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艺术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艺术一、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头,在整体教学组织结构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虽然导入只是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作用不能忽视。
导入不能是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或者干脆不用导入直接传授新知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应起到导引学生“心向”,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并且不同特点的导课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背景知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导课应当针对的教学实际有两方面:其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与所授教材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其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中学生多从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入手等。
如果导课时,教师的态度、语言和蔼可亲,所讲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定能如亲临胜地。
二、新课导入的形式与方法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这是导课艺术中最基本的方法。
各种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历史课也不例外。
在上新课之前,我总是将上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共同复习,在此基础上顺势揭示新课题。
这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使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情绪的触发,与教学情境关系极大。
上课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探讨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探讨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融入到知识学习之中。
通过采用灵活课堂导入的形式,则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为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探索课堂导入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本文重点阐述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相关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导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要能够在结合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优化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后续学习做好相应的铺垫。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必要性在当前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明确教学目标,要能够引领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如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王朝的次序,依次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好相应的铺垫。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也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人类历程的发展,也能够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视角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分析,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另外,在当前新课改下,让学生在习得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探究以及独立能力的提升。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在新课改下,注重采用创新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通过采用多元化课堂导入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到历史知识学习所具有的魅力,这样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丰富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措施(一)提升认识,优化教学效率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融入到知识学习状态当中,课堂导入是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采用的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对于提升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需要与时俱进,注重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针对这一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审视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同时,案例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例如,通过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和文献,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一个历史问题或主题,并就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彼此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数字化、多媒体的环境中,他们习惯于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获取信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使用历史图片、地图、音频剪辑等来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手工制作和展示: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的教学技巧。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制作历史模型、地图、时间轴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关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成果与他人分享,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6.反思与总结: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
历史课堂作为传统的人文科目,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化和探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进行探讨,探究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入历史世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历史课堂导入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世界。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导入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和尊重,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一些教师在尝试新的导入方式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难以引领学生走入历史世界,使他们真正体会历史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和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入历史世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导入探讨:1.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以情境和故事为载体的导入方式。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段历史,并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意义。
我们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来导入,让学生亲身体会历史的故事性和情感性,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2.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切入点的导入方式。
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和深度的历史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解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而历史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十分关键。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历史课堂导入中,可以利用启发式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等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历史学科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高中历史课堂导入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导入环节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提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为宽广的机遇。
教育部提出了“有特点、有特色、有内涵”的新时期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高中毕业生,进一步提高我国高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水平。
而对于历史课堂导入作为课堂的第一个环节,也受到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历史课堂导入的核心问题。
一、探究历史课堂导入概念导入,是指在教学开始时第一个环节,也称为开场白,即通过一些介绍、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入新知识、新任务和新学习过程,目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记忆、运用所要学的内容,同时导入也是整堂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导入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历史课堂导入,指在历史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融入一定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等,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和归纳,让学生明确课堂任务和学习目地,并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导入的作用好的导入会让学习者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历史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的故事、明朗的配乐、精彩的短片、互动的问答等方式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认识课程知识,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锻炼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要求我们在导入这环节耗费一些心思和精力。
(二)知识传递,内容吸收导入的目的不仅仅是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更快地接触新的知识点,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更清晰地认识学科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体系,因此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知识点与背景材料的联系,让学生从背景材料找到学科知识的脉络,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新组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历史知识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新课改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高中历史课堂来说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互动。
