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惊厥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小儿惊厥的处理

小儿惊厥的处理

小儿惊厥的急诊处理一、惊厥的急救程序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与病情直接相关 ,惊厥频繁、持续时间长 ,并发症多 ,后遗症也严重 ,故迅速控制惊厥至关重要(尤其是惊厥持续状态) 。

遇到惊厥患儿 ,在简要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同时首先要进行抗惊厥处理。

1. 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中切牙之间 ,以防由于咀嚼肌痉挛而发生舌咬伤;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

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及呕吐物 ,避免误吸窒息。

2 .控制惊厥发作(1)针刺或按压人中、合谷 ,高热配合曲池、十宣等穴。

(2)迅速使用止惊剂。

首选给药方便、作用快、对呼吸和循环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用 5 %水合氯醛 ,每次 1.0~1.2 ml/ kg ,保留灌肠。

灌肠后继续抽搐者可选用苯巴比妥钠(鲁米钠) ,每次 5~8 mg/ kg ,肌肉注射;或安定(地西泮) ,每次 0.3~0.5 mg/ kg ,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1~2mg)或灌肠。

婴儿每次最大剂量 2 mg ,幼儿每次不超过 5 mg ,较大儿童每次最大剂量 10 mg。

3. 吸氧对有呼吸困难者 ,尤其是喉痉挛发作停止的发绀患儿可及时吸氧 ,以减轻脑缺氧。

4 .开通静脉通道有颅高压或惊厥持续状态者 ,多并发脑水肿。

因此 ,只有适当应用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才能有效控制惊厥 ,同时防止脑疝发生。

用 20 %甘露醇快速静脉推注 ,剂量为每次 2.5~5.0 ml/ kg。

5. 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二、惊厥评估询问病史的重点是: (1)此次发生惊厥的可能诱因 ,如发热、脑外伤、中毒、药物过量、突然停抗癫痫药等; (2)既往有无惊厥发作史及发作次数; (3)出生时有无围生期窒息史; (4)家族中有无癫痫、热性惊厥、遗传和代谢性疾病患者; (5)是否及时添加辅食 ,补充维生素D等。

体检时注意: (1)惊厥是全身性还是局灶性发作 ,是否对称 ,有无定位体征 ,惊厥持续时间; (2)惊厥停止后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体温、肌张力、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 (3)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4)注意营养状态 ,发育情况 ,有无皮疹及瘀斑、瘀点 ,婴幼儿应检查前囟张力 ,有无局部感染灶。

惊厥持续状态诊疗指南

惊厥持续状态诊疗指南

惊厥持续状态诊疗指南【概述】惊厥持续状态指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者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的2次或2次以上连续发作达30分钟以上。

约85%发生在5岁以内。

表现各种各样,分类有所差异。

一般以临床和脑电图相结合对诊断较实用。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时以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为主。

根据发作形式可分为①全身强直-阵挛持续状态或称大发作持续状态;②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③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④肌阵挛持续状态;⑤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也称为持续性部分性癫痫。

新生儿惊厥持续状态病因多种多样,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后遗症较多,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常呈"轻微"抽动、呼吸暂停,肢体强直等奇异动作,发作形式多变,常由一个肢体游移到另一个肢体或由一组肌群移到另一组肌群。

某些重症新生儿在ICU抢救期间,可能会因使用呼吸机等原因应用肌松剂,此时惊厥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缺乏,需经脑电图监测方能诊断。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以意识障碍和(或)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可为癫痫的首发症状。

常见以下两类:①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凝视、语言中止、自动症和各种精神症状。

常有面部阵挛或抽动,亦可进展为全身性惊厥发作。

可持续数小时、数日甚至数月,中间可有波动。

脑电图异常电活动常见于颞区、额区或枕区。

②失神癫痫持续状态:多见于10岁以内患儿。

发作时呈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朦胧状态或仅有思维和反应变慢,严重意识混浊时则缄默不语、少动、定向力丧失,感觉、思维、记忆、认知等均有障碍,可有各种自动症表现,发作后不能回忆。

持续数小时、数日、数月不等,可能被误诊为精神障碍类疾病。

可进展为全身惊厥性发作。

发作时脑电图呈持续性双侧同步对称的3HZ棘慢波(典型失神,长时间发作后波率可稍慢)或持续弥漫性高波幅1~4HZ不规则棘慢波、多棘慢波或慢波(不典型失神)。

【病史要点】1.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尤为重要。

应注意病儿是否有发热,发作前有无精神症状,意识改变程度。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概述】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病因,儿童期患病率2%~5%,在小儿各类惊厥中占30%。

