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学习、动手操作,运用逻辑思考,推论所用方法,掌握叶绿体的色素构成及其特征,并由学生设计实验与操作,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探究不同的分离方法对于实验效果的影响。
【教学目标】1. 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及纸层析法的原理。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原理】1.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2.纸层析法: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
【概念分析】概念地位: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过程主要概念:叶绿体的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构成【实验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难点:掌握滤液细线的画法。
【教学用具】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滤纸、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钙【教学方法】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堂课,一开始教师以新奇的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用生活中常见的枯叶和新叶引出叶片中有各种色素,调动学生的热情通过实验来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构成。
在讲解实验时,通过提问启发的方式,是学生思考并了解试验中需要的仪器,试剂,药品等,并且掌握每种药品的作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完成基本实验,特别是在滤纸条过程中,教师到各个小组观察并给予指导.除了课本上的基本实验,还让同学自己思考并设计在滤纸条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层析效果有何不同的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发散性思维,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教授过程中使板书与内容相结合,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提取色素主题课程设计

提取色素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提取色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提取色素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 学生能够了解提取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仪器进行提取色素的操作;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色素的提取过程;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取色素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实验操作的自信心;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学生认识到提取色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活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提取色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色素的概念与性质- 色素的基本概念;- 色素的分类及性质;- 色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 提取色素的原理与方法- 提取色素的原理;- 常用提取色素的方法;- 提取色素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3. 提取色素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 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色素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色素在环境保护和检测中的作用;- 色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课时:色素的概念与性质;2. 第二课时:提取色素的原理与方法;3. 第三课时:提取色素实验操作;4. 第四课时: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讨论。
教材章节:本教学内容对应教材中关于色素的性质、提取和应用的相关章节。
植物色素的提取 (2)

植物色素的提取学院:专业:姓名:学号:2012年7月6日植物色素的提取摘要在用抽滤法提取色素的过程中,由于抽滤时不好控制,非极性溶剂难免会被抽去,且在几次转移中损失较多,程序繁杂.用浸泡法操作简便易行,损失少,产率高。
故在实验中采取了浸泡法提取色素,使用薄层色谱、柱色谱对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进行了分离。
薄层层析时使用了石油醚-乙酸乙酯=8:2、6:4、5:5、4:6,对比展开效果。
在柱层析时,用洗脱剂分离得到不同物质,结果证明石油醚-乙酸乙酯=8:2做洗脱剂分离胡萝卜素效果最好。
将得到的胡萝卜素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检验实验成果。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一、引言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
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
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
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
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
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
目前,β—体可作为维生素A 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色素,β一胡萝卜素还有防癌功能。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在光合作用中能起收集光能的作用。
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1 4.1植物色素的提取_学案设计1

植物色素的提取【学习目标】1.知道色素的种类;2.会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萃取法;3.实践案例:《胡萝卜素的提取》。
【学习重难点】1.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萃取法;2.实践案例:《胡萝卜素的提取》。
【学习过程】课中学习1.色素的种类例1.下列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是()①甜菜红色素②叶绿素③花青素④叶黄素⑤胡萝卜素⑥番茄红色素⑦辣椒红色素A.①③④⑤⑦B.①②C.①③D.①②④⑤⑥⑦2.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例2.对胡萝卜素的提取通常采用()A.水B.无机盐C.有机溶剂D.无机溶剂通关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胡萝卜素的论述,错误的是()A.胡萝卜素可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疾病B.胡萝卜素可用做食品色素C.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预防癌症的功能D.胡萝卜素可以治疗人体色素缺少症2.纸层析时用到的层析液是()A.乙醚B.乙醇C.丙酮D.石油醚3.炒胡萝卜时多加油的原因是()A.溶解在油中的胡萝卜素容易被人体吸收B.两者混合增加蔬菜的营养成分C.胡萝卜素在油的作用下分解为两分子维生素AD.胡萝卜素的碳碳双键会断裂,利于人体吸收4.在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中,对材料的处理正确的是()A.要把买来的胡萝卜放置几天后,再做实验B.在烘箱中烘干胡萝卜时,为了节省时间,要求温度越高越好C.为了充分干燥胡萝卜,所以干燥时间越长越好D.要把烘干好的胡萝卜用研钵研成胡萝卜干粉备用5.下列对番茄红色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番茄红色素是脂溶性色素B.果实中的番茄红色素以果皮部分含量最高C.番茄红色素易溶于水D.番茄红色素易溶于酒精二、非选择题6.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胡萝卜素可医治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A过程叫__ ______________,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

