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讲宋代文学概要欧阳文学

合集下载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2.豪放派(1)苏轼北宋伟大的文学家。

在词的内容上突破了写艳情的藩篱,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遇,无事无意不可不入词;形式上常以诗赋、经典语入词,常用散文句法,使词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酒边词序》)念奴娇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两宋文学史概述

两宋文学史概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一、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

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

这一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南宋后来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俘虏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

南宋残余势力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拥立年幼的宋端宗,逃至南方拼死抵抗,经香港退至广东新会、南海一带,期间端宗病死,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穷追不舍的蒙古兵与宋兵在新会崖山发生激战,宋兵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跳海自杀,南宋宣告灭亡。

下面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具体分析宋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展科举制度,人文获取功名的机会大增。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2、重用文人,文人地位提高。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

他曾说,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

宋太宗即位以后,迅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整个宋朝,每年由科举入仕的平均人数是361人,约为唐朝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

可以说,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學概述宋代文學基本上乃延續中唐文學變革以來之方向而發展。

文方面:中唐由韓愈、柳宗元等人發貣之古文運動,於唐末五代一度衰頹,而在宋代歷經西崑體與太學體之逆流之後,古文運動再度復興。

宋代古文家,將道統與文統緊密結合,使古文成為既具有政治功能,又切於實用、便於抒情之文體。

詩方面:宋初流行之西崑體,乃晚唐李商隱唯美詩風之餘脈。

而真正影響宋代詩歌發展者,乃中唐白居易詩派與韓愈詩派。

白派注重反映生活現實,題材風格趨於通俗化,韓派則在注重詩歌語言之鎚鍊與變造,追求意象之奇詭。

兩者結合,遂形成與唐詩大異其趣之宋詩。

詞方面:晚唐五代詞已脫離遊樂之豔詞而為獨立文學形式,為宋詞之繁榮奠定基礎。

而詞取得與詩抗衡之地位,卻有待於宋詩「言情」功能之衰退與讓位。

宋詞正宗家數是兒女風月,抒情性與音樂性比詩歌更為考究。

從二晏、周邦彥、姜夔至吳文英一流「婉約」詞人,恪守詞之傳統,在宋代乃詞家正脈。

宋代另一流「豪放」詞人,如蘇軾、辛棄疾,則無視詩與詞之分界,將屬於詩歌之「言志」內容寫入詞中,豐富詞之內容,也使詞之式技巧發生變化。

詞在宋代即循此兩路演進,前一路越發精緻細膩,後一路越發恣肆汪洋。

此外,戲弄、說話等通俗文學,在宋代亦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以話本與諸宮調、雜劇、南戲等戲劇樣式為代表之通俗敘事文學,從而改變中國古代文學長於抒情而短於敘事、重視正統文學而輕視通俗文學之局面,並為往後元明清小說與戲曲之發展,奠定基礎。

北宋詞……張先(從小令過渡到慢詞,鍛鍊工麗)秦觀、賀鑄,為周邦彥之前驅,建立詞之正體情宗婉約,詞主雅正,集北宋大成)……李清照(詞抗周柳,為婉約之宗)晏殊(991~1055),晏同叔,晏元獻(諡號)七歲能屬文,真宗時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仁宗天聖八年,知禮部貢舉,舉歐陽修為第一。

性格剛峻,學問淹雅,喜獎掖人才,一時名士,如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王安石,皆出其門。

有《珠玉詞》。

清〃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云:「宋初諸家,靡不祖述二祖,憲章正中。

中国文学概说

中国文学概说

中国文学概说—宋、元、明、清、近目录宋代文学概说————————————第3—5页元代文学概说————————————第5–6页明代文学概说————————————第6-7页清代文学概说————————————第7-9页近代文学概说————————————第9-10页整理者:中秘072 钟彩凤 710102216(2009年6月)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宋代文学起于公元960年——1279年,共319年。

●社会背景与文学:经济的回复和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宋代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内忧外患的并存使得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