热性惊厥的发作与颅外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70%以上的热性惊厥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

目前热性惊厥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一般认为3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见发病年龄为6个月~3岁,高峰年龄为生后18个月,),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史者,可诊断为FS。

大多数FS的临床经过及预后良好,大约30%~40%的患儿可出现FS复发,严重的FS(如热性惊厥持续状态)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导致脑组织水肿、海马硬化萎缩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与日后情感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及颞叶癫痫等存在一定的联系。

每例FS患儿复发情况变化很大,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如反复感染高热)的相互作用。

大多研究认为F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①有FS或癫痫家族史;②首次FS的年龄<18个月;③低热出现惊厥;④发热早期出现惊厥。

发生FS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①首次FS年龄小;②首次FS为部分复FS持续时间长,FS性发作;③有癫痫家族史。

如果首次.发往往持续时问也长。

部分FS患儿可能继发癫痫,尤其是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①复杂性热性惊厥;②有癫痫家族史;③惊厥发作前已经有运动智能发育落后。

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FS复发或继发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病史要点】1、发热初期(常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的急性惊厥发作。

2、初发年龄、惊厥前后体温、惊厥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一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及惊厥发作后表现。

3、复发者应询问复发次数、每次复发时的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

4、是否伴有头痛、呕吐、持续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脑病症状。

5、伴随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及全身情况。

6、有无围生期脑损伤、有无颅内感染及外伤史,有无智力、运动发育的障碍。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

热性惊厥症状诊疗常规【临床表现】(一)发热癫痫经常是热性疾病的首发症状。

(二)癫痫1.全身性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是最常见的类型(1)在急性发热高峰时发生。

(2)先哭泣一声,继而意识丧失。

(3)强直阶段1)肌紧张。

2)可能和窒息及尿失禁有关。

3)惊厥有自限性.持续仅几分钟。

2.其它癫痫类型直凝视,无力,无先发强直的反射动作。

【病因及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一)病因学常见的儿童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玫瑰疹,消化道感染.志贺氏胃肠炎。

(二)病理生理学改变1.3个月至5岁时的发热易导致惊厥(1)无颅内感染征象及其他明确的原因。

(2)平均发病年龄为18~22月。

(3)以往有非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应排除。

2.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原因。

3.常在正常儿童发生。

4.以下情况发生率增高(1)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

(2)男性。

5.分型(1)简单热性惊厥1)短暂、自限制发作,<10~15分钟,自然缓解。

2)全身性发作,无局部中枢神经系统发作的表现。

(2)复杂性热性惊厥1)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

2)局部表现可能较明显。

3)24小时内有超过1次的发作。

6.第一次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1)高体温。

(2)家族热性惊厥史。

(3)父母发现患儿发育迟缓。

(4)血钠水平低。

7.复发的危险(1)出现在30%的患儿;(2)早期出现;(3)有家族热性惊厥史;(4)使用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可使发作频率降低,这些药物在急诊无需使用;(5)没有行为、智力测试的改变;(6)小于5%的患儿将发展成为一种癫痫性疾病。

【院前急救】l.保护气道。

2.给氧。

3.如需要行呼吸支持治疗。

4.当癫痫正发作时防止患儿受伤。

5.超量使用苯唑安定时将发生呼吸抑制和窒息。

6.简单热性惊厥是自限性的,无需抗癫痫治疗。

【急诊检查】(一)基本检查1.最重要的是临床检查。

2.详细的病史及查体可帮助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病因。

(1)感染性疾病的症状;(2)使用药物治疗;(3)外伤;(4)发育水平;(5)热性惊厥及癫痫的家族史;(6)对惊厥详尽的描述;(7)假性脑膜炎的表现,紧张且突出的前额部;(8)肌肉力量或张力异常或局部差异。

惊厥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惊厥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惊厥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惊厥(convulsion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致使肌肉抽动,并常伴意识障碍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抽动多为全身性。

4%~5%的小儿至少发生过1次惊厥,5岁以下尤为多见。

【诊断提示】1.病因注意有无发热、外伤史,家族癫痛史,季节特点及出生前和围生期病史,生长发育史,或误服毒物、药物史等;并了解惊厥发作的类型、持续时间、意识状态及伴随症状等。

