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前置性补偿】1.杨绛原名杨季康。
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
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
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2.字词积累注音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新知探究】一.新知探究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简洁地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试作概括3、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二、局部探究: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件事为什么要详写?2、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3、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4、作者一家对老王非常关心、爱护,你觉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还要有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关心像老王那样的不幸者?三、拓展提升1、杨绛先生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部编】【原创】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老王》教学设计+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文登二中李玉霞你想享受生活吗?那么多一份善,多一份爱吧!把爱与奉献当作自己的责任吧!学习目标 1.借助视频边欣赏边朗读课文三遍,划出能表明二人善与苦的词与句子。
2.思考问题:杨绛该不该愧怍3.联系生活领悟人与人交往中,如何对别人施以善举?课前准备 1.通过自读完成《老王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见后板书一)2.能做到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自主牵手字典,一扫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伛.()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滞.笨()..()攥.着()愧怍2.积累自读课文中新发现的字词,展示出自查的音义。
3.展示方式:完成加点字的默写。
课堂自主自主品读,美点探究主问题:杨绛该不该感到愧怍?连带问题及解决方法:1.杨绛对老王做了多少事,老王对杨绛做了多少事?2.杨绛当时是怎样的处境,哪些地方能看出?老王又是怎样的处境?3.二人是不是真心交往,是不是真善?哪些词能看出来?4.老王送鸡蛋时身体状况是怎样的?划出有关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5.老王送鸡蛋时杨绛的表现是怎样的?划出有关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温馨提示:运用圈画点括评点法对人物描写进行品读评析。
1.圈出表情词分析人物心理2.曲线画出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3.直线画出心理活动揣摩人物感情4.点出人物动作,揣摩其用词的表达效果。
5.你还喜欢那些段落,可自由品读合作交流回归文本品词品句:杨绛该不该愧怍?方式:1.班上集体交流2.组内合作交流巩固提高设置情境,换位设想:杨绛该不该愧怍?1.换位想象练习2.播放视频各抒己见谈对愧怍的深入理解。
课后作业妙笔生花根据课文所学借助微课,试以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一部分。
老王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老王职业蹬三轮的单干户家庭成员两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没有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家庭住址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座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社会地位乘客不愿坐他的车,还有人恶意中伤他说他年轻时不老实害了恶病瞎了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老王》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身边的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是一个教学难点。虽然我通过举例和讲解,试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如“如何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课文通过描写老王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与善良。这是对我们理解和尊重劳动人民的一种重要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老王的工作、生活状态,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这些细节如何塑造老王的形象。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

《老王》导学案自学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学习目标:1.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所写内容、写作顺序和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联系实际||,探究课文的主旨||。
自学预习:目标一1.先阅读课前导语||,再结合注解默读一遍课文||。
2.浏览下面自学检测中的问题||,思考答案(不会的可以与同伴商量||,组内交流)后记住默写下来||。
自学检测:(1)给下面字注音、解词(红色的)愧怍()滞()笨伛()翳()骷髅()取缔()荒僻()惶()恐(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③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根据文意填空①课文前几段按照()顺序||,依次写了老王的()||,这是老王谋生的手段;老王的()||,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老王的()||,这是前两点导致的结果||。
突出了写老王生活状况的()(一个字)||。
②课文后几段按照()顺序||,依次写了()、()、()这样几件事||,突出了老王为人的()(一个字)||。
③文中的“我”为人心地也很()||,具体表现在()、()、()、()||,“我”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还送给老王()||。
④由此可见全文就是以()为线索||。
参考答案:(1)给下面字注音、解词(红色的)愧怍(zuò):惭愧滞(zhì)笨:呆滞、笨拙伛(yǔ)翳(yì)骷髅(kū lóu)取缔(dì)荒僻(pì)惶(huáng)恐(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10课《老王》教案

7.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我应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入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人物描写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则是通过文字传达作者对人物的关爱和尊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老王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来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他人这一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仍存在困难。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设置更多实际语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词语。
3.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设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张。今后,我可以适当调整课堂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
-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老王》一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导学案

目录杨绛人物介绍 (2)生平简介 (2)代表作品 (2)人物评价 (2)散文特色 (2)丈夫钱钟书 (4)写作背景及作品评价 (5)《我们仨》选文——杨绛 (5)杨绛人物介绍生平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4年,杨绛出版《洗澡之后》,为这个故事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代表作品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忆孩时》;小说《洗澡》、《小阳春》;译作《堂吉诃德》、《小癞子》、《斐多》等。
人物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评)“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评)一句话总结,就是世纪的奇女子——比她岁数大的也还有,但像她这么好的,真是见不到!(叶廷芳评)散文特色杨绛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
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
长篇小说《洗澡》以不动声色的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家庭、事业中的境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是一部与众不同的描写知识分子和政治运动的小说,出版后很受学界的重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导学案

