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园林景观艺术与景园文化(一)
园林艺术鉴赏论文
园林艺术在中国——以拙政园为例浅析意境的组织规律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
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
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
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
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
景观设计必读书目——(个人推荐)曾有学生问我读什么景观书好呢?其实对于做园林设计来说,知道的东西越杂对设计越有帮助!但必竟大学几年时光有限,能认真的去看几本书定当会有所收获的。
所列书目全凭个人感觉,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学习而推荐!其实书目并不在多读精为好!有时读个几遍才会品出味道来!《园冶》计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人最为熟悉却又是最为陌生的一本书,能通读至尾的而又能读懂的没有多少人!)《从概念到形式》格兰特.w.里德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初学园林者要好好研读的一本书!)《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保罗.拉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徒手画草图图解技能辅助建筑设计思考的基础理论专著,园林者需要借鉴之)《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布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每一个刚刚接触园林设计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从中能发现园林设计的乐趣与魅力!)《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一版再版证明这本书有多有用了!)《景观设计学》著:西蒙咨译:俞孔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每一段话每一个字都是为景观设计而写的,没有废话,只有精辟!)《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Clare Cooper Marcus; Carolyn Francis 主编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设计是为谁服务的呢?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
被列为做园林设计必研读的一本书)《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拉特利奇著王求是,高峰译(也是一本将人的行为习惯与设计相结全的经典著作,其对设计者的影响要远比人性场所要早,可惜没有再版!)《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谈空间的一些方法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简单而又实用!园林的空间组合其实并不比建筑少多少)《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有人说日式景观思想根源来源于此,120页的书包含的容量却是1200页)《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理论梳理最全的一本书!)《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曾有一个想法拿着这本书,对着照片去苏州园子里对照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图文价值套用俗语是五颗星)《园林美与园林艺术》余树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园林与艺术结合的体现)《交往与空间》扬.盖尔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他用了25年才写完,而你只用3个小时就能看完。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浅谈景观艺术
景观艺术是人类对美的理解,也是对美的阐释。
也是对美的追求。
个人认为,在早期,景观艺术应该是人们在自身物质满足的前提下,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在后期,它跨越了物质需求的隔阂,向更高层次、更高境界发展。
总体来说,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顾名思义,是自然形成的景观,是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景观,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以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
它的作用不仅有益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更在于维护了世界的气候平衡,维持了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文景观,显而易见,是人类干预而形成的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
主要体现在建筑,如伊斯兰建筑景观、佛教建筑景观等。
还可以表现在其他诸多方面,如:文物古迹、宗教胜地、民族风情,以及各种文化现象,其带给游客的是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出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色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总结下人文景观的共同点,有以下几个:有旅游吸引力、有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积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即可以是实物载体,也可以精神形式,如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
关于中国的景观艺术,我想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的,因为我们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对美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歇过,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景观艺术自然有很深的造诣。
说到中国景观艺术,我想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园林艺术,不错,中国有悠久的园林景观营造传统,从构思精巧的苏州园林到大气恢宏的皇家园林,无不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艺术成就。
下面就来谈谈我们中国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
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在风水选址上,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
