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涉及传统中医理论、针灸理论、中药美容理论及其实践的的医学学科,旨在为美容行业提供健康、有效的美容疗法。
美容行业的发展备受关注,现行市场上一些化妆品和美容仪器种类繁多,但缺乏真正能够改善肌肤健康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未知。
而传统中医美容学则从综合的角度,从肌肤的健康出发,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核心,遵循调养、调和、活血活络的原则,着重于改善肌肤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年轻、紧致的效果。
中医美容学以中医药为基础,使用夹杂着中草药、针灸和传统养生知识的综合性护理方法。
它着重于清除身体内毒素,增强自身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排毒排脂,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中医美容学具有特色护肤理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护肤需求,这些护肤理论主要包括养生阴阳调理,升降调养,补虚活血,调颈面,祛痘活血,活络散瘀,调血脉等。
每一种护肤理论都基于传统中医理论,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科学的护肤解决方案,这是其他美容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中医美容学主要依赖中草药和针灸技术,使用中药外敷、蒸汽蒸、火罩、熨帖、按摩手法,搭配针、针刺、拔罐、刮痧、拔火罐等技术,起到调理身体气血阴阳、改善肌肤状态、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面对日渐老化的人群,中医美容学提供了一种健康护肤的新模式。
它强调科学和规律的养生方式,通过中草药和护肤技术,改善肌肤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滋养补益、延缓衰老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补充细胞能量、减轻肌肤炎症状态等,以达到美容护肤的目的。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安全、自然、有效的美容体系,它融合了东方传统养生理论、中草药美容理论以及针灸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肌肤健康,达到改善肌肤状态及减少衰老的效果。
未来,中医美容学将继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美容解决方案,实现健康的美容,追求自然的美丽。
中医美容学(中国医科大学)
(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
中医美容方法:药物、针灸、食善、推拿、养生。 中药美容有内服法和外用法 内服法:汤、饮、酒、露、丸、散、膏、丹等。 外用法:敷贴法、洗浴法、导入法等。
(六)介入生活美容
中医美容在重视治疗美容的同时,强调内在美与外在 美的和谐统一。
推拿部位:面部、手部、全身、足部。 优点:无药之苦,无针之痛,安全可靠。
足反80多岁还能坚持拍戏,很长的 台词还能记下来,号称80岁的身体,30岁的心脏。得益于他 自创田氏健身操 : 耳部操、 头部操 、 腿部操、手操。
田老爷子认为这套操非常适合自己,他说人老腿先老,所以 腿脚的锻炼就特别的重要;另外梳头健脑,按摩头部穴位, 这是很多脑力工作者都知道的;还有就是搓耳朵,其实好处 还不只是让田老爷子的听力不减退,搓耳朵对全身都是有好 处的,中医养生学中就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 耳朵就像是倒卧在母体里边的婴儿,在这个耳朵上一共有 260多个常用的穴位,这些穴位和全身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经常地按摩耳朵,会对全身的保健都是有好处的,像坐车、 聊天、看电视的时候都可以按摩;搓手,我们常说十指连心, 手脑相连,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的身上一共有12条全身走 向的正经,其中有6条是通过手连接到心胸部位的,反复摩 擦手,就可以让手的经络疏通,起到开胸散气、散滞解郁的 作用。
心理健康:才能精神愉快、思维敏捷、豁 达大度,从而给人一种气质上的 美感。
治疗美容——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方 法和手段治疗影响人体影响外表美的疾病。
如黄褐斑、痤疮、肥胖病、斑秃,雀斑,银屑病;
保健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 中医方法和手段或者中药化妆品来 达到延缓衰老、驻颜美形、掩盖生 理缺陷等作用。
中医美容学概述
中医美容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形神合一、阴阳五行、
广义的中医美容:
脏象经络等中医理论体系为核心, 不单局限于颜面等局部的美化, 更突出的是与未病先防、养生健美、抗衰防老、 延年益寿紧密结合, 运用中药、针灸、按摩、气功、食物、养生等 手段扶正祛邪、补益脏腑、通经活血、调气养 颜, 从而改善人体机能,达到内外的和谐统一,最 终实现悦容美形、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目的
敏感皮肤:
皮肤干燥或油腻,粗糙瘙痒, 怕风怕晒, 易痒易痛,多属过敏性体质,有哮喘、过敏性
鼻炎、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 外因与季节变化及致敏性物质有关,常春季加 重或发病,引起过敏的物质大多是美发护发用 品、护肤品、色彩化妆品、洗涤用品、各种挥 发性物质、光敏性物质、花粉、昆虫等。
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在漫 长的岁月中反复探索、验证、逐步认识和实 践后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完整系统 性的理论体系,同时它又结合了现代美学思 想,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医学学科。
它的定义内涵:
①表明了中医美容学是医学美学与中医学相
结合的产物,是在医学人体审美的理论原则 指导下,运用诸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 按摩、中药护肤品、手术等中医药手段所进 行的美容。 ②反映了中医美容4种服务方式,即“维 持”(美容保健)、“修复”(损美性疾病诊治)、 “改善”(修饰、掩饰容貌缺陷或瑕疵)、“塑 造”(美容外科术)。
一、四诊 一)望诊 1、望神 2、望色 五色
3、望皮肤(1)皮肤性质(2)皮肤损害
4、望毛发爪甲 5、望形态 6、望舌
青:主寒、痛、气滞、血瘀、惊风
