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理论 第三、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合集下载

创造力结构理论

创造力结构理论

创造力结构理论一、创造力的定义自古以来,创造力始终是有关人类精神现象的探讨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到目前为止关于创造力还没有较为统一的定义,但是现在被大家较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创造力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创造力的本质关于创造力的本质,有史以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现代心理学领域中,对创造力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看法:精神分析党派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创造过程是自我控制被放松的状态下,前意识(介于意与潜意识之间的精神活动)中的观念自由组合、自发释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回归于幻想,并把幻想与问题解决结合起来,新观念通过自由表达就产生了。

在这派心理学家中,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在创造力中的作用;荣格将创造性的艺术看成是个体在不受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对集体无意识的改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与自我实现相联系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来源于人格,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生来就具备的潜能,在后天一定的环境中得到开发。

这派心理学家认为,提高个体创造力的途径主要是诱导个体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自我知觉,或改善环境,使环境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表达。

认知派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的头脑对情景的一种完美经验的组织以及完善、灵活的认知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创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收集信息);(2)孕育(让观念在头脑中自由联结);(3)明朗(以顿悟方式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4)验证(检验解决的正确性、有效性);吉尔福特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个重要特征的发散思维。

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认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人格维度构成。

一些研究大脑半球功能特化的心理学家强调大脑右半球是创造力的物质基础,创造过程依赖于通过胼胝体实现的大脑两半球机能联合。

一些专家认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过分强调了辐合思维,重左脑、轻右脑。

创造力理论

创造力理论

创造力理论--献给国家和民族的礼物(未来)引子:在人类数亿年的发展史中,为了完成社会的建设,人类展现了各种各样的能力,但是不管哪个时代,引起时代磅礴前进的所有能力中,有一种能力是贯穿全部而且极其重要和极其神秘的,那就是创造力,同时也是世人所梦寐以求的能力。

而今天我就在此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原本这个理论我还想再研究个几年在完整点在放出来,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处于贪婪的混沌中,创造力也被扭曲着,而后果的严重性不是我吓人,确实足矣毁灭世界。

为此必须要想办法将其扭曲从过程上瓦解掉和结果上化解掉,为此我认为解开其神秘的面纱,让其形成健康的理论让人人都能认识到其的存在,不要再扭曲这可贵的力量。

1、创造力是什么?当然就是创造力了?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存在。

同时也为创造者本身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兴奋,独一无二的感动,独一无二的荣耀。

附注:这种兴奋、感动和荣耀具有无限持久性,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永远不会消失,因为独一无二性2、创造力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拥有?任何东西要要获得都是要付出的,如同你想要买菜需要支付给菜贩子一定的钞票一样。

创造力也需要付出,这个付出的不是一般的东西。

首先自然是学习相关的创造需要的知识(扎实的基础是日后举一反三,逻辑推理的基础),假如你要创造一个电饭煲,没有相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力学,热学知识,绝缘知识可行吗?其次是你还需要有研发的资源,大概可以用钱来代替(目前一般凡是研究材料都能买到,而研究机构也会全力提供)。

当然这样一来很多人都认为够了?其实不然,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

在开始下面的讨论前先探讨一部分经济学。

2.1经济学思考问题: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一旦方向出现错误,你跑的越快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南辕北辙,后果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经济是服务于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而社会是以人为载体运行的,即经济服务于人,服务人创造的快乐与服务的物质基础。

经济如何服务于人?显然离不开人的需求。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呢?下面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资料,欢迎阅读。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谈,发表了如下的形成思想概念的四阶段论:第一阶段——准备期掌握问题、搜集各种材料、动脑筋的过程,即自觉的努、力时期。

第二阶段——酝酿期虽然开动脑筋也出不来好主意,因而感到憋闽、想半途而废,停止自觉努力的时期。

然而,在此阶段中,潜意识在本人也不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着有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启发期解决问题的启示突然出现。

这种“突然出现”是指人处于不工作情况下所得到的答案,并且大多出现于疲劳后的小憩时?或者在为其他事物疲于奔命时。

另外,“突然出现”的倾向是视觉形象多于语言形象。

第四阶段——验证期推敲突然出现的启示,并且予以具体化的过程。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上述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同笔者及其他一些人的经验也很相符,譬如,想搞发明、制订新的研究计划,或者设计类似本书内容的出版物结构等时,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