园林与景观设计基础知识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5)建筑: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 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6)种植规划: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 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园内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为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 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2)色彩美
园林中的黄栌、落羽杉、银杏、元宝枫等秋色植物以及绚丽多彩的花卉、彩叶植物,均能为 园林增辉添色。
园林中的色彩美
园林中的色彩美
(3)姿态美
园林中的植物为适应环境,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优美的姿态,如黄山松的奇特、大王椰子 的挺拔、雪松的秀丽等。
(4)芳香美
园林中还有很多香花、香叶植物,它们能产生特性各异的芳香气味,如茉莉花的清香、兰 花的幽香、含笑的甜香、桂花的浓香、紫罗兰的醉香等,还有松柏类、桉树、樟树等树木散 发出来的香气,都能引起游人美好的嗅觉感受。
园林美是园林师对生活(包括自然)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优美的 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融合。它是衡量园林作品艺术表现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
园林美
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艺术中的自然美 园林艺术中的艺术美
1.园林艺术中的生活美
园林既是一处艺术空间,又是一处人们可以进入其中的现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常常设 有若干可以挡风沙、避寒暑、遮风雪的园林建筑物,人们可在其中眺望、品茗、奕棋、抚琴、 阅读……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美好环境。
四、常见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景观设计原理讲解学习
四、构图形式美的要素: 任何艺术形象都是由线条、图形、体形、
色彩等外在要素构成的。 1、线条美; 2、图形美; 3、体型美; 4、光景色彩美;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的基本因素,是造园家的语 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 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 的峭壁线、丰富的屋面线。
2、小型景物约为3倍
3、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4、如景物高度大于宽度时则按宽度、高度 的数值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平视静观的情况 下,水平视角不超45°,垂直视角不超过 30°,则有较好的观赏效果。
3、最佳视域
• 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0。,水平视 角为1600。但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 视角小于300,水平视角小于450,即人们静观景 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以此定位设景则景观效果最佳。但是,即使在静 态空间内,也要允许游人在不同部位赏景。建筑 师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即 垂直视角为180(景物高的3倍距离)、270(景物 高的2倍距离)、450(景物高的3距离)。如果 是纪念雕塑,则可以在上述三个视点距离位置为 游人创造较开阔平坦的休息场地
• 1、观赏点与观赏视距 • 游人所在位置称为观赏点或视点。观赏点
与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 观赏视距适当与否与观赏的艺术效果关系 很大。
观赏视角与景
2、最宜视距
•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 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 类型的视距为250-270m,能辨认景物轮 廓的视距为500m,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 约为 1200-2000m,但这已经没有最佳的 观赏效果。至于远观山峦、俯瞰大地、仰 望太空等,则是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受了。 利用人的视距规律进行造景和借景,将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2.自然景观3.园林山水4.园林植物5.园林文化三、各组成要素的详细解析1.建筑景观1) 建筑风格2) 布局结构3) 建筑功能2.自然景观1) 山石水系2) 地形地貌3) 气候条件3.园林山水1) 山水关系2) 山水布局3) 山水意境4.园林植物1) 植物种类2) 配置方式3) 寓意象征5.园林文化1) 历史背景2) 文化内涵3) 影响因素四、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自然美为主题,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以期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组成要素1.建筑景观建筑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建筑形式、风格、布局和功能。
这些建筑既包括供游客休憩、观赏的厅、堂、楼、阁,也包括宗教祭祀用的寺庙、塔、亭等。
建筑风格多样,如明清时期的建筑、江南园林建筑等。
布局结构灵活多变,有的以中轴线对称分布,有的采用自由式布局。
建筑功能丰富,可以作为景点、休憩场所、观赏风景等。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主要包括山石、水系、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等。
山石是园林中的重要元素,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够分割空间。
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溪流等,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优美的山水景观。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对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3.园林山水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元素,它将自然山水美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山水关系密切,相互依托,形成优美的山水画卷。
山水布局讲究对称、平衡、和谐,注重表现自然之美。
山水意境则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体现了园林主人的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
