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六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学课件第六章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指数期的实践意义 • 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 • 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 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 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
(三)稳定期
特点:
•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繁殖的细胞数与 衰亡的细胞数相等,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
•细胞生长速率为零
•细胞生理上处于衰老,代谢活力钝化,细胞 成分合成缓慢。
(一)多重环境因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1、Liebig 最低浓度定律:即微生物总生物量由环境中满 足于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低浓度所决定。当环境 中某种营养物质被消耗饴尽或至一定浓度以下时,可使微 生物的生长停止,即使此时培养基中没有任何毒性物质存 在,而且其他营养物质仍很丰富,当添加少量这种营养物 质时则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重新开始。
• ③ 用生活力旺盛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可以 缩短延迟期,加速进入对数生长期。
• ④ 补充营养物,调节因生长而改变了环境 pH 、 氧化还原电位,排除培养环境中的有害代谢产物, 可延长对数生长期,提高培养液菌体浓度与有用 代谢产物的产量。
• ⑤ 对数生长期以菌体生长为主,稳定生长期以 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为主。根据发酵目的的不同, 确定在微生物发酵的不同时期进行收获。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与实践意义
• 接种龄:
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

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

较长;
• 接种量: 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
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
• 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 延滞期较
短;
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
影响指数期的因素
• 菌种: 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 • 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 • 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 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ppt课件
.
4.数学模型法
研究微生物生态学过程中惯用的方法,是以感官 观察为基础,经过一些实验将搜集的资料加以分析和 解释,并进一步归纳、假设和推理。在这过程中,其 结果大多数是描述性的,数据基本是孤立的。将数学 研究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统计数据和建立 生态模型来定量描述微生物生态学问题。
首先在实验室中建立人工的经过简化的环境。
• 目前已经进行测序的核酸序列数目很有限, 这样对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核 酸序列就不可能进行全面的了解,必须对 各种生物的16SrRNA和23SrRNA进行测序和 研究,才能设计足够的探针来监测高度可 变的目标样品中的所有微生物。
.
.
图8-1 核酸探针和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池振明,2005)
.
2.培养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是很多的,一般来说对所采集的样品应 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便每一个平板上只能生长有一定数目的 微生物菌落。 ➢其最大优点便是可以计算自然样品中的活微生物数目,并 可以辨认真菌、放线菌和细菌。 ➢其缺点是造成计算误差的因素很多。比如: A.自然中的许多微生物细胞成群粘接在一起,用普通的方法 很难把它们分开,这样形成的菌落可能是由许多个细胞增殖 而来的,而不是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
•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 有核酸探针技术、PCR扩增技术、rRNA序列同源性 分析方法、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等。
.
一、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 核酸杂交技术快速,能灵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中 特殊的核酸序列,并且用光密度测定法可直接比较 核酸杂交所得到的阳性条带或斑点就能得出定量的 结果,从而反映出相关微生物的存在及功能。
.
3.生理生化法
同位素示踪法。我们知道一个微生物群体的大 小,那么通过测定H3标记的胸腺嘧啶组入微生 物群体DNA中的速率便可以估计微生物的代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课件

