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PPT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构造
15
大家好
(二)、噬菌体(phage)的繁殖
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感染细胞后,能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 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rage)
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 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 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
1
大家好
非细胞生物分成病毒和亚病毒
2
大家好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 病毒的一般特性
病毒(Virus)是一类比细菌更小,能通 过细菌过滤器,仅含一种类型核酸(或 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 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3
大家好
病毒的基本特点
个体极小,能通过滤菌器,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核酸构成,一个病毒体内仅含一种
16
大家好
1. 烈性噬菌体 的繁殖
Fig. 1: Adsorption
Fig. 2: Penetration
Fig. 3: Early Replication
Fig. 4: Late Replication
Fig. 5: Maturation
Fig. 6: Release
Animation of the Lytic Life Cycle of a Bacteriophage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或感染中心数。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第四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与亚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第四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与亚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病毒与亚病毒》课件
病毒的结构
外壳
病毒外壳由蛋白质构成,保护内部的核酸。
核酸
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储在核酸中,可以是DNA或RNA。
尖刺蛋白
尖刺蛋白帮助病毒结合并入侵宿主细胞。
包膜
某些病毒包裹在脂质双层中,形成包膜。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1
复制基因组
2
宿主细胞使用病毒基因组复制新的病毒。
3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其基因组。
《病毒与亚病毒》PPT课 件
病毒是微生物领域中最小的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本课程将深入探 讨病毒和亚病毒的定义、结构、复制和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引起的常见疾病。
病毒与亚病毒的定义
1 病毒
是微小的传染性病原体,只能在寄生于宿主 细胞内进行复制。
2 亚病毒
相对于病毒,亚病毒在结构和复制方式上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 较弱。
亚病毒的特征
1 较小
亚病毒通常比病毒更小,其尺寸在病毒和细菌之间。
2 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亚病毒基因组的变异程度相对较低。
3 较弱的复制和传播能力
与病毒相比,亚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较弱,通常需要利用病毒作为辅助。
病毒与亚病毒的应对措施
1
病毒
疫苗开发、洗手、社交距离、佩戴口罩。
2
亚病毒
重视水源管理,健康教育,疫情监测。
组装和释放
新的病毒组装在宿主细胞中然后释放到 外部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咳 嗽和嗓子痛。
牛皮癣
是由乙型人面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表 现为红色斑块和鳞屑。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危害人体免 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04第四章 病毒和亚病毒
授课教师:易润华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形态:
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复合型。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对称体制
两种: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等轴对称)。 复杂病毒由两种对称相结合。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病毒的群体形态
烟草花叶病毒(tobaco mosaic virus,TMV)
发现:
1939年,G.A.Kansche在电镜下直接观察到TMV。
大小形状
直径为15nm,长为300nm的长杆状的颗粒。
组成:
有一条分子量为2×106道尔顿的单链RNA(ssRNA)。 核酸被2130个分子量为17530道尔顿的皮鞋状蛋白质亚基包裹, 即衣壳由2130个衣壳粒组成。
A型:dsDNA,蝌蚪形,收缩性尾丝 B型: dsDNA,蝌蚪形,非收缩性长尾丝 C型: dsDNA,非收缩性长尾丝 D型:ssDNA,球形,无尾,大顶衣壳粒 E型: ssDNA,球形,无尾,小顶衣壳粒 F型: ssDNA,丝状,无头尾
广东海洋大学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授课教师:易润华
The Myoviridae are the only family with contractile tails. Plasmaviridae are pleomorphic. Tectiviridae have distinctive double capsids, whereas the Corticoviridae have complex capsids containing lipid.