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提取植物色素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可用于研究植物生物化学成分、色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植物色素提取方法的详细介绍:1.材料准备:- 新鲜植物样品(如叶子、花朵或果实)- 无水酒精(例如乙醇或甲醇)- 碱性溶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 氯仿- 无水盐- 细砂- 滤纸- 烧杯和试管2.样品处理:- 将新鲜植物材料切碎或研磨成细小颗粒,以增加提取效率。
- 将植物材料放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无水酒精,使植物材料完全浸泡其中。
3.浸泡提取:- 将浸泡植物材料的烧杯放入低温环境中,在充分浸泡的情况下,保持样品在低温环境下约12小时,以促进色素的释放和植物细胞的破裂。
4.研磨破壁:- 取出经过浸泡处理的植物样品,并使用研磨器或搅拌机将其继续研磨,使细胞壁彻底破裂,释放内部色素。
5.过滤:- 准备好细砂和滤纸,将研磨后的植物材料经过双重过滤,以去除大部分的固体残渣。
- 首先,将细砂放入滤器中,然后倒入提取液,用滤纸覆盖,进行第一次过滤。
- 重复以上步骤一次,以确保彻底过滤样品。
6.分离:- 将过滤好的植物提取液倒入锥形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氏试液,以调节提取液的酸碱度。
酸性条件下,植物色素通常呈现红色或橙色,而碱性条件下,通常为蓝绿色。
7.氯仿萃取:- 向调整好酸碱度的植物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仿,用来萃取植物色素。
- 不停地摇晃烧杯,使其充分混合,直至植物提取液分为两层。
8.分离纯化:- 将分离出的上层氯仿液倒入干燥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盐,倒置放置约20分钟,以使植物色素沉淀。
- 将上层液体倒掉,留下沉淀的植物色素。
9.干燥:- 将植物色素沉淀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或使用低温吹风机辅助干燥。
- 直至色素变得干燥且无水分为止。
10.称量和保存:- 称量干燥的植物色素,记录其质量。
- 将植物色素保存在干燥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提取到植物样品中的色素。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植物色素通用(2)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植物色素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多彩的自然》,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植物色素”。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植物色素的种类、分布及其作用,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提取植物色素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色素的基本知识,包括色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色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如菠菜、胡萝卜等),色素提取液,滤纸,滴管,显微镜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植物样本,色素提取液,滤纸,滴管,显微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不同颜色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植物颜色的来源。
(2)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1)介绍植物色素的概念、种类和分布。
(2)讲解植物色素的功能,如吸引昆虫、保护植物等。
3. 例题讲解:(1)如何提取植物色素?(2)色素提取液的原理是什么?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植物色素提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2)回顾实验过程,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色素的概念、种类和分布。
2. 植物色素的功能。
3. 植物色素提取实验步骤及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色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2)写出植物色素提取实验的步骤及原理。
2. 答案:(1)植物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具有吸引昆虫、保护植物等功能。
(2)植物色素提取实验步骤:将植物样本研磨,加入提取液,过滤,观察颜色变化。
原理:色素溶解在提取液中,通过过滤分离出植物色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植物色素的了解程度如何?(3)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提取植物色素的方法?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生物色素的奥秘。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结构。
2.学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方法。
3.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结构的介绍。
2.色素提取实验的材料和设备准备。
3.色素提取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4.色素分离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绿叶为什么是绿色的,并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中是否含有其他颜色的物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绿叶中的色素种类,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
2.介绍绿叶中色素的结构和作用。
三、实验准备(10分钟)1.介绍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如绿叶样品、酒精、石英砂粉、石蜡、烧杯、滤纸等。
2.指导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四、色素提取实验(30分钟)1.示范提取绿叶中色素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提取后的液体的颜色和观察其吸收光谱。
五、色素分离实验(30分钟)1.示范使用酒精溶液进行色素分离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2.让学生按照示范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分离后的色带和对比不同色带的颜色。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让学生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有什么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一份观察报告,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评价:1.通过回答问题、讨论和实验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的观察报告是否详细、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能够合理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2.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差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组实验,增加教学效果。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
2. 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内容:1.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 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3. 实验材料和试剂。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意义。
