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德彪西教案大学
课程名称:西方音乐史授课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法国作曲家克洛德·德彪西的音乐生平和艺术成就。
2. 通过对德彪西代表作品的鉴赏,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4. 增强学生对西方音乐史的认识,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1. 德彪西的音乐生平和艺术成就。
2.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3. 德彪西代表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1.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理解。
2. 德彪西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德彪西的生平,引导学生对德彪西产生兴趣。
2. 提问:德彪西的音乐有哪些特点?与之前学过的音乐有哪些不同?二、讲授新课1. 德彪西的音乐生平和艺术成就- 德彪西是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 介绍德彪西的创作背景、主要作品和音乐风格。
2.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音乐与自然的融合,追求音乐的表现力和色彩。
- 介绍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和声、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创新。
三、鉴赏德彪西代表作品1. 《月光》-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印象主义风格。
2. 《海》- 分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特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海洋气息和印象主义风格。
四、课堂讨论1. 德彪西的音乐与印象派绘画有何联系?2. 印象主义音乐对后世音乐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德彪西的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提问:德彪西的作品中,有哪些元素体现了印象主义风格?二、讲授新课1. 德彪西的其他代表作品- 介绍德彪西的其他作品,如《雨中花园》、《夜曲》等。
-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特点。
2. 印象主义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 介绍印象主义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分析印象主义音乐对后世音乐发展的贡献。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1新设计1.通过翻转课堂结合微课等形式,提前预知,初步学习难点问题,并有作业反馈,便于课堂针对讲解,2新设计2.结合辅导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了解音乐描绘的任务形象。
3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一乐章,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2.对比欣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少女的祈祷》认识印象主义音乐与浪漫派音乐的区别。
3.通过对比欣赏拉威尔《水之嬉戏》与《喷泉》,进一步了解印象派音乐,加深理解。
4.欣赏G20杭州峰会上演出的德彪西《月光》,加深感知印象派音乐特点,感受祖国强大,达成爱国主义教育。
4新设计3.加入教师吹奏小学、初中时学习过的竖笛的演奏,让学生回顾喜爱竖笛,通过演奏《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教学生学唱富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旋律,感知作曲家创作风格特点。
5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对于西方音乐史初步接触,古典、浪漫主义有所了解,但对于印象派音乐知之甚少,印象派音乐有较为难以理解,必须通过印象派绘画等艺术形式加以引导,通过多听,辅助以教师对于印象派音乐创作手法特点的讲解,才能慢慢理解、领悟、学牢本节课知识内容,还要通过对比的方法,将印象派音乐与浪漫派音乐对比,了解音乐风格的不同才能更容易掌握,对比曲目的选择,尽量是乐曲表达的内容相同或者相似,才会得到对比教学的效果。
6重点难点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听、多想、互动;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
2.通过对比欣赏,逐步使学生感知、加深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点的掌握。
3.知识点的了解与把握,需要通过讲解、对比欣赏,用慢慢梳理、逐步加深的方式,层次和环节的设置需要精心安排。
同时,要结合高中生特点,课堂气氛和活动设置要能调节好,为本节课教学知识服务,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7教学过程7.1 第一学时7.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介绍印象派绘画,了解印象派音乐的起源“印象派”名称起源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日出。
印象》,画家注重问题的轮廓,用短促的必出与感受强烈的色彩,绘画出对问题的朦胧印象。
德彪西《月光》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细碎的笔触表现画家的视觉印 象。这一时期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 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边欣赏钢琴曲
的文字介绍。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146页
师: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 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 种乐器提供的各不相同的色彩,用指挥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彩、线条、
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基本元素……比如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春节序曲》 ---色彩?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法)
这
就是德彪西,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总结:(这一环节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作品抽象朦胧的特点,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 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 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我想艺术的形式应该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
三、活动设计
1.同学们,今天呢,我们要去经历一次旅行。有人去旅游过吗?那我们今天到底去哪儿
旅行呢?就在这里。开玩笑,房间里也可以旅行吗?当然!只要你们静下心来,跟着我走, 就会体验到很美很美的风景。首先,请同学们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轻轻地躺下。闭 上眼睛,一直闭到我让你们睁开的时候为止。深深地吸气——呼气——。很好!我们的第 一段旅程开始了……【引入梦境】想象着: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里,漂浮着朵朵软绵绵的 白云。白云下,是一片宽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海 面上有一艘洁白的轮船,这,就是我们的船……听……【依次播放海鸥声、风声、海浪声、 儿童笑声或私语声、闪电声、怪异声、魔棒声、海鸥声、小段舒缓乐;时间间隔临场把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新设计
本课以印象派音乐风格和特点为重心,从三个作品的不同方向,积累聆听感受,再从音乐要素入手,层层深入,使飘忽、抽象的印象主义音乐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最后以“德彪西”的印象,再次点题。
2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探寻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与印象主义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同时了解作曲家德彪西。
