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下)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cb1f9332cc58bd63086bdca.png)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一、力和体力1、力:物体相互间的一种机械作用2、接触力: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力3、面力:作用在物体表面的接触力4、应力集中:接触面积与物体边界面积比量级很小时,即集中5、体力:非接触力作用在物体内部每一支点上时,为体力二、外力和内力1、外力:外界物体向研究物体施加的作用力2、内力:外力作用引起的物体内部各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三、应力、正应力、剪应力1、应力: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大小2、正应力:垂直截面的应力,以σ表示3、剪应力:平行截面的应力,以τ表示四、主应力、主方向、主平面1、主应力: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2、主方向:主应力的方向3、主平面:垂直于主应力的平面五、应力椭球体和应变椭球体1、应力椭球体:σ1—最大压(最小拉)应力轴;σ2—中间应力轴;σ3—最小压(最小拉)应力轴故:σ1>σ2>σ32、应变椭球体:A(X)—最大应变轴;B(Y)—中间应变轴;C(Z)—最小应变轴六、应力分析简介1、常见的应力状态:单轴应力状态:一个主应力不为零,其余两个均为零双轴应力状态:一个主应力为零,其余两个均不为零三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且σ1>σ2>σ32、二维应力状态分析(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若:有两轴主应力(σ1,σ2 )作用在斜截面(AB )上,且σ1>σ2,σ3 = 0;分析斜面(AB 面)上的应力状态。
规定:α—AB法线与σ1的夹角,AB线—AB 面的截线,单位长度(=1)∵AB = 1,∴OA = sin α, OB = cos α又∵σ= P / A , P = σA∴在OA 面上的正应力P2 = σ2 OA = σ2 sin α,在OB 面上的正应力P1 = σ1 OB = σ1 cos α(1)在垂直AB面上的力:为P1 和P2 的分力之和:即:Pn = P1n + P2n = P1 cosα+ P2 sinαAB面上的正应力:σα= P1 cosα+ P2 sinα= σ1 cosαcosα+ σ2 sinαsinα= σ1 cos 2 α+ σ2 sin 2ασ1 + σ2 σ1 - σ2= ————+ ————cos 2α(1)2 2(2)在平行AB面上的力:Pt = P1 sinα+ P2 cosαAB面上的剪应力:τα= σ1 cosαsinα+ σ2 sinαcosασ1 - σ2= ————sin2α(2)2讨论:由(1):当α= 0 时,cos 2α= 1;σα= σ1 (最大);σ2 不起作用说明:垂直该面的应力对该面作用最大平行该面的应力对该面无作用由(2):当α= 0 时,τα= 0当α= 90°时,τα= 0 (2 α= 180 °)当α= 45°时,τα达最大值(2 α= 90 °)σ1 - σ2即:τα= ————2说明:与主应力呈45 °的面上剪应力最大,易产生剪切面。
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概论
![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d339c3b8762caaedc33d47d.png)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内容:
1. 应力分析 2. 变形分析 3.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 的因素
一、 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2.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构造应 力状态的组合。
按规模分为:局部、区域、全球 按时间分为:现代、古代
2020/11/20
22
3. 构造应力场的表示 方法:应力轨迹(应力 迹线)
方向—主应力和剪应力 方向轨迹图
大小—应力等值线图
通常:最大主应力和 剪应力
2020/11/20
σ1
8
σ3 σ2
σ1
σ1
σ2
σ3
2. 主平面:S1, S2, S3 3. 主应力:
σ1≥σ2≥σ3。 4. 主应力轴:主应力σ1,σ2,σ3的方向线
5. 应力差(差异应力):σ1-σ3,能引起物体形态变化。
2020/11/20
9
6. 应力椭球:以s1, s2 , s3为主轴的椭球体
σ1>σ2>σ3,符号相同 直观表达物体受力状况。
2) 内力——物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固有内力: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内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力,它保持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②附加内力:在外力作用下固有内力的改变量,它引起物 体不相关和状态的改变
附加内力常称为内力
2020/11/20
4
3. 应力—— 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σ=P/A (or σ=dP/dA,当应力分布不均匀时) P―附加应力, A―截面积
13
τ
O
σ2=0
(σ1/2, 0)
(σ1, 0)
σ
D′
摩尔圆
2020/11/20
14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df552b183c4bb4cf7ecd1db.png)
• 屈服点
• 屈服极限