2. 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3. 介绍实验材料和试剂,解释实验原理。
作业:1. 复习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第二章: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学目标:1. 学会准备实验材料。
2. 掌握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实验材料的选取。
2. 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如新鲜叶片、成熟叶片等。
2. 演示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如切碎、研磨等。
作业:1. 练习选取实验材料。
2. 练习实验材料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色素的提取教学目标:1. 学会色素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色素的提取原理。
教学内容:1. 色素的提取方法。
2. 色素的提取原理。
教学活动:1. 讲解色素的提取方法,如研磨、过滤等。
2. 解释色素的提取原理,如溶解、吸附等。
作业:1. 练习色素的提取方法。
2. 理解色素的提取原理。
第四章:色素的分离教学目标:1. 学会色素的分离方法。
2. 掌握色素的分离原理。
教学内容:1. 色素的分离方法。
2. 色素的分离原理。
教学活动:1. 讲解色素的分离方法,如层析、纸层析等。
2. 解释色素的分离原理,如分子大小、极性等。
作业:1. 练习色素的分离方法。
2. 理解色素的分离原理。
第五章:实验结果分析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2. 掌握实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教学内容: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
2. 实验结果的解读方法。
教学活动:1.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如色素的颜色、分布等。
2. 讲解实验结果的解读方法,如色素的相对含量、种类等。
作业:1. 练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案 (3)

植物色素的提取一实验目的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2 了解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操作3 了解柱层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柱层析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菠菜的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黄素及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的主要色素,分子由脱镁叶绿素母环、叶绿酸、叶绿醇、甲醇、二价镁离子等部分构成。
高等植物中有两种叶绿素即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共存,它们的含量约3:1,叶绿素a为一蓝黑色固体粉末,在乙醇溶液中为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而叶绿素b为暗绿色固体粉末,其乙醇溶液为黄绿色,并有红色荧光。
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常可用极性有机溶剂(例如丙酮、乙醇、乙酸乙酯等)从植物匀浆中提取它。
叶绿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与类胡萝卜素、类脂物质及脂蛋白复合在一起,分布在叶绿体内的蝶形体的片层膜上。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衍生物在600~700mm(红光)和400~500mm (蓝光)有尖锐的吸收峰,可借助这一特性来鉴定它们。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较敏感。
胡萝卜素是一种橙色的天然色素,属于四萜,为一长链共轭多烯,有α、β、γ三种异构体,,其中β异构体最多。
在植物组织中,它们可能以固态微粒或者以与蛋白质、脂质、或者糖类复合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在有色体中存在。
其为典型的脂溶性色素,易溶于石油醚,、乙醚而难溶于乙醇。
如遇氧化条件,易受氧化和光化学氧化形成加氧产物或者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在受强热时可分解为多种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
叶黄素是一种黄色色素,与叶绿素同存在与植物体内,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较易溶于乙醇,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色素所呈现的颜色和在叶绿体中的含量见下表:高等植物体内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含量比例项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β-胡萝卜素叶黄素颜色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叶绿体内各色素的含量56 19 17 8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体中色素得提取与分离教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学习、动手操作,运用逻辑思考,推论所用方法,掌握叶绿体得色素构成及其特征,并由学生设计实验与操作,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探究不同得分离方法对于实验效果得影响。
【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叶绿体中得色素组成、颜色及纸层析法得原理。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掌握叶绿体中色素得提取与分离得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严谨得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得现象与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实验原理】1、叶绿体得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得色素。
2、纸层析法:层析液就就是一种脂溶性很强得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得色素在层析液中得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得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得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这样,几分钟之后,叶绿体中得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解开来。
【概念分析】概念地位:光合作用→叶绿体→叶绿体中得色素→光合作用过程主要概念:叶绿体得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构成【实验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提取与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得方法、探索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层析得情况。
难点:掌握滤液细线得画法。
【教学用具】新鲜绿色叶片、滤纸、研钵、漏斗、滤纸、毛细管、剪刀、试管、量筒、层析液、无水乙醇、石英砂、碳酸钙【教学方法】结合引导探索得方法,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堂课,一开始教师以新奇得提问得方式引入主题,用生活中常见得枯叶与新叶引出叶片中有各种色素,调动学生得热情通过实验来掌握叶绿体色素得构成。
在讲解实验时,通过提问启发得方式,就就是学生思考并了解试验中需要得仪器,试剂,药品等,并且掌握每种药品得作用;给予了学生充分得时间动手完成基本实验,特别就就是在滤纸条过程中,教师到各个小组观察并给予指导。
除了课本上得基本实验,还让同学自己思考并设计在滤纸条形状不同得情况下,层析效果有何不同得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得积极性及发散性思维,强化了她们得动手能力。
4.1 植物色素的提取 课件(中图版选修1)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 3.
