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解读

合集下载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1.稳定角:中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间的夹角2.平衡角:平衡角等于某方位平面上稳定角的总和;3.骨构建: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4.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5.屈服点:弹性区末端或塑性区初始点;6.脊柱功能单位:又称为脊柱的运动节段,它包括相邻的两个脊柱及其之间的链接结构,是脊柱节段运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影响脊柱整体运动功能;7.Q角:股四头肌肌力线和髌韧带力线的夹角,即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为股四头肌力线,髌骨中点至胫骨结节最高点为髌韧带力线,两条线所成夹角为Q角,正常值为11°—18°;8.凸凹原则:滚动和滑动在凸凹关节面的运动遵循一个原则,即凸凹原则;当凹面相对固定时,凸起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反;当凸面相对固定时,凹面的关节面运动表现为滚动方向与滑动方向相同;9携带角:肘关节在冠状面上自然伸展,尺骨的纵轴与肱骨的纵轴所形成的夹角;10.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成人平均成角为125°,大于125°为髋外翻;小于125°为髋内翻;1.脊柱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2承载功能3运动功能4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2.腰椎间盘的特殊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2连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3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4缓冲作用;5维持后方关节突间一定的距离和高度,保持椎间孔的大小;6维持脊柱的曲度3.运动对高血压的降压机制1通过作用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调整其功能状态,使血压下降;2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是血管扩张;3运动中肌肉的节律收缩与舒张,可以起到对血管的按摩作用;这有利于缓解小动脉痉挛、使周围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4运动可以使改善情绪,减少血压波动幅度;4.运动训练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1通过正确的呼吸运动和排痰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肺内分泌物排出,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功能性残气量,有利于协调呼吸肌的运动功能,改善缺氧;2适当的全身耐力训练,可以改善全身组织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和机体耐力,促进建立以适应患者日常生活需要为目标的有效呼吸和体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膝关节旋转运动产生的机制1股骨内外髁弧度不同,内髁大,外髁小,屈伸时出现以胫骨髁间隆突内侧为轴的旋转运动;2胫骨平台内外侧外形不同;3韧带的制约作用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4内旋肌力大于外旋肌力6.人体运动基本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推、拉和鞭打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缓冲、蹬伸和鞭打3全身基本运动形式: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7.人体关节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5旋前与旋后6内翻与外翻8.肩关节的稳定机制1盂肱关节的球窝关节结构2冈上肌有一小部分延伸到三角肌后部3肩胛胸壁关节4盂肱关节内的负压9.旋前旋后肌肉的生物特征1该肌肉附着在前臂旋转轴的两边,即近端附着在肱骨或尺骨上,远端附着于桡骨或手腕部2该肌肉收缩时能产生一个围绕前臂旋转的内力臂,该力的力线与旋前旋后的旋转轴相交三选择、填空1.杠杆分类:1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既产生力又产生速度;2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其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3速度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故称速度杠杆;2.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3.骨的血管有三个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4.应力-应变曲线分成两个区:弹性变形区和塑料性变形区;5.骨的强度是指骨在承受载荷时所具有的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以致不发生破坏;三个参数:结构在破坏前所能承受的载荷;结构在破坏前所能承受的变形;结构在破坏前所储存的能量;骨的刚度是指骨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6.肌肉是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7.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组成;8.伸肘肌主要有肱三头肌和肘肌;屈肘肌主要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和旋前圆肌;9.旋前肌主要有旋前方肌和旋前圆肌;10.脊柱从侧面呈S形,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后凸;11.颈椎具有特殊的关节连接和不稳定的骨结构,以适应颈的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12.正中神经损伤—猿手;尺神经损伤—爪形手;桡神经损伤—垂腕13.肩肱节律理解:在正常的肩关节,盂肱关节外展和肩胛胸壁关节上之间存在有运动节律或时间顺序;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共同完成,其中起初的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胸关节开始参与并以与肩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这种肩关节运动伴肩胛骨旋转的节律性变化称为肩肱节律;即肩部活动15°,其中10°由肩肱关节提供,另外5°由肩胸关节活动提供;14.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15.屈髋的主要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伸髋的主要肌肉是臀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16.伸膝的主要肌肉是股四头肌;屈膝的主要肌肉是股二头肌;17.肩袖肌群是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18.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19.腕部最容易骨折的部位—手舟骨;20.脊柱分段:颈7、胸12、腰5、骶1、尾121.颈椎的生理弯曲:1增加颈椎的弹性;2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3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生物力学基础)解读

