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第五章肌张力评定
6.其他检查与评定方法
(一)伸展性检查 伸展性检查是指让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
展度。检查时应将两侧比较,如果一侧肢体伸展与另一侧 肢体相同部位伸展相比出现过伸展,提示肌张力下降。 (二)钟摆试验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过分析痉挛妨碍自 由摆动的状态来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摆动受限越 明显。(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的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 肌和腘绳肌。)
谢 谢!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一)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1.近端关节周围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使关节固 定。 2.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3.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突然松手时,肢体具 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 4.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5.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6.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7.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第二节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评定肌张力是否异常,首先要从临床出发,从病 史、视诊、反射检查、被动与主动运动检查、功能评 定等方面详尽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尤其是从功能评 定的角度判断异常肌张力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一、病史采集与临床检查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原因;累及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发生的频率及程度;引发痉挛的原因等。
表现
1级
肌张力正常
2级
肌张力稍高,肢体活动未受限
3级
肌张力高,活动受限
4级
肌肉僵硬,被动活动困难或不能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2.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标准
第8章 肌张力的评定
变换姿势
19
• 触:触摸肌肉的硬度 硬—肌张力亢进
20
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
(二)异常肌张力评价标准
1、弛缓性肌张力评价标准:轻度、中到重度
2、痉挛的评价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 3)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不常用)。
2)改良Ashworth评分法
0级 无肌张力增加 Ⅰ级 肌张力轻微增加 ROM末突然卡住
26
阵挛:锥体束以上病变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 紧张状态,该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为阵挛。 1、踝阵挛: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曲,检查者以 手持小腿,一手持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 保持,阳性为小腿三头肌发生节律收缩,足部出现交替 屈伸的动作。系腱反射亢进
27
2、髌阵挛 患者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和示指控制髌骨上
5.踝反射(跟腱反射) S1-2
12/17/2020
肱二头肌反射 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肱二头肌
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快速屈曲。
23
肱三头肌反射: 患者外展上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以左手托住
其上臂,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 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外展。
12/17/2020
痉挛
• 特征
• 轻度痉挛:被动活动能诱发轻度牵张反射,需借助被动活 动才能完成全关节范围运动,后1/4处出现抵抗和阻力, 可做粗大运动,选择性运动能力低下,精细动作不灵活。
• 中度痉挛:被动活动能诱发中度牵张反射,克服一定阻力 才能完成全关节范围运动,后1/2处出现抵抗和阻力,粗 大运动缓慢、费力,且伴不协调动作。
12/17/2020
(四)等速装置评定方法
是近10余年来的一项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肌力和肌张力评定标准
(一)肌力测定标准:(6个级别)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I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
II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够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III级:能够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够对抗阻力(轻度瘫痪)
IV级:能对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对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V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二)肌张力分级的评定标准:(改良Ashworth,6个级别)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屈伸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増加,关节活动后50%范国内出现突然卡住,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肌张力最严重的级别,受累部分被动屈伸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
教案肌张力的评定第一章:肌张力的概述1.1 肌张力的定义解释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
强调肌张力对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的重要性。
1.2 肌张力的类型介绍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两种类型。
解释主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自主运动时的紧张程度,而被动肌张力是指肌肉在被动拉伸时的紧张程度。
1.3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介绍常用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包括目测评估、量角器评估和肌电图评估等。
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第二章:目测评估法2.1 目测评估法的原理解释目测评估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肌肉的外观和行为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观察肌肉的紧张程度、形状和运动范围的重要性。
2.2 目测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目测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观察肌肉的运动和记录观察结果等。
强调观察时的细节和准确性。
2.3 目测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目测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量角器评估法3.1 量角器评估法的原理解释量角器评估法是通过测量肌肉的运动范围和角度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角度的重要性。
3.2 量角器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量角器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量角器、测量肌肉运动范围和记录测量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量角器和准确性。
3.3 量角器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量角器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量角器、注意肌肉的协调性和避免主观臆断等。
强调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肌电图评估法4.1 肌电图评估法的原理解释肌电图评估法是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
强调肌电图对于了解肌肉活动的详细信息的重要性。
4.2 肌电图评估法的步骤介绍进行肌电图评估时的具体步骤,包括准备肌电图设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分析记录结果等。
强调正确使用肌电图设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3 肌电图评估法的注意事项介绍在进行肌电图评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选择合适的肌电图设备、注意肌肉的刺激和避免干扰等。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的评定标准