通过德彪西三首作品,探究印象主义音乐所产生的奇妙的音响效果的原因,从而分析印
象主义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声、配器、调式等形式要素上的特点,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聆听、模唱、视唱、听辨比较、描述、创编等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产生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有了巴洛克音乐、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知识与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对这节课的音乐是充满期待的。
但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相信学生一定有感受,却难以表达,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引导学生。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要素上的特点。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德彪西的音乐世界——从印象派到现代音乐”。
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音乐史册,更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德彪西的生平、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从而感受其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德彪西的生平简介、主要音乐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学会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激发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德彪西生平及音乐风格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要求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某部作品的听后感,评价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德彪西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德彪西的生平、主要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3. 作品分析:选取德彪西的某部代表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音乐作品。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就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作品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和感受。
5. 总结拓展:总结德彪西对音乐史的贡献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德彪西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德彪西的一部作品进行深入聆听,并撰写一篇听后感,分析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需对本课教学内容、方法及学生反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第11单元第21节 德彪西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徐州高级中学备课纸高中一年级艺术学科执教人:谢丹
教学设计意图:
“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
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
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
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
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聆听《大海》第一乐章
德彪西从少年时代起就非常喜欢大海,中年时,他每 年夏天必赴海滨避暑。大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 为他带来了丰富的灵感。交响素描《大海》由三个乐章 组成:《海上的黎明到中午》、《波涛的嬉戏》和《风 与海的对话》。1905年首演时,反应平平。1908年由德 彪西亲自指挥再度上演时,却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德彪西简介
•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 (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 日-1918年3月25日),法 国人,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 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 家,同时也是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①旋律方面:不易歌唱, 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 ②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
►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 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 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 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 想。
小结: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证:作品多以自然景 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 ,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 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月光曲
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德彪西 《月光曲》
印象 日出
印象画派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了一个画派。 他们把颜色彻底分离,用颜色的冷暖来交织画面, 是一种艺术的革命。他们采取交阳光下直接作画 的方法,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 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 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 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德彪西在印象派绘 画中受到的影响。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单元第二十一节印象主义音乐赏析:德彪西《牧神午后》-课件00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弦乐
竖琴(2)
铜管
圆号(4)Hale Waihona Puke 打击乐古钹25
德彪西常用的调式
全音阶 五声音阶
26
《牧神午后》前奏曲
27
德彪西 (1862-1918)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 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 和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夜 曲》《大海》,钢琴曲《意象集》《十二
20
《牧神午后》前奏曲
慵懒的 神态
欲望与 幻想
进入 梦乡
21
请思考:
22
《牧神午后》前奏曲 结尾部分
23
“我的前奏曲的确是一连串意境的绘
画,贯穿始终的是在中午的烈日下牧神
的欲望和梦幻。”
德彪西 (1862-1918)
—— 【法】 德彪西
24
《牧神午后》乐队编制
乐器组 乐器及数量
木管 长笛(3)、双簧管(2)、英国管、
3
《牧神午后》前奏曲
【法】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
4
【法】斯特芳•马拉美 (1842-1898)
《牧神午后》(节选)
【法】马拉美
不要潺潺流水, 让我的笛声弥漫丛林, 只有风儿把声音散入淅沥的霖雨之前, 从玲珑的笛管中喷出, 在不被涟漪搅扰的天边, 那充满灵感的嘹亮而恬静的笛声, 响彻行云。
5
《牧神午后》前奏曲
首钢琴前奏曲》等。
28
《水中倒影》
【法】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
29
30
德彪西创作的风格特征