质,回答下列问题。
(1)胡萝卜素是________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 素,常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 (2)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用这 种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1.胡萝卜素的提取 (1)提取原理 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取有机溶剂萃
取的方法来提取胡萝卜素。
(2)提取过程 材料处理 萃取 过滤
提取胡萝卜 素的过程
浓缩干燥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特别提醒 ①烘干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因为温度太高、 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②萃取时采取水浴加热,防止明火引起有机溶剂的燃烧爆 炸。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 的挥发。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2.提取植物色素的常用方法——萃取法 (1)原理 溶剂 充分_____ 溶解 植物材料中的色素, _____ 滤去 不溶残 利用_____ 渣,经_______________ 浓缩蒸馏掉溶剂 ,适度_____ 干燥 获得所需色素。 (2)选择溶剂的原则 要大 ,对杂质的溶解度 ①溶剂对色素成分的溶解度_____ 要小 。 _____ 化学反应 。 ②溶剂不能与色素成分起_________ 分离 , _________ 经济易得 ,易与色素_____ 使用安全 。 ③溶剂要_________
1.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A.原料颗粒的大小 C.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中图版高中生物选修1 4.1植物色素的提取教案设计

植物色素的提取【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色素的种类。
2.理解萃取法的原理,能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3.能利用萃取装置提取胡萝卜素。
4.能利用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
5.初步学会提取辣椒红色素、番茄红色素或甜菜红色素。
【教学重难点】1.了解植物色素的种类。
2.理解萃取法的原理,能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教学过程】自主思考:根据胡萝卜素的溶解性特点,炒胡萝卜时宜多放油还是少放油?提示: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为使较多的胡萝卜素溶解出来,从而有利于被人体吸收(溶解的胡萝卜素容易被人体吸收),炒胡萝卜时应多放些油。
二、实验室提取植物色素1.常用方法是萃取法。
用溶剂充分溶解植物材料中的色素后,滤去不溶残渣,经浓缩蒸馏掉溶剂,适度干燥便得到所需色素。
2.萃取剂的种类:(1)水:使用最广泛的溶剂。
(2)亲水性有机溶剂:指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丙酮等,其中以酒精最常用。
(3)亲脂性有机溶剂:指不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氯仿、乙醚等。
3.萃取剂的选择标准:(1)对色素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的溶解度要小;(2)萃取剂不能与色素成分起化学反应;(3)萃取剂要经济易得,易与色素分离,使用安全;(4)一般水溶性色素用水作萃取剂,脂溶性色素用有机溶剂作萃取剂。
三、色素提取实例1.胡萝卜素的提取:(1)材料处理:将胡萝卜切成小颗粒,烘干,研成干粉备用。
烘干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2)萃取:向胡萝卜干粉中加入四氯化碳或醋酸乙酯,用萃取和冷凝回流装置萃取,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3)过滤:用定性滤纸过滤萃取液,除去不溶物。
(4)浓缩干燥:将滤液进行蒸馏,蒸发掉有机溶剂,留下浓缩的胡萝卜素提取液,放入烘箱烘干。
(5)鉴定:用纸层析法鉴定所提取的色素,可用标准样品作对照。
2.其他色素的提取:(1)从成熟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红色素。
辣椒红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植物油和酒精。
在pH为3~12时,色调不发生改变,而且耐热、耐盐、耐酸、耐金属、耐微生物。
提取色素课程设计案例

提取色素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植物色素的概念、种类及分布。
2. 学生能够掌握提取色素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了解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提取植物色素,并掌握相关实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色素提取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证意识。
3. 学生关注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活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提取色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植物色素的概念、种类及分布:介绍植物色素的定义、常见种类(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 提取色素的原理:讲解不同色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及利用这些性质进行色素提取的原理。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提取色素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溶剂选择、提取过程等。
4. 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介绍色素在食品、化妆品、染料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色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的作用。
5. 实验设计与实践: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色素提取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植物色素的概念、种类及分布;提取色素的原理。
第二课时:实验操作步骤讲解;实验设计与实践。
第三课时: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实验结果分析。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植物色素的章节相关,涉及色素的基本概念、提取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中图版选修一 植物色素的提取 课件(26张)