10 老王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平凡人物,有时候也会带来大感动,就像《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不过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保姆,但是,她却带给鲁迅真挚的怀念与感动。
其实,平凡人物往往也最容易带来感动,因为他们平凡而真实,朴素而高贵,善良而坚强。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就讲述了这样一位平凡的人物——老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全文,了解其人其事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本文文体,并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学习经验,谈谈该如何把握本篇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散文,亦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阿长与〈山海经〉》也是叙事写人散文,结合文本特点可以发现,尤其是记叙多件琐事的文章,大致有这样一个规律:先简述其人,再叙其事,事分详略,由事见人,由人见情。
这样的文章,往往初读便见感染力。
不过要进一步把握内容,还需进一步概括事件,寻找事件详略之间的联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则要从诸多细节分析入手,从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叙事的逻辑性也不能缺席,揣摩语言,联系背景等工作都做足了,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2.请同学们说说关于老王的基本情况,完成老王的基本情况调查表。
3.由调查表的结果看,同学们觉得老王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明确:瞎眼残年,饱受身体病痛之苦;住房塌败,以蹬三轮为生,饱受生活贫困之苦;孤独无亲,饱受精神孤郁之苦。
目标导学二: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品质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是“我”与老王的交往。
2.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片段回忆所表现的老王的品质老王送冰的往事老实厚道热心送钱锺书先生看病善良仁义“文革”中生计愈加困难孤独贫穷3.除了简述的几个片段回忆外,文中还记叙了一个重点回忆,请说说重点回忆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10课《老王》

第10课《老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深厚感情。
2、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3、关注像老王这样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理解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中心。
二、知识准备: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我们是不是也献出了自己的爱了呢?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很多生活艰难但心灵美好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不引人注意也不被人注意,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绛女士的一篇散文《老王》。
看看其中讲了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情。
出示教学目标:2、作者简介:3、扫清文字障碍:伛.()攥.()惶.恐()荒僻.()取缔.()翳.()骷.髅.()()滞.笨()愧怍..()()塌.败()三、学习过程:1、整体感知: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然后思考: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两个词语概括。
(不幸、善良)(提示:从基本情况,谋生手段,健康状况,居住条件,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⑵、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生活艰苦不幸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心境凄苦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⑶作者通过哪些事例体现老王的善良的?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老实厚道)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知恩图报);C、用平板车拉人,加半寸边(善良淳朴)D、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
(老王的性格:老实厚道,知恩图报,心地善良,在自己非常痛苦的情况下,还惦记着别人,关心着别人,卑微的身份下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虽平凡却不平庸,虽生活艰难,却品格高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王》精品导学案(word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老王》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滞笨、侮辱、愧怍、捎带、蹬三轮、紧绷2、学习揣摩重点词语对句子表达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3、感受并体会在“文革”动乱的年代,普通人的善良、仁义、诚实、关爱、尊重、道德、勇气等美好的品性所散发的人道主义光芒。
【学习重点】:学习揣摩重点词语对句子表达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1、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是现代文阅读经常考的题型。
解题一般分为三步骤:(1)先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义)。
(3)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
如:这个词语准确或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性格)2、答题示范:例1:等他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
①“终于”表明女孩犹豫时间长,(步骤一:词的本义)②她一方面渴望读书,另一方面又为家人着想,矛盾之后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步骤二:语境义)③体现出一种关爱他人胜过自己的善良品质。
(步骤三:表现力之情感)一、课前自学1、在课本中划出下面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按着拼音写汉字。
杨绛.()塌.败()huánɡ恐()田螺.眼()荒pì()wǔrǔ()一层翳.()取缔.()凑.合()伛.着身子()愧怍.()xiānɡqiàn()攥.着()滞.笨()kūlóu()2、通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了老王的“不幸”的句子或者词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无答案)课题《老王》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学习重点: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学习难点:欣赏文中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老王这位平凡而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学习探究(一)展示自学成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堂直接展示。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C: D:E:从而看出作者是一个:三、合作探究(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提示:联系写作背景,我对老王已经仁至义尽,但为什么还是愧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
2、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主问题三、作者写老王的几件事情中,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最生动的、最形象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人教部编版)全册精品学案-10 老王.doc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
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学习研讨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拓展学习7.拓展阅读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word文档