赤:主热 黄:脾虚、湿 白:虚、寒 黑:肾虚、水饮、瘀血、寒证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是一门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美容方法的学科,旨在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传统中医美容学强调内外兼修,以内调为主,外调为辅,通过调理身体内部机能,改善皮肤和容颜的状态,从而实现健康与美丽的统一。
一、中医美容的理论基础1.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体内部也存在阴阳平衡的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身体各种不适,包括皮肤干燥、色斑、痘痘等问题,因此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对美容至关重要。
2. 气血理论中医美容学还注重气血的调理。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行血行,则形体自然健康美丽。
气血不畅会导致皮肤暗黄无光泽,面色晦暗,形成色斑、皱纹等问题。
因此,调理气血循环也是中医美容的关键。
二、中医美容的方法与技术1. 针灸美容针灸美容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促进气血循环、调整内分泌功能,从而改善皮肤问题的方法。
针灸具有调理整体身体机能的作用,能够提升皮肤的光泽度,减少皱纹,改善色斑等问题。
2. 中药美容中药美容是利用中药内服或外敷的方式,通过药物的温和作用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实现美容养颜的效果。
中药美容不仅可以改善皮肤问题,还能改善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从而改善整体肌体的状态。
3. 推拿美容推拿美容是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促进气血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皮肤松弛、毛孔粗大等问题。
推拿美容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还可以改善面部轮廓,达到塑形美容的效果。
三、中医美容的养身之道中医美容学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美容效果。
除了采取特定的美容方法外,中医强调养生保健,注重调整作息、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快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均衡的饮食结构、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都是中医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医美容学是一门将传统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美容方法相结合的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内调为主,外调为辅,旨在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实现健康与美丽的统一。
中医美容学基础知识
美容药膳:中医美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疗的方法,调理身体,达 到美容的目的。
中医美容学的应用范围
面部美容:包括皮肤护理、面部按摩、面 部穴位按摩等
身体美容:包括身体按摩、身体穴位按摩、 身体护理等
0
0
0
0
1
2
3
4
推拿美容法
推拿手法:包括按摩、刮痧、拔罐等 作用原理: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况 适用人群:适合各种肤质,尤其是敏感肌肤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拔罐美容法
原理:通过负压 吸引,使皮肤和 肌肉组织产生局 部充血,促进血 液循环和新陈代
谢
功效:改善皮肤 状态,消除水肿, 缓解疲劳,增强
药美容产品
持之以恒:美容需 要长期坚持,不能
急于求成
饮食调理:注意饮 食健康,多吃蔬菜 水果,少吃油腻辛
辣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心 情愉悦,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影
响皮肤健康。
中医美容的安全性
中医美容强调辨证论治,因 人而异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调理,注 重内外兼修
中医美容注重安全性,避免 副作用
中医美容注重长期效果,注 重养生保健
脏腑
脏腑调理的方法 包括饮食调理、
药物调理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皮肤状况
疏通经络是中医美容学的基 本原则之一
疏通经络可以通过按摩、针 灸、拔罐等方法实现
疏通经络可以缓解疲劳,提 高免疫力,有助于美容护肤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导言:中医美容学是一门综合了中医学和美容学的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创造和维持人体的美丽和健康。
中医美容学认为美容不仅仅是外在的表面美,更应该从内在的身体健康和平衡开始。
本文将介绍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
一、中医美容学的基本理论1. 阴阳学说:中医美容学认为,美容与身体的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理论,指的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在美容中,阴阳的平衡对于皮肤、头发和身体的美丽很重要。
2. 五行学说:中医美容学中的五行学说认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相互关联。
每个元素对应着人体的不同器官和身体部位。
通过平衡五行的能量流动,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
3. 气血理论:中医美容学强调气血的平衡对于美丽和健康的重要性。
气血是人体内部的两种重要物质,它们的流动和供应对于皮肤的健康和美丽至关重要。
二、中医美容学的基本技术1. 中草药面膜:中医美容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用中草药制作面膜。
中草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改善肌肤质地和色素。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人参、决明子等。