渗漉法
有机溶剂
不加热
——
煎煮法
回流提取 法 连续回流 提取法
水
直火加热
——
水溶性成 分
脂溶性成 分
有机溶剂
水浴加热
——
有机溶剂
水浴加热
节省溶剂, 亲脂性较 效率最高 强成分
旋转蒸发仪
二、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不被破坏,与水不 反应、且与水分层的成分的提取。中药中主要用于挥 发油、某些挥发性生物碱、少数挥发性蒽醌苷元、香 豆素苷元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成分的主要优 点
1.可以在接近室温下工作,防止热敏成分的破坏或逸散。 2.萃取过程几乎不用有机溶剂,萃取物中无溶剂残留,对环 境无污染。 3.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 代末,该法广泛应用于烟草和食品工业,80年代 以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医药、化工、食品 及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中药有 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主要用于萜类、挥发油、生物碱、黄酮、苯 丙素、皂苷和芳香有机酸等成分的提取分离。在 青蒿素浸膏、蛇床子浸膏、胡椒精油、肉豆蔻精 油等的制备分离方面已达到产业化规模。
提取溶剂的选择
被提取成分的极性是选择提取溶 剂最重要的依据。
(1)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羧基、羟基、氨基)
越多,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反之则亲脂性越 强。 (2)分子中非极性部分越大,碳链越长或结构越 大,则亲脂性越强。 (3)结构母核相同的成分,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 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 性越大,亲水性越强,亲脂性越弱。
1、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
色素提取教学设计2015-12-9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湖北省襄阳五中肖柳青二零一五年十二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湖北省襄阳五中肖柳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内容。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
本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光合作用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②通过实验,能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能力目标:①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②能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色素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操作难点:实验方法的拓展探究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但对光合作用中的色素缺乏直观认识。
2.实验技能:通过前面“酶”等相关实验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法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的教法主要有:实验教学法、成果展示法。
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在自主学习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录制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微课,在微课中,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
查找该实验改进方法的资料,将微课和资料作为学习资源一并放在校园网上。
2.学生进实验室前观看实验微课,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学习,并查看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本实验步骤繁多,操作复杂,学生难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
在课前通过微课进行该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能缩短学生在课堂熟悉实验操作的时间。
此外,学生在熟悉实验操作后,结合查看的资料,就可以尝试对本实验进行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叶片颜色变化的视频, 提出问题: ①什么物质决定了植物叶片颜色不同呢?②如何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请学生根据课前观看的实验微课,结合查看的相关资料,说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设计学生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光合作用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很不深入,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内涵丰富的光合作用的概念。
本实验探究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组成,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为下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奠定基础。
一、高考考纲对教材中实验能力的要求能独立完成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观察和区别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颜色。
2.技能目标(1)合理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对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实验课,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出结论。
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束完成整理工作。
三、实验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体中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