抗战爱国成了时代的强音。

●宋代文学发展:特点:文学体裁种类繁多,诗词古文总结了过去:小说戏剧开创了未来。

✧宋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风貌一、北宋的诗歌(一)北宋前期:“三体诗”。

“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

效法白居易,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以王禹偁的成就最高,其诗语言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白体中独树一帜。

代表作有《感流亡》《对雪》《村行》。

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多为隐士和僧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十分重视炼字炼句。

主要诗人有:林逋、“九僧”、寇准等。

其中: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春日登楼怀归》一诗抒发宦情羁思、感慨深切。

林逋的诗吟咏湖山胜景、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心情。

代表作:《山园小梅》。

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

西昆体是以杨亿编集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

崇尚精丽繁缛的诗风,追求用典贴却。

(二)北宋中期:欧阳修倡导试文改革,宋诗的独特风格开始初露端倪。

随着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等登上文坛,展示了鲜明的时代个性,宋诗开始走向繁荣。

代表诗人及其诗歌风格、作品:王安石。

其诗歌刚劲清新,代表作有《桃源行》、《明妃曲》和一些咏史诗,如《贾生》《张良》《商鞅》《范增》。

苏轼。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宋代文学概说课件

宋代文学概说课件

02
宋代诗词
宋词概述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起源于唐五代,经过 长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 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词特点
宋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表 现手法丰富多样。
宋词流派
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 约派两大流派,各有其独 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宋词代表人物及作品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等。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等。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等。
宋诗概述
宋诗发展历程
宋诗起源于唐诗,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宋诗特点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 豪放派等流派,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 格和表现手法。
宋诗注重意境创造和情感表达,语言 质朴自然,表现手法多样。
时代特色。
宋代散文在形式上突破了唐代骈 文的束缚,以散体为主,同时又 吸收了骈文的优点,形成了独特
的艺术风格。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
苏轼
《赤壁赋》、《石匮书》等,其 作品气势磅礴,文采飞扬。
曾巩
《墨池记》、《归隐集》等,其 作品简洁明快,思想深邃。
书法作品常成为宋代文学作品的表现载体,文人也常在书法 作品中融入文学元素,使书法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魅 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宋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宋代音乐与文学紧密结合,音乐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词是宋代最具代 表性的文学体裁,它与音乐紧密结合,通过歌唱和演奏来传播。

宋代文学总论(DOC)

宋代文学总论(DOC)

宋代文学总论一、宋代社会特点1、对外关系特别软弱2、崇文抑武的国策3、城市的繁荣二、宋代文学特点1、主题:政治关怀、道德意识以及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审美情趣的转变:以俗为雅,追求平淡。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梅尧臣平淡而山高水深。

--黄庭坚3、讲求理趣的意境,好发议论。

4、讲究格律技巧和用典。

第一章北宋词第一节北宋初中期词一、词艺的提高与深化(一)晏殊1、表现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离愁别恨。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2、表现人生感受,感叹时光易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思想内容表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意阑珊的惋惜。

在情意缠绵中传达出深沉的哲理思索。

(2)艺术特点第一、将情、景、理融为一体。

第二、工于造语而又不见斧凿,语言精美而又清新明丽。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泰戈尔《飞鸟集》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王勃《腾王阁序》二)欧阳修1、创作题材的开拓第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二、以词歌咏自然风光。

十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第三、以词抒写个人怀抱。

【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钟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第四、比较早的将咏古咏史题材引入到词中。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第五、向民歌学习,采用定格联章的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渔家傲]各12首,分别咏写12月的节令与景物。

宋代文学ppt

宋代文学ppt

宋代文学ppt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宋代文学960——12791.宋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换期2.宋代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3.宋代文化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学术上——汉宋学术。

