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不舍与伤感, 思念与牵挂,安慰与勉励,送友人时表明自己的 心态,对人生的感慨。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烘托、 反衬、想象。
3.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 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来表达作者的 感情。 标志: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XX有 感”“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3)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 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 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 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 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 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 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 《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 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 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诗歌鉴赏题材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 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 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 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 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 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 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 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 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析: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 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 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 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鉴赏要点
• 1、抓题目,弄清凭吊的人、地方或事件 • 2、寻找古今人物事件的链接点 • 3、分清表达方式和基本内容,抓议论句
情感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 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得遂心愿,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怀人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 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 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 归隐的情怀。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

17
精选课件
托物言志诗的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 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 元稹《菊花》
⑵托物言志类——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 “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 《石灰吟》、郑燮《竹石》
4
精选课件
引发思念的缘由
内在(本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 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单落 寞);
外在(引子)――中秋望月,重阳登高, 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 啼,杨柳青青, 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5
精选课件
情感类型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 筠《商山早行》
表达两地相思,悲苦难言。 诗中情景,为月夜所独有,
问:前人在评论此诗时因曾此前说人:的“评心价已是驰中肯骋的到。彼, 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 字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4
精选课件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内愁处容思,:;司①③漂秉马泊道江的直头旅行思的送; 信别②念时谪和官内。的心
尔辈何伤吾道不在被,理此解的心苦惟闷有;④彼年苍华知易逝。的 苍颜华发今如伤特许感点,;:便⑤①宦触挂海景衣浮生冠沉情的,已厌比慢倦喻迟。,以。萧
【注】①此诗为王寂瑟凄被清贬之官景引至发河诗南人的蔡纷州乱时如丝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的愁和思;②以“羁两绪”位领被起贬全篇异。乡
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11
精选课件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 蜡烛与故乡的江水, 借物抒情,表现自己 留恋惜别之情。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主旨: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 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 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 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 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 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 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 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 精神
【课堂练习】
1.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qí 手自栽。一水护田将 绿绕,两山排闼tà 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 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 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 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 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诗歌题材分类鉴赏送别怀人诗诗题标志:送、别、赠、酬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南浦、舟、灞桥、阳关等常见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柳永《雨霖铃》2、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
李清照《醉花阴》3、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
高适《别董大》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志向。
《芙蓉楼送辛渐》5、抒发对人生的感概。
韩琮《暮春浐水送别》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只有写景句,没有抒情句,感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2、烘托不直接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写眼前之景有伤别之意来烘托。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3、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借明丽清新之景反衬自己的哀伤之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苏轼《浣溪沙》4、虚实结合常借助想象之景(对写)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与关切。
候馆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芙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高考真题练习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后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指出实景:首句一个凉字,生动地写出了江风吹雨,雨入船中,渲染了一种朋友离别的凄清气氛。
这是实写。
诗歌三四句以忆字领起,诗人借助想象,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诗歌意境,深化诗歌的主题。
规律总结:看到诗题判类别,送别酬赠诗中填。
意象常有柳酒月,离别安慰在心间。
反衬虚实来烘托,送别怀人最黯然。
爱情闺怨诗题材含义: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特定的心理状态。
诗题标志:诗题含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怨、闺怨、幽恨等。
古典诗歌鉴赏题材的分类

• 题材: A.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
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B.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
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 情感:
A.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 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B.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 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景物: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 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 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 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 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 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 说“怀古”。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 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 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 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失败的必然:“江 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高考】诗歌按题材分类

送别诗示例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全诗从地点、景物特点写起,然后叙 述史实,赞扬汉朝的威德,结点出全诗的 主旨:你这次去安西一定要让外族惧怕, 不要去寻找屈辱的“和亲”方略。
送别诗示例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咏物言志诗 •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 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 或理想。
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 的感情
• 例: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 “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 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 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 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 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言志 诗、即事感怀诗、边塞诗 、闺怨诗、 思乡诗等等
送别诗的特点
1、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 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 《雨霖铃》。 3、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咏物诗示例
•
• • • • •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
诗歌的分类