《老王》导学案自学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学习目标:1.读课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所写内容、写作顺序和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联系实际,探究课文的主旨。
自学预习:目标一1.先阅读课前导语,再结合注解默读一遍课文。
2.浏览下面自学检测中的问题,思考答案(不会的可以与同伴商量,组内交流)后记住默写下来。
自学检测:(1)给下面字注音、解词(红色的)愧怍()滞()笨伛()翳()骷髅()取缔()荒僻()惶()恐(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①他送伪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③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3)根据文意填空①课文前几段按照()顺序,依次写了老王的(),这是老王谋生的手段;老王的(),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老王的(),这是前两点导致的结果。
突出了写老王生活状况的()(一个字)。
②课文后几段按照()顺序,依次写了()、()、()这样几件事,突出了老王为人的()(一个字)。
③文中的“我”为人心地也很(),具体表现在()、()、()、(),“我”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还送给老王()。
④由此可见全文就是以()为线索。
参考答案:(1)给下面字注音、解词(红色的)愧怍(zuò):惭愧滞(zhì)笨:呆滞、笨拙伛(yǔ)翳(yì)骷髅(kūlóu)取缔(dì)荒僻(pì)惶(huáng)恐(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效果①句“前任”一词简练之至,大词小用,又很风趣。
②句“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③句说“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老王》教案

10老王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平凡人物,像《阿长与〈山海经的小保姆,但是,与感动。
其实,感动,善良而坚强。
——老王。
二、教学新课1.体,并结合《阿长与经验,明确:一篇回忆性散文。
叙事写人散文,规律:先简述其人,由事见人,需进一步概括事件,系及作用;更进一步入手,辑性也不能缺席,作都做足了,2.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
4.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体现了作者一家的什么品质?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②“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③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我”关心老王作者一家的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同情心,尊重别人。
5.请你以简单的语言概述本文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老王的窘迫生活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显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慨叹。
三、板书设计老王苦身体之苦——瞎眼残年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精神之苦——孤独无亲逻辑顺序善重感情,有良心老实厚道,知恩必报时间顺序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重点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找学生提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析描写,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及品质1.有人说,文中对老王的描写不出两个字,一者写出了他的“苦”,一者写出了他的“善”,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老王“苦”与“善”的句子,并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 老王》导学案(无答案)

第3单元第10课 ? 老王?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一家人的善良 ,感受人物品质。
【学习重难点】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知识链接】1、杨绛,(1911—2019) ,钱钟书夫人 ,本名杨季康 ,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 ,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 ,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满意如意?、?弄假成真? ,长篇小说?洗澡? ,散文?干校六记? ,随笔集?将饮茶? ,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课文相关背景知识 ,扫清文章生字词难词;2、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感受作者和老王的“善〞。
3、完成?新课程辅导学习?2、3、5、6、7、8题。
【合作探究】一、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写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 ,老王的生活很苦 ,表现在哪些地方?〔提示:从根本情况 ,谋生手段 ,健康状况 ,居住条件 ,所做的事情等方面考虑。
〕二、面对老王的善 ,作者一家人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表达了作者一家怎样的品质?三、懂得感恩的老王 ,又是如何看待作者一家的善 ,谈谈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提示:认真品读老王和作者相处的片段。
〕【总结反思】老王走了 ,老王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印象?【达标检测】抓住你身边让你感动的人 ,描写关于他的几件事 ,感动人物形象。
〔200~300字〕第3单元第10课 ? 老王? 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味本文富有深意的语言 ,学会以善良对待善良 ,关爱弱者。
【学习重难点】1、品味鉴赏本文富有深意的语言 ,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很多有关关爱他人的实际例子。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均衡,有的同学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注意引导,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
(3)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组织文章,表达对老王的敬意。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时间、空间顺序,以及人物、事件、情感之间的关系。
(4)人物刻画方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刻画老王的形象。
举例:挑选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模仿、创作,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教学难点
7.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故事,学会关爱和尊重他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老王》,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1)对课文深层情感的理解:学生需要深入体会作者对老王的关爱、尊重和同情,理解这种情感背后的道德观念。
举例: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如何关爱他人,联系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提炼出文章所表达的人生道理,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逐步提炼出文章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导学案