• 岩石在断裂前塑性变形应变达5—8%为中等韧性,超 过10%的材料性质为韧性,而脆性材料在弹性变形阶 段后,和断裂变形阶段前就没有或只有极小的塑性变 形(3—5%)
塑性变形的显微机制
• 由于岩石类型、围压条件、温度、应变速率和施加应力类型的不同,出现脆性到韧性的一系列变化现象, 在压缩和拉伸条件下,其变化有五种情况。
2. 剪应变: (1)定义: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 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
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 γ ) (2)应变量计算:γ= tgψ
(右偏为正;左偏为负)
应变轴的规定及与主应力轴之关系
• 通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 立方体,在其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都只有线应 变而无剪应变,即只有伸长和缩短,这三个互 相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三个主应变方向称 为主应变轴。并规定:最大伸长方向为最大应 变轴(A轴),最大缩短方向为最小应变轴(C 轴),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应变轴(B轴),B 轴方向既可是拉伸,也可以是缩短
3.2 变形分析
•3.2.1 变形和应变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 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 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 物体变形的程度用应变来量度,即以其相对变 形来量度,应变所涉及的物体形态的变化,总 是与物体的两个状况有关—初态和始态,所以 下面所指的应变,只涉及到系统的两个特定的 状态。
A.平移;B.旋转;C.形变;D.体变
物体变形的泥巴实验
Brittle Deformation Ductile Deformation
M.S. Patterson
Fig. 10.7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
![No3-1 第3章 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d92cd44fc4ffe473268ab50.png)
当截面与作用力相垂直时(α=0º),该截面上的正应力值 最大,而剪应力值为零。当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时, 这个截面上的正应力叫主应力,该截面则叫主平面,主应力 作用的方向为主应力轴。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概念--应力
如果内力Δp与截面ΔA不相垂直,根据平行四边形 法则,可将内力Δp分解为垂直于截面ΔA的分力ΔN和 平行于截面ΔA的分力ΔT。
相应的垂直于截面ΔA的应力σ叫正应力,或称直应 力:
σ=ΔN/ΔA 平行于截面ΔA的应力τ, 称为剪应力,又叫切应力: τ=ΔT/ΔA
(一)应力概念--应力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1、单向受力状态下的二维应力分析
设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为p,内力为pa(图5—2),那么垂直 于内力pa的截面mo的单位面积Ao上的应力σ1为:
σ1=pa/Ao 与 内 力 pa 斜 交 的 任 意截面mn上的面积 Aa合应力σa为:
σa=pa/Aa
(二)应力分析--二维应力分析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应力集中
(一)应力概念
一、 外力、内力和应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 机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 运动速度、形状和大小等。在说明一个力时,既 要说明它的大小,还要说明它的方向。这种将大 小和方向同时加以考虑的量,在数学上叫做矢量 (或向量)。根据施力物可将力分为内力和外力, 应力是内力的一种。
σf =lim(Δp/ΔA)=dp/dA
应力的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scal),简称帕(Pa),即N/ m2,其含意为每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牛顿力的大小。
一、应力
❖应力概念 ❖应力分析 ❖应力场、应力轨迹、
地质大构造地质学课件第3章 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
![地质大构造地质学课件第3章 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2ff4a0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4.png)
2
Aθcosθ
平行于AB截面的作用力
∑Ft= 0
B
1Aθ1cosθsinθ - 2Aθsinθcosθ - τAθ = 0
Aθcosθ
τ = 1cosθsθinθ - 2sinθcosθ
剪应力: 平行于截面dF 上的应力
τ=dT/dF
旧计算单位用巴(bar)和千巴(kb) 1Pa=10-5bar=0.9869×10-5 1kb=1000bar
新计量单位一律用帕斯卡(Pa),兆帕斯卡 (MPa)和千兆帕斯卡(GPa) 1MPa=10bar 1kb=100MPa 1GPa=1000MPa=10kb
三轴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的状态, 这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应力状态.