G
6-磷酸-果糖
特征性酶 磷酸己糖酮解酶
4-磷酸-赤藓糖 + 乙酰磷酸
6-磷酸-果糖
5-磷酸-木酮糖 ,5-磷酸-核糖
戊糖酮解酶
乙酸
3--磷酸甘油醛+ 乙酰磷酸
乳酸
乙酸
1 G 乳酸 + 1.5乙酸 + 2.5 ATP
三、发酵(fermentantion)
1、定义
广义: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一种生产方式。 狭义:厌氧条件下,以自身内部某些中间代谢
氧化氮还原酶
反硝化意义:
1)使土壤中的氮(硝酸盐NO3-)还原成氮气而消失,降低土壤的肥力;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硫酸盐呼吸(硫酸盐还原)
——厌氧时,SO42- 、SO32-、S2O32- 等为末端电 子受体的呼吸过程。
特点:
a、严格厌氧; b、大多为古细菌 c、极大多专性化能异氧型,少数混合型; d、最终产物为H2S;
用所需的硝酸盐还原酶A亚硝酸还原酶等 c 兼性厌氧 细菌:铜绿假单胞、地衣芽孢杆菌等。
硝酸盐作用
同化性硝酸盐作用:
NO3- NH3 - N R - NH2 异化性硝酸盐作用:
无氧条件下,利用NO3-为最终氢受体
NO3- NO2 NO N2O N2
硝酸盐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氧化亚氮还原酶
a、a1、a2、a4、b、b1、c、c1、c4、c5、d、o等; 末端氧化酶:
cyt a1、a2、a3、d、o,H2O2酶、过氧化物酶;呼吸链组分多变 存在分支呼吸链:
细菌的电子传递链更短并P/O比更低,在电子传递链的几个位置进入链和 通过几个位置的末端氧化酶而离开链。 E.coli (缺氧) CoQ cyt.b556 cyt.o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代谢课件PPT

微生物学第六章微生物代谢课件PPT

(4)硝酸盐呼吸(反硝化作用)
亚硝酸还原细菌
基质-H2
辅酶
一系列酶
NO2-
NO
N2
基质
辅酶-H2
NO3硝酸盐还原细菌
脱氢酶
2NH2OH 2HNO3 2HNO2 2NOH
N2O
2NH3 N2
3、能量转换
(1)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生成一些 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存在 与发酵过程中及呼吸过程中。 (2)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生物氧化过程与电子传递链偶联产生ATP的过程。 (3)光合磷酸化 环式光合磷酸化:只有一个光反应系统,有光反 应和暗反应;不放氧;产生ATP不产还原剂NADH2,固 定CO2所需NADH2来自电子传递。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也称(chemical pathways of metabolism)代谢的化学途径,指某一物质代 谢反应过程。 代谢物(metabolite):指代谢反应中任一反应物、 中间物或产物。 初级代谢(Primary Metabolism):通过分解和合成代 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次级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以初级代谢产物为 前体,合成一些对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 代谢工程(Metabolism Engineering):通过基因工程 技术操作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二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 增加品种。 代谢调控: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学方法,人 为地改变和控制生物的代谢途径,生产有用物质或进行 有益服务。
(2)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以分子氧 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以无机 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PPT课件

沈萍微生物学第六章PPT课件

2021/6/7
23
2. 丝状微生物群体生长曲线
2021/6/7
19
影响衰亡期的因素及实践意义
•与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 有些细菌的培养经历所有的 各个生长时期,几天以后死亡, 有些细菌培养几个月乃 至几年以后仍然有一些活的细胞;
•与是否产芽孢有关:产芽孢的细菌更易于幸存下来;
•与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有关:补充营养和能源,以及 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死亡期细胞的死亡速率,延 长细菌培养物的存活时间。
菌丝球不等。
2021/6/7
21
图示 丝状真菌的沉淀生长
起始培2养021/6时/7 菌丝体
培养18小时后的菌丝体 22
影响因素:
接种体积的大小、接种物是否凝集、以及菌丝体是 否易于断裂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丝状微生物是 丝状生长还是沉淀生长。
工业发酵意义:
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方式在工业生产中 很重要,因为它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性、生长速率 、搅拌能耗及菌丝体与发酵液的分离难易等。
2021/6/7
7
达到 生物 量阈 值
DNA 复制 启动
间隙期G
达到 长度 阈值
细胞 分裂 过程 启动
DNA复制与分离
染色体复制期C
分裂蛋白和 横 隔前体成分
横隔 形成
细胞 分裂
分开的 DNA拷贝
分裂期D
时间(min)
三、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细胞周期各期启动机制(以大肠杆菌为例):
DNA复制启动:细胞必须达到某一阈值体积或起始物质量。
2021/6/7
3
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
•单细胞微生物个体生长表现为细胞体积的增加 和细胞内物质含量的增加两个方面, 当细胞生 长到一定时期,就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 •多细胞微生物个体生长则反映在构成个体的细 胞数目增加和每个细胞个体生长两个方面。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微生物适应环境,繁殖 速度较慢,数量增长缓
慢。
对数生长期
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 呈指数增长。
稳定期
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环 境压力增大,死亡数量
增加。
衰亡期
微生物大量死亡,数量 下降。
微生物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适用于工业发酵和实验室研究, 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细胞的结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新的个体, 如真菌的孢子生殖。
Part
05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来 源之一,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的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 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诱变剂的作用 )发生定向突变。
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和生态失衡。
Part
07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食 品、饮料、饲料、抗生素、氨
基酸等产品。
生物转化
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燃料 、化学品、塑料等工业品。
生物冶金
利用微生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
微生物学课件
• 微生物学简介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 微生物的代谢与繁殖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目录
Part
01
微生物学简介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南昌大学】优质课《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方法

