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1年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21年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2e7fa453610661fd9f4c0.png)
电大〔基本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从中央电大《基本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窗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普通属性,写作活动主体性特性体当前主体精神活动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有关阐述和自身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性理解和结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普通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均有三个小点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因此,一定要结合自己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种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后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个人色彩,例如一种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种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同样年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文章也不会同样,这跟她们性格特点、兴趣兴趣、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同样是紧紧相联。
这就是所谓“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取适合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觉得这是作家干活,科学家干活,这是不对。
普通人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由于每一种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那么每个人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第一种特点“个体性”,因此每一种人写出来文章都是“唯一”一篇,举世无双。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体现。
固然,创造性也有不同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三个境界。
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贡献是功德无量,这也是咱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最高境界因素所在。
【免费下载】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免费下载】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3881c1551810a6f5248667.png)
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左氏春秋传》,左丘明2、春秋,儒家3、战国,道家4、《小戴礼记》,戴圣5、裴松之,《三国志》6、“靖节”7、《幽明录》,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8、韩文公,文道合一9、柳河东,韩愈10、诗文革新,《欧阳文忠公集》二、名词解释1、先秦诸子散文2、“竹林七贤” 见《大学语文》P3见《大学语文》P49—50三、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1、见《大学语文》P17(注释)2、见《大学语文》P21(注释)四、简答题1. 简述《冯谖客孟尝君》中人物描绘的特点。
见《大学语文》P9—102. 简述《世说新语》“雪夜访戴”一则中对文人士大夫丰神特点的描写。
见《大学语文》P57五、分析题1.分析《史记·伯夷列传》表达的主要观点。
见《大学语文》P32--332.分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的原因。
见《大学语文》P50—51作业2一、填空题1、明,卓吾,“童心”2、竟凌,钟潭二、名词解释梧桐派见《大学语文》P85三、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1、见《大学语文》P91(注释)2、见《大学语文》P103(注释)四、简答题1.简述谭友夏小品二则中借景借人说己的写作手法。
见《大学语文》P96—972.简述《与友人论学书》的主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08五、分析题1.论述李贄提倡“童心论”的目的和意义。
见《大学语文》P88—892.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如何把写景、记事与抒情融为一体的?见《大学语文》P103—104作业3一、填空题1、“革命文学”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之夜》,《家》,《骆驼祥子》4、现代话剧成熟5、《生死场》6、“新感觉派”7、“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8、《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9、路翎10、艾青11、文艺为工农兵服务12、赵树理 13、《围城》 14、《饮冰室合集》15、《朝花夕拾》 16、《骆驼祥子》,“市民诗人”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 见《大学语文》P1222、“新月派” 见《大学语文》P122—123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见《大学语文》P1234、“京派“ 见《大学语文》P123三、简答题1、简述周作人小品文《苍蝇》的内容。
2022年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2年电大作业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b6b2c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f.png)
电大阅读与写作基础形成性考核参照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左氏春秋传》,左丘明2、春秋,儒家3、战国,道家4、《小戴礼记》,戴圣5、裴松之,《三国志》6、“靖节”7、《幽明录》,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8、韩文公,文道合一9、柳河东,韩愈10、诗文革新,《欧阳文忠公集》二、名词解释1、先秦诸子散文2、“竹林七贤”见《大学语文》P3 见《大学语文》P49—50三、解释语段中加点词1、见《大学语文》P17(注释)2、见《大学语文》P21(注释)四、简答题1. 简述《冯谖客孟尝君》中人物描绘特点。
见《大学语文》P9—102. 简述《世说新语》“雪夜访戴”一则中对文人士大夫丰神特点描写。
见《大学语文》P57五、分析题1.分析《史记·伯夷列传》体现重要观点。
见《大学语文》P32--332.分析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嵇康与山巨源“绝交”原因。
见《大学语文》P50—51作业2一、填空题1、明,卓吾,“童心”2、竟凌,钟潭二、名词解释梧桐派见《大学语文》P85三、解释语段中加点词1、见《大学语文》P91(注释)2、见《大学语文》P103(注释)四、简答题1.简述谭友夏小品二则中借景借人说己写作手法。
见《大学语文》P96—972.简述《与友人论学书》重要内容。
见《大学语文》P108五、分析题1.论述李贄倡导“童心论”目和意义。
见《大学语文》P88—892.分析《湖心亭看雪》是怎样把写景、记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见《大学语文》P103—104作业3一、填空题1、“革命文学”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3、《之夜》,《家》,《骆驼祥子》4、现代话剧成熟5、《生死场》6、“新感觉派”7、“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8、《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9、路翎10、艾青11、文艺为工农兵服务12、赵树理13、《围城》14、《饮冰室合集》15、《朝花夕拾》16、《骆驼祥子》,“市民诗人”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见《大学语文》P1222、“新月派”见《大学语文》P122—123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见《大学语文》P1234、“京派“见《大学语文》P123三、简答题1、简述周作人小品文《苍蝇》内容。