4.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包括各种树木、花卉、草本植物等。
植物配置注重层次、色彩、形态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色各异的美景。
园林景观设计-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在园林构图中,从平面上看,主要体现在园路的线型、树木的林缘线和模 纹的图案线;立面上看,体现在建筑的轮廓线和树木的林冠线。 2、图形美: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的平面形。一般为规则是图形和自然式 图形两类。
3、体形美:由各种物质构成的园林实体,如:山石、水体、建筑、植物、 雕塑小品等。
4、光影色彩美:色彩具有强烈的生理属性和情感效应,如用冷色调表达 宁静、安逸、悠闲的感觉,暖色调表达活泼、运动的情趣。 园林色彩的构成,主要又山景色彩、水景色彩、动植物色彩 和建筑色彩构成。 5、质感美:是由园林物体的材料所 表现出来。
(二)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1、山水地形美:包括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等,形成 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为园林植物种植,游览建筑设置和视景点的控制创造地 形条件。 2、借用天象美:借日月雨雪、云雾霞光等天象造景。
雷峰夕照
3、再现生境美:效仿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创造空气清新、温度适中的小气候环境。花草树木是生境的主题。 4、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第二章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内容有: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 总体布局,园景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等。 一、园林美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园林是一种综合大环境的概念,它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人为的艺术加 工和工程措施而形成的。园林美则是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 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 (一)园林美: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括,是自然美的再现。它以物质造园 材料,如自然山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甚至于物候气象等为基础,经过 园林设计师的巧妙安排组合,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1、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往往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 接引起人的美感,它所积淀的社会内涵往往是曲折、隐晦、间接的。 园林的自然美有如下共性: ①变化性:随着时间、空间和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常常发生明 显的或微妙的美:游道廊桥、假山水景、电照光影、给水排水、挡土护坡等 各项设施必须配套,要注意艺术处理区别于一般的市政设施。 6、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胜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 门楹对联、摩崖石刻、字画雕塑表现人类文化的精华。 7、色彩音响美: 8、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观某种精神、象征、礼仪、标志、纪念意 义,以及某种体形、线条美。如:图腾、华表、标牌等。 9、旅游生活美: 10、联想意境美:丰富的景物,通过人们的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达到见 景生情,体会玄外之音的效果。意境就是通过意想的深化而构成心境应和、 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二、形式美法则 (一)形式美的表现形态 1、线条美:长条横直线代表广阔宁静、给人平衡的感觉;竖直线给人上升、 挺拔之感,代表尊严、权利、给人严肃、端庄之感;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 虚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意味着危险和运动,曲线代表柔和、流畅、 细腻、活泼。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 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这原来属于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 术或视觉艺术中,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或有规律地变化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像听音乐一样给人以视觉的愉悦,而且由时间变为空间不再是瞬息即逝,可 保留下来成为凝固的音乐、永恒的诗歌,令人长期品味欣赏。韵律的类型多种多 样,在园林中能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它部分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能够在总体上获得均衡感。构图中心往往取几何重心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 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图中大雪松在平面构图中处于三角形构图的中心位置,在立面构图中体量最大,使构图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2.杠杆平衡法
上海的方塔园和东方明珠都利用水平面与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建筑的高耸。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2.形体大小的对比
景物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形之下比较而来的。
蜘蛛雕塑在建筑的衬托下,并没有觉得特别高大,但是在人物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巨大。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3.色彩的对比
严格的色彩对比是指互补色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只要色彩配置鲜明,都可以叫色 彩的对比。 绿色的草坪上配置红色、黄色、紫色的郁金香,秋天的红叶在蓝天下分外红艳。