【南昌大学】优质课《微生物学》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方法

迟缓期出现的原因:调整代谢 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
(1)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2)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3)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4)适当扩大接种量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
又称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在生长曲线中,紧接着迟 缓期的一段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 对数生长期特点: 平衡生长; 酶系活跃、代谢旺盛;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代 时最短。 是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它也常在生产上用作种 子,使微生物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3. 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
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 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
稳定生长期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此时培养液中活细菌 数最高并维持稳定。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4. 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二)恒浊连 续培养
概念:在恒浊器内,调节培养基流速,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 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原理:维持菌浓度不变。 特点:基质过量,菌以最高速率生长;但工艺复杂,烦琐。
在恒浊连续培养中装有浊度计,借光电池检测培养室中的浊 度(即菌液浓度),并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弱变化, 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南昌大学
食品院食品微生物组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的重要参数:
(1)繁殖代数(n)
X2=2n . X1 lgX2=lgX1 +n lg2 n =(lgX2-lgX1)/lg2 =3.322(lgX2-lgX1)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课件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课件

无氧呼吸的类型:根据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
无机盐呼吸 有机物呼吸
无氧呼吸的主要类型
硝酸盐呼吸(Nitrate respiration)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以无机盐为最终电 子受体的无氧呼吸类型; 如硝酸盐还原细菌E. coli将NO3-还原为NO2-
C6H12O6+12NO3- → 6CO2+6H2O+12NO2延胡索酸呼吸(Fumarate Respiration)
以有机物延胡索酸为最终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琥 珀酸的生物氧化。
发酵(Fermentation)
广义发酵
任何利用微生物来生产大量菌体或有用代谢产物或食 品饮料的一类生产方式。
狭义发酵 在无氧等外源受氢体(外源最终电子受体)条件下, 底物脱氢以后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过呼吸链传递而 直接交给某一内源中间代谢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 平磷酸化产能的生物氧化反应。 C6H12O6 →2CO2+2C2H5OH
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部分氧化有机物获得发酵产物,释放少量能

氢供体与氢受体(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均为有机物
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与发酵的比较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氧化基质 有机物 有机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酵
有机物
最终电子受体 O2
产物 产能 CO2、H2O 多
(三) 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如果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而最终电子受体也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 化过程称为发酵作用。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其中只有 9.6×104J贮存于ATP中,其余又以热的形式丧失,反应式如下: C6H12O6+2ADP+2Pi--------→2C2H5OH+2CO2+2ATP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的核糖体为70S
提示:很重要的部分,要牢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A.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2019年,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微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
✓ 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 ✓ 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
病毒
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古细菌
(真)细菌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藻类
原生动物
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
A、蓝藻,支原体 B、衣原体,噬菌体 C、衣藻,金鱼藻 D、放线菌,霉菌 真菌通常是指__。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下列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的一组是__。 A、疟原虫,血吸虫,蚊子 B、痢疾杆菌,酵母菌,青霉菌 C、蓝藻,硝化细菌,硫细菌 D、水稻,水蛭,水绵