基础写作形成考核册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ae765f5335a8102d2208c.png)
基础写作基础写作作业1:1、从三个方面来谈:(1)、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一切写作之源都是客观社会生活,作者主管有写作的能力与愿望,但无社会生活之源,是无法进行写作的。
(2)、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的实践一是向生活学习,二是向已有的书籍学习,增强一个人的鉴赏能力,也是在提高写作能力。
(3)、将理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勤于动笔是最重要。
2、写作具有交流性,作者与读者在交流中可以彼此转化或融合。
(1)、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
阅读者在阅读时,不机械的阅读,要有自己的观点、评价、态度、阅读自身是写作的延续。
(2)、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
作者创作者要期待读者阅读,因此要考虑读者的期待,并按其愿望进行创作,例如小品、小说等创作等。
(3)、双全主体、作者于读者的相对性。
3、言之有物的物包含两个因素:一是问题的材料,二是问题的思想内容。
材料是思想产生的基础和表现的支柱,是为文之物。
思想是问题的主旨、中心,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魂,我们常常把主题思想比喻为文章的魂,把材料比喻为文章的血肉之躯。
4、材料全在选择,选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材料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内涵要深刻,材料要有可读性——新颖,如果你所用的材料新颖,丰富,会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毛泽东的文章,鲁迅的文章,都能达到此种境地。
5、文章主旨明确,立意深刻,人不要自吹自擂,更不要贪天功为己有,即使是对人类有过巨大的贡献的人,也应该感谢别人。
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运用了爱因斯坦的例子,介子推的例子,雨果推字的约伯记的观点,这些材料的运用,新颖、典型、有分量。
除此之外,还用了自己的祖母、教导笔者要感谢上天的平凡的例子,使读者感到生动,鲜活,仿佛这些道理就在读者的身边。
这些生动、鲜活、典型、新颖的材料的运用,使得文章说服性更强,论理更深刻。
基础写作作业2:1、言之有序是确定材料与思想之间组合关系和组合方式——是问题的结构。
基础写作形成性作业答案汇总
![基础写作形成性作业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503103fff00bed5b9f31df8.png)
基础写作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一答案:1. p4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②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③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2.P11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②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③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的相对性.3.p26物是文本的材料和思想.文本的材料指凡是被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的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都可以称为材料.文本的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4.观点正确.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5.P34——38作业二答案:1.p51“序”指文本的结构。
结构,具体而言,是指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手段、方式、方法。
2.p54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
①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②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周严缜密;③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错综变化。
3.p62、p66、p68我们选取“层次和段落”谈谈,可以选取“过渡和照应”,也可以是“开头和结尾”。
层次和段落的安排原则有两点:①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②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4.以“我”对小女孩妇女从同情到关心再到惋惜的情感变化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作者对父女两每次不同的变化,都是直接围绕全文的思想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其中有部分插叙: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
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智利地震》故事的背景是1647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作者的精巧构思就落在地震之后发生的人杀人的事件上。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汇总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35b72cf26fff705cc170a92.png)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
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
2021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6)考核答案
![2021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6)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e4684a65ce05087732139f.png)
春季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答案形考任务11.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应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它包括文体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体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体的思想,是指通过文体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
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2.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体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体思想的确立和材料支撑是融为一体的。
在文学创作中,文体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思想的唯一途径。
3.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
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后的眼睛与心灵。
这里“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这文章-“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的出来的。
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
