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选修3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了解它们的异同,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

实验材料:显微镜、植物叶片、动物组织切片、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溶液(如碘液、甲醇洋红)。

实验步骤:
1. 将一片薄的植物叶片切下,并在盐水中加以浸泡,以使叶片更易对切片。

2. 用剃刀或薄刀将植物叶片切成薄片,然后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

3. 将动物组织切片放在另一块载玻片上。

4. 分别在植物叶片切片和动物组织切片上滴一滴染色溶液(如碘液或甲醇洋红),让溶液均匀覆盖细胞。

5. 将盖玻片轻轻压在载玻片上,使染色溶液均匀分布在细胞上。

6.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逐渐调整显微镜镜头,找到合适的放大倍数。

7. 观察和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记录观察到的异同。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切片过程中要小心,避免受伤。

2. 在实验中要注意显微镜和载玻片的清洁卫生。

3. 观察细胞时,要注重细节,仔细分析细胞的结构。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实验用具。

实验结果分析:
1.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方面。

2.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细胞膜。

3. 两者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但结构和功能有一定差异。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细胞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细胞结构。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案
教材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点: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5分钟)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免疫系统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导入新课(10分钟)
1. 利用幻灯片等形式,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有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三、实验观察(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可以是观察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运动情况,或者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四、知识巩固(15分钟)
1. 小组讨论:假设一个人没有免疫系统,会发生什么情况?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讨论。

2. 向学生提出几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免疫系统的知识。

2. 思考:你觉得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1章 基因工程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1章 基因工程

专题一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5、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6、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A.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B.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基因工程,今天我们来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 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4. 能够分析和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调动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5分钟)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介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态位等重要概念。

第三步:讨论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地理环境如气候、土壤等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质要素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15分钟)教师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第五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工业排放等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并探讨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2. 小组讨论并撰写一篇文章,探讨人类活动对某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板书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地理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大纲:1. 课程概述:- 介绍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 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单元一:遗传与进化-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

- 探索遗传与进化的关系,了解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原理。

- 进行相关实验,如基因型和表型的分析、基因突变的模拟等。

3. 单元二:生物技术与实践- 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 学习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如PCR、基因克隆等。

- 进行实验,如DNA提取、基因转染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单元三: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位、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 探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

-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解决方案。

5. 单元四:人体免疫与疾病防控-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探索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 学习疾病防控的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习惯等。

6. 教学方法和评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提高合作和研究能力。

- 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的教材。

-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支持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索。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生物现象和实验过程。

教案实施:1. 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教科书、参考书籍、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源等。

3. 教学过程组织: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4. 学生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料、作业和实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高中生物选修三的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的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的教案学科:生物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影响因素。

2. 掌握生态系统演替中各种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并提出改善措施。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演替的定义和过程。

2. 不同生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

3. 影响演替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演替的机理和规律。

2. 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1. 幻灯片或PPT。

2. 实物或图片展示生态系统演替过程。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原始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演替过程。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生态系统演替的定义和过程。

2. 演替过程中各种生物群落的特点。

3. 影响生态系统演替的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演替过程中不同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写一篇小结,分析一种生态系统演替的情况。

评价方法:1. 参与度和注意力。

2.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 掌握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等关键概念;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材:生物选修3教材、PPT等;2. 实验器材:生态系统模型、显微镜、标本等;3. 其他:案例分析材料、小组讨论指导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生态系统概念和构成要素1.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 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态位等构成要素;3. 展示生态系统模型,让学生了解其实际运作方式。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概念1. 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等基本概念;2.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3. 实地探访生态环境,观察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结构。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评价标准;2. 分析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物种丰富度、气候变化等;3. 小组讨论,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学生也能够明确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等关键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一、教学内容: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和途径;
3. 能够分析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
2. 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1. 综合讲授与实验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
3. 学生讨论和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叶绿素分子结构图来引起学生对叶绿素的兴趣,并提出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过程和途径,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变化,加深他们对叶绿素的理解;
4. 讨论:与学生讨论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引导他们思考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的适应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叶绿素的重要性和生物合成的复杂性。