D N A
花椰菜花叶病毒 香石竹蚀环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马铃薯黄矮病毒
4 病毒与亚病毒
三、各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原核生物病毒——噬菌体 植物病毒 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 昆虫病毒
(一) 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噬菌体:是病毒中的一种,一般把侵染细菌、放 线菌、蓝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包括噬细菌体、噬 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等。 把侵染真菌的病毒叫 噬真菌体。 噬菌体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1995年发表的ICTV 的病毒分类与命名第六次报告中共报道了4000余 种,分别划归为49个病毒科。 噬菌体共有六类形态。
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效价(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感染中心数):每ml 样品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测定方法: 斑点试验法、液体稀释管法、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快速玻片法
双层平板法
菌液 + 噬菌体+琼脂培养基
琼脂平板
培养10余小时
计数噬菌斑
噬菌斑数=试样中噬菌体数
3、噬菌体增殖规律的描述方法—— 一步生长曲线
(2)噬菌斑(plaque)
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 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 解而形成的空斑。 应用:
1、噬菌体定量计数
2、噬菌体的鉴定
噬菌体所形 成的噬菌斑
噬菌斑的形态与病毒、细菌及培养基的情况有关
Plaque空斑
在动物细胞培养物上的与 噬菌斑类似的空斑,称为病 斑.因为受肿瘤病毒感染。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 粒子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Hela细胞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空斑 斑法类似的技术。
包涵体的特殊名称: 顾氏小体-天花 内基小体-狂犬 X小体-TMV 多角体-昆虫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是病毒的聚集体; 是病毒的合成部位; 是病毒蛋白和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蛋白质 非病毒性包涵体,由化学因子或细菌感染形成
微生物学-第四章2亚病毒
病原体
羊骚痒病朊病毒 蛋白“PrPSc”
症状
“PrPBSE”
一种早老性痴 呆症 一种震颤病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约由250个氨基酸 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而且毒性很强。
朊病毒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
①呈淀粉样颗粒状 ②无免疫原性
③无核酸成分
④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⑤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甲醛) 和高温(经120~130℃处理4h后仍具感染性)
羊骚痒病时发现的。 由于其意义重大,故他于1997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hot
至今已发现与哺乳动物脑部相关的10余种疾病都 是由朊病毒所引起的。 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
潜伏期长,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有严重影响。
羊搔痒症(scrapie)
link1
牛海绵状脑病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人的库鲁病(kuru)、 克雅氏病(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 CJD)等
名称
羊骚痒症 (scrapie in sheep)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itis, BSE); 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人的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人的库鲁病(Kuru) G-S综合症
朊病毒的发病机制
正常的蛋白质:PrP c 异常的蛋白质:PrP sc
PrPc和PrPsc均来源于宿主中同一编码基因,
并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不同的是二者
空间三维结构。
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 (PrPc)受到致病朊蛋白(PrPsc)的影响而发生相应 的构象变化,发生了错误的折叠后变成了PrPsc,从而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可修改).ppt
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即整合在宿主
核DNA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
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
裂解。
最新.课件
29
温和噬菌体的繁殖
最新.课件
30
最新.课件
31
检验溶源菌的方法
最新.课件
32
最新.课件
33
四、植物病毒
最新.课件
34
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征
最新.课件
单层平板法 双层平板法 电镜计26 数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one-step growth curve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观察一群噬菌体感 染一群细胞所发生的变化。
测定一步生长曲线的步骤
①用噬菌体的稀悬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以保证每个细胞至 多不超过一个噬菌体吸附。
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敏感菌 混合培养在营养琼脂中,在平板 表面布满宿主细胞的菌苔上,可 以用肉眼看到一个个透明的不长 菌的小圆斑,称为噬菌斑。(每 个噬菌斑一般由一个噬菌体粒子 形成的。)
效价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 数,也即噬菌斑形成单最位新.课(件pfu)数或感染中心数。25
16
最新.课件
1. 烈性噬菌体 的繁殖
最新.课件
17
Fig. 1: Adsorption
Fig. 2: Penetration
最新.课件
18
Fig. 3: Early Replication
Fig. 4: Late Replication
最新.课件
19
Fig. 5: Maturation
Fig. 6: Release
细菌和病毒答案
细菌和病毒答案【篇一: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答案】名词解释1.溶源性溶原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的能力2.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