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腿联想到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1e30c6c85ec3a87c2c527.png)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基础写作作业11.见教材P4~52.见教材P11~123.见教材P26.27.384.见教材P27.P385.提示:文章作者由外国家庭吃饭时,饭前常由小孩或老人谢天而想到自己儿时祖母时常教诲自己要爱惜粮食,感谢老天,进而想到爱因斯坦在成功面前总是不忘,感谢同事,朋友,再到雨果对约伯的推崇。
所选取的一系列材料生动,新颖,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阅读者有“一见钟情”的吸引力,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从更普遍,更深广的层面上去领悟了谢天的道理,更形象,更生动地告知人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基础写作作业21.见教材P522.见教材P55~573.见教材P68~694.提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即按照:冷漠——热情——同情——关心——牵挂这一感情变化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既反映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也能通过阅读而影响读者的情绪,这对强化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5.见教材P61~62基础写作作业31.见教材P71,72,P87,88,89,90,9,92,93~952.见教材P81,82,83~953.见教材P98,101,02,105,1074.见教材P109~1215.本文的语言准确、简洁、畅达、生动、既具声韵美与辞藻美,也具感性美与华丽美。
如对雪中小花的描写用了“染”、“闪”、“跃”、“燃”等准确、简洁的词语。
有如写雪中的小草用了“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等双声词。
写雪中小花用了“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等叠音词。
还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小草、小花的顽强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在表达方式上,较好的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加强了文章的鞭打效果。
在表达技法上,较好地使用了倒叙法、插叙法、对比法、错综法,主客化合法等技法基础写作作业41.见教材P131~1382.见教材P142~3.见教材P150~1554.见教材P174~1785、本文写的是主人公小微对送蜡烛的小男孩的一场小小误会。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2ed5fe371fe910ef12df8e2.png)
基础写作形成性作业答案作业一答案:1.p4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生活实践是确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②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③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的途径.2.P11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①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②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③双重主体:作者与读者的相对性.3.p26物是文本的材料和思想.文本的材料指凡是被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的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都可以称为材料.文本的思想,即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4.观点正确.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5.P34 38作业二答案:1.p51 “序”指文本的结构。
结构,具体而言,是指写作者按照思想表达的要求而将所选定的材料妥善地组织成一个符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有机整体过程中所进行与安排,以及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手段、方式、方法。
2.p54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
①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②结构安排应该做到周严缜密;③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错综变化。
3.p62、p66、p68我们选取“层次和段落”谈谈,可以选取“过渡和照应”,也可以是“开头和结尾” O层次和段落的安排原则有两点:①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②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4.以“我”对小女孩妇女从同情到关心再到惋惜的情感变化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作者对父女两每次不同的变化,都是直接围绕全文的思想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其中有部分插叙: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
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智利地虑》故事的背景是1647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作者的精巧构思就落在地震之后发生的人杀人的事件上。
2023年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23年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cce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2.png)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从中央电大旳《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 试题将出得比较活, 同学们尤其要重视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旳一般属性, 写作活动旳主体性特性表目前主体精神活动旳个体性、实践性、发明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旳有关论述和自身旳写作实践, 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性旳理解和认识。
答: 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 写作旳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发明性三个特点, 教材上有关每一点下面均有三个小点旳论述, 假如死记, 很轻易搞混, 因此, 一定要结合自己旳写作体会来谈, 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 抓住大旳方向就可以了。
有关第一种特点: 个体性, 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旳一项精神活动, 无论你写什么, 选用哪些材料, 运用何种体裁, 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旳精神气质, 等等, 都带着写作者强烈旳个人色彩, 例如一种中学生, 年少, 热情, 不成熟, 阅历轻浅, 与一种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察黄河或长江源头, 然后写出来旳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 两个同样年龄旳少年一起去考察, 写出来旳文章也不会同样, 这跟他们旳性格特点、爱好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 等等元素不一样样是紧紧相联旳。
这就是所谓旳“文如其人”, 即“个体性”。
有关第二个特点:实践性, “写作”, 顾名思义, 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索写什么, 你得去选择适合旳材料, 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 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 然后, 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 等等, 因此, 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旳实践性特点。