双轴应力状态:一个主应力的值为零, 另外两 个主应力的值不为零的应力状态.
单轴应力状态:其中只有一个主应力的值不 为零, 另外两个主应力的值都等于零的应力 状态.
任何应力状态,不论是二维的或三维的,都 由平均应力与应力偏量(或称偏应力)组成。
构造变形源于力的作用, 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和 岩石力学性质是研究岩 石受力变形的基础。
强作用力:强作用力是最大的力,短程力,强作用可视为 带强作用力的“色荷”(如同电磁力之电荷)之产生。色荷分 R(red),G(green),B(blue)。
电磁力&弱作用力:电荷的改变产生了电磁力,而〞色荷 〞则产生了强作用力,轻子(lepton)没有〞颜色〞,所以它 们不会参与强作用力;微中子(neutrino)没有电荷,所以它 不会经验到电磁力,但是它们都有弱交互作用。有两种: 是由W或Z做mediator的作用。
构造-04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04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cb06c2c0242a8956aece476.png)
内力:
固有内力: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内质点间的相互 作用力,它保持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附加内力:在外力作用下固有内力的改变量,它引 起物体形状和状态的变化。
附加内力常称为内力。
外力和内力的相对性—尺度
整理ppt
4
第一节 应力与应力状态 3、应力
截面M-N上的平均应力: Pm=P/ A,其中P为作用 在面积 A上的内力。
整理ppt
17
一、二维应力分析—单轴应力状态
1-1、单轴应力状态分析(公式法):s1不为0 , 而其它主应力是0。
整理ppt
18
一、二维应力分析—
1-2单轴应力状态的特点
上述公式适用于挤压和拉伸,但拉伸为负
当时,=-01时<c,osc2os2<1=,1,ss<=ss11。;当介于0和90之间
应力的分解
A0
当截面与应力方
向不垂直时,合PLeabharlann σP 应力可分解为垂
直于作用面的正
Aα σα
应力和平行于作 用面的剪应力。
A0 α τ σn
特别注意:应力与 作用面密切相关
整理ppt
7
第一节 应力与应力状态
3、应力
正应力
Aα σα
A0 α
σn
正应力也称作直应 力,以σ或σn表示。
σ =σα cosα
点O附近的应力(合应力): P=lim P/ A=dP/dA (A0)
整理ppt
O
I II
O
5
第一节 应力与应力状态 3、应力
应力的单位:
力/面积—牛顿/米2(N/m 2)—即帕斯卡 (Pa)
应力的性质:
应力为一个矢量,有大小、方向,可以 合成和分解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29deb2fe2bd960590c67771.png)
2.按时间分 按时间分
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推断得出) 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推断得出)
现代构造应力场(仪器测出) 现代构造应力场(仪器测出)
第二节
一、变形和应变 1.概念: 1.概念 概念:
变形分析
变形定义: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内部质点之间发生位 变形定义: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 致使物体的形态 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形态或 发生变化的现象。 移,致使物体的形态或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应力椭圆: 应力椭圆:沿三个主应力平面切割椭球体所获得的三个 椭圆。 椭圆。 应力椭圆面: 应力椭圆面:每个平面的中的二维应力矢量就构成了一 个应力椭圆面。(也称为主平面) 。(也称为主平面 个应力椭圆面。(也称为主平面) 物体的空间应力状态 物体的空间应力状态根据应力椭球体分为: 空间应力状态根据应力椭球体分为: 三轴应力状态:指三个主应力值均不为零的状态。 三轴应力状态:指三个主应力值均不为零的状态。 双轴应力状态:指两个主应力值不为零,另一个主应 双轴应力状态:指两个主应力值不为零,另一个主应 力值为零的状态。 单轴应力状态:指两个主应力值为零(σ 单轴应力状态:指两个主应力值为零(σ1或σ3),另一 个主应力值不为零的状态。
其他几个概念: 其他几个概念:
主应力轴:每对主应力(正 主应力轴:每对主应力( 应力)作用的方向线。 应力)作用的方向线。 主平面:主应力的作用的面。 主平面:主应力的作用的面。 六个截面) (六个截面)
2.应力椭球体: 2.应力椭球体: 应力椭球体
当 σ1﹥ σ2﹥ σ3 并且符号相 同时,可据σ 同时,可据σ1、 σ2和σ3为半 径作一个椭球体,代表该点 的全应力状态。 应力椭球体:以σ1、 σ2和σ3 应力椭球体: 为半径所作椭球体。 为半径所作椭球体。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a5bc2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4.png)
