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梳理及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
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形式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其核心思想为“仁”。
被世人称为“孔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
二、三行对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注释】①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②说:同“悦”,愉快。
③愠:生气,恼怒。
④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注释】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④省,自我检查,反省。
③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注释】①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10《》十二章1.走近作者孔子 ( 前 551—前 479 年) ,名丘,字仲尼。
春秋国陬邑( 今山曲阜 ) 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始人。
2.文言知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之,不亦.乎(“ ”通“悦”,快乐)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通“又” ).(2)一多【其】①其善者而从之 ( 代,他 )②人不堪其 ( 代,代“一箪食,一瓢,在陋巷” 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 ( 代,代“ 回的” )【】① 人而不忠(替).②可以矣(做).(3)古今异可以矣(古:可以依赖;今:能)..(4)活用①学而之 ( 名用作状,按 ).②吾日三省吾身 ( 名用作状,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 ( 形容用作名,分“学的知”“新的理解与领会”).④好之者不如之者 ( 形容的意用法,以⋯⋯趣).⑤ 疏食水 ( 名用作,吃 ).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侧重表达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要点打破课文所选 12 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含第1、2、4、5 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联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含第7、9、10 章。
学习态度包含: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擅长扬长避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含第 1、2、3、6、8、9、11、 12 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理想、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联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 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有文言虚词与要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说下边加点的词。
(1) 四十而不惑(2)不亦说乎(3)吾日三省吾身...【参照答案】 (1) 诱惑,诱惑(2)通“悦”,快乐(3)每日【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 扩词法。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复习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知识归纳及练习
▶字词一家:1、通假释义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2、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3、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5、成语归纳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心所欲温故知新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曲肱而枕与我浮云择善而从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三军夺帅匹夫夺志博学笃志切问近思6、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理解性默写例1 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愤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例2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据说中国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与练习
11.《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