有关第三个特点:发明性, 不要被“发明性”这个词所吓住, 认为这是作家干旳活, 科学家干旳活, 这是不对旳。
一般人旳写作同样是有发明性旳, 由于每一种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旳, 那么每个人旳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旳, 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旳第一种特点“个体性”, 因此每一种人写出来旳文章都是“唯一”旳一篇, 举世无双旳。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6)考核答案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6)考核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95b0a5336c1eb91b375dc8.png)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1-6)试题与答案解析形考任务1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正确答案: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
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正确答案: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
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3、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首先,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观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方面。
请结合课本中的相关讨论和你自己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特点的理解和理解。
答:所谓的实践就是在行动中看到精神。
写作作为人类主体精神的创造活动,必须具有实践性实践作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不仅是认知的唯一源泉,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它不仅是正确理解的检验标准,也是理解的目的。
知识和实践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
正因为如此,写作主体也是写作实践的主体。
认知:1)生活实践是建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练习是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
3)写作实践是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其次,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以书面形式表达写作主体的情感或知识,通过读者的阅读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根据你自己的写作和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际特点的理解。
A: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以书面形式表达对写作主题的某种感受或理解,并通过读者的阅读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因此,写作本质上是一种人类精神交流活动,包括读者因素和阅读环节。
正是由于写作的交流性,这一写作的基本规律决定了作者和读者不仅具有写作的主体性质,而且能够相互转化或融合。
认知:1)生活实践是建立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2)阅读练习是积累写作经验的主要途径。
3)写作实践是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三、教材讲写作要“讲实质”。
其中,“物质”包括哪两部分?请结合教材详细讨论。
所谓“文字有事物”,就是要求写作结果有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反映作者对自然、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独特体验或理解它包括文本的物质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
文本的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材料是指作者所关注的、意识到具有一定写作价值的、经过收集和积累以供选择的所有原始材料,包括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数字材料等。
从狭义上来说,材料指的是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它们已经或将要通过作者的选择写入文本。
文本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的一些一般的、基本的意图或倾向。
它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了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了阅读效果,在写作中占有中心地位。
4。
有人说“物质比选择更重要,思想比精致更重要”。
根据你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199作家每天接触的材料非常复杂。
为了使原始资料的积累具有真正的书写价值,他们必须善于根据书写规则的要求识别和选择原始资料。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以使写作规律更加严谨,使文本思想最终确立真实、深刻、新颖。
是通过有效选择和组织写作材料来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经常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建立和材料的支持是融为一体的。
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在材料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因此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5。
阅读短文《谢天》,谈论典型材料的选择在表达文本思想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你应该说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要注意它的主题,这往往是文章的重点这里的“天堂”可以理解为自然。
它可以被理解为人类世界中所有美丽的人、事物和事物。
”谢”和”天”是用来表示对某些我们不了解的存在、法则和原则的崇敬、感激和谦虚。
那么,如何分析这种思想和情感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和评论(著名引文)在第一个故事中,当我年轻的时候和祖母一起吃饭,祖母的“感谢米饭”和她说的话让我对“天堂”有朦胧的感激和感激,但这并不清楚。
第二个故事,“我”去了国外,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和中国的桀之推联系在一起。
尽管他们相隔千里,相隔千年,但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感受:伟大的谦虚和胸怀。
的第三个材料是讨论,这也可以说是一句名言。
用雨果的话说,它指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富人也感谢天堂,穷人也感谢天堂,病人也感谢天堂,痛苦也感谢天堂。
”中国的“天堂”和外国的“天堂”是一样的,“感谢”的感觉也是一样的。
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然是对“谢天”的进一步解释文章最后指出,文章中的每一个材料都经过精心组织,没有多余或过度的东西,在表达思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材料应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相似材料时,它们是最具代表性的,可以等于十,是相似材料中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2)材料应该具有最启发性的效果。
所选材料不仅可以被动或简单地完成或确认或体现作者的思想表达任务,还可以举一反三,积极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甚至每次阅读都有新的见解。