不同年龄惊厥的病因有所不同:①新生儿期:生后3d 内常见产伤、窒息、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钙血症;4d后常见低钙血症、低血镁症、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破伤风、颅脑畸形等。

②婴儿期:以低钙血症、脑膜炎、高热惊厥、癫痛(婴儿痉挛症)、脑损伤后遗症、脑发育畸形等多见。

③幼儿期:以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等多见。

④学龄期:以癫疴、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脑瘤、脑脱髓鞘病变多见。

2.体格检查除一般体格检查及呼吸、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外,应观察抽搐的形式及惊厥时的意识状态。

还应注意皮肤有无出血点、皮疹及异常色素、感染灶等,以及神经系统体征、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征、眼底改变、瞳孔变化等。

3.实验室检查除血、尿、便常规检查外,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做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培养、脑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诱发试验和24h动态脑电图和视频脑电图。

疑颅内感染时查脑脊液,必要时做X线片、CT、MRI检查。

【治疗措施】小儿惊厥需紧急救治如下。

1.惊厥发作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备好气管插管;体温高者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开辟静脉通道。

2.抗惊厥治疗地西泮0.3~0.5mg/min注射速度,一般5mg/次,最大剂量10mg,缓慢静注,1~3min即可生效,必要时15min后重复1次。

苯巴比妥5~10mg/(kg·次),肌注,是长效止惊药物。

苯妥英钠1次负荷量为15~25mg/kg,溶于0.9%生理盐水滴注。

2022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2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新生儿惊厥的病死率逐渐降{氐,但远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新生儿脑电生理监测的普及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惊厥的诊断率和正确率。

由于缺乏循证医学依据支持,有关惊厥诊断、严重度评估、何时启动抗惊厥药物治疗以及如何停药在现有指南中存在差异。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新生儿科专家在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为临床上新生儿惊厥评估、监测及治疗建立相对的实践标准。

惊厥是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为(1~5 ) %。

脑电生理监测是新生儿惊厥诊断的金标准(即脑电波形态改变或位置跨头部区域转移的异常脑电图模式,振幅>2 μV且持续时间≥10 s ),提高了新生儿惊厥诊断的正确率。

超过80%的新生儿惊厥为症状性,存在可识别的病因。

新生儿惊厥性疾病的病死率由原来的40%降低到约20% ,但神经发育不良的结局如脑瘫、智力障碍、发育行为异常、继发性癫痫等发生率并没有显著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机构均制定了新生儿惊厥临床管理指南和诊疗方案。

在综合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基础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新生儿专家制定〃新生儿惊厥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y (简称本共识),旨在规范建立新生儿惊厥评估、监测及治疗,有利于惊厥发作新生儿及时获得持续和最佳的管理。

本共识适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普通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可供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儿童神经科医生使用。

一、新生儿惊厥管理目标新生儿惊厥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早期正确诊断新生儿惊厥,并且根据病因和惊厥负荷合理选择抗惊厥药物。

尽可能在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下控制惊厥,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急性症状性惊厥治疗的目标是在积极病因治疗的同时完全控制所有电临床发作(有临床发作同时存在脑电图异常放电)和单纯电发作(无临床发作仅脑电图异常放电\脑发育畸形导致的惊厥发作或新生儿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惊厥负荷,即单位时间内惊厥发生的次数或惊厥发作累积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