文学上——唐宋文学。

艺术上——宋元艺术。

科技上——三大发明一、政治方面(一)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1.发展科举制度2.重用文人3.实行“宽仁之法”(二)文官政治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生存方式极其单一2.政治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高涨(三)文官政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提倡“诗以讽谏”、“文以载道”2.诗文有议论说理和散文化的倾向二、经济方面(一)城市经济发达(二)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统治者给文人提供优厚俸禄2.社会普遍生活奢侈,享乐之风盛行(三)经济上的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大量的通俗文艺迅速兴起和发展2.文学艺术朝向精致细密的方向发展三、思想方面(一)理学兴起与三教融通(二)理性精神及三教通融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学术研究勇于疑经惑传2.思想倾向奉守儒术而融通释老3.个性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宋代文人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修养最深厚的一代文化人。

他们对于儒家、道家、禅宗的思想采取兼容并用的开放态度,从而形成了以随缘自适为核心的适应哲学。

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用事。

与唐代文人比较,他们理性、冷静、平和,显得更为成熟。

但是明显缺乏唐代文人青春式激情。

(三)理性精神和三教融通对宋代文学的影响1.具有旷达、爽朗的格调2.多以筋骨思理见胜3.以禅论诗,以禅入诗4.崇尚平淡的风格四、文化方面(一)全面高涨的宋代文化1.学术全面繁荣2.艺术全面繁荣(二)全面高涨的文化对宋代文人的影响1.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2.一专多能3. 形成重视才学的风气(三)文化全面高涨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浓郁的书卷气和浓厚的人文旨趣总结宋代的政治、思想特点,使宋代士人具有庙堂之中的政客风范和学术领域上的学者气质;奢侈享乐的生活,使他们呈现风流文人甚至是多情种子的风貌。

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初期文学

第一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观 欧阳修 柳永

苏轼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第一节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背景
• 宋初诗文的发展情况 • 所谓‚宋初‛,指宋太祖、宋太宗、宋真 宗三朝以及宋仁宗朝的初期,即宋代开国 之后最初的七十多年间。
第一节 北宋初诗歌
• 宋初文人大多数是从五代十国入宋的。其诗文创作仍 然与他们当初在五代十国时期一脉相承,总体风格浮 艳、浮靡。 • 具体来说,宋初诗歌主要分为三体:白体、晚唐体、 西昆体。其中西昆体影响最大。 • 宋初诗歌共同的特点是沿袭前代诗风,没有形成宋诗 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貌。
• 崇文政策,实现了政治权力对平民阶层的广泛开放。 从理论上说,一个人不管其门第、乡里、贫富如何, 都可能‚学而优则仕‛,由科举逐步攀升,成为高 官,这使宋代社会具有前代所没有的平等程度。 • 再说,宋代士大夫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据说宋 太祖打了天下,曾立下誓言不杀大臣。宋代士人好 发牢骚,好议论天下大事、道德人心,甚至还好聚 众示威,就连当朝大臣也好结朋党闹意气、党同伐 异,但大不了免去官职或流放僻远地方当个闲官, 最厉害的也只是下大牢蹲监狱。 • 而且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即使不受贿赂 不刮地皮,也吃用无忧,就连堪称清廉自觉的王禹 偁,也承认‚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缺 供,酒肴亦能备‛(《对雪》)。长久以来,‚寒 士‛们的人生向往,在宋代有了更大的得到实现的 可能。
• 宋代社会一个显著特点,是门阀势力的完 全消失。在宋代的名臣和著名文人中,像 欧阳修、梅尧臣、苏氏父子、黄庭坚等等, 都是出身于寒微的家庭。 • 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宋代科举由于实行 了弥封制度。 • 宋代的科举:一是规模扩大,朝廷大量增 设官职,科举比前代更有效地成为国家笼 络知识阶层的手段;二是仕途出身集中于 科举一路。 • 李世民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的这 一种梦想,到宋代真正实现。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
– 诗文
——江西诗派
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代表 人物黄庭坚,提倡句法散文化,用典故,去陈反俗,好奇特,崇瘦硬。
——道学派古文 以理学家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朱熹为主的道学派古文, 为文从容平易、比较通俗,但缺乏文采,以专门发挥性理,表彰经义 为主。
李煜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番滋味在心头!
宋词欣赏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王朝十分重视文治教化,印刷业和教育事业 都有空前的发展。宋代公私刻书业的兴盛使书 籍得以大量流通,此外,除了各级官办学校外, 私立学校也日益兴盛。像著名的岳麓书院、白 鹿洞书院等四大书院,其规模和学术水准都堪 与官办学校媲美。这样,宋代士大夫的总体学 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作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 宋代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文官 特别优待,大量吸纳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参政,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 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形 成了宋代士人独特的风采。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大学语文(第二版)宋元文学