六、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叶绿素的其他功能;
2. 思考并写下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实际应用;
3. 准备小组报告,分享对叶绿素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2. 整理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第3章 胚胎工程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第3章 胚胎工程

专题三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共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全专题的基础,理论性较强,学生会感到抽象和深奥,也不适宜过分探究。

但本专题又是社会热点,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因此,宜借助多媒体和网络,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2)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提高自学的能力,有助于理解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

体会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2.教学难点(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学案预习部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有一对夫妇,妻子因病切除了子宫,但他们一直想有一个亲生(携带他们遗传信息)的孩子,你能从理论上想一办法替他们完成这一愿望吗?学生观看关于“试管婴儿”的一个科学片。

教师:近年来通过科学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这方面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

书本59页的照片展示的就是胚胎移植处理后同时期出生的高产羊的小羔羊。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课题:免疫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了解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2. 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失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课上学过的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疫苗接种等例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免疫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4. 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失调。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白细胞在反应中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思考免疫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答疑。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个免疫系统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免疫系统的小论文,以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苏教版选修三教案学科:生物年级:高中课题:选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态系统中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

3. 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原理。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的基本概念及重要物质的循环过程。

难点: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材2.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药品等3. 备课资料: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图表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然后提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的问题,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生态系统中重要物质如碳、氮、水的循环过程及能量流动的原理。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植物细胞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循环过程。

4. 讨论交流(20分钟)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并展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流图表,共同探讨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5. 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流,通过实验及讨论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生物选修三讲课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讲课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讲课教案主题: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2. 掌握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3. 能够分析和讨论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道德和社会影响。

4.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基因组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PCR、基因测序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讨论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基因组学及生物技术对于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基因组学基本概念的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组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三、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20分钟)1. 介绍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探讨基因测序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3. 讲解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四、伦理和社会问题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可能涉及的伦理和社会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辩论。

五、课堂练习(10分钟)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关于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的案例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基因组学与生物技术在生物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展开,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在伦理和社会问题上可能引发的争议,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选修三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详细教案
教学内容:基因突变与人类进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对进化的影响;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分类及其成因;
3. 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基因突变对进化的影响;
2. 分析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介绍人类进化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特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讲解基因突变的成因以及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
3. 解释基因突变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地区人类的特征差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征差异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并让学生分析这些基因突变是如何影响人类进化的。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不同类型基因突变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讨论。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基因突变与人类进化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每组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短文,表述对基因突变与人类进化的认识和思考。

七、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课后复习重点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2《细胞工程》(79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2《细胞工程》(79页)

2.1植物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标要求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地位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应用广泛,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内容在必修教材中也有涉及。

本节从具体操作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历年的高考中也是热门的考点。

●教法指导1.本节涉及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过,但植物细胞工程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具体操作中,对于新出现的名词,如试管苗、脱分化、再分化、原生质体等采用讲授式教学,与学习过的内容建立联系时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新课导入建议利用教材中微型繁殖的菊花这一材料作为背景,引出“花瓣是怎样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的花瓣为什么能培育出一株完整的植株?”等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重点)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重难点)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

(重难点)细胞工程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种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2.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3.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全套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全套

专题1基因工程本专题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 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能力方面1.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通过讨论、进展追踪等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专题综述报告的能力。

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

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

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和透,就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专题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

违背了渐进性,易使学生认为“基因工程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登上这一科技前沿的舞台,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能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动力,要利用国际上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利用国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的内容由题图、《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构成。

题图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意境。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和随后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基因工程。

在复制的DNA双螺旋结构上展示的转基因工程菌、牛、羊、鱼、番茄、甜椒、牵牛等,代表了基因工程在三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

在上述画面的基础上,点出基因工程的主题:“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高中生物选3教案

高中生物选3教案

高中生物选3教案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细胞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细胞器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段细胞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二、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胞器的结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器的形态,并讨论它们的功能。

四、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器的作用,让学生自我总结各细胞器的功能。

五、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反馈: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讨论,检测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情况。

教案二:遗传与进化目标: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理解进化的原理。

教学重点:基因、染色体、遗传规律、进化理论。

教学难点: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物种的遗传特征,引导学生对遗传和进化的兴趣。

二、讲解:介绍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讲解遗传规律和进化理论的原理。

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遗传特征,并做出推测。

四、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进化的机制。

五、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反馈:通过课堂讨论或作业检查,检测学生对遗传和进化的理解情况。