小儿惊厥诊断思路及处理

小儿惊厥诊断思路及处理
防止窒息、镇静止惊、病因治疗。
急症处理的目的是防止脑损伤,减少后遗症,减少以后的严重癫痫发 作和偏瘫,解除长时间惊厥引起的颅内高压、代谢性和生理性紊乱。
一般治疗
• 体位 • 吸氧 • 气道通畅 • 防止舌咬伤、坠床等 • 如频繁惊厥,脱水剂减轻脑水肿 • 降温 • 抗感染 • 完善相关检查
应用原则
• 由于苯巴比妥半衰期很长,婴幼儿平均50 h,因此先用苯巴比妥再用苯二氮 革类容易合并长时间呼吸抑制;反过来,由于半衰期短,先用地西泮再用苯 巴比妥呼吸抑制发生相对较少,因为地西泮的呼吸抑制作用持续相对短;
• 大剂量使用苯巴比妥容易出现长时间低血压及明显呼吸抑制。
地西泮(安定)
➢ 剂量:0.25~0.5mg/kg/t,iv 或0.5mg/kg/ t灌肠,最 大量10mg
单纯型
<15min,自限性 1次病程仅发作1次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无 无
复杂型
>15min 1次病程中反复发作 局造性发作 有 有(偏瘫或嗜睡)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分型的意义——癫痫
单纯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的发生率:2%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的发生率:5~30%
腹泻相关性惊厥
• 婴幼儿较多见 • 可发生在腹泻前或后 • 非细菌性腹泻 • 与腹泻的并发症无关 • 可呈簇状发作 • 一般情况良好 • CSF正常
5~10倍 ➢ 副作用:嗜睡、乏力, iv过快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
咪唑安定
➢ 剂量:负荷量 0.05~0.3mg/kg/t,iv ➢ 起效:起效快,维持时间1~5h;因维持时间短,必要时可按1-2ug/kg/min静
➢ 生理:御寒 ➢ 病理:感染、输血、输液; ➢ 致热原→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最新)

第五节热性惊厥【ICD-10 编码】R 56.0【定义】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时期( 3 个月至 6 岁)。

惊厥大多在发热性疾病初期,70%的热性惊厥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少数伴发于中耳炎、胃肠道感染或出疹性疾病初期。

惊厥多于发热24 小时内、体温骤然上升时发生。

【病因】高热引起惊厥的机制可能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1. 发热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使脑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的敏感度增高。

2. 发热可使神经元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高,糖代谢增高,使脑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

3. 发热惊厥有特异性遗传倾向,为单一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子代为杂合子,可遗传。

【诊断要点】1. 症状与体征: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

(1) 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80%。

①初次发作在 6 个月至3 岁之间,末次发作多数不超过 4 岁;②大多数惊厥发生在38.5℃以上、在高热24 小时内;③同一热程中仅发作 1 次;④惊厥发作形式主要为全身性发作;⑤发作每次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10 分钟;⑥发作后意识较快恢复,发作后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⑦惊厥发作10 天后脑电图无异常。

⑧总发作次数不超过 5 次。

(2) 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热性惊厥20%。

①可见于任何年龄;②38℃以下也可发作;③同一热程中可发作 2 次或以上;④惊厥发作较长,可达15 分钟以上;⑤发作形式可为全身性,也可为局限性;⑥发作后神经系统可遗留不同程度异常体征;⑦总发作次数大于 5 次。

(3) 简单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明确诊断前,需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若有热性惊厥史更支持本病诊断。

2.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尿液分析,快速C反应蛋白(CRP)、心电图、胸片等(2)临床需排除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可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生化、血糖、血氨、血乳酸、微量元素、遗传代谢病筛查(尿有机酸分析、血氨基酸分析、酰基肉碱等)检查。

小孩热惊厥治疗方案

小孩热惊厥治疗方案

一、概述热惊厥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

它是指在发热时,体温达到38℃以上,突然出现全身性或局部的肌肉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热惊厥分为单纯性热惊厥和复杂性热惊厥,其中单纯性热惊厥较为常见,约占所有热惊厥的70%左右。

本文将针对单纯性热惊厥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治疗方案1. 病因治疗(1)控制体温:首先应迅速降低体温,防止热惊厥的再次发生。

常用的降温方法有:①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区域,促进散热。

②药物降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治疗原发疾病:针对热惊厥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2. 症状治疗(1)紧急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②清除口腔异物:用纱布或手帕包裹手指,轻轻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如假牙、食物残渣等。

③防止受伤:用衣物或手帕包裹患儿的手,避免抽搐时抓伤自己。

(2)药物治疗:①抗惊厥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迅速控制惊厥。

②脱水药物:对于伴有脱水症状的患儿,可适当使用脱水药物,如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

3. 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

(3)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4)定期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原发疾病。

三、治疗注意事项1. 热惊厥发作时,家长切勿慌张,保持冷静,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2. 热惊厥发作后,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惊厥时间、频率、程度等。

4. 遵医嘱使用药物,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5. 对于有热惊厥病史的儿童,家长应了解热惊厥的预防措施,降低复发率。

四、预后单纯性热惊厥的预后良好,大多数患儿在治疗和预防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不会再次发作。

患儿突发惊厥应急预案及程序

患儿突发惊厥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背景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热、癫痫、脑炎、脑膜炎等。

为保障患儿生命安全,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儿科、急诊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组织、指挥和监督应急工作的开展。