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种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4.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6.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7.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形体微小,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二.填空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 t 偶数噬菌体是 _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潜伏期和裂解量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颗粒体和无包含体病毒四类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壳体内是(核酸),二者共同构成(核壳体);有些大型病毒(病毒体)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脂类)或者(蛋白质)组成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na)病毒8.和释放9.温和噬菌体能以(原噬菌体)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前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非细胞生物:分为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其中亚病毒又分类病毒、拟病毒/卫星与朊病毒;拟病毒又细分为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朊病毒分颈椎动物与真菌朊病毒。
一、病毒(virus)/病毒粒子/病毒颗粒1、定义: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特点:①不具细胞结构;②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载体(DNA 或RNA);③以复制方式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④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⑤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⑤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宿主范围: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病毒识别蛋白/反受体(VAP)是一种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
由此病毒可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4、形态结构:(个体微小,单位常以nm表示)1)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衣壳是由许多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①衣壳/蛋白质外壳/壳体:指由蛋白质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②壳粒:由一种或几种病毒蛋白形成的寡聚体,通常为5聚体或6聚体。
③核衣壳/核壳体:指衣壳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④包膜: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2)壳体结构:①螺旋对称壳体(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狂犬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③复合对称壳体(如痘病毒、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5、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蛋白和某些裸露蛋白还有类脂和糖类等1)核酸:病毒核酸有四种存在类型: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除dsRNA外其他均有环形和线性之分,单链还有正链和负链的极性之分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在复制表达调控中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毒粒酶: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分为①参与病毒侵入、释放等过程(如T4的溶菌酶);②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3)脂类:主要存在于包膜,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4)糖类: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等二、典型病毒: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是原核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图未显示)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大跳蚤的背上有小跳蚤,而小跳蚤的背上又有更小的跳蚤,以至无穷。
——Augustus De Morgan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或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获得诺贝尔奖的病毒方面的研究:1954年在组织培养中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
1966年癌病毒的发现1969年发现病毒和细胞的病毒感染1975年发现RNA肿瘤病毒依赖于RNA的DNA合成;DNA 肿瘤病毒的繁殖1976年乙型肝炎病毒起源和传播的机理、慢病感染研究1997年朊病毒的发现第一节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组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的遗传因子。
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有的病毒还含有类脂质和多糖。
▲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遗传物质),要么是RNA,要么是DNA。
大多数是RNA,少数是DNA;噬菌体例外(大多数是DNA)。
▲ 病毒的主要特征:(1)形体极其微小(10~3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2)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也称“分子生物”、“非细胞生物”。
(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5)以蛋白质和核酸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存其侵染能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诱发潜伏性感染。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一)病毒的大小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以nm为测量单位。
