术室。
.
29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伤情评估与处理
诊断性腹膜腔穿刺(diagnostic peritoneal aspiration,DPA) 诊断性腹腔灌洗(diagnostic peritoneal lavage,DPL)也是排除腹 腔内出血的有效手段。 DPA的穿刺点建议选择在脐以上水平,避免穿到腹膜后血肿。
• 多在骶骨骨折(骶骨Ⅱ
区Ⅲ区)时发生,组成
我
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
的
最易受损伤(与坐骨神
脚 怎
经的差别)。
么
• 预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
啦
关。
.
23
直肠损伤
• 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 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 感染多为厌氧菌感染。
发生在• 感染严重,需要特别注意。
腹膜反
折以上
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
18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
• 处理骨盆骨折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
腹膜后血肿 尿道或膀胱损伤
神经损伤
直肠损伤
腹腔内脏器损伤 DVT形成
.
19
腹膜后血肿
• 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 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因此骨折后可引 起广泛出血。巨大腹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 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 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 状。
.
3
概况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与 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 伤之一。
• 伤后24h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失血。 • 死亡率可达40%-65%。 • 处理的关键在于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并尽快
控制出血。
.
4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1
定义及概况
2
骨盆骨折的解剖、分型及并发症
3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 急诊处理专家共识 (2015.12)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来自骨折1定义及概况
2
骨盆骨折的解剖与分型
3
紧急伤情评估与处理
4
损伤控制性复苏
5
骨盆固定
6
腹膜外填塞
7
剖腹探查术
8
血管造影/栓塞
9
主动脉球囊或钳夹阻断 .
2
定义
• 钝性外力导致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压(SBP≤90 mmHg),并伴有需要大量输血(伤后6h内需要 输注4~6U或以上浓缩红细胞)、显著的碱 缺失(BE≤-6 mmol/L)或两者兼有。
B2: 骨盆侧方挤压损伤 或髋骨内旋损伤, 内旋不稳定, 侧方挤压伤; 关书样损伤。
B3 双侧B型损伤。
.
14
C型
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后侧骶髂
部稳定结构完全损伤,骶棘和骶结节韧带完 全撕裂,前侧产生耻骨联合分离,或一侧耻骨 上下支骨折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骨盆产 生旋转和垂直方向不稳定,一侧骨盆可向上 移位。
组成。这些韧带的复
合体提供了后方骶髂
复合体的稳定性,而
骶髂关节本身无内在
的骨性稳定性
.
7
骨盆解剖
骨盆环的主弓:骶股弓、骶坐弓 骨盆环的两个副弓
骨盆的后环很重要,涉及到骨盆 的垂直以及旋转不稳定
.
8
骨盆解剖
副弓容易骨折,然后是主弓
骨盆与周边脏器的关系
.
9
骨盆解剖
骨盆周围血供
骨盆骨折的出血有动脉、静脉和松质骨三 种来源。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 患者中,70%以上有动脉损伤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