大学语文(第二版)宋元文学

宋元文学
4.其他文学 宋话本和戏曲也随着宋代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需要而 出现,它是在宋代民间歌舞和说唱表演的基础上产生的。宋 代话本受唐代“说话”和“市人小说”的影响,同时唐代的 俗讲、变文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体有小说、谈经、讲史、 合生四家。它更加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反映市民阶层的 生活和情趣,爱憎分明、形象生动,开辟了我国小说历史的 新纪元;同时对明清以来的长短篇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而 且也为元明戏剧提供了大量题材。
宋元文学
点 绛 唇[1] 李清照
蹴[2]罢秋千,起来慵整[3]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
见有人来[4],袜刬[5]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宋元文学
评析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作品,全诗写尽了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描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 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 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 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 ,从秋 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 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 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 的年纪和身份。
宋元文学
第二节 文 本 选 读
一、宋词 【题解】 词是一种于宋代大放光彩的音乐文学,词源于诗,是诗
歌的一种变体。早期的文人词多出自中唐,故词产生于初、 盛唐,中唐以后方开始流行起来,并在宋代达到高峰。作为 一种文学体裁,宋词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流派。按时期划 分分为北宋词派和南宋词派:北宋词自然、明朗、流畅,南 宋词则雕饰、隐晦、曲折;北宋词多应歌之作,南宋词则应 社之和。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一.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解除部分兵权,封节度使)重用文臣,优礼读书人2.政治特点(1)儒臣治军中央集权空前集中(2)内部稳定以弄为本,追逐工商贸结合,商业繁荣(3)宋代文人环境、心境言路宽松、待遇优厚强化知识分子对君权的依赖、思想束缚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密切2、学者化与娱乐性3、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4、宋代文学承前代而革新(宋文、宋诗:爱发议论、富于理趣、呈现出与唐诗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宋词、批评理论)第二章宋词第一节宋词概论在唐五代时,词用于宴作,成为伶工之词,南宋转为士大夫之词一、分期(1)北宋:初中期承袭唐五代的创作,以小令为主,内容单薄,以离愁别恨、男女情爱为主,艺术上以白描为主,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

北宋后期以词的诗化为主,代表人物:柳永、苏轼南宋:前期—爱国主义,李清照后期:爱国主义,离愁别恨:辛派词人艺术上更侧重精雕细琢二、风格:(1)吟风弄月、儿女情怀(二晏:晏殊、晏几道、秦观)恪守词的传统,精益求精,意境委婉、风格细腻——体现出词的本色特点、精美合律(2)打破诗词界限不被音律拘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打破了雅俗的界限,使词失去了原本精致的特色(如苏轼)词的发展:a 保持传统精致细腻 b 不断突破传统第二节北宋初中期的词一、范仲淹(穷塞主之词)《渔家傲》边塞词的首创视野开阔内容和风格影响深远二、晏殊(江西抚州)词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容貌的描写,着重表现抒发主人公的恋情,情调雍容和缓,其中带点淡淡的忧愁,洗去了五代词的脂粉气,语言变得温润秀洁,清丽淡雅,但内容狭隘。