三、应急响应1.发现患儿突发惊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儿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惊厥原因,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

(2)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吸痰器。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退热药物。

(4)根据病情,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敷等。

(5)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如患儿病情稳定,可转至病房进一步治疗;如病情危重,应立即转送至ICU进行抢救。

四、应急处理流程1.发现惊厥(1)立即报告上级医生,启动应急预案。

(2)评估患儿病情,给予初步急救措施。

2.救治过程中(1)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

(2)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使用吸痰器。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退热药物。

(4)根据病情,给予物理降温。

3.病情稳定(1)转送患儿至病房或ICU。

(2)继续观察患儿病情,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应急结束(1)确认患儿病情稳定,无并发症。

(2)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五、应急保障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惊厥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2.储备急救药品、设备,确保应急需求。

3.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加强与其他科室、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

六、注意事项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

2.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沟通,与家属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应对突发情况。

4.做好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由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儿科诊疗常规--热性惊厥

儿科诊疗常规--热性惊厥

儿科诊疗常规--热性惊厥热性惊厥【病史要点】1.发热初期(常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骤升时突然出现的惊厥发作。

2.初发年龄、惊厥前后体温、惊厥发作形式、持续时间、一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及惊厥发作后表现。

3.复发者应询问复发次数、每次复发时的惊厥类型及持续时间。

4.是否伴有头痛、呕吐、持续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脑病症状5.伴随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及全身情况。

6.有无围生期脑损伤、有无颅内感染及外伤史、有无智力、运动发育的障碍。

7.有无热性惊厥、癫痫、智力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病家族史。

【体格要点】1.一般体检中注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注意有无循环衰竭。

2.全身体检:注意原发病体征,有无皮疹、外耳流脓、咽峡炎,注意肺部体征,必要时直肠指检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头围、有无异型皮肤损害(色素脱失、牛奶咖啡斑等)注意有无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及肌力、肌张力的改变。

【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若疑为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及酸中毒等代谢性病因时,应完善相关的生化学检查。

2.病原学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及血、尿、便、呼吸道分泌物等相关的细菌、病毒学检查有助于确定发热疾病的性质。

3.脑脊液:临床上疑有颅内感染时,尤其是婴幼儿期首次热性惊厥,可行脑脊液检查与颅内感染鉴别。

按美国儿科学会推荐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常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除外颅内感染)。

4.脑电图:有助于鉴别癫痫,一般在热退后1周检查,以除外发作后一周内可能出现短暂慢波背景改变。

5.头颅CT 或MRI 检查:有明显定位体征者,常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若需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出血、颅内感染、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症、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疾病鉴别时,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相关诊断。

【诊断要点】1、诊断要点:(1)年龄:6 个月到5 岁;(2)发热初期所致惊厥发作;(3)需除外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

幼儿热性惊厥操作流程

幼儿热性惊厥操作流程

幼儿热性惊厥操作流程
内容:
一、评估病情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症状,判断是否为热性惊厥。

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阵挛性痉挛,伴有发热症状。

2.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二、处理惊厥
1. 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可将患儿置于左侧卧位。

2. 给予氧气吸入。

3. 尽快降温。

可用冰袋敷额头、颈部、腋窝等处,或使用风扇等辅助降温。

4. 肌肉注射小剂量地塞米松,可以缩短惊厥发作时间。

三、观察病情变化
1.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 观察惊厥反复发作的情况。

3. 判断是否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四、惊厥结束后的处理
1. 惊厥结束后,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侧卧,观察意识恢复情况。

2. 继续物理降温措施。

3. 补充水分。

4. 安抚患儿情绪。

五、预后评估
评估患儿的神志恢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大部分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也有可能代表隐藏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警惕。

宝宝惊厥发病原因以及疾病治疗

宝宝惊厥发病原因以及疾病治疗

宝宝惊厥发病原因以及疾病治疗第一次当父母的新手爸爸妈妈,总会遇到宝宝的各种健康问题,诸如发烧、感冒、咳嗽、拉肚子、呕吐等。

其中突然出现的惊厥则是众多症状中最紧急、最重、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一个。

什么是宝宝惊厥?宝宝惊厥发病原因时什么?惊厥疾病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宝宝惊厥,欢迎阅读。

什么是宝宝惊厥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宝宝惊厥疾病介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也是最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症状,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肢体节律性运动(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