3)材料应可读。
材料的可读性主要指材料的生动性所产生的“一见钟情”的吸引力。
提炼文本思想的基本方法有几种:1)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提炼文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相关材料。
如果掌握的材料不完整,就会导致理解错误。
2)通过挖掘事物的内在深度来提炼思想在提炼文本思想时,要善于从现象中探索本质,从不深刻的本质到越来越深刻的本质,从现实到历史,从结果到原因,从表面原因到深层原因这样,我会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我的思维潜力,并在我的知识积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范围内,在推理和提问的过程中一步步尽可能深刻地理解事物。
3)通过比较和选择多媒介结论来提炼思想同一材料,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分析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我们提炼文本的思想时,我们应该采用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和方法来分析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
然后,在次基础上,我们应该进行比较和选择,抛弃那些笼统的和缺乏新意的想法,提炼出一些独特的和原创的想法。
作业21。
这本教科书讲的是有条不紊的写作。
这个命题中“前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请结合教材详细讨论。
A:材料中提到的写作中的“有序言语”是指文本的结构安排。
结构安排中的“有序言语”是由写作和接受活动中用于思维和表达的基本工具以及语言的线性特征决定的。
因此,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际性所要求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技巧。
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包括层次和段落、多余和引用、开头和结尾。
2。
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是与作者和读者有效实现精神交流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必须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我想我同意这个观点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自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个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1)结构安排要完整对称;2)结构的布置应严格细致。
3)结构布置应复杂多样。
3。
文本结构的安排涉及到许多环节,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请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详细阐述一个方面。
答:文章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和段落2)过渡和引用3)层次在开头和结尾,也称为结构段和意义段。
它是指文本内容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顺序的安排段落是自然的段落。
它是从文本表达形式反映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顿和转换的符号。
级和段落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不可缺少的层次安排;第二是等级安排的不可替代性段落的划分还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单一和完整;长度应该适中。
第四,层次和段落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
一旦层次被安排,文本的结构框架被确定。
阅读小说《新年第一天没有雪》,谈谈小说情感变化层次安排的艺术特色A:根据小女孩和妇女从同情到关心再到后悔的情感变化,等级按“我”的顺序排列。
作者对父女的不同变化都直接集中在对全文的思考上。
我很遗憾父女没能实现他们的愿望,也包含着“我”对父女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其中一些是插入语:解释女孩的痛苦和疾病。
解释小女孩渴望见到雪的原因。
这是“我”后来改变情感态度的主要原因。
阅读19世纪德国作家克莱斯勒的短篇小说《智利地震》,谈谈你对小说结构艺术技巧的感受和想法。
a:这部小说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小说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其次,小说应该描写具体真实的环境。
第三,小说应该塑造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智利地震”,让读者自始至终将笼罩在当时封建宗教的乌云中:小说主人公约瑟夫爱上了他的导师,婚前怀孕,并被教会判处死刑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她和她的爱人奇迹般地逃脱了被判死刑的命运。
出于对宗教的虔诚,乔瑟法在地震后回到教堂忏悔,并最终和她的爱人一起在被封建宗教思想毒害的宗教人士的指挥棒下死去。
这部小说一开始很紧张。
赫塞法将被处决,她的情人也将自杀。
这时,一场地震发生了。
在九死一生中死去的恋人聚集在一起,幸存的人似乎接受了他们。
他们还认为,在悲惨的地震之后,人们会忘记原谅。
此时的描述是柔和而感人的。
然而,当他们回到教堂时,神甫用手指着他们。
小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混战,无知的信徒残忍地杀害了他们。
的详细分析,请参考教材P61和P62的分析。
作业31。
这本教科书谈到“用文字和文章”写作。
这里的“文章”包含多层次的内涵。
请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和梳理。
A:“有文字的文字”意味着作者应该能够用语言有效地表达他的思想。
首先,他应该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其次,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理解和掌握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三,我们还应该对书面语言表达的风格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词有词”也指写作中的表达方法和技巧。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述、解释、讨论和抒情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技巧:例如,叙事技巧包括顺序、倒叙、插入语和简单叙述。
描述技巧包括对比、对比和错综复杂。
所描述的技术包括定义、解释、分类等。
讨论的技巧包括例证、引证和反证。
抒情技巧包括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和主观方法等2。
写作是一种使用书面语言将作者的思考文章的思考结果外化为具有阅读和交流功能的文本的活动从保证阅读和交流有效性的角度来看,书面语言表达应该具有相应的基本特征和审美特征。
根据你的写作和阅读实践,谈谈你对书面语言特点的理解。
A:写作是一种写作活动,用书面评论把作者的思维结果外化,写成一篇具有阅读功能的文章交流人类语言交际的有效性首先是建立在交际双方遵循的基本规则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在书面语这种语言的标准化形式所进行的阅读和交际活动中更为突出。
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性、流畅性和简洁性3。
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内容要求语言使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请谈谈你对不同表达的理解,重点是不同的写作风格。
表达包括:叙述、描述、解释、讨论和抒情1)叙述: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2)描写:作者用描写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场景或场景的状态或特征的一种方式。
3)解释:客观介绍和解释形状、结构、功能、目的、原因、性质、特征、关系、意义等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中使用解释性语言。
4)论证:是指作者通过逻辑推理,用论证性语言证明自己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某些现象的理性理解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