《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生物力学基础)解读

时间-空间参数
时间-空间参数是步行中髋、膝、踝关节运动 规律(角度变化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身 体重心的位置变化规律、骨盆的位置变化规律 的反映。
常用的有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关节角度参数、 关节角度曲线、角度-角度图。
单一的角度数值变化意义不大。
动力学指标
(1)足-地接触力 (2)踝关节力 (3)身体重心的加速度
身体重心的加速 度
行走时人体重心不仅在水平方向,而且在 垂直方向上不断改变着位置和速度。其中 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变化与各关节 及其活动肌肉的力学状况有密切关系。
例如:分析一侧膝关节在行走期间的关节 内力时,需要分析膝关节以上身体各部分 重心的位置和加速度变化,有关的参数值 是进行下肢膝关节受力分析时必不可少的 基础数据。
空间参数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趾尖)间的纵间距离称为步长, 而同侧足跟(或趾尖)两次着地间的距离称为步周 长或周期跨距。
步长与身高显著相关,中国青年男性的步长约为 55.0~77.5cm,女性约为50.0~70.0cm。身高相 同的男、女性,其步长无显著性差异,且步长随 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健康成年人正常步态行走 时,身体质心上下起伏的幅度约为44cm。
踝关节力
Bresler和Frankel于1950年曾估算踝关节 力超过2倍体重。Selreg等在1975年采用数学模 型 方 法 , 测 定 踝 关 节 反 作 用 力 为 5.2 倍 体 重 。 Stauffer等在1977年测算的踝关节反作用力约 为 5 倍 体 重 。 Walker 于 1977 年 估 算 踝 关 节 力 在 3.59~6倍体重之间。汤荣光等对单肢负重期踝 关节力进行了测定,测得在单肢负重期踝关节 力出现最大值,约4.67倍体重。因此可以确定 人体踝关节力约为5倍体重。比较男、女性踝关 节力,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人体运动学的理论与应用

人体运动学的理论与应用

人体运动学的理论与应用人体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领域,其运动规律一直以来都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探究。

而人体运动学就是研究人体运动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生物力学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体运动学的理论和应用。

一、人体运动学的理论人体运动学所涉及的理论非常广泛,其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人体运动的力学。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物体被力作用的学科,而人体在运动的时候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力的作用,所以人体运动学的研究也非常注重力学的应用。

在人体运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够感受到这些要素的影响。

比如打篮球的时候,球员在投篮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出手力度、出手的方向和出手的点位,否则篮球可能偏离目标。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人体稳定性的原理。

即人体在进行肢体运动的时候,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这一点对于运动员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稍纵即逝的摆动就可能会使他们失去平衡,从而严重影响比赛的结果。

除此之外,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还需要考虑到肌肉受力和骨骼调整的问题。

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肌肉和骨骼会发生相互协作的变化,从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而肌肉受力和骨骼调整是非常关键的概念,这正是人体运动学中核心的部分。

二、人体运动学的应用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对于运动员训练和比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应用包括如下几种:1、运动员训练。

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人体运动学的理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练和运动员需要了解肌肉受力和骨骼调整的规律,以便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提升运动水平。

2、运动员伤病康复。

人体运动学的理论同样能够帮助运动员康复,特别是对于骨折,肌肉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的疾病。

通过人体运动学的帮助,运动员能够练习一些适合自己的肌肉调整和关节拉伸的训练方法,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3、参加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人体运动学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人体运动学的名词解释

人体运动学的名词解释

人体运动学(Kinesiology)是研究人体运动的科学,它涉及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人体运动学主要关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规律,包括身体的姿势、动作、力量、速度、协调性等方面。

它研究人体各部分的运动方式、运动范围、运动速度、运动力量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运动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人体运动的机制和原理,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运动损伤预防等提供科学依据。

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体育运动、舞蹈、医疗康复、工业设计等。

在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学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优化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