又称“抽搐”,俗名“抽风”或“惊风”。

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有些抽搐具有潜在危及生命风险。

一般短暂的抽搐几乎对大脑没有明显影响,但长程抽搐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则可能导致永久神经系统损害。

小儿惊厥可伴发热也可不伴发热,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热性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1-3]宝宝惊厥病理生理小儿惊厥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可以是癫痫性发作,也可以是非痫性发作。

前者为各种原因所致脑细胞功能紊乱, 大脑神经元兴奋性过高,神经元突然大量异常超同步放电,通过神经下传引起骨骼肌的运动性发作。

患儿惊厥考核标准

患儿惊厥考核标准

患儿惊厥考核标准
患儿惊厥是指儿童发生癫痫样发作,通常由于神经系统突发异常电活动引起。

患儿惊厥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病之一,对于惊厥患儿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儿临床表现考核:了解患儿在发作期间的临床表现,如肢体抽搐、口唇发紫、意识丧失等。

同时也要了解发作前、发作后患儿的表现,如发热、呕吐、抑郁等。

2. 发作持续时间考核:惊厥发作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秒至数分钟。

考核标准要求对患儿发作的时间进行记录和评估,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患儿基础疾病考核:了解患儿是否有基础疾病,如脑炎、感染等。

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患儿容易发生惊厥,需要给予相应的注意和处理。

4. 诊断和治疗考核:对于惊厥患儿,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面主要包括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舒缓患儿抽搐的方法和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预后评估考核:对于惊厥患儿的预后进行评估,观察和记录患儿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儿在发作后的恢复情况。

总之,惊厥患儿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发作持续时间、基础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
进行全面的考核,可以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病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的康复。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线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频发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一)护理评估1、病史:询问惊厥或抽搐起病时间、发作表现、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发作前有无先兆、有无原发病和诱因,伴随症状,处理情况及既往史。

2、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同时注意观察抽搐情况及重点查体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抽搐范围,持续时间,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皮疹和淤点,肢体运动情况,脑膜刺激征,神经反射。

3、心理社会的反应:患者家长紧张、焦虑。

4、辅助检查:根据病史、体检及其他线索,选择性地进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及尿常规、血糖、血钙、血磷、尿素氮及脑脊液检查等。

(二)主要护理问题1、有窒息的危险2、有受伤的危险3、体温过高4、潜在并发症——脑水肿5、知识缺乏(三)护理措施1、迅速止惊、防止窒息和外伤(1)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应就地抢救。

取侧卧位或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立即松懈患儿的衣扣,将舌轻轻向外拉,防止舌头后缀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2)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3)遵循医嘱迅速应用止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以解除肌肉痉挛,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

(4)注意安全、专人守护,防止坠床,摔伤及碰伤。

在上下齿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剪短指甲,置纱布于手中。

2、降温(1)密切监视体温变化,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如冰敷、冷盐水灌肠,药物降温等。

(2)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加强巡视,随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等变化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2)观察惊厥类型,惊厥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时,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发现患儿伴有意识障碍,收缩压升高,频率减慢,呼吸节律不齐,瞳孔散大等,提示颅内压增高,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降低颅内压的措施。

小儿急性症状性惊厥

小儿急性症状性惊厥
二、小儿急性症状性惊厥病因及分类
- 惊厥病因及分类 -
(一)感染性病因: 1. 颅内感染: 脑膜炎、脑炎、脑寄生虫病。 2. 颅外感染: 热性惊厥 、中毒性脑病。 (1)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 / convulsion, FS/FC) ● 定义 :颅外热性疾病的发热初期惊 厥发作。发作后不留神经系统体征。
添加标题
患病率 2.9%。
● 诱因:70%由上感诱发。 其它如中耳炎、下呼吸道炎、腹泻或 出疹性疾病等。 ● 类型:单纯性 复杂性
▲ 单纯性FS发作(典型FS) § 首次发病在6月~3岁间; § 抽搐时间短,小于10分钟,多数5分钟; § 全身性发作(强直-阵挛); § 24小时内仅1~2次发作; § 40%患儿有复发,但在5~6岁前停止。
癫痫 (Epilepsy):
(惊厥性、非惊厥性发作)
长期、反复的痫性发作。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是一综合症,是一疾病
(Acute Convulsion)
急性惊厥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伴随急性病出现和消失。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02
是否伴发热:
无热者大多非感染性,但≤3月幼婴、 新生儿、以及休克者例外。 发热者大多为感染性,但惊厥持续状态 可致体温升高;
惊厥严重程度:
顽固、反复、持续状态提示颅内病变
01
病因学诊断提示 -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二)体检: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