食品微生物第六章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食品微生物第六章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
✓霉变(mildew,mouldness):由霉菌引起的劣化
✓腐朽(decay)泛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酶解有机 质使其劣化的现象,常见的如由担子菌引起的木 材或木制品的腐朽现象
✓腐烂(或腐败,Putrefection,rot)主要指由细菌 或酵母菌引起的使物体变软、发臭性的劣化
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1.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发丰富的菌种资源, 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2.研究微生物间及其与它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发展新 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病虫害, 也有利于发展食品混菌发酵、序列发酵和生态农业.
3.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利于阐明地球进化 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也可促进探矿、冶金、保护环境、提高土壤 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
细菌
生物量:单位体积内活细胞的重量。 每克肥土可含25亿个细菌。 以每亩半尺深耕作层土壤重30万计,细菌活重 约100-450斤。
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 (几万-几百万)/克土壤
多分布在有机物较丰富的碱性土壤中。 由于菌体大,其生物量与细菌接近。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 捕食:一种微生物直接吞食另一种微生物。如原生动 物对细菌的捕食,捕食关系在控制种群密度,组成生 态系食物链中,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 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互生关系 • 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共生关系(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
的共生体、菌根菌与高等植物的共生) • 微生物在高等植物中的寄生。
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 100个/ml以下,当超过500个/ml时,即不适合 作为饮用水。更重要的是水中的微生物种类,一 般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代谢的基本生理功能
细胞通过分解代谢,将营养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碳架”、 氨基供体、巯基供体、磷酸等前体物;同时产生能量 (ATP)和还原力(NADPH);也产生代谢废物;
细胞通过合成代谢,利用分解代谢提供的各种前体物, 消耗ATP和NADPH,合成各种细胞组分(大分子、复杂 分子和小分子),以及进行各种其它生理活动所需的代 谢产物;
2
6.1.1 代谢和代谢途径
代谢(metabolism)是对细胞所进行的各种生化反应的 总称,代谢是所有生理活动的化学基础;营养是代谢 的物质和能量源泉;
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相互联系,各种代谢物通过生化 反应相互转换,构成了细胞的代谢网络;
代谢途径(pathway):生理功能相关的若干个顺序排 列的生化反应构成一条代谢途径;
14
底物水平磷酸化
化合物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高能化合物中间体 的高能键水解,偶联ADP磷酸化形成ATP,这种产生 ATP的方式叫做底物水平磷酸化; ➢ 1,3-二磷酸甘油酸 → 3-磷酸甘油酸+~Pi ➢ 磷酸稀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Pi ADP+~Pi → ATP
15
EMP的生理功能
8
碳分解代谢的简并性
各种有机碳源都有各 自的运输系统,但最 终都进入中心碳代谢 途径进行氧化分解;
微生物能够利用何种碳源, 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运输 系统和进入中心碳代谢的 分支代谢途径;
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糖分解代谢途径
糖分解代谢途径:指氧化分解葡萄糖的代谢途径: ➢ 糖酵解途径:产能 ➢ 磷酸戊糖途径:不产能
糖酵解(glycolysis)途径:将葡萄糖部分氧化分解为 丙酮酸,同时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代谢途径;