在医疗康复中,人体运动学可以用于评估和治疗运动障碍、康复训练等。

总之,人体运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人体运动的原理和规律,为促进人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分析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分析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可以当作质点
2 刚体模型:相互 间距离始终保持不 变的许多质点组成 的连续体,有体积, 考虑其形状和大小 及质量。
3 多刚体系统:在研究人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
常把人体的肌肉和内脏等形变忽略不计,而把人 体简化为由多个刚体(环节)组成的刚体系统, 称为多刚体系统或人体模型。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游”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竹排
“走”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青山
动画中哪些是在运动的? 哪些是静止的? 竹排相对于青山是运动的,相对于竹排上的人是静止的。 青山相对于竹排是运动的,相对于树木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
在何种情况下,飞机能进行空中加油!
(2) 转动:在运动 过程中,如果人体内 的各点都围绕同一轴 线(转轴)做圆周运
动,这种运动就叫转 动。
(3) 复合运动:人 体的运动往往不是单 纯的平动和转动,绝 大多数的运动包括平 动和转动。两者结合 的运动成为复合运动。
(二)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1 时间特征
(1)时刻
时刻是人体或器械空间位置的时 间度量,是时间上的一个点,它 用于运动的开始、结束和运动过 程中许多重要位相的瞬时。
用公式表示 V= ωR
当角速度不变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半径 一定时,线速度与角速度成正比。
六 体育运动中的抛体运动
(一)平抛与斜抛运动
v0
平抛运动
斜抛运动
(二)抛点与落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斜抛运动
(二)抛点与落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斜抛运动
设:V0=20m/s θ=300
求:足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及飞行远度。
质点
(一) 人体 运动 分类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总论1、运动学(kinesiology)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主要研究质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

2、人体的运动的三个面: 水平面:与地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额状面:与身体前或后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与身体侧面平行的面,把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3、人体的运动有三个轴:横轴(与地面平行且与额状面平行的轴)纵轴(额状面与矢状面相交叉形成的、上下贯穿人体正中的轴)矢状轴(与地平面平行且又与矢状面平行的轴,在水平方向上前后贯穿人体)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一般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以下各关节的运动方向相反;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 :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一般肢体各环节由前向内的运动称内旋(前臂称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旋外(前臂称旋后)头、骨盆、脊柱均为向左向右侧回旋。

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

足踝部还有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运动。

4、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由上肢各关节共同完成。

(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如胸前传球。

(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游泳。

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有时在伸直时做推拉。

(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

如投掷。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

如跳远落地动作。

(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体运动学将在更多 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 能交通等,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提供更多便 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
康复评估与治疗
利用运动学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治疗方案。
运动功能恢复
通过运动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
康复器械设计与研发
根据人体运动学原理,设计和研发更符合患者需求的康复器械。
虚拟现实与仿真领域的应用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目录
• 人体运动学简介 • 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参数测量 • 人体运动中的动力学分析 • 人体运动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01 人体运动学简介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及运动规律的学科,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 运动规律及其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其他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人机交互与智能穿戴设备
将人体运动学原理应用于人机交互和 智能穿戴设备的设计中,提高设备的 舒适性和便捷性。
军事领域
分析人体在战斗、训练等场景下的运 动学特征,为军事训练和装备设计提 供指导。
航空航天领域
研究人体在失重、超重等特殊环境下 的运动学特征,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 科学支持。
足,为技术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探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 原理和机制,为运动训练和健 身指导提供理论基础。
运动损伤预防
分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 况和运动轨迹,预测潜在的运动损 伤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身体运动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我们研究人体的运动是如何发生,以及运动的回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运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机能,从而更好地控制和改善人体各个部分的动作,从而改善人体的机能。

人体运动学可以被分为生理性运动学和解剖学两大部分。

生理性运动学研究肌肉、骨骼及其他运动生物学结构和功能,以及运动中的生理学过程。

生理性运动学还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行为和活动,以及其改善的方法,运用肌肉的实验测量,研究肌肉的组织和结构,分析肌肉的功能,以及探讨肌肉受到疾病的影响。

解剖学研究运动过程,关注人体机体和肌肉的结构,包括肌肉的收缩方式,收缩的力度和肌肉的局部形态。

它主要研究了肌肉的收缩方式、动作的解剖学方法以及运动的解剖学结构,通过研究人体的运动机构,对人体机体的运动生理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还有力学运动学研究运动的力学原理,例如力、运动的动能和动量、惯性等。

力学运动学研究如何运用力学原理来控制运动,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并且研究运动在人体系统中如何发挥作用。