那么当小孩子惊厥时应该怎么处理呢?下面是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1.急救措施(1)一般处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②防止意外损伤。

③防止缺氧性脑损伤。

(2)控制惊厥①针刺法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

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②止惊药物安定常为首选药物。

但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

水合氯醛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

氯丙嗪肌内注射。

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用10%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静注,惊止即停注。

2.一般处理使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

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3.控制感染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4.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1)立即止惊同一般惊厥处理。

(2)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温。

(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保持轻度脱水和低钠状态,以利控制脑水肿。

(6)神经营养剂与抗氧化剂治疗应用维生素A、E、C与甘露醇等抗氧化剂可防治惊厥性脑损伤。

同时可并用维生素B1、B6、B12、脑复康等神经营养药物。

预防小儿惊厥的方法预防复发就是要在易发年龄(6岁以前)完全避免再次发作,防止惊厥持续状态,减少癫痫的发生,避免智力发育障碍。

目前常用间歇服药法,即初次发作以后,当发热时立即用药。

有人试用安定栓剂,有一定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惊厥诊疗常规
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颜面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常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作时的脑电图可有异常或正常。

临床表现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

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等。

惊厥大多数为突然发作。

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

由于喉痉挛,气道不畅,可有屏气甚至青紫:部分患儿大小便失禁。

低钙血症惊厥时,患儿可意识清楚。

发作时间
可由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惊厥止后多入睡。

常见的惊厥的发作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强直-阵挛发作:突然意识丧失,肌肉剧烈强直收缩,呼吸暂停和青紫,持续1~2分钟后转入阵挛期,肢体有节律抽动,数分钟后逐渐减慢、停止;
(2)强直性发作:意识丧失肌肉强烈收缩并维持某种姿势片刻;
(3)阵挛性发作:意识丧失,面部或肢体肌肉节律性反复抽动
(4)肌阵挛发作:意识丧失,全身或某组肌肉突然快速有力收缩,出现突然有力低头弯腰、摔倒或后仰;
(5)限局性运动发作:意识丧失,为躯体某个部位抽动、常可泛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但在新生儿期,惊厥表现很不典型,呈全身性抽搐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
眼球镇颤、眼脸颤动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由于幅度轻微,易被忽视。

惊厥持续状态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超过30分钟,发作间期伴意识不清,其表现多为强直性-阵挛性抽搐。

85%患儿发生在5岁以内。

惊厥持续状态若不及时抢救,其后果严重,可致永久性脑损害,或因生命功能衰竭和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诊断
小儿惊厥的诊断应着重寻找病因。

在进行紧急止惊处理后,必须详细地搜集病史、仔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综合分析,尽早明确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行特殊治疗和判断预后。

治疗
惊厥是急诊症状,必须立即紧急处理,其治疗原则为:
(1)及时控制发作,防治脑损伤,减少后遗症;
(2)维持生命功能;
(3)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4)防止复发。

1.惊厥急救处理
(1)常规处理
1)患儿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窒息及误吸。

2)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3)有效给氧,尽快建立静脉通路。

4)减少对患儿刺激,保持安静,不要强行置压舌板于齿间,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碰伤、摔伤
(2)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对于窒息或呼吸不规则者宜人工呼吸或紧急气管插管。

(3)抗惊厥治疗指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眶上、涌泉、十宣等穴位。

2.惊厥持续状态抢救原则:
(1)选择作用快、强有力的抗惊厥药物,及时控制发作,先用地西泮,无效时用苯妥英钠,仍不止用苯巴比妥,仍无效用水合氯醛,均无效者气管插管后
全身麻醉。

尽可能单药足量,先缓慢静注一次负荷量后维持,不宜过度稀释。

所选药物宜奏效快,作用长,副作用少,根据发作类型合理选择。

(2)维持生命功能,防治脑水肿、酸中毒、呼吸循环衰竭,保持气道通畅、吸氧。

(3)积极寻找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避免诱因。

应用抗惊厥药强调及时快速,尽量用药,如只用一种时,剂量可偏大,一般两种药物如长效与短效药物联合应用以迅速止惊,防止复发。

为防止抗惊厥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应同时作好器官插管的必要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