德彪西 (1862-1918)
1.短小的音乐主题 2.色彩斑斓的和声 3.丰富多变的织体 4.细腻透明的配器 5.瞬间感受和印象 6.朦胧幽静的气氛
16.32德彪西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德彪西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掌握印象派音乐的基本特点及其与传统古典音乐的差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首德彪西的其他代表作品进行分பைடு நூலகம்和鉴赏。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德彪西音乐风格和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5.人文关怀的教学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教师用亲切、鼓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德彪西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德彪西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写一篇500字以上的鉴赏心得。
2.分析《月光》的曲式结构、和声、旋律、节奏和音色等方面的特点,深入理解德彪西的音乐语言。
德彪西音乐鉴赏教案
德彪西音乐鉴赏教案年级:高中学科:音乐时长:1-2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德彪西的音乐背景、作品和风格特点。
分析德彪西音乐作品的结构、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德彪西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演奏和讨论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德彪西的背景和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他的音乐的兴趣。
视听欣赏(15分钟)播放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他的音乐和观察演奏家的表演。
引导学生关注德彪西音乐的特点,例如和声、节奏、色彩、情感表达等方面。
音乐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对德彪西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从音乐结构、和声、节奏和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分析乐曲中所传达的情感和表现方式,例如音乐的变化和转折、乐器的运用等。
引导学生关注德彪西音乐的独特之处,如印象主义风格的运用和音乐画面的描绘。
小组演奏和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德彪西的作品进行演奏。
学生通过合作演奏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演奏或展示,展示他们对德彪西音乐的理解和演绎。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视听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包括对音乐结构、和声、节奏和表达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小组演奏和展示中的音乐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德彪西的作品进行研究和演奏。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亲身体验德彪西音乐的现场表演。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印象主义音乐作曲家,比较他们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注意事项: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和演奏视频。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演奏,给予充分的发言和表达机会。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弱
缓慢
小号 弦乐
第一段 幻灯片 12 第一主题
第一段 第二主题 幻灯片 13
第二段快
长笛 单簧管 竖琴
稍慢
双簧管 弦乐
快 富有动力
大提琴
调性与力度 的变化,犹 如大海一般 变化无常
大海在黎明
之前逐渐苏 醒的情景
生动而富有
大海的深沉 情调
画面
充满生气与 活力
主观印象
色彩
幽静朦胧
自由
飘忽空幻
模糊
神秘莫测
缥缈
谢谢同学们! 下课!
神奈川冲浪里
【日】葛饰北斋
交响素描《大海》
1905年完成了《大海》总谱的写作、出 版并于同年10月首演。《大海》有三个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戏》 和《风与海的对话》。《大海》的问世进一 步巩固了他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地位。
谱例
强弱 速度节奏 主奏乐器
引子 幻灯片 11 基本主题
《月光》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古典主义音乐
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不喜欢线条分明的轮廓,避开清晰的线条,用色彩大量的涂 抹来表现画面,喜欢在阳光下直接捕捉大自然瞬间的印象。
《印象·日出》
【法】莫奈
1872年
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于法 国,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 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院, 1884年他创作康塔塔《浪子》 获罗马大奖并赴罗马进修。 回国后他创作了歌剧《佩利 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 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和 《夜曲》以及钢琴曲《意象 集》和《版画集》,这些作 品的问世标志着印象主义音 乐风格的确立和成熟。
五首管弦乐曲教案
五首管弦乐曲教案【篇一:高中音乐教案】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教学目的(一)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二)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三)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赏析《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把握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音乐风格特征。
(二)着重分辨作品的音色、速度、力度、节奏音型等的变化,以此来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大海》主题音乐片段,在音乐中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播放《大海》第一乐章音乐片段,并出示思考题;(1)你能听出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吗?(2)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何不同?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旋律、音色、节奏等)2、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问题。
3、结合作品学生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记录各小组代表发言情况,作为学生模块结束时的评价依据。
)4、教师归纳: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法国印象派作家莫奈的美术作品《印象﹒日出》引出课题(课件一)《印象:日出》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早晨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被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三、作者简介:1、学生代表发言,说出你所了解的德彪西。
(记录学生发言情况)2、教师归纳:视听作者介绍(课件二)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四、印象主义音乐与美术作品的关系1.展示印象派美术作品,学生讲述对画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作者:曹瀚文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35期摘要: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为基础,对《德彪西》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本文是笔者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做出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1.聆听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根据一幅描写月光的画作,让学生想象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