根据杠杆力矩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种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 平衡感。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与廊如亭相连,廊如亭虽体量巨大且为单体建筑,却 能与南湖岛的建筑群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 3.惯性心理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重心感。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 (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人 体活动一般在立体三角形中取得平衡,用于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地运用三角形构图, 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园林艺术复习要点
概论1.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 绿化:指天然植被以外,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3. 土地和水体是园林的地貌基础。
4. 造园的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 现代园林分类(1) 风景名胜区(2) 公共园林(3) 专用绿地(4) 街坊绿地6. 园林艺术的特点(1) 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2) 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3) 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4) 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7. 园林风格系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8. 园林风格特点(1) 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2) 反应地方特点(3) 个人风格9. 园林规划形式(1) 规则对称式(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宫廷园)(2) 规则不对称式(3) 自然式(中国的山水园与英国的风致园)(4) 混合式10. 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以山水造景著称于世,(人工写意山水园和自然山水园)11. 中国古典园林特点(1) 力求神似(2) 诗情画意(3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12. 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艺术方式(1 )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2) 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13. 如何正确对待古典园林的问题(1) 用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去分析(2) 从审美观点分析,不同时代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观(3) 生态学观点分析(3) 经济观点分析14. 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与生态保护运动相结合15. 现代园林的特征(1) 由孤立内向向开敞外向转变,从城市中的化园向花园城市转(2) 建筑密度减少,以植物组织改为建筑为主的景观(3) 新材料、技术、园林机械,应用越来越广泛(4) 增加生产内容(5) 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6) 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应用日益增多16.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1) 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 必须贯彻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规划设计原则(3) 继承与创新(4) 用生态学的观点去分析第一章1. 地形改造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地形地貌就成了园林造景的基础。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新)课件
学习交流PPT
35
(三) 花架的开间和进深、高度 开间:3-4米 进深:2.7米、3米、3.3米 高度:3米左右
案例:特色花架
学习交流PPT
36
电话亭
电话亭是公园、广场、风景游览区等 公共环境中是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按其 外形可分为:封闭式、遮体式等。 • 封闭式电话亭:高2-2.4米,
学习交流PPT
3
一、园林建筑小品
定义:
建筑小品一般指这一类体形小、 数量多、分布广,功能简单、造型别 致,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富有情趣的 精美设施。
学习交流PPT
4
(一)园林建筑小品的地位
1、园林建筑小品是园林环境的组成部 分,有着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都是 作为组景的一部分,起着组织空间、 引导游览、点景、赏景、添景的作用。 2、园林建筑小品中有一部分属于公共 艺术范畴,公共艺术承担着宣扬民族 和地域精神文化、陶冶情操的作用。
19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学习交流PPT
22
学习交流PPT
23
学习交流PPT
24
学习交流PPT
25
花 架 +廊 架
定义: 用刚性材料构成一定
形状的格架供攀缘植物攀附的园林 设施,又称棚架、绿廊。
花架可作遮荫休息之用,并可点 缀园景。花架设计要了解所配置植 物的原产地和生长习性,以创造适 宜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和造型的要求。
学习交流PPT
50
雕塑类型:
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具象和抽象雕塑。 按雕塑的空间形式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
园林景观设计必读书详单
【园林景观设计】假期读书详单人人网上很多的朋友在询问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和一些选读书目,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时候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遇到过几个老者,他们都会在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说出同样一句话:年轻人趁着有时间多读书……每天空余时间在窗前书桌、在沙发上、在被窝里坚持看书,会让你对景观设计这门学科看的更远、更清晰。
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
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局限于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当你看到一个手捧书册在读的朋友和一个披头散发热衷于DOT、WOW网游的朋友,你可以了然知道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情调。
我搜集整理一些经典的书给学景观的朋友。
没有什么是必读的,读了却是能带给人很大收获的。