导入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知识背景、学情分析、导入方式等方面探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有效实施。
首先,教学目标是制定导入策略的出发点。
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对历史事实的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等。
在导入策略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例如,对于学生对历史事实了解较少的情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历史短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历史知识的复习,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图文激活等方式。
其次,导入策略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导入策略。
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历史时期缺乏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文物等素材,让学生对该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特点有所了解,然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学情分析是导入策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导入方式。
例如,对于那些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述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那些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学生,可以采用图片、文物等视觉材料来引发他们的思考,在视觉刺激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导入方式的选择需要灵活运用。
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策略可以有很多种,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例如,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导入,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历史人物的导入,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更新,高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历史素养的重要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具有多元化、开放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教育理念,这对高中历史课堂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进行探讨,包括导入方式、导入内容以及导入的重要性等方面,希望可以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鸣,共同探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导入的方式历史课堂的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以下是一些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1. 情境导入法:通过举例、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时期的情景,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
在学习中国古代考古发现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考古现场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2. 问题导入法: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引发思考和探讨。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可以提出“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有哪些?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变革?”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引发讨论。
3.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人物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讲述孔子和荀子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思想文化的魅力。
二、导入的内容1. 当代热点导入:结合当代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二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时,可以结合当代国际关系热点事件,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3. 跨学科导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历史事件。
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可以引入艺术、音乐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全面理解复兴时期的文化变革。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法浅谈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法浅谈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活动,历史教师通过科学改进教学导入,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内容,强化学生主体作用,使其教学活动能够高度满足新课改对教育工作的最新需求。
本文综合探究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常见导入方法,希望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引言:高中教师在讲解历史课程内容时,课堂导入的合理优化,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具有更大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学习氛围进行合理优化,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更高的流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一、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教师需要具体备课工作进行合理优化。
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完成备课任务,确保能够熟练把控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科学传递。
因此,为了使校本课程改革得到更大的发展,需要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共同备课[1]。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新课程指导开展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
在具体开展备课活动之前,教研组需要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组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经验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导学案。
随后,不同教师需要对其教学案进行综合交流和深入探讨,确保能够对教师的困惑进行有效解答。
最后,教师需要对其备课思维进行科学转变,高度重视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和知识要点,确保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熏陶,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通过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使教师主动构建导学按摩师,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只有使教师充分了解课堂内容,才能向学生进行有效传递。
二、教材内容导入高中教师在讲解历史课程时,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关键信息的科学提炼,并将其用于教学导入。
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历史材料非常丰富,教师需要对相关材料内容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确保其生动性,使历史资料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分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分析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历史课堂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但新课改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历史课堂导入,成为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首先,导入环节的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历史故事、轶事或谜题来打开课堂。
例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时,教师可以从班级中挑选出学习优秀、成就非凡的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向上精神。
或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时间线谜题,让学生根据线索猜测出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与年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能力。
其次,导入环节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历史教学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抽象、陌生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脱节。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观察现实社会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艺术作品,或者是否听说过著名的文艺复兴大师,通过学生自身的回答,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历史。
导入环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的方式进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来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将历史事件呈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氛围。
例如,在讲述二战时期的军事装备时,教师可以带来一些二战时期的军服、武器等实物,让学生可以触摸、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
另外,导入环节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究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例如,在讲述三国时期的军阀割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争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原因。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导入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策略。
一、导入策略的重要性历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既是事实的记载,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首先,有效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历史内容繁多,而且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平面的认知层面上。
通过新颖、有趣的导入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解释等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的导入策略,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开阔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有效的导入能够提供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了解历史的背景对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具体的导入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二、导入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在历史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导入策略:1.问题导入法问题是历史研究中的核心,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个趣味性或争议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学习二战的时候可以提出:“如果历史可以改写,你愿意改变二战的结果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直击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他们的情感投入和思考深度。
