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对土地的炽恋之情。

C. “子规”指布谷鸟,“鸿鹄”指天鹅;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答案】 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B项表述错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应该是诗人艾青的诗句。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

作家和作品一定要牢固掌握,切记张冠李戴找出错误。

要求学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古代一些特定称谓的词语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乡》《社戏》等。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庄子》《孟子》。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汇总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汇总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汇总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公输》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野有蔓草》与下列______项无关。

()A. 《诗经》B. 比兴C. 大雅D. 郑风【答案】 C【解析】【分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

全诗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层,表现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感情。

作为华夏先民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

故答案为:C【点评】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

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

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

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C【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

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分析】“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故答案为:A【点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 曹操B. 刘备C. 谢安D. 孔子【答案】 C【解析】【分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C【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要在平时注意课本内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文学创作的特点等。

2. 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以及相关的代表作品和作者;同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及代表作品和作家。

3. 文学史和文学经典: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如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并熟悉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4. 文学名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背景,如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及他的生平和创作环境等。

5. 文学名句和典故:熟悉一些常用的文学名句和典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等。

6. 文学评论及文学理论: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学评论和文学理论,如写实主义、意识流、象征主义等,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意义。

以上是2024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结的大致内容,具体以当年的考试要求为准。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文学常识。

第 1 页共 1 页。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A. 口吃 B. 好说谎 C. 喜欢骂人 D. 喜欢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分析】“期期”来自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

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他在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但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

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叫戚姬,戚姬生了个儿子叫如意。

刘邦就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

于是,上早朝时,刘邦就说了这件事儿。

不料,众臣皆反对。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孙通说:“太子天下本。

本一揺天下振动。

奈何以天下为戏!”这时,周昌也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

周昌本来说话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说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反而把满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这件事暂且被搁在一边。

“艾艾”来自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义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来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因此招司马昭的疑忌而被杀。

故答案为:A【点评】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A. 木兰诗B. 木兰辞C. 琵琶行D. 敕勒歌【答案】 A【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A【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 D【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9.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篇)

9.部编中考语文专题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篇)

专题2.2 (文学常识篇)--古今中外文学名家、作家作品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1.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 《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 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 《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 《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作者明朝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明朝罗贯中;《西游记》,作者明朝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清朝曹雪芹。

9. 《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 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 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13. 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14. 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 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 《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

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C.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答案】A【解析】【分析】A项,《诗经》的“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指的是诗的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先回忆相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结合考点具体辨析,本题的“比”是手法、文学现象,而“颂”是内容标识。

2.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解析】【分析】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3.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部编版)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清单)♥高频考点之文学常识♥古今中外重要的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详细介绍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名篇有《关雎》《蒹葭》等。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3.《左传》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出自《左传》。

4.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5.庄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庄子》以及名篇《逍遥游》等。

6.《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7.《资治通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

8.四大名著明朝施耐庵《水浒传》;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朝吴承恩《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0.《儒林外史》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作,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11.鲁迅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12.郭沫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13.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14.冰心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等。

15.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等。

16.《伊索寓言》古希腊、古罗马时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其中的故事有《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等。

17.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18.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作品。

19.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学常识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 C【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

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中国文学基础知识汇总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中国文学基础知识汇总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中国文学基础知识汇总一、中国文学常识大全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

《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

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二、文学常识集锦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学知识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学知识考点梳理

七-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分册梳理七年级上册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

6.《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7.《荷叶·母亲》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散文集《樱花赞》《寄小读者》。

8.《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

B 项错误。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

垂髫: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后常用指孩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B.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D.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答案】C【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B . 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 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故选C o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或尊称)有“令、尊、贤”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50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50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50题(附答案)1、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A、范仲淹B、文天祥2、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 )A 、干B、戈3、《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A、花旦B、青衣4、《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A、上古B、崇尚C、官名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 )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6、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A、扁鹊B、孙思邈C、李时珍 D 、张仲景7、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8、“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 )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1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 )A、老子B、荀子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C 6、D 7、A 8、B 9、B 10、B11、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A、阴文印B、阳文印12、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13、“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A、赤眉起义、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黄巾起义14、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王维B、王勃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 )A、鼓B、锣1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B、秦良玉 C 、李清照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 )A、《弟子规》 B 、《三字经》C、《千字文》1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 D 、喝雄黄酒19、“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酒窝B、眼睛 C 、嘴角 D 、腮帮20、“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B、二十岁参考答案:11、A 12、B 13、B 14、B 15、B 16、C 17、A 18、C 19、A 20、B21、“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B、书法22、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2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A、三百首B、三百零五首2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25、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 )A、能B、不能26、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 )A、指鹿为马 B 、奇货可居 C 、图穷匕见27、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2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A、王勃B、张九龄29、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晚春B、仲夏30、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 )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参考答案:21、B 22、B 23、B 24、A 25、A 26、C 27、C 28、B 29、B 30、A3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大全(一)春秋时代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2、左丘明,鲁国史官。

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所学课文《曹刿论战》(二)战国时代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所学课文《孟子》2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所学课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诸子哲理散文。

所学课文《杞人忧天》《愚公移山》5、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所学课文《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所学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所学课文《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所学课文:《穿井得一人》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所学课文《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答案】 D【解析】【分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故答案为:D【点评】《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通讯。

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并使“我”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戏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 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C.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性格。

D. 按照作品类型划分,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这句话分类标准混乱,戏剧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科学幻想剧等。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儿(采桑子)【答案】 C【解析】【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第三句“万里雪飘”是四个字;B.苏轼的《水调歌头1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是五个字;C.这是苏轼的行香子(一叶舟轻);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6.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②端庄③娟秀④含蓄A. ①③④②B. ②①④③C. 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答案】 C【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雪》是古典诗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 “鸟”是诗人常用的意象。

如“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杜鹃鸟。

C.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发达的主题,很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

D.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正处于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

D项错误。

“春分”应该是每年的3月21日,不是四月。

四季的划分应该是: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月、二月是冬季。

故答案为:D【点评】做此题时,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故好此题。

有关四季划分的内容一定要了解。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B.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C. 序,文体名。

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写作目的等,常置于作品的正文之前。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属于这类序文。

D. 《渔家傲·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但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不是用来陈述作品主旨的,选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

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

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 C【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11.选做题。

(下面两个小题任选一题回答)(1)《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这些诗人的诗歌风格各异,填入下面空格处的诗风正确的一项是()王昌龄的诗风是,王维的诗风是 ,李白的诗风是,杜甫的诗风是。

A.①沉郁顿挫②飘逸豪放③雄健浑厚④恬淡生动B.①飘逸豪放②恬淡生动③雄健浑厚④沉郁顿挫C.①雄健浑厚②恬淡生动③沉郁顿挫④飘逸豪放D.①雄健浑厚②恬淡生动③飘逸豪放④沉郁顿挫(2)《泰戈尔诗选》收录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的诗作,对这些诗歌(诗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吉檀迦利》是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

作者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B.在《园丁集》中,诗人通过寓意深刻的寓言诗和言简意赅的哲理诗,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由衷赞美。

C.《新月集》里着力描绘地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

D.《采果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

这些诗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