病毒、细菌和真菌这三类微生物个体直径比大约为1:10:100。
标本大致的直径或其宽度×长度(nm)颤蓝细菌红细胞7000大肠杆菌1300 ×4000立克次氏体475痘病毒230 ×320流感病毒85T2大肠杆菌噬菌体65 ×95烟草花叶病毒15 ×300骨髓灰质炎病毒27(二)病毒的形态1、典型病毒粒的构造球状:球状病毒(或多面体病毒)。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溶源性细菌(lysogen或lysogenic bacteria)——在核染色体组上整合有 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 解的细菌。 溶源转换与溶源复愈
核心由单链RNA组成
Tobacco Mosaic Virus
2、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Adenovirus)
这是一种动物病毒 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 体 有12个角、20个面和30 条棱 核心是线状双链DNA (dsDNA) 只能培养在人的组织 细胞上 能使宿主细胞形成包 涵体
3、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
ssRNA
▼病毒DNA分子有线装和环状之分。 ▼病毒核酸有正链(+)和负链(—)的区分: 规定:将碱基序列与mRNA一致的核酸单链定位正链, 将碱基序列与mRNA互补的核酸单链定位负链。因此,就病毒 核酸链的单与双以及正和负有以下6 种类型: (±)DNA——大部分DNA病毒 (±)RNA——动物呼肠孤病毒 (+)DNA ——大肠杆菌X174噬菌体
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 一般仅由裸露的RNA 或DNA组成 @ “寄生”于真病毒内——辅助病毒(helper virus) @ 其复制必须依赖辅助病毒
朊病毒(prion,virino)
♠
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 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core
envelope
nucleocapsid
spike
微生物学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
微生物学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第四章病毒和亚病毒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花絮:杂色郁金香的荣辱)十九世纪末,动植物病毒性传染病致病因子的认识。
1892,俄国,伊万诺夫斯基(Ивановский)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滤器;1898,荷兰,贝哲林克(M.W. Beijerinck)证实了以上现象,并把这种病原体取名为“Virus”(毒)1935,美国,斯坦莱(W. M. 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nobel prize), Bawden提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1940年,Kausche用电镜看到了TMV的杆状外形1952年Kershey 和Chase证实噬菌体遗传传物质是DNA1960年,Anderer弄清了TMV外壳蛋白亚基aa排序1965年,Spiegelma首次在细胞外复制 E.coli噬菌体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反转录酶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并相继测出各类病毒核酸一级结构完成了几种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第一节病毒学基础(virus)一、病毒特征1.形态极其微小(~100nm),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具过滤性---亚显微的可滤过的感染因子2.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3.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4.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5.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合成系统;6.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系、能量和设备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发育、二均分裂,以复制繁殖7.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行成结晶;8.对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干扰素(interferonces, IFNs)是一类由动物机体编码的、具有极强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诱导型蛋白质二、病毒的大小和形态(举例、图示并说明)病毒是亚显微的可滤过的大分子生物,约10~100nm,形态有杆状、颗粒状、蝌蚪状、丝状、砖状、盘状等三、病毒的化学组成(一)病毒化学组成概述1 大多数病毒粒子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2 具囊膜病毒粒子还含有生物膜3 有点噬菌体含脂肪4 绝大多数种类病毒粒子只含一种核酸,但有发现含多条的5 有些病毒粒子含金属离子等(二)病毒的蛋白质1.构成病毒外壳,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子的破坏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亲合力,促使病毒粒子的吸附3.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并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4.少数病毒衣壳中含有一些专用酶,如噬菌体带溶菌酶,流感病毒带神经氨酸酶,劳氏肉瘤病毒带逆转录酶(三)病毒的核酸1.DNA,RAN之一2.单双链(single strand,ss/double strand,ds)之分3.环状,线状之分(闭合,开放)4.正负链之分。
第四章 病毒与亚病毒答案PDF.pdf
第三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溶源性溶原性是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存在,但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的能力2.类病毒指没有蛋白质外壳,只有单链环状RNA分子,但没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其复制完全利用宿主细胞酶的专性寄生于高等生物的一种亚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入宿主后,因生长条件不同,可具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可选择的生长途径。
一条是与烈性噬菌体相同的生长路线,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另一种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该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使宿主细胞溶原化的噬菌体4.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5.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可反映每种噬菌体的三个重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6.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因子,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因子。