在运动学研究中,既有实验也有理论,实验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研究理论,而理论也可以指导实验。

运动学可以用于研究人体和动物运动,以及运动设备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也可以用于运动服务的研究,探究运动的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方面的影响。

总之,人体运动学是一门多方面的学科,它综合了生物学、物理
学、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科学思想,是研究人类身体运动的有效途径。

它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运动使身体发挥最佳状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我们的身体机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运动生物力学_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运动生物力学_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二、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 (一)空间特征 空间特征是表明人体在运动时的空间位置 以及描述人体运动的范围,包括路程和位 移。路程是指人体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 位置时的实际运动路线的长度,它是一个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是指人 体运动的起始点到终止点的直线距离,它 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二)绝对速度、相对速度和牵连速度
• (1) 绝对速度:研究对象相对于静参考系 的速度称绝对速度(Va)。 • (2) 相对速度:研究对象相对于动参考系 的速度称相对速度(Ve) • (3)牵连速度:动参考系原点相对于静参考 系的速度称牵连速度(VT) • 其三者的关系是Va=Ve+ VT。(举例说 明)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
• 一、人体的简化 人体极为复杂,而人体的运动更为复杂, 因此必须有条件把人体简化才能进行研究, 这样便为分析人体动作提供方便。 • (一) 质点(只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大小) 1.只涉及人体平动,不考虑人体转动和 变形,可简化为质点。 2.可把人体或器械的重心看做质点。
• (二) 刚体(既考虑物体的质量又考虑物体 的形状和大小) • (三) 人体简化为物理模型的实用性和局 限性 将人体简化为物理模型进行力学研究,这 对学习研究带来很大方便,并且可以取得 定量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一些问题和规律。然而复杂人体简化 为质点或刚体后,所得到的数据与材料反 馈到人体应用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 此需建立实体模型。
• 平动:人体内任意两点的连线,在运动过 程中始终保持平行。例如,滑冰运动员凳 冰后在直线上依惯性滑行,即为直线运动。 • 转动:人体内的各点都绕同一轴线(转轴) 作圆周运动。如投掷铁饼的旋转动作。 • 复合运动:既有平动又有转动的运动。如 走、跑、滑冰、滑雪都是一种复合运动, 在研究中通常将复合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 动两部分分别进行讨论,然后加以综合, 以达到简化的。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人体运动学是运动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机制。

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承受着各种力的作用,因此了解人体运动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运动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体运动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在人体运动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首先是位置和位移,位置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

其次是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最后是力、质量和惯性,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程度。

二、质心和重心质心是指物体的质量均匀分布的中心,重心是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所产生的合力的点。

在人体运动学中,质心和重心的位置对于运动员的动作和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跳远中,运动员需要通过控制身体的重心位置来获得较好的起跳姿势和飞行姿势。

三、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非常重要。

力的作用点指的是力所作用的物体上的具体位置,力的方向指的是力的作用线的方向。

通过合理地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运动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提高运动表现。

例如在投掷项目中,运动员通过控制手臂和肩膀的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增加投掷物体的速度和力度。

四、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人体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合理地运用杠杆原理,运动员可以在运动中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杠杆原理包括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作用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运动中,肢体骨骼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杠杆系统,通过改变杠杆的长度和作用点,运动员可以调整杠杆的力臂和力矩,从而实现更大的力量输出。

五、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在人体运动学中,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是运动员需要克服的两个重要力。

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接触而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空气阻力是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影响着运动员的速度和稳定性。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

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

通过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或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温度、时间、能量、质量等物理量是标量。

3、矢量:有大小并有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速度、加速度和力等是矢量。

4、张量:有大小并有不止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张量。

5、人体简化后的运动形式:(1)平动(2)转动(3)复合运动6、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4)旋前和旋后(5)内翻和外翻7、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推、拉和鞭打。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缓冲、蹬伸和鞭打。

8、全身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

9、杠杆包括:支点、阻力点和力点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二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

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中间。

第三类杠杆又称速度高。

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中间。

10、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11、闭链(CKC):一个运动链的两端都被固定住。

12、开链运动: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13、闭链运动: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组成一个闭合的环。

14、人体平衡的条件: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

15、骨重建过程的五期休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于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称为吸收期。