积累有限,为作此题访师问友看帖,周折不少,仍难免疏漏,望看题的您不吝赐教,及时为我们指正,以免误导更多在路上的人……《园冶》计成这部用骈体文写成的有关相地立基、选石掇山的治园专著,成书于崇祯辛未年(1631)计成五十三岁之时,始名《园牧》,姑孰(安徽当涂)曹元甫见到此书,更名《园冶》。
书前有阮大铖序,无否自序,书末有无否自识,读来颇为感慨。
有清一代,二百六十多年,计成的这部造园艺术的杰作,只在李笠翁的《闲情偶寄》中,有一语道及。
但这书很早漂洋过海,去了日本,也幸得日本内阁文库藏有刻本,有识文士才补全了民国北平图书馆已缺了第三卷的明刻本。
《园冶》在日本是以《夺天工》显扬的,日本人尊此书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计成的被看重,是要感谢日本人的。
《园冶》该书提供了最透彻的原理,以及最适用的方法。
即使你在做家装,或者店面装修,这一原理和方法也能为你提供众多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元素。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简介园林设计原则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创超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环境。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4、环境与人的舒适感依靠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与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园林设计八“忌”一、忌追求高档,豪华,远离自然,违背自然。
二、忌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缺乏个性。
四、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八、忌只注明园林植物的种类,不明确具体品种与规格。
园林设计理念关于这一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即“风水学”。
由于现代过激的文化理念,现代人将传统的“风水学”弃之如遗。
风水学固然有很多糟糠,但也保留了许多有益的内容,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宜一味地盲目否定。
我国的园林设计大师园林设计规范景观设计的职业标准,将促进我国景观建设的进展,缩短我国城市建设与国际城市建设的差距,提升我国设计人员国际交流的起点。
景观设计师习惯的就业领域宽广,能参与景观建设的全过程园林景观设计 | 工作范畴(5)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与设计;(6)校园、科技园与办公园区的设计;(7)花园、公园与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园林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进展的,具有较系统的园林科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管理能力,能习惯园林科学、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进展需要的园林科学与应用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园林、风景名胜区、旅游、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与厂矿企业、花木企业从事风景与园林的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部分毕业生能够到有关院校攻读园林科学及其有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要紧课程• 素描、色彩、速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传统道德。
景观设计英文名称:landscape design含义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与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第3章园林形式
水体: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仿自然之貌。
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如设
驳岸,亦为自然山石堆砌
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堆成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
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布局。
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
形空间。
第二十六页,共131页。
拙 政 园 平 面 图
体理解为空间,但在屈米心目中空间只是一种“诱发事 件”,还有比空间更重要的东西。
屈米的“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交叉程序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和“解析程序设计”。 “交叉程序设计”,是把空间用于与原来的空间意图不
同的设计。“横断程序设计”是把两项设计的各种空间
布置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掉其对立性。“解析程序设 计”,是把两个设计结合起来,就是让设计A的必要空间
印度泰姬陵
第十六页,共131页。
意大利园林水渠
第十七页,共131页。
埃斯特庄园(Villa D‘Este )
作为意大利台地园的典范,与兰特庄园(Villa Lant )、法尔耐斯庄
园(Villa Farnese)并列文艺复兴三大名园
从埃斯特庄园早期的彩绘效果图依形就势的展开于层级分明、井然有序的台地之上。 在中轴、中轴平行线、垂直平行轴线组上,每条轴线的端点与轴线的节点 上,均衡的分布着亭台、游廊、雕塑、喷泉等各式景观。特别是庄园充分
第五十四页,共131页。
巴黎雪铁龙公园对角线
第五十五页,共131页。
(2)“解构主义”与景观设计 解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
主义提出质疑,认为应当将一切既定的设计规 律加以颠倒。
第五十六页,共131页。
解构主义典型的案例是拉•维莱特公园
园林设计
理想,在前面布置景物的一种艺术手段。
大地规划(未来),包括:①土地利用;②自然资源经营 管理;③农业地区变迁;④大地生态;⑤城市与大都会市容等。
园林与园林学
(四)园林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区别
园林设计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 有紧密的联系,而园林设计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生活空间的问 题。
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园林设计更多的着眼于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城市规划则更多的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 发展计划。
园林布局的空间艺术
(二)布局形式
1、规则式(欧洲古典园林为代表)
地形较平坦开阔,有明显的中轴线,道路、建
筑、小品等多呈规则几何形沿中轴对称或拟对称分
布,植物经整形修剪成几何形体,大量运用绿篱与
大型花坛。
与其对应的创作方法为轴线法。轴线法讲求对称,
一般是由纵横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控制全园布
局构图的“十字架”,然后由两主轴线再派生出若干
园林与园林学
(二)园林的功能