肌张力分级标准按照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在临床多分为5级即0-4级,分级越高肌张力越高。
1.0级:肌张力正常,肢体随意运动、姿势正常。
2.1级:肌张力稍微增高,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关节和肌肉活动至正常范围最后阶段会有微小阻力,或者出现运动卡顿、突然释放,没有明显的姿态异常。
3.1+级:肌张力有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的50%时出现最小阻力。
4.2级:肌张力显著增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肌肉张力都明显增强。
用力的运动受累部分尚可运动,可能出现轻度的姿态异常。
5.3级:肌张力更加明显增高,被动运动困难,受累部位的关节、肌肉比较僵硬,能活动的范围小,姿态出现较明显的异常。
6.4级:肌肉完全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候呈现僵直,不能活动。
肌张力增高,可能跟神经肌肉损伤、锥体外系异常等有关。
出现肌张力增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评定一、肌张力分类1、正常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2、高张力肌肉张力增高,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3、低张力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下的肌肉张力4、张力障碍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的交替出现二、关节活动范围通过检查各关节部位的活动能够范围来了解肌张力,也是临床上的常用方法.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能够范围加大,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地将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程度,观察测量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臀部不要离开床面,册来那个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
3、足背屈曲小儿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以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
正常时1岁内小儿在60—70之间,大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增高。
4、足跟耳征小儿仰卧位,扶小儿足部向同侧耳的方向尽量牵拉,臀部不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
5、围巾征检查观察上肢肌张力可作围巾征检查,检查者手托住小儿颈背部使呈半卧位,另一手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绕颈部观察小儿肘部位置,正常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4—6个月小儿可越过中线,肌张力增高时则达不到中线位置,肌张力降低时小儿手臂可围绕颈部,向围巾围住颈部一样。
不同月龄小儿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检查项目1—3月4-6月7-9月10—12月内收肌角40-80 80—100 100—140 130-150腘窝角80—100 90--—120 110—160 150—170足跟耳征80—100 90-130 120-——150 140--—170足背屈角60—--70 60-——70 60—-—70 60—--70以上所列数字单位为“度”三、拉起抬头检查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其手腕部慢慢拉起小儿至45度时稍停片刻,观察头与躯干位置,再拉至座位观察竖头情况。
肌张力评定0-5级分级
肌张力评定0-5级分级
肌张力评定0-5级分级如下:
0级:肌肉没有任何收缩力,没有任何运动能力,表现为完全瘫痪。
1级:肌肉有轻微萎缩,可以收缩,但不能带动肢体活动维持肢体的正常动作。
2级:肢体可带动关节在床面上平行挪移,但不能够支撑自身重力,不可抬离床面,离开床面不能自主移动。
3级:肢体能抵抗自身重力,也可抬离床面自主移动,但不能对抗摩擦阻力,稍加外力便会掉下来。
4级:肢体可做轻微的抗阻力动作,但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相对于正常人稍弱。
5级:肌张力完全正常,可支撑身体进行正常活动。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
肌张力评定分级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根据肌张力的程度和表现,医生可以将患者的肌张力分为几个等级。
常见的肌张力评定分级包括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松弛,没有明显的抵抗感。
轻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稍微有些紧绷,但能够自如地活动。
中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紧绷明显,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重度肌张力表现为肌肉极度紧绷,几乎不能自如活动。
对于患有肌肉紧张症状的患者,肌张力评定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1 -。
肌张力评定课件
运动训练
01
04
肌张力评定在运动 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03
肌张力评定在运动 表现评估中的应用
02
肌张力评定在运 动康复中的应用
肌张力评定在运 动训练中的应用
评定者的专业水平
评定者需要具备一定的 医学背景和临床经验
A
评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 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
C
B
评定者需要熟悉肌张力 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D
评估肌张力:评 估患者肌张力, 判断是否存在肌 张力异常
确定肌张力异常 程度:确定患者 肌张力异常程度, 判断是否需要进 一步治疗
临床诊断
肌张力评 定在临床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神经 肌肉疾病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运动 功能障碍 诊断中的 应用
肌张力评 定在康复 治疗中的 应用
01
演讲人
目录
01. 肌张力评定概述 02. 肌张力评定的步骤 03. 肌张力评定的应用 04. 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肌张力评定的定义
01
肌张力评定是一 种评估肌肉紧张 度和肌肉活动能
力的方法
02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收缩
和放松能力
03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协调
性和平衡能力
04
肌张力评定可以 评估肌肉的耐力
和力量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
1
评估肌肉 紧张度
2
判断肌肉 功能状态
3
指导康复 治疗方案
4
监测康复 治疗效果
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徒手肌张力评定 法:通过触摸肌 肉的硬度、弹性 和阻力来判断肌 张力
01
运动肌张力评定 法:通过观察运 动过程中肌肉的 表现来判断肌张 力
肌张力级别标准
肌张力级别标准
肌张力级别标准是根据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度的不同表现来划分的。
在临床中,肌张力一般分为0级到4级。
具体标准如下:
1. 0级:肌肉紧张度正常,没有异常表现。
2. 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但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仅表现为关节活动度在50%以内出现突然卡住的现象。
3.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关节活动度在50%以上时出现最小阻力,部分肌肉僵硬。
4.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肌肉僵硬明显。
5.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请注意,这只是肌张力级别的一般标准,具体评定可能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自己或他人肌张力的疑虑,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的大部分范围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
部位
评级
治疗前
治疗后
上肢
肘关节
屈伸腕关节屈源自伸下肢膝关节
屈
伸
踝关节
屈
伸
评级标准: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分级
评定标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突然出现卡住或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为后50%范围内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出现最小的阻力
第二章 肌张力评定
13
-----郭永明制作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14
-----郭永明制作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 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 要特征,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3/21/2020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康复医学教研室-
简述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
简述肌张力评定的目的及临床意义肌张力评定是指通过对人体肌肉进行触诊、拉伸或其他测试方法,来评估肌肉的张力水平。
肌张力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肌张力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一些病理性改变。
肌张力评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肌张力评定可以用来了解肌肉功能。