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
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准备。
新鲜的菠菜,干燥的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毛细吸管、试管、棉塞、试管架、剪刀、脱脂棉、药匙、培养皿、天平、直尺、铅笔、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等。
(2)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做到心中有数。
2.学生准备(1)预习本实验。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步骤等。
(2)复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五、实验原理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即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色素的提取教案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2个课时(19周)一、教学目标1.综合整理关于色素提取的相关实验2.通过分析理解,能把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3. 认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色素提取的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点,色素提取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教学难点:色素提取的原理方法、注意点,色素提取的实验结果及分析三、教学程序:实验结果自我校对:实验原理:1.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2.层析液溶解度高实验步骤:SiO2、CaCO3无水乙醇铅笔细线1-2橙黄色叶黄素叶绿素a最多黄绿色实验要点探究:1.提取液用无水乙醇而不用水,原因是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也可以用丙酮代替,但是丙酮有一定的毒性。
2.研磨时要迅速的原因是叶绿素不稳定,易被破坏,因此研磨要迅速、充分,以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在研磨时要加入少量的CaCO3和SiO2,其中二氧化硅能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主要指叶绿素)被破坏。
3.在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而形成弧形色素带。
4.滤液线要重复画,且线要细、直的原因是重复画线是为了增加色素的浓度。
画线细、直是为了防止色素带之间出现重叠。
5.层析时,如果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触及(或没入)层析液,会使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滤纸条得不到色素带,使实验失败。
6.试分析分离色素时色素带颜色过浅的原因。
(1)叶片颜色太浅。
(2)叶片放置时间太久。
(3研磨不充分。
(4)未加CaCO3(5)加入提取液量太多。
(6)研磨时间太长。
总结、归纳思考、讨论理解、学习案例分析巩固知识1、(2011·广东)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
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色素分离(纸层析法)⎩⎪⎪⎨⎪⎪⎧①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层析液高度不超过滤液细线)②将滤纸条尖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③用棉塞塞紧试管口↓Ⅰ.提取叶绿素Ⅱ.探究pH 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 ℃)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色素的提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产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讲演法
[教学过程]
[讲述] 【实验目的】
1. 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2. 通过对柱色谱和薄层色谱操作方法的掌握,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
原理。
[讲述] 【背景知识】
绿色植物的叶、茎中,如菠菜叶,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从而形成了叶绿素b。
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
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 倍。
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
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也最重要。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
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图示] 【分离产物结构式】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黄)和β-胡萝卜素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讲述] 【色谱法原理】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
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与经典的分离提纯手段(重结晶,升华,萃取和蒸馏等)相比,色谱法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和高效等优点。
按其操作不同,色谱可分为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
在此,我们学习柱色谱和薄层色谱(TLC)。
1. 柱色谱原理
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流经吸附柱时,即被吸附在柱中固定相(吸附剂)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流动相(洗脱剂)淋洗,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吸附能力不同,以不同速度沿柱下移,吸附能力弱的组分随洗脱剂首先流出,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分段接收,以此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2. 薄层色谱原理