对比欣赏德彪西《月光》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二. 展开课题1.介绍德彪西德彪西。
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72年,11岁的德彪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2年,德彪西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显露出他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他在自己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打破陈规、探索新領域的强烈愿望。
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音响组合,他常常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串串的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等。
他弹奏的和弦,全然不按照传统规则予以预备和解决。
2.介绍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德彪西-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2.能够区分德彪西作品的音乐元素;3.能够欣赏德彪西的作品,并学会运用鉴赏技巧进行评价。
二、教学内容1.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2.德彪西作品的音乐元素;3.德彪西的作品欣赏及鉴赏。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并配合音乐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德彪西的音乐;2.听课:通过听德彪西的作品,学习欣赏德彪西的音乐;3.分析:通过分析德彪西作品的音乐元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对德彪西作品的感受和理解;5.展示: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作品的展示,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分钟导入和铺垫,介绍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讲授30分钟通过音乐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德彪西的音乐讲授、听课20分钟分析德彪西作品的音乐元素分析20分钟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对德彪西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讨论20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作品展示展示五、教学考核1.给学生听几首德彪西的作品,让他们进行鉴赏,并写下个人评价;2.考核学生对德彪西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德彪西音乐作品的音乐元素;3.考核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作品展示。
六、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2.德彪西的音乐作品。
七、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德彪西的生平经历和音乐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德彪西的艺术背景和创作思想,进一步深入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中。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主要是以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为基础,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并学会运用鉴赏技巧进行评价。
在未来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鉴赏课:《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p 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印象——德彪西”单元,专门介绍印象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结合欣赏他的作品交响音画《大海》的第一乐章,介绍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知识,加深对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认识。
德彪西是印象的代表,现代音乐的先驱。
而印象音乐是浪漫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逐一认识了从巴罗克时期的巴赫、到古典时期的贝多芬、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肖邦、李斯特,这一单元的出现正好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欧洲音乐的历史脉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印象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体验、比拟、探究、合作,让同学们对印象派风格有所把握。
3、知识与技能目的:会应用其他艺术形式〔图画、散文等〕表现音乐;通过音乐根本表现要素的比照,比拟分析^p 音乐。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赏析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从旋律音色等表现要素上感受体验印象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理论活动表现音乐。
理论根据:新课标中“重视音乐理论,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教学难点: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正确把握印象音乐的风格。
理论根据:新课标中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四、教法:律动法、比照法、迁移表现法、讨论法五、学法: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采用探究性音乐学习法、参与音乐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音响设备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节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探究性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以音乐为本,在体验聆听的根底上,设计具有探究性还有启发性的问题,进展讨论交流,并用多种形式表达鉴赏体验。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德彪西的音乐背景和生平事迹,了解他的代表作品;2.培养学生对德彪西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德彪西的音乐背景和生平事迹介绍;2.德彪西的代表作品介绍和欣赏。
教学方法:1.直接教学法:教师向学生介绍德彪西的音乐背景和生平事迹,并用多媒体展示他的代表作品;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或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现和体会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和艺术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德彪西的音乐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学习的目标。
2.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德彪西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教育背景、音乐创作经历等。
同时,教师介绍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如《月光曲》、《牧神午后的奏鸣曲》等,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片段。