诗中有对生命哲理的反思,构成了晏殊词词中有诗,情中有思的特点。

三、欧阳修:字永叔醉翁六一居士肩负革新文风的领导责任主编《新唐文》《新五代史》词他有两个版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前者风格较为温柔宽厚,后者靡靡词的创作特点:(一)内容上的开拓:公开讴歌男女爱情《踏莎行》《蝶恋花》(二)多种题材随意入词(1)抒发仕途失意的感慨、时光流逝的哀伤或旷达爽朗的胸襟(2)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在景物中表现乐观心态(3)咏史(是北宋较早将咏史写入词的词人)(4)描写歌舞升平的都市繁华生活(三)个性张扬的艺术特征(敢于将自己的个性在恋词中呈现)(1)对女子愁肠的描写更深刻,情感更细腻,擅长描写人物的心境,深化抒情议论效果(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以对话为主题,大胆运用白话语言上的谐音双关,通俗而富有生活气息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苏轼、陆游)北宋词如晏殊、欧阳修都据有安宁、雍容,心态舒缓、语言深婉含蓄的共同特点,视野开拓多种题材接受南唐词人的影响第三节柳永的词风与历史地位一、蹉跎困顿的一生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后当屯田小官世称柳屯用二、求新求变的创作(创作方向由雅传俗,迎合满足市民大众)李清照的《词论》评价他“变旧声作新声”1、形式上的新创造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诗,用133个调a民间词b教坊曲c变旧声作新声d自创新声最长慢词达212字《戚氏》词至柳永体制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其对慢词的探索创造才有《水调歌头》等辉煌的慢词2、内容上的开拓(1)轻视功名,牢骚不满《鹤冲天》(2)世俗女性的生活情态,反映他的追求稳定生活的愿望《定风波》《倾杯》借女人这个意象来表现他对功名的积极之心(3)大胆泼辣的女性爱情意识(4)羁旅行愁(与恋情相交织在一起)(5)行役都市风光《望海潮》《东京梦华录》(6)谀圣词歌功颂德为博得皇帝欢心却适得其反。

宋代文学2

宋代文学2

四、短命诗人王令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人。生
计穷困却绝意仕途,以聚徒讲学为生,品节 高尚,才华卓绝。王安石引以为知己。 王令诗歌热情奔放,奇崛瑰丽,在宋代诗坛 上独树一帜。如《暑旱苦热》。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游其间!

《醉翁亭记》思想意义。或《醉翁亭记》所
言之“乐”,有何深意?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山水景色及 其间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官民同乐 的图画。 文中多处言乐,其意在于:1、强调在滁州政 绩颇佳,治理有方,民生安乐,所以游人乐; 2、暗示自己能与民同乐,民乐从太守而游; 3、很自豪自己的风雅气度及写作才能。
《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如果 说王安石早期的诗风显示了直截刻露的宋诗 特征,那么其晚期诗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 现出向唐诗的复归。王诗足以列于宋诗大家 的行列。
二、梅尧臣、苏舜钦诗
梅尧臣,字圣俞,又称梅宛陵。他是专力写诗的文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 被刘克庄尊为宋诗之祖。“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 著花无丑枝”是其名句。 苏舜钦诗风豪放雄肆。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如《庆州败》抨击宋军将士怯懦无能。 其写景诗 也雄奇阔大,直率自然。 二人并称为梅苏或苏梅。
王安石《明妃曲》哲理名句。
王安石《明妃曲》议论精警,其中“意态由
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不见,咫 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尤其深蕴 哲理。“意态”句认为难以画出昭君神韵, 杀毛是冤枉的,很有新意;“君不见”句把 陈阿娇的遭遇与昭君作对比,认为出塞的昭 君未必比选在君王侧的得宠女子更不幸。