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

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之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

不知是出于怎样的机运,在这样情况下有时会突然地闪现出好主意来。

出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

经过下一段的酝酿期,才象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超于成熟。

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的理论

5.就創造力而言,資優教育最重要的課題是: (1)協助資優教育學生和青少年能更加地自 我實現,以及成為創造的個體。 (2)使資優學生和青少年對於社會更有創造 性的貢獻。 6.創造被視為一種高層次的能力,此種能力不 是全有全無的問題,而是多或少的問題;因 此,培養或啟發創造思考能力是教師的重要 職責。
創造力的理論與運用
概述
1.智力和創造力不能劃上等號:高智商者不代表 就是高創造力者。 2.戴維斯和瑞姆提到,如果我們以智商篩選最高 的1%至5%進入資優班,可能會遺漏許多高創 造力的學生,原因是高創造力的學生,比在智 力上表現出色的學生較不易被提名為資優。 3.史騰柏格曾指出智力和創造力的的相關是.55。 4.門檻觀念(threshold concept):智力的基本 水平對於創造的產品是有必要的,高於那個門 檻,測得的智力和創造力之間是沒有關係的。
創造是腦功能的統合
1.克拉克(Clark)指出創造力是思考(thinking)、感覺 (feeling)、辨識(sensing)和直覺(intuition)等腦功能的 組合。 2.就思考的狀態而言,其思考是合理的、可測量的,可以發展 成精緻的、有意義的產品。 3.就感覺的狀態而言,這是情緒上的自我意識、自我實現的過 程;創造者釋放情緒能量,轉化這些能量給消費者,並引出 情緒反應。 4.就辨識的狀態而言,這也是指個人創新產品的才能,他需要 高度的身體或心理發展,以及才能領域的技巧。 5.就思考的直覺而言,這是一種高度的意識狀態,也可能是人 類認知的最高形式;直覺之於創造力首先能鬆弛,其次要能 想像,最終則需要高度意識的發展。
3.托倫斯(Torrance)則認為創造思考包含下列 幾個階段: (1)覺知問題或困難 (sensing problems or difficulties) (2)對於問題做出猜測與假設 (making guesses or hypotheses about the problems) (3)評鑑假設並加以修正 (evaluating the hypotheses, possibly revising them) (4)溝通結果 (communicating the results)

与创造力相关的三个维度

与创造力相关的三个维度

与创造力相关的三个维度1.引言1.1 概述创造力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颖和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方法时表现出的能力。

它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企业家,都需要具备创造力来应对日益复杂和变化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与创造力相关的三个维度。

这三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培养创造力。

在第一个维度中,我们将探讨创造力与个体思维方式、知识背景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维度将关注创造力在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最后,第三个维度将探讨创造力在不同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并找到提高个体和团队创造力的方法。

同时,对创造力的探索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创造力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维度的背景和要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视角,促进对创造力的全面理解。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创造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些洞察力,从而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三个维度探讨与创造力相关的内容。

首先,在第一维度中,我们将介绍创造力的背景和相关概念,以便读者对创造力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探讨第一个维度的要点,这些要点将帮助我们理解创造力的基础特征和影响因素。

在第二维度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力的内容。

我们将首先介绍第二维度的背景和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创造力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

然后,我们将讨论第二维度的要点,这些要点将探究创造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实践方法。

最后,在第三个维度中,我们将探索创造力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我们将首先介绍第三个维度的背景和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预测和解读未来的创造力趋势。