2. 针灸美容:针灸美容是中医美容学中的一种独特技术。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刺激皮肤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达到提升皮肤弹性和活力的效果。
3. 推拿按摩:中医美容学中常用的推拿按摩技术可以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流通,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质量和延缓皮肤老化。
4. 中药浴:中药浴是一种利用中草药和热水浸渍全身的美容技术。
中药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使皮肤更加健康和光滑。
三、中医美容学的应用1. 皮肤问题:中医美容学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皮肤问题,包括痤疮、斑点、皱纹等。
通过调理内部的身体机能,中医美容学可以改善皮肤的质地和外观。
2. 身体塑形:中医美容学也可以用于身体塑形和减肥。
通过中药浴和推拿按摩,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内部的代谢功能,促进脂肪的消耗,使身体更加健美有线条感。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以“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医学,其本质是将中医理论与美容实践相结合。
它以调节身体内部气血运行平衡,改善体质状态,达到肌肤美白、改善皮肤状态,以及达到预防老化的目的。
中医美容学着重于人体内部气血的运行,认为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要想改善皮肤,就需要改善整个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改善皮肤的目的。
中医美容学在改善皮肤问题上,着重于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的功能,不仅仅只是修复外部的表面,而是注重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帮助身体自身调节,从而达到改善皮肤的目的。
通常来说,中医美容学会采用中药熏制、艾灸、拔罐、按摩、针灸等方式,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促使身体自身恢复健康;同时也会利用饮食、护理、生活习惯等方式,协助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中医药美容基本概念
中医药美容基本概念一、美容中医学美容中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上的。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理论基础,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进行诊断和调理,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皮肤病变、缓解心理压力等目的。
二、中药美容学中药美容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以中药为手段,通过内服、外敷等方式,达到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皮肤质地、延缓皮肤衰老等美容效果的一门学科。
中药美容学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美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中医按摩美容中医按摩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质量等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
中医按摩美容不仅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质量,还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四、针灸美容针灸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灸技术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节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质量等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
针灸美容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美容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五、中药外敷美容中药外敷美容是将中药研磨成细末,与适量的水或蜂蜜混合制成糊状物,外敷于面部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改善皮肤质地、美白、祛斑等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
中药外敷美容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美容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六、饮食美容饮食美容是通过合理饮食调整身体机能,改善皮肤质地、保持体型匀称等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
饮食美容以中医食疗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体质和肤质状况进行个体化饮食调整,以达到美容效果。
七、气功美容气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方式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气功美容是通过气功锻炼来达到改善面部气色、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等美容效果的一种方法。
气功美容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在美容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美容学概论
我国古文献中记载“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常 灸疗可保健、延年益寿、美容。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就在国内掀起了“全民 三里灸”运动。
灸盒
传统艾灸
灸 疗 仪