2.故事情境导入法故事情境导入法是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场景来引入历史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遭遇。
浅谈历史课导入艺术
浅谈历史课导入艺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一节历史课如果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因此,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那么,如何设计历史课的“导入”呢?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过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力求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一、故事导入历史是对过去人物活动及重大事件的记述,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中学生大多爱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
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我国有个改革家在推行变法前,担心人们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了一根木头,如果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
人们感到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
这位改革家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
有人把木头搬到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
表明政令一旦下达,就坚持执行。
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
二、设问导入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抓住他们的求知心理,急切了解新课内容。
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设置吗?”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齐呜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成语典故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它概括性强,寓意深刻,适当引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仅中国古代可引用的成语就有几十个。
牧野之战的“反戈一击”,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孙武的“三令五申”,班超的“投笔从戎”,项羽的“破釜沉舟”,鸿门宴上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淝水之战的“草木皆兵”……都可以引用导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课程也迎来了大变革。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
因此,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了教育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课程导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
一、导入的目的和意义历史课堂导入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历史视野,形成了历史学科的整体框架,而且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导入还具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作用。
因此,导入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启学生历史学习的大门2.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历史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探究和思考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发掘出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价值,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影响。
因此,在历史课堂导入环节中,教育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思考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探究和拓展。
3.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历史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认知手段进行知识掌握和实践探索,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课堂导入环节中,教育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去认知和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升学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导入的策略和方法在历史课堂导入环节中,教育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导入策略和方法,供教育者参考。
1.现象导入法现象导入法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或事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启发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探究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并且导入策略的使用也更加的广泛。
导入是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的语境中。
本文将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意义、方法及其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导入策略的应用,希望可以给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意义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策略可以让学生跨越情感、认知和知识的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启发学生思考能力:导入策略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联想和情感体验:导入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联想和了解历史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人性共通性和历史的普遍价值,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恩心和历史责任感。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的方法1.情境导入法:教师通过建构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入古代社会,体验古代人民的生活,同时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宗教等方面。
2.问题导入法: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逐步深入了解事件的本质。
3.观察导入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文物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物品等,让学生通过视觉等感官接触,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三、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实践效果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采用情境导入法,让学生身临古代社会,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促使学生踏实认真,尽情投入到学习中。
2.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答案,帮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摘要:导入环节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入新课包括课前导入和课中导入,方法灵活多样。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导课方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1]。
导入新课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导入新课为接纳原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基本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为重点和难点的再次解决留下了位置[2]。
一、课前导入课前导入技巧很多,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1.依据不同手段划分的导课技巧(1)音乐歌曲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够渲染气氛,再现历史时代背景,达到“课伊始,意即生”的艺术境界,歌声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和美的享受,自然而然地激起其学习兴趣。
如,讲授高中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拿破仑”一课时,可以播放贝多芬《第三交响乐》,指出其主题是“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又名《英雄交响曲》,歌颂的英雄正是拿破仑。
由此导入新课[3]。
(2)谜语导入法。
上课伊始出一两个谜语,利用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导课法锻炼思维和想象力,以兴趣教学,效果良好[4]。
例如,教师在讲述“文艺复兴”时,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由谜底《神曲》引入但丁,从而导入新课。
(3)影视资料导入法。
当前历史题材的政论片、电影、电视剧有很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影视资料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再现历史背景,形象性、艺术性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适合用于导入新课的影视资料有很多,如政论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电影《开国大典》、《大决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伦敦上空的鹰》等,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
(4)图片导入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
的历史课堂导入往往以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思辨
能力。
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导入时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一个与历史相关的迷题、谜语
或者故事来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思考中渐渐引入到历史的世界中。
在讲解秦始皇统一
六国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被称为“胆小鬼”的韩国人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与
秦始皇的统一有何联系。
导入时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通过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
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历史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讲解
二战时,可以提问“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导入时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展示
图片、视频、文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在讲述中国古代官制时,可以通过展示古代官服、官印等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朝廷的氛围。
导入时可以采用开放性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通过
提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论证和辩论来探究历史真相,培养学生分析和
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讲述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战争”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证据来讨论和分析。
历史课堂导课艺术思索