然后,我们将讨论第三个维度的要点,这些要点将揭示创造力的新兴领域和挑战,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将得到对创造力多方面、多层次理解的机会。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学习交流PPT
5
• (二)当代心理学对创造性的研究 • 1.创造性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y) • 2.创造性外显理论(Explicit Theory) • 3.创造性投资理论(Invest Theory)
学习交流PPT
6
第二章 创造力的生理基础
• 一、创造力与脑结构 • 1.尸体脑解剖研究——以爱因斯坦脑的 研究为例 • 2. 活体脑结构成像研究 •
创造力心理学
第一章 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性的定义 • 1,近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界 定
• 1)吉尔福特 • 2)托兰斯 • 3)波登
学习交流PPT
2
• 4)尼克尔森
• 5)马哈拉
•2,国内学者的界定
• 1)曹日昌
• 2)荆其诚
• 3)黄希庭
• 4)林崇德
• 5)张春兴
学习交流PPT
3
• 二、澄清创造力概念上的种种混乱 • 首先,我们应该排除由于英文和 中文字面差异造成的混乱
•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 赋;
•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 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
学习交流PPT
40
• ★综合各家研究结果,以下8个方面 即为各类创造性人格的共同特征:
• 1)求知欲强,喜欢接受各种新事物
• 2)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
• 3)好孤独,全身心投入所从事的事 业中
38
•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个体人格特 征是:
•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 肯雷同;
• (2)有旺盛的求知欲;
•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运动 的机理有深究的动机;
•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创造力代表理论

创造力代表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 Analytical psychology)
荣格(C.G.Jung,1875-1961) •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僻 性格。获医学博士学位。 •1907年跟随弗洛伊德,共同创 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被选为 第一任主席。 •1914年离开弗洛伊德,自创分 析心理学派。
主要观点
人格整体论(personality mass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A.Adler,1870-1937)度过了一个多病的不幸的
童年。获维也纳医学博士学位。先追随弗洛伊德10年, 后分裂自立门户,创个体心理学。 主要观点: 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人都有一种向上意 志,权力意志、企图追求优越,羡慕别人,胜过别人, 征服别人。
特征上,总会表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生物所具 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即为遗传。遗 传素质为个体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条 件。同样,创造力作为个体的心理内容之一,也必须 以一定的生物学为基础。离开了创造力赖以生存的物 质基础,创造力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高尔顿的生平
theory)把心灵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 象,从本体论来看他它是一个实体, 从现实存在来看是一个自律性的主体; 从个体来看是一个整体人格。具有原 始的统一性和先天的整体性。它由意 识、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 识三个层面所构成。
关于集体潜意识
(collective unconscious)
是人格或心灵结构中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由全部 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archetype)所组成。
人格结构图解
至善原则 现实原则
稽查作用
意识
超我(super-ego) 自我(ego) 前意识 潜意识

第三讲 创造力理论

第三讲 创造力理论
• 智力-创造力的关键
– 综合(synthetic)能力:用以产生新颖的、高质量的、适用 于任务的观点的能力。
– 分析(analytical)能力:判断自己的想法有无价值、决定 哪种想法值得继续干下去,并对这种想法进行优缺点评估的 能力
– 实践(practical)能力:将智力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方 面的能力。如何推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2)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
– 人格:独立,敢于接受挑战 – 高创造力者具备五种关键人格特征:
– ⑴ 自信: 不从众、不随大流, 以及对某一想法具有执着追 – 求的精神, 坚信自己的想法最终会赢得众人的支持。 – ⑵ 明智冒险: 创新需要冒险, 不怕失败, 同时富善于用多 – 样化的方法分散风险。 – ⑶ 愿意超越障碍和束缚。 – ⑷ 开放性: 对新事物保持开放性的态度。 – ⑸ 容忍模糊性: 容忍模糊性在一种理论还没有形成期间特别重要。
续使用画具。
削弱性效果——限制(2)
• 结果:尽管对两组儿童都强调了要保持整洁, 但当指导语以一种限制或控制的方式呈现时, 儿童作品中的创造性水平明显较低。
• 讨论:这一结果说明,当个体完成任务的方式 受到限制或控制时,其自治度和创造力都会有 所降低。
削弱性效果—契约式奖赏 (1)
• 案例3:在竞争中给“最佳”作品的创作者提供奖品或 奖金时,是否会影响创造力?
– 被试:同年龄组的儿童 – 实验任务:讲故事 – 条件:所有儿童在讲故事前都先得到奖励——让他们玩一种
宝丽莱相机,一次性成像。得到奖赏 – 实验组:告知当他们讲完故事后可以继续玩这种照相机作为
奖励——契约式奖赏 – 控制组:没有告知讲故事和玩照相机之间的关系。