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一个陷窝,称为吸收陷窝。

转换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人体运动学总论

人体运动学总论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 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 动。如骑自行车时,躯干可近似地看作平 动,下肢各关节围绕关节轴进行多级转动。 研究中通常把复合运动分解为平动和转动, 使问题大大简化。 人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中进行的。
.
15
人体平动的空间物理量
轨迹:质点运动的路径。当把人体转化成质点来 描述其运动时,把代表人体或器械的质点在一定 时间内用坐标值确定的位置点连接起来,就是人 体或器械某质点的运动轨迹。 路程: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 的实际运动路线的长度,也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全 长。路程是标量,只有数值的大小,没有方向。
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是矢量。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 一点的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 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 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形法则。
第一章 人体运动学总论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第二节 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 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动力学 第四节 人体运动的静力学 第五节 人体转动力学
.
1
第一节 运动学概念
.
2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运动学、功能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 学,质点、刚体,轨迹、位移、路程的定义;直线运动和 曲线运动,人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平动、转动和复合 运动等基本概念。 熟悉时程、速率、角加速度、角位移等概念。 了解速度与速率的区别,运动的量的特点。 2.掌握运动的相对性的原理,人体运动的三个面和三个轴, 和康复医学中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 熟悉两种参考系的定义,自由度的概念。 3.了解人体运动学发展简史。 4.熟悉人体运动学的内容、方法、与康复治疗学的关系和 意义。

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原理

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原理

第三章人体运动学原理第一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展一、肌肉的收缩1、动力性向心克制性收缩:其特点是肌肉在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会缩短,随着关节角度变化,肌肉在缩短过程中的张力也发生变化。

动力性收缩是力量性训练的主要手段,也是我们完成各种动作的根本保证。

2、动力性离心退让性收缩:其特点是肌肉在收缩时,长度增加(负重下蹲时)。

这时阻力是在运动过程中起作用的力,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肌肉在做离心退让收缩时可产生更大的力,一般会增加40%左右。

退让性收缩是人体运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方法。

3、静力性等长收缩:肌肉的力在对抗固定阻力时的收缩形式,其特点是肌肉收缩时,张力发生变化但长度不变。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肢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位置移动。

等长收缩是控制、固定、梳理形体的唯一要素,也是我们舞蹈造型的基本要求。

4、等动性收缩:“等动”就是恒定的意思,其特点是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始终以某种张力收缩,而收缩速度始终恒定。

等动性收缩可促使人体运动平滑、流畅、舒缓、连绵,在舞蹈特性表达上极为重要。

二、肌肉的舒展:运动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肌肉的主动收缩只会使肌肉整体缩短,而不会使肌肉延长(外力作用除外)。

因此可以认定:肌肉只有收缩功能而没有伸展的功能,绝不可以借助“伸展”的力量来塑造形体(想让身体变长,您的意念只可以让身体变细、变宽,小肌肉群收缩即可)。

否则您的身体将会显得僵硬而失去美感。

挺拔的身体、魁梧的形象、咄咄逼人的气势绝不是力量的使然。

说得高深一点,有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感觉而不是一个动作,否则您的外型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若把感觉当成动作来做,您的身体将会失去灵活、自如的运动能力。

作为初学者也许您不能够完全理解,相信您细心的去体会、感受,必然会有所收益。

伸展肌肉可以让你做出舒展、优雅的动作,同时防止运动伤害。

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肌体的本能,但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效果是衡量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经过长期的训练,在运动中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

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力学是研究机械原理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的学科,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可以深入研究人体运动的机制和效果。

在本文中,将通过对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来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运动学分析1.1 关节运动轨迹关节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关节运动轨迹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肢体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例如,当手臂做抛物线运动时,肩关节和手肘关节的轨迹会呈现出相应的曲线形状。

1.2 运动节律人体运动的节律性是运动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运动的节律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了解运动的协调性和优化效果。

例如,跑步时的双腿和手臂的协调运动,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

1.3 力的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人体运动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力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受力的来源和作用点,从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运动方式。

例如,踢足球时,腿部肌肉施加的力对足球的加速和运动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二、动力学分析2.1 力的产生和传递力在人体运动中的传递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内力是肌肉的收缩张力,通过骨骼和关节传递给外界。

外力包括重力和外界物体施加的力,通过身体的支撑面传递给骨骼系统。

通过对力的产生和传递的动力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特性。

2.2 动力学参数的测量动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力、力矩、加速度和速度等。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了解人体在不同动作中受到的力量和力矩大小,从而评估和改善运动的效果。