(三)推拿美容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跷引”、 “案杌”等。中医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自 古就有“以手代药、以指代针”之说。
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适当手法,在体 表的相关经络和穴位进行操作,达到调理皮肤、延 缓衰老的目的。
(三)研究对象
• 中华美容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健美。
• “健”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 康;
• “美”包括形体美和精神美
• 形体容貌的外在美必须建立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 科学的审美观应该是内在本质美和外在形体美相统 一的审美观。
• (四)研究目的 • (五)具体方法
• 美容一般系指美化容颜而言。 狭义:颜面五官的美化和修饰。 广义:颜面、须发、躯体、四肢
心理健康:才能精神愉快、思维敏捷、豁 达大度,从而给人一种气质上的 美感。
治疗美容——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方 法和手段治疗影响人体影响外表美的疾病。
如黄褐斑、痤疮、肥胖病、斑秃,雀斑,银屑病;
保健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 中医方法和手段或者中药化妆品来 达到延缓衰老、驻颜美形、掩盖生 理缺陷等作用。
是通过体表给药来达到治疗损美性疾病或延衰驻 颜目的的一种方法。外用中药给药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有各种重要面膜、中药化妆品、中药药浴、中 药汽疗、中药超声透入、中药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 (足疗、药浴、面膜用的较多)
中药汽疗仪
足浴疗法
中药药浴
(二)针灸美容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医术之一, 有句俗话“针灸拔罐,病好一半”。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简介中医美容学是一门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美容技术的学科,旨在通过调理身体的内部环境,提高皮肤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中医美容学强调人体内外的平衡,注重整体调理,以改善身体内部功能为根本,通过调理气血的运行,调整人体经络的流畅,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使皮肤保持年轻和健康。
中医美容理论中医美容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五行理论中医五行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美容学的基础。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五种元素,分别为心火、脾土、肺金、肾水、肝木。
每个脏腑对应的元素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通过调整五脏的功能,可以达到调理皮肤的目的。
中医经络理论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些经络可以使经气血输送通畅,调理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经络的流通与否直接影响皮肤的光泽度和健康状况。
中医面部五官理论中医认为面部五官与五脏腑相对应,不同的面部问题反映了身体内部不同脏腑的状况。
通过观察面部的色泽、皮肤纹路以及五官的形态等,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中医药材运用中医美容学中常常使用一些中药材进行调理和治疗。
中药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皮肤的自愈能力,达到美容的效果。
中医美容学结合了传统的中医技术和现代美容技术,常用的中医美容技术包括:中草药面膜中草药面膜是一种通过将中草药煎煮、浸泡等方式提取活性成分,制成面膜敷在面部皮肤上的方法。
中草药面膜可以提亮肤色,平衡油脂分泌,改善皮肤质地,使皮肤更加细嫩光滑。
中医穴位按摩中医穴位按摩是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调理经络、疏通经气血运行的方法。
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
中医食疗中医食疗是通过调理饮食结构,采用一些有益于皮肤健康的食物,改善肌肤问题的方法。
中医美容学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皮肤保持光泽、弹性的 重要因素。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区别
理论基础不同
中医美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内在调理;现代美容则更注重外 在的修饰和保养。
治疗方法不同
中医美容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强调整体调理;现代 美容则多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进行局部处理。
美容效果不同
中医美容注重从根本上改善肤质,使肌肤自然健康;现代美容则追 求快速见效,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美容发展趋势
融合现代科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美容将更 多地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 、超声波等,提高美容效果。
强调个性化治疗
中医美容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肤质等因
素制定针对性的美容方案。
防晒护肤
注意做好防晒工作,避免紫外线对皮肤 的伤害。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护皮肤健康,延缓衰 老。
第四章
中医美容方法分类及 应用
中药美容法
中药内服
根据体质和症状,选用具有美白、祛斑、滋润、调理等功效的中药进行内服, 以达到美容养颜的目的。
中药外敷
将具有美容功效的中草药制成面膜、洗剂等,直接作用于皮肤,达到美白、祛 斑、滋润等效果。
2023
中医美容
目录
• CONTE NTS
壹中
医 美 容 概 念
贰中
医 美 容 特 点
叁 系六中
腑医 气美 血容 之与 间五 关脏
肆 类中
及医 应美 用容
方 法 分
第一章
中医美容概念
中医美容定义与起源
中医美容定义
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指导下,研究损 容性疾病的防治和损容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的学科。