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 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 物可以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 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 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 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 防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 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 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 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二)造景手法 4、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1)框景 选择特定的视点,利用窗户、门洞、树
干、山洞等,观赏由树干或框架、山洞所围 合成的景色,构成一幅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 立体画面,称之为框景。
(06224)园林艺术学复习知识点
园林艺术学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6224)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园林的概念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根据功能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而形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2.园林的构成元素山石,水体,植物,建筑3.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和式三类。
自然式水体是保持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水体在园林中多半随地形而变化,有聚有散,有曲有直,有高有下,有动有静。
规则式水体是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圆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
混和式的水体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4.园林艺术的特征园林学:用来研究人与环境、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的关系下,怎样创造一个供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游憩的合理、优美的生活境域,以及更大范围的环境,为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环境质量的改善、大地自然景观的保护而进行净化的一门学科。
园林艺术研究的内容:在园林学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利用园林要素,创造一个艺术的环境——心灵的家园。
5.世界园林的分类1)古希腊园林2) 古罗马园林3)古埃及园林4)古巴比伦园林5)伊斯兰园林6)中世纪欧洲园林7)意大利园林8)法国勒诺特式园林9)英国自然风景园6.世界园林的发展过程和英国和美国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1、原始社会——萌芽期前期: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感性的适应状态后期:处于亲和状态。
出现了果园、菜圃、养殖动物的园囿——形成园林的萌芽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世界园林的发展阶段园林的服务对象为少数的统治阶级,为私人所拥有;封闭的,内向型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视觉景观的效果美,陶冶情操。
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3、英国革命以后除私人园林外,出现了有政府出资经营和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园林设计摆脱了私有的局限性,由封闭的内向型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园林具有了一定的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环境景观设计
第二部分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 景观设计应该服从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
因此,了解城市规划的有关原理有利于对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总体把握。 景观设计的中外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的产生 三、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清代北京城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
⑴ 古希腊: 背景: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对外贸易有利的区位条件,“神人同形”
的宗教思想。 城市形态:广场为城市中心, 方格网道路骨架。
不但看起景来眼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 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弱点 : 容易与园艺易混淆
1.1概念辨析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建设部) 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 。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
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同时反映了中国的 历史与特色。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近、现代主要城市规划理论
2.“田园城市”理论 ⑴发起人:霍华德(英国)
⑵时间:1898年
⑶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无限制的扩张,大城市与自然隔离。
⑷主要内容: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 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 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 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书名于1902年再版时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风水理论意义和启迪 ⑴天地人一体化的秩序。风水的核心是探求环境 中各因素的协调关系,它不主张人类如何制约环 境,而是注重人类对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 按这些感应来解决人与环境场所的问题。寻求一 种天、地、人均衡、协调、统一的环境秩序; ⑵局部与整体——大环境的立意与追求。 ⑶“穴”位与“生境位”。