历史课堂导课艺术思索历史课堂导课艺术思索教学是一门艺术,历史教育更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导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画龙点睛,导课开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情感、兴趣、态度和知识的掌握。
因此,本文将介绍历史课堂导课的艺术思索。
一、导课前提归纳1、探究课题本身的特性,深刻领会人文精神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需要有发掘感性知识的能力,造就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思想。
学科本身有其表面性和深度性,必须区别对待和敬畏其人文领域的精神内涵,从中感知自己导课的意义。
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我们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了解那场战争的背景、结果和影响,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引领students领略到爱国主义的风采、英雄的气概和勇气的意义。
领悟到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之后,才有了更加充分的动力去导语、引入课题,以形式井然有序地展示教育教学的魅力。
2、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匹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证“形似影,影似形”的效果,尤其需要展现导课精彩的举措。
它既能更好契合课程内容,还可以重点让学生注意到课程的难点和精髓。
例如:在学生对“孝”这个概念不甚明确时,可以列举一些贤人或者名人事例,让学生明白“孝”的普遍意义;在讲述“优秀文化人”的特点时,可以请学生提出自己口中所说的优秀文化人,并理清自己为什么这样感悟的原因。
这样使得导课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的过程,同时有凝聚学生的感染力。
3、在导课时注意科学有序的构建教材的体系是完整的、合理的,它的核心构建是将全局清晰呈现出来,并对细节加以充分阐述。
导课时,我们还需严格把握课堂节奏、时机、系统,通过科学有序的构建,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英灵纪念、阅读史料、理清逻辑,更好地投身于历史教育的主线。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分配和眼界收放上表现得稳健。
在时间短促的状况下讲任何课程都是困难的。
而共同的良好的资源和特殊孩子们的经验都对让学生保持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能够经常地引导学生为课堂内容打眼、回归、总结,让课堂显得有条有理。
运用导课艺术优化历史学习
f3d t u)!A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有些人认为初中历史学科不是主要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更没有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但运用有效的导课方法,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基于悬念导课,激发探究热情历史教学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导课时,应该大胆创新,选取新颖独特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浓厚兴趣。
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导课环节中问题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时,可以在导课环节设置这样的悬念。
新疆物产丰美,地域辽阔,是我国的宝贵疆域,但是新疆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被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学们知道左宗棠是如何收复新疆的吗?新疆又是从哪个侵略者手中收复的?在正式开课时,学生心中就有了许多疑问,使本节教学重点自然显现,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大大加强,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借助直接导课,引入学习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导入新知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直接导课。
直接导课相比于其他导课方法优点明显,它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准确捕捉到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结合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巨大意义。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我国近年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引入相关时政新闻,让学生感受到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让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油然62·。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
历史课堂教学导课艺术初探教学离不开艺术,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好的导入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历史课堂的导课技巧。
一、直接式导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紧扣课文主题,进行开门见山的直接式导课。
直接式导课具有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特点。
在历史课堂中,利用故事和时事进行直接式导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利用故事,直接导入。
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戊戌六君子”的故事: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
学生听了“戊戌六君子”的故事以后,会产生疑问: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害“戊戌六君子”呢?这个事件是不是与戊戌变法有关呢?这样导课,直奔主题,立即引发了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2.借助时事,直接导入。
例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读当前毒品泛滥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去学习这一课。
这样导入,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情境式导课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历史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导课,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中,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视频,创设导入情境。
当前,很多历史事件已经被拍摄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教师通过互联网能够搜集各种与所要教授的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创设导入情境,为学生“重现历史”。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影片《南京!南京!》的剪辑。
浅谈高中历史中的新课导入艺术
浅谈高中历史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摘要: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对于整堂课的意义重大,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氛围。
以高中历史为例,他的新课导入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的方面。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导入;艺术一、新课导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意义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高中历史课中,一个好的开头自然是新课导入,那新课导入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书本中。
上课伊始,学生在经历了课间休息后,注意力不会那么快集中到学习中,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转移到学习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运用良好的导入。
其次,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如单纯的为了节约时间而省去这一环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知识的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压力。
所以良好的新课导入对于舒缓学生压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最后,良好的新课导入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教学。
教师通过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循循善诱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也更好的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新课导入的具体方法(一)生活导入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由于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实际生活毫无关系,因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就可以消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倦情绪,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1] 例如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时,就可以使用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
可以询问学生喜欢去哪旅游,和学生的简短交流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几张自己去中山陵旅游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旅游的地点,顺势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倦情绪,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生活导入法因为贴近现实生活,所以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由此,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历史人物离自己并不遥远,也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多的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发表时间:2011-06-16T16:05:49.0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8月下作者:◆詹齐新
[导读]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詹齐新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213334
一、导课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
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
不能拿大学的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
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二、导课的方法
1、复习法。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比如:A、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B、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C、通过学生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
D、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法作为导言,有利于知识衔接和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
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设问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要求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也可以使用拓展材料,提出问题。
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叫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要自称是皇帝呢? ”这一连串的问句,造成强悬念,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导入新课的学习。
3、谈话法。
谈话引导,娓娓动听。
这种方法比较自由,一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电影、小说、生活经验等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知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
如讲授《大众传媒的变迁》时,可与学生进行如下对话:
师:你所熟知的报刊有哪些?