由于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对吸附剂(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动相)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力强的组分滞留在后,由于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移动速率,最终得以在固定相薄层上分离。
其应用主要有:跟踪反应进程;鉴定少量有机混合物的组成;分离;寻找柱色谱的最佳分离条件等。
[提问] 试比较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三种色素的极性,为什么胡萝卜素在层析柱中移动
最快?
[讲述] 【实验试剂】
新鲜菠菜3g、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硅胶G、中性氧化铝
[讲述和演示] 【实验步骤】
1. 菠菜色素的提取过程
取3g 新鲜菠菜叶于研钵中拌匀研磨5 分钟,残渣用20mL 的石油醚-乙醇(2:1)混合液进行提取,共提取两次。
把浸取液合并过滤,滤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洗涤后弃去下层的水-乙醇层,石油醚层再用等体积的水洗涤两次,以除去乙醇和其它水溶性物质。
石油醚层用无水Na2SO4进行干燥、浓缩为2 mL。
取一半做柱层析分离,其余留作薄层层析分析。
2. 柱色谱的一般过程及菠菜色素的分离:
【柱色谱的一般过程】
(1)选择吸附剂:
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活性炭等
选择规则:吸附剂必须与被吸附物质和展开剂无化学作用;吸附剂的颗粒大小要适中;可以根据被提纯物质的酸、碱性选择合适的吸附剂。
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极性越强(或分子中所含极性较大的基团)其吸附能力也较强。
极性基团的吸附能力排序如下:
Cl-, Br-, I- <C C< -OCH3 < -CO2R
<C O< -CHO < -SH < -NH2 < -OH < -CO2H
(2)选洗脱剂:
根据被分离物各组分的极性和溶解度选择相应极性的溶剂,当单一溶剂无法很好洗脱时,可考虑选择混合溶剂。
溶剂的洗脱能力按递增次序排列如下:己烷(石油醚)、四氯化碳、甲苯、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
(3)装柱:色谱柱的大小应视处理量而定,柱长与直径之比,一般为10:1 ~ 20:1。
固定相用量与分离物质用量比约为50:1 ~ 100:1。
装柱的方法分湿法和干法两种,无论哪一种,装柱的过程中都要严格排除空气,吸附剂不
能有裂缝。
上样前必须使吸附剂在洗脱剂的流动过程中进行沉降至高度不变为止,此为压柱。
(4)上样:将要分离的混合物用适当的溶剂溶解后,用滴管沿柱壁慢慢加入吸附剂表面。
(5)淋洗分离:当被分离物的溶液面降至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加入洗脱剂进行淋洗,此时可以配合薄层层析来确定各组分的分离情况。
【菠菜色素的分离】
取15-20g 中性氧化铝进行湿法装柱。
填料装好后,从柱顶加入上述浓缩液,先用9:1的石油醚-丙酮进行洗脱,当第一个橙黄色色带(胡萝卜素)即将流出时,换一接收瓶接收,约需要洗脱剂40 mL 。
换用7:3的石油醚-丙酮进行洗脱,当第二个棕黄色色带(叶黄素)即将流出时,换一接收瓶接收。
此时,继续更换洗脱剂,用3:1:1的正丁醇-乙醇-水洗脱,分别在层析柱的上端可见蓝绿色和黄绿色的两个色带,此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
3.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的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的操作方法】
(1)点样:将样品用低沸点的溶剂配成1-5%的溶液,用内径小于1 mm 的毛细管[6]点样。
点样前,先用铅笔在薄层板上距一端1 cm 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不超过2 mm ;如果需要重复点样,则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复点样,以防止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若在同一板上点两个样,样点之间距离在1-1.5 cm 为宜。
待样点干燥后,方可进行展开。
(2)展开和展开剂:薄层展开要在密闭的器皿中进行,加入展开剂[7]高度为0.5 cm [8]。
把带有样点的板(样点一端向下)放在展开器中,并与器皿成一定的角度。
盖上盖子,当展开剂上升到离板的顶部约1 cm 处时取出,并立即标出展开剂的前沿位置,待展开剂干燥后,观察斑点的位置。
(3)显色:若化合物不带色,可用碘薰或喷显色剂后观察,若化合物有荧光,可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的位置。
(4)R f 值:一个化合物在薄层板上上升的高度与展开剂上升高度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的R f 值:
展开剂移动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
f R
【薄层色谱应用】
当实验条件严格控制时,每种化合物在选定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体系中有特定的R 值,把不同的化合物的R f 值的数据积累起来可以供鉴定化合物使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R f 值的重复性较差,因此不能孤立地用比较R f 值来进行鉴定。
然而,当未知物与已知物在同一薄层板上,用几种不同的展开剂展开时都有相同的R f 值时,那么就可以确定未知物与已知物相同。
当未知物的鉴定被限定到只是几个已知物中的一个时,利用TLC 就可以确定,如图1(a )所示。
TLC 也可以用于监测某些化学反应进行的情况,以寻找出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达到的最高反应产率。
如图1(b )所示,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混合物、原料和产物的样点分别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后观察反应混合物斑点体积不断减小体积不断减小和产物斑点体积逐步增加了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a
)未知物鉴定1小时2小时(b )利用薄层监测化学反应
图1 A :已知物;B :未知物;C :未知物
D ,D':反应混合物;
E :反应物;
F :产物
[板书] 薄板层析结果记录
(a )第一步:点样(b )展开以后
图2 TLC 跟踪反应记录碘苯
碘苯 反应液 二苯醚
二苯醚
[讲述] 【菠菜色素的鉴定】
取一块硅胶板,分别点上色素提取液样点,胡萝卜素样点和叶黄素样点,分别用石油醚-丙酮(8:2)或石油醚-乙酸乙酯(6:4)两种溶剂系统展开,观察斑点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样点和叶黄素R f值大小的次序。
[板书] 【菠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菠菜研磨
过滤
菠菜汁
石油醚-乙醇
萃取
萃取液
水洗涤旋蒸石油醚
浓缩液
薄
层
层
析
柱
层
析
R f值
色带、溶液
[讲述] 【注意事项】
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只接收全部的胡萝卜素。
在接收叶黄素的同时,进行柱上叶绿素的分离,不接收叶绿素,叶黄素也不必全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