① 《中国园林——历史、艺术与建筑》(The Chinese Garden,History art and Architecture) ② 《造一个中国花园》(Creating a Chinese Garden) ③ 《中国文人园》(Scholar Gardes of China) ④ 《中国园林》(Die Garten Chinas) ⑤ 《园史》(The History of Gardens) ⑥ 《中国花园风格》(Chinese Garden Style)
4.园林景观文化的科学艺术文明 .
园林景观文化的繁荣始自1900年前后,此时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生产力极大提高;人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走向大众化、多元化 的艺术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的天地,是科学与艺术完美 结合的时期。在这个以信息时间转换为中心的世界,电视、电视摄 像和网络的普及,微波、卫星图像系统使得视觉世界的作用变得如 此重要,视觉世界的内容显得如此丰富多彩,人们的视野逐步扩大, 从局部到整体,从区域到全球,从地球到宇宙;从园林景观建筑、 规划、地理、生态、林业、交通、环保到心理、文化、社会、美学、 关注园林景观的专业越来越多;从国土景观、风景区域好室内景观 (Interiorscape)设计,园林景观实践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景观视 觉构造到园林景观审美意境组织,从景观环境行为到意境审美,从 景观生态质量到绿色文化,园林景观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艺 术文明时期的园林景观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古典园林景观传统 观念已被打破,现代及后现代园林景观观念已逐步形成。
园林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
1. 神话文明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存在四种园林景观文化的地域 差异,分别为尼罗河园林景观文化、两河园林景 观文化、印度河园林景观文化和黄河园林景观文 化。尼罗河园林景观文化以太阳神的崇拜为特征; 两河园林景观文化以水的崇拜为特征;印度河园 林景观文化以星辰崇拜为特征;黄河园林景观文 化以山丘崇拜为特征。
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与艺术的交流与发 展
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园林景观的研究与认识
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是许多国人常常引以为豪的事情,那么西方人是怎样 认识中国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景观中的地位 和前景如何呢?从下列所介绍的与中国园林有关的若干 英文著述中,也许可以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因 为它们既是呼唤中国园林出现在西方的前奏,也是新一 轮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
玄关设镜子为风水之 一忌,镜子具反射及 影象功效, 门口的气能会因镜 子的反射而改变, 并会把门外的景象 纳入镜中,不符合玄 关的化煞、纳气之要 求;
过于深沉的 色调亦不适 合在玄关出 现;
玄关的底部 不宜光线太 强, 会形成头 重脚轻、天 翻地覆之感, 而应是底 部地面色调 较上部天花 深重些
风水学的理论在历史分为“理气派”和“恋头 派”,二者各有侧重但作用相似。就其理论与作 法归结起来,一般有七点:①定点;②定向;③ 定位;④定象(色);⑤定时;⑥工法;⑦装饰, 这些手法在我国古代建筑与城市环境选择上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但在本质上都体现对自然的崇拜, 同中国古典园林景观造景原则是一致的,因此, 园林景观建造与风水相地理论有着不解的渊源。
园林景观艺术与园林景观 文化 (一) 一
教学目标
了解园林景观文化发展及东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了解古代风水相地学的科学性及在现代园林景观 学中的继承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古代风水相地学的科学性及在现代园林景观学中 的继承
2.1园林景观文化发展史略 园林景观文化发展史略
园林景观艺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传统 的熏陶,文化传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去 认识领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而由此引出来 的各种臆想观念与追求就成为园林景观文化的组 成部分。东西方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而使园林 景观艺术的形态与内容也产生相对的差别,深入 认识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更 好地认识园林景观艺术。
东南大学的朱光亚先生曾在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的图书馆中找到十 余本关于中国园林的专著,这一数量与欧美园林书籍无法相比,就 是同日本园林书籍也少得更多。Christop her Thadens写的有加利 佛尼亚大学出版社的《园史》(The History of Gardens)共16章 288页,中国园林为第二章仅20页。如陈丛周先生的《说园》译为 意大利文,童寯先生的《苏州之园》(Soochow Gardens) (1978年)译为英文,其中1982年由香港印刷,乔匀主编的《中 国园林艺术》一书则是一本文字简洁,图版精美又着眼于以往被忽 视的角落,是一本国内也难以看到的精美参考书。香港钟华南建筑 师编的《中国园林艺术》(The Art of Chinese Gardens)甚有个 人风格,文字极为精简,全书全为黑白图片,禅味十足。
玄关处 摆大花 瓶,容 易惹桃 花煞, 要小心
玄关的材 料或工艺 造成光影 迷离的效 果亦不适 宜
以文化石为材质 的玄关虽有粗旷 古朴的自然效果, 但并不符合风 水的要求,犯 “刺面煞”, 若在房子的南 方出现对人的视 力不利,易生眼 疾
玄关的设 计存在安 全隐患, 易诱发意 外
玄关的 造型以 整洁、 方正为 佳,不 适宜出 现尖角 类造型
2. 园林景观文化的宗教文明 .
自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期,人类的宗教 文化、圣地陵墓和丛林寺院颇为盛行,形成了以宗教文明为核心的 园林景观文化。 在中国,自然神秘论首先被突破,代之而起的是自然价值观。 伴随着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出现山水文学、山水画及风水相地理 论,并在《晋书•王导传》中出现“风景”一词,山水文学传述了园 林景观之“意”,山水画表现了园林景观之“形”,园林浓缩了园 林景观的“形”和“意”,而风水相地学作为古代的环境学则与园 林景观有着许多潜在而玄妙的联系,好风水也是好的风景、好的居 住场所,具体内容本书将在下面的章节再作进一步讨论。就全球范 围而论,分别围绕着基督教域文化、伊斯兰教域文化和大乘佛教域 文化而形成了三大园林景观文化。
风水相地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环境规划科学,它 是城市、建筑、陵墓等重要的选址依据,何晓昕 在《风水探源》一书中把风水相地学誉为中国古 代的“环境景观学”或“环境科学”。这一理论 贯穿于中国古代许多城镇建筑、环境治理、环境 保护与规划的相关著述及实践中,在人类聚居环 境的发展过程中,风水相地理论起到重要的指导 作用。
4. 科学艺术文明时期 .