美容中医学基础知识9p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美容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论
一、中医美容学的定义及特点
(一)中医美容学的定义
美容中医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人体美学理论,运用中医为主要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和矫正,以达到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维护人体形美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二)中医美容学的特点
1、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早在2000多年前,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中已有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饮食美容的记载,内容包括治疗和保健两方面。
2、应用中医理论和原则美容中医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随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中医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3、方法多式多样美容中医学运用了药物、针灸、食疗、推拿、气功、运动、情志、养生等许多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每一类方法中又包含有若干具体的内容。
1
2
2
3
5
1
2
3
4
5
6
1
2
3
4
1
1传导
疗
2
等。
低。
响,
经。
触及。
中医美容学
中医美容学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以临床学科,基础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科学。
健美与美容:1,健美是根据健康,美学,年龄,性别,体型等对人的颜面,五官,须发,爪甲,肤色,肤质,体型,姿态,动作分度所做的综合评定。
2,美容:颜面五官、躯体的美容。
中医美容的任务:用来研究损美性的防治与治疗,以及对于损美性缺陷的矫正掩饰。
文字记载最早的美容行为是远古时期人类的洗脸行为。
中医美容学的记载:《周礼》、《山海经》、《中庸》、《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皇帝名堂经》、《伤寒杂病论》、《素问》、《灵枢》、《千金药方》、《食疗本草》、《饮膳正要》、《御药院方》、《本草纲目》等。
中医美容学的分类:1,按美容性质分为:保健美容,治疗美容,运动非医学美容,医学手段。
2,按美容手段分:药物美容,食膳美容,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心理音乐,养生。
3,按临床学科分: 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内科。
传统美学思想:1、阴阳五行学说强调自然法,任何美的创造,都要符合自然规律。
2,天人合一的美学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六气。
3、文、质:若本质超过外在的修饰,文质彬彬,文不能超质,反之为虚。
4、中和之美:与中庸之道符合,要适度,任何事物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5、神韵,气韵。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人体美:五比八,黄金分割。
二,容貌美: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
肤色与脏腑有关:青-肝,赤-心,黄-脾,肺-白,肾-黑。
面色受环境(地理、气候)影响。
体型的美取决于情绪喜伤心,怒伤肝。
方剂:珍珠粉:0.3~1克。
功效:保健、治疗、滋养肺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美白皮肤,红润。
山药、黑芝麻、蜂蜜粉(膏)液,直接作用于皮肤。
抗皱、增白、补气血。
益母草(活血)烧成灰与糯米粥混合使用,做粉底。
(干性皮肤不适用)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适用于气血不足的女性。
食疗美容:红色果蔬富含维生素c和糖,入心经,增强食欲,防衰老。
白色果蔬(莲藕、竹笋,银耳、白芨)润肤增白,滑肤生肌。
中药美容学
中药美容学
【最新版】
目录
1.中药美容学的概念
2.中药美容学的历史
3.中药美容学的作用原理
4.中药美容学的常用药物
5.中药美容学的优势
6.中药美容学的发展前景
正文
【1.中药美容学的概念】
中药美容学是指运用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制剂来保护、改善和提高皮肤、毛发、指甲等美容对象的美观和健康状态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美容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中药美容学的历史】
中药美容学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关于美容的记载。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药美容学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实践体系。
【3.中药美容学的作用原理】
中药美容学认为,皮肤是人体健康的外在表现,其美观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中药美容学通过调节气血、阴阳、脏腑等内在因素,改善皮肤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4.中药美容学的常用药物】
中药美容学常用的药物有当归、枸杞、珍珠、白芷、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清热解毒等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皮肤的问题。
【5.中药美容学的优势】
中药美容学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疗效显著,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皮肤的问题;二是安全无毒,中药的副作用较小;三是全面调理,中药美容学能够同时调节人体的内在机能,达到整体美的效果。
【6.中药美容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提高,中药美容学在美容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医美容学概念
