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大题-普通用卷

合集下载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 分)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5分,共33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这是因为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4、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5、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在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的主要原因是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形象地说明了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世界必须形成统一的文化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7、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doc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义化多样性 D ②④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背花淡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 部乂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

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 %1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2、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

坦桑尼亚观众 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 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乂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3、 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 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

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4、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文化 ( ) %1 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对人的影响来日特定文化环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5、 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 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 %1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 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1.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现。

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3.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中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

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体现了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具有继承性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2.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3.2012年春节期间,一出《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传唱,原创与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歌为心声,《十谢共产党》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这说明①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④劳动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5.2012年6月24日,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该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可见①文化遗产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火炬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④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以使文化遗产免受破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继承性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7在许多中国的民间饰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目前很多青年人对一些外国的节日津津乐道并进行热烈庆祝,却对一些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淡忘了。

对此我们应该()A.全面吸收外来文化B.通过立法禁止国外节日C.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D.熔铸百家、博采众长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一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2-4题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A.不同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D.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能促进世界的融合进程4.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求同存异B.兼收并蓄C.公平、公正、合理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做到()A.吸收一切外来文化B.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C.求同存异,和而不同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A.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B.立足于社会实践C.文化工作者的努力D.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青一代对“拇指文化”是情有独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C.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A.广播、电视的出现B.网络的产生和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D.电子技术的发展10.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文化大师张岱年说:“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就是指优秀的民族文化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发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民族兴旺发达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2.为庆祝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在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属于A.传统习俗的继承B.传统思想的继承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建筑的继承3.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

这一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

这主要表明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5.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把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中小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B.创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和教育相结合C.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小学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D.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必须通过教育的方式才能加以继承和传播6.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通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班级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雪顿节于8月10日至8月16日在拉萨隆重举行。

拉萨雪顿节是国务院首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拉萨仅次于藏历新年的又一盛大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民族 特色。

对这一民族节日说法正确的是( A 雪顿节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B 雪顿节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姓名座号C 通过雪顿节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D 通过雪顿节我们可以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2.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手段(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3.2009年6月26日,山西五台山被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 A.精神的火炬 C.消除文化的差异重要载体 4 2012年6月12日是我国的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关于开展2012年文化 遗产活动的通知》,确定2012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为此,文化 部正在实施“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B.情感的集中表达 D.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 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地促进作用 1 / 11C 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5.“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 开始流行中国话。

”这首由当红组合S.H.E演唱并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极額閉镇桧猪。

() 酽锕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作用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 6.邹城市作为孟子故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世界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世界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实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动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动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1.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媒介。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有中国人的角落,龙都是中国人之间最亲切的身份认同。

而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2.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4.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短信弹指间,沟通零距离”。

如今,每天有无数信息在“漫天飞舞”。

手机短信被称之为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四大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回答5-6题。

5.从1998年手机短信业务在中国大陆开通以来,手机短信就以其______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 )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②便捷、经济、及时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④无处不在,无所不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近几年“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了手机用户的“两会”服务,对每一位用户发送“两会”讯息。

同时,接受手机用户的“两会”热议、“两会”留言。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测验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测验试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单元测验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年1月10日,中宣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委宣传部和各新闻单位要结合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编辑记者深入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实地采访,全面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中宣部上述要求的原因是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D.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指导社会实践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1年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表讲话强调,只要我们始终秉持平等互信、求同存异的原则,就能超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差异,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双方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这主要表明A.文化是识别和区分民族的基本依据B.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C.国家交往中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4.2011年8月18日,来自美国等八个国家的青年歌唱家与中国青年歌唱家同台献艺,中外青年歌唱家的演唱都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

外国青年歌唱家的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们用中文演唱了《黄河颂》等中国歌曲。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①文化是民族的②文化是世界的③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春节这个蕴含着丰富中国文化符号的节日,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的商机——一大批中国人选择出国过大年,众多老外和海外华人一起吃年夜饭、买年货……有外国朋友说,春节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给各国带来了“财气”,带来了机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高二晚练政治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84分)1.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句话表明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2.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主要表明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D.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产生以下影响①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②推动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吃饺子、贴对联、赏花灯流转,听爆竹声声,观龙狮贺岁,这就是典型的中国新年——春节。

尽管它历经几千年,但每一个中国人都醉心于这个节日。

由此可见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③文化交流应尊重文化差异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5.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6.提起传统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

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

这表明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这说明A.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中华文化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总和C.中华文化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 D.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8.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

每逢春节,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只为和家人朋友吃顿团圆饭。

这说明,作为节日文化,春节①具有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②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④创新了文化交流传播的渠道和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022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我国之所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①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②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③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客观要求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都要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

那么,“美人之美”的含义是( ) A.要夸奖其他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各民族的所有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4、(2022年北京)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

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与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

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5、尽管越南、韩国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春节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

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

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7、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

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

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

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

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

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

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再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

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请列举一项优良家风,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传承该家风的两点意义。

答案和解析1.【答案】(1)①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②立足社会实践,进行了文化创新,突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③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④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

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

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3)①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

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公众号。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此为原因类试题,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由材料“《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可知,此档节目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由材料“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可知,《中国诗词大会》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突出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由材料“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可知,《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优秀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了正能量;由材料“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可知,此节目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读设问可知,本题知识限定为:社会历史主体即人民群众的知识,要求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措施类试题。

首先,明确人民群众的知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具体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其次,对应材料说明:要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3)本题要求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此为建议类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所提建议只要有助于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即可。

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公众号等。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

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

“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

“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2)哲学措施类试题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

①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

②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

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

③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并按哲理进行分类。

④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

(3)本题为建议类试题,解题技巧: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

②注重层次性;③体现价值导向性,答案要点要体现社会正能量方面;④语言简洁、建议措施要具体可行。

2.【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2)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不明确。

带着设问审材料,进一步锁定答题要素。

通过材料“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材料“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材料“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2)本题要求结合设问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矛盾基本属性。

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

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

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

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