宋代文学讲义

宋代文学讲义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述

厕所卫生管理制度厕所卫生管理制度(优)厕所卫生管理制度1一、学校统一购买清洁用具以及清洁剂。

二、学校公共厕所必须切实加强管理,我校由生活教师专门负责清洁卫生和设施维护工作。

三、公共厕所应每天清洗二次,保持地面、便槽、洗水池内无垃圾杂物。

四、每天一次对公共厕所进行消毒除臭处理。

苍蝇、蚊虫孳生季节积极采取灭杀措施。

五、师生要文明入厕,爱护公共厕所设施,讲究清洁卫生,节约用水。

大小便要入槽,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抛杂物,不乱涂墙壁。

六、师生违反以上条例者通报批评。

厕所卫生管理人员职责1、厕所管理有专人负责,学校由值日每天进行检查。

2、禁止在厕所里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核、纸屑等废弃物。

3、禁止厕所的墙壁、隔板乱涂乱画。

4、大小便池要随时冲洗,并及时清查厕所内纸篓垃圾。

5、保持洗手池、地面大小便池的清洁干净,做到无积水、无尿碱、无污物、无异味。

6、加强对师生文明卫生教育,注意卫生、文明上厕。

7、清洁工人每天冲洗2次。

8、学校按时发放清洁工工资,不少于当地最低工资百分之百。

厕所卫生管理制度2为了确保生态卫生厕所和沼气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转,防止沼液冲厕循环系统的堵塞,持续厕所的清洁卫生,特制定生态卫生厕所使用管理制度。

1、管理人员要切实负起职责,加强管理。

夏季高温期要开窗通风,雨天或冬季低温要关掉窗户,挂上保温门帘。

2、大便后要手纸入篓,严禁投入池内,切勿将废塑料、垃圾等杂物投入池内。

3、大小便入池,严禁在厕所随意随地大小便。

4、非工作人员严禁使用冲厕系统。

5、卫生厕所粪池严禁使用农药及有害化学药品。

6、持续地面、墙体、屋顶干净卫生,严禁在墙面乱写乱画。

7、按时打扫厕所卫生。

各班级学生轮流每一天清扫两次(早上7:10―7:40,下午1:00―1:30),不能将污水排入便池内,不能在厕所内的'水龙头上涮拖把。

8、学校把卫生厕所打扫纳入班级评估,如打扫不彻底将扣除班级积分。

9、如果检查发现将手纸没有投入纸篓,要进行处罚。

宋代文学概说

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说一、各文体繁荣情况诗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唐诗如酒,容易醉人;宋诗如茶,久用怡人。

唐人喜爱的是瞬间感情的燃烧。

所以作为风景来说,能使感情瞬间燃烧起来的落日、斜阳、夕阳,便往往被吟唱;在其相反方向上,没有人烟的山丘、树林、池畔的空气,因为瞬间便能摄住人们的感情,从而也被歌唱。

宋诗中确实没有爆发的激情。

但是另外有种东西也是可贵的,这就是在流转的人生中经常被保持着的平静的激情,尤其是人类对人类的激情。

”缪钺《论宋诗》:“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所未发。

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钱钟书《谈艺录》:“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

天下斯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

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词尤侗《词苑丛谈》序:“词之系宋,犹诗之系唐也。

唐诗有初、盛、中、晚,宋词亦有之。

唐之诗由六朝乐府而变,宋之词由五代长短句而变。

约而次之,小山、安陆,其词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词之盛乎;石帚、梦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风斯晚矣。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清真,集大成者。

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是为四家,领袖一代,余子荦荦,以方附庸。

”文散文骈文笔记和小品文文赋的创制俗文学话本小说与杂剧5、文艺批评的繁荣诗话、词话、文话、赋话、评点、选本二、宋代文学发达之因陈寅恪《〈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吾国近年之学术,如考古,历史,文艺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荡和外缘薰习故,咸有显著之变迁。

将来所止之境故未敢断论。

唯一言以敝之,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而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1、右文政策2、科举制度的完备3、理学的盛行洛学、关学、新学、蜀学、闽学、湘学、心学、永嘉之学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5、经济的繁荣6、朋党之争与文学的发展7、斯文:一种文化性格8、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卢姆《影响的焦虑》:“诗的影响——当它涉及两位强者诗人,两位真正的诗人时——总是对前一位诗人的误读而进行的。