十.《老王》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散文详略的处理;学习散文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及相关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结尾的作用;把握关键词、重点句的含义;了解文章的写作视觉。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批注阅读的方法,开展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学会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预学一.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杨绛、文化大革命,做些笔记。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二.识记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伛(①)荒僻(②)塌败(③)取dì(④)干校(⑤)kūlòu(⑥) dēng三轮(⑦)眼yì(⑧)zhì笨(⑨)攥着(⑩) huáng 恐(⑪)镶qiàn(⑫)愧zuó(⑬)bēng着干皮(⑭)在上列词语中选取五六个,编写一个故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0老王序言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美德。
若是每一个人以真的感情善待、关同在一片天下的别人,那么人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淡;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忍。
去关吧!即便一句、一个眼神、一个浅笑⋯⋯学目1.文,掌握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合代背景,解老王前送香油和蛋的丰富内涵。
3.学通几个生活片断表人物的方法。
4.研究作者老王心“愧怍” 的深刻原由,领会作者在平易中表露出的惋和感。
5.学会善待别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学程一、自主学习——预习与沟通1.朗文,圈点文中的生字。
塌()取()()翳()....骷()惊恐()()滞笨()愧怍().....2.理解文的要点的意思。
塌:滞笨:取:愧怍:3.作者接,生于1911 年,本名季康,有名的作家、家、翻家、学者,有名学者、作家夫人。
原籍江无,生于北京。
1932 年于州吴大学。
1935— 1938 年留学英法,归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大学任教。
1949 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本《满意如意》《弄假成真》,篇小《沐浴》,散文《干校六》,漫笔集《将茶》,作《堂吉德》《吉·布拉斯》《小子》《斐多》等。
4.背景接文章作于 1984 年。
是一篇回性的散文,作者叙了自己以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正是“文化大革命” 期,是一个荒诞乱的年月,作者夫被是“反学威”。
可是,任何歪邪气老王都没有毫影响,他照尊敬作者夫。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海之中。
5.熟文并自主思虑:( 1)本文的叙事索是。
(2)作者介了老王的哪些状况?(3)作者介了老王的哪几个生活片断?老王是怎的一个人?(4)作者一家人又是如何待老王的?(5)文尾的最后一句,怎理解?三、小组合作——合作研究与沟通(一)整体感知1.揭穿文章要旨的是哪一句?2.察插,并迅速的 1-4 自然段,达成老王的任:姓名:老王职业:家庭成员:相貌特点:家庭地址:2. 从这个检查中我们知道老王是一个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老王》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10 老王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假如每个人以纯真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去关爱吧!即使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1.细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5.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塌.败() 取缔.() 伛.() 翳.()骷髅.() 惶.恐() 绷.() 滞.笨() 愧怍.()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塌败:滞笨:取缔:愧怍:3.作者链接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夫人。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4.背景链接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时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5.熟读课文并自主思考:(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2)作者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3)作者介绍了老王的哪几个生活片断?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4)作者一家人又是如何对待老王的?(5)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揭露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2.观察插图,并快速的1-4自然段,完成对老王的调查任务:姓名:老王职业:家庭成员:外貌特征:家庭住址:2.从这个调查中我们知道老王是一个的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 老王导学案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
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老王》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学习难点:
欣赏文中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老王这位平凡而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学习探究(一)展示自学成果(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
堂直接展示。
)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
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
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
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
惶恐(huáng)取缔(dì)攥(zuàn) 凑合(còu) 荒僻(pì) 骷髅(kū lóu) 塌败(tā)
镶嵌(qiàn) 眼翳(yì) 愧怍(zuò) 滞笨(zhì) 伛(yǔ)
(2)词义
伛:弯(腰)曲(背)。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强笑:强颜欢笑。
愧怍:惭愧。
失群落伍:因跟不上时代而感到孤单。
二、通读课文,完成:
主问题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并说一说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认识老王读课文1—4段,我觉得老王是一个人(用1个字概括) 。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职业、身体、家人、居住条件等方面来概括)
职业:身体:
家人:居住条件:
2、品味老王阅读5—22段,我觉得老王是一个人(用一个字概括)。
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回忆的生活片段主要有:
A: B:
C: D:
老王性格特征:写作顺序:
主问题二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文中写到了哪些事情?表现了什么?写到的事情主要有:
A: B:
C: D:
E:
从而看出作者是一个:
三、合作探究
(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
提示:联系写作背景,我对老王已经仁至义尽,但为什么还是愧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
2、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主问题三、作者写老王的几件事情中,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最生动的、最形象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角度进行析。
)
拓展延伸1、你的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2、当你不幸时,你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吗?
仿写句子: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
假如我是一朵花,就要给别人送去芬芳。
假如我是一颗星,就要给别人送去光明。
假如我是,就要。
假如我是,就要。
达标测评:一次课堂上做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效果不十分好。
下课后,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
下午刚要放学,(A)只见曹老师拿着实验仪器歉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a“请大家晚走一步,上午的实验没做好,中午我想了想是因为玻璃管在作怪,我想了个弥补的办法……”没等老师的话说完,同学们自动地回到座位上。
(B)不知是哪位同学关上了灯,也不知是谁拉上了窗帘。
苍白色的火焰“突”地燃起来了!在教室里,(C)它显得格外明亮。
b火光一闪一闪地映着曹老师兴奋的脸庞,几滴汗珠滚过她额上浅浅的皱纹……
蓦地,掌声响起来了,经久不息!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加粗字的含义。
①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久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静悄悄的”是从文中ABC三处中的()处抽出来的。
3.文中划曲线的地方运用的是什么描写?①a处:________。
②b处:
__________。
4.这段文章运用的叙述人称是________。
5.“曹老师紧锁双眉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教室”,老师“思”的内容是什
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弥补这个实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经久不息”的掌声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