2.3 运动的稳定性人体运动的稳定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平衡调节和控制机制,并通过调整姿势和运动方式来提高运动的稳定性。

三、应用生物力学分析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领域的例子:3.1 运动损伤预防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了解运动的力学特性和受力情况,有效地识别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风险。

例如,在篮球比赛中,通过分析运动员跳跃动作的力学参数,可以判断其受伤的潜在风险。

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

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
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是矢量。 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 一点的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的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它是 一个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为正值、负值和0。 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可以合成和分解,遵循平 行四边形法则。
二、人体运动的相对性、坐标系和始发姿势
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从哲学的观点看,运动是 绝对的。 机械运动是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要描述某物体的运动 情况,一般需要选定一个或多个物体作参考,观察要描述 的物体与这些参考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如果相对位 置变化了,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称物体是静 止的。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而言的。从这 个角度观察运动,运动又是相对的。 物体的运动取决于参考物体选取的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拉格朗日和汉密尔顿分别引入了广义坐标、广义 速度和广义动量等概念,为在多维空间中用几何 方法描述多自由度质点系统的运动开辟了新途径, 促进了分析动力学的发展。
19世纪末以来,为了适应不同生产需要、各种机 器广泛使用,机构学应运而生。
机构学的任务是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根据需要 实现的运动设计新的机构和进行机构的综合。现 代仪器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又促进机构学的进一 步发展,提出了各种平面和空间机构运动分析和 综合的问题。
随后,阿基米德和盖伦在有关重力、杠杆原理及 肌收缩领域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就。
达·芬奇对与动作有关的人体结构,重心与平衡的 关系及阻力中心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身体在站立、 上下坡、从坐位起立、以及跳跃时的力学原理。 是第一个记载人体步态的科学数据的人。
伽利略建立了加速度的概念,运动/速度合成的平 行四边形法则,为质点的运动学奠定了基础。

【讲义】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

【讲义】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

第三章 人体运动学人体运动学是从几何学的角度来观察人体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即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不考虑导致人体或器械位置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人体运动模型可分为质点模型、刚体模型和多刚体模型三类质点模型:即把人体看成一个具有一定质量,而忽略其大小形态的几何点。

刚体模型:即把人体看作一个不可变形的直杆刚体结构多刚体模型:根据人体的自然环节的组合,把人体看作各环节不可变形的多刚体系统 一、人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一)定标 1.参考系与坐标系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坐标系:在参考系上标定的尺度,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 2. 时间参考系:以时间为单位的一维数轴瞬时(t):某个特定的时刻,为时间参考系上的一个点时间间隔(∆t):两个瞬时之间的一段时间,为时间参考系上的一个区间 (二)点运动的描述——质点运动学 1.矢量法描述点的位置2.点的运动的直角坐标法Or M(1)点的运动方程(2)点的速度O rMM'r '∆r(3)点的加速度OMM(1)点的运动方程 ()()()t z z t y y t x x ===i,j,k 分别为沿三个坐标轴单位常矢量3.点做匀变速运动的基本运动方程4. 点的特殊运动形式(1)自由落体运动:如悬崖跳水运动 (2)竖直下抛 (3)竖直上抛(4)抛射体运动用一定的初速度使物体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斜向上方或下方抛出的运动叫做斜抛物体的运动,又称抛射体运动(2)点的速度(3)点的加速度(5)点的圆周运动(二)体运动的描述——刚体运动学1.刚体的定义: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运动过程中,刚体内任意两点距离始终保持不变)2.刚体的运动(平动、转动、复合运动)3.基本力学参量(1)角位移:力学计算中常用弧度(rad )作为角位移单位 1弧度角=长度与半径相等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57 ° 18') 1周(360°)对应的弧度为2π( 2π R/R= 2π ) (2)角速度和线速度线速度:质点绕一点转动或一物体绕某轴转动时,质点或物体上各点的速度(3)角加速度二、人体运动的描述1.人体的多刚体模型及人体棍图的绘制v 1v 2 θv1v 2∆v角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角速度的单位:弧度/秒角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2.人体关节中心的确定3.人体重心运动描述:参照人体平衡章节中人体重心定位部分4.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空间特征:仅反映运动在空间上面的一些特点,与时间的具体数值没有直接关系时间特征:仅反映运动同时间的关系,并不涉及空间的概念时空特征:人体(包括人体的某一部分)在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三、人体运动实验测量方法(一)直接测定技术1.角度计2.加速度计(二)图像测量技术1.光学基本原理2.摄影测量(录像)1882年,布里奇(MuyBridge)使用按顺序排列的24台照相机拍摄了马奔跑状态的连续照片,开创了用摄影法测量运动学数据的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衡稳定性:反映了物体维持原有状态和抵抗倾倒的能力。