中医美容学概念1.中医美容学定义中医美容学是将美学与中医学相结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体美和运⽤中医⽅法,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的形神美的理论、技能及其规律,以预防和治疗损容性疾病,养⽣健⾝,抗衰驻颜,保持和迫求健康美丽为⽬的的⼀门学科。
中医美容技术分为治疗和保健两⼤部分.美容治疗技术是运⽤中医药技术,以治疗各种损容性疾病,以消除疾病所致的容貌、形体⽅⾯的缺陷为⽬的;美容保健技术是通过中医⾃我调养或养⽣保健等⽅法,达到防衰、抗⽼、驻颜和美容的⽬的,中医美容的核⼼内容是维护⼈的形神美.主张⾝⼼健康是⼈体形神美的基础.2,中医美容学的时象和范围中医美容学研究的对象是⼈体形神的健美和使⼈体健美的中医理论和技术。
⼈体撞美就是健康⽽美丽。
“健”包括了⼈体的⾝⼼健康;“美,包括了⼈的形体神韵。
“形”指⼈的形体、形象和容貌,“神”指⼈的神态、神⾊和情绪,相当于西医所说⼈的⽣理、⼼理表现.这是⼈体⽣命活⼒的外在展现。
根据医学健康标准和美学标准,⼈的五官颜⾯、须发⽖甲、肤⾊肌⾁、形体姿态、精神⾯貌、⽓质风度等都属于美容研究的范畴。
⼀个⼈只有⾝体健康,脏腑功能正常.才能肌⾁丰满、形体健美、动作敏捷,给⼈⼀种外在的形体美感。
同样,只有⼼理健康,才能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维敏捷、性格开朗、豁达宽容,给⼈⼀种⽓质魅⼒。
中医美容学在⼈体⾃然美的基础上.以有⾎、有⾁、有思维和语⾔功能的⼈体为载体.以⼈的⾝⼼健康为基础。
重视⼈体形态整体的协调、平衡和均匀,追求⼈体最佳⽣理和⼼理状态为特征的⼈体形神美。
仅有容貌和形体的漂亮,不是美的最⾼境界.我们看到奥运会体育⽐赛,全世界都为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疯狂。
体育精神所以动⼈⼼魄,是因为运动员在⽐赛中以⼈体最佳的⾝⼼状态,展⽰出⽣命的奇异⼒量。
他们因为健康⽽关丽,因为美丽⽽动⼈。
这正是重视⾝⼼健美的中医美容学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中医美容学研究的范围包括:中医美容发展历史;中仄美容技术⽅法、作⽤机制、适应证和操作流程;中医美容思想和理论及其应⽤;中医临床治疗损美性疾病的理法⽅药和经验等。
1 中医美容学—第一章
2 进行中医美容技术与方药临床研究和实 验研究 3 进行中医学中的中医美容理论与技术的 内蕴研究 4 深入研究中医美容服务对象,即美容就 深入研究中医美容服务对象, 医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规律
二 中医美容发展史
(一)中医美容的萌芽与发展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典籍《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典籍《黄 帝内经》 秦汉时期药学著作《 帝内经》,秦汉时期药学著作《神农本 草经》 隋代巢元方等人编著的《 草经》,隋代巢元方等人编著的《诸病 源候论》 源候论》,初步确定了损容性疾病的范 围。
清代《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 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 记载了很多皮肤美容的方法及治疗皮肤病 的药物。 的药物。
(二)中医美容整形术的起始与发展 据史籍记载, 据史籍记载, 中国在汉代以前民间就有了以审美为 目的的穿耳、戴环的习俗。 目的的穿耳、戴环的习俗。
唐代就有人工“酒窝”的记载。 唐代就有人工“酒窝”的记载。 南宋时已有装假眼的记载。 南宋时已有装假眼的记载。 在中国的五代至北宋晚期先后在贵族女 性中也出现了“缠足” 美容整形” 性中也出现了“缠足”的“美容整形”。 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逐渐灭迹。 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逐渐灭迹。
1 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 2 以辩证论治为基本施术方法 3 作用安全长效 4 美容措施防治并举
5 临床研究,或称临床观察法 临床研究, 6 实验研究或称试验方法 7 测量方法 8 文献研究
第一章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 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孽生、 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孽生、发展和变 化着的。 化着的。 五行学说认为水、 五行学说认为水、火、土、金、木是构 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 成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 由这种五种最基本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资生、 由这种五种最基本物质元素之间的相互资生、 相互制约的变化运动而构成了大千物质世界。 相互制约的变化运动而构成了大千物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气血与美容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人体的气是由肺、脾、胃和肾等脏 器的综合作用,结合来源于禀受父母的先天精 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谷精气和存在于自 然界的清气三者而生成。 对于美容来说,气的 作用主要有三点: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气化作用。
中医美容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美容的理论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 指导思想,以辨证施治为诊疗手段的理论体 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 的统一性;二是人体与自然界的依存和协调 性。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 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心,依托遍布全 身上下、内外表里的经络系统,把肠、肝、 胆、胃等六腑以及四肢、五官、九窍、爪甲、 皮毛联系一起,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 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和协调,以完成人体的整 个生命活动,同时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和关联 而造成一系列病变。