生:《扬子晚报》、《成才导报》、《中国青年报》……师:那你熟知的影视剧又有哪些呢?
生:《亮剑》、《还珠格格》、《无极》、《天下无贼》……师:你对网络又了解多少呢?
生:可以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下载学习资料……师:很好,同学们知道的都很多。
然而,你知道报刊、影视以及网络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吗?(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大家一起来探讨的。
)
4、倒叙法。
教师形象化地描绘一个历史片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造成悬念,从而产生对新知的渴求。
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课,可通过描述1958年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和吃饭不要钱的的场景入手,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悬念,导入新课的学习。
5、故事法。
讲故事只是为了使学生迅速肃静下来,使他们从无意注意(专心致志听故事)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从而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如讲述朱元璋称帝后,兴大案、杀功臣的故事来导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
故事法引入新课,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
6、乡土法。
由于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特点,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导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可使用图片:《太平军锣鼓》。
太平军锣鼓是本地区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每逢喜庆节日,演奏起来,可谓“锣鼓一响,万人空巷”。
你知道这一民间文艺节目是因何而来的吗?
7、释题法。
有些课题中会出现一些生疏的、又是重点的历史概念,这样,就有必要首先使学生搞清题目的含意,可从释题引入新课。
如《两极世界的形成》,对“两极世界”这个修饰语,教师要作解释,然后转入新课。
用释题法引入新课,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要注意的是,释题法要起到化难提要的作用,不能为释题而释题。
8、图示法。
一般是利用插图引入新课。
如讲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必修2第二单元第2课)时就可以利用教材引言部分的插图,通过分析火柴火花(商标)所包含的信息,引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从而转入新课。
图示法形象、直观,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并能由浅入深,向抽象思维发展。
9、典故法。
用典故法引入新课,较多的运用在中国文化史的教学中。
如讲《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时,可由学生讲“仓颉造字”或者“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典故引入。
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兴趣。
10、歌曲法。
即由歌曲引入新课。
一般由教师预先在课件中插入相关音乐选段。
如讲《抗日战争》一课时,先放一段《义勇军进行曲》引入新课。
歌曲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但它的应用范围不广。
11、诗歌法。
由学生已学过的或教材内引用的诗歌导入新课。
如讲《祖国统一大业》时,先让学生深情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教材P77),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导入祖国统一的话题。
12、现实切入法。
又称时事导入法。
历史由于过去时性特征,缺乏直观感,多的是学生心理上的隔膜。
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主要是在生活过程中建立,与现实关系密切,运用时事导入可以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和认知习惯,更便捷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如从中国长达15年的马拉松式的入世谈判的成功,来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3、探究式导语。
设计这类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某一事物作进一步的思考,以了解其中真谛。
如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时,可设计这么一个问题:河南开封近几年大力进行城建改造,决定规划一条宋代商业特色街,他们该复古哪些东西?这个实践性问题,把学生导入千年前的北宋。
探究式导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执果追因”、“循因索果”的初步探究能力。
当然历史课的“导言”不限于这几种方法,教师设计导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引用心理学上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转移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这样的导言才有效。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可以混合、穿插使用。
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来进行,不可流于形式。
三、提高导课艺术的技巧
1、思想上重视。
要搞好新课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
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
当然对新课引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引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引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课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
2、准备充分。
要想搞好新课引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的形式。
比如对初中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性强,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多用实验、游戏、故事等;而对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性、逻辑性强,所以应多用资料、习题、典故等形式引入。
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注意日常积累。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引入,必须靠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
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并做好记录及摘抄。
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引入材料。
成功的新课引入,是和教师的表达能力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
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6月。
2、于春燕王文丰《历史新课程教学艺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