2.制动:指人体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者活动被限制。

3.应力:所考察的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内力4.应变: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结构内某一点受载时所发生的形变),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分别由线应变和角应变来度量。

5.黏弹性材料的特点:①蠕变:若令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蠕变。

②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③滞后:对物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滞后。

5.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与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与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与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6.人体运动链: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分为开链和闭链。

7.人体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呼吸运动、体液流动、肌骨系统运动、消化系统运动、还有额面运动等。

8.人体能量代谢分为三大功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9.能量代谢当量(梅脱):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耗氧量,单位为ml/(kg*min),1MET=3.5ml/(kg*min)10.靶心率(THR):指在运动时应达到和保持的心率。

11.骨单位:是骨密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位于骨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骨密质的主体。

从骨单位的横断面可以看到同心分布的骨板,成为不同直径的、—层套一层的封闭的圆柱,这种结构又被称为哈佛氏系统。

12.骨重建:在成人期,骨生长停止,但骨的形成和吸收仍在继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称为骨重建。

13.骨构建或称骨塑形:在人的生长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量呈线性增长,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松质更密集,这一过程称为骨构建或称骨塑形。

14.骨重建过程分为5期:第一期:休止期或静止期。

第二期:激活期。

第三期:吸收期。

第四期:转换期。

第五期:形成期。

15.骨重建单位(BRU):一个骨重建所形成的结构为一个骨重建单位(BRU)。

16.以长骨为例,骨骼的血液供应来自三个不同的但又相互关联的方面: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17.骨的功能①力学功能(1)支撑功能(2)杠杆功能(3)保护功能②生理学功能(1)钙、磷贮存机能与物质代谢功能(2)造血机能和免疫功能17.衡量骨承载能力的三要素:①强度:即指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②刚度:即指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③稳定性:即指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8.载荷:即外力,是一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当力和力矩以不同方式施加于骨时,骨将受到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和复合等载荷。

19. 持续载荷对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骨受到持续低载荷作用一段时间后,其组织会产生缓慢变形或蠕变。

20.一般而言,骨承受负荷的能力的排序:压力>拉力>剪切力>扭转力。

21.骨应力:当外力作用于骨时,骨以形变产生内部的阻抗以抗衡外力,即是骨产生的应力。

22. 骨应变:指骨在外力作用下的局部变形。

其大小等于骨受力后长度的变化量与原长度之比,即形变量与原尺度之比。

23. 应力-应变曲线分成两个区: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

24.屈服点:弹性区末端点或塑性区初始点称屈服点。

25.弹性极限:该点对应的应力是产生骨最大应力的弹性形变,亦称为弹性极限。

26.弹性变形区:屈服点以前的区。

在弹性变形区内的载荷不会造成永久性形变(如骨折)。

27. 塑性区:屈服点以后的区。

此时已出现结构的损坏和永久变形。

当载荷超过弹性极限后,骨发生断裂即骨折。

28. 弹性模量:在应力-应变曲线弹性区的斜率叫弹性模量或杨氏模量表示材料抗形变的能力。

弹性模量越大,产生一定应变所需的应力越大。

29. 骨应变能量:达到极限负荷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下面积,表示导致骨折所需要的能量。

30.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骨的材料力学特性和结构力学特性。

31.骨组织的基本生物力学特性:1)各向异性、2)弹性和坚固性、3)抗压力强、抗张力差、4)耐冲击力和持续力差、5)应力强度的方向性、6)骨的强度和刚度、7)机械力对骨的影响、8)骨是人体理想的结构材料。