中南大学《创造力》课件 第四章:创造原理及技法

中南大学《创造力》课件  第四章:创造原理及技法

在创造活动中受阻,必要时不妨暂且停止在 该问题上的僵持,或转入下一步行动或从事 另外的活动,带着未知问题继续前进,或者 试着改变一下观点、不在该问题上钻牛角尖, 而注意下一个或另一个与该问题有关的另一 个侧面,待其他问题解决以后,该难题或许 就迎刃而解了。
4.4.1.7、完美创造原理
完美创造原理是“完美充分利用创造 原理”的简称。 缺点列举法、缺点逆 用法、希望点列举法、奥斯本“检核 表”法
4.1.2.4、创造技法的分类 1、个人技法和集体技法。 个人技法:自己独立完成。列举法;联想法;卡片法。 集体技法:集体练习相互激发。头脑风暴法、综摄法。 2、扩散技法与集中技法 扩散发现技法: 运用想象进行思维扩散。 如:头脑风暴法、自由联 想法、特性列举法。 综合集中技法:将大量的信息进 行整理筛选。 如:情报整理法、综合技法、预测技 法。
第二节、头脑风暴法
4.2.0头脑风暴法概述
创造学创始人 Alex.Osborn于是1938年首创,简称BS (brainstorming)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是一种集 体创造技法。创造学借用这个概念来比喻思维高度活 跃,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设想的状 况。
什么是智力激励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 法。智力激励法就是为了产生较多较好的新设想、新 方案,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创设能够相互启发、引 起联想、发生“共振”的条件和机会,以激励人们智 力的一种方法。
不同类型设想的处理
C类(一般性) U类(实用性) O类(奇特性) 储存
舍弃 实施 再开发
奇特性设想再开发的途径 原则:实现从奇特性向实用性(O 的转换 途径: 1)目标转换 2)方法转换 3)原理转换 U)
1)目标转换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完整的创造学讲义

一几个基本概念:1 何谓创新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2 创新的五个方面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组织方式.3创造是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对象:它以创造者、创造过程、创造力、创造原理、创造方法、创造条件、创造教育、创造评价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社会、教育、心理、哲学、思维、管理等门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与再造性思维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使用软木制成的瓶塞,同时适用于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瓶口。

2.用一把直尺量出正方体木块对角尖间的距离。

对于问题1我们可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可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瓶塞依次排列,组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多面瓶塞。

第二,我们可做出一个在三个侧面分别可视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三面体(如图1—1)作为瓶塞。

第三,可将软木粉碎,再装入一木袋中,这个瓶塞也将满足要求。

在以上三种答案中,第一种答案是由已有的三种瓶塞组合而成的,这种思考属于再造性的;第二、第三种答案是较为新颖、独特的,这种思考是具有创造性的。

对于问题2,我们至少可以提出四种解法。

解1:选用直尺量出任一面上的对角线长及——条棱长,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运算即得所求。

解2:可将正方体的任一顶点A、与桌角(或书角)对齐,将A点的两边与桌角的两边沿对齐,然后沿一条桌沿翻动一次正方体,此时在正方体的前方位置上出现一个“虚木块”,我们可直接用直尺测出虚木块的对角尖长,它等于所求(如图1—2)。

解3:可用纸将木块包起,制成为一个正方体的木盒,然后,可将直尺伸入其内测量。

解4:可将木块夹持于墙角,在对角尖点的位置作出标记,可用绳标记出二标记点间的距离,再用直尺量出。

第六章创造力

第六章创造力
3、一分钟后,请各组汇报他们所想到的 主意的数量,然后举出其中“疯狂的”或 “激进的”主意。有时,一些“傻”念头 往往被证实是有意义的。
– 九点连线
• 要求:笔不离纸, 用不多于四条直 线连在一起
– 十六个圆点连 线
• 要求:笔不离纸, 用不多于六条直线 连在一起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 有潜力
能为一个大的农业社区服务,现在当局准备
重建一座新塔来恢复这项服务。这个问题的
暂时解决办法是