7.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形体微小,活细胞内专性寄生,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二.填空1.TMV 是螺旋对称体,腺病毒是多面体对称T 偶数噬菌体是复合对称_2.通过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其两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分别是潜伏期和裂解量3.烈性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三个时期.4.昆虫病毒的种类有核型多角体、质型多角体、颗粒体和无包含体病毒四类5.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尾丝6.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壳体内是(核酸),二者共同构成(核壳体);有些大型病毒(病毒体)外还包有封套,主要是有(脂类)或者(蛋白质)组成7.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植物病毒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多为(D NA)病毒8.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释放9.温和噬菌体能以(原噬菌体)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溶原性)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10.前噬菌体是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DNA,将这种细菌菌株称前噬菌体,这类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另一些噬菌体在进入寄主细胞后,并不立即进行 复制,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并能 够伴随寄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将病毒基因组传递 给子代寄主细胞,噬菌体通常被称之为温和噬菌 体(temperate phage)。
•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紫外照射等),温和噬菌体 也会经诱变完成裂解性生活周期。
1、噬菌体的繁殖
裂解途径
溶原途径
细胞反复分裂
λ噬菌体的裂解和溶原途径
溶源性特点: ( 1 )溶 源 性转变( lysogenic conversion): 温和噬菌体在菌体细胞内以前噬菌体形式存在可 导致宿主细胞的表型改变,这种改变称为溶 源 性 转变。 (2)免疫作用:前噬菌体还导致溶源性细菌 对同类型噬菌体的侵染具有免疫作用,阻止携带 与溶源性菌体所含的前噬菌体DNA相同的噬菌体的 吸附和生物合成,但这种免疫作用不能阻止溶 源 菌体被别种类型的温和噬菌体或烈性噬菌体所侵 染。
(plaque)
人工培养的单层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 也会形成类似噬菌斑的动物病毒群体, 称为空斑。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在叶片上出 现的一个个坏死的病灶,称为枯斑。
(三)3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及其代表
1、螺旋状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
呈直杆状,长300nm,宽15nm,中空内径4nm,
由158个氨基酸组成一个皮鞋状的衣壳粒,相对分子量
3、病毒的群体形态
有些病毒在受感染的寄主细胞内会产生一种 细胞内的内含物,称为包含体(inclusion body),这种结构主要由未装配的病毒亚 基、完整的病毒粒子以及在受侵染时由寄主 细胞编码的蛋白质组成的聚集体。
包含体的形态:圆形、卵圆形、不定形
包含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同:
a、细胞质,如大多数痘病毒(天花病毒、羊 痘病毒)和狂犬病毒等 b、细胞核,如疱疹病毒、昆虫多角体病毒等 c、同时出现于受到重复感染的细胞中
病毒粒子并无个体的生长过程,而只有其两种基本成分 的合成和装配,即: 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 核蛋白(病毒粒子)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即: 1) 吸附 2) 侵入 3) 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 4) 成熟(装配) 5) 裂解(释放)
(1)吸附
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互补性,相互 尾丝尖端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 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
第 四 章 病毒和亚病毒
(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非细胞生物 亚病毒 类病毒:只含具独立侵染性的RNA组分 拟病毒:只含有不具独立侵染性的RNA 组分 朊病毒:只含单一蛋白质组分
第一节
特点:
病毒
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 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腺病毒的复制可代表DNA病毒的复制;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复制可代表RNA病毒的复制。 动物病毒的释放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无包膜的病毒,如腺病毒通过细胞裂解或局部破裂而释放。
2.有包膜的DNA病毒,如疱疹病毒,以细胞质中通道释放到细胞外。
3.有包膜的RNA病毒,如副流感病毒用出芽方式通过寄主细胞膜,
(二)病毒的形态
核壳/核衣壳
包膜
1、典型病毒粒的构造
基本成分
壳体 核酸——位于中心,称为核心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核髓 核髓 刺突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为病毒的基本结构。有些复 杂的病毒在衣壳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由脂类和多糖组成 壳体 的包膜。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
病毒粒子的结构
2、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包含体的别名
天花病毒包含体 ——顾氏(Guarnieri)小体 狂犬病毒包含体 ——内基氏(Negri)小体 家禽痘病毒包含体 ——Bollinger小体 烟草花叶病毒包含体 —— X体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 续重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养细菌的 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 斑,称为噬菌斑。 噬菌斑