肌肉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肌张力水平能够反映肌肉的功能状态。
正常肌张力意味着肌肉能够完成正常的收缩和放松,能够维持稳定的姿势和运动。
如果肌肉过松或过紧,就会影响正常的运动和姿势控制,从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及早发现肌肉功能异常,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提高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其次,肌张力评定可以用于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肌张力异常往往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肌肉的张力失调,出现肌肉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发现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同时,肌张力评定还能够评估神经系统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康复训练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肌张力评定在骨科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肌张力评定可以用于评估肌肉劳损的程度。
在骨折或关节置换术后,肌肉通常会出现功能减退、张力不足等问题。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监测肌肉的恢复情况,判断康复进展和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
此外,肌张力评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提高患者的日常功能水平。
最后,肌张力评定对于运动员的康复和训练也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员的肌肉功能和张力水平对于他们的体能水平和运动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肌张力评定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肌肉功能状态、张力水平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个性化训练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通过适当调整训练方法和强化训练,可以促进肌肉的功能改善和力量增长,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综上所述,肌张力评定在临床上的意义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低下
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 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见于脊髓损伤早期 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早期,及 周围神经损伤。
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 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5
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 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 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 不变的能力。 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 固定姿势的能力。 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 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 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主动运动评定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情况。 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拮抗肌痉挛 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 原动肌力弱。 自主肌力的评定方法可采用常用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
15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开始,且速度要快
级 别 Ⅰ轻度 Ⅱ中度 Ⅲ重度 评 判 标 准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在PROM开始的1/4,即肌肉在它最短的位置时出现阻力
17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改良的Ashworth 痉挛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肌张力程度 0 无痉挛 Ⅰ 肌张力轻微增加 Ⅰ﹢
11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由检查者进行关节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根据检 查者感受到的感觉来判断,体会其活动度和抵抗时的 肌张力的变化。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12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程度的增加可能是膀胱感染、尿路结石、急腹症或其
他疾病导致的早期现。
8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视诊
作为最初的临床检查项目,评定者应特别注意患者肢 体或躯体异常的姿态。刻板样运动模式,常表明存在 肌张力异常;不自主的波动化运动变化表明肌张力障
碍;而自发性运动的完全缺失则表明肌张力弛缓。
9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6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
体位的影响
精神因素的影响 并发症的影响 神经状态的影响 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 药物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影响 主观因素的影响
7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病史采集
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痉挛对患者功能的影响。需 要了解的问题包括:痉挛发生的频度;受累的肌肉及 数目;痉挛的利弊情况;引发痉挛的原因;现在痉挛 发作或严重的程度、与以往的比较等。痉挛的频度或
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2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运动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
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如做上肢前臂的被动屈
曲、伸展运动,正常情况下感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 的抵抗感。
3
异常肌张力的分类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强直。 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在被动 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折刀 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常由锥体系障碍所致。痉挛的分 布具有一些特点,上肢易累及的肌群为屈肌群,下肢易累及 的肌群为伸肌群。 强直:亦称僵硬,无论做哪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同一 肌肉,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常为锥 体外损害所致。
13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Ⅱ Ⅲ Ⅳ
评 定 标 准 无肌张力的增加 进行PROM检查时,在ROM之末出现突然 卡住,然后释放或出现最小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 进行PROM检查时,在ROM的后50%突然 卡住,当继续PROM检查时始终有小的阻力 肌张力增加较明显 在PROM检查的大部分范围内均觉肌张力增 加,但受累部分的活动仍算容易。 肌张力严重增高 进行PROM检查有困难。 僵直 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不能活动。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1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
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
一般检查
触诊
在患者完全静止、放松相关肢体的情况下触摸受检肌 群,有助于判断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增高时,肌腹 丰满、弹性增高、触之较硬或坚硬;肌张力低下时,
肌肉松弛、肌腹塌陷、弹性减弱、触之较软。
10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反射检查
应注意检查患者腱反射是否正常,有无亢进等现象。 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膝反射; 跟腱反射。
功能评定
功能评定可以对痉挛或肌张力异常是否干扰坐或站立
平衡及移行等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具体可以包括是否有床上活动、转移、行走和生活自
理能力的损害及其程度等。
16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痉挛的评定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做该检查时,最好从被检查者肌肉处于最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