2、不寻常用途
对下列物品,把你能想到的用途尽量 地说出来,
A 牙签 B砖 C 曲别针
3、后果推测
如果国家和地方的法律都突然 被废止,请你想象一切可能发生的 事情。
4、故事结尾
淘气的狗
一条淘气的狗过去常常悄悄地走在行人的 脚后,然后突然咬他们。狗的主人只好将一个 铃子系在它的颈上,这样无论它走到那儿,都 会发出响声。这条狗想这真是大好了,于是很 骄傲地响着叮当声走遍了全城。但是,一条老 狗说……。
• 功能固着
–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问 题 答 案
四、创造力理论
遵循两个轨道:一是认知;二是人格
1、创造力的内隐理论。
研究的是高创造性的专家与平常人。他们头脑中的创 造力概念,认为有:善于将不同观点联系起来,能发现事 物间的共同点、不同点、思维灵活;有审美力、不墨守成 规,强烈的动机、好奇心,敢于怀疑社会规范。
1、好奇心; 2、思维与行动的独创性; 3、思维与行动的独立性(个人主义) 4、想像力丰富,喜欢叙述。
(二)通过对高智商与高创造力学生研究发现, 高创造力学生具有:
1. 学习内容:对记忆性东西不感兴趣,喜欢对未知的 探讨;

创造力理论 第三 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理论 第三 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理论第三讲目录1. Guilford 和Torrance的创造力理论(流畅、变通、独特性)2. Amabile(画画的喜爱和压抑后的痛苦舍弃、化学专业的转入社会心理学-动机)的三因素模型理论3. Sternberg创造力的投资理论4. Csikzentmihalyi(1996)的系统观点5. 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6. 远距离联想理论7. Eysenck创造性理论8. 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Amabile的三因素模型理论Amabile认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包含了三种重要元素– 完成任务的动机(task motivation)– 与专业相关的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 一般技能(读听写)– 与创造力相关的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个体在“能做” (can do)和“愿意做” (will do)之间存在差别– “能做”决定于专业技能和创造技能的水平– “愿意做”则决定于后两种技能水平与内部动机状态的结合创造力产生的五个阶段–问题或任务的确认、准备、概括答案、使答案有效化与交流、结果输出.创造力的投资理论(1)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Sternberg小学智力测试不好,因为太紧张了,5年级重新做放松成绩好,图书馆借智力测验量表,给同学做,出现问题没收,后自己编制测验,但是还是对智力测验非常反感。

该理论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就像一名好投资者,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

–“低买”意味着专注于这样的想法或观念(idea):它们虽然被大多数人视为不合时宜,甚至愚蠢的,但它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卖”意味着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这些思想的价值, 并最终得到普遍的承认。

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自己思想的价值, 然后以高价卖出;同时,他们自己则继续前进,寻找下一个不平凡的想法。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2)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创造力由6个基本元素构成的:– 智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知识:晶体智力– 思维风格: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人格:独立,敢于接受挑战– 动机:持久坚定– 环境:自由,宽容创造力的投资理论(3)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智力-创造力的关键–综合(synthetic)能力:用以产生新颖的、高质量的、适用于任务的观点的能力。

创造力理论 第三、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理论   第三、四讲 创造力的理论

创造力理论第三讲目录1.Guilford 和Torrance的创造力理论(流畅、变通、独特性)2.Amabile(画画的喜爱和压抑后的痛苦舍弃、化学专业的转入社会心理学-动机)的三因素模型理论3.Sternberg创造力的投资理论4.Csikzentmihalyi(1996)的系统观点5.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6.远距离联想理论7.Eysenck创造性理论8.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Amabile的三因素模型理论✧Amabile认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包含了三种重要元素–完成任务的动机(task motivation)–与专业相关的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 一般技能(读听写)–与创造力相关的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个体在“能做”(can do)和“愿意做”(will do)之间存在差别–“能做”决定于专业技能和创造技能的水平–“愿意做”则决定于后两种技能水平与内部动机状态的结合✧创造力产生的五个阶段–问题或任务的确认、准备、概括答案、使答案有效化与交流、结果输出.✧创造力的投资理论(1)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Sternberg小学智力测试不好,因为太紧张了,5年级重新做放松成绩好,图书馆借智力测验量表,给同学做,出现问题没收,后自己编制测验,但是还是对智力测验非常反感。