发现的第一个类病毒是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Potato spindletuber viroid,PSTV),这是一种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的病 原体,棒状,无蛋白外壳。它仅含一个由359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 环状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000)。该分子内有很多碱基 (~70%)通过氢键配对而形成双螺旋区,未配对碱基则形成内环。 双螺旋区与内环交替排列形成一个伸长的棒状分子。 类病毒RNA相对分子质量虽小,但能独立侵染寄主,侵 入寄主后也能自我复制,不需要辅助病毒。
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 胞内寄生的实体。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 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 特征。
一、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一)病毒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 个体小,必需在电镜下观察;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
毒粒的形状大致可分球形颗粒(或称拟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和复杂形状颗粒(如蝌蚪状,卵形)等 少数几类。
为17500,总共2130个衣壳粒,排列成130圈螺旋,核
酸核心是单链的RNA,相对分子质量为260万,含有
6390个核苷酸,每3个核苷酸与一个衣壳粒相结合,盘
绕于蛋白质的中空内径中。
2、二十面体对称型:
二十面体具有12个角、20个面和30条棱。腺病毒的 衣壳是典型的二十面体对称, 由252个衣壳粒组成,没 有包膜。腺病毒的核心是由线状双链DNA构成的。 其基因组的大小为36500bp。
释放到细胞外并获得细胞源性的包膜和产生刺突。
腺病毒的增殖:
1.吸附:腺病毒吸附在宿主细 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上。 2.穿入:通过吞噬作用进入胞内。 3.脱壳:寄主细胞的蛋白酶 水解腺病毒衣壳。 4.在宿主细胞核内转录早期 mRNA并翻译早期蛋白。 5.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出病毒的 DNA和晚期mRNA。
( 1 )潜伏期:是指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到病毒粒子 释放出胞外前的一段时间。 潜伏前期又称隐蔽期(eclipse phase),是指病 毒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病毒粒子装配前的 一段时间,此时宿主细胞内不含有完整的、有侵染力 的成熟病毒粒子。 潜伏后期,病毒粒子装配成熟,胞内具侵染性的 成熟病毒粒子数目逐渐增,但没有释放出胞外。寄主 细胞的裂解标志着潜伏期的结束。 ( 2 )裂解期:是指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病 毒粒子急剧上升的一段时间。病毒没有个体生长,其 宿主细胞裂解也是突发的。 ( 3 )平稳期:是指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全部裂解, 溶液中病毒效价达到最高点以后的时期。
核形多角体病毒(NPV):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具有 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质形多角体病毒(CPV):在昆虫细胞质内增殖、可形 成蛋白质包涵体的球状病毒。
颗粒体病毒(GV):具有蛋白质包涵体,每个包涵体 内通常仅含一个病毒粒的昆虫杆 状病毒。
核形多角体病毒 (NPV)
颗粒体病毒(GV)
第二节
亚
病
4、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lysogeny)
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基因组整 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分裂而同 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因而 被称作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这种噬菌体与细菌共存的特性称为溶源性 (lysogeny), 被侵染的细胞被称作溶源性细 胞或溶源菌(lysogen),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 体上的病毒被称作前病毒或前噬菌体 (prophage)。
双链RNA(ds RNA);
二、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一)原核生物的病毒——噬菌体 与其他病毒一样,噬菌体除有其 特异性宿主外,并无显著区别。 它们都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基本形态为蝌蚪形、球形、和丝 状三种。从结构看以可分为六种 不同的类型。
噬菌体的发现
• 1915年,英国人陶尔德(Twort)在培养葡萄球 菌时发现了透明斑 • 1917年,法国人第赫兰尔(d′Herelle)在巴斯 德研究所也观察到溶菌现象 • 被后人称作陶尔德——第赫兰尔现象,细菌被 一种更小的生物溶解了,这种生物被称为噬菌 体。
受体接触,可触发尾丝散开,附着 在受体上,随之把刺突、基板固定 在宿主细胞表面。
小 RNA 病毒 对大肠杆菌菌毛的吸附
(2)侵入
尾部的溶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 聚糖,使细胞壁产生小孔;尾 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 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 外。
(3)增殖
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
3、复合对称型:T偶数噬菌体
T4 由头部(核心是双链线状 DNA)、颈部和尾部 (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尾丝)三个部分构成。
4、 病毒的核酸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病毒的增殖及对 宿主的感染性; 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单链DNA(ss DNA);
病毒核酸
双链DNA(ds DNA); 单链RNA(ss RNA);
(4)成熟(装配)
(5)裂解(释放)
吸附
侵入 早期: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 病毒大分 子合成 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结构蛋白质合成
装配
释放
2、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1) 效价:表示每ml试样所含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2) 双层平板法
底层(~2%琼脂培养基7~8 ml)
37℃ 双层平板法 上层 培养基(~1%琼脂培养基3ml) 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0.2ml) 噬菌体试样(稀释0.1ml) 混 匀 10h 计数噬菌斑
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过程
一些带有包膜的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当它们的 核酸和衣壳蛋白组装完毕后, 它们将以“出芽”的方式, 包裹寄主细胞的细胞膜或核 膜,从寄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爱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从淋 巴细胞中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