广泛存在的糖酵解途径是EMP,还有存在于少部分微 生物中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等;由于EMP途径 首先发现,所以糖酵解途径又特指EMP;
10
熟悉生化物质 的化学结构
糖酵解途径(EMP)
掌握代谢途径
碳分解代谢(carbon catabolism):异养菌部分或彻底 氧化分解有机碳源,产生ATP、NAD(P)H、小分子碳 架或CO2的分解代谢途径;
主要由以下代谢途径组成,它们构成异养菌的中心碳 代谢(central carbon metabolism): ➢ 糖的吸收 ➢ 糖分解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 ➢ 三羧酸循环 ➢ 溢流代谢途径(发酵) ➢ 呼吸
13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化合物在氧化过程中, 释放高能电子和能量;
释放的高能电子还原氧化型的电子载体,产生还原态 的电子载体;
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高能化学键(磷酸键)中,形成高 能化合物中间体; ➢ 3-磷酸甘油醛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4e+4H+ ✓ 2NAD++4e+4H+→ 2NADH+2H+
6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最重要的生化反应,反应涉及电子 得失和能量转化;失去电子为氧化,得到为电子还原; 代谢物的氧化还原一般与电子载体的氧化还原偶联;
与细胞氧化还原反应偶 联的电子载体有: NAD+/NADH NADP+/NADPH FAD+/FADH2
7
6.1.2 糖分解代谢途径
代谢途径的反应速率(代谢通量)受到严格调控;
3
代谢途径的类型
根据代谢途径的反应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细胞内众多 的代谢途径可概括的划分为: ➢ 分解代谢(catabolism):以氧化分解反应为特征, 将大分子或复杂分子氧化分解为简单小分子,同时 释放能量,为合成代谢提供前体物和能量; ➢ 合成代谢 (anabolism):以还原合成反应为特征, 利用小分子前体物,消耗能量,合成大分子或复杂 分子;
16
ED 途径
存在于某些发酵单胞菌、假单胞菌、固氮菌等G-菌,以 及极少数G+菌中的糖酵解途径;
在代谢途径上,ED途径与EMP的区别在于:先葡萄糖 进行氧化脱水,然后再分解氧化产生丙酮酸;
12
EMP的生化反应及生理目的(二)
氧化、释放能量、产ATP: ➢ 3-磷酸甘油醛 +2Pi →1,3-二磷酸甘油酸+2e+2H+ NAD++2e+2H+→ NADH+H+(磷酸甘油脱氢酶) ➢ 1,3-2p甘油酸+ADP+Pi→3-磷酸甘油酸+ATP(激酶) ➢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 PEP+ADP+Pi → 丙酮酸+ATP(丙酮酸激酶)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
6.1化能异养菌的产能代谢 6.2 化能自养菌的产能代谢 6.3 光能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6.4 同化与合成代谢 6.5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第一节 化能异养菌的产能代谢
6.1.1 代谢和代谢途径 6.1.2 糖分解代谢途径 6.1.3 发酵 6.1.4 三羧酸循环 6.1.5 呼吸
代谢的结果表现为细胞营养、生长、发育、繁殖、衰老、 凋亡等生命活动特征;
5
生化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生化反应,反应由专一性 的酶催化,即酶促化学反应;
酶催化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条件温和;酶与底 物相结合催化反应,具有催化专一性;
细胞有多少个酶,就有 多少个生化反应,但酶的 类型,及所催化的生化反 应类型是有限的;
一分子葡萄糖经EMP部分氧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 酸,两分子NADH ,净产生两分子ATP; Glc+2ADP+2Pi+2NAD+→2Pyr+2ATP+2NADH+2H+ ➢ EMP氧化分解葡萄糖,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 为细胞提供能量; ➢ 产生多种“C3”小分子碳架,提供合成代谢前体物; ➢ 产生NADH,可进一步通过呼吸产生ATP;也可以转 化为还原力-NADPH;
熟悉生化反应类型
理解生理功能
11
EMP的生化反应及生理目的(一)
分解葡萄糖: ➢ 葡萄糖+ATP → 1-磷酸葡萄糖+ADP(葡萄糖激酶) ➢ 1-磷酸葡萄糖 → 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6-磷酸葡萄糖 → 6-磷酸果糖(异构酶) ➢ 6-磷酸果糖+ATP → 1,6-二磷酸果糖+ADP(激酶) ➢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醛缩酶) ➢ 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醛(异构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