✧该理论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就像一名好投资者,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

–“低买”意味着专注于这样的想法或观念(idea):它们虽然被大多数人视为不合时宜,甚至愚蠢的,但它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卖”意味着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这些思想的价值, 并最终得到普遍的承认。

✧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自己思想的价值, 然后以高价卖出;同时,他们自己则继续前进,寻找下一个不平凡的想法。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2)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创造力由6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智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知识:晶体智力–思维风格: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人格:独立,敢于接受挑战–动机:持久坚定–环境:自由,宽容创造力的投资理论(3)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智力-创造力的关键–综合(synthetic)能力:用以产生新颖的、高质量的、适用于任务的观点的能力。

创造力的四种研究理论

创造力的四种研究理论

四、系統理論
克桑米亥(Csikszentmihalyi) •領域(domain) •領域中的全體參與者(field)—守門員 •個人(pe認知理論(cognitive)
以創造力來解決問題
•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solving)
• 問題覺察與界定(problem perception and definition) • 潛伏/籌謀(incubation) • 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 分析(analysis) • 評鑑(evaluation) • 執行(implementation
二、人格理論(personality)
富有創造力的人格特質
•創意人對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具有高度的熱情 •由於熱情與高度興趣,令其投入時間與心力以 期達成目標 •忍受模糊(不確定)/延宕滿足 •願意承擔風險 •樂於複雜與深度,生活層面廣 •開放 •自信與自主
三、社會心理理論
富創造力的環境
•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 •過度正當性效應(over justification effect) •創造力組合模式(componential model of creativity) 1.創造領域相關技能 2.創造力相關技能 3.內在動機

31 创造力基本知识PPT课件

31 创造力基本知识PPT课件

附录1 彩 图 和 个 性 预 测
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正在探索人们对某些彩色 和图形的喜好与他们个性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心 理学家通过一些设计好的彩图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 区的被试者进行了测验。又从反馈的结果中不断地 进行研究和筛选,反复仔细地调整色彩和图形。经 多年的研究和归纳,现已初步形成一套有价值的彩 图,共有9幅。从这套彩图中可体现和描述出人的 九种基本个性类型。需要指出的是此测试和结果仅 供参考,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供的精神条件。 如果脱离这些社会条件,个人的创
造是难以进行的 。
2)创造力的发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创造过程产生的创造性成果,是社
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 向前发展的动力。
例如,数理逻辑学的产生推动计算机的发 明,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网络技术、控制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的产 生……。
表现形式:是思维能力与行为能力的综合表现。
3.2 创造力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
创造性行为能力
基 础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创造力的核心。 2)创造性行为能力,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外部表
现,创造性行为能力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支配下, 通过一定行为产生新成果的能力。
3)基础能力,指人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中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有无与智商无必然 联系。(见下图)
创造力与智商的关系
第二点:人的后天性素质(如身份、学 历、职位、地位、财富等),虽然多少同创 造力有关,但是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学识渊博的大师、权威固然有创造力,而初 出茅庐、才疏学浅的小人物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创造 力。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话字排版印刷术是由 毕升发明的。毕升是什么人呢?据记载,毕升就是 一个普通平民,一个工匠。在当代中国,郝建秀创 立先进工作法、倪志福发明“群钻”时,都是普通 工人。(见下图: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理论第三讲目录1. Guilford 和Torrance的创造力理论(流畅、变通、独特性)2. Amabile(画画的喜爱和压抑后的痛苦舍弃、化学专业的转入社会心理学-动机)的三因素模型理论3. Sternberg创造力的投资理论4. Csikzentmihalyi(1996)的系统观点5. 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6. 远距离联想理论7. Eysenck创造性理论8. 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Amabile的三因素模型理论Amabile认为,创造性产品的产生包含了三种重要元素– 完成任务的动机(task motivation)– 与专业相关的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 一般技能(读听写)– 与创造力相关的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个体在“能做” (can do)和“愿意做” (will do)之间存在差别– “能做”决定于专业技能和创造技能的水平– “愿意做”则决定于后两种技能水平与内部动机状态的结合创造力产生的五个阶段–问题或任务的确认、准备、概括答案、使答案有效化与交流、结果输出.创造力的投资理论(1)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Sternberg小学智力测试不好,因为太紧张了,5年级重新做放松成绩好,图书馆借智力测验量表,给同学做,出现问题没收,后自己编制测验,但是还是对智力测验非常反感。

