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括内容。
(2)、了解记叙文叙述的顺序知识:顺序、倒叙、插叙。
(3)、能辨别“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特别是弄清人物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过程与方法:
感受对比的用意,突出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对比手法;(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描写方法(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教学难点
怎样抓重要段落来明确作者写作主旨。
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究结合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有一种毅力叫坚持不懈,有一种精神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代中国人。可在西方,在20世纪,一篇文章,一种精神,也让许许多多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动。这篇文章就是《植树的牧羊人》(板书课题)《植树的牧羊人》是作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龙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让人为之鼓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看一看这个主人公到底有怎样的精神。
(二)、作者作品介绍: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这样的句式回答。
(植树的牧羊人在世界大战期间独自一人在阿尔卑斯荒原地区种树,改变了高原面貌的故事。)
环节二:环境描写,体会对比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你们说牧羊人改变了高原面貌,那么高原以前是什么样的,后来变成什么样的?再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
(学生找到2、3、19、20段)
这几段对高原之前与之后的面貌进行了描写,这里采用了前后对比。我们现在来读一读,看一看高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齐读第2、3、19、20段,并概括前后高原面貌。)
昔日高原:光秃秃稀稀拉拉废墟泉眼干涸毫无遮拦荒原;
今日高原:生机勃勃泉水源源不断绿树成荫热闹幸福乐园
环节三:理清文章顺序,感受人物魅力
师:这位牧羊人独自一人,在高原上用自己的双手,悄然改变了高原的面貌,由之前一片荒凉,光秃秃的山,废弃的村庄,没有水源的高原变成绿树成荫,生机盎然的乐园。高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否一朝一夕的事情?
(生:不是)
师:再迅速浏览,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学生找标志时间的句子。)
师: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也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时间)
师:对,这篇课文就是明显使用了时间顺序。
补充记叙文叙述的顺序知识:记叙文叙述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叙。
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师:从文中我们得知,实际上牧羊人是从1910年开始到1945年。共种了35年。而30多年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他是为名为利吗?不是,课文中他种的地是公家还是私人的牧羊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这种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真的值得钦佩。肯定也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跳读课文(4——11)段,勾画出关于牧羊人的描写(可以是直接描写,也可以是间接描写),在勾画处写上你对牧羊人的评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等会,我们用“他是一个的人”来说一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例如: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的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
(板书:牧羊人:执着持之以恒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好人)
环节四:朗读首尾两段,探讨文章主题
师:这样一个沉默的,勤劳的,心底无私的牧羊人,不仅让我们佩服,作者对他也是充满了赞美,文中首尾两段强力洋溢着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朗读首段与末尾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学生朗读,老师指导学)这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文章机构上称——前后呼应,或者叫首尾呼应。这两段透露作者写作目的,结合这段文字(图片展示:“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故事真是数一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个慷慨的心,
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说一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旨: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奉献的思想。同时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也会被改变。
四:课堂总结: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许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他们的努力并非为了拥有,他们的付出并非为了名利。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可以用一句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来总结。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喝蜜固然幸福,但酿蜜的蜜蜂难道就不快乐吗?“有一种幸福的境界叫做单纯!”牧羊人就是靠这种单纯的种树,他也收获了平静与幸福。
(五)、布置作业:
1、在书上完成课后“一”填空题。
2、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板书设计:
昔日高原:光秃秃稀稀拉拉废墟
泉眼干涸毫无遮拦荒原
前后对比改变高原
今日高原:生机勃勃泉水源源不断
绿树成荫热闹幸福舒适乐园
品格:执着持之以恒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好人
主旨:奉献改变世界,创造奇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