五脏与美容的关系简述如下:
1、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面部 的色泽荣枯是心气心血盛衰的反映。心的气血充沛,方能使面色红润光 泽。若心血不足,脉失充盈,则面色淡白无华,甚至枯槁;心气虚,血 不上荣,则面色虚浮光白;血行不畅,血脉瘀阴,则面色青紫,枯槁无 华。 2、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其华在 毛。肺通过宣发作用,将气血和津液输布到皮肤毫毛,起滋润营养作用, 并调节汗孔开合,调节体温正常和抵抗外邪。肺气充沛,则皮毛得到温 养而润泽,汗孔开合正常,体温适度并不受外邪侵袭。若肺气虚弱,则 皮毛失于温养而憔悴枯槁,汗孔失于调节而多汗或少汗,体温失度,外 邪易于侵袭。 3、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全身 肌肉的营养要依靠脾输布和化生营养物质来供养。脾气健运,则身强体 健,肌肉中满。若脾失健运,则肌肉消瘦,四肢疲惫。脾气健运则唇色 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中医美容学发展简史
中医美容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 月,概要叙述中医美容学的发展及成就,了 解美容学的学术渊源、特点和规律,对于中 医美容学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将是十分有 益的。
一、秦汉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了美容知识的积累, 考古学家在人类的遗址上曾发现了小石子、 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的美丽串珠,用于装饰;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上就出现了美容 化妆的痕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们追求自身美的愿望日益高涨,化妆的品 种也随之不断增多,故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 就已经有了“香汤淋浴”,“月粉梳妆”的 生动描述,这便是美容的自发起源和萌 芽。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趋于瓦解,封 建社会逐步确立,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科 学文化进步较快,诸子百家总结各个领域的 经验,上升为理论,其中也包括一些有关美 容保健方面的论述。而被当时的医家所吸取。 这一时期,中医美容学的主要成就,是理论 上整体观的确立,以及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 一些卓有成效的美容方法的产生。
综上述可知,一个人的相貌和仪表是否美 好,均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
三、经络与美容
下面分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全身 为四点 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 内外的通路,经脉伏行于分肉之 间,深而不足,络脉浮于肌表, 网络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 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 联络成一个统一的机体。经络学 说不仅是针灸、推拿、气功等学 科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指导美容
3、采用的美容中药及美容 食物品种繁多,涉及面广。在 每一味药物或食物之十均有较 为详细的主治、炮制和使用方 法,不仅重视驻颜养颜,同时 特别重视防治各种损美性疾病, 如粉制、雀斑、皮肤粗干、毛 发枯黄、齿黑等等。积累下了 丰富的经验。
三、宋元时期
宋元时代,由于官方十分重视医药学术 的整理,总结和提高,一度出现了学术繁荣 与学派论争的局面,中医美容方法与经验也 因之而得到系统地整理提高和推广应用,由 官方组织进行全面系统地校勘编纂的《圣济 总录》《太平圣惠方》,对有效美容方剂的 收集更加丰富,并补充了许多美容新方,同 时金元四大家亦各有独特的经验,对有碍美 容之疾病的病因和证治进行了探讨,使单纯 的美容经验过渡过到了美容理论的研究,使 中医美容更加具备辨证的论治的特色,对后 世美容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宋元时期的中 医美容学,一方面对以往的经验、成就进行 整理、总结,使其渐趋系统化,另一方面, 又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新经验,新 认识,使中医美容学体系日臻完善。
美容的整体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情志与美容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人体对客观 事物的不同反映。正常情况下,这些情志变化是不会引起疾病的,只有 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范围,才会导致疾病, 这样的疾病,叫情志致病。 情志不仅影响正常人而致过早的出现衰老征 象,而且能引起许多疾病,现在认为,白癜风的发生与精神刺激有密切 关系,雀斑、面上粉刺、其它色素斑也和情绪有关,就是双目无神、暗 淡无光也受心绪的影响,这些都是因为情志活动影响了脏腑气血阴阳, 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在外的器官受到损伤,导致血不润肤、血不荣发、 气血瘀滞、肺气不利、肾精不能上注,故产生以上诸病。
血的化生、运行、营养和滋润,必须 领带气的推动、温煦和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所以气血的关系十分密切,在许多理论叙 述和美容的使用方法,常气血并称,在美 容疾病的治疗上亦气血共治。
广义美容学同于健美。健美,即在健康基础上的美,它 是根据健康标准、美学标准、年龄、性别特征,对人的颜面 五官,须发爪甲,肌质肤色,体形姿态,动作风度进行的综 合评价。身体的健康,是人体外形美的基础,身体健康,表 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良好及功能正常,只有具备这个条 件,人体才能有红润光泽的皮肤,富有弹性的肌肉,挺直的 身躯,敏捷的动作,从而给人以外形美的添加剂。一个心理 状况良好的人,才能精神愉快,豁达大度,给人增添一种气 质上的美,同时,良好的心理,能延缓人的衰老,健康与美 丽,不一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一般说,美的人不一定 同时是健康的,健康的人,不一定有美的外表,但却拥有美 的内涵的潜质。医学美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人创造外形 美的条件,采用医学手段来修复,塑造人的外形美。