该理论认为,有创造性的人就像一名好投资者,遵循低买高卖的原则。

–“低买”意味着专注于这样的想法或观念(idea):它们虽然被大多数人视为不合时宜,甚至愚蠢的,但它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高卖”意味着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这些思想的价值, 并最终得到普遍的承认。

创造者试图使其他人肯定自己思想的价值, 然后以高价卖出;同时,他们自己则继续前进,寻找下一个不平凡的想法。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2)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创造力由6个基本元素构成的:– 智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知识:晶体智力– 思维风格: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人格:独立,敢于接受挑战– 动机:持久坚定– 环境:自由,宽容创造力的投资理论(3)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智力-创造力的关键–综合(synthetic)能力:用以产生新颖的、高质量的、适用于任务的观点的能力。

–分析(analytical)能力:判断自己的想法有无价值、决定哪种想法值得继续干下去,并对这种想法进行优缺点评估的能力–实践(practical)能力:将智力技能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的能力。

如何推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创新+分析选择+运用创造力的投资理论(4)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知识-双刃剑–为了提升所在领域的现有知识水平,不仅需要具备和了解所从事领域的知识,甚至要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对该领域已有的思想观念提出反对意见。

–已有的知识会成为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枷锁,产生思维定势的现象。

(不固着与原有的知识,难以突破。

)创造力的投资理论(5)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Sternberg–思维风格:个体更愿意依靠自己的选择,用新方法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

–人格:采用独立思考的思维风格者,具有挑战公众的人格特征–动机:持久而坚定的动机,突破阻碍创造力实现的障碍。

–环境:自由、宽容的环境更适合创造。

创造力系统进化理论(1)Csikzentmihalyi(1996)达尔文:多样性、适应、选择、进化生物演化的历程——“变异”(variation)与“选择”(selection)–个体因某种基因突变产生变异,这样的变异通过环境“选择压力”的选择后,便留存下来成为该个体的某一特色或功能,并进一步通过遗传留存到下一代,一直到下一个可以被留存下来的变异产生。

创造力系统进化理论(2)创造的历程–当一个有创造力的个体产生出一个创意产品时,就某一个领域(domain)的发展来看,即是产生了一种“变异”,(对原有状态的颠覆和否定)–但是这样的变异是否会被留存下来,并改变此一领域或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成就时,也必须经过“选择压力”的选择,(要承受被选择、被评价的压力和影响)–在领域中扮演“选择”角色的即是主导此一领域的“行业或个人所在的组织机构”(field),如果个人的创意产品可以通过选择,则可以进入“领域”成为领域中的一个创造性成就,而得以继续传衍下去。

–新兴行业易有创造,古老领域难以创新。

创造力系统进化理论(3)– Csikzentmihalyi认为在创造的历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次系统– 个人(individual)– 行业或机构组织(field)– 领域(domain)小结Guilford、Torrance的创造力理论以及投资理论都以认知过程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智力对创造力作用。

三因素理论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工作动机在创造力中的作用。

系统进化理论吸取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重点探讨了社会文化、领域等社会评价对创造力的作用。

共同的趋势:以综合取向(Sternberg ,1999)和跨领域观点(Gardner, 1988)来研究创造力。

第四讲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1)初级过程(primary process)–在做梦和幻想等正常状态,以及精神失常和催眠等异常状态下均可发现初级思维加工。

–初级思维过程具有自我中心的、自由联想的、无拘束等特点。

相对于抽象概念而言,它是以具体图像来表现的。

次级过程(second process)– 次级加工常常和有意识,目的思考相联系的。

– 是抽象的、合乎逻辑的,基于现实的思维。

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2)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3)富有创造力的人更能在初级过程思维模式和次级过程思维模式之间转换。

当给定一个需要创造性思考的任务,高创造性的人将使思维更多地转换到初级过程状态来反应。

一旦新颖的联系或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被发现,有创造性的人会使思维更多地转换回到次级过程状态,使在初级过程下产生的新颖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成为正式想法或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低创造性的人一般更多地使用次级过程状态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种方法将导致平常的解决方法或无法解决。