无圆孔的均匀应力场 圆孔造成的主应力迹线扰动
圆孔附近的应力场扰动
2p p 0 0 p 2p
3p
圆孔
3p
孔
圆孔
圆孔孔壁上切向正应力的分布
0 p 3p 5p
应力矢量比例尺
四个特殊点的切向正应力
2.应力
在物体内部某截面(如图中n面)上的某点(如
图中m点)处截取一微小面积F,设其上的作用力
为P,则将
p
lim P dP P F0 F dF
称为n截面上m点处的应力,也可 n
以称为m点处n截面上的应力。
m
应力p是矢量,可以分解为垂直
于截面n的正应力()和平行于截
面n的剪应力()。
正应力挤压为正,拉伸为负。
应力场可用应力轨迹来表示,应力轨迹又称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迹线、
应力网络,是定性地表示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作用方位的
曲线。
=2.5MPa
3
1
=2.5MPa
剪应力迹线
主应力迹线
最大剪应力迹线
附加侧向张力的简单剪切光弹实验获得的应力轨迹图示
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又称应力扰动,是由于岩块或地块内 部的局部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在岩体内部造成应 力场局部 变化的现 象。
3.一点的应力状态
地块中某一点处的应力一般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矢量 来表示的。
以考察点为中心,总是可以截取一个体积趋于零的立
方体,该立方体的六个表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作
用。这六个表面上受到 的三对正应力称之为该
2 3
点处的主应力,按照大
1
小分别用1、2和3表
1
1
示。
3
2
3.一点的应力状态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98fbd44c850ad02de804139.png)
τ=
s1cosa sina = 1/2s1 sin2a (3-3)
分析(3-2),(3-3)式有如下特点: 1.从(3-2)式中 : 当a=0°cos2a=1 则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σ= σ 1 τ
若a=0°—90°间 cos2a<1 则 < 1 结论:在与主应力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值最大
三、岩石变形的阶段 岩石是具有弹、塑、粘、脆等性状的,地应力是如何支 配着变形的发生与发展呢?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其岩石变形进 化序列如下: (一)弹性变形和阶段 变形程度与外力大小呈正比。 遵循胡克定律σ=E·
ε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岩石的纯粹弹性变形在 地壳中不易留下变形的痕迹, 因此研究地质构造无直接意 义,但在地震、物探、工程 建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坑道里常发生的岩爆, 就是弹性回跳所致。
2.从(3-3)式中: 当a=0°时, sin2a=0 则 =0 结论:在与主应力方向呈垂直的截面上无剪应力作用 当a=45°或135°时, sin2a=1 则
σσ
τ =½σ
1
结论:在主应力 1呈45°交角的截面上剪应力最大其值为 1的一半 这个剪切面是呈对称出现的,所以在野外常见共轭剪节理存在,就是这个 道理。 当a大于或小于45°, sin2a<1,
图3-1作用于单元体的三个主应力(σ1、σ2、σ3) 及三个主平面( S1、 S2、 S3)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Ⅱ、应力椭球体 当主应力σ1>σ2>σ3时,可按一点的主应力矢量为半径作出一 个椭球体称为应力椭球体。 物体中一点的空间应力状态可依应力 椭球体的形状分为以下: 1.三轴应力状态(空间) 自然界中最普遍的 σ1>σ2>σ3≠0 2.双轴应力状态 (平面) σ1>σ2 >σ3=0(双轴压缩) σ1>σ2 =0>σ3 (单面应力) 3.单轴应力状态(线状) 即σ1 >σ2 =σ3=0 地质工作者在一般情形下,对地质构 造现象的分析中,多采用此法,化繁 为简,抓住最初步的规律。如今后要 三轴应力椭球体透视图(A) 讲的褶皱的形成,地堑的形成机制。 和椭球体每一主平面(B)
构造地质学03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分解
![构造地质学03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773d82e7cd184254b353581.png)
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是建立在现代固体变形理论和流
变学理论基础上,应用弹性、塑性、强度、流变理论,对野 外所见各种构造进行分析。是认识构造的重要途径。
2018/10/23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
1. 外力:一物体作用(施加)在另一物体上的力
①面力:
②体力:重力、磁力 2. 内力:物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固有内力-自然状态粒子力 ②附加内力-派生粒子力
的形态(一般指初始状态或未变形的状态)之间的差别就
是物体在该时刻的应变。应变1-3%-小变形;应变>1-3 %-大变形(有限变形)。
挤压
拉伸
剪切
2018/10/23
构造地质学-李强
25
3. 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均匀变形-物体内部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大小均相同
特征:变形前的平面、直线变形后仍保持平面和直线
也不能恢复原状。在应力-应变图上,从B点开始,受力
物体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过B点后,曲线显著弯曲,当 达到C点后,曲线变成近水平状态,这意味着即使载荷 增加很少,甚至没有增加载荷的情况下,变形也会显 著增加,此时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很弱,这种现象称
为屈服或塑性流变,C点为屈服点,对应该点的应力值
σγ称屈服极限。过C点后应力缓慢增加,一直到D点,
变形前相互平行的平面和直线变形后仍平行 非均匀变形-物体内部各部分变形性质、方向、大小不一致 特征:变形前的平面、直线变形后不再是平面和直线 变形前相互平行的平面和直线变形后不再平行
2018/10/23
构造地质学-李强
26
均匀变形-变形物体内各 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变形-变形物体内各 点的应变特征发生不同的 变化。
第03章_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03章_构造地质学-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1565f6f76c66137ef061900.png)
2020/11/8
精品课件
9
(二)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
3.常见的几种应力状态:
1) 单轴 压缩:σ1﹥σ2=σ3=0 拉伸:σ1=σ2=0﹥σ3
2) 双轴 压缩:σ1﹥σ2﹥σ3=0 平面: σ1﹥σ2=0﹥σ3
3) 三轴:σ1≧σ2≧σ3 σ1=σ2=σ3﹥0:静水压力(只引起物体体积变化)
3. 应力:σ=P/A (or σ=dP/dA)
P―附加内力, A―截面积
1) 正应力:σ=dN/dA (压为“+”,拉为“-”) 2) 剪应力:τ=dT/dA (逆时针为“+”,顺时针为
“-”)
-
+
dT dT
2020/11/8
精品课件
dA
M
dN
dT dP
6
(二) 应力状态和应力椭球
1. 弹性力学证明:任何受力物体内部总是能 够找到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其上只有正应力而 无剪应力.
? s1
2020/11/8
精品课件
20
(三) 二维应力分析―摩尔圆图解法
3. 八种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摩尔圆特征
1)静水拉伸 2)一般拉伸
3)单轴拉伸
4)拉伸压缩
5)纯剪应力 6)单轴压缩
7)一般压缩
8)静水压缩
2020/11/8
精品课件
21
(四) 三维应力分析
1. 三维应力
2020/11/8
①该受力物体的应力摩尔圆.
②求出法线与σ1成30°交角的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 力的值.
③求出与σ1成20°夹角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值.
τ
P1
a
n P1=s1A0
a
A0 A1
构造地质学课件 12+第三章+应力分析
![构造地质学课件 12+第三章+应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cb2c53ba1aa8114431d978.png)
内力(internal force):
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
内力分为固有内力和附加 内力
固有内力
物体是由无数质点组成的, 因此,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 其内部已经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它使各质点处于平衡状态,从 而保持一定形状,这种内力称
为固有内力
附加内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 其内部各质点位置发生变化, 它们相互作用就发生改变, 致使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因 此,在外力作用下内力的 改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20使11日年本3本月州11岛日东 日移2本.4米本,州同东时海令岸地 M球自W地转9轴加.0发快地生1震.6偏微移秒,
(百万分之一秒)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
什么的结果?