32.骨松质由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交织成网状结构。

33.其显微结构分为四种基本结构类型:针状非对称形开放网格、片状非对称形封闭网格、针状圆柱体形开放网格、片状圆柱体形封闭网格。

34.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时称骨折。

35.骨松质的微细骨折:显微镜下所能看到的骨小梁裂损称为骨松质微细骨折。

36.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7.肌原纤维:①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②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38.肌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①静力性运动:也叫等长运动,等长运动时肌肉的张力或应力作用在附着点上,起止点无位移,肌肉的收缩力与阻力相等,肌肉长度保持不变不影起关节活动,因此等长运动不产生运动动作,也不做功。

②动力性运动:是指形成运动动作的肌肉的运动形式。

包括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

39.运动单位: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40.肌力:又称最大力量是肌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1.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生理横断面:肌力与之成正比2.肌的初长度:适宜的长度决定肌的肌力3.肌的募集: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越大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42.离心运动:是指肌收缩时肌力低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被拉长。

43.快速力量:是肌或肌群在一定速度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的能力。

包括起动力量、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制动力量。

44.爆发力: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力量的能力。

45.肌耐力:又称力量耐力,是指肌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映肌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对抗疲劳的水平。

46.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47.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强:肌痉挛(速度依赖性)、肌强直(包括齿轮样强直和铅管样强直)48.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49.肌的分类:(依据功能作用)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

50.姿势协同动作的运动模式:踝关节协同动作模式、髋关节协同动作模式、跨步动作模式51.肌肉对运动负荷适应性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三个层次:保持基本结构和功能、超量恢复、肌增大。

52.广义的肩关节由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廓关节和胸锁关节四个关节所共同组成。

53.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和肱骨组成肩胛带的关节即肩关节复合体。

54.肩袖肌群(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和关节囊韧带混合成纤维囊,提供了盂肱关节的稳定性,肱二头肌长头也对盂肱关节起稳定作用。

55.肩胛胸壁关节不是一个真正解剖学概念的关节,是肩胛骨的前面和胸廓的后外侧面间的一个衔接面。

56.盂肱关节的外展或屈曲伴随肩胛骨的上旋,就是盂肱节律。

范围:1.25:1 to 2.9:1。

57. 狭义的肘关节是一个单轴的滑车关节,从生理学和运动学角度讲,肘关节是由三个关节共同包裹在一个关节囊内组成的复合关节。

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组成肘关节。

58.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指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 6.7%,好发于老年人,女性较多,有“老年性骨折之称”。

59.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其实质是肌力不足)。

60.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61.在解剖前臂完全旋后位,上臂与前臂之间形成一个开向外侧的钝角,称携带角。

标记为其补角:男性10°~15°,女性20°~25°。

62.前臂旋转的中立位:是“拇指向上”位,即完全旋前和旋后的中间位置。

63.前臂旋转的功能弧度:平均而言前臂旋前约为75°,旋后约为85°一些日常活动所需前臂旋转的角度仅有约100°,即旋前约50°至旋后约50°之间64.腕管:是一个骨性纤维管由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65.腕管综合症:是指腕管骨折、损伤或肿胀均可造成对正中神经的压迫引起的临床疾病。

66.“鼻烟窝”:近侧界为桡骨茎突,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肌腱及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其内有桡动脉通过并且可触及桡动脉搏动。

67.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腕掌关节、腕骨间关节。

68.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69.脊柱的功能:保护功能、承载功能、运动功能、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

70.脊柱功能单位(FSU):是指两个相邻椎体及其连接结构,后者包括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等。

71.腰椎柱:是腰部脊柱的骨性结构,由5个腰椎体和它们的椎间盘组成。

72.腰椎间盘功能:保持脊柱的高度,维持身高、联结上下椎体,并有一定活动度、使椎体表面承受相同的力、缓冲作用、保持椎间孔的大小、维持脊柱的曲度。

73.甩鞭伤:指汽车低速相撞时驾驶员的上半身被甩向前,然后再向后,这种相向运动过程,常可导致颈椎或腰椎损伤,这类损伤称为加速伸展性损伤,又称甩鞭伤。

74.脊柱的稳定机制:脊柱稳定系统:被动子系统(又叫内源性稳定系统包括椎骨,椎间盘,关节囊和脊柱韧带)、主动子系统(又叫外源性稳定系统包括脊柱周围的肌肉和肌腱组成)、神经子系统75.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成年平均成125°,如果大于125°,称为髋外翻,并伴有下肢长度的增加;小于125°成髋内翻,并伴有下肢长度的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