Kris初级和次级过程理论(4)一些研究发现,有创造力的人比缺乏创造力的人有更多怪诞的行为,能更好地回忆起他们的梦境,并且更容易被催眠。

Martindale和Dailey发现一个人越有创造力,他或她的怪诞事情中初级过程的内容越多。

实际上,低创造力的人在初级-次级加工过程的连续体中,会多或少出现了“阻塞”,从而很难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裂症具有典型的初级加工状态。

因而使得创造性常与精神分裂症联系在一起。

例如:写作的人思潮汹涌是不能停,要赶紧写,有时一停下来就写不下来了。

远距离联想理论(1)Mednick(1962)提出的创造性理论是基于概念的联想层次。

概念的联想层次表示个体如何存储概念间联系的模式。

心理元素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在字词联想测验中,如果刺激词是“桌子”,那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椅子”,以“食物” 反应的可能性要小些,而以“飞机”反应的可能性更小。

远距离联想理论(2)联想层次(associative hierarchies)的陡峭性(steepness)是不同的。

联想层次陡峭:对一个刺激只能做出几个反应。

这表示概念之间仅有很少的和相对死板的联系。

因此,这减少了新的或不平常联想在一个给定的概念联系中出现的可能性。

联想层次平缓:对一个刺激能够做出大量而又灵活的联想,从而,使个体更有可能产生不平常和新颖性的联想。

“家具”联系到“米饭”的人需要联想层次平缓的人远距离联想理论(3)Mednick(1962)指出,有创造力的人的联想层次相对平缓,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联想层次则相对陡峭。

这种能进行远隔联想的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Eysenck创造性理论过度包容性思维(overinclusion thinking)高创造性的人往往缺乏有效的注意过滤机制。

精神分裂症、神经质(P值)和创造性之间应该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一些具有伟大创造性的人往往表现出精神病或心理异常的症状– 具有高创造性的人在人格测验中的神经质维度上得分相当地高– 三者在负启动(Negative priming)任务中比普通人表现更好一些三者的相似性是通过低水平的认知抑制性来表现的,也就是说他们都缺乏将无关信息从认知注意中抑制的能力。

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1)创造性的人不仅与发散性注意这种状态有关,而且还与集中注意的状态有关。

创造性的人具有在发散性注意和集中性注意两种状态之间灵活转换的机制。

发散注意和低的皮层唤醒主要是与初级加工阶段相联系的。

创造性顿悟常常出现在这一阶段。

集中注意和高水平的唤醒与次级加工阶段相关联系的。

创造性想法的检验或验证常常出现在这一阶段。

Martindale创造性过程理论(2)创造性本质上是抑制缺乏(去抑制)的表现。

高创造性的人与低创造性人相比,前者在认知神经网络中具有更低水平的认知抑制。

抑制是指脑在执行信息加工任务过程中,压抑与当前的任务导向不相符合的干扰性信息输入、反应输出或者内部加工的认知过程。

即它是确保与当前信息加工无关的刺激不被激活的一种机制。

低的认知抑制更有可能使得皮层激活扩散到整个神经网络。

从而增加先前两个不相关联的心理成分发生结合机率,使人更有可能获得新的想法。

小结(差异)Kris初级—次级加工理论明确地区别了创造性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不同的特点。

Mednick远距离联想理论突出心理元素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以及在产生新的想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Eysenck理论从精神分裂症、高P值得分和创造性的个体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解释了认知去抑制在创造性过程的中作用机制。

Mardindale理论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强调了认知抑制在新颖想法或观念产生过程的作用机制。

小结(共性)Kris用初级—次级加工理论解释了心理元素之间联系发生。

Mednick用远距离联想描述了新颖联系的行为特征。

Eysenck和 Mardindale用认知抑制解释了那些表面上无关心理元素之间联系为什么会产生的。

初级-次级加工、发散性-集中注意、联想陡峭度、认知抑制等均是对创造性过程内在特性的描述。

将创造性过程区分为新颖想法生成和选择,它分别体现了创造性产品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新颖性和适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