3.启发式讨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和艺术表达方式。
例如,德彪西音乐中常常运用了丰富的和声、细腻的旋律,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片段和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欣赏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并分析音乐中的乐器运用、和声变化、节奏感等要素。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对德彪西音乐的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音乐表达的理解。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德彪西音乐的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2.通过学生的作品、表达和参与度来评价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3.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果来评价教学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
教学内容:1. 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2. 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标:欣赏两首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
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导言:
印象主义音乐流派曾被称作“一个人的流派”,这一个人指的就是德彪西。
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于法国,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院,1884年他创作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并赴罗马进修。
回国后他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夜曲》以及钢琴曲《意象》和《版画》,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确立和成熟。
2.名人名言:
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像。
------【法】德彪西3.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导入:
《印象·日出》和法国著名画家莫奈
《康威尔斯小姐像》和雷诺阿
《景物》与保罗·塞尚
《神奈川冲浪里》与葛饰北斋
4.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
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旋律线条,飘渺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
对德彪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
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
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
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2.德彪西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者。
早期:1873年,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了12年专业学习,在这期间写出
了《曼陀林》《木偶》等浪漫曲;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子》而获得罗马大奖。
成熟时期:1892年的前奏曲《牧神午后》为起点,随后还有交响音画《夜曲》,三
幅交响素描《海》和交响三部曲《意象集》等;1902年他唯一的一部歌剧《佩利亚斯与
梅丽桑德》。
晚期:钢琴作品《月光》《雨中花园》《快乐岛》和《焰火》等;三部反映战争的作
品《英雄摇篮曲》和《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圣诞歌》等。
3.交响素描《大海》
1905年德彪西完成了《大海》总谱的写作,出版并于同年10月首演。
《大海》为
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有三个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戏》《风与海的对话》。
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表现了“大海”
的景色极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强烈的表现出“大海”中各
种画面的色彩。
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
新
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的刻画
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大海》的问世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地位。
德彪西为《大海》总谱第
一版选择的封面是日本版画《神奈川冲浪里》,他说:“音乐是一门深奥的数学,其要素
为永恒的一部分。
它决定着海水的运动,决定着由风引起的海浪的戏谑┅┅”
4.《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的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
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
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的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
它清冽可见得深处
是那样的神秘,它浩大的声响,令人难忘它的威力。
音乐开始的导入部,由加弱音器的低音弦乐和竖琴的持续低音奏出,加上定音鼓极
轻的滚奏,描绘了黎明前大海的安详。
不久,双簧管和英国管交替奏出一个主导动机:
1=bE 4/4
6 6 6 6 6┃ 6
7 2 –┃ 2 1 7 6 5┃ 4 6 –7┃ 2 1 7 6 –┃ 6
接下去是这一章的主部,从简单的双音音型开始,先由长笛和单簧管吹出平行五度
的音型:
1=bD 6/8
6 5 3 2 2 3 5 6 5 3 5 6┃ 6 5 2 6 5 2
1=bD 6/8
6 5 5
7 1┃ 2 4 2 4 ┃5 . 5 . ┃ 5 . 5 . ┃
在这乐章即将结束时,一个平静的但却令人难忘的众赞歌乐句由英国管吹出:
1=bD 6/4
7 - - 6 – 5 ┃ 4 - - 3 – 2 ┃ 1 - - 1 2 3 ┃5 - - 4 – 5 ┃
它从弱到强,好似整个大海从海底翻滚而起,到达高潮的顶峰结束。
这个众赞歌越
剧还在最后一乐章结尾处用来结束整个乐曲。
5.《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1910年至1913年间,德彪西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他自己称之为《前奏曲》。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首。
早在1882年,德彪西就曾采用诗人黎塞尔的诗《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写过一首抒情歌曲:
是谁坐在盛开的苜蓿花丛中,
自清晨起就在放声歌唱?
那是一位有着亚麻色头发的姑娘,
她的樱桃般的嘴唇美妙无双。
在夏日明亮的阳光下,
云雀的歌声在回荡,
爱情在她的心中发芽滋长。
尽管这首歌曲后来没有出版,但诗中的少女形象却给德彪西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隔28年之后的1910年,他又采用歌曲的原标题,创作了这首钢琴曲。
整首作品短小,精炼,恬静,优雅而充满活力,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活龙活现,他的内心世界也不是神秘的,而是富有活力的,犹如少女的歌唱,像清晨那样质朴,温暖,沐浴着阳光,充满着光明和幻想。
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6. 比较: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与德彪西的《月光》
四.拓展与探究:
1.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受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2.比较欣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与德彪西的《月光》,谈谈他们在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3.谈谈你对印象主义的理解,并用词语描述出来。
4.请你收集印象派时期的音乐作品,在课上交流欣赏,谈谈你选择这一作品的原因以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