宋代文学概述 PPT课件

宋代文学概述 PPT课件
南宋诗的发展,一般以永嘉四灵的出现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总的倾向来说,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诗歌由“尊杜”、“宗黄”开始转为师法自然, 具有独创意识;二是诗歌面向生活,题材扩大了;三 是忧时伤乱,爱国主义成为诗歌的主题。
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后期,著名诗人有:“中兴四大诗人”陆 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
文学成就
宋代的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人的创作,既 具有口传文学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六朝志 怪和唐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具有鲜明的 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宋代话本标志着我 国古代白话文体的正式出现,开创了中国文学语 言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谢 谢!
苏门四学士
北宋后期,苏门弟子相继崛起。黄庭坚与秦观、 张耒、晁补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诗文革新
北宋诗文革新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推动下, 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兴起。
南宋文学
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尊黄 庭坚为江西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赵师秀。
宋代话本小说
话本定义
话本是在城市游艺场所瓦子(或称瓦舍、瓦肆) 里“说话”艺人讲述故事的底本。“话”是故事 的意思。话本最初掌握在说话艺人手中,作为自 己揣摩备忘或师徒、子孙传习之用,而随着“说 话”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 文学样式。
时代背景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繁荣。中国古代小 说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次重大变化,由唐 代的文言传奇转变成白话小说“话本”。话 本小说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现实生活中错综 复杂的矛盾与世态人情,充分体现了市民的 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
文学成就
宋代文学的繁荣并不亚于唐代,宋人别集有近六 百种,《全宋文》有十万多篇文章,《全宋词》收录 近二万首词。宋代文学充满民族忧患意识,始终贯穿 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宋代文学具有“尚理”的特 点。宋代文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市民文学的 兴起。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

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宋代文学的表现形式有诗歌、散文、宋词、小说和戏曲。

宋诗艺术旨趣和风格主要表现在理趣、精细和议论化三个方面。

宋词也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宋代文学的特点:主题上带有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讲究理趣,好发议论;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起因是北宋初年文人们多承袭晚唐五代绮靡文风。

进步的诗人、作家都要求改变这种文风,恢复韩柳的古文传统和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文革新运动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需要,完全是与政治革新相呼应的。

还因为宋代理学家们重道轻文。

成就和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自己鲜明的文学主张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实践彻底清除了宋初以来的形式主义颓风,使北宋诗文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呈现出新的风貌。

宋代前中期词的共同特色:(1)在体制上以小令、中调为主,长调较少。

(2)在题材上主要写男女相思、感时伤别,较为狭窄。

(3)在语言上以典雅精巧、清丽流畅为主要特色。

(4)在表现手法上,以委婉细腻、含蓄温柔为主。

北宋词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

在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的不同。

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意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范仲淹。

南宋词南宋初期的三位爱国词人。

靖康难后,全国民众要求抗金的呼声很高;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一些爱国志士和将领,力主收复,反对求和,并继承苏轼豪放词风,写出不少慷慨悲壮的爱国佳作,使宋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以后的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影响很大。