神农本草经
孔子曾说:“君子 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 以不饰。不饰无貌,无 貌不敬,不敬无礼,无 礼不立。”(《大戴礼 记· 劝学》) 当时“妇人不饰不 敢见舅姑”
二、晋隋唐时期 古人的求美欲望随着经济、文化和医学的发展 不断升华,到了晋隋唐时期,在中医养生防病,驻 颜抗衰思想指导下,中医美容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 了突出的发展和创新,使中医美容初具规模。 唐代, 在“贞观之治”的盛世里,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 会的安定,人们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对驻颜美容抗 衰的要求也高了,从而促进了中医美容学的大发 展。 中医美容学发展到晋唐时期,已经具有较高的 水平,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中医美容学具有 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
人体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 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人 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 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 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通过各 种感觉器官与自然环境相接触,受自然变化 的影响,并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发生相应的 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 性;超越了这个范围的,即是病理反应。
主讲 张蕾
中医美容学
绪论
美容中医学概述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 学科相互交叉而成的新兴的中医学科。它的任务是在中医理 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容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损美性 疾病的防治,损美性生理缺陷的矫正或掩饰,探讨抗衰驻颜 的方法,以维护人的形态美和体魄美。 美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容,仅指颜面五官的 美化和修饰,广义的美容则指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 等全身的美化。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即为广义的美容。
纵观古今,中医美容的学术与事业, 源远流长,其内容之丰富,举世无双, 它曾为千千万万的求美者,解除过痛苦, 带来过欢乐。如今,通过继承,发展, 整理和发扬光大,可以预见,具有独特 风格的中医美容学,必将为人类的美容 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美容学基础理论
一、体质与美容 二、脏腑与美容 三、经络与美容 四、情志与美容
实践有十分重Biblioteka 的意义。2、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肌肤的作 1 、经络具有沟通内脏与体表作用。 经络能 4、经络可以反应病候 。由于经络在人体各部 用。 经络有着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 分布的关系,如内脏有病时便可在其相应的经 3濡养全身的作用,由于经络能输布营 、经络具有抵抗外邪,保护体表的作用。 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 脉循行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同样, 养到周身肌表,从而保证了肌肉、皮 体表部位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了解其相应的 器官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肤、毛发等组织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 脏腑病变。经络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这对于
二、脏腑与美容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中医认为,人体由 脏腑(五脏,六腑),周围组织、孔窍,经 络系统(经络)和生命活动基础物质所组成。 人体各部分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脉、气血、 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四肢九窍构 成一个有机整体,因而,从中医美容学的角 度来看,一个人的相貌、仪表、乃至神志、 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 的现象。
4、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筋附于骨 节,由于筋的扩张和收缩,全身关节才能活动自如,而筋必需得到肝血 濡养才能强健及伸缩活动。若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致使动用迟缓, 屈伸不得,甚至拘挛、颤动。若肝血不足,则指(趾)甲枯槁,变形, 甚至脆裂。若肝血充盈,两目光泽有神,若肝血不足,则两目干涩,视 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红肿;肝风内动,两目斜视,。 5、肾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开窍耳和二阴,其华在发。人体 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等均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充足,则骨骼健壮, 四肢轻劲有力,行动敏捷。若肾精不足,则骨骼发育不良或脆弱,痿软, 腰背不能俯爷,腿足痿弱无力。牙齿也必须依赖肾精的滋养才能坚固。 如肾精不足,则小儿牙齿发育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易落,人体的头发为 肾的外华,这是由于肾精能化血,头发依赖精血滋养,所以,头发的生 长和脱落,润泽和枯槁,乌黑和枯白等,都是与肾精有关,肾精充足, 则头发茂盛乌黑;肾精亏虚,则头发稀疏、枯白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