高考古诗鉴赏(一)诗歌的分类(按照诗歌的题材和体裁分类)诗歌的分类:1、体裁:从诗歌的格律(形式)上来分。
2、题材:从诗歌所写的生活领域(内容)来分。
一、从体裁上分:从广义概念而言,古诗词可分为诗、词、曲三类。
古诗分为:古体诗(古风、古诗)、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可分为律诗(五律、七律)和绝句(五绝、七绝)(律诗可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1、看朝代:近体诗出现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为古体诗。
2、看字数和句数:近体诗基本为五言和七言,句数基本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而律诗押韵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4、看对仗:若前面条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对仗,律诗一定是对仗的。
)二、常见的诗歌从题材上分为:1、写景(抒情)诗2、即事(咏怀)诗(叙事咏怀诗)(包括送别诗、羁旅诗、闺怨诗、感时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田园(山水)诗6、边塞(征战)诗7、哲理诗等。
高考古诗鉴赏(二)诗歌的分类(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XXX)、《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XXX)、《题临安邸》(南宋·XXX)、《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XXX的《题西林壁》、《琴诗》,XXX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分别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接洽,故又称“山川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XXX)、《送孟浩然之广陵》(XXX)、《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小我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联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川风景描述,所以又称“山川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川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XXX的《旅夜抒怀》、XXX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川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1——题材分类 例题赏析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题材分类+例题赏析一、边塞征战诗【例题赏析】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答: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二、离别怀人诗【例题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光》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2.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出悲凉之气。
清缠绵之悲,表达出豁达豪放
之情和对朋友的祝福。
C、以惜别为题,实则写景或抒情(坦陈心志,表达 远大的志向或抱负、天涯漂泊之感、悠悠思古之 情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D、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3.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表现 手法上看,是托物言志和象征,从修辞角度看用拟人, 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 烘托)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咏物抒怀诗的两种类型:一、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
情趣。
【咏柳】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岑参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2、描写艰苦的戍边生活和激烈紧张 的战争场面。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 下 曲》 卢 纶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Hale Waihona Puke 边塞征战诗典型 意象:人物: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
云、雨雪、风沙; 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
刀铩、刁斗、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地名:(胡 羌 羯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 关、凉州、楼兰。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音乐:《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9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10
一、 杨柳、长亭、南浦、酒、
折柳、梅花、折梅、岸、兰 舟、渡口、樯橹、征帆、流 水
11
惜别赠别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2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 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 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 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5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王维
6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7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台城》
8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花》、《关山月》等。
22
三、边塞诗
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 建功立业的豪情
南园十三(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歌分类题材鉴赏