教案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目标: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认识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倡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关系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讲解: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食物链以及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

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8: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8: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教案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一)新课导入
[举例]
英国人W·希普于1890年在剑桥大学将纯种安哥拉兔的两个4细胞胚胎移植到一只毛色特征完全不同的比利时兔的输卵管内。

结果生出两只纯种的安哥拉子免。

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技术由此创始。

引入对胚胎工程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一、胚胎工程的概念:
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要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大各种需求。

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
1、精子的发生
1)场所:睾丸内的曲细精管
2)时期:初情期→生殖机能衰退
3)过程:
变形:
4)精子的形态:
●外形似蝌蚪,分头、颈、尾三大部分。

●不同种动物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差别,与动物的体形大
小无关。

2. 卵子的发生
1)场所:卵巢
2)过程:
三、受精
1)概念: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

2)标志: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

3)场所:输卵管
4)过程:
①受精前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
即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的现象。

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
即卵子在输卵管内达到减数第二分裂中期(MⅡ)时,才具备受精能力。

②受精阶段:
四、胚胎发育。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1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质的组成及功能。

3. 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基本生理过程。

教学重点:1. 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 细胞的膜结构、细胞器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1. 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2. 细胞器的协同作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生物染色液、活细胞样本等。

3. 教学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动画展示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二、讲解细胞的结构及功能(15分钟)1. 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介绍细胞器的种类及其功能。

3. 讲解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样本,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进行细胞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器的结构。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组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2. 讨论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五、概括归纳(5分钟)1. 综合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细胞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高中生物选选修3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植物对各种生理条件的适应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对不同生理条件的适应性;
2. 掌握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因素的生理机制;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营养的吸收和运输;
2. 植物的气体交换;
3.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2. 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形态,引导学生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 学习:介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说明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3.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分析适应性;
4. 总结:总结植物对各种生理条件的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
5. 小结: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6.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植物的适应性和生理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资源:植物生理教材、实验器材
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加强学生对植物生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评价其对植物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语文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语文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语文课题:生物的进化理论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3. 了解进化中的适应与变异;4. 能够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1.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2. 自然选择的概念;3. 适应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促进进化的;2. 解释适应和变异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生物进化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 实验装备:显微镜、玛氏试剂、实验标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生物的多样性,引入生物的进化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生物的进化概念(15分钟)1. 介绍生物的进化概念及其意义;2. 讲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

三、学生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就自然选择对进化的作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适应和变异在进化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展示(20分钟)进行适应性实验,观察实验对象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让学生亲身感受适应与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适应和变异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化理论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生物进化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原因和进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学生讨论和实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生物的进化理论,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进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基因工程一.基本工具(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分布:原核生物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二)DNA连接酶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二。