宋代文学讲义

宋代文学讲义

古代文学史讲义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公元960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后,恭帝年幼,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利用手中的兵权,乘机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宋太祖即位的次年,以“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除了禁兵统帅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封他们为仅有虚衔的节度使,从而根除了将领拥兵自重乃自割据叛乱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即使像狄青那样战功卓著的名将也难以久在枢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气骨思理见
胜。
(五)宋文特点
(一)文体多样化(古文、四六、文赋、笔 记文)
(二)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 (三)风格丰富多彩。 明末艾南英:“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
严。” 整体倾向——平易畅达、简洁明快 有人说,宋人变唐人的高山深谷而为平原旷
(二)宋代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 责任感导致宋代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成为 主题,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但也严肃有馀,灵动不足;
2 学问广博导致喜爱议论,适度的议论则为诗歌 开辟了新的材范题围和美学境界——重意的重要 因素之一。
(三)宋代文学历史地位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处在一个承 上启下的阶段。在传统的诗文方面,宋人继 承唐人取得的成就,并有新的发展,呈现出 自己的时代特色。词在宋代进入全盛时期, 产生了许多大家,成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 而宋代戏剧、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则标志着 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他们宗法李商隐,善于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 妙语,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辞 采华丽,有一定艺术价值,部分咏史诗也有一 定社会意义。但他们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 实感,特别是后来文人群起仿效,把西昆体的 缺点发展为一种不良的创作倾向。
西昆体
主要题材:
1、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
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序》:“以雄文直道独 立当世”。
晚唐体
如果说“白体”流行于庙堂,“晚唐体”则 主要流行于山林,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 合而得名。这派诗人多为山林隐士和僧人, 主要作家有林逋、魏野及九位僧人。他们长 于五言近体,多就眼前景物抒写山林之趣, 题材狭窄:“局促于一题,拘孪于律切…轻 浅纤微,无复浑涵气象”,但风格清新秀雅。 代表作家是林逋。
宋代重视文教:—宋代士人的总体学术水平空前提高,宋 诗的学术化:以学问为诗。
印刷业:宋代“四大书”:《太平御览》一千卷, 《太平广记》五百卷,《文苑英华》一千卷,《册 府元龟》一千卷。
私学: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 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
司马光撰《涑水纪闻》卷一: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 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 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 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 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簌,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题酒瓮呈梦得 白居易
若无清酒两三瓮,
争向白须千万茎? 麴糵销愁真得力,
光阴催老苦无情。 凌烟阁上功无分,
伏火炉中药未成。
更拟共君何处去,
且来同作醉先生。
“数峰无语立斜阳”
钱钟书《宋诗选注》:“按逻辑说来,‘反’ 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题总预先假设着肯定 命题。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山峰本来是不 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 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 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 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 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 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改用 正面的说法,例如‘数峰毕静’,就削减了意 味,除非那种正面字眼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 或心灵,像李商隐《楚宫》:‘暮雨自归山悄
王禹偁的意义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诗文革新的先驱
其诗歌能从宋初的白体诗中解放出来而发展 其讽谕的传统,并提倡学习杜甫,开宋学杜先河 (盛赞“子美集开诗世界”);
在散文改革上能发展韩愈的“文以贯道”与 “文从字顺”的理论,提出“文以传道明心” (《答张扶书》)的新见解,从理论和实践上为 宋初诗文革新提供范例。
2、咏物,如《鹤》《梨》、《泪》;
3、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如《夜燕》。
艺术特征:
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 既求典实繁富,又求意象华美(唯美求深)。
方回《瀛奎律髓》卷一八:“凡昆体,必于 一物之上,入故事、人名、年代及金、玉、 锦、绣等以实之”。如“试将梁苑雪,煎动 建溪茶”
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绝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除了对仗工稳、意象生动之外,还包含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自
然。因为自然乃是中国古代文化观念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之 一,故而这两句准确呈现了自然之静谧、和谐、生气的诗就 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普遍喜爱。
西昆派(简易泛滥则繁难兴焉)
是真宗朝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诗派。因杨亿 编辑的《西昆酬唱集》(昆仑之西群玉之山有先王藏 书之册府)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 演。

(六)宋词的整体成就
(一)完成词体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 (二)在题材内容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
阔的领域。
第二讲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一、宋初文坛和西昆派 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 、
徐铉等,主要模仿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互相唱 和的近体诗,内容多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风格浅切清雅。 稍后王禹偁成为盟主,成就比较突出,由师 法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用诗反映现实, 关心民瘼,艺术上则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1、宋诗有自己的特色;
2、散文改革取得胜利;
3、词的成就最高;
4、戏曲小说的出现。
(四)宋诗特点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近代学者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 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 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第一二讲宋代文学概 要欧阳文学
(一)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
基本国策:崇文抑武—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 前高涨:“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忧患、爱 国
理学思想(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即其安身立 命之道):政治、学术上的使命感—“文以载道”: 这种价值观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 上。—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以议论为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