力
第一节 应力分析
一、基本概念
外力
力
体力 面力 固有内力
压力 剪力
应力椭球体(Stress ellipsoid):当 主应力1> 2> 3 ,并且符号相同, 就可根据一点的主应力1、2、3为 半径作出一个椭球体,该椭球体代表 作用该点的全部应力状态
应力椭球体(A)的三个主轴叫应力主轴
沿三个主 应力平面切 过椭球体的 三个椭圆面 叫应力椭圆 (B)
物体中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依据 应力椭球体的形状分为:
二、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
(一)应力状态:物体受力内部应力分布情 况和特征。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九个分量来 表示
σx、τxy、τxz τyx、σy、τyz τzx、τzy、σz
Z z
zy zx
xy
x dz
yx
xz yz
y
yz
xz
O
xy
构造地质第三章.ppt
![构造地质第三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4feaddba0d4a7302763acf.png)
•
应力集中
• 根据材料实验,物质内部的缺陷(如孔洞、 缺口、微裂隙等)所在,会引起局部的应力集 中,大大超过应力的正常值,使岩石沿着这些 应力集中部位首先遭到断裂破坏。
• 自然界中的岩石并非完整无缺,因此应力集 中现象在地壳中也必然存在。
第四节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基本概念
• 1、变形、位移和应变 • 当地壳中岩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各质点经受了 一系列的位移,从而使岩体的初始形态、方位和位置发 生了改变,通常称为变形。 • 物体的位移是通过其内部各质点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的变化来表达的。质点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连线叫 做位移矢量。位移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平移、旋转、体 变和形变四种。平移和旋转是指刚体的平移和旋转,是 物体相对于外部坐标作整体的平移或旋转。体变和形变 分别指体积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体变和形变使物体内 部各质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物体的大 小和形状,即引起了物体的应变。
• 2、岩石的脆性和韧性 • 岩石受力后,若在破裂前,只能承受很小 的变形时,称为岩石的脆性。脆性强的岩石, 受力变形后很快就会发生破裂。 • 岩石受力后,若在破裂前,能够承受较大 的变形而不失去连续完整性时,称为岩石的 韧性。韧性强的岩石不易被拉断、剪断或折 断。
• 3、岩石的刚性 • 岩石不易发生变形的性质,称为刚性。理想 的刚体,在任何应力作用下都不会发生任何变 形。岩石不是理想的刚体,且不同岩石的刚性 相对地有强有弱。 • 4、岩石的粘性 • 岩石容易发生流动变形的性质称为粘性。理 想的粘性体称为牛顿流体,它是能经受很大程 度变形的材料,在长时间的极其微小的应力作 用下,就能表现出持续、缓慢的塑性变形,实 际上这是在固体条件下的流动变形。
岩石的脆性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移的基本方式可以分为平移、旋转、形变和 体变四种。
平移和旋转是指刚体相对于外部坐标做整体的移动 或旋转。这种位移并不引起物体内部各质点间的相 对位置的变化,因此,并不会改变物体的形状。
▪ 形变和体变分别是指体积的变化和形状的变化, 体变和形变使物体内部各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发生 了改变,从而改变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也引起 了物体的变形。
应变椭球的三个主轴方向形象的表示了变形造 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在应变椭球体上,各
点的坐标与主应变的关系: x2 y2 z2 1
1 2 3
图3-18 应变椭球体
横过椭圆中心的切面一般为椭圆形,其中有两 个切面为圆切面,它们的交线为中间应变轴(B轴)。
在这两个圆切面上,线变形表现为等缩,等张 或无伸缩。
▪ εi 表示全量应变,Δεi 表示增量应变:
1 0 1 2 1 2 0 1 2
k
k k 1 k 0 i i 1
1
2
0
1
2
k
k 1
k
A. 全量应变; B. 增量应变:不同变形域的变形特点
▪ 2、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共轴递进变形 ▪ (1)共轴递进变形 ▪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
▪ 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 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渐叠加、 累积的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所发生 的变化,称为全量应变或总应变或有限应变。
▪ 物体变形中间某一瞬间发生的微小的应变叫增 量应变,如果所取瞬间非常小,其间发生的微量 应变可称为无限小应变。
图3-15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
2、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① 均匀变形