上述这种差异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随着 园林景观科学艺术文明时期的到来,风景规划与 环境规划的兴起,以园林景观后现代主义 (P•M•)出现为标志,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 P•M•之前,西方园林景观界主要致力于园林景 观环境的治理。与西方的发展不同,在P•M•之 前,东方园林景观界主要致力于园林景观的精神 文化研究。
家居中玄关的设计
家居中玄关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在格局不理想 的户型中,玄关起到化煞于无形之效; 另玄关还起到改变门口纳气、聚气的作用,并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装饰美化门口的功能
通常以下几种情况需设计玄关化煞: 大门口与屋中的走廊成一直线,为“穿心剑”; 大门口对卧室门; 大门对厨房门; 大门对厕所门; 大门直对阳台门; 大门口对下行或上行楼梯; 大门口与墙角正对; 大门对消防拴; 自家大门与邻居大门相对等。
科学文明时期,形成了西方园林景观文化和东方园林 景观文化的差异。在西方,随着宗教观念的动摇和科学 文明的产生,人类已经“从过去所生活的一个以竖向为 轴心旋转而充满着符号的世界进入了现代的一个广阔坦 荡的平面式的生活世界”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基本特征 是重“形”,而东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重 “意”。 ,科学文明时期的西方园林景观是空间的艺术, 而东方园林景观则是时间的艺术。基于重“形”和重 “意”这一根本差别,在价值观念、欣赏情趣、造园理 念等各方面,东西方园林景观文化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天花的装饰 不宜人为地 造成横梁, 横梁压顶, 主人受压, 难以出头
佛头亦不适 宜作为玄关 的装饰,特 别是年代久 远的古董
过低矮的玄关显得 不庄重 花瓶应插鲜花或养 植物,而不是枯枝 等无生命的物件, 花瓶过多又空置易 惹桃花煞,应把花 瓶注满水或撤走;
在玄关挂钟 亦为风水一 忌, 一是钟对 门有压制的 作用, 二是开门 见钟,寓意 不好;
园林景观文化的历史发展
1. 园林景观文化的神话文明
园林景观文化的产生始于园林景观出现的最早期,此 时人类正处于对自然认识的模糊、崇拜和迷信阶段,时 间范围始于公元前3100~2300年,终止于公元前500~0 年,这段时期以自然神秘论为主导,产生了诸如伊甸园、 蓬莱仙境等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园林景观形式,并由此产 生灵台、灵沼、灵囿等园林景观的雏形。这种原始的园 林景观文化积淀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园林景观设 计观念。
3. 园林景观文化的科学文明 .
园林景观文化发展与科学文明时期,时间范围在公元 1500年至公元1900年之间。在此时期,以西方园林景观 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提出和东方《徐霞 客游记》为标志,园林景观文化开始注入了自然科学的 内容。以西方风景画的透视理论和《园冶》中各种景的 处理为标志,园林景观中以“景”为中心的视觉传达因 素,开始被强调出来。在西方,围绕着空间、造型和景 观进行了一系列的园林景观开发与建设;在东方,则围 绕着时间、序列和意境,将山水、建筑、园艺、文学、 书法、绘画融为一体,使园林景观具备了可观、可游、 可居的特点,达到了造园史上的高峰。这一时期,受科 学观念支配的西方园林景观文化和受艺术情感支配的东 方园林景观文化并存并开始相互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