咏史
• • (1)对比反衬。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对比反衬,体现了 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
•
•
•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 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饰 太平,寻欢作乐。
• 咏史怀古诗: • 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 多采用借古讽今、对比的手法,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写作时 的境遇来理解其思想感情。
边塞
• 我不认同。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无定河边 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 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 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 的无限同情。 • 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 的激战场面,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 献身精神。本诗不袭常格,第二句作为转句,写 出五千将士战死沙场,直接引出第三第四句深沉 的感慨和无限同情。因此并不拖累后两句。
咏物
• (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 必定无好下场。
• (1)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 比手法 ; • (2)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 咏物诗:借某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比拟等手法,来抒写个人理 想抱负、品格操守、人生态度。所咏之物 的特点与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有关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边塞诗歌: • 以描绘边地风光、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表 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壮志未酬的悲 愤,或抒发思乡离亲之恨,或流露对统治 者穷兵黩武的讽刺。由于诗人所处时期不 同,诗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不同:盛唐 多豪迈壮丽,中晚唐至南宋渐呈悲壮愤懑 之态。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ppt课件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常见主题 常用手法 代表作家
1
1 羁旅思乡诗
内容:多写流浪他乡的作者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 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思念等。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主客移位。 方法点拨:说自己思乡怀人,有的是从对方入笔,以想 象、主客移位的方式抒发感情。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情感术语: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
久戍思乡、孤寂落寞等。
2
2 爱情闺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情感术语:后悔怨恨、思念牵挂、渴望团聚、怨战厌
战、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王
朝兴衰之感、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一般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李清照《绝句》
3.要领悟感情。
情感术语:①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
非、盛衰无常、孤独惆怅等。②借古讽今——昏庸
腐朽、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失意绝
望等。③借古抒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
未酬、志不得伸、壮士暮年等。
8
4 咏物言志诗
以下诗歌属于什么题材的诗歌?
咏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寓情、借物讽喻等
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
是一一对应的: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4.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控诉封建社会嫔妃制度的罪恶等。
3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3 咏史怀古诗
1.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思乡怀远诗、咏物诗、闺怨诗。
(1)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2)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4)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这类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一般而言: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 2018.3(一)山水田园诗1.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一、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二)边塞诗1.概述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的赞美之情。
2)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有时流露出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4)表现戍边将士忠勇敢战的献身精神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3.常见的意象及其作用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意象:边塞恶劣的自然条件,表现边塞苦寒。
2)金鼓、旌旗、羽书、烽烟、烽火等意象:渲染紧张的战争氛围。
3)云、月、笛声等意象: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4.练习一、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4分)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4分)二、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三)咏物诗1.概述“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世间的花草松竹、鸟兽虫鱼,都有着自己生长、生活的规律。
但是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们,却往往能由自然界里有万物,生发现无限的感慨,这便产生了咏物诗。
“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因物而兴怀”。
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
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2.主要特点:1)描绘生动传神。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3. 练习一、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二、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四)怀古咏史诗1.概述怀古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感悟而作。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常见情感内容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爱国热情。
2)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表达诗人对统治者、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为借古讽今。
3)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表达对历史兴亡(王朝兴衰)的思考与伤感、痛心,有“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感慨。
4)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批判、鞭挞,或者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
3.常用的意象和手法1)意象:古迹史事,如黍离、商女、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与古迹有关的景物,如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议论、直抒胸臆等。
4. 练习一、汴河曲唐李益汴河怀古唐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尽道隋亡为此河,隋家宫阙已成尘。
至今千里赖通波。
行人莫上长堤望,若无水殿龙舟事,风起杨花愁杀人。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
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4分)二、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伊吕”指辅佐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商的吕尚。
王安石填此词,正推行变法。
1、整首词主要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作者通过咏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五)送别诗1.概述送别诗就是以送别友人或亲人为题材内容的诗歌,是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劝慰、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
一般来说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但也有不同凡响之作。
由于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因而送别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通过描绘临别之景,渲染气氛,寄寓诗人送别的眷眷情怀。
虚实相生,也是送别诗创作上的艺术特色之一。
2.常见送别方式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饯别。
以歌来送别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惜别之意的一种方式。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3.常见意象1)送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还有“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
2)送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4. 练习一、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
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8分)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送蜀客(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4分)(六)羁旅行役诗1.概述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思乡缘由往往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2.主要特点1)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细节描写、主客移位、以乐写哀等。
2)常见的意象: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秋风、秋霜、衰草、鸿雁、月亮、杜鹃、浮云等。
3)常见的节日: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练习一、宿云梦馆欧阳修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欧阳修曾坐“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第一、二句诗做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的第四句化用了哪位诗人的什么名句?有什么作用?(4分)(七)即事抒怀诗1.概述: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2.练习一、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八)哲理诗一、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甲)梨花汪洙院落沉沉晓,化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乙)咏杏佚名争春花灿烂,须臾披风飏。
拂枝发团叶,红好让绿长。
(1)两诗同为咏物之作,但写法不同。
甲诗吟咏梨花,首二句从视、嗅觉入手描写梨花的色与香;三、四句运用比喻,借人喻花,以贵妃落泪喻指梨花带雨的娇美可人,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