基本操作程序(一)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2)表达和发挥作用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3)花粉管通道法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的检测(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三.基因工程的应用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3.基因治疗(1)概念:(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第二章细胞工程一.细胞工程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3.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4.分类: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条件(1)材料:离体(2)培养基:营养激素(3)外界条件:无菌等3.过程:离体组织器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植株(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不同种杂种细胞植物体2.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过程(1)制备原生质体方法①酶解法②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③结果:获得原生质体(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①方法:a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b化学法:聚乙二醇(PEG)②标志: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③结果:形成杂种细胞(3)杂种细胞的筛选:AA BB AB AB(4)植物组织培养:杂种细胞杂种植株4.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变异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三)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植物组织培养(2)作物脱毒:茎尖组织培养(3)人工种子:胚状体、芽+ 人工薄膜**可加入固氮菌、抗生素、除草剂等有利于生长和提高产量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用3.细胞产物的工产化生产(1)细胞产物种类蛋白质、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2)一般为愈伤组织时期第二课时三.动物细胞工程(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细胞株取材处理单个细胞培养细胞悬浮10代细胞原代培养1.取材:胚胎细胞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2.处理:剪碎、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3.培养:(1)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合成培养基(2)条件①无菌无毒环境(灭菌抗生素更换)②营养:、、维生素、动物的血清、血浆③温度PH:36.5+/-0.5 7.2~7.4④气体环境:O2代谢所必需;CO2维持培养液PH4.原代培养:细胞贴壁、接触抑制、冷冻保存(1~10代)5.传代培养:①酶处理、分装;②细胞株:10~50代,正常③细胞系:50代以后,有癌变特点6.应用:皮肤移植、生产蛋白质制品、有毒物质的检测、研究四.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1.概念:核移植重组胚胎个体2.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4.过程:见课本5.应用与存在的问题(1)畜牧业、保护濒危物种、医药卫生、治疗疾病、器官移植(2)问题:成功率低健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五.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3.方法(1)物理法(2)化学法(3)生物法:灭活的病毒4.意义:5.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六.单克隆抗体1.概念: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2.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注入特定抗原(2)细胞融合:灭活病毒(3)筛选杂交瘤细胞①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抗体—抗原杂交检测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生产并提纯单克隆抗体①体内:动物腹腔②体外:液体培养基3.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应用:(1)诊断(2)治疗:生物导弹第三章胚胎工程一.精子的发生1.场所:睾丸2.时间:初情期生殖机能衰退有丝分裂精原细胞3.过程:精原细胞MI MII 精细胞变形精子4.变形:细胞核头部高尔基体頂体中心体尾部线粒体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脱落)**精子的大小与动物体型的大小无关二.卵子的发生1.场所:卵巢输卵管2.时间:胎儿期初情期3.过程:(1)胎儿期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卵原细胞复制卵泡形成:初级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卵巢)卵巢MI(2)初情期排卵次级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输卵管)受精输卵管MII合子+ 第二极体**卵子发生过程中MI MII不连续**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形成透明带**卵子受精的标志:卵细胞膜与透明带间可观察到两个极体**精卵发生的重要区别:胎儿期卵泡的形成和储备三.受精1.场所:输卵管2.过程:(1)精子获能:场所为雌性生殖道内(2)卵子准备:发育至MII中期(3)受精阶段:①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a頂体反应:释放頂体酶b透明带反应: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第一道屏障)②进入卵细胞膜a时间:精子入卵后b作用: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第二道屏障)③原核形成和融合a精子头尾分离形成雄原核b受精后MII,排极体,形成雌原核c雄原核与雌原核融合四.胚胎发育(一)卵裂 1.受精卵:个体发育的起点2.桑椹胚:之前细胞具有全能性3.囊胚:开始分化内细胞团(个大) 滋养层(个小)具有囊胚腔***卵裂特点:有丝分裂细胞增多总体积不变或缩小***孵化:透明带破裂(二)原肠胚(1)内细胞团:外胚层内胚层原肠腔组织器官(2)滋养层:胎盘和胎膜第二课时胚胎工程一.体外受精五.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1.小型动物(1)处理: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场所:输卵管中冲取卵子2.大型动物(1)场所:卵巢(2)培养:人工培养至MII中期(二)精子的采集和获能1.收集精子的方法(1)假阴道法(2)手握法(3)电刺激法2.精子获能的方法(1)培养法:获能液(2)化学诱导法: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 化学药物(三)受精: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二.胚胎的早期培养1.发育培养液(1)成分:有无两素两酸血清(2)继续发育检查发育能力2.结果:早期胚胎三.胚胎移植的生理基础1.发情处理后,供体、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2.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可收集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孕育过程中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影响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1.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1)选择①供体: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②受体:体质和繁殖能力正常(2)处理①性激素:同期发情处理②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 配种或人工受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①收集:子宫中冲卵②检查:桑椹胚或囊胚③保存:-196℃液氮4.胚胎移植(1)手术法(2)非手术法5.妊娠检查、分娩****优势: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五.胚胎分割1.概念:机械2n移植2.生殖方式:无性生殖3.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4.分割时期: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囊胚分割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性别鉴定和胚胎分割取材部位不同5.意义:提高胚胎利用率六.胚胎干细胞1.来源:早期胚胎细胞和原始性腺2.特性(1)形态:细胞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2)功能:细胞具有全能性****体外培养只增殖而不分化3.应用:体外诱导分化治疗疾病用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