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税收的经济效应【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9.1复习笔记
一、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分析税收经济影响的基本原理。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下面以图9—1来说明。
图9—1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计量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AB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个人在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AB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I1,切点为P1。在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如个人所得税),税款相当于AC乘以衣物价格或BD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至CD。CD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切点P2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以图9—2进行说明。
仍假定政府不征税或征税前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为AB,最佳选择点仍为P1。现假定只对食品征税,税款为BE乘以食品价格,对衣物不征税。在这种情况下,该纳税人会减少食品的购买量,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便由AB移至AE,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则为I3切点为P3。在切点P3上,纳税人以税后收入购买商品所得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3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3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其最佳点由P1移至P3,这意味着纳税人减少了食品的购买量,相对增加衣物的购买量,从而改变了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也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下降。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食品征税而对衣物不征税,改变了纳税人购买商品的选择,
二、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①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②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
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③税收对劳动产生的这两种效应,如果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它促使人们增加工作;如果是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在各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较大,在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收入,且工资水平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征收个人所得税通过对人们实际收入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
我们以简单比例所得税为例,以图9—3来描述。
在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件下,个人的收入线是DZ,其斜率是由放弃l小时的闲暇而增加的净收入决定的,即所谓净工资率(以W表示),假定它是既定的。数量Z是个人所能占有的最大闲暇量,即完全不工作,也就没有任何收入。在这个无差异曲线中,个人的最大化效用点是无差异曲线U1与收入线的相切点E1,该点所决定的闲暇时间是0A单位。既然工作就等于没有闲暇,这表明劳动供给的数量等于AZ。假定对全部劳动所得征收比例所得税,税率为t,工资率固定为w。因征税,收入线向内转移到CZ,其斜率为W(1--t),新的收入线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2点,该点所决定的工作时间为ZB;与El点相比,E2点表明劳动供给增加了,增加的数量为BA(=ZB--ZA),这是征收比例所得税的总效应。现在把从El点到易点的移动分解为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如前所述,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指的是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低了,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这种效应可用图9—3中的E3点来说明。该点是平行于收入线CZ的新收入线与原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点。由于闲暇价格已经下降,个人会享用更多的闲暇时间。从图9—3可以看出,多出的闲暇时间或劳动供给减少是AF,这就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指的是,政府征税会直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人,从而促使纳税人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而增加工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这表明只是减少了个人收入,而并未改变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由于效用降低,也可以说无差异曲线U1向下平行移至U2,表现在图中是从E3点移至E2点。可见,收入效用使闲暇减少或劳动供给增加的数量为FB。
由此可知,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呈反方向运动,前者刺激人们更加努力工作,后者促使人们减少劳动供给;后者使劳动供给减少的数量为AF,与BF比较,净效用是增加劳动供给BA(=BF—AF)。但是,这是本例的情况。个人工作时间是减少还是增加,最终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本例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也可能是两种效应相互抵消,或某种效应占优。
(3)我国的实际情况
2.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①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是指在对个人所得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下降,会按其既定的收入减少当前消费。收入效应在于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