物体各点的应变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特征: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
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 任一小单元的应变性质(大小和方向)就可以 代表整个物体的变形特征。
单位圆变形后成为椭圆,称为应变椭圆。 如纯剪切变形和简单剪切变形。
▪ A:纯剪切变形
B:简单剪切变形
图3-16 均匀变形
② 非均匀变形 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称为非
均匀变形。 特征:直线经变形后不再成为直线,而成了曲
线或折线; 平行线变形后不再保持平行。
单位圆变形后亦不再成为椭圆。
A:变形前
B:连续变形
C:不连续变形
图3-17 非均匀变形
说明:在讨论岩石变形时,常将整体的非均匀 变形近似看做是若干连续的局部均匀变形的总 和。
中间应变轴不变形的应变(即ε2=0)的应变称为 平面应变。
图3-19 应力与应变椭球体及应变椭圆示意图
应变椭球体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应变椭球体能比较形象地反映地质构造的力学
成因及其相互间的力学联系。
返回
三、递进变形 ▪ 全量应变与增量应变 ▪ 共轴递进变形与非应变
○ 变形 当地壳中岩体受到应力作用后,其内部各质点
经受了一系列的位移,从而使岩体的初始形态, 方位或位置发生了改变,通称为变形。
变形分为5种基本类型:拉伸、挤压、剪切、 弯曲、扭转。(见下页图)
○应变 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
应变是指与初始状态相比较的物体变形后状态
的改变量,以相对变形表示。
图3-21 递进单剪应变中的应变椭圆序列
第四节 岩石变形行为及影响因素
一、岩石变形的阶段 二、岩石的力学性质 三、岩石的脆性破坏 四、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因素
返回
一、岩石的变形阶段
这三个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该三个互相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 该三个互相垂直的主应变方向,称为主应变轴 。
三个(最大、中间、最小)主应变分别为λ1、λ2、λ3 (主应变轴A、B、C 或X、Y、Z )
二、应变椭球体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 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的形态和 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便称为应 变椭球体 。
小结
第三节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应变椭球体 三、递进变形
返回
一、基本概念
○ 位移、变形和应变 ○ 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 ○ 线应变与剪应变 ○ 主应变、主应变面和主应变轴
返回
1、位移、变形和应变
○位移 物体的位移是通过其内部各质点的初始位置和
终止位置的变化来表达的。 质点的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连线叫做位移矢
3、线应变与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长度
的变化或两条线段之间的角度的变化,前者为 线应变,后者为剪应变。
测量这种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应变的大 小和方向,确定其应变状态。
(1)线应变 ●纵向线应变(ε)、横向线应变(ε0) : 一般把 伸长时的ε取正值。
●泊松效应:在弹性范围内: 0
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称 为共轴递进变形。 ▪ 递进纯剪切变形是共轴递进变形的典型实例。
▪ (2)非共轴递进变形 ▪ 递进简单剪切是非共轴递进变形的典型实例,其有限
应变椭球的主轴方位随着剪切应变量的增加而改 变。
主轴方位:单剪-旋转(非共轴);纯剪-没旋转(共轴)
纯剪 单剪
(图中的填色区域为伸长区,空白区为收缩区)
●直线长度比(S):指变形前后单位长度的改变量。 ●平方长度比(λ):同一线段在变形后的长度与变形 前的长度之比的平方。
(2)剪应变
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 偏离直角的量称为角剪切应变或简称“角剪应 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 γ:γ=tanψ。
4、主应变、主应变面和主应变轴
在均匀变形的三向应力状态下,于岩石内部任 意点上,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立方体:在这个单 元体中的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只有线应变而无 剪应变,岩石表现为单纯的拉伸或压缩。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本章要点 应力的概念;(应力,应力与作用面的关系,应力莫尔 圆) 应力状态分析(二维、三维); 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 应变与变形; 应变椭球体; 递进变形; 岩石变形的阶段,库伦剪破裂准则; 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一节 应力的概念 第二节 应力状态分析 第三节 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 第四节 岩石变形行为及影响因素